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乘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相应的笔算方法,能正2.使学生联系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的简便算法,掌握几百乘几十、几百乘几十几(不进位)和几百几十乘几十(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口算。3.使学生在思考、交流和总结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4.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数学学习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体验,发展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提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重点难点1.重点: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2.难点:理解乘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的依据。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挂图等。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2课时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2课时第一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内容书P1-2的例题,完成“想想做做”的1~4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3.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重点难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用竖式计算:14×15(指名学生上黑板板演,其他学生做在自备本上)说说怎样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二、创境引新,促进迁移1.谈话:这几年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月星小区最近新建了一些楼房,可漂亮了,你们想去看一看吗?/SHANGJIANF/SHANGJIANF2.电脑出示情景图,并出示文字:月星小区有15幢楼,平均每幢楼住14户。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问:从题目里你知道哪些信息?求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你会列式计算吗?4.集体反馈并指名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5.师生共同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三、自主探究,获取新知谈话:假如把上题的平均每幢楼房住14户改为平均每幢楼房住144户,(电脑出示例题)你能算出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人家吗?问: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指名口述算式,教师同时板书:144×15(可能有同学列15×144这样的算式,也应给于肯定)问:你能用自己已有的笔算乘法的经验独立尝试列竖式计算吗?(3)全班交流并集体反馈,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算式;(1)问:今天学习的是三位数乘两位数(板书课题),你们能总结出计算方法吗?(3)师生共同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类似,先要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三位数,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三位数,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四、拓展练习,深化理解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竖式计算练习。(2)指名说说中间一题的计算过程,明确乘数中间有零时应怎样计算。提醒学生:零乘任何数都得零!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找错改错练习。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解决实际问题练习。(1)学生默读题目,分析题中所给的信息,并独立在书上填写结果。(2)组织交流:你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计算总价的?(单价×数量=总价)根据这个数量关系还可以写出哪两个数量关系?/SHANGJIANF/SHANGJIANF(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师:同学们,这节课大家通过自己思考,小组合作交流获得并掌握了乘法的新知识。谁能告诉大家,你学到了什么新本领,谁来提醒大家计算时应注意些什五、课堂作业《补充习题》第一页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144×15=2160(户)相同数位要对齐第二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练习书P2-3“想想做做”第5~10题及思考题。1.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正确地进行计算。2.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计算去解决一些现实问题,体验乘法计算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感受计算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重点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口算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1.口算练习(“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口算,问:这组题在口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先算“21×4”,再在积的末尾添一个0。)小结口算方法:可以先算0前面的,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2)出示后三组题目:60×9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2.竖式练习(“想想做做”第6题)/SHANGJIANF/SHANGJIANF3.解决问题练习(“想想做做”第7~9题)问:怎样算京沪铁路的全长大约多少千米?你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计算全长的?(速度×时间=路程)顺带复习一下另外两个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学生读题,问:从题目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人均月收入”“人均年收入”分别是什么意思?要解决所提的问题,你准备选择哪几个信息呢?这个问题该如何解答呢?指名读题,思考可以怎样解答这个问题?①115×45=5175(个)5175<5300②5300÷45=117(个)……35(个)117>115③5300÷115=46(个)……10(个)46>45(所以不能打完)引导学生根据对笔算过程的理解以及竖式中已知数的特点进行推理,可独立“想想做做”第6题中间、左边两列4小题和第10题。①115×45=5175(个)5175<5300②5300÷45=117(个)……35(个)117>115③5300÷115=46(个)……10(个)46>45第三课时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1)书P4-5的例题,完成“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的1~5题。/SHANGJIANF/SHANGJIANF2.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初步感知积的变化规律,初步体会简便算法的依据。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难点:理解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的依据。多媒体课件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1.谈话:昨天课上我们计算了月星小区一共有多少住户,今天我们继续去月星问: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些什么?2.问: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小区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多少克?小区每天大约能吸收二氧化碳多少克?)你会解答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二、自主探究,交流算理问:“小区的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多少克?”这个问题怎样解决?指名回答,教师板书:850×15=学生在练习本上尝试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定竖式写法不同的问:这两种方法都对吗?哪一种简便?为什么可以这样写?小结:像这样的题目,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一个乘数的末尾有1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1个0。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50×20=问:170的后面应该添几个0?为什么要添2个0?(5)170后面添的两个0应该怎么对齐?(6)小结: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两个乘数的末尾共有2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2个0。