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1F/3D/wKhkGWXpHWiAMRFKAAGFpTs_F4o032.jpg)
![辽宁省大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1F/3D/wKhkGWXpHWiAMRFKAAGFpTs_F4o0322.jpg)
![辽宁省大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1F/3D/wKhkGWXpHWiAMRFKAAGFpTs_F4o0323.jpg)
![辽宁省大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1F/3D/wKhkGWXpHWiAMRFKAAGFpTs_F4o0324.jpg)
![辽宁省大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1F/3D/wKhkGWXpHWiAMRFKAAGFpTs_F4o03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期中考试试题PAGEPAGE1辽宁省大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为一年内四个地方正午太阳方位及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四地中纬度最低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2.④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小值时()A.北极圈内出现极昼 B.全球各地昼夜等分C.南半球昼长夜短 D.北极海冰面积最小【答案】1.A2.C【解析】【1题详解】根据图中四地一年内的正午太阳方位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可判断出,①地一年内正午太阳方位变化呈现南北对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相同,且出现了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现象,因此应位于赤道附近;②③两地一年内有时候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有时候正午太阳位于正北,均出现了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现象,因此应位于南北回归线至赤道之间;④地一年内正午太阳均位于正南方,有正午太阳高度为0°的现象,且最大太阳高度为30°,说明此地位于北极圈以北地区,纬度较高,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2题详解】据图可知,④地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为0°,且其正午太阳全年都位于南方,说明④地位于北半球,④地正午太阳高度为0°时该地出现极夜现象,说明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此时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B错、C对;此时北极圈内会出现极夜现象,A错;此时北半球处于冬半年,北极海冰面积并不是最小,D错。所以选C。小明于北京时间12月14日01时40分从北京起飞,去M地开启15天的深度游,飞行12个小时后于当地时间15时40分到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M地可能位于()A.加拿大的渥太华 B.印度的新德里C.俄罗斯的莫斯科 D.澳大利亚的悉尼4.旅游期间,小明发现M地()A.正午日影朝南 B.正午日影变长C.日出时间提前 D.昼长逐渐变长【答案】3.D4.A【解析】【3题详解】小明飞行12小时到达旅行目的地,可以算出M地15时40分时的北京时间,根据时差计算M地的大致位置。M地15时40分时,北京时间为12月14日13时40分,M地时间比北京晚2小时,说明M地位于东十区,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渥太华位于西五区,新德里位于东五区,莫斯科位于东三区,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4题详解】小明旅游时间为12月14日-12月29日,太阳直射南半球,澳大利亚的悉尼位于南回归线以南,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正午日影朝南,A正确。期间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再向北移,正午日影先变短再变长,B错误。日出时间先提前再推后,C错误。昼先变长后变短,D错误。故选A。辐射雾指地表辐射冷却作用使地面气层水汽凝结而形成的雾,常见于初春、秋末和冬季。甲图为11月7日在我国西南地区某河谷上空形成的辐射雾,乙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甲图中的辐射雾形成主要是由于图乙中()A.②强 B.③弱 C.①强 D.⑤弱6.推测甲图中辐射雾浓度最大的时刻可能出现在()A.0时前后 B.日出前后 C.12时前后 D.日落前后7.