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全国通用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分项汇编
专题4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一、(2023•河南•校联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事有可以过者,有不可以过者。而身死国亡,则胡可以过?此贤主之所重,尊主之所轻也。所轻,国
恶得不危?身恶得不困?危困之道,身死国亡,在于不先知化也。吴王夫差是也。子胥非不先知化也,谏
而不听,故吴为丘墟,祸及阖庐。
吴王夫差将伐齐,子胥日:“不可。夫齐之与吴也,习俗不同,言语不通,我得其地不能处,得其民不
得使。夫吴之与越也,接上邻境,壤交道属,习俗同,言语通,我得其地能处之,得其民能使之。越于我
亦然。夫吴越之势不两立。越之于吴也,譬若心腹之疾也,虽无作,其伤深而在内也。夫齐之于吴也,疥
癣之病也,不若其已也,且其无伤也。今释越而伐齐,譬之犹惧虎而刺狷,虽胜之,其后患未央。“太宰藏
日:“不可。君王之令所以不行于上国者,齐、晋也。君王若伐齐而胜之,徙其兵以临晋,晋必听命矣。是
君王一举而服两国也,君王之令必行于上国。“夫差以为然,不听子胥之言,而用太宰嘉之谋,子胥日:“天
将亡吴矣,则使君王战而胜;天将不亡吴矣,则使君王战而不胜。”夫差不听。子胥两袪高蹶而出于廷,日:
“嗟乎!吴朝必生荆棘矣!“夫差兴师伐齐战于艾陵大败齐师反而诛子胥。子胥将死,日:“吾安得一目以视
越人之入吴也?”乃自杀,夫差乃取其身而流之江,扶其目,著之东门,曰:胡视越人之人我也?“居数
年,越报吴,残其国,绝其世,夷其宗庙,夫差身为禽。夫差将死,目:“死者如有知也,吾何面以见子胥
于地下?”乃为螟以冒面死。
(选自《吕氏春秋•贵直论•知化》,有删改)
I.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夫国差国兴回师何伐国齐国战国于回艾口陵团大国败回齐回师因反目而回诛回子国胥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惑主之所轻也”与“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两句中的“惑”字含义相同。
B.“国恶得不危”与“较秦之所得”(《六国论》)两句中的“得”字含义不同。
C.“不苦其已也“与“去日苦多”(《短歌行》)两句中的“苦”字含义不同。
D.“女胡视越人之人我也”与“女也不爽”(《氓》)两句中的“女”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吴王夫差伐齐的问题上,伍子胥认为齐、吴两国风俗、语言有别,伐齐对吴没有益处,且齐国对吴不
构成实质性的威胁。所以伍子胥极力反对。
B.伍子骨认为吴、越两国疆土毗邻,风俗相同,彼此互为心疾、吴伐越就可称霸中原,放弃伐越,则后患
无穷。夫差拒绝伍子胥的建议,后来被灭国。
C.太宰豁认为齐、晋两国是吴国称霸中原的阻碍,他以伐齐胜利就能一举两得、降服齐晋、称霸中原为愿
景劝说吴王夫差,让夫差对齐宣战。
D.伍子胥在将死时表示想留下一只眼睛看着越军人吴,伍子胥死后,夫差就把伍子胥的尸体投到江中冲走,
把伍子胥的眼睛挖出来挂在国都的东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有可以过者,有不可以过者。而身死国亡,则胡可以过?
(2)居数年,越报吴,残其国,绝其世,夷其宗庙,夫差身为禽。
【答案】1.FJN2.A3.B
4.(1)事情有些是可以失误的,有些是不可以失误的。而会导致自己被杀、国家被灭亡的大事,怎么能够失
误呢?
(2)过了几年,越国报复吴国,攻破了吴国,灭绝了吴国的世系,夷平了吴国的宗庙,夫差本人也被擒拿。
【解析】L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夫差兴兵伐齐,和齐军在艾陵交战,把齐军打得大败,回来以后就要杀伍子胥。
“夫差兴师伐齐”,主谓宾结构,句意完整,单独成句,后面断开;
“战于艾陵”,状语后置句,省略主语,单独成句,前后断开;
“大败齐师”,动宾结构,省略主语,句意完整,单独成句,前后断开;
“反而诛子胥“,连动结构,省略主语,单独成句。
故应在FJN三处断开。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A.“含义相同”错误。惑:昏乱的、糊涂的;疑难问题。句意:(这是)糊涂的君主所轻忽的。/(老师)是用
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
B.得:能够;得到。句意:国家怎么能不危险?/比较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
C.苦:发愁;极,很。句意:不愁治不好。/已经过去的日子太多了。
D.女:通“汝”,你;女子,此处指“我二句意:你怎么能看到越军侵入我的吴国?/我(作为妻子)没有什么过
错。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吴伐越就可称霸中原”错误,结合原文“夫齐之与吴也,习俗不同,言语不通,我得其地不能处,得其民