出示:明月小区共有800平方米草坪,每天大约能吸收二氧化碳多少克?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在小组中说说你是怎么想的。/SHANGJIANF/SHANGJIANF列式:800×20如果要求用口算,可以怎么算?如果要求用竖式计算,数位应该怎么对齐?全班交流并总结:像这样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三、迁移巩固,解决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共同订正。订正时重点让学生说说积末尾0的个数时怎样确请同学们注意观察一下18×400这题是怎么列竖式的。问:你能口算出这两组题的得数吗?指名说得数,集体订正。问:每组三道题有什么联系?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你能总结出这类题目口算的方法吗?学生独立填表,填完后小组内讨论:把后面四栏同第一栏比较,分别说说乘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小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积也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今天,我们学习的乘法题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板书课题)这类题目如何计算?你还有什么收获?五、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2题和第4题。第四课时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2)教学内容书P6“想想做做”的第6~10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的简便计算,掌握几百乘几十、几十几乘几百(不进位)和几百几十乘几十(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口算。/SHANGJIANF/SHANGJIANF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联系,感受重点难点口算卡片①出示第一组题11×6011×600110×60。问:这组口算题有什么联系?11×60可以怎样算?其余两题呢?(都可以先算11×6,然后在积66的末尾添一个或两个0)。②问:是不是这样的题目都可以这样算呢?(第二组都可以先算2×32,然后在积的末尾添一个或两个0;第三组都可以先算13×3,然后在末尾添一个或两个0)。问:通过这三组题的口算,你有什么发现?(转化成几十几乘几)③出示第四组题50×4050×400500×40。问:这一组题又有什么特点?学生口算,比较算法。(转化成表内乘法口算)出示题目,指名口算适当提问部分题目的口算思路交流算法。“想想做做”第8题的第一组:207×40270×40。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教师巡视检查。问:这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3.完成“想想做做”第9题要解决书上及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需要选择哪些相对应的条件?4.拓展练习。“想想做做”第10题:□□×□□=1600□□×□□=2400问:积的末尾有几个0?根据刚学的知识,可以填哪些数?有信心完成吗?学生独立完成,有没有不一样的解法?(①20×8040×4032×50《补充习题》相关练习。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SHANGJIANF/SHANGJIANF书P7练习一的1~5题。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计算。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几百乘几十、几十几乘几百(不进位)和几百几十乘几十(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口算。3.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计算的价值,激发学好计算的责任感。重点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卡片出示练习一第1题,学生依次口算。选择部分题要求说出口算过程。提问:口算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可以怎样算?(先算出0前面的数相乘的积,再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相应个数的0)。2.笔算练习(练习一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教师巡视检查。交流计算过程,问: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乘数末尾有0和中间有0的计算各要注意什么?学生默读题目,分析题意,独立解答。指名板演,教师巡视,个别提示:1小时=60分。交流解题方法、过程,问:为什么用140×60?140×60可以怎样算?指名读题,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学生独立解答,交流解题方法。(可能出现两个答案:3834、3800)问:你们认为这一题的结果应该是哪一个更符合题目的要求?(问题是京拉线大约长几千几百千米,要省略百后面的尾数,所以应该是3800)。(3)练习一第5题要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条件。/SHANGJIANF/SHANGJIANF第六课时练习一(2)教学内容书P8-9练习一第6~12题和思考题,以及“你知道吗?”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计算中感受乘法计算的相应规律,以促进学生提高灵活计算的能力,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运算律的基础。2.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既体现了知识的运用,又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体会学习计算的价值。3.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增强学习数学的意识。重点难点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出示口算卡片,选择几题说口算思路。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比较后集体交流,问:每一组题有什么联系?第三组题你有什么发现?(可适当提示学生)(第一组下一题“8×2”的结果就是上一题的“16”,下一题的计算运用了乘法结合律;第二组相同;第三组中500个20加上一个20就是501个20,每一组的结果一样)明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学生认真分析,独立解题,汇报交流。问:这两个问题在解答时有什么联系与区别?(都要先算出萝卜和白菜的千克数……)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问:“一套单人课桌”指什么?怎样求一共用了多少元?问:为什么可以这样写?它们有什么联系?学生独立阅读,交流理解,指导学生弄清对不同人数票价的规定。每班分别购票,各需要多少元?什么意思?怎样解答?/SHANGJIANF/SHANGJIANF学生独立解答交流方法、过程。而三位数十位上应该是“3”或“2”,根据3×5>3×4,2×5>2×4,得两位数十位上应该是“5”,三位数百位上应该是“4”,又由于43×5>42×5,所以三位数十位上应该是“3”,结合竖式一步骤一步骤的讲解;最小的也是如此推导。使乘积最大的两个数:431×52使乘积最小的两个数:245×135.教学“你知道吗?”出示123×48=5904的“铺地锦”计算的过程,依次讲解。独立完成812×39的“铺地锦”计算,集体订正。(2)练习一第11题。提示:要比较花圃与苗圃的大小,先要算出什么?分别怎么算?/SHANGJIANF第二单元升和毫升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操作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和1毫升的容量观念;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容量的方法,能联系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容量单位并进行表达和交流;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重点难点1.重点:认识容量及容量单位升和毫升。2.难点:1升观念的建立,培养学生对容量的估计能力。多媒体课件、量杯、内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茶杯等。认识容量和升……………2课时练习二……………………1课时实践活动:美妙的“杯琴”……………1课时第一课时认识容量和升书P10-12的内容,完成相应的“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1升有多少。2.让学生学会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3.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容量的含义及容量单位升。难点:容量单位1升的观念的建立。z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茶杯、水、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烧杯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SHANGJIANF谈话: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升与毫升这两个计量单位吗?在哪里见过?(指1.出示两个茶杯(粗细相同,高度不一样),引出容量。师:比较高的那个茶杯能盛的水多,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一些;盛水少的,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少一些。(板书:容量)我们可以说:较高的那个茶杯的容量要比较矮的那个茶杯的容量大。讨论:在小组内说说看,你对容量是怎样理解的?举例说明。2.出示两个冷水壶(黑把手水壶的容量比红把手水壶稍大一些),比较容量大(1)问:你知道哪个冷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吗?有什么办法证明呢?根据学生提议的办法教师实验:把黑把手水壶装满水,倒入红把手水壶中,(或把红把手水壶装满水,倒入黑把手水壶中)比较两个水壶的大小。