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侧重标题、次要人物类)
谎言
相裕亭
盐河北岸,有一小村,依河而居。几十户人家,却散落在一条两
里多长的古河套里。远看,乌蒙蒙一片,恰如零零散散的旧船被遗弃到河
岸边。走到跟前,透过河堤上茂密的竹柳,才可辨出一家一户错落有致的
小院与房屋间的石巷黛瓦。
此村,名曰犯庄。
乍一听,此处是出土匪、罪犯的地方。其实不然。
日伪时期,那里曾上演过一场貌似影视剧里才有的故事。有两个
偷偷摸进村里的小鬼子,被村里的男人打死,扔到村外的芦苇荡里。驻扎
在盐河口的小鬼子追查下来,把全村的成年男子集中到盐河边的小码头
上,架起机枪,限定时间,逼他们交出“凶犯”。否则,将统统杀死。
关键时刻,村里的陈铁匠站了出来。
陈铁匠说,小鬼子是他杀死的。
日本兵中,一个留着八字胡的小队长,看到陈铁匠站出来,嘲讽
般地独自鼓起掌来。随后,那家伙满脸狐疑地走到陈铁匠跟前,指着地上
的两具尸体,变换着指间的数字,问他:“你的,一个人,杀死他们两个?”
陈铁匠颈项一挺,说:“是。”
小鬼子“呦西”一声,随之,目光转向旁边陈铁匠的儿子,怒吼
一声:“你的,不明白吗?”
小鬼子不信任陈铁匠一个人,能杀死他们两个日本兵。
当即,陈铁匠的儿子也被拉出队列。
在处置了铁匠父子后,小鬼子们仍不愿罢休。他们把村里的男人
押上河边巡逻舰。说是要带他们到“据点”内接着盘查。其实,是强征他
们到山东招远金矿做劳役。
不久,他们当中有人写信回来。
小村里,很多妇人听说那户人家有信来,都纷纷跑去看。信中提
到几户人家的男人,在半道上逃跑,或是在开采金矿时不守纪律,被日本
人给杀了。
那几户死去男人的人家,先是有妇人滚在床上或地上哭。随之,
就有人帮着焚烧火纸。另有妇人们帮着整理庭院,支起灵棚,支起锅灶,
办一桌酒菜,来祭祀那家死去的男人。
此时,陈铁匠家的女人,肯定会在这些妇人当中。因为,当时她
家男人与儿子被日本人杀死后,村里的妇人们,就是这样帮她的。
但是,此番铁匠家的女人,在帮衬那户家人料理后事时,如坐针
毡!她从那户人家的哭声里,隐隐隐约地感觉到人家的冤屈与愤懑。
“死鬼呀,你死得好冤!你跟着人家白白送死呀。”
盐河边的女人,哭亡夫时,都是那样称其“死鬼”。
人家哭她家的死鬼死得冤,白白地跟着去送死!这说明什么?说
明她家男人是不该那样死的。究其缘由,自然就落到铁匠父子的头上了。
整个村庄的男人被日本人掠去做劳役,都与她家的男人打死鬼子
有关。所以,铁匠家的女人在那户人家做事时,半天不说一句话。
村子里的女人,表面上看不出她们是怎样恨铁匠家的男人和女
人。但是,那些女人的心里,或多或少地还是会怨恨铁匠父子招惹祸端,
给大家带来麻烦。以至于,性格苛刻的女人,在街面上与铁匠家的女人走
个对面,都不搭理她。
这样一来,村子里再传来哪家男人死去的噩耗,她干脆缩在家里,
不想去做帮手了。再后来,她悄无声息地带着孩子,隐居娘家。
解放后,陈铁匠的后人想为他们因打死鬼子而惨遭日寇杀害的先
祖树碑立传。他们找到盐区地方政府。
编写盐区地方志的同志告知他们,当年死在芦苇荡里的那两个
“鬼子”,是被日本人打死的两个穿着日本军服的盐工,并不是真的日本
兵。他们之所以要自编自导那样一场惨剧,是为了向金矿输送劳工。
这就是说,铁匠父子打死鬼子之说,是子虚乌有的事。
不过,地方政府还是追认陈铁匠父子为革命烈士。为了一众村民,
不惜牺牲自己的人,不是烈士,又是什么呢?(有删改)
L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形象地描绘了盐河自然古朴的风景,有着浓郁的地域特
色,介绍了文中人物生活的环境,增加了小说的审美色调。
B.日本小队长“嘲讽般地独自鼓起掌来”,这一细微环节示意了这
是日本侵略者自编自导的一场惨剧,揭示了侵略者阴险、卑劣的心理。
C.小说通过人们对铁匠和铁匠家女人的不同看法的对比。以与事情
的真相和铁匠父子被追认革命烈士的结果的对比,揭示了深刻的主题。
D.小说情节设计奇妙,在层层铺垫的基础上,结尾干净利落地交代
了事情真相,不仅产生了出人意料的效果,而且使人物形象熠熠生辉。
2.小说的标题“谎言”具有怎样的含义?以此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
分析。(5分)
3.本文除了写陈铁匠一家,还写了盐河边的女人们。请结合作品,谈一谈
作者为什么要写盐河边的女人们。(6分)
【参考答案】
LC(“人们对铁匠和铁匠家女人的不同看法”没有构成对比,文中有人
们对铁匠家女人前后迥然不同的看法的对比,以此揭示了深刻的内容。)
2.含义:“谎言”具有两层含义,一是陈铁匠为了救全村人,谎称两个鬼
子是自己杀死的;二是日本鬼子为了向金矿输送劳工,谎称有人杀死了日
本兵。(每点1分,答出两点给3分。)
作用:赞颂了陈铁匠为救乡亲而勇于牺牲的精神,也揭露了侵略者的阴险、
卑劣,表现了深刻的主题。(2分)
3.①以盐河边其他女人狭隘自私的心理,反衬出陈铁匠为挽救乡亲而不惜
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②引发了冲突冲突,引起了情节的跌宕起伏,为小
说最终揭示真相积蓄了张力。③勾画出抗战时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显示了抗日斗争中斗争的困难性,丰富了小说内容,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每点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侧重情节环境类)
老夫老妻
冯骥才
①他俩又吵架了。
②可是今日的架吵得空前厉害,起因却很平常一一就像大多数夫
妻日常吵架那样,往往是从不值一提的小事上起先的一一不过是老婆子把
晚饭烧好了,老头儿还趴在桌上通烟嘴,弄得纸片呀,碎布条呀,粘着烟
油子的纸捻子呀,满桌子都是。老婆子催他整理桌子,老头儿偏偏不愿动。
老婆子便像一般老太太们那样叨叨起来。老婆子们的唠唠叨叨是通向老头
儿们肝脏里的导火线,不一会儿就把老头儿的肝火引着了。两人相互顶嘴,
翻起很多陈年老账,话愈说愈狠。老婆子气得上来一把夺去烟嘴塞在自己
的衣兜里,惹得老头儿一怒之下,把烟盒扔在地上,还嫌不解气,手一撩,
又将烟灰缸打落地上。还抓起桌上沏满热茶的大瓷壶,用力“叭”地摔在
地上,看着满地碎瓷片和溅在四处的水渍,老婆子直气得冲着老头大叫:
“离婚!立刻离婚!”
