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兴安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该诗句可以体现(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
③文化具有继承性
④文化影响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③④:“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该诗句可以体现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具有继承性,文化影响人,故①③④入选。②:文化是由人创造的,不只是文人,故②不选。故本题选C。2.《回家吃饭》栏目是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推出的一档生活服务类节目。厨房里的美食哲学,描摹出我们的民族性格,熏染着我们的文化品位,无论怎样的烹调和饮食,只要我们细细咀嚼,总能体味出其中中华文化与人生的况味。这主要表明()①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②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③文化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④人们在实践中创造文化并享用文化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通过美食能体味其中中华文化与人生的况味,这主要表明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也说明人们在实践中创造文化享用文化,故②④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饮食文化,不是传统习俗,故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文化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故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D。3.有志者,事竟成。精准扶贫,应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将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的理由是()①文化与政治相交融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积极主动③文化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材料不涉及政治问题,也就未体现文化与政治是否相交融,①排除。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②错误。③④: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将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其原因是文化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4.“重男轻女”本来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意识,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财产继承关系的反映,但是到今天,这种思想依然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里。这说明()①文化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③文化可以脱离经济而存在④文化具有其自身的传承性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文化的发展可以先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可以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①错误。②④:题中“重男轻女”思想的存在体现了文化具有其自身的传承性,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是亦步亦趋的,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③:文化由经济决定,文化不能脱离经济而存在,③错误。故本题选B。5.有人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通过乡愁,我们可以感悟到()①积淀在民族心灵深处的情愫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②留存于民族心理中的传统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品质③一定精神文化的感受总要通过一定的意象和载体来表达④现代多元文化的碰撞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与导航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通过材料中对乡愁的描述,我们可以感悟到人们对故乡的深厚情感,体现了积淀在民族心灵深处的情愫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①符合题意。②: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品质,②错误。③:乡愁可以通过故乡的歌、故乡的面容、故乡的树等进行表达,说明一定精神文化的感受总要通过一定的意象和载体来表达,③符合题意。④: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要辩证地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④错误。故本题选B。6.易中天在谈美国精神时说到:美国是这样的,你可以批评他,可以反对他,可以厌恶他,还可以仇恨他,却没法小看他。全世界都无法只当他不存在,对他满不在乎。原因何在呢?就在美国精神。易中天的话表明()①美国精神已经成为提升美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②文化是一种软实力③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④美国精神促进了美国人民全面发展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②:材料中,美国精神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提升美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是一种软实力,①②符合题意。③: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③错误。④: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美国精神不一定是优秀文化,也就不能笼统地认为美国精神促进了美国人民全面发展,④排除。故本题选A。7.“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余光中的这首诗总能让海内外华人动容。这表明A.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B.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C.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D.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答案】B【解析】【详解】B:余光中的这首诗总能让海内外华人动容,体现了海内外华人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说明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故B符合题意。ACD:材料没体现文化对人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也没体现对人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更没体现人创造文化,文化塑造人,排除ACD。故本题选B。8.AA制植根于西方的文化土壤里,属于典型的西方文化产物。在中国,文化程度高的群众比文化低的群众对AA制更易于接受,但是总体上对于AA制的认同并不高。材料说明()A.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C.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D.西方的交往方式比我国的交往方式更文明【答案】B【解析】【详解】A:“更易于接受”、“认同”表明材料并不是反映“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A排除。B:西方人喜欢AA制,中国人并不太认可AA制,这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B符合题意。C:AA制强调的是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而不是强调认识活动,C排除。D:不能认为“西方的交往方式比我国的交往方式更文明”,或者认为我国的交往方式比西方的交往方式更文明,D错误。故本题选B。9.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节目播出后,反响强烈。节目以感人至深的传世佳作,引发了全社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近,引导着全社会接收传统文化教育的熏陶。播出后,口碑、收视双飘红,让喧器忙碌的现代人在“悦读”经典中,感受美好与诗意。这充分说明()A.文化产业可以带来经济效益B.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决定作用C.只有优秀文化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D.优秀传统文化仍然具有巨大的时代价值【答案】D【解析】【详解】A:材料未涉及文化事业,而非文化产业,故A不选。
B: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重要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故B错误。
C:材料未涉及只有优秀文化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故C不选。
