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泉州市奕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中历史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6题,共48分)1.据考古发现,距今(2019年)5300—4000年、分布于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不仅有犁耕和引水灌田等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而且拥有陶器、木器、竹器、丝麻纺织、玉雕以及髹漆等多种手工业。据此可知,良渚文化A.证明了长江流域已进入青铜文明 B.代表了高度发达的早期中原文化C.体现了先民在生产劳动中的智慧 D.反映了早期不同文明区域的交流【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华文明的起源。从材料中“不仅有犁耕和引水灌田等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而且拥有陶器石器、木器、竹器、丝麻纺织、玉雕以及髹漆等多种手工业”可知,当时的良渚先民已经掌握了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故C符合题意;良渚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中华文明从夏朝才进入青铜文明,故A不符合题意;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在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显然不属于中原文化范围,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无法体现早期不同文明区域的交流,故D不符合题意。2.《史记》纳“四夷传”(四夷,是古籍对中土以外,四方各族之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于“七十列传”之中,将蛮夷民族史作为内传,视作通史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体现了()A.史学撰写方式的创新 B.家国同构的基本理念C.宗法分封制度的瓦解 D.华夏民族的心理认同【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史记》将蛮夷民族史作为内传,视作通史的一个组成部分,体现了司马迁的民族心理认同,蛮夷民族史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D项正确;A项错在“撰写方式”,材料强调民族心理认同,不涉及史学撰写方式的创新,排除A项;B项错在“家国同构”,家国同构指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有共通性,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项;C项错在“宗法分封制”,材料强调“将蛮夷民族史作为内传,视作通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没有涉及宗法分封制,排除C项。故选D项。3.司马光说:“古之取士,以郡国户口多少为率。今或数路中全无一人及第(即:中进士),请贡院逐路取人。”欧阳修却说:“科场取士,东南多取进士、西北多取经学者,各因其材性所长而各随其多少而取之。”二人所谈的现象根源于()A.经济文化格局的变化 B.北方经济的日趋衰落C.宋代科举制度的改革 D.君主专制的日益强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司马光......古之取士,以郡国户口多少为率。今或数路中全无一人及第(即:中进士),请贡院逐路取人;欧阳修......科场取士,东南多取进士、西北多取经学者,各因其材性所长而各随其多少而取之。”可知,司马光认为应该以路为单位分配录取人数,以改变地区之间录取人数不均的情况,这代表了北方士子的利益;而欧阳修代表南方士子利益,则认为南北科举取士是各取所长。反映了南北科举录取不均的情况,这根源于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A项正确;宋代虽然经济重心南移,但是北方经济并没有衰落,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宋代科举制度的改革是科举录取分布不均衡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排除C项;君主专制的日益强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4.图1、图2分别是隋唐时期运河图与元代运河、海运图。这一变化反映了A.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B.经济重心南移趋势不断加强C.海上贸易取代了陆上贸易 D.政治中心转移影响交通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元代定都北京,政治中心转移,为便利南北经济交流,维护统治秩序,在隋唐大运河基础上,截弯取直,同时开通海运,说明政治中心转移影响交通发展,D项正确;区域间的长途贩运贸易兴盛是在明清时期,排除A项;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期最终完成,排除B项;元代的海运不是为了进行海上贸易,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D项。5.乾隆二十四年,有官员上奏称“近年以来,南北丝货腾贵,价值较往岁增至数倍”,“民间商贩希图重利出卖,洋艘转运,多至盈千累万,以致丝价日昂”。此,乾隆下旨限制生丝出口,“每船准其配买土丝五千斤,二蚕湖丝三千斤”。由此可以看出当时A.自然经济逐步解体B.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政府严禁对外贸易D.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如材料所说,生丝出口日益增加,以致丝价昂贵,引起朝廷关注,甚至以限制出口的方式平抑丝价,这体现了当时农副产品商品化的程度较高,故选B项。自然经济是在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的,A项说法错误;材料中只是说“限制”,并不是严禁,C项说法不符合材料;材料无法体现当时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D项错误。6.王夫之在家训中提到:“能士者士,其次医,次则农工商贾,各惟其力其时”,要将自己的职业与个人实际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清代学者焦循在《里堂家训》中提到:“学者以治生为要”,并主张“士农工商四者皆可为”。这些家训A.反映了重农抑商观念 B.强化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C.体现了经世致用理念 D.出现了提倡个性自由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学者以治生为要”“士农工商四者皆可为”可得出他强调学的东西要与现实相联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因此体现了经世致用,C项正确;反映的是工商皆本,排除A项;其主张是对主流的批判,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个性自由,排除D项。