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译丛2024年第5期(总第631期):中美规划共同的未来:通过二轨倡议规划和平共处议程的潜力_第1页
赛迪译丛2024年第5期(总第631期):中美规划共同的未来:通过二轨倡议规划和平共处议程的潜力_第2页
赛迪译丛2024年第5期(总第631期):中美规划共同的未来:通过二轨倡议规划和平共处议程的潜力_第3页
赛迪译丛2024年第5期(总第631期):中美规划共同的未来:通过二轨倡议规划和平共处议程的潜力_第4页
赛迪译丛2024年第5期(总第631期):中美规划共同的未来:通过二轨倡议规划和平共处议程的潜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导言截至2023年年末,美中关系正滑向潜在的危险境地。过去五年,两国的战略竞争日趋激烈,涉及问题也日益增多。二轨对话——学者、专家、有时是现任或前任政府官员之间的持续讨论,旨在想出一些有希望缓解国家间日益紧张的关系的解决方案。这些对话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这一目标:它们可以产生有益的观点来稳住对立双方;在双方政府内外有影响力的行动者之间建立起个人来往;表明官方对缓解紧张局势之举措的兴趣等。本研究展开了小规模的研究调查,分析了二轨倡议在帮助阻止美中关系下滑方面是否具备潜在价值和可行性。本报告研究目的非常明确:为美中能够共存的中长期未来制定路线图,以便双方都能在共同关心的问题上实现其最基本的利益。这一观念基于三个核心观点:首先,推动双方重点关注领域的沟通进程。其次,摆脱日益趋向零和博弈的相互对立。第三,调和中美政府、分析家、学者对中长期未来可能出现的制约中美关系发展的对立观点和不信任局面。二、中美竞争加剧的风险二轨倡议中明确共存的基础很有必要:美中竞争正以危险的方式加剧。双方都在采取军事、政治和经济行动,这预示着零和博弈日益明显。以往世界政治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对于对手的目标和野心做了最坏假设,导致破坏了建立稳定关系的可能性。如果任其发展,这种态势很容易引发冲在双边关系中,一方可能比另一方更具侵略性和胁迫性,其意图也不那么善意,此时出现误解会对双边关系的稳定造成极大威胁,并阻碍双方为实现长期共存采取的措施。罗伯特·杰维斯(RobertJervis)的著作中提到,官员和评论家往往对于另一方和两国关系的性质抱有坚定的信念,即使面对相反或混合的证据也很难改变。本报告认为这一观点是造成误解的第一个源头。造成误解的第二个源头是双方认知的概念、政治甚至文化基础存在差异。毫无疑问,背景和对政治现实认识的差距造成了中美官员之间的隔阂,甚至在很多情况下,专家和学者之间也是如此。杰维斯认为造成误解的第三个源头是双方都有夸大自身信息清晰度的危险。我们看到一些证据表明,美国和中国的官员似乎经常因为他们认为简单明了的信息没有被对方理解而感到沮丧。第四,杰维斯指出,国家决策者往往“倾向于将其他国家的行为视为比实际更为集中、规范和协调的行为”。竞争对手体系中某一部分所采取的行动被视为反映了其统一意图时,这种观点可能会造成误解。总之,以上四个源头体现了二轨对话的重要意义,但也再次凸显了其成功的实际障碍。(二)正常共存的可能性报告认为,目前中美以任何形式的合作空间都已急剧缩小。兰德公司分析调查了一系列领域的合作机会: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区、欧洲和中东的地缘政治倡议,以及合作减轻对全球共同利益的威胁。研究发现美国、中国和俄罗斯只在极少数问题上存在利益重叠(尤其是朝鲜无核化和防止军备竞赛信任度普遍下降,这意味着“可进行合作的贸易空间正在缩小”。在这类对话过程中,双方讨论了一些供未来商议的初步构想。领导人与领导人之间的讨论有助于稳定两国关系,如果深化对话的行为能够持续下去,就方便更深入地讨论共存的可能性——这些讨论可以借鉴二轨讨论的结果,而二轨讨论的目的是就同一主题提出选择方案和见解。