不得使。夫吴之与越也,接土邻境,壤交道属,习俗同,言语通,我得其地能处之,得其民能使之。越于
我亦然”等内容可知,伍子胥只是说不应该伐齐而应该去伐越。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者”,……的(事情);“过",失误;"胡”,怎么。
(2)“居”,停留,此处引申为“经过、过了“;"报",报复;“禽",通"擒“,擒拿。
参考译文:
事情有些是可以失误的,有些是不可以失误的。而会导致自己被杀、国家被灭亡的大事,怎么能够失
误呢?这是贤明的君主所重视的,糊涂的君主所轻忽的。轻忽这一点,国家怎么能不危险?自身怎么能不
困厄?行于危险困厄之道,招致身死国亡,在于不能事先察知事物的发展变化。吴王夫差就是这样。伍子
胥并不是事先没有察知事物的变化,但他劝谏夫差而夫差不听,所以吴国成为废墟,殃及先君阖庐。
吴王夫差要进攻齐国,伍子胥说:“不行。齐国和吴国习俗不同,言语不通,即使我们得到齐国的土
地也不能居住,得到齐国的百姓也不能役使。而吴国和越国疆土毗邻,田地交错,道路相连,习俗一样,
言语相通,我们得到越国的土地能够居住,得到越国的百姓能够役使。越国对于我国也是如此。吴、越两
国从情势上看不能并存。越国对于吴国如同心腹之疾,即使一时没有发作,但它造成的伤害严重而且处于
体内。而齐国对于吴国只是癣疥之疾,不愁治不好,再说治不好也没什么伤害。现在舍弃越国去进攻齐国,
这就像担心虎患却去猎杀野猪一样,虽然可能获胜,但后患无穷。”太宰喜否说:“(伍子胥的话)不可听信。
君王您的命令不能推行到中原各国,就是由于齐、晋。君王如果进攻齐国且战胜它,然后移兵,以大军压
到晋国国境,晋国一定会俯首听命。这是君王一举降服两个国家啊,君王的命令一定可以在中原各国推行。”
夫差认为太宰豁说得对,不听从伍子胥的意见,而采用了太宰好的计谋。伍子胥说:“上天如果想要灭亡
吴国的话,就会让君王打胜仗;上天如果不想灭亡吴国的话,就会让君王打不了胜仗。”夫差不听。伍子胥
提起衣服,迈着大步从朝廷中走了出去,说:“唉!吴国的朝廷一定要生荆棘了!”夫差兴兵伐齐,和齐
军在艾陵交战,把齐军打得大败,回来以后就要杀伍子胥。伍子胥将要死去,说:“我怎么才能留下一只
眼睛看着越军人吴呢?”说完就自杀了。夫差把伍子胥的尸体投到江中冲走,把伍子胥的眼睛挖出来挂在
国都的东门,说:“你怎么能看到越军侵入我的吴国?”过了几年,越国报复吴国,攻破了吴国,灭绝了
吴国的世系,夷平了吴国的宗庙,夫差本人也被擒拿。夫差临死时说:“死人如果有知的话,我在地下有
什么脸面见伍子胥呢?”于是用巾盖上脸自杀了。
二、(2023•河南•校联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霍)光召丞相、御史、将军、列侯、中二千石、大夫、博士会议未央宫。光日:“昌邑王行昏乱,恐
危社稷,如何?”群臣皆惊鄂失色,莫敢发言,但唯唯而已。田延年前,离席按剑,曰:“先帝用将军以幼孤,
寄将军以天下,以将军忠贤,能安刘氏也。今群下鼎沸,社稷将倾;且汉之传谥常为‘孝'者,以长有天
下,令宗庙血食也。如汉家绝祀,将军虽死,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乎?今日之议,不得旋踵。群臣后应者,
臣请剑斩之。"光谢曰:“九卿责光是也!天下匈匈不安,光当受难。”于是议者皆叩头目:“万姓之命在于将
军,唯大将军令!“光即与群臣俱见,目太后,具陈昌邑王不可以承宗庙状。皇太后乃车驾幸未央承明殿,
诏诸禁门毋内昌邑群臣。王入朝太后还,乘辇欲归温室,中黄门宦者各持门扇,王入,门闭,昌邑群臣不
得入。王日:“何为?''大将军跪曰:“有皇太后诏,毋内昌邑群臣。“王曰:“徐之,何乃惊人如是!“光使尽
驱出昌邑群臣,置金马门外。车骑将军(张)安世将羽林骑收缚二百余人,皆送廷尉诏狱。令故昭帝侍中
中臣侍守王,光敕左右:“谨宿卫!卒有物故自裁,令我负天下,有杀主名。“王尚未自知当废谓左右我故群
臣从官安得罪而大将军尽系之乎群臣以次上殿召昌邑王伏前听诏。光与群臣连名奏王,尚书令读奏曰:“丞
相臣敞等昧死言皇太后陛下:孝昭皇帝早弃天下,诏掖庭令:,敢泄言,要斩!太后日:“止!为人臣子,
当悖乱如是邪!“王离席伏。光日:“皇太后诏废,售■得称天子!”乃即持其手,解脱其玺组,奉上太后,扶
王下殿,出金马门,群臣随送。王西面拜,目:“愚慈不任汉事。’'起,就乘舆副车,大将军光送至昌邑邸。
光谢日:“王行自绝于天。臣宁负王,不敢负社稷。愿王自爱,臣长不复左右。“光涕泣而去。
(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尚未自知/当废谓左右/我故群臣从官安得罪/而大将军尽系之乎/群臣以次上殿/召昌邑王伏前听诏。
B.王尚未自知当废/谓左右/我故群臣从官安得罪/而大将军尽系之乎/群臣以次上殿召昌邑王/伏前听诏。
C.王尚未自知当废/谓左右/我故群臣从官安得罪/而大将军尽系之乎/群臣以次上殿/召昌邑王伏前听诏。
D.王尚未自知/当废谓左右/我故群臣从官安得罪/而大将军尽系之乎/群臣以次上殿召昌邑王/伏前听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帝属将军以幼孤”与“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中的“属''含义不同。