③同样的怒火也在老头儿的心里翻腾着。只见他嘴里一边像火车
喷气那样不断发出声音,一边冲到门口,猛拉开门跑出去,还用劲带上门,
似乎从今一去就再不回来。
④老婆子火气未消,站在原处,面对空空的屋子,一种难过和委
屈爬上心头。她想.要不是自己年轻时得了那场病,她会有孩子的。有了
孩子,她可以同孩子住去,何必跟这愈老愈混账的老东西生气?……
⑤不知为什么,他们每次吵架过后两小时,她的心情就特别准时
地发生变更,似乎节气一进“七九”,封冻河面的冰片就要化开那样。像
刚才则点儿小事还值得吵闹么?——她每次吵过架冷静下来时都要想到
这句话。可是……老头儿也总该回来了。他们以前吵架,他也跑出去过,
但总是一个小时左右就静静回来了。但现在已经两个小时了仍没回来。外
边正下大雪,老头儿没吃晚饭,没戴帽子、没围围巾就跑出去了,地又滑,
瞧他临出门时气冲冲的样子,不会一不留神滑倒摔坏了吧?想到这儿,她
竞在屋里待不住了,起身穿上外衣,走出房子去了。
⑥雪正下得紧。雪是夜的对比色,似乎有人用一支大笔蘸足了白
颜色,把全部树枝都复勾一遍,使婆娑的树影在夜幕上白茸茸、远远近近、
重重叠叠地显现出来。于是这普一般通、早已看惯了的世界,顷刻变得雄
浑、静穆、高洁,充溢鲜活的生气了。
⑦一看这雪景,她突然想到她和老头儿的一件遥远的往事。五十
年前,他们同在一个学生剧团。她的舞跳得特别出众。每次排戏回家晚些,
他都顺路送她回家。她记得那天也是下着大雪,两人踩着雪走,也是晚土
八点来钟,在河边的那段安静的路上,他突然仿佛抑制不住地把她拉到怀
里。她猛地推开他,气得大把大把抓起地上的雪朝他扔去,直打得他像一
个雪人。他们的恋爱就这样起先了一一从一场奇妙的战斗起先的。
⑧多少年来,这桩事就像一张画儿那样,格外清晰而又格外漂亮
地收存在她心底。曾经,每逢下雪天,她就不免想起这桩醉心的往事。年
轻时,她几乎一见到雪就想到这事;中年之后,她只是偶然想到,并对他
提起,他听了总要会意地一笑,随即两人都缄默片刻,似乎都在重温旧梦;
自从他们步入风烛残年,即使下雪天也很少再想起这桩事了。但为什么今
日它却一下子又跑到眼前,格外簇新而又有力地来撞她的心?
⑨可现在她多么希望身边有一只手,希望老头儿在她身边!她想
到楼上邻居李老头,文化大革命初期老伴被熬煎死了。尽管有个女儿婚后
还同他住在一起,但平常女儿、女婿都上班,家里只剩李老头一人。星期
天女儿、女婿带着孩子出去玩,家里照旧剩李老头一人一一年轻人和老年
人总是有距离的。年轻人应当和年轻人在一起玩,老人得有老人为伴。
⑩真幸运呢!她这么老,还有个老伴。四十多年两人犹如形影紧
紧相随。尽管老头儿性子急躁,又固执,不大讲卫生,心也不细,却不失
为一个正派人,一辈子没做过亏心的事;一副直肠子,不懂得与人记仇记
恨……她愈想,老头儿似乎就愈可爱了。
(∏)她在雪地里走了一个多小时,老头儿仍不见,雪却稀稀落落
下小了。只有先回去,看看老头儿是否已经回家了。当将要推开屋门时,
她心里静默地叨念着:“愿我的老头儿就在屋里!”
(12)屋门推开了,啊!老头儿正坐在桌前抽烟。地上的瓷片都被
扫净了。炉火明显给老头儿捅过,呼呼烧得正旺。忽然有股甜蜜而暖和的
气息,把她冻得发僵的身子一下子紧紧地攫住。她还望见,桌上放着两杯
茶,一杯放在老头儿跟前,一杯放在桌子另一边,自然是斟给她的……老
头儿见她进来,抬起眼看她一下,跟着又和顺地垂下眼皮。
(13)她站着,似乎突然想到什么,伸手从衣兜里摸出刚才夺走的
烟嘴,走过去,放在老头儿跟前。什么话也没说,抓紧去给空着肚子的老
头儿热菜热饭,还煎上两个鸡蛋……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对老夫妻吵架不止一次,但妻子在家强势,每次都是老头气得
离家出走,小说结尾老头“抬起眼看她一下,跟着又和顺地垂下眼皮”的
细微环节正说明白这一点。
B.小说选择老夫老妻为对象,选择“吵架”这一生活小事为冲突
点,正是要歌颂真挚感情的宏大,珍贵。
C.小说以时间依次绽开,但又运用插叙来丰富情节,如插入“恋
爱时”的场景,来说明他们是有很好的感情基础的,从而为和好作伏笔。
D.老婆儿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妇女形象,她生性好强,性
情急躁,但又重情重义,还擅长反省。
5.老夫妻吵架过后,老婆儿心理发生了哪些变更?请简要叙述。(5分)
6.结合文中第⑥段对“雪”的描写,简要分析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6
分)
【参考答案】
4.A(“妻子在家强势”,原文无依据。)
5.(1)生气:因老头儿不留意生活小节而吵架后,老头儿的行为让她特
别生气:“离婚,立刻离婚。”
(2)难过和委屈:老头儿的离家让她想到了自己的不幸遭受。
(3)担忧:两小时后,她冷静下来,又起先担忧老头儿,于是外出找寻。
(4)感到幸运:想到老头儿的好处,甚至觉得老头儿可爱了。
(5)甜蜜暖和:回到家,夫妻又起先默契的相互帮助。(每点1分。)
6.(1)情节方面: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妻子的担忧,出门寻老头儿,又
引出下文对“恋爱”“新婚”往事的回忆。(答“推动情节发展”也可)
(2)人物描写方面:“雪下得紧”烘托了妻子内心的烦乱、忐忑担忧的
心绪O
(3)情感表达方面:下雪的世界“顷刻变得雄浑、静穆、高洁,充溢鲜
活的生气",又很好地示意妻子对丈夫的宽容理解。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侧重标题、理解句子类)
风云散
“风云散”是个小吃店,真是小,只能摆三张桌子,还不是圆桌
不是方桌,是“火车座”,坐满了也就六个客人。店主在门前撑了一把太
阳伞,伞下一小方桌。
太阳伞下往往只坐着一个人:店主骆照旧。一手夹烟,一手翻着
晚报。不看报的时候,就看对面的棕桐和芒果树。车来车往,全不在眼里,
眼里只有树的影子。
店里劳碌的人,只一个,老公常子林,又做厨师又当服务员又当
收银员,又招呼又赔笑又当选购员。忙的间隙,还会跑出来,对骆照旧
说,你呀,烟少抽些。骆照旧把烟头朝着烟灰缸就要按下去,笑笑,你去
忙你的。老公一转身,骆照旧又轻吸一口,牙齿白的像水做的。旁边闲逛
的人,都爱看这少妇几眼:那神态安稳,那举止脱俗,眼角微小的鱼尾纹
也像轻烟过林梢,越过故事又藏着故事;双腮圆润,丹唇蓄艳,又是极性
感的。这样的女子这样的生活,这样的夫妻这样的店,旁人难免多了很多