D:《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节目播出后,反响强烈。节目以感人至深的传世佳作,引发了全社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近,引导着全社会接收传统文化教育的熏陶。播出后,口碑、收视双飘红,让喧器忙碌的现代人在“悦读”经典中,感受美好与诗意。这充分说明优秀传统文化仍然具有巨大的时代价值,故D入选。故本题选D。10.4月23A.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C.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优乐每相亲D.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世界读书日的主旨是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这强调了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C:该选项强调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可见,这体现了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故C符合题意。A:“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强调了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的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故B不符合题意。D:“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强调了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1.下列属于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的是()①客家先民从中原迁到岭南②多媒体的广泛应用③当今世界各国频繁的经济贸易往来④各国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该题考查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主要有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故①③④符合题意,②与题意不符,不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而是文化传播的方式,故本题答案应选D。【点睛】12.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在央视播出后,在国内外引发收看热潮和强烈共鸣。该片高度浓缩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坚定了改革的信心和决心。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大众传媒①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②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③是传承、创造文化的能动性活动④使文化传播的途径发生根本变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题目中,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在央视播出后,在国内外引发收看热潮和强烈共鸣,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①②选项入选。③选项错误,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④选项错误,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使文化传播的手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选A。【点睛】易错点新传媒的出现,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该观点错误。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新的传媒层出不穷。但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3.《诗经·小雅·鹤鸣》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其原意是说:借助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琢磨玉器。比喻借助外力(多指朋友)来提高自己的见识,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告诉我们A.继承传统是文化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基础B.要认同外来文化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D.“历史虚无主义”是错误的【答案】C【解析】【详解】A:“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强调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没有体现继承传统是文化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基础,A不合题意。B: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B错误。C:“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比喻借助外力(多指朋友)来提高自己的见识,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告诉我们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C符合题意。D:“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没有体现“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D不合题意。故本题选C。14.2017年6月,由上海芭蕾舞团和上海大剧院联合制作的原创芭蕾舞剧《哈姆雷特》献演国家大剧院。该剧由英国芭蕾编舞大师德里克·迪恩创编,在古典芭蕾风格基础上,融入现当代芭蕾风格和诙谐幽默的表达,通过多媒体投影的运用,实现真实与虚幻的交织,从而广受好评。该剧的成功说明()①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文化发展需要平等交流,相互借鉴③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④大众传媒在推动文化的交流合作功不可没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②:上海芭蕾舞团和上海大剧院联合制作的原创芭蕾舞剧《哈姆雷特》在古典芭蕾风格基础上,融入现当代芭蕾风格和诙谐幽默的表达,通过多媒体投影的运用,实现真实与虚幻的交织,从而广受好评。该剧的成功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同时也说明文化发展需要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故①②入选。
③:材料强调的是我国文化创新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不涉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故③不选。
④: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大众传媒在推动文化的交流合作中的作用,故④不选。故本题选A。15.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留下了极其丰厚的文化遗产。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是国家的“金色名片”。为切实加强文物工作,2016年3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我国之所以要加强文化遗产的申报和保护工作,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内在要求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①错误。②③:材料强调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反映了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加强文化遗产的申报和保护工作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④错误。故本题选C。16.节日是破解一个民族特征的密码。一个民族信仰什么、看重什么、期待什么,往往可以通过节日一窥究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民族节日蕴含着一个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文化因素②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③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④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优秀文化的集中展示和体现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节日是破解一个民族特征的密码”可知透过民族节日,可以看出一个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还可以领略不同民族的文化韵味,故①③符合题意,应选;②说法错误,因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排除;④说法错误,民族节日并非都是优秀的文化,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点睛】17.“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已被拆”,这是流行的老百姓对盲目进行旧城改造而拆除传统特色建筑行为的感慨。时下,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不禁使人对乡村古建筑的衰落感到惋惜。之所以令人惋惜,是因为
①要重视现代文化的作用,避免文化发展上的守旧主义
②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乡村的衰落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④未能清楚认识乡村文化的落后性和外来文化的先进性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不合题意,材料是在惋惜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而不是强调要避免文化发展上的守旧主义;
②③符合题意,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不禁使人对乡村古建筑的衰落感到惋惜,因为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乡村的衰落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④表述错误,乡村文化与外来文化都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故选C。【点睛】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⑴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的目的是发展,不能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即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⑵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积极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汲取养分,创造出既有时代精神,又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18.针对一些地方在语文教材中删减旧体诗词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之所以要重视古典诗词教学,是因为古典诗词(
