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汇编:文言文板块_第1页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汇编:文言文板块_第2页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汇编:文言文板块_第3页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汇编:文言文板块_第4页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汇编:文言文板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汇编:文言文板块陕西省宝鸡市陇县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屈原者,名平。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其存君兴国,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晧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入A则与王图B议国事C以出号D令E出F则接遇G宾客H应对诸侯。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属,指编写,与《岳阳楼记》中“属予作文以记之”的“属”相同。B.伐,指炫耀,与高适《燕歌行》中“拟金伐鼓下榆关”的“伐”不同。C.迁,在古代可指官职调动、升职或贬职,在文中意指贬谪,降职。D.怀瑾握瑜,比喻保持高洁美好的节操志向。“瑾”“瑜”都是美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屈原富有才学,曾受到楚怀王赏识。在担任左徒时,辅助怀王商议国家大事,制定国家的法令,并且擅长外交辞令,参与外交事务。B.屈原洞察势态,料事深远。怀王欲到秦与昭王会面,子兰也劝怀王前往,屈原认为去秦危险,与子兰争辩,结果怀王没听从他而遇险。C.屈原仕途不顺,但爱国始终如一。屈原虽然在外流放,仍然眷恋着楚国,想要返回朝廷,在文章中再三表达自己振兴国家志向。D.屈原品格高洁,不与世俗同流。渔父劝说他随世俗同进退,但他为避免自己高洁的品行蒙受世俗的玷污,最终毅然自沉汨罗江。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2)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14.《离骚》和《怀沙》是屈原各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府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学科素质调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周霄问曰:“古之君子仕乎?”孟子曰:“仕。《传》曰:‘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出疆必载质。’公明仪曰:‘古之人三月无君,则吊。’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万章问曰:“宋,小国也。今将行王政,齐楚恶而伐之,则如之何?”孟子曰:“汤居毫,与葛为邻。葛伯放而不祀。汤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牺牲也。’汤使遗之牛羊。葛伯食之,又不以祀。汤又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粢盛也。’汤使毫众往为之耕,老弱馈食。葛伯率其民要其有酒食黍稻者夺之,不授者杀之。有童子以黍肉饷,杀而夺之。《书》曰:‘葛伯仇饷。’此之谓也。为其杀是童子而征之四海之内皆曰非富天下也为匹夫复仇也。‘汤始征,自葛载’,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苟行王政,四海之内皆举首而望之,欲以为君;齐楚虽大,何畏焉?”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材料二:齐宣王问卿。孟子曰:“王何卿之问也?”王曰:“卿不同乎?”曰:“不同。有贵戚之卿有异姓之卿。”王曰:“请问贵戚之卿。”曰:“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王勃然变乎色。曰:“王勿异也。王问臣,臣不敢不以正对。”王色定,然后请问异姓之卿。曰:“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节选自《孟子·万童下》)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的序号写在答题卡上。