新奇很多揣测。
红鼻子老卢,青眼圈刘雨桦,蚊子腿梁一伟,三个男人,盯上了
黄昏后太阳伞下的这位少妇。不坐里头,要坐骆照旧的小方桌边。骆照旧
说你们自己拿凳子去。男人们也不觉服务不周,自己拿了凳子。叫了几个
菜,红鼻子老卢叫骆照旧撬开啤酒,骆照旧叫老公开。刘雨桦说:“男人
开酒,我们不喝。”骆照旧说:“不喝就吃菜,我家什么都是老公做,我
什么都不会做。”这当儿常子林已开了啤酒,进屋了。三个男人才留意了
常子林:不足三十岁,头发茂密,眉眼里还有小年青的火花,比女主子至
少要小三四岁;笑得时候,也是店小二一样谦和,不笑时,那眼神就像缄
默的子弹。三个男人用眼神传递了一下惊慌,连忙又笑了,很有风度地叫
骆照旧也来一杯。骆照旧笑笑,摇头。
时间一长,三个男人更放纵了。红鼻子老卢伸手去桌底下,搭上
了骆照旧的腿。骆照旧说:“老卢,是不是想吃红烧猪蹄一一把你的手剁
下!”声音不大,落地有声。红鼻子老卢瞧瞧屋里说:“开个玩笑开个玩
笑!”惊动男主子,可能就不是玩笑了。
三个男人还是来,但是动口不动手一一不敢动。青眼圈刘雨桦问:
“骆老板,你们晚上住哪儿?”骆照旧指指屋里:“住上头。”原来就住
隔板上,难怪店门口竖着一梯子,红鼻子老卢叹口气:“做小生意不简洁
的。”蚊子腿梁一伟说:“夫妻创业,共建家园哪。做小生意不简洁的。”
骆照旧笑笑:“睡哪儿不是睡觉。”
这天,三男人又带来了一个男人,奔驰黄有贵。黄有贵是某公司
高层干部,是他们的挚友。奔驰黄有贵是开着奔驰轿车来的,给了骆照旧
一张名片,话没多说,只问她要了手机号码,说改日请赏光喝咖啡。骆照
旧说万分荣幸。另三个人面面相觑,那意思是别装正经了,我们拿不下,
不信别人拿不下你。
没几天,奔驰黄有贵真的叫骆照旧去喝咖啡了。骆照旧真的去了。
黄有贵说,他们说你有资色,我不信,真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你应当过有
品位的生活。骆照旧说,你准备给我品位?黄有贵说,直说吧,我喜爱你,
要什么条件?骆照旧说,你有什么条件?黄有贵说:三室一厅,一部好车,
一年再给你十万,行吗?骆照旧笑笑:黄总,感谢你高看我。我要告知你,
这一切我都有过,而且比你说得要有品位得多,而且是在10年前……
黄有贵“啊”了一声,听他们三个人说,你那个老公很……一般,
怎么回事?
骆照旧说:“他也是住过监狱的,当过黑社会头头。我比他大几
岁,他说我们还要论年龄吗?有些人一辈子就是一辈子,有些人一辈子过
了别人几辈子的生活。我们什么都有过,也什么都会有。什么话也没有这
几句话打动我,又轻又重,又远又近,不和他在一起似乎没地方去了。”
黄有贵笑起来,空洞洞的笑声:”对不起,骆照旧,这实在是一
个恶作剧。是他们叫我来摸索你的。”
骆照旧也笑,笑得纯净:“黄总,我也是来摸索你的。假如我没
记错的话,你也曾进过监狱。犯事前,你是公司老总,我是另一个公司的
业务员,因为业务上的事我找过你,你帮了我大忙,我始终记着你……惋
惜,后来,我走上了岐路。黄总,你出狱后又混出来了,我佩服你。可是,
一个人什么都想有就会什么都没有,你说是不是?”
骆照旧说话时,黄有贵不断地说“是吗是吗”,像在梦里。
后来,黄有贵、红鼻子老卢、青眼圈刘雨桦和蚊子腿梁一伟他们
四人在风云散聚了一次,桌子还是拼起来的。等菜全做好了,才开席,因
为常子林也加入了。常子林喝多了,大着舌头说:“各位兄弟,你们不知
道,别看照旧什么都不会做,没有她,风云散早就散了。”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极力渲染“风云散”之小,一方面表现了两人生活的寒酸,
流露出作者对他们的怜悯;一方面为下文情节发展作好铺垫。
B.骆照旧、常子林相濡以沫,在逆境中照旧相互扶持,在面对“三
个男人”的挑衅时,他们也能从容面对,不卑不亢,让人钦佩。
C.黄有贵、骆照旧都说“摸索”对方,但黄有贵是“摸索”骆照旧
是否在物欲面前动心,骆照旧是“摸索”黄有贵是否明白了事理。
D.黄有贵在骆照旧的感召下明白了“一个人什么都想有就会什么
都没有”的道理,他不再“摸索”骆照旧,还与夫妇俩成了挚友。
8.小说以“风云散”为题,有哪些好处?请简要分析。(5分)
9.小说中常子林说:“别看照旧什么都不会做,没有她,风云散早就散
了。”请结合全文,谈谈这句话的深刻含意。(6分)
【参考答案】
7.A(“流露出作者对他们的怜悯“无中生有。)
8.①“风云散”是故事的发生地,全部情节都是在“风云散”这家小吃店
这里绽开。以此为题,有概括小说情节的作用。②“风云散”的老板夫妇
经验过生活的大风大浪后,看淡世事。“风云散”是他们淡泊随性特点的
象征。③“风云散”蕴含着对人生深刻而独特的相识,是小说主旨所在。
(5分,答出第一点给2分,其次、三点答出随意一个给3分。)
9.①“风云散”之所以能够惨淡经营下去,就在于骆照旧对生活、对将来
充溢希望。没有她,风云散就散了。②经验过生活起伏的骆照旧、常子林,
对富贵、品位有自己的相识,他们更认可平平淡淡的生活。小店“风云散”
正符合他们的这一愿望。③只要夫妻真心相爱,同舟共济,艰难的日子也
会有滋有味,充溢温情。“风云散”正是给人以精神上的鼓舞与安慰,“风
云散”不能散。(答出一个要点给2分,给满6分为止。如有其他答案,
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小题。(侧重形象、引用类)
旧事土黄
孙君飞
那年冬天,父亲一声不响地递给我一把镰刀,磨出宽大刀刃。我
说有割草的镰刀,也刚刚磨过。父亲说不是叫我割牛吃的草,而是荒地里
的草。我照旧不懂,父亲最终说,他要开一片荒地,种黄豆油菜芝麻瓜果
蔬菜……荒地里槐枝上的刺生得泼辣,艾蒿人高马大,刺蓟密密麻麻,真
乃一块荒蛮宝地。父亲一扭身,“刺刺啦啦”地割起来。我掂着镰刀,却
怎么也钻不进去。刚一探手,刺蓟一下子刺中我,疼得我“喉噬”地吸溜
了几声。父亲放倒的艾蒿很整齐,我做不到,速度却要跟上。两张镰刀在
灌木丛里撒欢,它们的声音一个老辣,一个生猛,谁也不服谁。草汁溅到
衣服上,不怕,这件衣裳早就五彩缤纷。十根手指头一会儿工夫变成青黑
色。遇到槐刺,不得不当心,但还是扎中手指手背胳膊。父亲割刺槐也如
割小麦,始终弯腰不直腰,茶不喝,烟也不抽,汗水太旺,如刚洗过头,
脊梁上的衣裳湿透一大片。我们始终割到天黑,始终不搭话。我骨头发软、
肌肉发酸,父亲拿毛巾擦脸,眼睛里的光竟还熊熊骇人。收工前,他收回
我的镰刀,我心里一紧:他担忧我累得提不动一把缺口的镰刀?