使辐射雾消散的热量传递过程是()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答案】5.D6.B7.B【解析】【5题详解】根据图乙中信息,②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③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⑤为大气逆辐射。晴朗少云的夜间,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散热迅速,使近地面大气层降温多,有利于水汽凝结,形成辐射雾,D正确;晴朗少云的夜间,与①②③无关,ABC错误。所以选D。【6题详解】辐射雾指地表辐射冷却作用使地面气层水汽凝结而形成的雾,主要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的夜间或早晨。当近地面温度降至一天中最低时(日出前后),雾的浓度达到最大,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7题详解】辐射雾消散是大气温度升高,水汽蒸发所致,而大气升温的过程是:太阳辐射①穿过大气层被削弱,剩下的大部分太阳辐射③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升温,以地面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地面辐射④被大气吸收而增温,所以使辐射雾消散的热量传递过程是①→③→④,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2020年底至2021年初,我国北方地区经历了一波强劲的降温。下图示意2020年12月29日至2021年1月7日北方地区最低气温分布(单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图中①、②两地气温最大差值约为()A.7℃ B.19℃ C.23℃ D.25℃9.②所在地区与同纬度的东西两侧地区相比,气温特点及其成因是()A.气温较高,海拔较低 B.气温较高,距海较近C.气温较低,海拔较高 D.气温较低,距海较远【答案】8.C9.A【解析】【8题详解】图中①处气温小于-32℃,据图例判断不同颜色区域温差是8℃,①处气温应该在-40℃~-32℃之间,②处气温在-24℃~-16℃之间,图中①、②两地气温差范围是8℃-24℃之间,气温最大差值约为24℃,C正确。故选C。【9题详解】图中②所在地区是东北平原,同纬度的东西两侧地区是山地,②所在地区与同纬度的东西两侧地区相比,海拔较低,因此气温较高,A正确。故选A。蒙古气旋(图中甲处)发生或发展在40°N-50°N、100°E-115°E,蒙古中部和东部高原一带。甲区域周边多山地,当天气形势变化使甲区域处于背风地带时就可能生成蒙古气旋。下图为某年3月18日某时刻亚洲局部区域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图中乙地此时()A.晴空万里 B.骤雨初歇 C.狂风大作 D.冰川消融11.一年中蒙古气旋出现频率最高的季节及原因是()A.冬半年,亚洲高压控制时间长 B.夏半年,空气干燥晴天多C.春秋季,冷暖空气频繁交汇 D.秋冬季,亚洲高压加强【答案】10.A11.C【解析】【10题详解】结合图示信息可知,乙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靠近高压中心,且等压线较为稀疏,故应表现为晴空万里,A项正确、BC项错误;乙地纬度较高,3月18日为初春时节,该地气温较低,冰川难以消融,D项错误。所以选A。【11题详解】春秋季,冷暖空气活动频繁,蒙古中部和东部处于冬季风的背风坡,有利于气旋的生成和发展,气旋出现次数最多,C正确;冬季次之,夏季,锋面北移,暖空气活动占优势,气旋显著减少,ABD错误。所以选C。油气聚集是指油气在地层圈闭构造中积聚形成油气藏的过程。下图示意某油气藏附近地质构造剖面,其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且①-⑥为生油岩(指富含有机质、大量生成油气与排出油气的岩石),生油岩上覆砂岩和砾岩。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2.最可能成为油气藏的地点是()A.Ⅰ、Ⅱ B.Ⅱ、Ⅲ C.Ⅲ、Ⅳ D.Ⅳ、Ⅴ13.该地()A.阴影部分地层相对两侧左降右升 B.大致为背斜地质构造C.甲处岩体可能是花岗岩 D.辉绿岩形成早于生油岩【答案】12.D13.A【解析】【12题详解】由材料可知,油气聚集是指油气在地层圈闭构造中积聚形成油气藏的过程。图中Ⅳ、Ⅴ上面有辉绿岩,属于圈闭构造,可能成为油气藏,D正确;Ⅲ附近有断层,Ⅰ、Ⅱ也是普通沉积岩层,不是圈闭构造,A、B、C错误。故选D。【13题详解】根据岩层分布可以看出,阴影部分地层相对于其左侧岩体,有所下降,相对于其右侧岩体,有所上升,A正确;由材料可知,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B错误;甲处附近有辉绿岩,表明此处有岩浆侵入,受岩浆影响,甲处发生变质作用,岩体可能是变质岩,而花岗岩为侵入岩,C错误;生油岩形成之后,岩浆侵入生油岩时结晶形成辉绿岩,D错误。故选A。沿海岸分布、由松散泥沙或砾石堆积而成的平缓地面叫海滩。按组成物质颗粒的大小,海滩可分为砾石滩(砾滩)、粗砂滩和细砂滩。海滩是波浪及其派生的沿岸水流综合作用的产物。一般分布在平均低潮线以上,并向陆地方向延伸到组成物质或地形有显著变化的地带。下图示意某海岸地带的砾滩。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4.砾滩上圆润的砾石主要是()A.物理化学风化作用的产物 B.河流长途携带至海岸地带C.