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主要知识点一、国内生产总值1、测量一个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有国民收入以及增长、失业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2、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GDP的计算遵循国土原则。区分最终产品和劳务:指的是由最终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不投入生产。区分最终产品和劳务:指的是由最终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不投入生产。中间产品和劳务:是指作为其他产品和劳务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品存在的产品和劳务。【注:判断一件产品或劳务究竟是最终的还是中间的,取决于谁购买了它以及用于什么目的】3、名义GDP与实际GDP(1)名义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2)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市场价值。实际GDP名义GDP(3)GDP折算指数=————,用来反映物价变动程度实际GDP名义GDP4、国民生产总值(GNP):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NP的计算遵循国民原则。GNP=GDP+来自国外的要素净支付二、国民收入核算方法1、生产法:又叫增值法,采用对每个生产过程新增价值加总的方法计算GDP。2、支出法:GDP=C+I+G+(X-M)GDP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净出口注:(1)住宅购买不包括在消费支出内。(2)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政府购买支出内(3)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存货投资=(净投资+重置投资(即折旧))+存货投资3、收入法注:(1)住宅购买不包括在消费支出内。(2)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政府购买支出内(3)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存货投资=(净投资+重置投资(即折旧))+存货投资三、国民收入其他衡量指标及计算1、国内生产净值(NDP):指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即在国内生产总值扣除了折旧(当期资本耗费)之后的产值。NDP=GDP-折旧2、国民收入(NI):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NI=NDP-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工资+利润+利息+租金3、个人收入(PI):PI=NI-企业所得税和企业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转移支付4、个人可支配收入(DPI):税后个人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5、从国内生产总值(GDP)到个人可支配收入(DPI)GDPNDPNIPIDPI+政府补助金+转移支付+转移支付税前工资税前工资税前工资税前工资税前工资利息利息利息利息利息税前利润税前利润税前利润税前利润税前利润租金租金租金租金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企业所得税和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企业所得税和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折旧-个人所得税储蓄投资恒等式(一)两部门经济:I=S,投资=储蓄1、两部门经济是由家户部门和企业部门构成的经济。2、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即Y=C+I;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即Y=C+S;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C+I=C+S,即I=S(二)三部门经济:I=S+(T-G),投资=私人储蓄+政府储蓄1、政府经济活动表现在,一方面有政府收入(主要是像企业和居民征税),另一方面有政府支出(包括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以及政府给居民的转移支付)。2、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即Y=C+I+G;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政府净收入,即Y=C+S+T;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C+I+G=C+S+T,即I+G=S+T(三)四部门经济:I=S+(T-G)+(M-X+Kr),投资=私人储蓄+政府储蓄+国外储蓄1、三部门经济加进国外部门就成了四部门经济。2、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即Y=C+I+G+(X-M);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政府净收入+本国对外国转移支付,即Y=C+S+T+Kr;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C+I+G+(X-M)=C+S+T+Kr,即I+G+(X-M)=S+T+Kr练习一、选择题
1.用支出法核算GDP时,应包括的项目有(
)。
A.居民消费支出
B.政府转移支付
C.政府税收
D.居民对债券的支出
2.以下不能计入国民收入(NI)的有(
)。
A.政府转移支付
B.工资
C.资本折旧
D.间接税
3.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A.价格决定理论B.工资决定理论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
4.下列产品中能够计入当年GDP的有(
)。
A.纺纱厂购入的棉花
B.某人花10万元买了一幢旧房C.
家务劳动
D.某企业当年生产没有卖掉的20万元产品
5.属于GDP但不属于NI的项目有(或按收入法计入GDP的有)(
)。
A.政府转移支付
B.企业转移支付
C.间接税
D.直接税
6.GDP与NDP之间的差别是(
)。
A.间接税
B.折旧
C.直接税
D.净出口
7.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不包括如下哪个变量(
)。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净值
C.政府税收
D.个人收入
8.用收入法核算的GDP应包括(
)。
A.工资、利息、租金和非企业主收入
B.公司税前利润
C.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
D.资本折旧
9.已知C=6亿,I=1亿,间接税=1亿,g=1.5亿,X=2亿,M=1.8亿,则(
)。
A.NNP=8.7亿
B.GDP=7.7亿
C.GNP=8.7亿
D.NNP=5亿
10.用支出法计算的GDP的公式为(
)。A.GDP=C+I+G+X-M)
B.GDP=C+S+G+(X-M)
C.GDP=C+I+T+(X-M)
D.GDP=C+S+T+(M-X)
11.以下可以计入GDP的有(
)。
A.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
B.餐馆购买粮食C.政府转移支付
D.政府购买办公用品
12.用收入法核算GDP时,应包括(
)。
A.政府转移支付
B.间接税
C.政府投资兴建一所学校
D.企业投资
13.用支出法核算GDP时,应包括(
)。
A.政府转移支出
B.折旧
C.企业投资
D.间接税
14.NI包括的项目有(
)。
A.利润
B.间接税
C.折旧
D.企业转移支出
15.当GNP大于GDP时,则本国居民从国外得到的收入(
)外国居民从本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
B.等于
C.小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16.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
)。
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
B.建造一座住宅
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
D.以上都是
17.在下列项目中,(
)不属于政府购买。
A.地方政府办三所中学
B.政府给低收入者提供一笔住房补贴
C.政府订购一笔军火
D.政府给公务人员增加工资
18.在统计学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
)项有影响。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净值
C.国民收入
D.个人收入
19.按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在一个只有家庭、企业和政府构成的三部门经济中,一定有(
)。A.家庭储蓄等于净投资
B.家庭储蓄加折旧等于总投资加政府购买
C.家庭储蓄等于总投资
D.家庭储蓄加税收等于总投资加政府支出
20.下列各项应计入GDP的是(
)。
A.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
B.购买普通股票
C.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
D.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贷款利息
二、判断题
1.宏观经济学以国民收入为分析中心,故又可称国民收入理论。()
2.GDP被定义为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
3.一个在中国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美国GNP的一部分。()
4.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可以得到NDP。()
5.个人收入即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6.三部门经济的投资储蓄恒等式为I=S+(T-G)。()
7.GDP折算指数是实际GDP与名义GDP的比率。()
8.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D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9.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DP中。()
10.某出租车司机购买了一辆产于2013年的小轿车,该司机为此付出的10万元的购车费应计入2015年的GDP中。()1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1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1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1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1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1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1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1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三、思考题1.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理解国内生产总值时应注意哪几个方面?