听母亲说,她在父亲的手上挑出七根槐刺。我自己给自己挑,只
挑出一根。我出门上学,一周回家一趟,弟弟们还小,母亲要忙其它庄稼
活和家务,开荒地的事情全交给父亲……又听母亲说,黄牛刚下荒地,还
没动犁,就高亢地咋叫起来。荒地的坚硬父亲早已料到,草根草须在土里
面编织成实心的巢,他也早已料到。然而只见黄牛的颈项忽一抖,皮褶子
像拉开的手风琴挤眼间折叠起来,隆出一个大包,还没等叫卖出其次句,
人和黄牛的步伐还没有迎合上,便听到一声脆响,半截入土的犁锌竟然折
断了,这是父亲万万料不到的。父亲带回折断的犁钵,黄牛也拴回牛屋,
只扛了锁头、锹锹出来。
母亲没有讲解并描述父亲是怎样全靠人力开荒的,我也不愿想,
想出来的劳动场面又有什么意思?我从学校回家,第一眼要看的就是父亲
开的荒地。他基本上完工了,简直是个奇迹!荒地里的料姜石,他全拣出
来放在地边,给荒地镶上一道辉煌的金边。荒地里的土一锹一锹翻成倒扣
的瓦片状,等北风再吹吹寒冷和厚雪再冻冻,它们就简洁敲成碎块,种黄
豆会肚子圆,种油菜会满身黄,种萝卜也会婴儿肥吧。父亲回到家,我看
到他瘦了整整一圈,身板还牢固,眼睛里发红,不知道是乏累还是满足。
他不说话,也不笑,跟平常一样,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多年以后,我在阎连科的《我与父辈》中读到一段话:“我看着
他(父亲)把锁头举过头顶,镶刺儿对着天空。晴天时,那跳刺儿就似乎
差一点儿钩着了半空中的日头;阴天时,那刺儿就实实在在钩着了半空的
游云……父亲那由直到弯的腰骨,这时会有一种柔韧的响声,像被奔跑的
汽车轧飞的砂粒样,从他那该洗的粗白布的衬衣下飞奔出来……(他)将
双手卡在腰上向后用力仰几仰,让弯久的累腰响出特殊舒耳的几下嘎巴嘎
巴的声音,再半旋身子,找一块高凸出地面的虚土或坷垃,仰躺上去,面
对天空……”我脑袋里嗡的一声,不由眼热心跳,暗暗叫起来:这个开荒
的父亲不也活脱脱是我的父亲吗?我想不出的开荒场面,阎连科一笔一笔
地描绘出来了。他们的土地是黄色的,我们的土地也是黄色的,里面都有
料姜石;他们须要开荒,我们也须要开荒,开荒的父亲简直就是同一个父
亲啊。不同的是他们的荒地最终收归公有,我家的荒地则始终属于自家,
种出圆滚滚的黄豆,炒熟后丢嘴里咬烂嚼碎,虽不耐饥,但那焦脆油香味
一辈子都忘不了。
一片荒地并不能变更我家的命运,但父亲母亲终归用黄豆油菜芝
麻的颜色覆盖了它的土黄和荒蛮……
(选自2015
年5月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旧事土黄”为题,给“旧事”涂上土黄的颜色,为全文
蒙上一层怀旧色调。
B.第一段中画横线的句子,通过对两张镰刀的描写,生动表现了父
子二人你追我赶的劳动场面。
C.其次段中,父亲没有料到犁神会折断,这表明父亲对开荒的困难
估计还是有所不足。
D.文中几次写到母亲,主要是通过母亲来正面描写父亲开荒的艰
难,与前文的割草场面相互衬托。
11.请简要概括父亲的形象。
12.文章第四段写到阎连科的《我与父辈》,有何用意?