(3)问:你知道黑把手水壶的容量是多少吗?你能借助杯子说说它的容量吗?(准备两套大小不同的杯子)学生实验,把一壶水往杯子里倒,如果倒入较学生充分交流意见,引出要统一容量单位。师:为了准确测量或计量容量的多少,要用统一的容量单位。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板书:升)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升。问:这里的“净含量”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净含量”表示而不用容量表示呢?所以我们看到的几L就表示几升。各小组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问:什么形状?量出它的长、宽、高,得出长度都是1分米。在正方体里到满水,再倒入量杯问: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容量是多少?/SHANGJIANF/SHANGJIANF展示几个容量刚好是1升的容器给学生看,加深映像。问:观察三幅图,哪个容器的容量最大?为什么?比较3各容器的容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问:你见过题目中的3个容器吗?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和容量吗?在小组里再举些例子说一说。提问:题目中的4件容器各是什么?你能估计出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吗?先自己估计,再全体交流。谈话:关于升,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想了解些什么?一个健康成人,每天平均要喝大约2~3升水。小明每次洗手大约要用20秒,水龙头20秒能流多少升水呢?水龙头20秒大约能流6升水,如果把水龙头开小后,水龙头大约能流2升水。全校约有学生1000人,每人每天洗3次手,如果洗手时都把水龙头拧小些,全校同学一天大约可以节约用水多少升?看到这些数据,你想到些什么?四、总结提升这节课你学到些什么?还想了解些什么?《补充习题》相应练习。认识容量和升第二课时认识升书P13-14的例题,完成相应的“想想做做”。1.让学生在自制容器的过程中感受并进一步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2.让学生练习估计一些常见的容器的容量,并能对自己的估计作适当解释,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3.让学生练习用自制的量器测量一些液体的多少,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情境中提取的数学问题加以解释和说明。4.培养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并在探索中重点难点重点:感知1升有多少。难点:培养学生对容量的估计能力。/SHANGJIANF/SHANGJIANF多媒体课件、量杯、纸杯、上下一样粗的塑料瓶一个、笔、纸条提问: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升可以用什么字母符号来表示?在1升处记上记号。把纸条1升处以下的部分平均分成4份,并分别做上记号。)为什么要上下一样粗的瓶?那种下面粗些、上面细些的瓶可以吗?(2)有没有不同的标法?(1/2L和2/4L)它们的大小相同吗?让学生在组内合作完成,完成后提问:1升水能倒满几纸杯?性杯子和多能到慢的杯数)你一天能喝这样的几纸杯水?你喝的谈话:同学们要在注意每天多喝水,预防疾病的发生。先让学生以前面获得的感受与经验把一碗水与1升水进行比较,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估计意见。再实际量一量,来验证估计。/SHANGJIANF/SHANGJIANF学生读题,指名说说容器的名称。各自作出判断,做在书上。指名说答案,全班集体订正。师:知道了1升水有多少,那么想不想知道1升水有多重?想一想,怎样称出1升水的重量?(若学生有困难,可以提示:可以先称出一个1升的空量杯有多重,再倒入1升水,称出此时有多重,相减就是1升水的重量)学生分组活动,各组汇报称法和结果。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升水正好是1千克。五、总结评价,拓展延伸能来谈谈?关于容量的知识还有很多,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补充习题》相应练习认识升1L水重1千克第三课时认识毫升教学内容书P15-17的例题,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和“你知道吗?”1.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初步形成1毫升的观念;在实验操作的情境中,进一步感受1毫升的含义,知道1升=1000毫升,能进行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2.让学生在应用练习中,感受一些小容器的容量,体验毫升的应用价值。3.让学生在课前课后的实践活动中,学会积累与查找资料,继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使学生正确认识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多媒体课件、量杯、量筒、滴管、各种小容器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毫升这个容量单位谈话:前面同学还提过“毫升”这个词语,那么毫升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今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带来的不同容器,看看它们的容量各是多少,在小组里跟/SHANGJIANF/SHANGJIANF师:像这样容量有100毫升、250毫升……的容器,它们的容量比我们前面接触倒的容器,如锅、盆、水桶等的容量小得多。像以上计量比较少的液体,常用毫升作单位,毫升可以用符号“mL(ml)”表示。谈话:饮料瓶的容量是500毫升,钙奶瓶的容量是100毫升。那么1毫升是多少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探讨。(出示25ml量筒)这个量筒的容量用什么单位名称?你从哪里可以看到?里面装的水有多少?(出示实物,教师巡回走动,让学生观察)我们来实验一下这1毫升水大约有几滴?教师把这1毫升水吸入滴管,再一滴滴地滴入量筒,让学生观察、数数。学生分组,动手用滴管向量筒里滴入1毫升的水,数出滴数,再在班内交流。三、学习升与毫升的换算谈话:我们已认识了1毫升大约有多少,同学们看看这个烧杯里有多少毫升水?(教师在容器中分别倒入100毫升、250毫升、500毫升水,让学生看刻度说出容器里的水有多少毫升)提示:看量杯的刻度时应该怎样看?看前面水位的刻度还是后面的水为的刻度?拿出1升的自制容器,提问:观察一下,500毫升的水有这么多,够不够1升?那么1升水有多少毫升呢?你们打算怎样实验?汇报是怎样实验的,得出了什么结论。学生汇报后,教师板书:1升=1000毫升。四、应用拓展,活化知识学生看图说出每个容器里的药水各有几毫升。指名基础较弱的同学多说说,再让学生齐读。师:拿出茶杯、碗和小盆,再用量筒量出50毫升水倒入这些容器中,看看水面各在哪里。再倒入50毫升水看一看,估计每个容器盛满水大约有多少毫升,你能实验验证吗?先指名说出每种饮料的容量,再说出各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100mL×10=1000mL=1L200mL×5=1000mL=1L5瓶250mL×4=1000mL=1L4瓶名数改写,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想法。5.阅读“你知道吗?”,读后说说体会。五、小结延伸1.今天你又学到了什么知识,和以前学习的哪些知识有关?/SHANGJIANF10瓶5瓶第四课时练习二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进一步认识升与毫升并进行正确的换算,并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1.学生说说,我们学了哪两个容量单位?用符号怎么来表示?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1升=1000毫升)指名学生读题,要求:请根据自己对升和毫升的感受在书上连一学生独立思考并连线,集体交流。如有做错的学生指名分析错误。(2)教师指名说说各自的想法。教师追问:7000毫升是多少升呢?8升是多少毫升呢?小结:在不同容量单位的数比较大小时,可以把升转化成以毫升为单位的数,一。的刻度是多少吗?每个量杯里各有多少毫升水?/SHANGJIANF提示:书上画的是立体图,所以应该看前面一条刻度。问:这四个量杯的水合起来比1升少还是比1升多?说说各自的想法。再说一说这些水比1升多多少毫升呢?(2)问:如果要盛2升的水,选哪种容器比较合适?(指导运用排除法)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根据题目要求先排除两个较小的容器饭碗和饭盒,再在汤碗和不锈钢锅中选择。可事先准备类似容器进行实验验证。(1)小组讨论制作步骤:在一个上下一样粗的瓶子上贴上纸条。再倒入10毫升水,在纸条上画上记号。这样重复倒水、做记号,直到100毫升为止。(3)出示三个容器:饭碗、玻璃杯、塑料饭盒,先估计再用自制的量器量一量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互相交流。课后延伸请大家课后到商店看一看,哪些物品用毫升作单位,各是多少毫升;哪些物品用升做单位,各是多少升,并做好记录。六、课堂作业《补充习题》相应练习7000毫升O8升7升7000毫升O8升8000毫升第五课时美妙的“杯琴”书P20-21的内容。1.让学生在制作“杯琴”的过程中加深对容量知识的体验。2.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增强合作意识。3.让学生体验活动的愉悦,培养良好的学习情感。重点难点/SHANGJIANF/SHANGJIANF1.播放教师事先录制的乐曲(用“杯琴”敲出的音乐),让学生用乐理知识辨3.谈话: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尝试着制作这样声音动听的“杯琴”呢?(出示课题:美妙的“杯琴”)二、实验操作,体验琴声(2)小组活动,汇报活动结果。(容器不同,即使倒入同样多的水,敲出的声音也不同)再倒入不同量的水,用筷子敲敲,又有什么发现?音不同。)(6)电脑出示“你知道吗”,(自己学一学)从中你又知道了什么?(1)边敲边量,杯子里水的多少与音量高低有什么关系?把水的毫升数记录在下表中。杯的编号1号2号3号4号5号6号7号音阶(高或低)水的毫升数(2)谈话:水是多少毫升的杯子,敲出来的声音比较像我们音乐中的do?你们往1号杯里倒入敲一敲,听一听,等把声音调整好以后,再倒出水量一量有多少毫(3)谈话:再在2号杯里加水,敲出声音re,量量2号杯加水多少毫升。