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概论(第四版) 课件全套 第1-11章 经济法基本理论- 知识产权法律制度_第1页
经济法概论(第四版) 课件全套 第1-11章 经济法基本理论- 知识产权法律制度_第2页
经济法概论(第四版) 课件全套 第1-11章 经济法基本理论- 知识产权法律制度_第3页
经济法概论(第四版) 课件全套 第1-11章 经济法基本理论- 知识产权法律制度_第4页
经济法概论(第四版) 课件全套 第1-11章 经济法基本理论- 知识产权法律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经济法基础理论经济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经济法的地位和基本原则经济法律关系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第一节

经济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2022年3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意见明确,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根据意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工作原则是:立足内需,畅通循环;立破并举,完善制度;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系统协同,稳妥推进。主要目标是: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进一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意见坚持问题导向、立破并举,从六个方面明确了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点任务。一是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二是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建设现代流通网络;完善市场信息交互渠道;推动交易平台优化升级。三是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健全城乡统一的土地和劳动力市场;加快发展统一的资本市场;加快培育统一的技术和数据市场;建设全国统一的能源市场;培育发展全国统一的生态环境市场。四是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健全商品质量体系;完善标准和计量体系;全面提升消费服务质量。五是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健全统一市场监管规则;强化统一市场监管执法;全面提升市场监管能力。六是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着力强化反垄断;依法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清理废除妨碍依法平等准入和退出的规定做法;持续清理招标采购领域违反统一市场建设的规定和做法。在组织实施保障方面,意见强调:(1)加强党的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做到全国一盘棋,统一大市场,畅通大循环,确保各项重点任务落到实处。(2)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探索研究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标准指南,对积极推动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取得突出成效的地区可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奖励。(3)优先推进区域协作。结合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鼓励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区域,在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前提下,优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区域合作机制,积极总结并复制推广典型经验和做法。(4)形成工作合力。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不折不扣落实本意见要求,对本地区本部门是否存在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规定和实际情况开展自查清理。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部门协调机制,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强化跟踪评估,及时督促检查,推动各方抓好贯彻落实。加强宣传引导和舆论监督,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重大事项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请示报告。加强党的领导,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优先推进区域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对国家的经济实行宏观管理和调控,表明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国家对经济关系的直接干预、管理与调节是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规律。我们可以通过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理解经济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和原则。一.经济法的概念最早提出:18世纪法国空想共产主义摩莱里:《自然法典》1842年法国空想共产主义的著名代表之一德萨米在出版的《公有法典》也使用了“经济法”的概念1865年,法国思想家蒲鲁东在其名著《工人阶级的政治能力》一书中也使用了“经济法”这一概念。现代经济法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和德国。美国《谢尔曼法》(1890年)和《克莱顿法》(1914年)是现代经济法的标志,是最早的反垄断法律。“经济法”一词的运用主要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德国。为了赢得战争,德国在国内推行战时经济政策,运用国家强制力干预经济,发展生产以支持战争,相继颁布了《限制契约最高价格的通知》《煤炭经济法》《确保战时国民粮食措施令》《碳酸钾经济法》《防止滥用经济力法令》等不少有关经济法的规范性文件。这些法律突破了传统的公法、私法所涉及的内容与传统的民商法有重要的不同,确认了国家对社会(私人)经济的直接参与或介入,国家成为社会经济法律关系的直接当事人,这就是经济法的产生。经济法是在出现生产社会化、市场机制不再足以有效调节社会经济、出现国家调节的情况下产生的。国家调节需要法律授权,需要法律规制,也需要法律保障,这种法律就是经济法。因此,经济法是有关国家调节经济的法律规范。经济法通过调整国家经济,确立国家经济调节中有关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形成国家经济调节的法律关系。国家调节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对于经济法这一概念的理解也是不同的。主要有:经济法是调整经济管理关系、维护公平竞争关系、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和协作关系的法。经济法是调整公共经济管理关系、维护公平竞争关系、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和协作关系的法律。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调节社会经济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经济实现国家意志所预期目标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较为一致的认识是:经济法都是调整一定范围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三方面的含义:第一,经济法是法律规范的总称,是由一系列法律、规范构成的一个整体;第二,经济法是调整经济关系的;第三,经济法调整的经济关系是一定范围的经济关系,是发生在国家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经济关系。(一)公共经济管理关系经济法调整的公共经济管理关系,是指国家在管理和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形成的特定经济关系,是国家从长远和社会公共利益出发,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经济因素,实行全局性协调、干预所产生的经济关系。国家运用指导、鼓励和必要控制的经济调节方式,对社会经济进行引导。国家以直接或间接的方法,选择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调整重大结构和布局,兼顾公平与效率,保护资源与环境,实现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二)公平竞争关系公平竞争关系,是指现代国家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及其活力,采取相应措施维护、促进或限制竞争的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市场主体为争取有利的生产条件和销售条件,就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质量和其他条件,无时无刻不在较量,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存在的前提和市场运行的动力。市场在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垄断和反垄断的矛盾,也会出现个体利益侵犯社会利益的消极现象。国家对市场运行关系进行调整,有利于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有效地反对垄断,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建立统一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公平竞争。(三)国家投资经营关系国家投资经营关系,是国家参与经济活动,以所有者的身份直接投资经营国有企业或从事其他商业活动,并对这部分资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国有资产往往参与到高风险、高投入、基础性行业以及一些公用事业等领城,以保证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目标。经济法对国家投资经营关系的调整,目的是要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理顺国有资产投资的体制与程序,规范国有资产经营的方法与途径。经济法的地位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第二节