B.“光即与群臣俱见,白太后”与“便可白公姥”(《孔雀东南飞》)中的‘‘白''含义相同。
C.“毋内昌邑群臣”与“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鸿门宴》)中的“内”含义相同。
D.“皇太后诏废,安得称天子''与"而今安在哉”(《赤壁赋》)中的“安''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昌邑王行为昏乱,霍光担心社稷安危,与群臣商议,田延年对霍光慷慨陈词,其目的是指责霍光没有扶
助好皇帝,死后将无颜面对先帝。
B.霍光与群臣一同觐见太后,禀明昌邑王刘贺不能继承皇位的理由,得到了太后的支持,太后当机立断,
禁止昌邑群臣进入皇宫。
C.面对突然的变故,昌邑王不知自己的帝位即将被废,但霍光仍不废君臣之礼,并令人做好安全护卫,不
想落一个弑杀君主的罪名。
D.霍光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权臣行废立之事,抱定宁负王一人、不敢负社稷的信念,态度坚决,处事果
断,以天下大义为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群臣皆惊鄂失色,莫敢发言,但唯唯而已。
(2)乃即持其手,解脱其玺组,奉上太后。
【答案】I.C2.D3.A
4.(1)群臣全都大惊失色,不敢发表意见,只是唯唯诺诺。
(2)于是立即抓住刘贺的手,将他身上佩戴的玉玺绶带解下,献给皇太后。
【解析】ɪ.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此时刘贺还不知道自己即将被废黜,问左右侍从说:“我以前的群臣、从属犯了什么罪?大将军为什么将他
们全部关押起来呢?“群臣按照品位高低依次上殿,召昌邑王上前伏于地下,听候宣读诏书。
“谓左右”承前省略主语“王”,故"谓左右'’前应断开,排除AD;
“群臣以次上殿”中,“群臣”为主语,“以次上殿”为谓语,结构完整,其后应断开,排除B。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托付;类。两句中的“属”含义不同。句意:先帝将幼弱孤儿托付将军/有良田、美池、桑竹这类东
西。
B.正确。都是告诉。句意:告诉太后/便可告诉婆婆。
C.正确。都同“纳”,使……进入,接纳。句意:不接纳昌邑群臣/不要让诸侯军队进来,您就可以占据整个
秦地称王了。
D.错误。怎么;哪里。两句中的"安''含义不同。句意:皇太后己经下诏将你废黜,怎么能自称天子/现在在
哪里?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其目的是指责霍光没有扶助好皇帝,死后将无颜面对先帝”曲解文意。由原文“田延年前,离席按剑,日:
,先帝属将军以幼孤,寄将军以天下,以将军忠贤,能安刘氏也……如汉家绝祀,将军虽死,何面目见先帝
于地下乎?今日之议,不得旋踵。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可知,霍光和大家商议废立之事,众人都不
敢发表意见,田延年对众人慷慨陈词,目的除了要鞭策霍光之外,还要求群臣对所议之事立刻做出决断。
故选A0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发言”,发表意见;“但”,只是;“唯唯”,唯唯诺诺。
(2)“持”,抓住;“解脱”,解下;“组”,绶带。
参考译文:
(霍)光召集丞相、御史、将军、列侯、中二千石、大夫、博士在未央宫开会。霍光说:“昌邑王行
为昏乱,恐怕将危害国家,怎么办?”群臣全都大惊失色,不敢发表意见,只是唯唯诺诺。田延年走上前,
离开席位手按剑柄,说道:“先帝将幼弱孤儿托付将军,并把国家大事交与将军做主,是因为相信将军忠
义贤明,能够保全刘氏的江山。如今社会上沸沸扬扬,国家陷入危亡境地:况且我大汉历代皇帝的谥号都
有一个‘孝’字,为的就是江山永存,使宗庙祭祀不断。如果汉家祭祀断绝,将军即使死去,又有何脸面
见先帝于九泉之下呢?今日的会议,必须立即做出决定,不能退后。群臣中不响应的,我请求用剑将他斩
首!”霍光谢罪说:“大司农对我的责备很对!国家动荡不安,我应当受责备。”于是参加会议的人都叩
头说道:“万民的命运,都掌握在将军手中,一切听从大将军的命令!”霍光随即与群臣一同觐见太后,
向太后禀告,陈述昌邑王刘贺不能继承皇位的理由。于是皇太后乘车驾前往未央宫承明殿,下诏命皇宫各
门不许放昌邑群臣入内。刘贺朝见太后之后,乘车准备返回温室殿,此时禁宫宦者已分别抓住门扇,刘贺
一进去,便将门关闭,昌邑群臣不能入内。刘贺问道:“这是干什么?”大将军霍光跪地回答说:“皇太
后有诏,不接纳昌邑群臣。”刘贺说:“且慢,何必如此吓人!”霍光命人将昌邑群臣全部驱赶到金马门
之外。车骑将军张安世率领羽林军将被赶出来的昌邑群臣二百余人逮捕,全部押送廷尉所属的诏狱。霍光
命曾在汉昭帝时担任过侍中的宦官守护刘贺,并命令手下人说:“严加守护!如果他突然死去或自杀,就
会让我对不起天下人,背上弑主的恶名。”此时刘贺还不知道自己即将被废黜,问左右侍从说:“我以前
的群臣、从属犯了什么罪?大将军为什么将他们全部关押起来呢?”群臣按照品位高低依次上殿,召昌邑
王上前伏于地下,听候宣读诏书。霍光与群臣联名奏劾昌邑王,由尚书令宣读奏章:“丞相杨敞等冒死上
秦皇太后陛下:孝昭皇帝由于早早离开人世,下令对掖庭令说:'有敢泄露外传的人就要处以腰斩之刑!'”