故选C项。7.下表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部分进口货物进口税率变动数据,这一变化()货物单位(1843年)前旧税率(1843年)新税率新税率较旧税率减少百分数棉花担24.195.5677.02棉纱担13.385.5658.45头等白洋布匹29.936.9576.78二等白洋布匹32.536.9578.64本色洋布匹20.745.5673.19斜纹布匹14925.5662.72A.损害了中国关税自主权 B.刺激了西方对华的资本输出C.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英国销往中国的货物关税大幅度下降,这是不平等条约带给英国的好处,便利了英国向中国倾销商品,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D项正确;A项属于《南京条约》的影响,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B项是甲午战后的影响,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此时还未出现民族资本主义,排除C项。故选D项。8.下表是某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你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时间19世纪中期19世纪末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初领导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指导思想或纲领平均主义君主立宪扶清灭洋民主共和重要活动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A.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B.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C.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 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这个阶段,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因此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相继掀起救亡图存运动,如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其目的都是为了救亡图存,故A项正确;资产阶级的斗争目标主要是实行资产阶级专政,发展资本主义,这与农民阶级的斗争目标是不一致的,故B项错误;民主自由思想是资产阶级的指导思想,故C项错误;从表格看,经历了由反侵略(太平天国运动)到求民主(维新变法运动)再由反侵略(义和团运动)到求民主(辛亥革命)的转变,故D项表述错误。9.民国时期,西式溜冰传入中国后,受到国人持续关注,引发广泛讨论。既有认为这是“西洋各国加倍健强的明证”而主张效仿的观点,也有“国难当头怎可溜冰”的质疑,还有追溯我国古代溜冰历史以证明其为“我国固有”的尝试。这反映出A.思想界出现分裂倾向 B.强身健体受到国人关注C.西方文化影响力式微 D.民族意识融入日常生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西洋各国加倍健强的明证’”而主张效仿的观点,也有“国难当头怎可溜冰”的质疑,还有追溯我国古代溜冰历史以证明其为“我国固有”的尝试”可知,对于西式溜冰传入中国,引发了国人从强身健体、国难当头等角度对西式溜冰的讨论,说明民族意识融入日常生活,D项正确;材料仅涉及国人对西式溜冰的态度,不能说明思想界出现分裂,排除A项;B项是对材料的部分解读,不全面,排除B项;“西方文化影响力式微”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10.为打破第四次“围剿”,中央苏区政府发行公债,龙岩县群众踊跃购买,共认购了13000多元,远超过原定8000元的销售计划。该县农民还积极用现金缴纳农业税,一些可以不缴农业税的贫苦农民也主动要求缴税。促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经济的繁荣 B.革命力量的壮大C.政治认同的增强 D.斗争形势的变化【答案】C【解析】【详解】为了反“围剿”,农民积极购买中央苏区发行的公债、缴纳农业税,这说明当时根据地的农民对于苏维埃政权有高度的认可度,因此才会支持苏区反“围剿”,C项正确;国民党的“围剿”政策下,苏区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困难,排除A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革命力量的变化,排除B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1.全面抗战爆发后,“晋南(根据地)一带在敌区用关羽的忠义来唤醒民众、乡士不做汉奸”;歌唱岳飞的歌“长江大水滚滚流"飘荡在延安的上空。对这些现象解读最为合理的是()A.华北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萌发 B.借助通俗文化增强抗战意识C.运用革命理论武装根据地群众 D.广泛动员民众争当抗日英雄【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在抗战时期,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利用关羽、岳飞等人的忠义形象来宣传抗日,团结民众抗战,体现出中共借助通俗文化增强抗战意识,B项正确;“开始”一词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中关于关羽、岳飞的内容并不是革命的理论,排除C项;抗战并不是要“争当英雄”,排除D项。12.下表反映了“一五”计划至“四五”计划目标的关键词统计情况。该表可以说明这一时期项目关键词“一五”计划(1953~1957年)工业计划每年速长15.5%;集中力量建设156个项目;建立工业化初步基础;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超英赶美“二五”计划(1958~1962年)重点抓粮食、钢铁等生产建设;完成工业化,将15年的超英赶美战路变成10年,之后又降到2至3年;实现“四个现代化”“三五”计划(1966~1970年)立足于战争,从准备大打、早打出发,积极备战,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线”建设“四五”计划(1971~1975年)狠抓战备,建设大三线,后调整为建设内地战略后方;以农业为基础A.工业化的进程日益加速B.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C.发展经济成为第一要务D.