2.简述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3.在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时,为什么要减去进口?4.在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时,为什么不包括转移支付?5.写出五个基本的国民收入总量,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6.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稅增加对GDP、NDP、NI、PI和DPI这五个变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
7.现有的以GDP为核心的核算方法有何缺陷?应如何弥补?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主要知识点一、均衡产出1、含义:均衡产出即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2、均衡收入的决定条件:投资=储蓄3、i=s的含义: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回顾】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储蓄投资恒等式i【回顾】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储蓄投资恒等式i=s,指的是实际发生的投资(包括计划和非计划存货投资在内)始终等于实际储蓄。二、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一)消费函数1、消费函数: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关系称为消费函数,可记为c=c(y)。这里c表示消费函数,y代表收入,即个人可支配收入。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则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随收入减少而减少。2、消费又称为消费倾向,凯恩斯把消费倾向分为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1)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之比,以MPC表示。ΔC表示消费增量,Δy表示收入增量,则MPC=△c/△y【边际消费倾向的特征】图形上,MPC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边际消费倾向的特征】图形上,MPC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0<MPC<1MPC递减规律:随着收入越增加,收入增量中用于消费增量的部分越来越小。【平均消费倾向的特征】【平均消费倾向的特征】APC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的连线的斜率APC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因为消费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收入。APC>MPC,且随着收入的增加,APC逐渐趋近于MPC(3)线性消费函数:c=ɑ+βy其中,ɑ为必不可少的自主消费,β为MPC,y为可支配收入,c为消费支出,βy是随收入引致的消费。(二)储蓄函数1、储蓄函数:储蓄与收入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被称为储蓄函数,或称为储蓄倾向。可表示为s=s(y),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随收入减少而减少。2、储蓄倾向也分为边际储蓄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1)平均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公式为:APS=s/yAPS是储蓄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边际储蓄倾向:是储蓄增量与可支配收入增量之比。以MPS表示。Δs表示储蓄增量,ΔY表示收入增量,则MPS=△s/△yMPS为储蓄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3)从消费函数C=α+βy中能够得出储蓄函数,即s=y-c=-ɑ+(1-β)y注:(1)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互为补数,如下式:APC+APS=1注:(1)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互为补数,如下式:APC+APS=1(2)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互为补数,如下式:MPC+MPS=11、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其中i、ɑ、β均为常数其中i、ɑ、β均为常数y=c+ic=ɑ+βyy=c+i=ɑ+βy+i其中i、ɑ、β其中i、ɑ、β均为常数i=s=y-cs=-ɑ+(1-β)乘数论:投资乘数: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1-β1-MPC11K=———=1-β1-MPC11=y-t+这里略去=y-t+这里略去1、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i+g=s+ts=-c=-(i+g=s+ts=-c=-(ɑ+β)=-ɑ+(1-β)设c=ɑ+β=y=c+i+gy=ɑ+β(y-t)+i+g三部门经济各乘数投资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投资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税收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练习一、单项选择题
1.若MPC=0.6,则I增加100万(美元),会使收入增加(
)。
A.40万
B.60万
C.150万
D.250万
2.根据消费函数,决定消费的因素是(
)。
A.收入
B.价格
C.边际消费倾向
D.偏好
3.根据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的原因是(
)。
A.消费减少
B.储蓄减少
C.消费增加
D.投资增加
4.若MPC=0.2,则政府税收乘数值为(
)。
A.5
B.-0.25
C.-4
D.2
5.政府购买乘数Kg、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tr之间的关系是(
)。
A.Kg<Ktr
B.Kg=Ktr
C.Kg>Ktr
D.不确定
6.在两部门经济中,乘数的大小(
)。
A.与边际消费倾向同方向变动
B.与边际消费倾向反方向变动
C.与边际储蓄倾向同方向变动
D.与边际储蓄倾向反方向变动
7.当消费函数为C=α+βy时,则APC(
)。
A.大于MPC
B.小于MPC
C.等于MPC
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8.两部门经济中,总支出等于总收入时,说明(
)。
A.计划存货投资一定等于零
B.非计划存货投资一定等于零
C.非计划存货投资不等于零
D.事前投资等于事前储蓄
9.政府预算平衡时,若MPC=4/5,政府购买增加100万元,则国民收入(
)。
A.不变
B.增加200万元
C.增加100万元
D.减少100万元
10.当消费者储蓄增加而消费不变时(
)。
A.GDP下降,S增加
B.GDP下降,S不变
C.GDP和S都减少
D.GDP不变,S减少
1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
)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12.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
)。
A.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不变B.国民收入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
C.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