太后说:“停!做臣子的,竟如此悖逆胡来吗?”刘贺离开席位,伏地请罪。霍光说:“皇太后已经下诏
将你废黜,怎么能自称天子!”于是立即抓住刘贺的手,将他身上佩戴的玉玺绶带解下,献给皇太后,然
后扶着刘贺下殿,从金马门走出皇宫,群臣也随后相送。刘贺(出宫后,)面向西方叩拜道:“我太愚蠢,
不能担当汉家大事!”然后起身,登上御驾的副车,由大将军霍光送到长安昌邑王官邸。霍光谢罪说:“大
王的行为是自绝于上天。我宁愿对不起大王,不敢对不起社稷!希望大王自爱,我不能再侍奉于大王的左
右了。”说完洒泪而去。
三、(2023春•河南・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质于齐。怀王薨,太子坤于齐王而归。齐王隘之:“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归子。”
太子日:“臣有傅,请追而问傅。”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客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日献
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日:“敬献地五百里。”太子归,即位为王。齐使车五十乘,来取东地于楚。
楚王告慎子日:“齐使来求东地,为之奈何?”慎子日:“王明日朝群臣,皆令其献计。”上柱国子良人
见日:“王不可不与也。王身出玉声,许万强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请与而复攻
之。与之信,攻之武,臣故曰与之。”子良出,昭常入见曰:“不可与也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今去东地五
百里是去东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万乘之用也不可常请守之”昭常出,景鲤入见日:“不可与也,然楚
不能独守。臣请西索救于秦。”景鲤出,慎子入。王以三大夫计告慎子曰:“寡人谁用于三子之计?”慎
子对日:"王皆用之!“王怫然作色日:“何谓也?”慎子曰:“臣请效其说,而王且见其诚然也。王发
上柱国子良车五十乘,而北献地五百里于齐。发子良之明日,遣昭常为麦可时,令往守东地。遣昭常之明
日,造景鲤车五十乘,西索救于秦。”王日:“善。”子良至齐,齐使人以甲受东地。昭常应齐使日:“我
典主东地,且与死生。悉五尺至六十,三十余万弊甲钝兵,愿承下尘。”齐王谓子良日:“木木来献地,
今常守之何如?"子良目:“臣身受弊邑之王,是常矫也。王攻之。”齐王大兴兵。未涉疆,秦以五十万
临齐右壤,日:“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其缩甲则可,不然,则愿待战。”
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士卒不用,东地复全。
(选自《战国策•楚襄王为太子之时》,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不可与也/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东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万乘之用也
/不可/常请守之/
B.不可/与也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东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万乘之用也
/不可/常请守之/
C.不可/与也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东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万乘之用也
/不可常请守之/
D.不可与也/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东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万乘之用也
/不可常请守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辞于齐王而归”与“今者出,未辞也”(《鸿门宴》)两句中的“辞”字含义相同。
B.“爱地不送死父”与“使六国各爱其人”(《阿房宫赋》)两句中的“爱”字含义不同。
C.大司马,中国古代对中央政府中专司武职的最高长官的称呼,各个朝代大司马的权力不同。
D.大夫,古代官职。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设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世袭,有封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齐国做人质的楚太子想回国奔丧,齐国趁机索要土地,这让楚太子感到为难,于是向老师慎子求教。
B.慎子认为太子无论出于保全自身的考虑,还是从为父亲送丧的道义上考虑,答应献地于齐都是有利的。
C.上柱国子良建议先割地后攻齐,割地是守信之举,攻齐是示强之举,他认为以楚国的实力必能夺回失地。
D.昭常和子良的看法不同,他认为割地后楚国就只有“万乘”之名,而无"万乘”之实了,他请求坚守东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齐使来求东地,为之奈何?“慎子曰:”王明日朝群臣,皆令其献计。”
(2)王怫然作色曰:“何谓也?‘‘慎子曰;"臣请效其说,而王且见其诚然也。”
【答案】ɪ.A2.D3.C
4.(1)“齐国使臣来索取东地,对此该怎么办呢?'‘慎子说:"大王明天召见群臣,让大家都献出计策。”
(2)楚王怒容满面地说:“这是什么意思?”慎子说:“请让我说出我的道理,大王将会知道确实如此。”
【解析】ɪ.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不能给。所谓万乘大国,是因为土地的广博才成为万乘大国的。如果要割让东地五百里,这是割让
了东国的一半啊!这样楚国虽有万乘之名,却无万乘之实了。所以我说不能给,我愿坚守东地。
“不可”修饰动词“与“,中间不应断开;“也”是句末语气词,后面断开,排除BC;
“东地五百里”是“去”的宾语,后面断开;“是”是指代“去东地五百里”,做“去东国之半”的主语,其前断开,
排除D。
故选Ao
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文言词语的能力。