【参考答案】
10.D【解析】“正面描写”错,应当是侧面烘托。
11.勤劳肯干,不怕吃苦;缄默寡言,淡定平和;心系家庭,关切后辈;
不畏艰难,坚韧执着。
【解析】考查观赏作品形象,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应把握住人物形象的描
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以与细微
环节描写等。人物形象结合文本用形容词概括出来。
【点睛】分析人物形象,往往要从这样一些方面来把握:①从情节的发
展变更中把握人物性格;②从冲突冲突中相识人物性格;③从描写手法中
相识人物性格;④从社会环境、活动场景与人物关系中相识人物的典型意
义;⑤借助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把握人物基本特征,包括小说中人物
的身份、地位、经验、教养、气质等,它们干脆确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
着人物的性格。从详细解法上来看,首先从文本中画出与这个人物言行相
关的语句,以与作者的争论或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
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终选择恰当的词
句表述出来。
12.①将我没见过的父亲开荒的场面补充完整,丰富了父亲的形象;②以
阎连科笔下文字给“我”的触动,进一步突出了父亲在“我”心目中无可
取代的位置;③比较两地与两个开荒的父亲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提升了父
亲这一形象所蕴含的普遍意义。
【解析】分析文段作用可从三个角度去思索:一从内容本身所写。就是看
该句段写了什么内容,对表现主旨、抒发情感等有哪些作用。二从上下文
关联。即这些句段与材料在上下文起到了什么样的关联作用。这是思索的
主体部分。这时的答案应详细。如答“过渡”,必需写出由什么内容过渡
到什么内容,“照应”是与哪些内容相照应。三从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
用考虑结构作用。
五、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5小题。(14分)(侧重内容探究类)
哑佬三
李家法
哑佬三在村里没出名字,哑佬三就是他的名字。哑佬三长得面目
凶恶,又哑又丑,他鳏居村边一隅,两间破房子外搭一个不大的芭蕉园,
芭蕉园拾弄得怡人,只是村里头很少有人来过,似乎这里是块禁地。
当村中有谁家遇到白事,人们才会来找他。来报告的人通常在他
的篱笆门外用劲把那棵柳树摇两下,哑佬三便走出院子,来的人双眼一闭,
两手互搭往后脑勺一仰,这么一比划,哑佬三就知道村中有人要走了,他
的活计来了。
哑佬三做的是一种叫件作的活,也是一件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
活。他给故去的人抹澡整容,穿衣戴帽,把逝者拾掇得就犹如刚睡去一样
安详。他知道什么时候该抱那具尸体轻轻地放进寿棺里,他还知道什么时
候该把一枚钢蹦钱儿塞入逝者口里,他说这样逝者下去就不会遭到诘难。
等到入殓定毕,他还要呜呜引哭,惹得奔丧的亲友天昏地暗地号啕。丧事
办完,主子家会拿出一个红纸包住的利市袋子,里面是给他的酬劳费,哑
佬三抽出很少的一部分,把多数退还给主子家,博得一片感谢。
村子不大,中心地带有一间小卖部,是村长的小舅子保良开的。
铺子也不大,但物什丰富,油盐酱醋,锅勺盆碗,无奇不有。再加上保良
小买卖做的精明,生意特别地红火。这一晚,哑佬三煲饭时发觉锚煲穿了
一个小眼,哑佬三就到保良店里买睇煲,外加一瓶酱油,一包盐,就在付
钱时争吵发生了:哑佬三比划说他给的是一百元钞,镯煲酱油盐一共是二
十六元五角,应当补他七十三元五角。而保良说哑佬三给的是五十元钞,
补他二十三元五角就对了。哑佬三急得呜哇呜哇乱叫,用手指指天,又戳
戳地,惹得在保良店里打麻将的人都停了兴致围过来看,大家都没有望见
哑佬三给的什么钱,只能听两家争论:哑佬三有理说不出,舍命地捶胸顿
足,恨不得把心肝掏出来给大家看。保良说我做的是全村人的生意,讲究
的是信誉两字。童叟无欺,我还能欺压你一哑巴不成?渐渐地理屈的便在
哑佬三这一方,围观的人七嘴八舌都指责哑佬三不该倚仗残弱,讹诈别人。
但哑佬三却赖在店铺里不走,似乎不讨个说法他就要急躁至死一样。人群
中有一人说,去找坤爷来吧。大家说,对呀,找坤爷来准能治服这哑佬。
坤爷是村中的土郎中,威信极高。哑佬三有一次生背痈,痛得死去活来,
自己的手又够不着,抹药又抹不了,是坤爷采了山草药,捣成酱状给哑佬
三敷上,救了哑佬三一命。哑佬三视坤爷为再生父母,他芭蕉园里的芭蕉
熟了,第一个孝敬的便是坤爷。
坤爷来了,他细听两方陈辞,哑佬三比划:我真的是给了保良一
百元钞,这一张钞还是村东头火生家葬父时给我的,不信你们去问火生好
了。保良拆了一包店里最好的烟卷,递一支给坤爷,他就什么话也不说了,
装得很矜持的样子,意思是说我懒得跟一哑人争论。只是旁人在不停地争
论哑佬三的不地道。坤爷把烟卷烧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厉声说:哑佬,你别
闹了,快回去。哑佬三一听,脸倏地变得死白,黑黑的胸脯呼呼地起伏着。
一会儿,他低头捡起那个睇煲,一瓶酱油,一包盐,还有二十三元五角,
静默地走出保良店门,很快溶入黑暗。约有两分钟时间,在离保良店摸约
一百米路程的地方,人们听到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声传来,声音嘶哑而恐怖。
日子过了许久,晚饭后,人们照旧汇聚到保良的小卖部里打麻将
谈天说地,谁还能把哑佬三那件事情永久地放在心里?直到一天不知谁
报:村中的五保户袁六娘过世了。人们这才想起哑佬三,两个年青人连忙
到哑佬三家一看,芭蕉园已经荒芜得不成样子,多日没人拾掇了。小屋已
经上锁,园里有一串芭蕉熟透了,一只老鼠爬到芭蕉果上噬咬折腾,它昭
示主子已经离家很多日子了。
哑佬三不知啥时离村走了,天啊,这可怎么办呢?
(选自《广西文学》有删改)
13.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第一段写哑佬三连自己的正式名字都不知道,又哑又丑,
鳏居生活,反映了他在村中低下的社会地位。
B.哑佬三与保良起争吵,“惹得在保良店里打麻将的人都停了兴
致围过来看”,揭示了四周看客幸灾乐祸从骨子里瞧不起哑佬三的微妙心
理。
C.小说结尾〃哑佬三不知啥时离村走了,天啊,这可怎么办呢”耐
人寻味,这个现世“报应”寄予的是作者对冷漠势利人心的批判。
D.小说的叙述笔调凝重,语言高雅含蓄,擅长营造氛围,使读者
时时受到心灵的撞击,进而思索小说中蕴含的深刻社会内涵。
14.坤爷的断案公正吗?他为什么这么断案?(5分)
15.小说中哑佬三做件作都不愿多要别人给的酬劳,却为五十元钱与保良
争吵不下,这样写是否合理?谈谈你的看法。(6分)
【参考答案】
13.C(A“哑佬三连自己的正式名字都不知道”错,与原文表述不符。
B过度解读。此处尚不能说四周人“幸灾乐祸、从骨子里”。D“叙述笔
调凝重,语言高雅含蓄”错误。小说叙述笔调是轻松的,语言简朴平实。)
14.不公正。①客观上,社会舆论强大,最有“公信力”的坤爷也不得不
妥协退让。②主观上,威信极高的坤爷世故、见风使舵。
15.合理。①不愿多要别人给的酬劳,表现的是哑佬三的质朴、凭良心办
事。但“博得一片感谢”也表现了一个处于社会最底层又被人忽视的人想
以此得到村里人对自己的认可。②与前文相互呼应,将情节推向高潮。为
50元钱起“争吵”正是源于哑佬三始终以来对理解与敬重的渴求。他不
能忍受“不白之冤”使冲突冲突变得激烈,将小说情节推向高潮。③有利
于揭示小说主题。村里人明知哑佬三平常都不多要钱,在起“争吵”时却
无人为他说句公道话。揭示了人们应以公允公正之心敬重每一个生命,哪
怕是世人眼里“低贱”的生命的主题。(答出“合理”给2分,答出一点
理由2分,两点理由给4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侧重人物、探究类)
我是谁的妈
闫玲月
张老太最近总是爱忘事,原来在炒菜,接个就遗忘了,直到
满屋子油烟味,她才慌张往厨房跑。两岁的孙女要吃樱桃,张老太怕樱桃
酸,准备放点白糖,却错将咸盐当了白糖,结果孙女刚吃进嘴里就哇哇大
哭。
柳娜将这些告知了老公大旺:“你妈怎么成天丢了魂儿似的?该
不是得了老年痴呆吧?”大旺细想母亲最近的状态,每天总说脑袋发沉睡
不醒、眼睛睁不开,还问他们一些惊奇的问题,比如大旺昨天明明在家里,
母亲非问他去哪儿出差了。刚吃完饭,母亲又问吃的啥。大旺越想越怕,
确定带母亲去医院检查一下身体。大旺不断在心里祷告,老天爷,求你了,
千万不要让老太太得啥大病啊,我一个工薪族,可没钱救亲妈。
诊断结果出来了,医生说:“主要是脑血管堵塞,脑梗塞是常见
的老年病,尽量治疗限制发展吧。"大旺急迫地插话问:“要是严峻会发
展到什么程度?”医生说:“严峻的话就是老年痴呆症。这个病怕受刺激,
做儿女的平常要多体谅老人。”大旺的眼前立刻现出一幅画面:母亲流着
口水,神情呆滞,不相识任何人。
大旺一脸愁容地将医生的话告知了柳娜,柳娜当即揭下脸上的面
膜,瞪圆一双杏眼叫嚷:“我可不想服侍一个傻子!”大旺抓紧过来捂媳
妇的嘴,但柳娜尖细的嗓音还是从门缝钻进了张老太的耳朵里。
“不能帮带孙女也就算了,还要我服侍她,没门儿!快给你姐
打,让她把你妈弄走!”大旺的姐姐在外地,婆婆瘫痪在床须要她照
看。“这不好吧?”大旺幽怨说到。柳娜可不答应了:“婆婆是妈,亲妈
就不是妈了?凭什么要你一个人管傻子妈?你快打,要不我和你离
婚!”