D.国民收入增加,储蓄水平下降
13.消费者储蓄增多而消费支出减少,则(
)。
A.GDP将下降,但储蓄S将不变
B.GDP将下降,但储蓄S将上升
C.GDP和储蓄S都将下降
D.GDP不变,但储蓄S下降
14.GDP的均衡水平与充分就业的GDP水平的关系是(
)。
A.两者完全等同
B.除了特殊失衡状态,GDP均衡水平通常就意味着充分就业时的GDP水平
C.GDP的均衡水平完全不可能是充分就业的GDP的水平
D.GDP的均衡水平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充分就业的GDP水平
15.下列(
)情况不会使收入水平增加。
A.自发性支出增加
B.自发性税收下降
C.自发性转移支付增加
D.净税收增加
16.平均消费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两者之和(
)。
A.大于1
B.小于1
C.永远等于1
D.永远不等于1
17.在以下四种情况中,乘数最大的是(
)。
A.边际消费倾向为0.8
B.边际消费倾向为0.75
C.边际消费倾向为0.5
D.边际消费倾向为0.4
18.四部门经济与三部门经济相比,乘数效应(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以上均有可能,不能确定
19.若其他情况不变,所得税的征收将会使(
)。
A.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都增大
B.支出乘数增大,净税收乘数变小
C.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都变小
D.支出乘数变小,而净税收乘数变大
20.如果由于投资支出下降而导致GDP下降,可预期(
)。
A.消费和储蓄将上升
B.消费和储蓄将下降
C.消费将下降,但储蓄将上升
D.消费将上升,但储蓄将下降
三、判断题
1.凯恩斯定律是指市场不能完全出清。(
)
2.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均衡产出是指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
3.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产出公式为y=c+i其中c,i是指实际消费和实际投资。(
)
4.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产出条件为I=S,它是指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
)
5.消费函数是指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如收入增加得多。(
)
6.随着收入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MPC递减,而平均消费倾向APC递增,且APC>MPC。(
)
7.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投资乘数越小。(
)
8.改变政府购买支出水平对宏观经济活动的效果要大于改变税收和转移支付的效果。(
)
9.消费曲线具有正斜率,但斜率的绝对值越来越小。(
)
10.定量税时,三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为y=(α+I+g-βt)/(1-β)。(
)
三、问答题1.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乘数作用的发挥在现实生活中会受到那些限制?
3.写出两部门下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并说明其含义。
4.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都属于政府支出,为什么计算总需求时只计算政府购买而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
5.试述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主要内容。
6.按照凯恩斯观点,增加储蓄对均衡收入会有什么影响?什么是“节约的悖论”?试解释。7.经济学家认为,“对高收入者征税补贴给低收入者能够增加国民收入”。为什么?第十四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主要知识点投资函数决定投资的因素包括:实际利率水平、预期收益率和投资风险等。投资函数:投资与利率之间的这种反方向变动关系称为投资函数,可写作:i=i(r)=e-drII=e-dr其中,e为自主投资,即利率r为零时也有的投资量;d表示利率每上升或下降一个百分点,投资会减少或增加的数量,可称为利率对投资需求的影响系数;-dr即投资需求中与利率有关的部分,即引致投资。1、IS曲线表示的是在产品市场上,当投资等于储蓄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2、IS曲线的推导IS曲线的斜率(1)IS曲线的斜率:dr/dY=-(1-b+bt)/h=-[1-(1-t)b]/h<0(2)影响IS曲线的斜率的因素:b和hb值越大,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小(即IS曲线越平坦),国民收入的乘数越大,Y对r的反应越灵敏;b值越小,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IS曲线越陡峭),国民收入的乘数越小,Y对r的反应越不灵敏。h值越大,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小(即IS曲线越平坦),I对r的变化越灵敏,Y对r的反应越灵敏;h值越小,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IS曲线越陡峭),I对r的变化越不灵敏,Y对r的反应越不灵敏。4、IS曲线的移动(1)投资的影响:投资需求增加,IS曲线会向右方移动;反之,若投资需求减少,IS曲线就向左移动。注意:i=e-dr,这里d指投资对于需求的敏感程度,一般而言,这个与社会整体的偏好有关,这里假设不变,变动的主要是e。(2)储蓄的影响:储蓄增加,IS曲线就会向左方移动;反之,若储蓄减少,IS曲线向右移动。(3)政府购买的影响(政府购买与投资等价):政府购买增加,IS曲线就会向右移动;反之,若政府购买减少,IS曲线向左移动。(4)税收的影响:税收增加,IS曲线向左移动;反之,若税收减少,IS曲线向右移动。(5)政府转移支付的影响:政府转移支付增加,IS曲线右移;反之,政府转移支付减少,则左移。二、利率的决定1、利率决定于货币的供给量和对货币的需求量。2、货币需求动机(流动性偏好)第一,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日常交易或者支付。出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量主要决定于收入,与收入成正比。第二,谨慎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一般认为:L1=交易需求量+预防需求量=L1(y)=ky这一动机基础上产生的货币需求量也和收入成正比。第三,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在手边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对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取决于利率,与利率变动呈反方向变动关系。L2=L2(r)=-hr3、货币需求函数L=L1+L2=L1(y)+L2(r)=ky-hr4、货币供给(1)货币供给量——指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所保持的不属于政府和银行所有的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总和,或企业、个人及外国所持有的现金及其他随时可自由支用的存款货币的总和。(2)货币供给量主要指狭义的货币M1,即现金+活期存款。(3)简单的货币理论认为,货币供给量由国家用货币政策调节,是一个外生变量,与利率无关,因此货币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5、名义货币供给量与实际货币供给量(1)名义货币供给量:指不问货币的购买力而仅以面值计算的货币供给量。用M表示。(2)实际货币供给量:指按照货币实际购买力计算的货币供给量。用m表示。(3)m=M/P6、利率的决定当对货币的实际需求量等于实际货币量L=m时,货币市场达到了均衡。三、LM曲线1、LM曲线反映货币市场上,L=m时,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关系。