为其A杀是童子B而征之C四海之内D皆曰E非F富天下也G为匹夫H复仇也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疆必载质”与“质胜文则野”(《论语·雍也》)两句中的“质”字含义不同,B.牺牲,文中指供祭祀用的牲畜;现在则用来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C.四海,古以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亦泛指天下。D.“反复之而不听”与“复众人之所过”(《<老子>四章》)两句中的“复”字含义相同。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霄询问古代君子是否做言,孟子不但肯定地回答,还引用《传》上的记载和公明仪的言论加以佐证,指出士失掉官位就好比诸侯失去国家。B.汤居住在毫地,与葛国相邻,葛伯放纵无道,不祭祀祖先,汤多次帮助他,送他牛羊,派人替他耕种,但他不但不心存感激,反而残暴无道。C.万章担心宋国施行仁政会遭到齐楚两国厌恶甚至攻击,对此,孟子以汤征葛为例说明如果行仁政就会受到百姓拥护,完全没有必要畏惧齐楚。D.戴盈之表示目前赋税太轻,要提高税率,征收关市赋税,等到明年就完全实行。孟子以攘鸡为喻,指出这样做不合道义,定会加速国家灭亡。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2)王勃然变乎色。曰:“王勿异也。王问臣,臣不敢不以正对。”13.孟子是怎样看待“卿”的?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昔者,吴王阖闾始得子胥之时,甘心以贤之,以为上客,曰:“圣人前知乎千岁,后睹万世。深问其国,世何昧昧,得无衰极?子其精焉,寡人垂意,听子之言。”子胥唯唯,不对,王曰:“子其明之。”子胥曰:“对而不明,恐获其咎。”王曰:“愿一言之,以试直士。夫仁者乐,知老好。诚秉礼者探幽索隐。明告寡人。”子胥曰“难乎言哉!邦其不长。王其图之,存无忘倾,安无忘亡。臣始入邦伏见衰亡之证当霸吴厄会之际后王复空。”王曰:“何以言之?”子胥曰:“后必将失道。王食禽肉,坐而待死。佞谄之臣,将至不久。安危之兆,各有明纪。”吴使子胥救蔡,诛疆楚,笞平王墓,久而不去,意欲报楚。楚乃购之千金,众人莫能止之。有野人谓子胥曰,“止!吾是于斧掩壶浆之子,发箪饭于船中者。子胥乃知是渔者也,引兵而还。故无往不复,何德不报。渔者一言,千金归焉,因是还去。子胥至直,不同邪曲。扔躯切谏,亏命为邦。爱君如躯,忧邦如家。是非不讳,直言不休。庶几正君,反以见疏。谗人间之,身且以诛。范蠡闻之,以为不通:“知数不用,知惧不去,岂谓智与?”胥闻,叹曰:“吾背楚荆,挟弓以去,义不止穷。吾前获功,后遇戮,非吾智衰,先遇阖闾,后遭夫差也。胥闻事君犹事父也,爱同也,严等也。太古以来,未尝见人君亏恩,为臣报仇也。臣获太誉,功名显著,胥知分数,终于不去。先君之功,且犹难忘,吾愿腐发弊齿,何去之有?蠡见其外,不知吾内。今虽屈冤.犹止死焉!”子贡曰:“胥执忠信,死贵于生,蠡审凶吉,去而有名,种留封侯,不知令终。二贤比德,种独不荣。”范蠡智能同均,于是之谓也。(节选自《越绝书卷六·越绝外传纪策考第七》)材料二:非道不言,非义不行,言不苟出,行不苟为。(节选自《淮南子·主术训》)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涂黑。臣始入A邦B伏见C衰亡D之证E当霸吴厄F会之际G后王H复空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笞,文中指用鞭、杖等抽打,与《过秦论》中“鞭笞天下”的“答”意思相同。B.见,在文中表示被动,与《屈原列传》中“是以见放”的“见”意思不相同。C.且,在文中指将要,与《苏武传》中“且陛下春秋高”的“且”意思不相同,D.内,文中指内心,与《鸿门宴》中“距关,毋内诸侯”的“内”意思不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吴王阖闾敬尊伍子胥为上客,并诚心求教治理吴国之道,但起初伍子胥并没有正面回答吴王。B.伍子胥打败楚国后想报复楚国,楚国于是悬赏千金以求吴国退兵,最终是一位渔夫让他撤兵。C.范蠡听说伍子胥因谗言将要被诛杀,认为他明知道有危险迫近却不离开,这是不明智的表现。D.子贡评价伍子胥能坚守忠信,审度吉凶,爱君如躯,直言进谏,即使死去,也将留名于后世。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难乎言哉!邦其不长,王其图之。存无忘倾,安无忘亡。(2)先君之功,且犹难忘,吾愿腐发弊齿,何去之有?14.伍子胥“非义不行”的表现有哪些?请结合材料一简述。陕西省西安市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李陵既壮,选为建章监,监诸骑。善射,爱士卒。天子以为李氏世将,而使将八百骑。尝深入匈奴二千余里,过居延视地形,无所见虏而还。