A.正确。“太子辞于齐王而归”中“辞”解释为“告辞”;句意:太子便向齐王提出要回楚国去。
“今者出,未辞也''中"辞''解释为"告辞'':句意:现在出来没有告辞。
B.正确。“爱地不送死父”中“爱”解释为“吝啬”;句意:因为吝惜土地而不为父亲送葬。
“使六国各爱其人”中“爱”解释为“爱惜”;句意:假使六国各自爱惜自己的百姓。
C.正确。
D.“大夫,古代官职”错误。“大夫”是古代的一个官阶,而不是官职。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以楚国的实力必能夺回失地“错误。由原文“上柱国子良入见曰:‘王不可不与也。王身出玉声,许万强乘
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请与而复攻之。与之信,攻之武,臣故曰与之。可知,子良
只是说“攻之武”,并没有说一定会夺回失地,属于无中生有。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求”,索取;"奈何”,怎么办;"朝”,召见。
(2)“怫然作色”怒容满面;“何谓”,这是什么意思:“且”,将;“诚然”,确实如此。
参考译文:
楚襄王做太子时,在齐国做人质。他父亲怀王死了,太子便向齐王提出要回楚国去。齐王阻止他,说:
“你要割让东地五百里给我,才放你回去。”太子说:“我有个师傅,让我找他问一问。”太子的师傅慎
子说:“给他土地吧,土地是用来安身的。因为吝惜土地而不为父亲送葬,这是不道义的。所以,我说献
地对你有利。”太子入宫,答复齐王说:“我敬献出东地五百里。”太子回到楚国,即位为王。齐国派了
战车五十辆,来楚国索取东地五百里。楚王告诉慎子,说:“齐国派使臣来索取东地,该怎么办呢?"慎
子说:“大王明天召见群臣,让大家来想办法吧。”于是,上柱国子良来拜见楚王,子良说:“大王不能
不给。您说话一字千金,既然亲口答应了万乘的强齐,却又不肯割地,这就失去了信用。将来您很难和诸
侯各国谈判结盟。应该先答应给齐国割让东地,然后再出兵攻打齐国。割地,是守信用;攻齐,是不示弱。
所以我觉得应该割地。”子良出去后,昭常拜见楚王,说:“不能给。所谓万乘大国,是因为土地的广博
才成为万乘大国的。如果要割让东地五百里,这是割让了东国的一半啊!这样楚国虽有万乘之名,却无万
乘之实了。所以我说不能给,我愿坚守东地。”昭常出去后,景鲤拜见楚王,说:“不能给。不过,楚国
不能单独守住东地,我愿向西去求救于秦国。”景鲤出去后,太子的师傅慎子进去。楚王把三个大夫出的
主意都告诉了慎子,说:“对于这三位先生的主意,我该采用谁的呢?"慎子回答说:“大王都采用。”
楚王怒容满面地说:“这是什么意思?”慎子说:“请让我说出我的道理,大王将会知道确实如此。大王
您先派遣上柱国子良带上兵车五十辆,向北到齐国去进献东地五百里。在派遣子良的第二天,又任命昭常
为大司马,要他去守卫东地。在派遣昭常的第二天,又派景鲤带领战车五十辆,往西去秦国求救。”楚王
说:“好”。子良到了齐国,齐国派军队来接受东地。昭常回答齐国使臣说:“我是主管东地的大司马,要
与东地共存亡,我已动员了从小孩到六十岁的老人全部入伍,共三十多万人,虽然我们的铠甲破旧,武器
鲁钝,但愿意奉陪到底。”齐王对子良说:“您来献地,昭常却守卫东地,这是怎么回事呢?”子良说:
“我是受了敝国大王之命来进献东地的。昭常守卫东地,这是他假托王命。大王可以去进攻他。”齐王于
是大举进攻东地。当大军还未到达东地边界时,秦国已经派了五十万大军进逼齐国的西境,说:“你们阻挡
楚国太子不让他走,这是不仁道的;又想抢夺楚国东地五百里,这是不正义的。你们如果收兵则罢,不然,
我们等着决战一场。”齐王听了害怕,就请求子良去南方告诉楚国,又派人向西出使秦国,从而解除了齐
国的战祸。楚国不用一兵一卒,竟确保了东地的安全。
(选自《战国策•楚襄王为太子之时》,有删改)
四、(2023•河南郑州•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武德九年冬,突厥颉利、突利二可汗以其众二十万,至渭水便桥之北。太宗日:“颉利闻我国家新有
内难,又闻联初即位,所以率其兵众直至于此,谓我不敢拒之。联若闭门自守,虏必纵兵大掠。强弱之势,
在今一策。朕将独出,以示轻之,且耀军容,使知必战。事出不意,乖其本图,制服匈奴,在兹举矣。”
遂单马而进,隔津与语,颉利莫能测。俄而六军继至,顿利见军容大盛,由是大惧,请盟而退。
贞观十四年,兵部尚书侯君集伐高昌,及师冬柳谷,候骑言:“高昌王麴文泰死,克日将葬,国人咸
集,以二千轻骑袭之,可尽得也。”副将薛万均、姜行本皆以为然。君集曰:“天子以高昌骄慢,使吾恭
行天诛。乃于墟墓间以袭其葬,不足称武,此非问罪之师也。”遂按兵以待葬毕,然后进军,遂平其国。
贞观十九年,太宗将亲征高丽,尉迟敬德奏言:“车驾若自往辽左,皇太子又监国定州,东西二京,
府库所在,虽有镇中,终是空虚,辽东路遇,恐有玄感之变。且边隅小国,不足亲劳万乘。若克胜,不足
为武;倘不胜,翻为所笑。伏请委之良将,自可应时摧灭。”太宗虽不从其谏,而识者?之。
太宗《帝范》曰:“夫兵甲者,国家凶器也。土地虽广,好战则民凋;中国虽安,忘战则民冷。凋非
保全之术,殆非拟寇之方,不可以全除,不可以常用。故农隙讲武习威仪也三年治兵辨等列也是以勾践轼
蛙卒成霸业徐偃弃武终以丧邦何也越习其威徐忘其备也孔子日:,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故知弧矢
之威,以利天下,此用兵之职也。”
(节选自《贞观政要•征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农隙讲武/习威仪也/三年治兵/辨等列也/是以勾践轼蛙/卒成霸业/徐偃弃武/终以丧邦/何也/越习其威/徐
忘其备也/
B.故农隙讲武习威/仪也/三年治兵辨等/列也/是以勾践轼蛙卒/成霸业/徐偃弃武终/以丧邦/何也/越习其威/徐
忘其备也/
C.故农隙讲武习威/仪也/三年治兵辨等/列也/是以勾践轼蛙/卒成霸业/徐偃弃武/终以丧邦/何也/越习其威/徐
忘其备也/
D.故农隙讲武/习威仪也/三年治兵/辨等列也/是以勾践轼蛙卒/成霸业/徐偃弃武终/以丧邦/何也/越习其威/徐
忘其备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兹举矣”与“杀人如不能举”《鸿门宴》两句中的“举”字含义不同。
B.“及师次柳谷”与“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两句中的“次”字含义相同。
C.“而识者是之”与“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是”字含义不同。