)A.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B.被人们称为凝固的艺术C.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D.是民族精神的火炬【答案】A【解析】【详解】A:“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这里强调了古典诗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A符合题意。B: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B错误。C:传统习俗对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C错误。D:传统文艺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D错误。故本题选A。19.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播出之后在国内外受到热捧。一位网友说:“《舌尖上的中国》不只能让人看饿了,更能让人看哭了。”饿是因为美食,哭是因为勾起乡情。这说明传统文化A.展现厚重的文化底蕴与强大的民族凝聚力B.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道德伦理C.具有鲜明民族特色,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D.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C:《舌尖上的中国》蕴含的传统饮食文化能够勾起乡情,引起了人们情感的共鸣,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民族特色,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C说法正确。A:勾起乡情而哭是民族情感的流露,而不是文化底蕴厚重,A与题意不符。B:材料未涉及道德伦理,B不符合题意。D:传统文化要辩证的认识,并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都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点睛】20.古代孝有“卖身葬父”“弃官寻母”等之说,现在,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新版“24孝”不仅包括“教父母学会上网”等行动准则,还包括“支持单身父母再婚”等观念,突出对老年人的心理关怀。由材料我们可以感受到()①文化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②践行孝道的方式要顺应时代的变迁③传统文化是现代文明发展的源泉④“孝道”作为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②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容又能够因时而变。材料中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新版“24孝”体现了践行孝道的方式要顺应时代的变迁,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②④正确。①: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①排除。③:社会实践是文明发展源泉,③排除。故本题选C。【点睛】21.相声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近些年来的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今年两会期间,有代表提议在高等院校设立曲艺学科专业以推广文化传统教育。这是因为A.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B.教育具有文化传承的特定功能C.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 D.传统文化发展要满足人们的需求【答案】B【解析】【详解】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A错误;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特点,C错误;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高等院校设立曲艺学科专业以推广文化传统教育。这是因为教育具有文化传承的特定功能。故本题选B。22.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到“朗读者”、“见字如面”,一个个有时代创意又有传统底蕴的电视综艺节目,触动了观众心中深藏的传统文化情结。关于“中国味儿”文化类节目的走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文化的影响力取决于媒体传播的广度和深度②文化的魅力来自于悠久的历史,越古老的文化就越有生命力③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人们会更关注精神的富足,这类节目的走红有其合理性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人的精神家园,文艺节目可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媒体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会影响文化的影响力,“取决于”的表述不当,排除①。②:文化的魅力来自于生活实践,而不是自于悠久的历史,只有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文化才有生命力,排除②。③④:材料中,“中国味儿”文化类节目触动了观众心中深藏的传统文化情结,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这表明了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人们会更关注精神的富足,也说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人的精神家园,文艺节目可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23.2017年3月①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②文化在交流与传播过程中渐趋统一③文化交流互鉴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④中国人民尊重文化多样性,相互借鉴,求同存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④:中意文化碰撞的剧作一一京剧《浮士德》短小精悍,剧情跌宕起伏,服装绚丽夺目,京剧艺术的唱、念、做、打得以淋漓展现,这体现了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尊重文化多样性,相互借鉴,求同存异,①④符合题意。②:文化在交流与传播过程可以相互借鉴,但不能统一,②错误。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③错误。故本题选B。24.《朗读者》的开播引来了好评如潮。选用一段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通过朗读这种平常媒介来展现出文字背后的精彩人生故事,节目回归到“老百姓”和“生活”原点,让镜头充满真诚,让内容富含人文的温度,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由此可见()①大众传媒已成为先进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②文化工作者要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③文化创作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②③:央视一档原创新节目《朗读者》,通过朗读这种平常媒介来展现出文字背后的精彩人生故事,节目回归到“老百姓”和“生活”原点,让镜头充满真诚,让内容富含人文的温度,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表明文艺工作者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②③符合题意。
①: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不是主要途径,①错误。
④:材料未体现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25.习近平主席在一次讲话中明确提出了“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新安全观。“亚洲新安全观”的内核是中国的“和”文化。由此可见()①中华传统思想始终是先进文化②传统思想深刻影响我国外交实践③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因时而变④传统文化促进现代社会的发展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B【解析】【详解】②③:“亚洲新安全观”的内核是中国传统的“和”文化,体现了传统思想对中国外交实践的深刻影响;“和”文化演变为今天的新亚洲安全观,体现了传统文化被赋予新的内涵,②③符合题意。①:中华传统思想并不始终是先进文化,①说法有误。④:只有优秀的、能够与时俱进的传统文化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④说法有误。故本题选B。26.广西玉林“狗肉节”已经有几千年的传统,因为过于残忍,今年动物保护主义者和民间习俗捍卫者不出所料地再度爆发了争论,为该不该吃狗肉纷纷激烈交火。对此我们认为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不能取消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应继承③对于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④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赋予时代内容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③④:对于广西玉林“狗肉节”这个有着几千年的传统习俗,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与时俱进,赋予时代内容,③④符合题意。①:民族精神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①说法错误。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对于传统文化应批判地继承,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点睛】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评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辨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二、非选择题27.2016年,我国高科技取得累累硕果:9月天宫二号升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球面射电望远镜落成启用,10月神舟十一发射成功。