拜为骑都尉,将丹阳楚人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屯卫胡。天汉二年秋,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三万骑击匈奴右贤王于祁连天山,而使陵将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余里,欲以分匈奴兵,毋令专走贰师也。陵既至期还,而单于以兵八万围击陵军。陵军五千人,兵矢既尽,士死者过半,而所杀伤匈奴亦万余人。且引且战,连斗八日,还未到居延百余里,匈奴遮狭绝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虏急击,招降陵。单于既得陵,素闻其家声,及战又壮,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汉闻,族陵母妻子。(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材料二:及贰师击匈奴,上诏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上曰:“将恶相属邪!吾发军多,无骑予女。”陵对:“无所事骑,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陵于是出居延,至浚稽山止营,与单于相值,骑可三万围陵军。陵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左右地兵八万余骑攻陵。汉军南行,未至鞮汗山,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入狭谷。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昏后,陵便衣独步出营,止左右:毋随,丈夫一取单于耳!“良久,陵还,太息曰:“兵败,死矣!”于是尽斩旌旗,叹曰:“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久之,上悔陵无救,乃遣使劳赐陵余军得脱者。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十三》)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复A得数十矢B足以脱矣C今无兵D复战E天明坐F受G缚矣11.下列对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引,退却,与《苏武传》中“虞常果引张胜”“引”字意思不相同B.绝,断绝,与《屈原列传》中“秦伏兵绝其后”的“绝”字意思相同。C.辎重,指随军运载的军用器械、粮秣等,因军用物资载于辎车而称。D.陈,陈列,与《过秦论》中“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的“陈”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说,李陵奉命出征,以避免让李广利受到集中攻击;材料二说,李陵接受了为李广利押运辎重的任务,还主动带五千勇士分散单于兵力。B.材料二写李陵与匈奴作战时,让前行队伍拿戟与盾牌,后行队伍握弓弩。他挥师进攻,千弩齐发,敌人应弦而倒,然后汉军追击杀死几千敌人。C.材料一写汉武帝在李陵投降之后,族杀了李陵的家人;材料二写后来汉武帝对没有救援李陵感到后悔,就派人慰劳赏赐得以逃脱的李陵余部。D.对于李陵兵败投降一事,材料一简述了李陵被单于兵围击、最终被招降的过程;材料二详写了李陵英勇作战的情节,表现了他失败投降的无奈。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素闻其家声,及战又壮,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2)至浚稽山止营,与单于相值,骑可三万围陵军。14.李陵兵败的客观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答案陕西省宝鸡市陇县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答案】10.CEH11.A12.B13.(1)(楚怀王)逃往赵国,赵国不肯接纳。只好又到秦国,最后死在秦国,尸体运回楚国安葬。(2)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缓步悲吟,脸色憔悴,身体外貌如干枯的树木。14.①屈原因小人嫉妒、诋毁,而被怀王疏远,他痛心怀王不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正直人不为所用,忧愁苦闷中写下《离骚》。②屈原被放逐,在江边遇到渔父,渔父劝他与世俗同进退,但屈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故写下《怀沙》来表明心志。