经济法的地位和基本原则一、经济法的地位经济法的地位,是指是指经济法在法的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法的体系是由多层次的、门类齐全的法的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体。(一)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判断经济法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决定于是否具有独立的调整对象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有一定的范围。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同其他部门的调整对象是可以分开的。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共同点:二者都调整财产(经济)关系。(二)经济法与相关法的关系

1、经济法与民法不同点:(1)经济法是社会责任本位法;民法是个体权利本位法。(2)调整对象不同。经济法只调整经济关系,即一定的财产关系;而民法还调整一定的人身关系。(3干预程度不同。经济法中国家干预更强,民法的国家干预强度小。(4)经济法调整的关系复杂,包括纵、横、内部等关系;民法则单一,只调整横向关系。行政法是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在履行其行政职能过程中所发生的行政管理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共同点:二者都调整纵向管理关系,两者都带有强制性。区别点(1):经济法主要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关注市场主体经济上的具体权利义务;行政法主要规范行政机关的行为,而不关注市场主体经济上的具体权利义务。2、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关系区别点(2):经济法的主要功能是设定政府的权力,控权是其从属和间接功能;行政法主要功能是控制政府的权力,设权是其从属和间接功能。区别点(3):经济法保障经济秩序和社会整体效益;行政法保证经济自由和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不受行政机关侵害。区别点(4):经济法中的正义主要是实体的正义;行政法中的正义主要是程序的正义。只有一个:“维护和促进社会经济总体效率和社会公平。”两个:市场竞争原则和宏观调控原则。三个:平衡协调原则、维护公平竞争原则、责权利相一致原则。八个:即资源优化配置,国家适度干预,社会本位,经济民主,经济公平,经济效益,经济安全,可持续发展等原则。(一)各家观点二、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平衡协调原则是指经济法的立法和执法要从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整体利益出发,调整具体经济关系,协调经济利益关系,以促进、引导或强制实现社会整体目标与个体利益目标的统一。(二)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内容示例:税收对证券市场发展的影响为进一步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决定从2007年5月30日起,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现行1‰调整为3‰。即对买卖、继承、赠与所书立的A股、B股股权转让书据,由立据双方当事人分别按3‰的税率缴纳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沪深股市4日继续大幅下挫,两市跌停的A、B股高达约1000只。上证综指以3981.82点跳空近19点低开,随即震荡下挫,一路跌破3900点、3800点和3700点三个整数关口,以3670.40点报收,较前一交易日下跌超过330点,跌幅达到8.26%,全天振幅则达到8.20%。深证成指当日报收于11468.01点,单日下跌964.67点,跌幅也达到了7.76%。与此同时,沪深两市成交量大幅萎缩,分别为1491.18亿元和770.24亿元,总量仅约2261亿元。当日沪深两市仅分别有19只和13只交易品种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不计算ST股票和未股改股,两市超过860只个股跌停。如果加上B股,则两市跌停的个股数量高达约1000只。维护公平竞争原则是指不仅直接体现在竞争法当中,而且体现在经济法的各项制度中,都必须考虑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问题,政府的经济管理和市场操作更应该做到公平、公开、公正,不得违背和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的客观要求。责权利相一致原则是指在经济法的法律关系中,各管理主体和公有制主导的经营主体及各个环节所承受的权(力)利、利益、义务职责和责任必须相一致,不应当有脱节、错位、不平衡、不到位等现象存在。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经济法律关系内容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经济法律事实第三节

