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地理人教版练习与检测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_第1页
新教材地理人教版练习与检测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_第2页
新教材地理人教版练习与检测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_第3页
新教材地理人教版练习与检测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_第4页
新教材地理人教版练习与检测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必备知识基础练进阶训练第一层知识点一大气的组成近些年来,生活在伍拉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了白内障,野兔和鸟类几乎双目失明,渔民捕到的鱼大多数是盲鱼。当地居民外出时暴露的皮肤很快就被晒得通红,眼睛也有痒痛感。这种情况是由大气层中臭氧层被破坏而造成的。读图并回答1~2题。1.造成当地环境问题的臭氧层空洞出现在()A.北极上空B.南极上空C.赤道上空D.北大西洋上空2.臭氧层能够大量吸收()A.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B.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C.地面辐射D.大气辐射在对流层中,大气的组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据此回答3~4题。3.大气中含量虽很少,却是天气变化重要角色的物质是()A.二氧化碳和臭氧B.氩和氖C.水汽和杂质D.氮和氧4.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已导致大气中一些成分比例发生明显变化,表现在()A.臭氧增多B.氧气增多C.水汽增多D.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知识点二大气的垂直分层5.大气中的固体尘埃主要集中在()A.臭氧层B.平流层C.对流层D.电离层6.有关对流层所达高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低纬度地区小于高纬度地区B.夏季大于冬季C.沿海地区大于内陆地区D.高原地区大于平原地区下图示意大气的垂直分层。据此回答7~8题。7.大气垂直分层的主要依据是()A.温度、密度、运动状况B.温度、湿度、天气状况C.纬度、海陆、温度D.纬度、高度、能见度8.图中字母a、b、c依次表示()A.对流层、高层大气、电离层B.臭氧层、平流层、对流层C.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D.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9~10题。9.下列有关对流层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③低纬度地区厚度小于高纬度地区④天气现象复杂多变A.①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0.下列关于平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平流层上冷下热,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B.气温基本不受地面影响C.该层中的氧原子可大量吸收紫外线D.平流层有利于高空飞行,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图。据此完成11~12题。11.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B.随高度增加气温渐高,气压渐低C.距地面20千米处气压降为地面的一半D.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范围是20℃12.关于图中①②层大气的正确叙述是()A.①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厚B.②层因氧原子吸收紫外线而增温C.①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密切D.②层复杂的天气现象不利于航空飞行读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13~14题。13.②层大气()A.随海拔的上升气温逐渐降低B.风、雨、雷、电等天气现象多发C.人造卫星多在此运行D.分布有臭氧层14.与①层大气相比,③层大气()A.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更小B.厚度更厚C.密度更大D.气压更低关键能力综合练进阶训练第二层1.工业革命后人类排放大量的氯氟烃,该物质会严重破坏()A.对流层B.电离层C.臭氧层D.高层大气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2~4题。2.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3.电闪雷鸣、刮风下雨等天气现象发生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高层大气4.大气垂直分层中形成航空最佳飞行层的主要原因是该层()A.气温下部高上部低,大气层的结构稳定B.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大气的能见度好C.大气易电离,利于保持与地面短波通讯D.水汽含量多,尘埃少不容易成云致雨一位游客的旅行日记中写道:“北京—巴黎国际航班,飞机正平稳地飞行在1万米的高空,透过窗外看到纯净湛蓝的天空,而在飞机下方则是翻腾的云海……”据此完成5~6题。5.此刻,该旅客乘坐的飞机正飞行在()A.对流层底部B.平流层顶部C.高层大气D.对流层顶部6.在飞机上看到的“翻腾的云海”所在大气层的大气运动的显著特点是()A.对流运动显著B.水平运动显著C.上升运动显著D.下沉运动显著随着电影《中国机长》的热映,川航3U8633紧急迫降的事迹展现在大众面前。飞机从重庆起飞,在9800米高空,挡风玻璃无预警脱落,刘传建机长借助自己一百多次来回飞川藏线的经验和从业30年的技术,成功于成都迫降,拯救了全机人的生命。据此完成7~8题。7.挡风玻璃脱落时,飞机正处于大气的()A.平流层B.臭氧层C.对流层D.高层大气8.机长迫降时面临的困难可能有()①被挡风玻璃砸伤②机内温度过低③飞机颠簸强烈④太阳辐射强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9.读气温垂直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a、b、c、d四条曲线中,正确反映地球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的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根据A层大气气温随高度的变化特点,可知该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________。(2)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集中于________层(填字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类目前利用平流层最主要的方式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B层和C层D处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分析其增温原因的异同。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科素养升级练进阶训练第三层气球作为探空的工具已被广泛使用,如图所示,一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100km处。根据其可能探测到的现象,完成1~1.探空气球探测到水汽集中在()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电离层2.从地面到100千米处气温随高度的变化规律为()A.降低—升高—降低—降低B.升高—降低—升高—降低C.降低—升高—降低—升高D.降低—降低—升高—降低(真实情景—生活情境)在对流层中,气温垂直分布一般为“上冷下热”,但有时会出现“上热下冷”的现象,我们称逆温。下图为某地某时刻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层海拔越高受地面影响越小,气温越低B.②层因臭氧吸收紫外线,出现逆温现象C.③层中有电离层可反射无线电波D.③层空气稀薄,无云雨现象4.对流层出现逆温时,空气中污染物不易扩散的主要原因是()A.