D.“忘战则民殆”与“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两句中的“殆”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突厥趁唐朝政局不稳之时,出动大军进逼长安城,唐太宗统率六军与突厥隔河对峙,颉利可汗被唐朝盛
大的军容震慑,最终达成盟约后撤军。
B.侯君集奉命讨伐骄横轻慢的高昌国,他拒绝了候骑和副将等人的建议,认为袭击参加葬礼的人非问罪之
师所为,葬礼结束后他才进军平定高昌。
C.唐太宗要亲征高丽,啸迟敬德上奏劝阻,认为皇太子在定州代理朝政,而两京是府库重地,虽有人镇守,
但终究兵力空虚,担心有人趁机生乱。
D.唐太宗对战争有清醒的认识,认为唐王朝虽然土地广阔,中原安定,但既不可穷兵献武,也不能休兵忘
战,否则将难以保全国家和抵御贼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克日将葬,国人咸集,以二千轻骑袭之,可尽得也。
(2)且边隅小国,不足亲劳万乘。若克胜,不足为武;倘不胜,翻为所笑。
【答案】1.A2.D3.A
4.(1)定下日期将被安葬,高昌的国民将全都聚集在一起,用两千骑兵去偷袭他们,能够全部擒获。
(2)况且高丽是边远小国,不值得劳烦陛下亲自征讨。如果能够取胜,不足以显示威武;倘若不能取胜,
反而被人耻笑。
【解析】ɪ.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所以在百姓农闲时讲习武事,以训练整肃的军容:三年练兵,以辨别等级位次。因此越王勾践见到
青蛙凭轼致礼,终于成就霸业。徐偃王放弃武备,最终国家灭亡。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越王加强武备,
徐偃王忘记战备。
“威”是“仪”的定语,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不能断开,排除BC;
“卒”是“最终”的意思,作"成''的状语,二者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Ao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名词,举动、举措;副词,尽。两句中的“举”字含义不同。句意:在此一举了/杀人惟恐杀不尽。
B.正确。均为驻扎、停留。句意:等到军队驻扎在柳谷/又暗地里派吴广到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
C.正确。动词,赞同、认为……正确;代词,这。两句中的“是”字含义不同。句意:有识之士认为他的建议
是正确的/这是我的过错呀。
D.错误。形容词,懈怠:副词,表推测,大概。两句中的“殆”字含义不同。句意:但忽略战备则百姓懈怠/
大概有神灵保佑。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唐太宗统率六军与突厥隔河对峙”错误,由原文“遂单马而进,隔津与语,颉利莫能测……由是大惧,请
盟而退”可知,是唐太宗单骑独出,以显示对突厥军队的蔑视,不久六军才相继而至。
故选Ao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克日”,定下日期;“咸”,全,都;“以“,用。
(2)“万乘”,陛下,皇帝,皇上;“翻”,反而,去U;“为所”,被。
参考译文:
武德九年冬天,突厥颉利可汗、突利可汗率领二十万士兵,直达渭水便桥以北。唐太宗说:“颉利听
说我国最近有内乱,又听说我刚刚继位,所以率领他们的军队直逼长安城下,以为我不敢抵抗他们。我如
果关闭城门自守,他们必定发兵大肆劫掠。局势是强是弱,在于今日的决策。我将单独出城,来表示对他
们的轻视,并且显示我们军队的气象,让他们知道一定会交战。事情出乎他们的意料,背离他们原本的计
划,制服匈奴,在此一举了。”于是一人骑马前进,隔河对他们喊话,颉利摸不清虚实。不久大唐六军相
继到达,颉利看到大唐兵力如此强盛,因此异常惊恐,请求订立盟约,随后退军。
贞观十四年,兵部尚书侯君集讨伐高昌,等到军队驻扎在柳谷,侦查骑兵说:“高昌王麴文泰死了,
定下日期将被安葬,高昌的国民将全都聚集在一起,用两千骑兵去偷袭他们,能够全部擒获。”副将薛万
均、姜行本都赞同他的计策。侯君集说:“皇上因为高昌骄傲轻慢,所以派我加以讨伐。竟然打算去墓地
偷袭那些参加葬礼的人,不足以表现大唐的威武,这不能显示我们是讨伐罪人的正义之师。”于是按兵不
动,等他们葬礼结束,然后出兵征讨,于是平定了高昌。
贞观十九年,唐太宗将亲自征讨高丽,尉迟敬德上奏说:“陛下如果亲征辽东,皇太子又在定州监国,
东西二京是国库所在地,虽然有人把守,但终归兵力空虚,辽东路途遥远,恐怕会出现像隋炀帝亲征高丽
时杨玄感趁机起兵围攻东都一样的变故。况且高丽是边远小国,不值得劳烦陛下亲自征讨。如果能够取胜,
不足以显示威武:倘若不能取胜,反而被人耻笑。我请求陛下委派良将去征讨,自然能够随时将他们灭掉。”
虽然唐太宗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但是有识之士认为他的建议是正确的。
唐太宗在他作的《帝范》一书里写道:“武器、铠甲,是国家用于战争的器物。虽然强域辽阔,但穷
兵髅武则民生凋敝:虽然中原安定,但忽略战备则百姓懈怠。民生凋敝不是保全国家的办法,百姓懈怠也
不是御敌的策略,武装既不可完全解除,又不可经常使用。所以在百姓农闲时讲习武事,以训练整肃的军
容;三年练兵,以辨别等级位次。因此越王勾践见到青蛙凭轼致礼,终于成就霸业。徐偃王放弃武备,最
终国家灭亡。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越王加强武备,徐偃王忘记战备。孔子说:'让没有训练过的百姓去
作战,这就叫抛弃他们。'因此要知道,加强战备是为了有利于天下,这才是用兵的作用。”
五、(2023•河南安阳•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川渊深而鱼鳖归之,山林茂而禽兽归之,刑政平而百姓归之,礼义备而君子归之。故礼及身而行修,
义及国而政明;能以礼挟而贵名白,天下磔,令行禁止,王者之事毕矣。《诗》口:“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此之谓也。川渊者,龙鱼之居也:山林者,鸟兽之居也;国家者,士民之居也。川渊枯则鱼龙去之,山林
险则鸟兽去之,国家失政则士民去之。入主之患不在乎不言用贤而在乎不诚必用贤夫言用贤者口也却贤者
行也口行相反而欲贤者之至不亦难乎夫耀蝉者.务在明其火、振其树而已;火不明,虽振其树,无益也。
今人主有能明其德,则天下归之若蝉之归乎火也。
(节选自《荀子》)
(乙)
有道之士,固骄人主;人主之不肖者,亦骄有道之士。日以相骄,奚时相得?若儒、墨之议与齐、荆
之服矣。贤主则不甚,士虽骄之,而已愈礼之,士安得不归之?士所归,天下从之。帝也者,天下之适也;