2、LM曲线的推导m=ky-hr,或y=hr/k+m/k或r=ky/h-m/h3、LM曲线的斜率LM曲线的三个区域第一,凯恩斯区域或萧条区域凯恩斯区域是一条水平线,斜率为零,货币政策在这时无效,而扩张性财政政策有很大效果。政府发行货币,希望能够降低利率,拉动投资,但如果位于流动性偏好陷阱中,那么就不能实现目标。这时就应该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第二,古典区域古典区域是一条垂直线,斜率为无穷大,财政政策无效而货币政策有效。第三,中间区域中间区域向右上方倾斜,斜率大于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均有效。5、LM曲线的移动(1)名义货币供给量M变动的影响在价格水平不变时,M增加,LM曲线向右移动,反之,LM曲线向左移动。(2)价格水平的变动的影响价格水平P上升,实际货币供给量m就变小,LM曲线就向左移动;反之,LM曲线就向右移动,利率就下降,收入就增加。四、IS-LM模型分析1、货币市场与产品市场的相互影响。区域产品市场货币市场Ⅰi<s有超额产品供给L<M有超额货币供给Ⅱi<s有超额产品供给L>M有超额货币需求Ⅲi>s有超额产品需求L>M有超额货币需求Ⅳi>s有超额产品需求L<M有超额货币供给2、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IS和LM交点所决定的均衡收入有时候会低于充分就业的收入。两个市场的失衡及其调整。IS不均衡会导致收入变动:投资大于储蓄会导致收入上升,投资小于储蓄会导致收入下降;LM不均衡会导致利率变动: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会导致利率上升,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会导致利率下降。这种调整最终都会趋向均衡利率和均衡收入。投资大于储蓄,说明总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产出需要增加,反之,投资小于储蓄,说明生产过剩,因此产出需要减少。练习一、单项选择题
1.政府支出增加1元将(
)。
A.使计划支出曲线向下移动1元
B.使IS曲线向右移动1元/(1—MPC)
C.移动LM曲线
D.以上都对
2.税收的减少将(
)。
A.使计划支出曲线向上移动并使IS曲线向左移动
B.使计划支出曲线向上移动并使IS曲线向右移动
C.使计划支出曲线向下移动并使IS曲线向左移动
D.使计划支出曲线向下移动并使IS曲线向右移动
3.如果投资对利率变得很敏感,那么(
)。
A.IS曲线将变得更平坦
B.IS曲线将变得更陡峭
C.LM曲线将变得更陡峭
D.LM曲线将变得更平坦
4.较小的边际消费倾向导致(
)。
A.较陡的计划支出曲线
B.较小的政府支出乘数
C.较平的IS曲线
D.以上都对
5.下面关于LM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LM曲线向上倾斜,并且是在收入水平给定的条件下画出的
B.LM曲线向下倾斜,并且价格的增加将使其向上移动
C.LM曲线向上倾斜,并且是在实际货币供给给定的条件下画出的
D.沿着LM曲线,实际支出等于计划支出
6.货币供给的增加(
)。
A.将使LM曲线向左上移动
B.将使LM曲线向右下移动
C.将使IS曲线向右上移动
D.将使IS曲线向左下移动
7.如果货币需求对收入水平不敏感,那么(
)。
A.当收入增加时,货币需求曲线向右不会移动很多
B.为抵消收入变化而导致的货币需求增加,只需利息率发生很小的变化
C.LM曲线相对较平坦D.以上都对
8.在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
)。
A.实际支出等于计划支出B.实际货币供给等于实际货币需求
C.y值和r值同时满足产品市场均衡和货币市场均衡
D.以上都对
9.引起LM曲线向左方移动的原因是(
)。
A.物价水平不变,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
B.物价水平不变,中央银行提高要求的准备率
C.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减少
D.中央银行的货币供应没有任何变动,但物价水平下降
10.IS曲线表示:(
)。
A.收入>支出均衡
B.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
C.储蓄>投资
D.以上都对
11.IS曲线右方各点代表了(
)。
A.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B.总支出大于均衡时要求的水平
C.总支出小于均衡时要求的水平D.计划的总支出等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12.自发投资支出增加30亿元,会使IS曲线(
)。
A.右移30亿元
B.左移30亿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30亿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30亿元
13.在商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为5%,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为3.5万亿元,自发支出为1.6万亿元,引致支出为1.9万亿元。如果利率下降到4%,引致支出不变,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为3.7万亿元,自发支出为(
)。
A.1.9万亿元
B.1.8万亿元
C.2.1万亿元
D.1.6万亿元
14.如果实际收入提高,同时由于政府支出增加而导致利息率下降,那么(
)。
A.IS曲线—定垂直
B.LM曲线一定垂直
C.中央银行必定同时增加了货币供给D.中央银行必定同时减少了货币供给
15.如果美联储减少货币供给,增加税收(
)。
A.利息率将必定提高
B.利息率将必定下降
C.收入的均衡水平将必定提高
D.收入的均衡水平将必定下降
16.如果(
),IS曲线将向右移动。
A.消费者对经济的信心增强
B.公司对经济更加乐观并决定在每个利息率水平都增加投资
C.政府将增加转移支付D.以上都对
17.如果人们在每个利息率水平,突然希望增加货币持有,(
)。
A.货币需求曲线将向左移动
B.LM曲线将向左上移动
C.实际收入将减少
D.以上都对
18.如果人们工资增加,则增加的将是(
)。
A.货币的交易需求
B.货币的预防需求
C.货币的投机需求
D.上述三方面需求中任何一种
19.当利率变得很低时,人们购买债券的风险将会(
)。
A.变的很小
B.变的很大
C.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
D.不发生变化
20.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
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
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D.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二、判断题
1.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
)
2.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
3.投资增加,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
4.消费增加,IS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
5.LM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
6.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
)
7.货币供给增加,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
8.自发总需求增加,使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
9.一般来说,位于IS曲线右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
)
10.按照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如果利率上升,货币需求将减少。(
)
三、计算题
1.若货币交易需求为L1=0.20y,货币投机性需求L2=2000-500r。
(1)写出货币总需求函数;
(2)当利率r=6,收入y=10000亿美元时,货币需求量为多少?