而导致不信任和敌意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本研究概念中提出的挑战:双方对于未来和平共处的愿景缺少具象化,在这一愿景中,美国和中国在共存的同时又能满足各自基本利益。尽管这些对话很有用,但它们只是令两国关系实现更为根本的、长期平衡的必要步骤,而非充分步骤。迄今为止,这些对话并未改变中美关系的基本轨迹。各项政策继续关注紧急的、短期的、往往是被动的优先事项,而为构想长期愿景留下的空间很小。在一系列助长敌意的因素中,感觉到来自另一方的威胁越来越大的观点一直存在。由于缺乏有效的合作途径,双方都无法笃定未来自己的重要利益能否得到尊重。目前,双方都认为对方决心摧毁稳定共存的可能性。因此,总结中美关系发展轨迹后,会发现本研究项目的最初假设成立:美中关系正步入一个极其危险的、动荡的时期,而改变这一轨迹的一个重要的、也许必不可少的方法,就是阐明一个连贯的、明确的世界愿景,让双方都能在其中满足自己的重要利益。这种保障双方根本利益的共同未来愿景对于局势稳定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在另一项分析中,兰德公司研究了稳定的大国竞争的要素。该分析研究了与此类竞争中的稳定性相关的数十项变量,并确定两个因素是影响稳定性的最基本要求。其一是一种有弹性的平衡,在这种平衡中,关系在受到冲击后可得以恢复。另一因素与本讨论高度相关,即我们所说的“双方同意共同现状”:在这种情况下,敌对双方或明或暗地对共同现状的某些关键要素做出承诺,从而为稳定的关系提供基准线。这些要素可包括:彼此以及彼此周边国家的领土完整;尊重领土互不侵犯准则(极端自卫情况除外相互接受(正式或非正式)限制发展和/或部署妨碍破坏稳定的能力,以及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基本制度,包括对手外交官的地位等。如果这样的共识现状不存在——如果竞争一方或双方对现有局势持修正主义态度——就无法实现真正的稳定。因此,我们对中美关系发展轨迹的简要调查得出了两个基本结论。首先,尽管目前中美正努力缓和紧张局势,但如果没有一些力量打破当下互不信任的、充满敌意的现状,这一轨迹将朝着危险的方向发展。其次,任何试图改变这一轨迹的努力都存在一个关键的缺陷,那就是缺乏一种未来愿景,在这一未来愿景中,美国和中国可以以一种允许双方维护各自重要利益的方三、二轨对话的现状一轨半、二轨对话已发展成多种形式。二者的目标也各不相同,有的侧重于建立关系,有的则旨在解决特定的政策方面的挑战。这些专家通常包括前政府官员和军方官员、非政府组织和智库专家以及学者。蒙特维尔(Montville)在创造这一术语时,将此类外交定义为“敌对团体或国家成员之间非官方的、非正式的互动,旨在制定战略、影响公众舆论、组织人力和物力资源,以帮助解决冲突。”状况也随之恶化。在与一轨半和二轨专家的交谈中,证实了这一方面的兴趣再次被点燃了。拜登和习近平于2022年11月在巴厘岛的会晤大大推动了其发展,当时双方同意继续两国高层对话,共同应对共同的跨国挑战。恢复官方对话的同时,两国对上述两种对话的兴趣也在增加。首先,尽管许多针对具体问题的二轨行动已经开始,而且现在正在重新启动,但没有任何一项行动关注这一核心问题,即准确而具体地界定共同的未来。其次,双方现在都已认识到无节制的敌对状态有多危险,华盛顿和北京都表示希望提出旨在缓和竞争热度的想法。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样的倡议将及时缓解中美互不信任的局面,它利用了双方对于缓和紧张局势机制的共同兴趣,同时又通过对未来中期前景进行假设而超越了当前相互不太信任的局面。本分析报告无法对以上述方式仔细审查的新增二轨项目的潜在价值做出明确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其最终效果也将取决于参与方的性质及其在两国引起的公众意识程度,而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是组织者所能控制的。