照这样依/SHANGJIANF第三单元三角形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和实验等活动中,发现并认识三角形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底和高,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以及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2.使学生会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三角形,会测量或画出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高在三角形内),能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以及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或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重点难点1.重点:感受、发现并掌握三角形的基本特征。2.难点: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的画法及画出指定的三角形。多媒体课件、小棒、三角尺、方格纸、钉子板等。课时安排三角形的认识…………………三角形的分类与内角和………………2课时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第一课时三角形的认识书P22-24的例题,完成“想想做做”的1~3题。1.使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使学生在认识三角形有关特征的活动中,体会认识多边形特征的基本方法,发展观察能力和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3.使学生体会三角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并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产生学习图形的兴趣和积极性。重点难点重点:认识三角形的一些最基本的特征。难点:探究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原理。/SHANGJIANF多媒体课件、三角尺、钉子板,每组4根小棒,长度分别是10厘米、6厘米、看吗?问:你能找出图中的三角形吗?看看这些三角形的形状、大小相同吗?形到底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它。(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师:大家找了这么多三角形,能想办法做一个三角形吗?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小棒摆、钉子板上围、沿三角尺边画、用直尺在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明确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能在本子上画一个三角形吗?(学生独立完成画三角形)边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角,每个角的顶点也是三角形的顶点。问: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和几个顶点?(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和3个顶点)。小结: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它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互相指三角形的边、顶点和角。三条线段就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现在请大家从准备的长度为10厘米、6厘米、5厘米、4厘米的塑料小棒中,任选三根,看能否围成三角形?/SHANGJIANF/SHANGJIANF学生分组操作,并记录每一种情况,教师巡视指导。问:你们都围成了三角形吗?哪三根可以围成三角形?哪三根不可以围成三角形?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演示围的过程。为什么同样都是三根小棒,有的能围成,有的却不行呢?比较它们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提示:用2根长度的和与第3根比)学生分组计算、比较、分析,教师巡视学生操作过程,适当指导。交流结果(2根长度的和大于第3根时,能围成;小于或等于时,不能围成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列在黑板上。师:从上面的操作和交流过程中,你发现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引导总结:三角形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同桌两个同学合作,一个同学说出三根小棒的长度,另各一个同学判断能否(3)练一练。①你能选择三根围成一个三角形吗?(2cm、3cm、4cm;3cm、4cm、5cm;4cm、②如果已经选了4cm、9cm,第三根应选什么?(6cm或7cm或8cm)学生读题后,独立判断,并说明理由。电脑出示情境图,问:从学校到少年宫有几条路线?分别怎么走?观察交流(有三条:①学校—电影院—少年宫;②学校—少年宫;③学校—邮局—少年宫)哪条路线最近?你能用刚学的知识解释吗?(第②条最近;因为①、③两条路线都与第②条围成了一个三角形,根据三角形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所以第②条最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形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还有什么收获?《补充习题》相应练习第二课时三角形的高/SHANGJIANF/SHANGJIANF书P24—25的例题,完成“想想做做”和“你知道吗?”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三角形的高和底的意义,了解底和高的对应关系,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只限于在三角形内部作高)。2.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重点难点重点:测量“人字梁”中哪条线段的长。难点:用三角尺画出三角形的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三角尺。教学过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形有哪些了解?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三角形,学习有关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的概念——三角形的(板书课题:三角形的高)软件出示“人字梁”图,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如果学生不知道,教师适当介绍)图中的人字梁有多高呢?会量吗?指名在图上指出从哪儿量到哪儿,量人字梁的高实际就是量哪条线段的长?学生讨论、交流,互相在图中指出起点、终点,互相指出所要量的线段(中间1条)它和人字梁下面的横梁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与人字梁下面的横梁互相垂结合学生回答叙述:人字梁的高实际上就是从这个三角形梁的这个顶点(指图)到它的对边的这条垂直线段的长度。(可适当解释一下什么是“对边”)接下来,请学生量出这个“人字梁”的高。教师巡视测量方法,适当指导。学生独立测量“人字梁”的高,交流测量方法以及“人字梁”的高。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提问:三角形的高是什么意思?(学生独立阅读书中的一段话,交流各自的理解)指名读懂的学生回答,同时结合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示范画法,并且板书相然后教师结合黑板上的图,提问高、底的有关知识。(学生再次交流,加深对高、底的理解)/SHANGJIANF/SHANGJIANF(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讨论情况)师:谁来说说每幅图中分别是从哪个顶点向对边作的高?同桌互指,并说明谁是谁的高(或底),明确相互依存关系。师:从另两个顶点可以向对边作高吗?(指图1)学生观察、交流。(也可以作高)那么一个三角形有几条高?(有三条高)学生回答后,教师在第一个三角形中演示作出另两条高。(如果有学生提到钝角三角形的另两条高,可稍作介绍)对于一些操作能力不是很强的学生,提醒他们可以把书本旋转一定的角度,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学生作图情况,适当提示。提醒:三角形的高最好用虚线画,并且要标上直角标记。教师指第三个三角形,问: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谁能指出它的两条直角边?(互相指出两条直角边)以第一条直角边为底,你发现它的高是什么?如果以第二条直角边为底,高又是什么?(以第一条直角边为底,高是第二条直角边;如果以第二条直角边为底,高就是第一条直角边)除了这两条高,你还能画出它的另一条高吗?指名画图,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独立作图,互相检查)学生独立阅读,弄清题意。教师提示学生剪成整厘米数,指名说制作方法。师问:能随便剪的吗?要注意什么?为什么?(学生模仿操作,创造设计)师问:你打算把高与哪根小棒的长度比较?(与两边的小棒比较)为什么这个三角形的高比这根小棒短?教师提示: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所有线段中,哪条线段最短?现在谁能解释这个原因?(垂直线段最短)/SHANGJIANF/SHANGJIANF(2)一个三角形只有一条高。()学生独立判断,然后交流判断结果以及判断理由。5.教学“你知道吗?”学生独立阅读,交流获得的知识。问:通过阅读你了解了三角形的什么特性?(出示做好的三角形,指名拉,说感受,交流生活中的例子)想想看,它们能用四边形代替吗?(不能,说可能出现的情况)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有什么收获?《补充习题》相应练习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第三课时三角形的分类书P26—27的例题,完成“想想做做”的1~7题。1.让学生在给三角形分类的探索活动中发现和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三角形的认识,体会探索图形特征的一些方法,发3.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自主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会按角的大小给三角形分类。