王也者,天下之往也。得道之人,贵为天子而不骄倨,富有天下而不骋夸,卑为布衣而不瘁摄,贫无衣食
而不忧慑。尧不以帝见善绻,北面而问焉。尧,天子也;善绻,布衣也。何故礼之若此其甚也?善绻,得
道之士也。得道之人,不可骄也。尧论其德行、达智而弗若,故北面而问焉。此之谓至公。非至公其孰能
礼贤?周公旦,文王之子也,武王之弟也,成王之叔父也,所朝于穷巷之中、窜砥之下者七十人。文王造
之而未遂,武王遂之而未成,周公旦抱少主而成之,故曰成王不唯以身下士邪?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
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
之警爵禄者,固轻其主,其主督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鹫禄爵,吾庸敢警霸王乎?”遂见之,不可止。
(节选自《吕氏春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入主之患/不在乎不言用贤/而在乎不诚必用贤/夫言用贤者/口也/却贤者/行也/口行相/反而欲贤者之至/不
亦难乎/
B.人主之忠/不在乎不言/用贤而在乎不诚必用贤/夫言用贤者/口也/却贤者/行也/口行相/反而欲贤者之至/不
亦难乎/
C.人主之患/不在乎不言用贤/而在乎不诚必用贤/夫言用贤者/口也/却贤者/行也/口行相反/而欲贤者之至/不
亦难乎/
D.人主之患/不在乎不言/用贤而在乎不诚必用贤/夫言用贤者/口也/却贤者/行也/口行相反/而欲贤者之至/不
亦难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愿”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两句中的“愿”字含义相同。
B.“则天下归之若蝉之归明火也'’与"火尚足以明也”(《游亵禅山记》)两句中的“明”字含义不同。
C.“贤主则不然”与“炜然若神人”(《送东阳马生序》)两句中的“然”字含义不同。
D.“瓮牖之下者七十人”与“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过秦论》)两句中的“瓮牖”含义相同。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川渊、山林、国家分别是龙鱼、鸟兽、士民所居之地,如果川渊干涸、山林险恶、国家失政,龙鱼则会
离开川渊,鸟兽则会离开山林,士民则会离开国家。
B.得道之人,即使贵为天子也不骄横傲慢,即使拥有天下也不放纵自夸,即使身份低微如平民也不忧伤屈
服,即使无衣可穿、无饭可吃也不会忧虑恐惧。
C.齐桓公欲见小臣稷,一天去了三次也没能见到他,随从之人劝其放弃,齐桓公以不能做视霸王之业为由
对随从之人进行了反驳并最终见到了小臣稷。
D.两篇文章虽都涉及“士”话题,但阐述的“致士之道”有所不同,甲文侧重倡导为士人营造良好的环境,乙
文则侧重倡导士莫骄人主、人主亦莫骄士。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礼及身而行修,义及国而政明。
(2)尧论其德行、达智而弗若,故北面而问焉。
【答案】ɪ.C2.A3.D
4.(1)所以礼制贯彻到自身,品行就会美好;道义贯彻到国家,政治就会清明。
(2)尧认为自己的德行、通晓事理的智慧比不上善绻,所以面向北(恭敬地)向他请教(请教他)。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君主的毛病不在于不谈论任用贤人,而在于不能确实坚决地去任用贤人。谈论任用贤人,是口头上
的;屏退贤人,是行动上的;口头上和行动上互相违背,却想要贤能的人前来、不贤的人退去,不也是很
难的吗?
“而在乎”与前文的“不在乎''构成转折关系的句子,应在“而在乎”前断开,排除BD;
“口行相反''的"相反”是"口行”的谓语,关系密切,其间不能分开,排除A。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第一个“愿”意为“仰慕、归附”;第二个"愿''意为"希望"愿'’字含义不相同。句意:天下的人就会仰慕。/
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恩德。
B.第一个“明”意为“明亮”;第二个“明”意为“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明”字含义不同。句意:那么天下的
人投奔他就会像蝉扑向明亮的火光一样来投奔他。/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
C.第一个“然”意为“这样、如此”;第二个“然”意为"……的样子"然”字含义不同。句意:贤明的君主就不
是这样。/光彩鲜明,如同神人。
D.两个“瓮牖”意为“以破瓮为窗,指贫寒之家”,含义相同。句意:穷巷陋室里的人有七十个。/可是,陈涉
不过是个破瓮做窗户、草绳做户枢的贫家子弟。
故选Ao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乙文则侧重倡导士莫骄人主”错误。由乙文“贤主则不然,士虽骄之,而已愈礼之,士安得不归之?士所
归,天下从之。帝也者,天下之也:王也者,天下之往也”等通篇内容可以看出倡导“人主莫骄士”,不是“士
莫骄人主”。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礼”,礼制;“及”,贯彻;“修”,美好;“义”,道义。
(2)“弗若”,不像,不如;“北面”,面向北;“问”,请教。
参考译文:
甲
江河湖泊水深了,鱼鳖就归聚到它那里:山上树林茂盛了,禽兽就归聚到它那里;刑罚政令公正不阿,
老百姓就归聚到他那里:礼制道义完善周备,有道德的君子就归聚到他那里。所以礼制贯彻到自身,品行
就美好;道义贯彻到国家,政治就清明;能够把礼制贯彻到所有方面的,那么高贵的名声就会显著,天下
的人就会仰慕,发布了命令就能实行,颁布了禁约就能制止,这样,称王天下的大业也就完成了。《诗》云:
“施恩这个国都中,以此安抚天下众。”说的就是这种道理。江河湖泊,是龙、鱼居住的地方;高山树林,
是鸟、兽栖息的地方;国家,是士、民居住的地方。江河湖泊干涸了,那么龙、鱼就会离开它;高山树林
环境险恶,那么鸟、兽就会离开它;国家政治混乱,那么士、民就会离开它。君主的毛病不在于不谈论任
用贤人,而在于不能确实坚决地去任用贤人。谈论任用贤人,是口头上的;屏退贤人,是行动上的;口头
上和行动上互相违背,却想要贤能的人前来、不贤的人退去,不也是很难的吗?那点着火把灯笼来捕蝉的
人,他的工作在于点亮灯火、摇动树身而已;如果灯火不亮,那么即使摇动树身,也无济于事。现在君主
中如果有人能使自己的德行贤明,那么天下的人投奔他就会像蝉扑向明亮的火光一样来投奔他。