不过,我们的研究确实支持上一段的结论:目前的二轨活动并未深入地、明确地关注长远的未来,而人们也清楚地认识到需要行动来减少敌意。四、二轨对话有用吗?轶事和研究证据我们寻找了历史上一轨半和二轨行动有效性的证据,以便评估新的重大行动能否带来有用变化。现有文献虽然强调了更有效的一轨半和二轨行动的具体标准,但并没有提供基础以便明确评估这两种行动的一般价值主张或评估重在长期共存的前瞻性美中接触的潜在效用。原因有二:一是,现有实证研究存在局限性;二是,大部分已完成的研究更侧重于此类对话中传统的冲突解决应用,而非大国竞争中的外(一)评估二轨对话成功与否的挑战部分挑战在于,二轨活动的许多益处是间接的、长期的——使参与方形成新的认识,产生新的想法,而这些想法会逐渐获得牵引力,并逐渐融入两国(或所有国家)的政策血液中。报告总结了评估所面临的挑战:明确证明二轨安全对话的“影响力”和“有效性”是一项众所周知的困难工作。二轨对话的运用环境大不相同,这给评估工作带来了挑战。在某些情况下,对话的目的是在易发生冲突的国家或地区的代表性人群中开展对话,从而利用对话进程本身改变参与方的观点。二轨进程的某些用途更多涉及冲突解决领域而非国际安全事务;在某些情况下,具体技巧依赖于二轨进程的非政府领导人在冲突中扮演正式调解人的角色。这种复杂性也带来了概念混淆的风险。因此,一轨半和二轨对话的一些参与方以及研究其成果的学者都强调了其中存在的某些挑战,并对其效用表示了一定程度的怀疑。由于各种对话之间没有协调机构,因此很少有上述二类对话的广泛记录,也很少有为提高这一方面效率而分享经验或想法的行为。另一方面,二轨对话影响外交政策的能力有限。根据我们与参与者的讨论,一些二轨对话往往是由双方分享观点,而不是切实制定共同规范或同意共同的政策理念。有专家也指出,这些对话更多涉及问题诊断,而不是问题解决。(二)二轨对话的潜在价值不过,现有文献确实支持以下说法:在适当的时间和适当的背景下,二轨对话有助于国际关系中产生积极结果。这些文献还强调了一些区分成功与失败的因素。其中一个明确教训是,必须控制对二轨对话效果的预期:对话本身并不能改变双边关系。但它们仍然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文献强调了一些经典案例,其中某种形式的二轨对话在建设和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些案例中,对话有多种目的,产生了各种影响,二轨行动产生了一系列共同的可能成果。它们促进了在本国有影响力的专家之间的相互理解,有助于克服对敌人或对手的讽刺看法。更重要的是,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在持续多年的对话中,它们有可能令参与方对相关关系形成新的概念.这些二轨的行动还产生了有助于打破政策僵局的具体想法,并有助于确立长期外交目标中共存未来的更广泛愿景。他们是在一种非正式的环境中完成这些工作的,这种环境允许参与者提出不同寻常的想法,或允许政府悄悄地放出试探性的气球,却不存在正式谈判中的政治风险。在某些情况下,他们让政府官员直接参与讨论,从而将讨论过程与政策背景直接联系起来。研究表明,一轨半和二轨对话已经并将继续在美中安全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这反映了其中的一些潜在机遇。例如,一些美中对话持续了很长时间,并产生了深厚的个人关系以及一定程度的信任和开放。美中二轨对话有助于弥合正式外交讨论之间的差距,即使在政府关系紧张的时期也能保持两国之间的沟通。二轨对话还允许讨论更多样和/或更具确保性的话题,因为参与者较少受到政治权力的限制,可以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五、设计二轨对话的五大支柱本研究初步结果表明,组织者如何设计二轨对话——其结构、参与规则、参与者的选择等设计要素——在决定其成功与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报告总结了设计二轨对话的五大支柱:人员、内容、设计、适应和影响。