多媒体课件、三角尺、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平行四边形纸等。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问:我们学过哪几种角?分别说说它们在度数上的特点。(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小于平角的角有哪些?(钝角、直角、锐角)怎样判断一个角是锐角、那么三角形可以分为几类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一下三角形的分类。/SHANGJIANF/SHANGJIANF(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分类)(若有学生不明白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教师可适当作解释)(以第一个三角形为例指导分析并填表)①②③④⑤⑥锐角的个数2直角的个数1钝角的个数0问:你能照样子填一填吗?学生独立判断并填表,小组交流,相互检查并订正。请学生观察表格,你们认为这些三角形可以分为几类?怎样分?角两个锐角的)师问:分成的三类三角形有没有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之处?(都有两个角是锐角;第三个角分别是锐角、直角、钝角)根据它们的不同之处,可以怎样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根据表格以及大家的分类结果,谁能说说什么样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什么样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什么样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让同学们进行辩论)成几部分?能写出每部分名称吗?学生独立尝试,交流分类结果。①三个角都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SHANGJIANF/SHANGJIANF③不管什么三角形都有两个锐角。()要求学生独立判断,交流判断结果,说明判断理由。(2)猜一猜:出示几个只露出一个角(直角或钝角或锐角)的三角形猜猜是什么三、巩固深化,加深理解教师提出练习要求,学生独立画图,用三角尺比,判断交流各自画的三角形师问:是用3个角比的吗?(大部分学生可能都不是)如果不是,你是怎么比的?(只要用直角比最大的一个角就行)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师组织交流,检查。问:你在判断图中的三角形时使用的什么方法?(有的凭观察,有的用三角尺去比量)尺的直角去对比一下,再作判断。学生独立完成操作,交流动手情况及感受。教师巡视检查学生动手情况,并让错的学生重新练习。指名演示,展示操作结果,集体核对。教师提出作图要求,巡视作图情况。(学生独立动手画,互相交流,检查订然后展示学生答案,并提问:画出的线段是原来三角形的什么?(观察、交流:是原来三角形的高)学生先独立按要求作图,再组内交流。提问作图情况并小结:可以分别从3个顶点向对边画线段,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其中从直角顶点向对边画线段,可以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也可以分成一个锐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从其他两个顶点向对边画线段,只能分成一个钝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哪些有关三角形的知识?自己可以通过阅读书籍、上网查阅来获得更多的知识。《补充习题》相应练习三角形的分类/SHANGJIANF/SHANGJIANF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第四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内容书P28-29的例题,完成“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的1~6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再计算、操作和实验等活动中,了解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并能利用这一知识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增强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重点难点重点:探索三角形内角和是180°。难点:运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一知识解决问题。教学准备量角器,三角尺,正方形纸片,各类三角形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思教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各种形状的三角形,分别量出3个角的度数。谈话:只要你们提供三角形中的两个角的度数,老师就能猜出第3个角的度数。学生说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教师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可能存在误差,记录下来,暂不讨论)师:为什么老师能很快知道第三个角的度数呢?这里有一个规律,通过今天的学习后大家就能知道了。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1)师问:你知道它们是什么三角形吗?(都有一个角是直角)那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分别是多少呢?师说:我们所说的三角形的角在数学上称为三角形的内角。每块三角尺3个内角的和各是多少度?同桌讨论,也可用量角器量一量、算一算。(2)全班交流,问:从这两块三角尺的3个内角的度数,你发现了什么?(三角尺的内角和是180°)问:三角尺的3个内角的和是180°,其他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吗?学生猜测,引入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板书课题)/SHANGJIANF/SHANGJIANF①在纸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②分别量出3个内角的度数,并算出这3个内角和。③看看小组里其他同学的测量和计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①问:根据你们测量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②说明:测量的结果存在误差,这很正常,我们还可以来做个实验加以验证。师:拿出自己课前准备好的三角形,开动你们的小脑筋,想想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你们开采计算的结果是正确的?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折一折、撕一撕、拼一拼)展示学生的实验结果(选取三种不同的三角形以及不同的方法展示)小结:通过刚才的3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得出结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板书)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要求学生先计算,再用量角器量,最后比较结果是否相同?说说你是根据什么来计算的?教师说明:即使结果不完全一样,是因为测量的结果存在误差,我们还是以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算法。要求学生用量角器量出结果,和计算的结果想比较。提醒学生在列式的时候不要把“°”忘记了。实物投影演示,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成一个三角形。让学生弄清拼成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指的是哪三个角。计算三角形三个角的内角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分析:有些同学算出来是360度,他们错在哪里?小结:不管是什么图形,或者几个图形,只要拼成的是三角形,那它的内角四、综合运用,延伸扩展让学生模仿书上的操作过程,独立用正方形的纸折一折,填一填。做好后小问:正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怎样算?学生可以发现正方形四个内角都是直角,所以正方形的内角和是360°。/SHANGJIANF/SHANGJIANF问:对折后是什么形状?它的内角分别是多少?你是怎样知道的?内角和呢?通过操作、计算、观察,使学生认识到:不管三角形的大小怎样变化,它的内角和是不会变化的。学生独立计算,指名说计算过程和结果。问:它们各是什么三角形?学生读题后独立想想算算。做好后指名说算法。鼓励学生思考不同的算法,即180°-90°-35°=55°或90°-35°=55°。问:比较两种算法,你欣赏哪一种,为什么?观察算法你能发现什么?(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和是90度)学生交流中体会,求直角三角形一个锐角的度数,用90°减另一锐角的度数出示题,学生讨论,交流想法。引导学生反思: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直角,结果会怎样?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钝角呢?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想法正确。一个三角形中会不会同时出现一个直角和一个钝角?为什么?五、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你是怎样获得的?《补充习题》相应练习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直角三角形两锐角和是90度任何三角形的内角和都相等,是180度第五课时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书P30-32的例题,完成相应的“想想做做”和“你知道吗?”。教学目标1.在实际的操作中,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并能根据具体要求画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2.