(3)若货币供给Ms=2500亿美元,收入y=6000亿美元时,可满足投机性需求的货币是多少?
(4)当收入y=10000亿美元,货币供给Ms=2500亿美元时,货币市场均衡时的利率为多少?
2.已知:Md/P=0.3y+100-15r,Ms=1000,P=1,求当Ms增加到1090时,LM曲线移动多少?
3.已知:C=100+0.7(y-T),I=900-25r,G=100,T=100,Md/P=0.2y+100-50r,Ms=500,P=1,求均衡的y和r。
4.假定某经济中消费函数为C=0.8(1–t)Y,税率为t=0.25,投资函数为I=900–50r,政府购买G=800,货币需求为L=0.25y–62.5r,实际货币供给为500。
试求:(1)IS曲线;(2)LM曲线;(3)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四、问答题1.凯恩斯投资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什么是货币需求?人们需要货币的动机有哪些?
3.什么叫“流动性陷阱”?
4.从三部门经济的角度看,影响IS曲线移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它们如何影响IS曲线?5.影响LM曲线移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6.简述IS—LM模型。
7.运用IS—LM模型分析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失衡的调整过程。
第十六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主要知识点一、总需求曲线1、总需求:在价格水平、收入和其他经济变量既定的条件下,经济社会中所有行为主体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通常以总支出水平来表示。2、总需求函数: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总支出与价格水平间的关系。总需求函数表达式:y=AD=f(P)3、价格水平变化对总需求AD(或y)的影响:P上升会使AD减少,从而y减少;反之,P下降会使AD增加,从而y增加。即价格水平与均衡收入呈反向变动关系。4、总需求曲线5、AD曲线的移动(1)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使AD曲线右移。反之,紧缩性财政政策使AD曲线左移。(2)货币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使AD曲线右移。反之,紧缩性货币政策使AD曲线左移。二、总供给曲线1、总供给函数:总产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2、短期总供给曲线与长期总供给曲线短期AS曲线具有斜率,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长期AS曲线的斜率为无穷大,它是一条与纵轴平行的直线。3、不同性质的总供给曲线(1)古典总供给曲线;(2)凯恩斯总供给曲线;(3)常规总供给曲线三、AD–AS模型1、AD左移:意味着经济萧条,存在过剩生产力,而且越偏离充分就业,产量下降程度越大,但是价格下降空间越小。此时应该采取扩张性政策刺激总需求。AD右移:经济过热,生产能力比较紧缺,产量增加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价格上升的压力越来越大。此时应该采取紧缩性政策稳定物价。AS左移:原材料价格上涨、能源危机、粮食大面积歉收等冲击导致。结果形成“滞胀”。AS右移:突然的技术进步、新能源的发现等冲击导致。结果是产量增加和价格水平下降。练习一、单项选择题
1.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
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
B.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
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
D.以上几个因素都有
2.价格水平上升时,会(
)。
A.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右移B.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左移
C.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右移
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左移3.当(
)时,总需求曲线更平缓。
A.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化比较敏感
B.支出乘数较小
C.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较敏感
D.货币供给量较大
4.总需求曲线(
)。
A.当其他条件不变,政府支出减少时会右移
B.当其他条件不变,价格水平上升时会左移
C.当其他条件不变,税收减少时会左移
D.当其他条件不变,名义货币供给增加时会右移
5.总需求是(
)。
A.对所有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加上进口需求
B.对所有商品和服务的需求
C.对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D.家庭和政府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总和
6.总需求曲线是(
)。
A.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B.一条垂直线
C.一条向上倾斜的曲线
D.通常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条曲线,但也可能是一条垂直线
7.政府税收的增加将(
)。
A.使IS曲线向左移动
B.使IS曲线向右移动
C.对IS曲线无影响
D.与投资增加对IS曲线的影响一致
8.假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线。减税将(
)。
A.提高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
B.提高价格水平但不影响实际产出
C.提高实际产出但不影响价格水平
D.对价格水平和产出均有影响
9.与上题中的假设相同,若增加10%的名义货币供给,将(
)。
A.对价格水平没有影响
B.提高利率水平
C.增加名义工资10%
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10%
10.与第8题中的假设相同,若政府支出增加,则(
)。
A.利率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B.利率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增加
C.利率水平上升,不影响实际货币供给
D.对利率水平和实际货币供给均无影响
11.总供给通常是指(
)。
A.所有生产厂商所能生产的最大产出
B.所有消费者愿意购买的购买量之和
C.所有生产厂商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总产出量
D.政府能够让生产者提供的产品数量
12.总供给曲线是(
)。
A.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
B.一条垂直线或向上倾斜的曲线
C.一条垂直线或向下倾斜的曲线
D.始终向上倾斜的曲线
13.得出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条件假设是(
)。
A.假定价格是不变的
B.假定生产函数是不变的
C.假定收入是不变的
D.假定生产要素的价格特别是货币工资是不变的
14.总供给曲线右移可能是因为(
)。
A.其他情况不变而厂商对劳动需求增加
B.其他情况不变而所得税增加
C.其他情况不变而原材料涨价
D.其他情况不变而劳动生产率下降
15.当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单位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增加时总供给曲线会移向(
)。
A.右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
B.左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
C.右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
D.左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
16.当总供给曲线有正斜率,成本中可变成本所占的份额下降时,总供给曲线移向(
)。
A.左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
B.右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
C.左方,价格水平增加,实际产出减少
D.右方,价格水平增加,实际产出减少
17.假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线,名义货币供给增加,(
)。
A.实际货币供给增加
B.不影响实际货币供给
C.实际产出同比例增加
D.利率水平下降
18.如果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那么减税会使(
)。
A.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增加
B.价格水平上升,但不影响实际产出
C.实际产出增加,但不影响价格水平
D.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都上升