经济发展受到国际环境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中的“一五”计划“超英赶美”、“二五”计划“将15年的超英赶美战略变成10年”、“三五”计划“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线’建设”、“四五”计划“狠抓战备,建设大三线”等信息可知,这一时期中国计划目标的提出都跟外部环境有关,即跟中国面临严峻的国际环境有关,故选D项;A项表述不符合“文革”时期,故排除;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一直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故排除B项;解读材料表格信息可知,“三五”计划与“四五”计划时期,中国正处于“文革”时期,这一时期阶级斗争成为第一要务,故排除C项。13.《论中国》一书中写道:“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聚焦于最重大的战略目标,即开展地缘政治对话,重塑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材料中“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主要是指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C.“两只拳头出击”反美抗苏D.奉行真正的不结盟【答案】B【解析】【详解】“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排除A;20世纪70年代的美苏争霸呈现苏攻美守的态势,而中苏关系也逐渐恶化,因此中美对苏联的“敌意”上形成了“交叉重叠”。毛泽东正是利用这一点,推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排除C,故选B;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奉行真正的不结盟,排除D。14.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价格双轨制。物资分配一部分是计划调拨,执行计划价格;一部分是市场调配,执行市场价格。在物资比较紧张的80年代,两者价格往往差别很大。这种现象反映当时()A.经济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B.经济体制改革尚待完善C.改革开放政策出现反复 D.政府管理职能趋于弱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价格双轨制。物资分配一部分是计划调拨,执行计划价格;一部分是市场调配,执行市场价格。”可知,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价格双轨制,与中国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的,但这种现象是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的,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B项正确;经济所有制结构的变化,材料中没有体现所有制结构的变化,排除A项;改革开放政策出现反复,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面对价格双轨制,需要加强经济体制改革,加强政府的管理职能,排除D项。故选B项。15.如图所示,自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2009年底,新中国共向76个国家提供了325个支持项目的优惠贷款。据此可知,新中国的对外援助中国优惠贷款行业分布(截止2009年底)A.旨在融入自由开放的全球贸易体系 B.实现了中国低端产业的对外转移C.有利于提高受援国的自主发展能力 D.适应了投资周期短收益高的需要【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新中国共向76个国家提供了325个支持项目的优惠贷款,中国优惠贷款行业包括经济基础设施、能源和资源开发、工业、农业等,这利于改善受援国经济建设环境,提升受援国自主发展本国经济的能力,故选C;A、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中国提供的优惠贷款,并非低端产业的对外转移,排除B。【点睛】16.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人们在文明创建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格,是激励一个民族奋发图强、振兴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构成同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建国后,从“大庆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到“特区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反映了我国A.工业化建设成就 B.“双百”方针的执行情况C.改革开放的实践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成就【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庆精神”产生于20世纪六十年代初举世闻名的大庆石油会战,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弹一星’精神”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可贵民族精神;“特区精神”经过了20年改革开放大潮的塑造和市场经济熔炉的锤炼而产生的;“载人航天精神”提出于2005年,继承了建国以来精神财富,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由此可知,这一历程反映了新中国6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成就,故D项正确;“大庆精神”体现了工业化建设成就,故A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双百”方针的执行情况,故B错误;“特区精神”体现了改革开放的实践,故C错误。二、材料解析题(共4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20世纪50~90年代中国发展观关键词及历史解释时期关键词历史解释20世纪50~60年代经济增长导向型、工业化、工农业总产值、增长优先、重工业、外延式与粗放式、积累优先、均衡发展、生产关系革命(1)20世纪80年代经济发展导向型、四个现代化、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为主发展为辅、工业、外延式与粗放式、积累和消费并举、非均衡发展、体制改革与开放(2)计划经济体制僵化以及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现象突出,人民生活水平亟待提高。因此,这一时期的中国发展观以“四个现代化”为目标,以体制改革为动力,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全面发展,积累与消费并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社会发展20世纪90年代经济社会进步导向型、人的全面发展、绿色国内生产总值、发展优先、国民经济与社会、内涵式与集约式、积累和消费并举、协调发展、社会全面进步(3)——据周霞《建国以来现代化模式发展比较研究》整理参照材料中(2)处的历史解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的历史解释。