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绥阳县绥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卷_第1页
贵州省绥阳县绥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卷_第2页
贵州省绥阳县绥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卷_第3页
贵州省绥阳县绥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卷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涂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为夏朝世系示意图。读图可知,夏王朝实行()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嫡长子继承制2.夏朝设秩宗,商朝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由此可见夏、商、周政治制度()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B.政权和神权相结合C.血缘纽带与政治权力相结合 D.统治集团实现高度集权3.西周时期,分封的齐、鲁、燕、楚、秦等国,基本都是地广人稀、土地尚未开发的地区;到春秋时期,这些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水平在某些方面至超过了周王室附近地区。这表明西周分封制()A.有助于王室对地方管理 B.推动边远地区经济发展C.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 D.扩大周王朝的统治区域4.大槐树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内,虽然该园内没有宏伟的建筑,但是不论严冬酷暑,祭拜人员都络绎不绝到此仰望古槐,以抒发“饮水思源”之幽情。这种“寻根”现象()A.说明传统宗法观念影响深远 B.得到了全体国人的一致认同C.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和团结 D.导致了封建迷信思想的复活5.每年的春节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中央权力高度集中C.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D.独断性和随意性6.秦朝中央官职设三公九卿。其中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卫尉,掌宫门警卫;太仪,掌御用车马;廷尉,掌刑法……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由此可见,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是()A.分工明确,彼此牵制B.垂直管理、分层管理C.服务皇权,家国同治D.选贤举能,唯才是用7.秦朝统一后在全国进行各项标准化建设,建立统一的度量衡体制、货币和文字,对各种农具实行规范化,使车轴长度标准化,以及监督公路和运河的建设等。这些措施的推行主要得益于()A.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B.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C.藩镇割据的管理模式D.分久必合的历史大势8.历史是复杂的。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看法的是()A.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B.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减舒缓法令9.公元前127年,身为重臣的主父偃向汉武帝提出:“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这一提议旨在()A.巩固汉初的郡国并行体制B.削弱王国势力以加强中央集权C.强化刘氏宗室的血缘亲情D.以德治国以增强国家的凝聚力10.学出台自主招生政策,拒招不孝敬长辈的学生。这不禁让人想到了古代的“孝廉”。以孝廉为标准选拔人才的制度,始于汉代,在东汉成为求仕者的必由之路。此制度是()A.世官制B.察举制C.科举制D.八股取士11.“中书取旨,门下复奏,尚书施行”体现了隋唐时期某一制度的办事程序。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B.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12.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最能体现此治国策略的朝代是()A.唐朝B.北宋C.元朝D.明朝13.在宋朝,明令禁止应试举子对主考官自称“门生”,或称主考官为“恩师”、“师门”,并又创制“糊名”和“誊录”之制。这种做法从本质上反映了宋朝科举制()A.能够杜绝科举考试中的徇私舞弊行为B.促使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发展到顶峰C.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的需要D.为明清之际的八股取士制度埋下隐患14.下图是一幅中国古代“行政机构示意图”,该图反映的朝代是()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清15.朱元璋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布政司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掌管民政、财政;设提刑按察使司,掌管刑法;设都指挥使司,掌管军事。原来行省的权力一分为三,各司其责,互不统属,互相牵制,各自直属中央。朱元璋的这一改革()A.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B.强化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C.加强了地方的行政效率D.避免了诸侯国威胁中央的覆辙16.某学者描述中国古代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虽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他指的这一制度是()A.汉代的内外朝制度B.唐代的三省六部制C.明代的内阁制D.元代的一省制17.清代行政区划一般采取省、府、县三级制;征服蒙古地区后,因其部落故俗,分其地为若干蒙旗,以理其政,并赋予高度的治权;西南地区先沿用明朝的土司制度,后大多改土归流。材料说明清朝()A.废除了元朝行省制B.地方行政制度因地制宜C.沿用明朝地方制度 D.少数民族地区实行自治18.宋朝以前,宰相大臣见皇帝时,皇帝让坐着面谈,还时常赐茶。到了明清时期,大臣奏事连站着都不行了,必须跪着。这种状况从本质上说明了()A.宰相和皇帝的关系日渐疏远B.专制皇权不断加强C.满族和汉族风俗有很大差别D.皇帝刁难大臣,以便控制19.专制皇权达到顶峰的标志是()A.雍正年间设置军机处B.雍正年间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C.洪武年间废除丞相D.乾隆年间设置军机处20.“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材料表明()A.政治体制的选择取决于自然环境B.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古希腊各城邦选择了民主制C.政治文明特点由地理环境所决定D.特殊地理环境为古希腊出现民主政治提供了条件21.在梭伦改革中,雅典公民被划分为四个等级,其划分依据是()A.政治地位B.血缘关系C.财产多少 D.居住地区22.雅典人四处寻找富于人情味的改革者,终于,他们找到了梭伦。他一面颁布解负令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组建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提高平民政治地位;一面确立财产等级制度,一定程度上保护贵族政治特权。由此可见梭伦改革的主要特点是()A.提高平民地位 B.调和社会矛盾C.保护贵族利益 D.未改善奴隶的生存状况23.“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在古雅典的民主政治措施中哪一项为之提供了保障()A.建立四百人议事会 B.实行“陶片放逐法”C.设立陪审法庭 D.发放“观剧津贴”24.《十二铜表法》规定: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上述规定表明《十二铜表法》()A.仅仅维护贵族的利益 B.适用于全体罗马公民C.明确维护私有财产权 D.具有明显的不平等性25.“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属于罗马”,其中罗马的“宏伟”指的是()A.法律制度B.公民代表大会制度C.民主制度D.帝国制度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26.(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1)上述三个材料分别反映了我国哪一时期的哪一项制度?(6分)(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唐朝中央政府的某一项政策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并简述这项制度的影响。(10分)(3)材料二、三所体现的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中的两对基本矛盾是什么?发展趋势如何?(8分)27.(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日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明史·职官》材料二如果皇帝依靠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行使权力,那他就会实行公正的道德的统治。材料三中央集权的核心是君主专制。秦汉以后,皇权集中成为中国政治的一大趋势。到清代,皇权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君主独裁成为清朝的“祖制”、“家法”,神圣不可侵犯,即所谓“天下大事,皆朕一人独任”。——摘编自高翔《中国古代政治的三大传统》材料四公元前5世纪中期,雅典公民总数大约4万人。在大约10年的时间里,有近5000名公民,即30岁以上公民的四分之一左右,担任过负责为公民大会决定议案、接待外来使节、负有重要监督职责的议事会议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