这些支柱代表了未来组织者在设计中美之间以及其他可能的国家之间的二轨对话时需要考虑的重点领域。人是二轨对话的决定性因素。成功的二轨道对话需要让合适的人参与进来,并意识到他们的需求,让他们感到舒适,帮助他们信任对话过程,并让他们愿意分享真实的观点。1.让与决策者和专家有联系的人参与进来与二轨对话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的对话表明,当这些活动的参与者既与政策制定者有联系,又具备解决当前问题所需的适当技术知识时,其效果最好。有时,一个人既有很好的人脉关系,又是该主题的专家。在其他情况下,可能既有对该主题感兴趣、人脉广的个人,也有专家。让与有影响力的政策制定者有联系的人参与进来,对于将观点从二轨过程转一些参与者可能会夸大自己与政策进程的关联。特别是在安排与中国的二轨对话时,组织者往往并不完全了解哪些人与习近平的决策过程真正相关,也无法控制谁最终会出席对2.代表相关利益方和政策立场研究表明,成功的二轨行动反映了相关利益方和各方政策立场的多样化组合,以解决当前的问题。过去,美中二轨对话有时是在双边、机构对机构的基础上组织的,但这种参与方式未能将问题的所有各方和参与者聚集在一起,不利于在跨机构的议题上建立共同的共存愿景。报告提到,应该完全摒弃这种机构对机构的二轨对话,转而采用更灵活的结构,让来自不同组织、对焦点议题持有不同观点的参与者参3.平衡不同专业知识、角色、职级、性别、年龄和种族之间的群体动态报告指出,二轨对话的组织者将受益于平衡双方内部和双方之间的群体动态,考虑双方专业知识、角色、职级、年龄、性别和种族之间的适当平衡。性别、种族和年龄有时是二轨对话双方内部和双方之间难以处理的问题。但对政策有影响力的人所构成的网络并不总是多元化的,此时平衡性别和种族就会很困难。4.选择性情良好的参与者为二轨对话选择性情合适的参与者极为重要,这意味着人们必须有能力应对辩论和批评,而不是“好斗和无礼”之人。有组织者和参与者的对话还强调了一个重要的、但高度定性的、事实上比较主观的经验教训。参与者不应自我膨胀,也不应“偏执或多疑”。5.关注参与者的需求一旦二轨对话的组织者选择了合适的人员以及适度的人员平衡以参与对话,他们就需要通过关注这些人的需求来维持他们的参与。确保人身安全和心理安全对参与各方都很重要。心理安全是一群人共同的看法,即承担风险、表达观点、提出问题和承认错误不会招致负面后果。组织者还必须确保后勤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对与会者的需求保持敏感,因为如果后勤工作做得不好,就很难说服一些与会者参加会关于二轨对话,最有趣的判断之一是讨论主题的选择.二轨对话的主题应:对更大范围的关系产生呼应效应,但又不能过于庞大,否则无法就共同的价值观和规范达成有用的协议和讨论。>平衡政治战略议题和技术议题:如上所述,中方官员和参与者倾向于强调讨论和解决一般性原则和争端的必要性,并以此作为开展更具技术性、更有针对性的工作的前提。美国官员和专家往往希望迅速解决范围更窄、技术性更强的问题,以此作为达成有限协议的途径。美国官员和专家往往希望迅速解决范围更窄、技术性更强的问题,以此作为达成有限协议的途径。>经认知群体描述:如果讨论的主题经每个国家的认知群体描述为具有合作和参与双边或多边规则、规范或标准制定过程的历史,那么将大有裨益。>互利互惠,不损害任何一方:为二轨对话选择的主题应为两国都有好处;对于中国或者美国,议题不应伤害任何一方或看上去有害或令之难堪。>由高层决策者优先考虑:议题需要由两国治理体系中高层、可信的人士优先进行考虑,才能产生影响。在选定议题后,主持方需要确保双方都能提供反馈意见并同意讨论议程。有时,由第三方协助这一过程可避免其中一方被视为议程的主导方。设计是指举行二轨对话的方式,包括对话的整体组织、举行对话的地点、沟通方法以及如何切入对话主题。