【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对内同楚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颁发号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答对各国诸侯。“国事”是“图议”的宾语,二者构成动宾结构,应在C处停顿;“出号令”为动宾结构,是前面“图议国事”的结果,故应在E处停顿;“出”与前面的“入”相对,故“入则……图议国事”与“出则接遇宾客”句式结构相同,且“宾客”是“接遇”的宾语,二者之间不能断开,故应在H处断开。故CEH三处要停顿。【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及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A.错误。“属”,指编写;/嘱托,嘱咐。句意:屈原编写的草稿尚未定稿。/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B.正确。“伐”,炫耀,夸耀;/敲击。句意:屈原就炫耀自己的功劳。/军队擂击金鼓,浩浩荡荡开出山海关外。C.正确。D.正确。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与子兰争辩”错误,无中生有。由原文“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可知,是怀王稚子子兰劝王出行,屈原与子兰双方并没有直接争辩。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亡”,逃亡;“内”,通“纳”,接纳;“竟”,最后。(2)“被”,通“披”,披散;“颜色”,脸色;“形容”,身体外貌。【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①由原文“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可知,屈原因小人嫉妒、诋毁,而被怀王疏远,他痛心怀王不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正直人不为所用,忧愁苦闷中写下《离骚》。②由原文“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屈原曰:‘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可知,屈原被放逐,在江边遇到渔父,渔父劝他与世俗同进退,但屈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故写下《怀沙》来表明心志。参考译文:屈原名平。他曾担任楚怀王的左徒。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应对辞令。对内同楚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颁发号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答对各国诸侯。楚怀王很信任他。上官大夫和他职位相等,想争得楚王对他的宠爱,便心里嫉妒屈原的贤能。楚怀王派屈原制定国家的法令,屈原编写的草稿尚未定稿,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把草稿也取为己有,屈原不赞同。上官大夫就谗毁他说:“君王让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没人不知道的,每出一道法令,屈原就炫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制定法令了’。”楚王听了很生气,因而疏远了屈原。屈原痛心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分辨是非,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谗臣所容,所以忧愁深思,就创作了《离骚》。“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这时秦昭王与楚国通婚,要求和怀王会面。怀王想去,屈原说:“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可信任,不如不去。”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怀王去,说:“怎么可以断绝和秦国的友好关系!”怀王最终前往。一进入武关,秦国的伏兵就截断了他的后路,于是扣留怀王,来求割让土地。怀王很愤怒,不听秦国的要挟。他逃往赵国,赵国不肯接纳。只好又到秦国,最后死在秦国,尸体运回楚国安葬。怀王的长子顷襄王即位,任用他的弟弟子兰为令尹。