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指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我们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社会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重视科技创新对实现中国梦的现实意义。【答案】(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加快科技创新,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重视科技创新,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物质基础。(3)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重视科技创新有利于提高文化软实力和增强国家综合国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高科技取得累累硕果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国家对科技创新的要求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考查考生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社会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重视科技创新对实现中国梦的现实意义。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文化的社会作用的相关知识,主要三个层次:文化的总体作用、文化对经济政治反作用、文化与综合国力,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文化的总体作用角度:联想主干知识: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材料信息:材料中关于科技和创新的阐述。结合主干知识分析: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加快科技创新,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②文化对经济政治反作用角度:联想主干知识: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材料信息:“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结合主干知识分析:重视科技创新,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物质基础。③文化与综合国力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材料信息:材料中科技和创新对国家、对企业、对人民生活、对教育、对人才培养、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义重大。结合主干知识分析:重视科技创新有利于提高文化软实力和增强国家综合国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点睛】本题属于分析说明题。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第一步,分析材料,把握主题,联想相关知识(本题知识角度已经给出)。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确认知识(细化知识要点并确认)。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28.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知识和文化的传播、交流和融合。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人类吸取精神能量的重要途径。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旨在让各国政府与公众更加重视图书这一传播知识、表达观念和交流信息的形式。2017年4月23日,是第23个“世界读书日”。我国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以倡导全社会的读书之风。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要在全社会倡导读书之风的重要性。【答案】(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先进文化对人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倡导读书之风,创造书香社会的氛围,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水平,从而促进社会健康的发展。(2)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思维方式和实践活动。倡导读书之风,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自觉服务人民,促进社会和谐。(3)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举办读书活动、倡导读书之风,可以使人们主动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4)文化塑造人生。举办读书活动、倡导读书之风,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解析】【分析】本题以读书为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设题,主要考查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同时考查了学生识记与辨析、描述与阐释事物的能力。【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要在全社会倡导读书之风的重要性,属于意义类的试题。考生在解答本题时,需要注意本题要求知识范围为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命题指向为说明我国要在全社会倡导读书之风的重要性。考生首先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结合所学进行回答。考生可以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思维方式和实践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文化塑造人生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回答,在回答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紧密的结合材料来进行。【点睛】意义类题目解答方案1、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回答:(1)针对材料中的做法(问题)分析意义。材料中一般指出了具体的做法或存在的问题,因此应先将做法或问题进行分层,再找出其对应的课本原理,回答意义。(2)针对课本上的原理分析意义。如果材料中只是单纯给了一个背景,可从材料中提取的信息很少,那么一般是回归课本,按课本上的原理分析意义。(3)针对主体和对象分析意义。回答某主体做某事情意义时,不仅要考虑主体本身,更要考虑对象本身。一般用“有利于”“促进了”等进行表述。(4)结合材料分析意义。即要注意结合材料,根据教材中的观点回答解决问题的必要性、重要性。2、注意:非选择题中,如果设问要求运用哲学的某个原理分析某事情的意义,那么要注意先回答出原理的内容,再结合材料分析。29.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有位哲人说得好,一种声音谈不上动听,一种颜色构不成五彩,一种味道算不上佳肴,一种事物则无法比较。我们看到,不同的色彩构成最美的图画,万紫千红才会有繁花满园。“和而不同”是中国人自古尊崇的处世之道,在国际文化关系上我们应坚持“和而不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更要重视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应提倡不同文化间的和谐共处,取长补短。
结合材料,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分析,在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时,我国应如何做到“和而不同”?【答案】(1)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2)承认世界文化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解析】【分析】本题以民族文化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不同国家文化的交流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能力,考查考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分析,在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时,我国应如何做到“和而不同”?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然后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角度:联想主干知识: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不同的色彩构成最美的图画,万紫千红才会有繁花满园。”寓指不同民族的文化应该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②对待文化多样性的原则角度:联想主干知识: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结合主干知识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理工学院《博弈论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科技学院《建筑工程识图与构造》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Prote软件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流体力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擒拿防卫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工业大学《美术技法(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财经大学《医药人力资源管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交通安全课件
- 《疾病预防与控制》课件
- 广东财经大学《工程地震与结构抗震》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2030年中国轮毂电机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高中体育课程活动方案
- 小学中高年段语文学科基于课程标准评价指南
- (完整版)兽医临床诊断学
- GB/T 23586-2022酱卤肉制品质量通则
- 和解协议装修合同纠纷
- 抗震支架计算书
- 大学生如果提高自己安全意识
- 意识障碍的判断及护理
- (高清版)JTGT 3650-01-2022 公路桥梁施工监控技术规程
- 《尾矿库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