【答案】(1)20世纪50年代,中国工业落后,受到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威胁。因此,这一时期的中国发展观以工业化为目标,优先发展重工业,强调经济的增长,增长方式较为粗放。为了满足工业化的需要,国家进行了三大改造,重视积累。(3)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人民群众对物质、精神生活的需要进一步提高,中共中央提出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因此,这一时期的中国发展观更加全面合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社会的全面发展为动力,强调协调式、均衡式、内涵式和集约式的发展,注重经济、社会、人与生态的和谐。【解析】【详解】根据(2)的解答思路来看,需要结合当时关键词提出的背景进行作答,因此(1)根据材料“20世纪50~60年代”“经济增长导向型、工业化、工农业总产值、增长优先、重工业、外延式与粗放式、积累优先、均衡发展、生产关系革命”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中国工业落后,受到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威胁。因此,这一时期的中国发展观以工业化为目标,优先发展重工业,强调经济的增长,增长方式较为粗放。为了满足工业化的需要,国家进行了三大改造,重视积累。(3)根据材料“20世纪90年代”“经济社会进步导向型、人的全面发展、绿色国内生产总值、发展优先、国民经济与社会、内涵式与集约式、积累和消费并举、协调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人民群众对物质、精神生活的需要进一步提高,中共中央提出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因此,这一时期的中国发展观更加全面合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社会的全面发展为动力,强调协调式、均衡式、内涵式和集约式的发展,注重经济、社会、人与生态的和谐。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四川古代交通闭塞,“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盆地内多山地、丘陵,将广袤的地域分隔成众多的小平坝(即小盆地),一平坝到另一平坝并不方便。四川人民为了消除空间阻隔,不断开拓交通路线。至两宋时期,由于都城都在四川东面,唯以长江水路为主体的峡路横贯东西,是四川与中央政府的唯一通途,成为四川最重要的交通路线。峡路是转输蜀布帛、粮草、川盐和纲马的重要漕运路线,也是军事上的重要通道。但峡路转输成本高昂,民困不支,且水路险恶,事故频发。——据蓝勇《四川古代交通路线史》等整理材料二1904年,川人设立川汉铁路公司,着手筹办铁路。虽尝试过官办、商办、官商合办等多种方式,但至1910年,该公司只筹到所需路款的约十分之一,开工日期一推再推。1911年,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通过向四国银行团借款官办,剥夺了川汉铁路公司的筑路权,保路运动随即发生。民国成立后,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屡有兴工之议,但至解放前,未能铺设一寸铁轨。——据宓汝成《近代中国铁路史资料》《中华民国铁路史资料》整理材料三为实现西南人民自清末以来40余年的愿望,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生人民政权的力量,成渝铁路于1950年6月15日正式开工修建。1952年7月1日,也即中国共产党成立31周年纪念日,新中国第一条由自己设计、自己建造,材料零件全部为国产的成渝铁路在重庆、成都两地同时举行隆重的全线通车庆祝大会。它的建成,是中国筑路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摘编自俞荣根等《当代重庆简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四川古代交通状况,说明四川峡路交通在宋代的地位与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川汉铁路在筹办过程中为何充满曲折。(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成渝铁路修建的历史意义。【答案】(1)状况:交通闭塞,多山地丘陵空间阻隔;以长江水路为主;峡路是最主要的交通路线。地位:四川峡路交通是四川最重要的交通路线。(2)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限,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有所欠缺;清政府腐败无能,无法为铁路筹办提供实质性支持;外来资本主义侵略加剧,尤其是甲午中日战争后的资本输出对中国筹办铁路形成巨大压力;川汉铁路沿线地形复杂,修筑难度大,对技术和资金的要求极高。(3)意义:实现了西南人民对铁路发展的多年愿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新生政权的伟大力量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优势;有力支持了建国初期巩固政权、恢复经济等一系列重大措施;是中国自力更生设社会主义的重要证明;为一五计划的实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推动我国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有利于西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解析】【详解】(1)状况:根据材料一中“四川古代交通闭塞,‘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盆地内多山地、丘陵,将广袤的地域分隔成众多的小平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交通闭塞,多山地丘陵空间阻隔;根据“(两宋时期)唯以长江水路为主体的峡路横贯东西,是四川与中央政府的唯一通途”可知,以长江水路为主,峡路是最主要的交通路线。地位:根据材料一中“(峡路)成为四川最重要的交通路线”可知,四川峡路交通是四川最重要的交通路线。(2)原因:根据材料二中“(川人)尝试过官办、商办、官商合办等多种方式,但至1910年,该公司只筹到所需路款的约十分之一”“1911年,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通过向四国银行团借款官办,剥夺了川汉铁路公司的筑路权”,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中国的经济、政治、国际环境和自然地理等方面分析可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限、清政府腐败无能、列强侵略加剧和川汉铁路沿线地形复杂等,导致清末川汉铁路筹办充满曲折。