学生在探索图形特征以及相关结论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锻炼思维/SHANGJIANF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锻炼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重点难点重点: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以及它们的特征。难点:发现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多媒体课件、小棒、三角形纸片2袋、长方形纸、正方形纸、直尺、剪刀。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出示一些三角形,请同学们把这些三角形分分类。展示学生不同的分类方法:按角分,小按边分你同意谁的分法呢?(多数同学同意按角分:三角形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老师要请另外一种分法的同学来说说他这么分的理由(按边来:把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都放在一类,把其他的放在一类)原来两种分法都是有道理的,都是站得住脚的,所以我们认为这两种分法都可以!三角形不仅可以按照角来分,还可以按边来分。你能试着把1号袋子里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找出来吗?小组合作找三角形,然后交流展示。师问: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知道这些三角形都有两条边相等的?(量一量、折一折)揭示:像这样只要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我们把它叫做等腰三角形。(板书)要求:我们已经认识了等腰三角形,你会自己做一个等腰三角形吗?利用手中的学具小组内讨论做等腰三角形,比一比哪一组的办法最多。全班交流展示:有的用小棒摆,有的用直尺画,有的用长方形纸剪。(如果没有学生想到用长方形纸剪,则老师直接给出方法,每个学生剪一个)展开得到的三角形就是等腰三角形?全班交流,引导学生用三年级学过的轴对称图形的有关知识加以解释,并从中引导学生发现等腰三角形不仅有两条边相等,而且还有两个角也相等。/SHANGJIANF/SHANGJIANF自学等腰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同桌互指手中的等腰三角形各边和各角的名称,个别上黑板板书边和角的名称。(事先在黑板上画好一个等腰三角形)问:刚才我们用对折剪纸的办法做等腰三角形时,发现等腰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你知道是哪两个角相等吗?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板书)(1)按要求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等边三角形。①量一量。学生拿出2号袋子里三角形,分工量一量每个三角形的三条边有②折一折。把三角形沿不同的方向对折,你发现它的三条边有什么关系,三个角有什么关系?小组合作,然后交流总结:三条边相等,3个角相等。(板书)小结: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课件出示(照课本30):用一张正方形纸剪一个三角形。师:你知道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证看到底是什么三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下面物体的面,哪个是等边三角形,哪个是等腰三角形?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请学生找一找在生活中你见到的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题:把一张正方形纸,沿对角线剪开,剪出的两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是直角三角形吗?学生动手操作后指名回答问题。这样的三角形叫等腰直角三角形,我们常用的三角尺中有一个就是等腰直角学生在书上作图,同桌互相检查。评讲时让学生说说3个三角形都是什么三角形?又各是什么三角形?(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等腰三角形可以是直角三角形,也可以是锐角三角形,还可以是钝角三角形)学生在书上按题目的要求画图。/SHANGJIANF/SHANGJIANF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学生阅读。然后师问:你们读懂了吗?如有兴趣,课后可以画一朵雪花。完成“想想做做”的第5~7题。《补充习题》相应练习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按角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边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任意三角形书P33-34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第六课时练习三练习三,以及“你知道吗?”腰、底;底角、顶角顶角=底角=60度1.通过系统的整理和练习,使学生加深对三角形及三角形特征的认识。2.通过练习,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及应用的过程中,在探索图形特征方面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重点难点重点:综合运用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难点:通过操作进一步体会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特性。多媒体课件、小棒若干组。1.说说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及各部分名称。(1)出示一个三角形,让学生标上各部分的名称。(图略)出示题目,指名学生判断各是什么三角形,并说明判断的理由。学生在书上画出每个三角形的高。教师实物投影展示并评讲。出示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学生小组讨论。/SHANGJIANF/SHANGJIANF全班交流:为什么前两个可以直接判断,而第3个却不行呢?帮学生进一步软件出示题目,明确题目要求。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提示学生:怎样想就能很快找出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180°,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学生可能会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独立解答,指名回答,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师问:为什么第一块玻璃是钝角三角形的?第二块是等边三角形的?还可以让学生在各组中摆一摆,看看应该怎样摆?在摆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什么问8cm的小棒是摆不成一个三角形的。师问:走哪条路最近,为什么?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在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通过计算,还使学生知道,走红线和蓝线路线一样长,都等于1按边分类,可以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任意三角形。180°×(n-2)(n为多边形边的条数)四、教学“你知道吗?”在学生阅读并解决相关问题后,再介绍一些有关金字塔的其他情况,并说明/SHANGJIANF/SHANGJIANF按角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边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任意三角形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内角和为180度多边形内角和:180°×(n-2)(n为多边形边的条数)/SHANGJIANF/SHANGJIANF第四单元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第35——36页教学目标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系,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3、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两个乘法(或除法)与加法(或减法)混合运算同时进行脱式的运算方法。教学难点两个乘法(或除法)与加法(或减法)混合运算同时进行脱式的运算方法。教学准备课时安排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和围棋分别需要多少钱)提问: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生答)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独立列式)指名回答,同时板书:12×3+15×4/SHANGJIANF识,在进行时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时,要注意些什么?(生答)二、自主探究1、提问:你能替王老师算一算吗?2、学生独立计算解答。(1)你是怎样列式计算的?(元)(2)联系实际问题,分别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先算什么?为什么要先算乘法?4、比较:哪种方法简单?为什么?哪一步可以省略?5、小结:这道题里有两个乘法和一个加法,两个乘法可以同三、活动尝试2、学生独立完成计算。3、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这样算?4、提问:联系例题和试一试的计算方法说一说“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应该按怎样的顺序计算”?5、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三、巩固反思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SHANGJIANF/SHANGJIANF(1)小组交流:这些题分別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独立完成计算,指名4人板演。(3)集体订正,指3题(1)同桌互相说一说:错在名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这样算?2、的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1)学生一组一组地进行计算;(2)让学生观察和比较每组中两道题的算式和得数,说说:有什么发现?