楚国人都抱怨子兰,因为他劝怀王入秦而最终未能回来。屈原也为此怨恨子兰,虽然流放在外,仍然眷恋着楚国,心里挂念着怀王,念念不忘返回朝廷。屈原关怀君王,想振兴国家改变楚国的形势,一篇作品中,都再三表现出来这种想法。令尹子兰得知屈原怨恨他,非常愤怒,最终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发怒,就放逐了屈原。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缓步悲吟,脸色憔悴,身体外貌如干枯的树木。渔父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父说:“聪明贤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整个世界都混浊,为什么不随大流而且推波助澜呢?众人都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屈原说:“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他写了《怀沙》赋。……因此抱着石头,就自投汨罗江而死。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府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学科素质调研【答案】9.CEG10.D11.D12.(1)假如有个人每天偷他邻居的鸡,有人对他说:“这不是君子的行为。”(2)齐宣王突然变了脸色。(孟子)说:“大王不要感到惊讶。大王问我,我不敢不用实话回答。”13.①卿分贵戚之卿和异姓之卿。②前者在国君犯大错时劝谏,反复劝谏不从就更立国君。③后者在国君犯错时劝谏,反复劝谏不从就离开。【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因为杀了这小孩,汤便去征讨葛伯,天下的人都说:“汤不是贪图富有天下,而是为老百姓报仇雪恨哪。”“四海之内”作“曰”的主语,故“四海之内”前应断开,即C处断开;“非富天下也”是“曰”的内容,且“……也”为判断句标志,故“曰”后E处和“也”后G处应断开。故选CEG。【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及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质”,见面礼;/质朴,自然,无修饰的。句意:离开一个国家一定要带着见面礼(以便和别国国君见面)。/质朴多于文采就会显得粗野。B.正确。C.正确。D.错误。“复”,“反复”连用,表示一遍又一遍来回重复;/弥补、补救。句意:反复(一遍又一遍来回重复)劝谏而不听从。/补救众人经常犯的过错。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戴盈之表示目前赋税太轻,要提高税率,征收关市赋税”“定会加速国家灭亡”错。原文说的是:戴盈之是说减轻税率到十分之一,撤除关市赋税,但现在还做不到;想先减轻一些,等到明年再完全实行。孟子以攘鸡为喻,指出不合道义的事要赶快停止,不必等到明年。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今”,假使,如果;“攘”,盗窃,窃取;“或”,有人,有的人;“是非君子之道”,判断句,“非”表否定判断。(2)“勃然”,突然;“色”,脸色;“异”,感到惊讶。【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原文“不同;有贵戚之卿,有异姓之卿”可知,卿分贵戚之卿和异姓之卿;由原文“王曰:‘请问贵戚之卿。’曰:‘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可知,贵戚之卿在国君犯大错时劝谏,反复劝谏不从就更立国君;由原文“然后请问异姓之卿。曰:‘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可知,异姓之卿在国君犯错时劝谏,反复劝谏不从就离开。参考译文:材料一:周霄问道:“古代的君子做官吗?”孟子答道:“做官。《传》上说:‘孔子要是一连几个月没有君主任用他,就焦急不安,离开一个国家,一定要带着见面礼(以便和别国国君见面)。’公明仪也说:‘古代的人一连几个月没有君主任用,就要去安慰他。’士失掉官位,就好像诸侯失去国家。”万章问道:“宋国是个小国,现在想要推行仁政,齐楚两国却厌恶这样,要出兵讨伐它,该怎么办呢?”孟子说:“汤住在亳地,和葛国挨着;葛伯放纵无道,不祭祀祖先。汤派人去问他:‘为什么不祭祀?’答道:‘没有牛羊做祭品。’汤便派人送给他牛羊。葛伯把牛羊吃了,却不用来祭祀。汤又派人去问他:‘为什么不祭祀?’答道:‘没有谷物做祭品。’汤便派亳地的民众去为他们种地。老弱者给种地的人去送饭,葛伯却领着他的百姓拦住那些提着酒菜好饭的人来抢劫,谁要不给就杀掉。有个小孩去送饭和肉,葛伯杀了他,夺了饭和肉。《书经》上说‘葛伯仇视送饭者’,就是说的这事。’