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爱莲说》教学设计_第1页
周敦颐《爱莲说》教学设计_第2页
周敦颐《爱莲说》教学设计_第3页
周敦颐《爱莲说》教学设计_第4页
周敦颐《爱莲说》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周敦颐《爱莲说》教学设计

周敦颐《爱莲说》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背诵全文。

2、把握“蕃”“染”“植”“鲜”的意义,辨识“之”的不同用法。

3、理解莲花的高洁品行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

托物言志和衬托手法的运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莲的形象常常消失在建筑物上、雕刻和绘画作品中;很多诗人、学者都写过咏莲的篇章,给予莲以各种美妙的品质。我们今日来学习一篇名文——《爱莲说》。《爱莲说》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所著。据说他在南康郡做官时,曾亲自率领属下开挖了一块四十余丈宽的池塘种莲,他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写下了这篇赞美莲花的传世名篇。

二、解题

从题目可明确三个方面的内容:

1、文章主要内容是关于“莲”;

2、对莲花的态度是“爱”;

3、题目最终一个“说”是古代一种文体——“说”是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谈论的文体,偏重于谈论。所以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析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三、整体感知

1、先听后读,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背诵全文。②边听朗读,边给自己不懂的字词注音。③文中提到哪些花?重点写什么?

2、解读生涩字词。

蕃(fán)淤(yū)濯(zhuó)亵(xiè)鲜(xiǎn)

四、深入研读

品——品赏莲高洁的气质。

第一段分析(提问引导为主):

提问1:重点写莲花,在他看来,莲花有什么得意之处呢?试用课文中的句子来答复。

明确:原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提问2:这一长句,分别突出了莲花哪些特点呢?

引导:古代文人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时,往往不采纳直白的方式,而经常以物为喻,写得比拟含蓄,这叫做“托物言志”。笔下的莲美是美,但毕竟是什么特点可以代人言志呢?依句引导。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与污浊的世风同流合污,高洁、质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香远益清”: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

赏析完后带着赞美与敬佩的感情重新朗读本段。

其次段分析(探究争论为主):

探究1:莲的象征意义(托物言志,立意高远)。

引导:,的情感态度打算对物的爱憎。

明确:原文“莲,花之君子者也”。

探究2:爱莲赞莲,却不通篇写莲,反而参加了对菊和牡丹的描写,用意何在?(正衬与反衬)

引导:所谓“红花还要绿叶配”。“红花”这里指莲花,“绿叶”自然指菊花和牡丹,那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人,以及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态度呢?各抒己见。

明确:菊隐逸者躲避现实正衬

牡丹富贵者庸俗逐利反衬

借莲花的得意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洁,既是的自况,也是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批判。所以文中分别给予了莲、菊和牡丹以特定的`象征意义,对当时社会上人们不同的处世态度做了精辟概括(躲避现实、庸俗逐利),以衬托手法突出表现“出淤泥而不染”这一为人力本的道德信念。

探究3:从“莲,花之君子者也”可以看出将“莲”看作君子的化身,可见“莲”与君子在神采气度上有许多相像之处。那么,在同学们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是“君子”呢?

引导:从《论语》入手,让同学们自由争论:“出淤泥而不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最终引到课文“莲,花之君子者也”上。要求同学们学习莲高洁的品质。

五、文言词学习

1、做课后练习第三大题。

2、“之”字在课文中消失频率多达八次,但每一次的意义却不肯定一样。找出来,好好区分和把握。

六、回忆小结

依据板书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

七、布置作业

课后小作文“爱——————说”。

八、板书

爱莲说

生长环境

予独爱莲、体态香气、君子、托物言志

神采气度、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菊、隐逸者、躲避现实、正衬

牡丹、富贵者、庸俗逐利、反衬

教学反思

过去在教《爱莲说》一课时,我从讲解课题和入手,然后领读,一字一句翻译,直到文章中心和写作方法,全部该讲的都讲了,但学习效果一点不好。这次上这课时,我换了一个思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发觉。用这种方法上完课后我才真正明白了教与学的真谛。这堂课,学生学得轻松自如,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不仅把教师该教的学问自己学习和把握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能真正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发觉问题,去打算取舍。这堂课也使我熟悉到,只有教师为学生效劳,才是教学思想根本的转变。以前的课堂教学,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指挥棒走,光记笔记都来不及,哪里还有什么主动性哪里还有什么发觉,有了这样的尝试,我今后在上其他的课文,我也会适当采纳了这种方法,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成绩得到提高,而且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也好。

周敦颐《爱莲说》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2、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育“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设想】

1、安排一课时。

2、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莲花,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作是漂亮圣洁的象征。因此它很早就消失在文人的笔下。如杨万里有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苏轼有“荷尽无遮雨盖”;屈原有“制芰(jì)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姜夔有“一一风荷举”。这些都反映了人们对莲的宠爱。不过,人们经常观赏的都还只是莲花形状的美,其实真正值得赞扬的还是它的内在品质。我们今日学习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赞美莲的品质,从而抒发思想感情的文章。

二、了解、体裁

1、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周敦颐特别博学,而且人品很高,胸怀磊落,为官清正,深得民心,为百姓所爱戴。《爱莲说》是他在公元1068年担当南康郡守时写下的。他曾带着属下在官署的一侧挖池种莲,后人称为“爱莲池”。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风吹过时,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面。周敦颐凭栏放目,触景生情,深感官场的黑暗,深爱莲花的高洁,写下了闻名的《爱莲说》。

2、了解本文的体裁。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谈论文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那么课文标题“爱莲说”可以怎么解释?

──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毕竟为什么爱莲花?想通过爱莲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怀呢?这都是我们等一会将要争论的问题。

三、朗读训练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留意正音。

蕃(fán)颐(yí)濯(zhúo)淤(yū)涟(lián)

蔓(màn)亵(xiè)噫(yī)鲜(xiǎn)有闻

四、理解文意

1、请同学们自由小声读,并看看注解,理解句意,读懂课文,相互可以争论疑难之处。

2、请同学们依据注解,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文。

五、理解本文的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1、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详细描写了莲?表现了莲的哪些品质?

──比作君子。

描写句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表现的品行:不与肮脏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孤高自许。(干净而又庄重)

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

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不敢轻侮。

2、课文中列出了哪几种花?

──莲花、菊花、牡丹。

3、这三种花分别有哪些人喜爱?

──莲花(周敦颐)、菊花(陶渊明)、牡丹(世人)。

4、这三种花的象征意义?

──菊花,花之隐逸者。牡丹,花之富贵者。莲花,花之君子者。

5、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花?

──由于菊花不畏寒冷,傲霜斗雪,品行高洁。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6、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

──由于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否认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

7、找出课文中的原句,体会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德者鲜惋惜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君子者无赞美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利者众挖苦

衬托手法:陶渊明爱菊鲜(正衬)世人爱牡丹众(反衬)予独爱莲(突出)

小结:托物言志就是抽取事物的某种特征,来象征人的某种品行,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例如:莲花君子。

六、力量训练

仿照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