19.与第18题中的假定相同,增加政府支出会提高(
)。
A.产出和价格水平
B.均衡产出和实际工资
C.均衡产出和实际利率
D.以上都可能
20.与第18题中的假定相同,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会增加(
)。
A.实际工资、就业量和实际产出
B.名义工资、就业量和实际产出
C.劳动生产率和实际产出
D.劳动力需求、就业量和实际工资
三、判断题
1.当一般价格水平变动时,由于各产品之间的相对价格保持不变,因此居民不会减少对各产品的需求,总需求水平也保持不变。(
)
2.当一般价格水平上升时.将会使各经济主体的收入增加,因此总需求增加。(
)
3.当一般价格水平上升时,在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降低,资产市场均衡的实际利率增加,将会使总需求下降。(
)
4.财政政策能够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货币政策不能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
)
5.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任何影响IS曲线位置的因素变化,都会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
)6.长期总供给曲线所表示的总产出是经济中的潜在产出水平。(
)
7.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区别是斜率不同。
(
)
8.在AD一AS模型中,短期均衡是指短期总需求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
(
)
9.在长期总供给水平,由于生产要素等得到了充分利用,因此经济中不存在失业。
(
)
10.当经济达到长期均衡时,总产出等于充分就业产出,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
(
)
四、计算题
1.如果总供给曲线为Ys=500,总需求曲线为Yd=600一50P,试求:
(1)供求均衡点;
(2)总需求上升10%之后新的供求均衡点。
2.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函数为P=80—2y/3;总供给函数为古典学派总供给曲线形式,即可表示为y=yf=60,求:
(1)经济均衡时的价格水平;
(2)如果保持价格水平不变,而总需求函数变动为P=100—2y/3,将会产生什么后果?
五、问答题
1.说明总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
2.降低工资对总需求和总供给有何影响?
3.导致总供给曲线移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试述在何种情况下,AS曲线是水平的、垂直的或向右上斜的?政府政策对经济产出是否有效?5.国民收入决定的三种模型有何内在联系?第十六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主要知识点一、失业1、失业与充分就业的含义失业指劳动力没有就业,但积极地寻找工作或等待返回岗位的一种状况,处于此状况的劳动力被称为失业者。充分就业指在一个经济中,在一定的工资率下,所有能工作而且愿意工作的人都能找到工作。失业与充分就业的概念,并不单纯指劳动力因素,也包括了对资本及其他资源的使用状况。因为劳动力的使用总是和资本及其他资源连在一起的。2、失业种类(1)摩擦性失业;(2)结构性失业;(3)周期性失业前两种失业被认为是正常的失业现象,因而虽被计入失业率,但并不算真正的失业。这种失业率被称为“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概念包含着一定程度的“自然失业率”。种类定义原因解决的途径摩擦性失业由于工人在寻找工作时需要时间而产生的失业信息不完全构建与充实就业信息平台结构性失业在经济结构转型时产生的失业。技能不吻合:由于从衰退产业退出的工人所拥有的技能与新兴产业需要雇用工人所要求的技能不一致对工人进行培训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衰退而产生的失业短期周期进入衰退期进行宏观调控,扩大需求,防止经济衰退奥肯定律奥肯定律用来描述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这一定律认为,GDP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下降1个百分点。二、通货膨胀理论1、通货膨胀是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地上涨。2、价格水平的表示:消费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GDP折算指数3、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就是:π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就是:πt=(Pt-Pt-1)/Pt-1,式中,πt为t时期的通货膨胀率,Pt和Pt-1分别为t时期和(t-1)时期的价格水平。(1)温和的通货膨胀:指每年物价上升的比例在10%内。(2)奔腾的通货膨胀:10-100%(3)超级通货膨胀:100%以上5、通货膨胀的原因: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和供求混合推进。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再分配效应不利于固定收入者,利于变动收入者。不利于借鉴储蓄者,利于实际财富持有者。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利于政府而不利于公众。产出效应。温和的或爬行的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对产出和就业有扩大效应。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会使收入或产量减少,从而引致失业。超级通货膨胀导致经济崩溃。7、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含义: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替换关系的曲线,即失业率高,则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低,则通货膨胀率高。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练习一、单项选择题
1.通货膨胀是(
)。
A.货币发行量过多引起物价水平的普遍的持续上涨
B.货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的货币量
C.货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商品的价值量
D.以上都不是
2.在下列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中.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的原因可能是(
)。
A.银行贷款的扩张
B.预算赤字
C.进口商品价格上涨
D.投资增加
3.通货膨胀会(
)。
A.使国民收入提高到超过其正常水平
B.使国民收入下降到超过其正常水平
C.使国民收入提高或下降主要看产生这种通货膨胀的原因
D.只有在经济处于潜在的产出水平时,才会促进国民收入增长
4.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
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B.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引起的价格波动
C.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D.以上都不是
5.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
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B.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C.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D.以上都不是
6.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是指(
)。
A.收入普遍上升
B.收入普遍下降
C.收入结构变化
D.债权人收入上升
7.抑制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应该()。
A.控制货币供应量
B.降低工资
C.解除托拉斯组织
D.减少税收
8.为减少经济中存在的失业,应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
A.增加政府支出
B.提高个人所得税
C.增加失业保险金
D.增加货币供给量
9.面对通货膨胀,消费者合理的行为应该是(
)。
A.保持原有的消费、储蓄比例
B.用掉全部储蓄以扩大消费支出
C.减少消费,扩大储蓄比例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0.工资水平上涨幅度与消费的价格指数上涨不一样时会出现(
)。
A.预期的通货膨胀
B.未预期的通货膨胀
C.平衡的通货膨胀
D.不平衡的通货膨胀
11.为了影响价格水平,政府所采取的限制工资增长和价格上升的政策是(
)。
A.货币政策
B.财政政策
C.收入政策
D.银行政策
12.价格调整方程中,y*表示(
)。
A.总需求量
B.总供给量
C.潜在的总产出量
D.以上都不对
13.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下列(