1.组织:实质性活动与趣味活动相结合,大组与小组相报告指出,二轨对话在以下情况下更有可能取得成功:既有关于当前问题的实质性讨论,也有非正式活动以便参与者能够建立关系。这些建立关系的活动可以包括所有参与者参加的联合会议、分组讨论、实地考察和聚餐。在实质性会议中,以往美中二轨对话的组织者们建议会议保持对话性,不要太正式。与我们交谈过的学者和专家一致强调,非正式活动对于双方建立信任和关系非常重要。这类活动包括:能让双方进行对话的共同进餐、能让参与者了解和讨论某个问题的实地考察、或能为参与者创造共同经历的有趣活动,还有一些简单的趣味活动也有助于打好关系,如一起制作巧克力,可令参与者放松警惕,帮助他们轻松地进入对话。不可否认,信任对于建立关系非常重要。同时,对对话所能建立的信任类型抱有现实点的期望也很重要。信任的重要性还凸显了耐心的重要性,以及支持能持续一段时间的倡议的重要性。如果对话的目的是为共存的共同未来建立规范,就不可能是一次性的活动,而必须准备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多次反复。2.场地:物理空间、第三国和宣传程度的重要性场地对二轨对话能否成功也至关重要。在中美对话中,这意味着组织者应在中立场所举办对话,以避免在对话中增强其中一方的优越感。而涉及虚拟集会时,学者和专家们一致认为,面对面对话具有重要优势,应作为首选。与地点相关的是公开性问题--我们所接触到的文献或讨论都不主张将二轨对话面向公众。3.交流:使用所选语言进行交流为了取得最大效果,二轨道对话必须能够用参与者选择的语言进行交流。现有文献强调在二轨对话中配备口译员的重要性,以便用参与者选择的语言进行顺畅交流,并理解文化的微妙之处。4.确立基本的事实和定义有一种对话技巧被认为对各种议题都有益处,那就是一开始就花时间确立基本的事实和定义。有学者建议,用相关事件或数据趋势时间轴等直观方式来展示问题的基本事实。二轨组织者特别强调,如果他们打算开展持续多年的二轨对话,就必须通过高度的适应性使各项行动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组织者需要为对话面临的内部和外部挑战做好准备。其中,主要注意以下的外部挑战:>大流行病和自然灾害:组织者需要针对大流行病和自然灾害干扰其精心策划的活动这一可能性做好计划。>总体双边关系的起伏:组织者还需要为总体双边关系的起伏所带来的影响做好准备。一位学者建议,一旦关系恶化或冲突爆发,组织者可以重新调整对话,以减缓或控制冲>不断演变的国力。组织者还必须考虑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力的变化将如何影响对话。如,在2004-2019年多次有关核动力的对话期间,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在地区和全球的地位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的这些变化极大地改变了开展对话的整体地缘政治背景。>不断变化的利益相关者:在某些政策问题上,组织者还需要为新的利益相关者做好准备。有学者强调,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问题可能会出现新的利益相关者,或者必须在对话中代表全新的政策立场。如果二轨对话的最终目标是改变政策或促进改善关系,以实现长期共存的未来,那么在规划阶段就必须考虑建立向一轨政策参与者传递信息的机制,以确保政策影响。参与者必须与相关政策制定者建有直接的沟通渠道。同样重要的是,组织者本身要与政策制定者有直接的沟通渠道,作为沟通的另一重保险,尤其是当参与者将对话中的内容错误地传达给政策界时。某位二轨对话的组织者强调了投入资源撰写对话报告并将其发送给相关各方的重要性,以确保每个人都收到相同的信息。我们建议在每个国家建立一个机构来协调这些行动,以确保政策制定者了解这些不同行动的背景,并从二轨对话中获得一致的政策信息。