完成“想想做做”第哪里?原因是什么?(2)指名回答(3)四、总结/SHANGJIANF/SHANGJIANF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课后反思/SHANGJIANF/SHANGJIANF教学内容第37——38页教学目标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获得发现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教学重点理解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理解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教学准备课时安排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谈话:回忆一下,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能说说在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中要怎样算吗?(生答)那么,在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中,我们又该注意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示课题: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板书)二、自主探究1、出示例题:计算300-(120+25×4),说说:这道题有什么样的特征?2、先独立计算,并指名一人板演;3、小组交流:说说自己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SHANGJIANF4、在班内汇报交流算法5、小结: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也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在计算中还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三、巩固反思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1)学生独立计算,指名2人板演;(2)指名板演学生说一说: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3)集体订正。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1)学生任选其中一组独立进行计算,想想:这一组的三道(2)集体订正;(3)分别比较这两组题,说一说:各组中的3道题目,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4)指出:在含有小括号的两步与三步混合运算中,都要先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和第5题(1)分别先了解清楚题目中告诉我们的信息;(2)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思路,帮学生理清数量关系;(3)汇报交流解题的思路;(4)学生口答列式。四、总结/SHANGJIANF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课后反思/SHANGJIANF教学内容第37——38页教学目标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课时安排第三课时一、创设情境1、师:首先我们来回忆一下,昨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生答)在进行计算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生答)指出: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也要先算2、揭题:今天,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继续来探究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师板书: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二、自主探究1、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1)看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SHANGJIANF(2)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一人板演。2、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1)看图,说说: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4)汇报交流:使学生明确,要求需要多少块这样的方砖,先要求出铺地的总面积和所用的每块方砖的面(6)集体订正。3、完成“想想做做”第8题(1)轻声读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2)说说:你是怎样想的?(3)集体订正。4、完成“想想做做”第9题(1)理解该统计表,说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明确题(2)师解释一下“2月份共生产22天”的含义,使学生明白:2月份的生产天数与实际天数不是一回事。(3)分别计算前两个问题(用计算器计算),然后交流这两题的解题思路,进一步理解相关的运算顺序。(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再根据所提的问题列式计算)五、总结/SHANGJIANF/SHANGJIANF教学内容第39——40页教学目标用,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得发现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课时安排第四课时一、创设情境息?(学生自由发言)二、自主探究1、提问:求“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应该怎样列式解答呢?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教师巡视,指名用不同方法的学生板/SHANGJIANF/SHANGJIANF方法一:先算出美术组的人数。方法二:列成综合算式84÷(8+6)×2-----用方法二的学生,要让他们按运算顺序说说每一步计算的实际4、设疑:84÷(8+6)×2这个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有什么矛盾吗?(学生自由发言)6、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7、提问: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呢?8、让学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尝试进行计算,师巡视指导。9、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板书:三、巩固反思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指名2人板演,然后集体核对,指/SHANGJIANF名板演学生说说计算的过程。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任选一组进行计算,然后通过比较让学生整理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通过整理,使学生对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有相对完整的、清晰的认识。四、应用拓展阅读“你知道吗?”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再通过交流使他们了解“小括号”“中括号”和“大括号”发明的大体历史,以及各种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使用规定。五、总结: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回忆一下:含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混合运算要怎样计算?/SHANGJIANF作业设计板书设计(场地设计)课后反思/SHANGJIANF教学内容第41页教学目标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准备课时安排第五课时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直接进行判断,再交流判断的依据。3、练习四的第3题。/SHANGJIANF较每组中各题的运算顺序。最后,可以适当总结三步混合运算时要注意的问题,以使学生形成较为系统的认识。5、练习四的第6题。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注意学生中出现的一些具有共性的错误,并加以分析,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计三、全课总结四、补充练习(略)/SHANGJIANF/SHANGJIANF教学内容第42页及补充练习教学目标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解决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准备课时安排第六课时—、混合运算练习二、学生完成练习7、8题三、补充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1.食堂第一次花60元买了15千克鸡蛋。照这样计算,第二次比第一次少花8元钱,第二次买了多少千克鸡蛋?如果他每天看6页,这两本书一共要看多少天?3.甲、乙两队共修了4条路。甲队修了5680米,等于乙队修的4倍。甲队比乙队多修多少米?4.饲养场养鸭278只,养鸡的只数比鸭多150只。养鸭和鸡一/SHANGJIANF共多少只?5.菜场运来15车青菜,上午卖出5700千克,下午比上午少卖出1200千克。这天共卖出青菜多少千克?6.买来800米电线。第一天用去260米,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用70米。电线用去了多少米?7.买来800米电线。第一天用去260米,比第二天少用90米。还剩下多少米?8*.果园里产桃子3560千克,梨比桃子多1750千克,苹果的产量是桃子和梨重量的和。苹果比桃子多产多少千克?9.图书室有故事书750本,连环画比故事书少135本,科技书是故事书和连环画的总和。科技书有多少本?10.山坡上原有果树1480棵。今年春天新栽梨树850棵,枣树780棵,秋天又栽了1274棵苹果树。