因为杀了这小孩,汤便去征讨葛伯,天下的人都说:‘汤不是贪图富有天下,而是为老百姓报仇雪恨哪。’‘汤开始征战,即从伐葛开始’,十一次征战,无往而不胜,天下没人能与之抗衡。朝东方出征,西夷怨恨;朝南方出征,北狄怨恨,都说:‘为什么把我们排后边?’老百姓盼望他,就和大旱之年盼望下雨一样。如果实行仁政,天下的人都要抬起头来盼望,要拥护他来做君主;齐国楚国纵然很大,又怕什么呢?”戴盈之说:“税率定为十分之一,撤除关卡和市场的赋税,目前还不能完全做到,想先减轻一些,等到明年,再完全实行。怎么样?”孟子说:“假如有个人每天偷他邻居的鸡,有人对他说:‘这不是君子的行为。’他便说:‘请让我减少一点,先每个月偷一只,等到明年,再洗手不干。’——如果明白这样做不合道义,就赶快停止,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材料二:齐宣王问有关公卿的事。孟子说:“王所问的是哪种公卿?”王说:“公卿难道还有不同吗?”孟子说:“有不同;有和王室同宗的公卿,有非王族的公卿。”王说:“我请问和王室同宗的公卿。”孟子说:“国君若有重大错误,他便劝谏;反复劝谏而不听从,就废掉他而改立别人。”齐宣王突然变了脸色。孟子说:“大王不要奇怪。大王问我,我不敢不用实话回答。”宣王脸色平定了,又请问非王族的公卿。孟子说:“国君若有错误,他便劝谏;反复劝谏而不听从,就离去。”(节选自《孟子·万章下》)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0.BEG11.B12.D13.(1)这个问题是很难回答。吴国大概不能长久存在,大王还是充分认识(考虑)到这一点,在国家长存时不要忘记倾覆的危险,在安定的环境里不要忘记将有灭亡的危险。(2)先君阖闾的恩泽,至今犹且难忘。我情愿发烂齿毁(誓死效忠吴国),有什公理由离开(吴国)呢?14.①行国家大义。面对吴王的深问,伍子胥敢于直言,分析国家之安危。②行江湖恩义。伍子胥想要报复楚国,起初无人能阻止,最终听从了曾经救过他的渔夫的劝阻,从楚国撤军。③行君臣之义。因感念吴王阖闾厚恩,明知会死仍不离开吴国,慨然面死。【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我刚来到吴国,就看出了吴国衰亡的征兆。吴国在危难重重的关头是能够称霸于世的,但是,到了后代君主的手中,这霸业又会全部丧失。“臣始入邦”,是完整的主谓宾结构,故B处断开;“伏见衰亡之证”是动宾结构,承接前一句主语“臣”,“伏见”为古代在下者对己见的谦词,在E处断开;“当……之际”是固定的介宾短语,单独成句,在G处断开。故选BE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笞”,均指用鞭、杖等抽打。句意:用鞭子抽打楚平王的坟墓。/用残酷的刑罚来奴役(鞭打)天下的百姓。B.“意思不相同”错。“见”,均表示被动。句意:反而被疏远。/所以被放逐。C.正确。“且”,将要;/况且。句意:他将要被杀害。/况且皇上年纪大了。D.正确。“内”,内心;/同“纳”,接纳。句意:并不了解我的内心。/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的军队进来。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子贡评价伍子胥能坚守忠信,审度吉凶”错。根据“蠡审凶吉”可知,“审度吉凶”是子贡对范蠡的评价,“爱君如躯,直言进谏”是本文中“子胥至直,不同邪曲。扔躯切谏,亏命为邦。爱君如躯,忧邦如家。是非不讳,直言不休”的相关内容,不是子贡对伍子胥的评价。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邦”,国;第一个“其”,推测,大概;第二个“其”,表婉商语气,还是;“倾”,倾覆。(2)“腐发”,发烂;“弊齿”,齿毁;“何去之有”,即“有何去之”,宾语前置句。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题目中“非义不行”意为:不符合道义的事不做,即所行之事都符合道义。①由原文“王阖闾……深问其国……子胥曰:‘对而不明,恐获其咎。’……‘难乎言哉!邦其不长,王其图之。存无忘倾,安无忘亡。臣始入邦,伏见衰亡之证,当霸吴厄会之际,后王复空。’王曰:‘何以言之?’子胥曰:‘后必将失道。王食禽肉,坐而待死。佞谄之臣,将至不久。安危之兆,各有明纪’”可知,面对吴王真诚的请教,深怕讲得不清楚而因此获罪,但在国家大义面前,伍子胥敢于直言,分析国家之安危。②由原文“笞平王墓,久而不去,意欲报楚。楚乃购之千金,众人莫能止之。有野人谓子胥曰:‘止!吾是于斧掩壶浆之子,发箪饭于船中者。’子胥乃知是渔者也,引兵而还”可知,伍子胥想要报复楚国,最终听从了曾经救过他的渔夫的劝阻而放弃报复,这是伍子胥在践行对渔夫的江湖恩义。③由原文“吾前获功,后遇戮,非吾智衰,先遇阖闾,后遭夫差也。胥闻事君犹事父也,爱同也,严等也。太古以来,未尝见人君亏恩,为臣报仇也。臣获太誉,功名显著,胥知分数,终于不去。先君之功,且犹难忘,吾愿腐发弊齿,何去之有”可知,伍子胥感念吴王阖闾厚恩,明知会死仍不离开吴国,这是伍子胥行君臣之义。