)最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A.进口增加
B.工资不变但劳动生产率提高
C.出口减少
D.政府支出不变但税收减少
14.菲利普斯曲线是说明(
)。
A.通货膨胀导致失业
B.通货膨胀是由行业引起的
C.通货膨胀串与失业率呈负相关
D.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呈正相关15.通常由总需求曲线的变动而引起的通货膨胀称为(
)通胀,通常由总供给曲线的变动引起的通货膨胀称为(
)通胀。
A.成本推动型
非加速型
B.非加速型
需求拉动型
C.需求拉动型
成本推动型
D.非加速型
成本推动型
16.失业率是指(
)。
A.失业人口占劳动力的百分比
B.失业人数占人口总数的百分比
C.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的百分比
D.以上均正确
17.充分就业的含义是(
)。
A.人人都有工作,没有失业者
B.消灭了周期性失业的就业状态
C.消灭了自然失业时的就业状态
D.消灭了自愿失业时的就业状态
18.引起周期性失业的原因是(
)。
A.工资刚性
B.总需求不足
C.经济中劳动力的正常流动
D.经济结构的调整
19.在通货膨胀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将有利于(
)。
A.债务
B.债权人
C.在职工人
D.离退休人员
20.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办法是(
)。
A.减少货币供给量
B.降低失业率
C.提高失业率
D.增加财政赤字
二、判断题
1.通货膨胀是日常用品的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
2.投资增加会诱发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
3.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菲利普斯曲线右移,使得在相对比较低的通货膨胀水平上降低失业率更为容易。(
)
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实施工资价格指导或工资价格管制,能使通货膨胀率降低,因此这个政策是成功的。(
)
5.当出现需求推进的通货膨胀时,国家货币当局可以增加货币供给量来抑制它。(
)
6.通货膨胀发生时,退休金领取者和领取工资者都会受到损害。(
)7.菲利普斯曲线表明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它是恒定不变的。(
)
8.通货膨胀会对就业和产量产生正效应,而且是无代价的。(
)
9.一般来说,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比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要弱。(
)
10.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期间,石油价格急剧上涨,而以进口石油为原料的西方国家的生产成本也大幅度上升,从而引起通货膨胀。(
)
三、计算题
1.如货币供给增加8%,实际产出增长7%,货币流通速度加快3%,通货膨胀率为多少?
2.若价格水平在2010年为107.9,2011年为l11.5,2012年为114.5,试求:
(1)2011年和2012年通货膨胀率各是多少?
(2)如果以前两年通货膨胀率的平均值作为第三年通货膨胀率的预期值,计算1987年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3.已知:劳动力供给方程为:100+2W/P,劳动力需求方程为:200-8W/P。求解:(1)均衡状态下的实际工资和就业水平;(2)假定劳动力需求有所下降,其方程变为:190-8W/P。问:均衡工资下降多少?就业减少多少?解释为什么工资下降的百分数要比就业下降的百分数大?
四、问答题
1.凯恩斯是怎样解释失业存在的原因的?2.简述失业会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的损失。3.简述奥肯定律。4.简述通货膨胀的含义及经济效应。
5.通货膨胀对收入和财富分配产生哪些影响?
6.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
7.通货膨胀对收入和财富分配产生哪些影响?
8.什么是菲利普斯曲线?
第十七章宏观经济政策主要知识点一、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1、充分就业。指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以自己意愿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2、价格稳定。指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即不出现通货膨胀。3、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产生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4、国际收支平衡。二、财政政策1、财政政策工具指政府为实现既定经济政策目标所选择的的操作手段。财政政策: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影响总需求从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1)政府收入。=1\*GB3①政府税收: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因此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2\*GB3②公债: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A.目的:筹集财政资金,弥补财政赤字。B.形式:通过公债在资金市场的流通影响货币供求。(2)政府支出=1\*GB3①政府购买支出: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它是政府的直接支出,直接形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2\*GB3②政府转移支付: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2、财政政策的分类:自动稳定器与斟酌使用(1)自动调节——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自动稳定器内容: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转移支付);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2)主动调节——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政府需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交替使用的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被称为补偿性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效果均衡收入变动越大,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4、财政政策的IS-LM分析(1)财政政策效果因IS曲线斜率而异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IS曲线越陡峭,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化就越大,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大。反之,IS曲线越平坦,则IS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化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小。(2)财政政策效果因LM曲线斜率而异LM斜率越大,即LM曲线越陡,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动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LM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4、财政政策乘数:,其中ke代表支出乘数;k、h分别代表货币需求对产出变动、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d代表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5、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的概念IS曲线为垂直线而LM曲线为水平线的情况,则财政政策将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将完全无效。这种情况被称为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6、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通过利率中介变动导致的私人部门支出降低的效果。*影响因素:支出乘数的大小:乘数越大,挤出效应越大。k越大,挤出效应越大。h越大,挤出效应越小。d越大,挤出效应越大。