今年比去年增加了果树多少棵?11、商店上午运进大米25袋,每袋50千克,下午运进同样的大米15袋,商店这一天共运进大米多少千克?13、铺路队为“国门第一路”铺沥青,每天铺480米,比计划/SHANGJIANF/SHANGJIANF的2倍少20米,计划每天铺多少米?筐重58千克,运来的苹果比梨多多少千克?第七课时混合运算练习1、156×(84-39)÷60,第一步算(),第二步算(),3、把下面的每组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1)25+15=40,2×40=80,1600÷80=20列成综合算式是(2)30-10=20,3×20=60,1200+60=1260列成综合算式是4、被减数、减数、差的和是560,被减数是()。1、320与280的差除它们的和,列出综合算式是/SHANGJIANF/SHANGJIANF4、780+20÷5加上括号变成(780+20)÷5,运算顺序发生了变三、根据运算顺序添上小括号或中括号(每题2分)1、32×800-400÷25先减再乘最后除2、32×800-400÷25先除再减最后乘3、32×800-400÷25先减再除最后乘四、计算1、递等式计算(每题4分)2、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每题3分)3、列式计算(每题5分)(1)25和40的积是163与87的和的多少倍?(2)一个数的8倍比较54多10,这个数是多少?(3)甲、乙两数和是149,甲数比乙数的8倍多5,乙数是多少?五、解决问题(每题6分)的总和少30吨,玉米有多少吨?/SHANGJIANF2、张师傅每小时做18个零件,王师傅每小时做20个零件,两人同时工作,6小时后完成,这批零件有多少个?3、水果店运来梨和苹果各9箱,梨共重270千克,苹果共重180千克。每箱苹果比每箱梨轻多少千克?以运多少箱?40袋,还能装每袋25千克的面粉多少袋?第一阶段综合练习二、填空(每题1分,共20分)1、在括号里填上“升”或“毫升”。(1)小华每天喝牛奶200()(2)一个热水瓶能盛水(3)一瓶可乐有3()(4)一瓶洗发水有750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1升=()毫升一种净含量是1升的果汁,喝去800毫升后,还剩()3、在〇里填上“>”、“<”或“=”6000毫升O5升7000毫升O7升4、一个三角形,∠1=35°,∠2=55°,那么∠3=()°,5、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35°,它的顶角是()°,/SHANGJIANF/SHANGJIANF这个三角形也是()三角形。7、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成一个大的三角形,这个大三()厘米。9、根据32×2=64,16+64=80,480÷80=6,列出综合算式三、判断(每题1分,共4分)1、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3个0,这两个乘数的积的末尾至少也有3个0。()2、等边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3、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是锐角。腰三角形。()四、选择(填写正确答案的序号)(每题1分,共5分)1、要使56×80—60÷30先算减法,必须把原题改为()2、下面哪一组的三根小棒不能拼成三角形?()。厘米直角③钝角4、右图中共有()个直角三角形。四、操作题(每题1分,共5分)1、按要求在每个图形中画一条线段。分成两个钝角三角形2、画出每个三角形底边上的高。/SHANGJIANF/SHANGJIANF五、用竖式计算(每题3分,共9分)三六、脱式计算(每题4分,共16分)七、解决实际问题(共30分)2、水果店运来苹果和香蕉各35箱。苹果每箱18千克,香蕉每箱15千克。运来的苹果比香蕉多多少千克?3、粮库有大米850吨,面粉的重量是大米的2倍。玉米比大米面粉重量的总和少30吨,玉米有多少吨?5、商店运进356箱饮料,已经卖出280(2)剩下的按每箱20元售出,还能收入多少钱?/SHANGJIANF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课后反思/SHANGJIANF/SHANGJIANF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内容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学目标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能测量或画出平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用不同方法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教学难点教学准备电脑课件、学具卡片课时安排第一课时一、生活导入面图形吗?(重点可让学生上台指一指平行四边形)2、你能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到平行四边形吗?(吊车、活动衣架、风筝等)3、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平行四边形。二、探究特点1、你能想办法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用你手边的材料试一试/SHANGJIANF/SHANGJIANF2、在小组里交流你是怎样做的。选出代表向全班汇报3、根据你的成功体会想想平行四边形可能有哪些特征,并在4、全班交流,教师注意做适当总结、板书如: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并且相等;对角相等:内角和是360°等三、认识高、底1、出示一张平行四边形的地图,如果要在两条平行路之间修地下管道,你能找出最短的距离,并量一量吗?说明: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是平行四边形的高(h),这条对边是平行四边形的底(a)。2、可画多少条这样的高?为什么?(一组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3、你能画出另一组对边上的高,并量一量吗?4、试一试:指一指高垂直于哪条边,量出每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5、想想做做5,先指一指平行四边形的底,再画出这条底边上的高,注意画上直角标记四、练习提高1、想想做做1,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为什么。2、想想做做2,用2块、4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分别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在小组里交流是怎样拼的。3、想想做做3,用七巧板中的3块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出示,你能移动其中的一块将它改拼成长方形吗?4、想想做做4,想把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锯开做成一张尽可能的的长方形桌面,该从哪里锯开呢?找一张平行四边形纸试一试。五、阅读调查自主阅读“你知道吗?”,再到生活中去找找类似的例/SHANGJIANF六、全课小结今天我们重点研究了哪种平面图形?它有什么特点?回想一下,我们通过哪些活动进行研究?/SHANGJIANF/SHANGJIANF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课后反思/SHANGJIANF/SHANGJIANF教学内容认识梯形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梯形的基本特征,认识梯形的高。用不同方法做出一个梯形,会在教学准备电脑课件、学具卡片课时安排第二课时一、生活导入面图形吗?(重点可让学生上台指一指梯形)2、你能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到梯形吗?行四边形的吗?(1)探究特点(2)认识高、底(3)多种练习/SHANGJIANF/SHANGJIANF有了这些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经验,你想自己来进行研究活动吗?在小组里讨论一下,你们准备开展哪些活动来完成(1)和(2)。老师的友情提醒:研究梯形时注意和平行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将使你事半功倍。二、小组活动(一)探究特点1、展示小组内制作的梯形,介绍使用的材料和方2、归纳梯形的特点: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二)认识高、底1、介绍小组内的研究成果量出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餐饮设备市场发展趋势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钢制车轮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采暖散热器行业十三五规划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通信继电器市场供需状况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船舶涂料产业运营状况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臭氧治疗仪市场需求状况及发展潜力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聚酯多元醇行业市场现状分析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网络借贷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精制棉市场运营现状及投资前景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眼视光行业发展趋势规划研究报告
- 【古镇旅游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200字】
- SolidWorks全套入门教程
- 企业财务会计(第二版)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3dsMax20223维动画制作标准教程PPT完整版全套教学课件
- NXT上的PoP贴装课件
- 2023-2024苏教版小学数学5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
- 批评他人发言稿(通用12篇)
- 上海实验学校幼升小测试题资料
- 一年级美术课后服务教案-1
- 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2020年修订版)-
- RB/T 040-2020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管理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