参考译文:材料一:从前吴王阖闾刚得到伍子胥时,真心诚意地敬重他,尊为上客,说:“圣人能够前知千年,后测万代。我想深入地请教一下我们吴国的情况,世世代代如此昏暗不振,莫非已经衰微到极点了吗?你见识精深,我正专心听着,你说说自己的看法。”伍子胥不置可否,没有回答。吴王说:“你明说吧。”伍子胥说:“我担心讲得不清楚,因此而获罪。”吴王说:“希望你全部讲出来,我要测试一下你是不是正直之士。仁者以仁爱为乐,智者好出谋划策,真正执礼通学的人能够探索幽深隐约的道理。你要把一切清楚地告诉我。”伍子胥说:“这个问题是很难回答。吴国大概不能长久存在,大王还是充分认识(考虑)到这一点,在国家长存时不要忘记倾覆的危险,在安定的环境里不要忘记将有灭亡的危险。我刚来到吴国,就看出了吴国衰亡的征兆。吴国在危难重重的关头是能够称霸于世的,但是,到了后代君主的手中,这霸业又会全部丧失。”吴王问:“凭什么这样说呢?”伍子胥回答说:“吴国后代的君王将会无道而亡,他只能生吃野禽之肉,最后坐以待毙。谄媚阿谀的小人,不久就会来到吴国。吴国兴亡的征兆,也各有明显的天象反映出来。”吴国派遣伍子胥率领军队,去救助蔡国,打败了强大的楚国,用鞭子抽打楚平王的坟墓,吴国的军队占领了楚国都城后很久还不离开,想要报复楚国。楚国于是悬赏千金,征求使吴国撤兵的办法,但是没有人能够阻止伍子胥的报复行动。有一个乡野之人对伍子胥说:“可以停止报复了。我就是于斧渡口的那个渔夫,曾经在船里替你收拾茶水,打开饭篮请你充饥。”伍子胥才知道这是救过自己性命的渔夫,就撤兵返回吴国了、所以说无往不复,恩德要回报。渔夫的一句话,千金的悬赏就有了归宿,伍子胥也因此而撒兵返吴,离开了楚国。伍子胥极其耿直,不与品行不正之人同流合污。他不惜性命直言进谏,效忠吴国。爱君如爱自己,担忧国家如关心自己的家庭。他是非分明,心无所忌讳,敢于直言,死而后已,希望使吴王走上正道,但反而被疏远。谗佞小人挑拨离间,他将要被杀害。范蠡听到了这件事,认为伍子胥不懂得变通:“知道天命却不能把握,知道危险却不肯避开,这难道称得上聪明吗?”伍子胥听后感叹道:“我背叛楚国,身带武器逃离故国,按理说应该受到的惩罚不只是窘困潦倒。我在吴国先立功勋,后遭杀戮,这并非我的聪明才智衰退了,而是由于先前遇到的是阖闾,而后来侍奉的是夫差。我听说侍奉国君就好像侍奉父母,爱护与严格是相等的。从上古以来,从没有见过国君损伤自己的德行去为臣子报仇的。我获得了极大的声誉,功名显著,我知道自己的职分命运,因此最终没有离开吴国。先君阖闾的恩泽,至今犹且难忘,我情愿发烂齿毁,誓死效忠吴国,有什么理由离开吴国呢?范蠡只看到外表,并不了解我的内心。我现在虽然受屈含冤,至多也只不过是一死而已。”子贡评论说:“伍子胥坚守忠信之道,死比生还贵重,范蠡明察凶吉的变化,终于离开越国,也获得了好的名声。只有文种留在越国被封为侯,却不懂得保持善终的道理。伍子胥与范蠡两人的德行可以并列,独有文种难显荣耀于后世。”范蠡的才智能力与伍子胥相等,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节选自《越绝书卷六·越绝外传纪策考第七》)材料二:不符合道义的话不说,不符合道义的事不做;话不随随便便而说,事也不随随便便而做。(节选自《淮南子·主术训》)陕西省西安市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答案】10.BCE11.D12.A13.(1)单于平素听闻李陵家的名声,等看到李陵作战又发现他很勇敢,单于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李陵使他显贵。(2)李陵到浚稽山停下扎营,和单于相遇,匈奴骑兵大约三万人包围了李陵部队。14.①敌众陵寡,伤亡惨重。②武器皆尽,粮食匮乏。③深入峡谷,被断归路。④没有救援,战期较长。

【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句意:再有几十支箭,我们足够逃脱了。现在没有武器再战,我们天明只有坐着束手待擒了!“复得数十矢”动宾短语,“矢”是“得”的宾语,故在B处断开;“足以脱矣”是一个完整结构,“矣”是句末语气词,故在C处断开;“天明”为“坐受缚”的时间状语,应在E处断开。故选BCE。【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的分析和判断能力。A.正确。退却/牵扯、招供。句意:(李陵军)边退边战。/虞常果然招供了张胜。B.正确。两句加点字都译为“断绝”。句意:匈奴兵拦堵住狭窄的通道截断了他们的归路。/秦国派伏兵包围断绝楚怀王的退路。C.正确。D.错误。二者不同。通“阵”,指阵列,队列/陈列、拿着。句意:李陵带领士兵冲出营垒摆开队列。/可靠的官员和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能力。A.“接受了押运辎重的任务”的说法曲解文意。根据原文“陵叩头自请”“上曰:‘将恶相属邪!’……”等语句,可知李陵耻于做别人下属,拒绝了押运辎重的任务。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