三、货币政策(一)货币政策的内涵1、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变动货币供给量以及通过货币供给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2、货币政策的一般目标: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二)货币政策工具1、再贴现率政策(1)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经济萧条时,下调再贴现率,商业银行向央行借款增加,货币供给量增加。繁荣时期,上调再贴现率,商业银行想央行借款减少,货币供给量减少。(2)特点:是一项被动的政策,取决于商业银行是否到央行借款。2、公开市场业务(1)公开市场业务是指央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经济衰退时,买进债券。一方面通过货币投放,扩大货币供给;另一方面导致债券需求增加,进而债券价格上升,利率下降。经济过热通货膨胀时,则卖出债券。(2)特点:主动灵活;结果容易预测可控。3、法定准备率。(1)经济萧条时,降低法定准备率,商业银行对外贷款增加,同时货币创造乘数上升,从而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进而刺激总需求。经济过热则提高法定准备率。(2)特点:作用效果非常猛烈;存在时滞。(三)存款创造与货币供给1、存款创造指数(1)存款创造乘数即货币扩张乘数,描述商业银行体系供给货币的机制,它衡量了商业银行体系内增加货币供给的数量。为了控制这个体系创造的货币量,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设置严格的准备金比例,中央银行只允许商业银行的初级存款的一部分用于放贷,这也称作现金准备比例。(2)经常保留的供支付存款提取用的一定金额,成为存款准备金。这种准备金在存款中起码应当占的比率是由政府(具体由央行)规定的。这一比率称为法定准备率。按法定准备率提留的准备金是法定准备金。2、货币创造机制(1)只考虑法定准备金时:(D为活期存款总和,R为原始存款,rd为法定准备率),货币创造乘数为1/rd。有超额准备金时:(re为超额准备率)货币创造乘数为1/(rd+re).存在现金漏出时:(rc为现金—存款比率),货币创造乘数为1/(rd+re+rc).货币供给的一般情况。=1\*GB3①基础货币:指商业银行准备金总额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这是商业派生存款或创造货币的基础,也叫高能货币(H)。=2\*GB3②设整个社会狭义货币供给量为M,根据定义货币供给量为活期存款和通货之和,即M=Cu+D,则货币创造乘数为:(四)货币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货币政策效果:指货币政策的效果指变动货币供给量的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1、货币政策效果因IS斜率而异在LM曲线形状基本不变时,IS曲线越平坦,LM曲线移动(由于实行变动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大;反之,IS曲线越陡峭,LM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小。2、货币政策效果因LM斜率而异当IS曲线斜率不变时,LM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则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大。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的含义水平的IS和垂直的LM相交,财政政策就完全无效,而货币政策十分有效,这就是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3货币政策的局限性(1)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2)从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看,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的话,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否则货币供给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就要打折扣.(3)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也影响政策效果四、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1、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双松政策”)效应:产出增加,利率变动不确定。效应:产出增加,利率变动不确定。适用环境:经济萧条比较严重,即社会总需求严重不足、生产能力严重闲置时。2、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双紧政策”)效应:产出减少,利率变动不确定。效应:产出减少,利率变动不确定。适用环境:经济过热且产生严重的通货膨胀。3、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紧财政松货币”)效应:利率下降,产出变动不确定。效应:利率下降,产出变动不确定。适用时期:经济出现通货膨胀但不太严重。或总供求大体平衡,但消费偏旺、投资不足。4、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松财政紧货币”)效应:利率上升,产出变动不确定。效应:利率上升,产出变动不确定。适用时期:经济萧条但不太严重,且需要控制通胀。5、两种财政政策的组合政策组合产出利率1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不确定上升2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减少不确定3紧缩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不确定下降4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不确定练习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
)。
A.通货膨胀率为零,经济加速增长
B.稳定通货,减少失业,保持经济稳定的增长
C.充分就业,通货膨胀率为零
D.充分就业,实际工资的上升率等于或超过通货膨胀率
2.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
)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A.政府转移支付
B.政府购买
C.消费支出
D.出口
3.如果政府支出的增加与政府转移支付的减少相同时,收入水平会(
)。
A.不变
B.增加
C.减少
D.不相关
4.假定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
)。
A.政府支出增加
B.政府税收增加
C.政府税收减少
D.政府财政赤字增加
5.在经济衰退时期,如果政府不加干预的话,(
)。
A.税收减少,政府支出减少
B.税收减少,政府支出增加
C.税收增加,政府支出减少
D.税收增加,政府支出增加
6.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B.缓和了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
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
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7.“挤出效应”发生于(
)。
A.货币供给减少使利率提高,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B.私人部门增税,减少了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
C.所得税的减少,提高了利率,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D.政府支出减少,引起消费支出较少
8.下列(
)的情况不会增加预算赤字。
A.政府债务的利息增加
B.政府购买的物品和劳务增加
C.政府转移支付增加
D.间接税增加
9.下列(
)的财政政策将导致国民收入水平有最大增长。
A.政府增加购买50亿元商品和劳务
B.政府购买增加50亿元,同时增加税收50亿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唐代书法与绘画艺术品收藏与投资合同”3篇
- 2025年度体育赛事VI视觉形象合同3篇
- 2024简约合同封面图片
- 2025年度文化旅游景区场地经营权出让协议2篇
- 2025年度城市综合体拆迁补偿与开发合同4篇
- 2025便利店加盟店品牌保护及知识产权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03月广东兴业银行广州分行春季校园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版股权转让委托的协议书
- 专业会计咨询与服务协议精简版版B版
- 2025年二零二五食堂工作人员聘用与食品安全培训及考核合同
- GB/T 22484-2008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服务
- GB/T 14040-2007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
- 带状疱疹护理查房课件整理
- 奥氏体型不锈钢-敏化处理
- 作物栽培学课件棉花
-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 弱电施工验收表模板
- 绝对成交课件
- 探究基坑PC工法组合钢管桩关键施工技术
- 国名、语言、人民、首都英文-及各地区国家英文名
- API SPEC 5DP-2020钻杆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