长期遭受流水、海浪磨蚀 D.洪水的冲淤作用十分显著15沿海砾滩一般向陆地方向自然延伸至()A河流沿岸 B.海蚀崖处C.海拔500米处 D.海拔200米处16.利于砾滩形成的海浪条件是()A.向岸速度与离岸速度均衡 B.向岸速度与离岸速度抵消C.向岸速度小于离岸速度 D.向岸速度大于离岸速度【答案】14.C15.B16.D【解析】【14题详解】风化作用的产物是具有棱角的岩石碎屑物,这些岩石碎屑物经长期经流水、海浪的磨蚀,才能够变得圆润,故C正确,A错误;砾滩上圆润的砾石为海岸基岩经风化和侵蚀形成的,故B错误;洪水的冲淤和圆润的砾石形成无关,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15题详解】沿海砾滩陆地上的界线应该在能够较好阻挡海浪与潮汐的地方,即海蚀崖、永久性植物生长带、沙丘带等,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16题详解】据材料可知,海滩是波浪及其派生的沿岸水流综合作用的产物,海浪的向岸速度大于离岸速度才能够将砾石向海边堆积,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下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①、②、③地的气候统计资料。材料二:下表为图1中甲地的年平均降水量统计资料。单位:mm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6-9月占全年比重(%)540.0901.0273.090.9材料三:渔产品和花生是甲地所在国家支柱性出口产品。20世纪60年代该国年平均渔产量10.7万吨,此后快速增长,1997年产量达到峰值45.7万吨后开始下降。(1)说出①地1月和7月的风向,并从大气环流角度说明7月风向成因。(2)说出影响①②③地自然地理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据图从气候特征的角度,分析②地景观的成因。(3)分析甲地所在国海洋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答案】(1)1月东北风;7月西南风;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转向为西南风。(2)降水。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降水集中在6月-9月(10月-次年4月降水稀少),年内有明显的干湿季;全年高温,气温在24℃以上,形成热带草原带。(3)沿岸有寒流经过;洋流为上升流,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形成渔场。【解析】本题以世界某区域略图,①、②、③地的气候统计资料及相关资料为载体,主要涉及大气环流,气候特征,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1)根据图中①地所处的纬度位置可知,1月份时,太阳直射点南移,气压带和风带南移,①地1月受东北信风影响;7月份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随着地转偏向力的改变,偏转为西南风。(2)由图中信息可知,三地均位于热带,三地的降水差异大,①地年降水量为1000-2000mm,②地年降水量为500-1000mm,③地年降水量为100mm以下,因此影响三地自然地理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水。根据②地的降水统计资料,可知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降水集中在6月-9月(10月-次年4月降水稀少),年内有明显的干湿季;全年高温,气温在24℃以上,形成热带草原带。(3)根据图中资料,甲地位于中低纬度大陆西岸,沿岸有寒流经过;沿岸寒流是受离岸风作用形成的上升流,将底层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促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有入海河流,从陆地上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促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形成渔场。所以甲地所在国海洋渔业资源丰富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地球火山活动会向大气层释放大量气体和火山灰颗粒,强烈喷发时喷发物可以进入平流层,迅速扩散至全球并持续存在几个月甚至数年,对地球环境的演化产生深远影响。科学家重点研究了地球最近三次强烈的火山活动,发现这几次活火山喷发物对对流层温度的影响不太相同。其中1980年圣海伦火山的喷发物主要以火山灰为主,而1982年埃尔奇冲火山和1991年的皮纳图博火山的喷发物除了火山灰外,还有大量的二氧化硫气体和水蒸气(二者在大气层中结合后会形成浓密的硫酸颗粒云层)。图1示意某观测站观测到的相对于1970年(图中0值)的净太阳辐射变化,图2示意地球大气层及气温垂直分布。(1)说明火山喷发物在平流层迅速扩散并持续存在时间长的原因。(2)分析埃尔奇冲和皮纳图博火山爆发后,对到达地面太阳辐射的影响大于圣海伦火山的原因。白垩纪是地球历史上最温暖的时期之一,许多科学家认为当时的火山活动向大气层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现今发现蕴藏丰富煤炭资源的地层也大都形成在这个时期。