人类排放污染物增多B.抑制了①层空气的对流上升C.增强了③层空气对流上升D.阻挡了①层空气的水平运动5.读气温的垂直分布图,回答下面各题。(1)填出大气层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2)A层气温垂直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3)空气对流显著的大气层是________。(填字母)(4)当太阳大气中的黑子和耀斑增多时,________层会被扰乱,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5)某地区近地面气温32℃,该地对流层的厚度为16.8千米,按一般规律,A.-100.8℃BC.-132.8℃D(6)图中B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必备知识基础练1~2.解析:第1题,臭氧空洞在地球的两极地区均有出现,尤以南极地区最为严重。图示地区位于南美洲的最南端,靠近南极地区,受南极臭氧空洞影响形成当地的环境问题。故选B。第2题,臭氧能够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让地球上生物免受其伤害。故选A。答案:1.B2.A3~4.解析:第3题,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故选C。第4题,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森林的破坏使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在近300年里增加了40%以上。故选D。答案:3.C4.D5.解析:整个大气圈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都集中在对流层,C正确。故选C。答案:C6.解析:对流层所达到的高度与该地温度高低有关,近地面温度越高,对流层高度越高,所以低纬度地区应大于高纬度地区,A错误;同一地区夏季大于冬季,B正确;夏季沿海地区对流层高度小于内陆地区,冬季沿海地区对流层高度大于内陆反应,C错误;高原地区海拔高于平原地区,同纬度高原地区对流层高度应小于平原地区,D错误。故选B。答案:B7~8.解析:第7题,大气垂直分层的主要依据是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A正确。故选A。第8题,从近地面向上,大气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D正确。故选D。答案:7.A8.D9~10.解析:第9题,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①正确;由于上冷下热,空气对流运动显著,②正确;对流层厚度低纬度地区大于高纬度地区,③错误;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④正确。故选B。第10题,平流层的特点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大气稳定,A错误;平流层大气能量来自臭氧层吸收的太阳紫外线,其气温基本不受地面影响,对流层气温受地面影响强,B正确,C错误;平流层有利于高空飞行,但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对流层,D错误。故选B。答案:9.B10.B11~12.解析:第11题,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A错误;不同大气层其温度的变化不同,B错误;距地面20千米处气压不到地面的1/10,C错误。故选D。第12题,①为对流层,②为平流层。对流层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变薄,A错误;平流层升温是因为臭氧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B错误;人类生活在对流层最底部,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C正确;平流层天气晴朗,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航空飞行,D错误。故选C。答案:11.D12.C13~14.解析:第13题,②层为平流层,随海拔上升气温升高,A错误;风、雨、雷、电等天气现象多发生在对流层,B错误;人造卫星运行在高层大气,C错误;臭氧层分布在平流层,D正确。故选D。第14题,①层为高层大气,③层为对流层。与高层大气相比,对流层密度大,厚度小,气压高,与人类活动关系更密切。故选C。答案:13.D14.C关键能力综合练1.解析:广泛用于冰箱和空调等制冷设备的氯氟烃会对臭氧起到分解作用,导致臭氧遭到破坏而减少,C正确。故选C。答案:C2~4.解析:第2题,图中Ⅰ层、Ⅱ层和Ⅲ层分别是高层大气、平流层和对流层。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所以在对流层气温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在平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臭氧对太阳紫外线的吸收,所以平流层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高层大气的中间层,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中间层到外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增。故选B。第3题,电闪雷鸣、刮风下雨等天气现象的发生离不开成云致雨的两个必要物质:水汽和固体杂质,还要有显著的对流运动。对流层中集中了几乎所有的水汽和杂质,且上冷下热空气对流旺盛,所以对流层中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故选A。第4题,平流层大气温度下低上高,大气稳定,以水平运动为主,A错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有利于高空飞行,B正确;高层大气空气密度很小,气压很低,高空有电离层,有利于无线电通讯,C错误;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故平流层水汽少,D错误。故选B。答案:2.B3.A4.B5~6.解析:第5题,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说明云分布在对流层;根据材料“飞机下方则是翻腾的云海”可知,飞机位于对流层顶部。故选D。第6题,“翻腾的云海”出现在对流层,这一层,由于近地面气温高,高空气温低,所以对流运动显著。故选A。答案:5.D6.A7~8.解析:第7题,由材料信息可知飞机的挡风玻璃在脱落时飞机是在9800米的高空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的平均高度为12千米,因此可知该高度属于对流层,因此可知挡风玻璃脱落时,飞机正处于大气的对流层的,C正确。故选C。第8题,“被挡风玻璃砸伤”几乎不是机长迫降面临的困难,①错误;当飞机的挡风玻璃脱落时为9800米的高空,飞机内的温度是非常低的,机内温度过低是机长迫降时面临的困难,②正确;挡风玻璃脱落,进入飞机内的湍急气流会使得飞机产生剧烈的颠簸,可知飞机颠簸强烈是机长迫降时面临的困难,③正确;太阳辐射强和飞机的迫降没有关系,④错误。故选B。答案:7.C8.B9.解析:据图可知,A、B、C层分别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第(1)题,根据近地面的气温就可以做出判断:a曲线近地面气温在-50℃,b在20℃左右,c在50℃答案:(1)b近地面气温在20℃(2)A上部冷下部热,空气对流运动显著,且水汽和杂质多,容易成云致雨(3)航空飞行该层大气中水汽和杂质很少,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适合航空飞行(4)相同点:都是大量吸收紫外线使得大气增温不同点:前者吸收的是波长较长的紫外线,后者是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学科素养升级练1~2.解析:第1题,空气中的水汽来自地面,主要集中在近地面的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电离层高度高,离水汽源地远,空气稀薄,水汽少,因此探空气球探测到水汽集中在对流层。故选A。第2题,地球大气平均高度12千米左右以下为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平均高度12千米左右至50千米左右处为平流层,气温大致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平均高度50千米左右以上,气温随高度升高先降低后升高。故选C。答案:1.A2.C3~4.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