六、调查结果和建议本报告详细评估了1)美中新的重要二轨倡议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该倡议旨在为共同的未来绘制路线图2)详细界定符合双方重大利益的共存形式的一些要素。我们的研究和讨论得出了四大结论:(一)开始为共存未来的共同愿景奠定基础是迫切需要的,也是可能的这项研究证实了我们最初也是最宽泛的假设:在努力稳定美中关系的过程中,双方对于能够满足各自核心利益的未来的共同愿景——未来共存世界的描绘——存在巨大差距。由于多年来中美关系的发展轨迹一直非常消极,而且某些结构性驱动因素可能会继续将双方推向危险的对抗,因此这种描绘是必要的。但由于双方都认识到两国关系自由落体的风险,因此这种行动有机会做出一些贡献。此外,本研究还揭示了一个普遍的共识,即对代表着可持续共存的潜在未来缺乏详细的预见,这是有问题的。总之,我们的研究证实,美中关系需要一个更具体的中长期未来愿景,从五年到三十年不等,在这个愿景中,美国和中国都能满足各自的重要利益--一个非零和的共同未来,一个两个大国都能以可持续的方式存续的未来。(二)精心设计的二轨倡议——有关美中关系长期稳定的要求——可能具有重要价值我们的研究表明,尽管二轨行动的经验记录并不均衡,但在适当的背景下,这些行动与类似和强化的因素一起为改善双边关系做出了重要贡献。不应夸大催化成果的可能性:即使是成功的二轨进程,也只有在支持性背景下且与其他行动(如政府间会谈或更广泛的政治稳定行动)相结合时,才能对两国关系产生重大影响。但对这些倡议的记录至少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即对中美关系中的共存方案进行长期评估可能会产生真正的影响。我们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部分原因是我们的研究强调了几大标准,用于预测二轨对话何时更有可能影响某种关系。这些标准包括:在有影响力的参与者之间形成社会化动态的可能性、将观点输出到更广泛的辩论和政策进程中的可能性、更广泛关系的成熟程度、双方都希望关系有所改善的意识、对具体政策主张的需求。当今美中关系中的一个看似矛盾之处在于,显然存在这种观念:双方都认识到稳定的共存对于双方都是巨大的利益,即使在目前不信任加深和具体行动导致敌意螺旋上升的情况下也是如此。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最近的北京之行以及双方就此发表的官方声明再次表明了双方对稳定的渴望。显而易见,任何制定长期共存愿景的行动都必须面对双方的极度不信任状态、日益根深蒂固的零和竞争观念以及阻碍任何形式合作的政治障碍。但这些挑战正是我们选择从长远角度进行认真关注的原因——试图摆脱现有争端的束缚,让与会者以开放的方式和严谨的技术细节讨论更多假定的(三)二轨倡议应在两国建立重要的认知群体、致力于行动的目标、并为取得进展提出具体可行的观点二轨进程不太可能促使美中关系全面恢复信任;官方和分析群体中某些人士之间的相互猜疑程度实在太高。许多在二轨对话中积累了长期经验的学者都表示,他们对目前政策采纳的可能性持悲观态度,尤其是中方。中国官员对美国的动机和意图疑虑重重,因此在二轨对话中萌生的具体政策主张可能难以获得支持。美方也存在类似程度的不信任,美国决策者有时会将二轨对话的实质内容视为中国宣传的弱化版本。正因如此,比起那些试图通过对话产生某些观点并在双方政策进程中被迅速采纳的对话,针对中长期的新型对话更有意义。然而,放弃与一轨的任何联系都是错误的:任何新的行动都会针对实际政策产生更有意义的讨论,如果人们认为它能为两国政府的思考和政策制定过程提供信息,那么人们心中它就是更有意义的,从而吸引更多的关注。缓解这一困境的其中一个方法是在双方找到愿意参与这项行动并至少提供非正式支持和指导的具体部门或高级领(四)如果行动反映出基于研究的有效二轨倡议的几个主要标准,成功的几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