听着房间里儿子媳妇吵闹,张老太心头憋得慌。她静静打开门,
顺着楼梯走出去,她不知要去哪儿,只想早点离开这个家。
张老太穿过一条又一条公路,红灯绿灯不停变换,有一次差点儿
被一辆转弯的车撞倒,司机骂了一句:“走路不长眼睛吗?”张老太路过
一家菜市场,和她每天去的那家很像,可卖菜的人都仿佛不相识她,张老
太捏捏黄瓜摸摸西红柿,招来卖菜的不满:“不买菜别乱动!”
她又接着走,被天桥下的一阵歌声吸引,停住了脚步。一个穿着
破洞牛仔裤披着长发的年轻人,弹着一把破吉他,忘情地唱着,脚边放着
一只碗,里面躺着几枚硬币。
张老太听不懂他唱的什么歌,年轻人的样子让她想流泪。年轻人
的衬衫辨不清原色,长发也好久没有清洗过,黏腻腻贴着额头。
“孩子,你怎么不回家?”张老太问他。年轻人停住弹唱,端详
张老太一眼,反问:“你怎么不回家?”张老太说:“我没有家。”年轻
人说:“我也没家。”
张老太走累了,坐在榕树下睡着了。醒来时发觉身上多了一件外
套,年轻人正凝神凝视她。年轻人说:“你长得像我妈。”张老太说:“好
孩子,你就当我是你的妈吧。”
年轻人吃馒头,掰一半给她,她也不嫌弃,两人相视一笑。每当
年轻人弹唱,她就坐在一旁静静地听,像一尊雕像。路人投来的钱币虽然
不多,但也够他们吃饱肚子的。张老太的内心安静如水,白天听唱歌,晚
上睡到天桥下,数星星,看街灯,听蝉鸣。
张老太不记得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她现在只有年
轻人这个亲人,她想让年轻人有件换洗的干净衬衫,于是离开年轻人,去
找寻衬衫。
衬衫在一个女人手里,张老太伸手去拿,女人破口大骂:“哪里
来的疯婆子?”
张老太的手被一个满脸堆笑的男人抓住,这个男人对女人致歉:
“对不起,我妈精神不太好。”女人白了他一眼,一扭一扭地走远了。这
个男人拉住张老太说:“妈,你可让我找得好苦。”张老太看着他,不知
所措。男人摇摆她胳膊说:“我是你儿子呀。妈,跟我走吧。”
男人拿出一只金镯子,告知张老太:“一会儿我将这只金手镯丢
到地上,你看到有人捡就说那是你的镯子,刚好想卖钱,到时候我出面做
证,卖了钱咱们去饭店吃大餐。”张老太木然地点着头。
金镯子被捡到三次,只有一次有人出钱买,男人得了钱,果真请
张老太去饭店吃大餐,还一口一个亲妈地叫着,张老太乐呵呵地答应着。
连服务员都说张老太有福气,养了这么一个孝子。
男人好吃好喝地供她,张老太乖乖听他的话,丢镯子卖镯子,直
到有一天警察带他们去派出所,张老太还搞不懂,警察为啥要抓她这个儿
子。
通过审讯这个男人,警察知道了事情真相,要帮张老太找到自己
的亲儿子。张老太一脸茫然问警察:“他不是我儿子吗?那为啥待我则好
呢?”警察说:“大妈,他是骗子,在利用你啊。你儿子是谁?我立刻打
联系他。”张老太细致思索了一会儿说:“我实在不记得我究竟是谁的妈
了,我只知道谁对我好。”
(选自《小说月
刊(上半月)》2015年05期,有删改)
1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观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文中儿媳知晓张老太病情后对丈夫撒泼,对张老太恶语相向,
与张老太女儿照看瘫痪在床的婆婆形成显明对比,作者那样写张老太儿
媳,根本目的是凸显张老太女儿的和善孝顺、有情有义。
B.张老太与流浪汉的对话很值得品尝。“我没有家”与“我也没
有家”,相像的言语传达出两者相同的无奈与苦涩,同时多少也折射出当
今社会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淡薄。
C.张老太精神出现了问题,被儿媳称为“傻子妈”。在警察局,
面对警察一再询问,她“实在记不得我究竟是谁的妈”的回答,印证了儿
媳的预料是特别精确的。
D.“我究竟是谁的妈”,既是张老太的怀疑,也是本文对当今社
会的发问。作者把当今社会日益突出的老龄化问题推至读者面前,发人深
思。
17.小说中张老太离家后先后相识了两个“儿子”一一流浪汉与骗子,这
两个“儿子”存在着显明的可比性。请试从性格品质和对待张老太的看法
表现两方面对他们作简要分析。(5分)
18.小说最终,张老太说“我实在不记得我究竟是谁的妈了”。有人认为
她是患了病真的不记得了,也有人说她是内心混乱而刻意回避问题,你赞
成哪一种观点?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6分)
【参考答案】
16.B(A“根本目的是凸显张老太女儿的和善孝顺、有情有义”错,根
本目的是为下文张老太离家出走创设条件,推动故事情节发展。C“印证
了儿媳的预料是特别精确的”错,这句话既表现作者对张老太的可怜与怜
悯,也是对其儿子儿媳的鞭笞,更引发了读者的思索。D“把当今社会日