乙
有道的士人本来就傲视君主,不贤明的君主也傲视有道的士人。他们天天这样互相傲视,什么时候才
能相投呢,这就像儒家墨家思想不同,齐国楚国衣服不同,各是己而非人的情况一样。贤明的君主就不是
这样。有道的士人虽然傲视自己,而自己对他却更加以礼相待。这样,士人怎么会不归附呢?士人所归附
的君主,天下的人也会顺从,他就可以成为帝王。所谓帝,就是天下的人都来亲附;所谓王,就是天下的人
都来归服。得道的人,即使贵为天子也不会骄横傲慢,即使富有天下也不会放纵自夸,即使卑为普通百姓
也不会感到失意屈辱,即使贫困到无衣无食也不会忧愁恐惧。尧不用帝王的身份去会见善绻,面朝北恭敬
地向他请教。尧是天子,善绻是平民,尧为什么这样过分地礼遇他呢?因为善绻是得道的人。对得道的人,
不可傲视。尧衡量自己的德行智谋不如善绻,所以面向北恭敬地向他请教。这就叫做无比公正。不是无比
公正,谁又能礼遇贤者呢?周公旦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父。他朝见过住在穷巷陋
室里的人有七十个。这件事,文王开了头而没有做到,武王做了而没有完成,周公虽辅佐年幼的成王才真
正完成。这不是正说明成王亲自礼贤下士吗?齐桓公去见小臣稷,一天去三次都没能见到。跟随的人说。
“大国的君主去见一个平民,一天去了三次都没能见到,就算了吧!”桓公说:“不对。看轻爵位俸禄的
士人,固然轻视君主,看轻王霸之业的君主,也轻视士人。纵使先生他看轻爵位俸禄,我怎么敢看轻王霸
之业呢?”桓公终究见到了小臣稷,随从没能阻止住他。
六、(2023春•河南周口•高三校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秦王谓公子他曰:“昔岁般下之事,韩为中军,以与诸侯攻秦。韩与秦接境壤界,其地不能千里,展
转不可约。吾将伐之.何如?”公子他曰:“王出兵韩,韩必惧,惧则可以不战而深取割。”王曰:“善。”
乃起兵,一军临荧阳,一军临太行。
韩恐,使阳成君入涉于秦,请效上党之地以为和。命韩阳告上党之守新人日秦起二军以临韩韩不能有
今王令以上党入和与秦使阳言之太守太守其效之靳鞋曰:“臣请悉发守以应秦,若不能卒,则手之。”
韩阳趋以报王,王乃使冯亭代靳触。
冯亭阴使人请赵王曰:“韩不能守上党,且以与秦,其民皆不欲为秦,而愿为赵。今有城市之邑十七,
愿拜纳之与王,唯王才之。”赵王喜,召平阳君而告之。赵豹对曰:“臣闻圣人甚祸无故之利。”王日:
“人怀吾义,何谓无故乎?”对日:“秦被其劳,而赵受其利,虽强大不能得之于小弱,而小弱顾能得之
强大乎?且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土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王大怒,赵豹
出。
王召赵胜、赵禹而告之。二人对口:“用兵逾年,未见一城,今坐而得城,此大利也。”乃使赵胜往
受地。
赵胜至目:“跳电之王,使使者臣胜封赏吏民。”冯亭垂涕日:“是吾处三不义也:为主守地而不能
死,而以与人,不义一也;主内之秦,不顺主命,不义二也:卖主之地而食之,不义三也。”辞封而入韩,
谓韩王日:“赵闻韩不能守上党,今发兵已取之矣。”
韩告秦日:“赵起兵取上党。"秦王怒,令公孙起、王崎以兵遇赵于长平。
(选自《战国策•赵策一》,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命韩阳告上党之守靳骷曰/秦起二军以临韩/韩不能有/今王令以上党入和与秦/使阳言之太守/太守其效之
B.命韩阳告上党之守靳融曰/秦起二军以临韩/韩不能有今/王令以上党入和与/秦使阳言之太守/太守其效之
C.命韩阳告上党之守靳骷曰/秦起二军以临韩/韩不能有今/王令以上党入和与秦/使阳言之太守/太守其效之
D.命韩阳告上党之守靳融曰/秦起二军以临韩/韩不能有/今王令以上党入和与秦使/阳言之太守/太守其效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军,指古时行军作战时主帅所在的部队。文中指在诸侯攻秦的战役中,韩国充当主力。
B.“使阳城君入谢于秦''与《鸿门宴》中“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谢”含义相同。
C.“若不能卒,则死之”与《离骚(节选)》中“伏清白以死直兮”的"死''含义不同。
D.敝邑,是赵胜对自己国家的称呼。敝,是对自己或自己一方的谦称,如“敝人”“敝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视韩国为大患,打算出兵讨伐韩国。公子他表示有不用战斗就可以让韩国割取土地的方法。秦王听
从了他的建议,向荧阳和太行山进军。
B.韩阳劝说上党太守献出土地。太守靳骷不肯从命,请求发动全部守军抵抗秦军,誓与上党共存亡。于是
韩王让冯亭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肝硬化说课件的
- 版西安市房屋租赁合同自行成交版
- 2024版房地产开发项目土石方运输合同3篇
- 2024年度工程款结算审计合同2篇
- 手车辆销售合同模板完整版
- 物理化学期中复习 第十五章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二单元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分层作业课件
- 2024年度电子合同在教育电子商务中的应用与法律框架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3溶液的浓度课时1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稀释或浓缩教学课件
- 新员工培训实施方案策划
- 2023年12月英语四级真题及答案-第2套
- GB/T 21283.6-2015密封元件为热塑性材料的旋转轴唇形密封圈第6部分:热塑性材料与弹性体包覆材料的性能要求
- 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题及答案
- 宋太祖赵匡胤PPT
- 中职学校《金属加工与实训》全套电子教案(含教学进度计划)(配套教材:高教版中职统编)云天课件
- 五小成果评价标准
- 春和里学校骨干教师献课活动实施方案
- 九仙温泉度假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标准人体关节活动度测评量表
- 工资单模板(样本)之欧阳语创编
- 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名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