(3)意义:根据材料三中“西南人民自清末以来40余年的愿望”可知,实现了西南人民对铁路发展的多年愿望;根据“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生人民政权的力量”,联系材料一、二和相关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从历史到现实,从政治、经济到交通、文化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分析可知,成渝铁路的建成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新生政权的伟大力量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优势,有力支持了建国初期巩固政权、恢复经济等活动,是中国自力更生设社会主义的重要证明,为一五计划的实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推动了我国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有利于西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革命战争时期的毛泽东诗词不仅表达了革命家的乐观主义精神,还记录了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第一首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区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满湘(注:在湖南省)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毛泽东《西江月·秋收起义》,1927第二首风云突变,军阈重开战。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梁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毛泽东《清平乐·蒋桂战争①》,1929年秋【注释】①蒋桂战争,指1929年春发生于国民党南京军阀蒋介石和广西(简称“桂")军阀李宗仁、白崇禧之间的战争。第三首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七律·长征》,1935.10【注释】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位于甘肃省西南、四川省北部)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根据材料,从中提取历史信息,以“毛泽东三首诗词里的革命史”为题目,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答案】示例:毛泽东三首诗词里的革命史毛泽东的三首诗词反映了1927年秋收起义、根据地武装斗争与土地革命、长征等史实。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建立人民军队,独立领导革命。八七会议,提出了土地革命与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方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起义。1927年秋,毛泽东受党中央委托,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第一首诗词就是反映秋收起义的历史,表明了工农革命的性质和军队的名称,起义的时节和区域.以及农民反抗地主剥削的斗争内容。》秋收起义之后,毛泽东带领起义部队转向井冈山,建立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第二首诗词反映了蒋桂战争期间,根据地不断壮大,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被迫长征。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的领导,革命出现转机。1935年10月,红军越过岷山,即将胜利,第三首诗词反映的就是这段历史。以上三首诗词,都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精神力量。》【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唯物史观、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答题第一步,结合每首诗词的时间和内容提取包含的历史信息,如:秋收起义、建立革命根据地、军阀混战、长征等历史信息,然后根据这些历史信息,写历史短文,包含每首诗词的背景、内容和评价。毛泽东三首诗词里的革命史毛泽东的三首诗词反映了1927年秋收起义、根据地武装斗争与土地革命、长征等史实。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建立人民军队,独立领导革命。八七会议,提出了土地革命与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方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起义。1927年秋,毛泽东受党中央委托,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第一首诗词就是反映秋收起义的历史,表明了工农革命的性质和军队的名称,起义的时节和区域.以及农民反抗地主剥削的斗争内容。》秋收起义之后,毛泽东带领起义部队转向井冈山,建立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第二首诗词反映了蒋桂战争期间,根据地不断壮大,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被迫长征。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的领导,革命出现转机。1935年10月,红军越过岷山,即将胜利,第三首诗词反映的就是这段历史。最后作总结,以上三首诗词,都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精神力量。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司马光修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自立自强-职业院校新生入学教育 课件 第七章 心理健康-阳光心理你我同行
- 短直播培训课程
- 2024版出版发行劳务分包合同2篇
- 医疗器械商务讲解
- 2024年度工程拆除环保验收合同3篇
- 常见应用文写作课件
- 建筑检测机构培训
- 2024年度销售合同分销渠道管理2篇
- 散货港口管理实务
- 二零二四年度物流服务合同标的及服务项目2篇
- 工地安全生产管理协议
- 自由泳十节教学教案
- 2024年结核知识竞赛及答案
- Unit 2 Natural disasters Extended Reading The Last Days of Pompeii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中英语牛津译林版(2020)必修第三册
- 眩晕-针灸治疗学-课件
-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
- 《幼儿卫生与保育》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2024中智集团招聘重要岗位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人类普遍交往与世界历史的形成发展
- 农产品质量培训
- 从医疗纠纷看病历书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