益突出的老龄化问题推至读者面前”错,本文写作目的不是思索老龄化这
一社会问题,而是物质社会中的情感危机。)
17.①流浪汉内心和善,真心关切张老太。他为素不相识的张老太加衣,
与张老太共享来之不易的食物,这些都表明白他抱着善意关切张老太。②
骗子狡诈伪善,视张老太为发财工具。他看到张老太精神有问题而冒充儿
子,虽然好言相对,供其好吃好喝,表面关切之下其实是讨得张老太欢心
让她合伙骗人。(每答出一点给2分,每点中性格品质、看法表现的概括
1分,文本内容分析1分)
18.【示例一】答:赞成第一种观点。理由是:①张老太已经患上了脑血
管堵塞,须要妥当照看,后来的流浪生活必会使她病情加重,失忆是情理
中事;②张老太为了流浪汉抢别人手中的衬衫,法律观念的缺失表明她已
经糊涂;③张老太在骗子哄骗下共同行骗而不自觉,是非原则的丢失也表
明她的病情加重;④张老太一脸茫然问警察:”他不是我儿子吗?那为啥
待我则好呢?”表明她真的不记得亲儿子而将骗子当作了自己的儿子。
(答案由观点和理由组成,观点1分,理由每点2分,满两点即可)
【示例二】答:赞成其次种观点。理由是:①亲生的儿子得知张老太
的病情后在儿媳面前表现软弱,让张老太心灰意冷;②素不相识的流浪汉
对张老太关怀备至,让张老太体验到珍贵的温情,两人隧然丢失对张老太
思想形成了不小的冲击;③到头来发觉骗子亲热孝顺只是利用自己去敛
财,张老太情感上受到了很大损害;④三个真假儿子的各种表现,让张老
太对儿子的相识陷入了混乱当中,所以她实行了回避的看法去面对警察关
于儿子的问题。(答案由观点和理由组成,观点1分,理由每点2分,满
两点即可)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侧重结尾、探究类)
1963年过年
刘国芳
男人挑了一担灯芯,要出门。一个女孩儿,蹦蹦跳跳跑了过来,
女孩儿说:“爸爸要去哪儿呀?”
男人说:“卖灯芯。”
女孩儿说:“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啊?”
男人说:“过年回来。”
男人说着,出门了。女孩儿跟了几步,女孩儿说:“爸爸,给我
买新衣裳过年。”
男人应一声,走了。
男人很快出了村,往荣山方向去。男人要经过荣山,去一个叫抚
州的地方。从荣山到抚州,有六七十里。男人肩上挑着满满的一担灯芯,
但灯芯没重量,一担灯芯只十几斤,男人不把这担灯芯当回事,他一天就
能走到抚州。
果真,这天傍晚,男人到抚州了。一到街上,男人喊起来:“卖
灯芯,点灯的灯芯。”
有人应声说:“几多钱一指?”
男人说:“三分。”
应声的人讨价还价:”两分卖不卖?”
男人说:“拿去。”
就有人走到男人跟前来,犹迟疑豫掏两分钱给男人。男人拿一指
灯芯给人家,很少的一指,只有小指头则粗。又有人过来,要买一角钱,
男人也拿了一指给人家,这一指大些,大拇指则粗。再没人过来了,男人
又挑起灯芯喊道:“卖灯芯,点灯的灯芯。”
此后,抚州大街小巷都听得到男人的声音。
在抚州卖了几天,男人就离开抚州了。男人一路前去,去流坊,
去浒湾,再去金溪……最终返回荣山回家。这样来来回回,要在外面呆一
个多月。但不管走多远,男人都会在过年前赶回来。
这天,男人到浒湾了。
天晚了,街两边的房屋透出灯光,很暗的光,星星点点。这样星
星点点的光,无法照亮巷子。一条巷子,黑漆漆的。男人挑着灯芯,高一
脚低一脚走在巷子里,仍喊道:“卖灯芯,点灯的灯芯。”
一户人家,没点灯,屋里黑漆漆的。黑漆漆的屋里走出一个人来,
这人说:“你来得与时,我屋里的灯芯刚好用完了。”
说着,拿出两分钱,买一指灯芯回去。
俄顷,那屋里有光了。
一个人站在一家小店铺前,男人见了,就说:“你店里有棒棒糖
么,我用灯芯换你棒棒糖。”
那人点点头,同意了。
在男人换糖时,男人家里的女孩儿在想爸爸了,女孩儿问着大人
说:“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呀?”
大人说:“还早哩,过年才回来。”
的确还早,男人那时候还在金溪。随后,男人去了南城南丰,再
去了建宁和泰宁,还去了福建邵武、光泽。这一路花费其实很大,男人白
天要吃,晚上还得住旅社。这一切开销,全在一担灯芯里。为此,男人一
路很节约。有时,他一天只吃两个包子。但该买的,男人还得买。男人有
一天就在邵武买了好几块布,好看的花布,是给家里女人买的。男人还买
了一件红灯芯绒衣服,买给女孩儿的。男人还买了一根扎头的红绸子,也
是给女孩儿买的。这东西可买可不买,男人迟疑了很久,拿出二分钱,买
下了,然后放在贴身口袋里。
男人回来时,灯芯全部卖掉了。但男人肩上的担子,没轻下来,
反而重了。男人担子里放着布,放着衣裳,还放着麻糖、花生糖和拜年的
灯芯糕。女孩儿早就等在家门口,老远望见男人回来了,女孩儿蹦蹦跳跳
跑过去,女孩儿说:“爸爸,给我买了新衣裳吗?”