(3)推测白垩纪时期全球火山的活动特征。(4)说明白垩纪火山活动对白垩纪地层中形成丰富煤炭的促进作用。【答案】(1)火山喷发物质量轻,体积小,容易长期悬浮在大气层中;平流层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不明显),风速快,利于火山喷发物迅速扩散至全球;平流层大气水汽少,火山喷发物不易与水汽结合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2)埃尔奇冲火山和皮纳图博火山爆发后形成浓密的硫酸颗粒云层质量小,高度更高,在大气层中持续悬浮的时间更长,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更强。【而圣海伦火山喷发的火山灰质量较硫酸颗粒云大,且易与对流层的水汽结合形成降水,并迅速降落地面,影响时间短,范围小。】(3)白垩纪全球的火山活动特征是火山分布广;爆发的规模大(或强烈);爆发次数频繁(数量多、或活跃)。(4)火山爆发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增加造成严重的温室效应(造成气温升高),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促进植物光合作用加强,树林生长迅速,森林大量繁殖,(森林茂密)后期森林植被等残体在地势低洼处堆积,被掩埋在地层深处逐渐演变成为煤炭。【解析】本题以火山喷发为背景材料,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和地质时期火山活动特征相关知识,学科素养方面侧重对考生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的考查。需要结合材料得出结论,考生需具备一定的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1)平流层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下冷上热,大气稳定,火山喷发物进入平流层后,呈现悬浮状态,再加上火山灰本身较轻,将会长期悬浮,由于风力作用,火山灰扩散快,平流层水汽含量少,火山灰长期保持干燥,不易成云致雨,故火山喷发物在平流层迅速扩散并持续存在时间长。(2)据图和材料可以看出,埃尔奇冲和皮纳图博火山爆发后除了火山灰外,还有大量的二氧化硫气体和水蒸气(而圣海伦火山的喷发物主要以火山灰为主),二者在大气层中结合后会形成浓密的硫酸颗粒云层,硫酸颗粒云层质量较轻(而圣海伦火山喷发的火山灰质量较硫酸颗粒云质量更大,易成云致雨,降落地面),在空中漂浮的高度会更高更是会长期存在并悬浮,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更强,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的更明显。(3)根据材料“白垩纪火山活动向大气层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可以推断当时地壳运动活跃,火山爆发强度大,次数多,影响范围广,因此才可能向大气中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4)根据材料“现今发现蕴藏丰富煤炭资源的地层也大都形成在这个时期”和上题结论可知,白垩纪的全球火山喷发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极大的促进了植物的光合作用,森林生长迅速,在地壳运动和外力沉积等地质作用下,这些森林植被被埋于地下,因此,在白垩纪地层中形成了丰富的煤炭。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流水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反映了沉积物沉积时的水动力强弱和气候特征。三道河(下图左)发源于科古琴山,为伊犁河支流。下图右为三道河注入伊犁河的河口地带一级河流阶地剖面图,该剖面图形成于新生代(6600万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家庭私人借车协议版
- 施工现场施工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威胁制度
- 跨界合作中的对公客户关系管理策略探讨
-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交通基础设施项目)
- 二手车行业合同标准格式
- 一手房购买合同样本大全
- 个人保证担保债务合同样本
- 中外合作生产合同(环保锅炉)
- 专利权转让合同(三)
- 个人土地流转合同范本
- 《石油钻井基本知识》课件
- 电力两票培训
- TCCEAS001-2022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计价规范
- 2024.8.1十七个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手册(值得借鉴)
- 中学生手机使用管理协议书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2024年土地变更调查培训
- 2024年全国外贸单证员鉴定理论试题库(含答案)
- 新版中国食物成分表
- 运输车辆挂靠协议书(15篇)
- 完整版:美制螺纹尺寸对照表(牙数、牙高、螺距、小径、中径外径、钻孔)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