男人说:“买了。”
女孩儿就跳起来。
不一会儿,女孩儿就让妈妈帮她穿好了红灯芯绒的衣裳。男人买
的红绸子,也扎在女孩儿头上。随后,女孩儿含着棒棒糖出去了。在外面,
女孩儿望见几个孩子了,女孩儿于是把口里的棒棒糖拿出来,然后跟几个
孩子说:“我爸爸回来了,给我买了新衣裳,还买了扎头的红绸子和棒棒
-vðO
女孩儿说着时,有爆竹僻僻啪啪响起来。
过年了。
【注】1963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拐点,三年困难时期刚结束,
经济、民生待兴。
19.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小说开头写女孩叮嘱爸爸“给我买新衣裳过年”,以孩子对过年
的憧憬形成叙事的动力,使得叙事有种暖和格调。
B.男人卖灯芯以“指”为单位和以物易物的情节,意在表现当时
经济发展之艰难以与民众思想观念还较落后。
C.”在男人换糖时,男人家里的女孩儿在想爸爸了”,这句话将
男人对家的惦念和家人对男人的惦念这两条线索融合在一起,使情节更加
集中。
D.男人回来时,“肩上的担子,没轻下来,反而重了”,说明担子
里年货满满,也隐含着男人的责任感。
20.文章以“过年”收尾,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分)
21.作者刘国芳曾经说,“小小说应当具备诗、情、画、意”,请从其中
任选两点,结合文本详细探究。(6分)
【参考答案】
19.B("民众思想观念还较落后”理解有误)
20.①和开篇(题目)形成照应,使文章回环往复,浑然一体。
②文章结尾用喜庆稀释了艰难,用温情安慰了难受,表达了人民渴盼生活
蒸蒸日上的美妙心愿。
(每点2分,共4分)
21.①语言富有诗意:文章选择“灯芯”“新衣裳”等意象,营造了温馨
感人的生活场景,给人以温情。
②情感朴实真实:文中写到山民的质朴民情,父女的亲情以与人民对新生
活的热忱,以情感人,反映生活。
③充溢画面感:小说多处运用景物描写,如浒湾的夜景、过年的喧闹景象,
使人如临其境。
④意韵深远:本文的故事背景是1963年,但是作者没有过多书写苦痛,
而聚焦在“过年”的题材,用“灯芯”来象征人民渴望国泰民丰的美妙愿
望。(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可,共6分)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4题。(侧重环境、结尾类)
猪头李
许宗耀
金堤上有个蒯猪匠,姓李,人称猪头李。在金堤与金堤四周的
村落,猪头李的一句话对一头猪的命运有肯定的确定权。t!l了的,活个一
年两年便被宰了;留着的娶妻或生子,能活个十年八载。
猪头李到哪村割猪,小猪仔叫唤,小孩子也围在四周叫唤,抢猪
蛋子不说,还喊“猪头李”,猪头李也不恼,照样给猪蛋子。孩子抢了猪
蛋子,撒上盐,用麻叶包几层,放柴火锅底烧,麻叶烧焦取出来,剥开,
猪蛋子外焦里嫩。猪头李当时很受孩子待见。
一个夏天,猪头李游村串乡来到金堤外毛庄。毛庄前不挨村后不
挨店,孤村一个,地处老黄河身,流沙多,一起风,沙就聚堆,到处都是
一两丈高的沙土岗,土岗上草木丛生,一人穿过,凄凉阴森。
干完活,天已擦黑,有一个人过来拍拍猪头李的肩膀说:毛司令
叫你。毛司令是金堤一带的土匪头儿,有百十号人、几十杆枪,跟豫北
最大的土匪头儿王三祝是换帖挚友,在金堤是人见人怕的人物。猪头李整
理好东西,来到毛司令家。毛司令见面就哈哈笑:兄弟,你可来了,酒席
我已经摆好了,我儿子从市里捎来的马家烧坊的好酒“一马平川”,今个
可得喝醉了!
原来毛司令是惦记猪蛋子!毛司令打小就爱吃猪蛋子,尤其爱吃
撒上盐用麻叶包着锅底烧出来的猪蛋子。猪头李的爹割猪的时候,毛司令
没少和同伴抢猪蛋子。
当即支配人去烧猪蛋子,四五个人就喝开了。约莫近三更时分,
几个人都已酒气醺天。毛司令说:五子,喊几个兄弟起来,干活。又拉住
猪头李说:兄弟,今个让你开开眼,见埋过活人吗?
没……没见过,我胆小,就不去了。猪头李说。
你哪天不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还怕啥!今个让你看看兄弟的营
生!
月黑风高,毛司令带队,十来个人,有四个人抬着一个麻袋,一
起来到庄外土岗深处。
兄弟,见过倒栽葱吗?毛司令问。
倒栽葱是一种埋活人的法,很残酷。挖一个竖直与腰的圆洞,将
人头朝下放入,漏屁股在外,用土埋实,待人一放屁,齐了,人被活活憋
死。
猪头李说:毛司令,天这么黑,我也看不清,还是挖个坑扔里算
To
天也晚了,听兄弟的。毛司令叮嘱抓紧挖坑。挖好一个二三尺的
深坑,从麻袋里倒出一个汉子,汉子双手反剪绑着,嘴里塞了破布,被一
脚踹到坑里。
等等,既然埋他,让他睡舒适些。猪头李边说边跳到坑里。
没想到你操刀的还这么磨叽。毛司令嗤笑道。
猪头李磨正汉子的头,顺势塞眉头下一个大坷垃,一拍汉子的屁
股,说,趴好!顺势一摸汉子反剪的手,湿水细麻绳拴着,偷偷拔出蒯猪
刀,猛往中间一划,绳嘀的开了,汉子模糊地叫了一声。
猪头李,你在蒯人呢!众人笑道。
我看人死了没,掐了一把。猪头李也笑道,爬出坑,和众人一起
埋土,将地面摊平,回去睡觉。
其次天,猪头李照样割猪。
始终过了几年,也没听说被埋汉子的事。反正那时候死个人犹如
死个狗死个鸡,没多大声息。后来,解放军从太行山南下。毛司令带领一
帮人企图反抗,全被剿灭。猪头李想起被埋的汉子,不由地叹息:活不活,
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1948年,工作组进村,队长姓韩,是一个高大的汉子,见有人
制猪,特别激烈,一问旁人,割猪人是猪头李,连忙上去拉住猪头李:你
相识我吗?
猪头李一脸茫然,摇摇头说:不相识。
韩队长伸出右手,手背上有一道十来厘米的疤痕:这个伤疤是你
划的!
猪头李还是一脸茫然:领导,你认错人了,我不相识你。
后来,成立农会,韩队长让猪头李当主任。猪头李说:我斗大的
字儿不相识一个,让别人当吧。猪头李怎么推辞也推辞不掉,当了副主任。
再后来,县里成立农畜牧委员会,在韩队长的举荐下,猪头李作为畜牧稀
有人才去上班,成了公家人。我见到猪头李时,是在他们村驻队,他早已
从畜牧局副局长位子上退下来,在家养老,每天步履蹒跚地拖把藤椅立在
门口看风景,有时候嘴巴下还滴拉着哈喇子。
这时,要有人说他就是猪头李,割猪时身手如何矫捷,年轻人肯
定认为是讲笑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建筑工人劳动合同样本
- 2024年度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技术开发与运营合同
- 2024年工程文件保密与转让协议
- 2024医疗器械销售及市场推广合同
- 2024年公共交通乘车意外伤害保险合同
- 2024年度居民搬家服务定制合同
- 2024年工程建设的担保协议
- 2024年劳动力外包合作协议
- 2024年度股权转让合同模板
- 2024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合同-科技创新合作
- 《功能材料概论》课件
- 工程师职称代评销售话术
- POCT临床应用与质量管理
- 私立民办初中学校项目融资计划书
- 脓毒性休克病人护理查房课件
- 《本量利分析》课件
- 2023光伏组件隐性缺陷检测技术规范
- 2024年财务分析师就业前景及技能要求精
- 关于文明的课件
- 30题安全员岗位常见面试问题含HR问题考察点及参考回答
- 2024年会计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计划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