经济法律关系经济法律关系----是根据经济法的规定产生的,经济法主体之间的具有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由三个要素构成: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经济法律关系内容经济法律关系客体。一、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是经济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或当事人,依法享有一定的权利、承担一定的义务。主体的种类:国家机关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企业的内部机构和人员公民个人二、经济法律关系内容----是指经济法主体依法享有的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一)经济权利:经济职权财产所有权法人财产权经营管理权请求权(二)经济义务:----是指经济法主体依法必须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满足对方要求的责任。包括:对国家的义务对社会的义务对内部的责任三、经济法律关系客体----是指经济法主体的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在实践中,能够成为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主要是:物经济行为无形资产。美国的经济危机对策与7000亿救市资金美国政府2008年9月20日向国会提交一项总额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计划,以赋予政府广泛权力购买金融机构不良资产,阻止金融危机加深。这是自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美国政府制定的最大规模金融救援计划。这项由布什政府提出的金融救援方案的核心内容是,授权政府购买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以缓解信贷紧缩局面。然而,美国众议院在美东时间29日午后(北京时间30日凌晨)的首轮投票中以228票对205票否决了财政部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受此影响,全球股市遭受重挫。道琼斯指数当天狂跌777点,创历史单日最大跌幅。案例布什政府和两党领袖马上对方案进行了修改和调整。经过修改的新方案在保持原方案核心内容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诸多关于减税以及保护纳税人利益的条款。新方案将联邦存款保险金额的上限由目前的10万美元提高到25万美元,还提供了总额达1100亿美元的减税计划。新方案中还附加了不少可以让国会议员可以取悦地方选民和团体的“猪肉桶项目”。新方案于10月1日在参议院以74票赞成、25票反对的结果获得通过。北京时间10月4日凌晨1点25分,美国国会众议院以263票赞成、171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了备受瞩目的7000亿美元救市方案。总统布什随后在白宫签署了《2008年紧急经济稳定法案》,这标志着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救市计划正式启动。在救市计划获总统签署生效2个月、大量资金已流入金融业后,财政部仍然没有设立一个有效的救市资金“跟踪”机制。政府问责局认为,尽管旨在稳定金融系统的救市计划“诞生”不足60天,且政府救市思路和资金用途尚在调整过程中,但财政部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监管框架,以确保已经或即将流入金融业的救市资金“达到预期目标”。政府问责局认为,监管漏洞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救市资金的“去向”不够透明。财政部迟迟没有规定获注资的金融机构定期向政府汇报,以方便政府及时掌握资金的利用状况、目的以及效果。其次,金融机构高层管理者的薪酬状况不够透明。报告说,按照金融机构与政府达成的协议,企业应保证在拿到钱后严格限制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不提供高额离职补偿金或年终分红。一些企业还承诺高层管理人员退还先前获得的奖金。但眼下没有措施“验证”这些企业是否严格遵守上述规定。政府问责局的报告向财政部提出建议,希望后者尽快建立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必要时可与政府银行监管部门合作,以确保银行努力靠近或达成救市目标。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与4万亿救市资金国务院部署金融危机应对策略--12008年10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经济形势,安排部署四季度经济工作,提出尽快出台有针对性的财税、信贷、外贸等政策措施,包括继续加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努力保持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加大投资力度。支持居民购房;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贷款,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提高服装、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高附加值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等共十项措施。案例国务院部署金融危机应对策略--2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会议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包括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等。据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四、经济法律事实经济法律事实是指由经济法所确认的,能够引起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变更、终止的客观情况。不同的经济法律事实引起不同的经济法律关系。经济法律关系并非一经产生就成不变,新的经济法律事实的出现,会使原有的经济法律关系发生改变或者消灭。经济法律事实分为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两类。法律行为是指经济法主体为实现其经济目的而有意识地进行的,能够引起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终止的活动。法律事件是指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能够引起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终止的客观事实,包括自然灾害和社会原因。第二章公司法律制度公司法概述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律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律规定公司有关机构和人员的责任公司债券公司财务、会计公司的合并、分立、增资、减资公司的解散、清算外国公司的分支机构第一节

公司法概述公司的概念和种类公司法概述---公司是依法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公司具有以下特征:公司是依法设立的企业公司具有法人资格公司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一、公司的概念和种类

(一)公司的概念和特征(二)公司的种类:1.根据股东对公司所负责任的不同,可以将公司分为无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两合公司和股份两合公司2.根据公司的信用基础不同,可以将公司分为人合公司、资合公司和人合兼资合公司3.根据公司与公司之间的控制与依附关系不同,可以将公司分为母公司和子公司4.根据公司内部管理关系的不同,可以将公司分为总公司和分公司5.根据国籍的不同,可以将公司分为本国公司、外国公司和跨国公司---公司法是调整公司的设立、组织、变更、终止、清算以及调整公司对内对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公司法具有以下特征:1.公司法既是组织法,又是行为法2.公司法具有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双重属性3.公司法是强制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相结合的法4.公司法是具有一定国际性的国内法二、公司法概述有限责任公司的概念和特征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机构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特别规定国有独资公司的特别规定第二节

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律规定

有限责任公司,亦简称有限公司,是指由法律规定的一定人数的股东组成,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有限责任公司具有以下特征:股东人数有规定限制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程序简便公司资本不分为等额股份具有人合性和资合性双重特性一、有限责任公司的概念和特征(一)设立条件1.股东符合法定人数;2.有符合公司章程规定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3.股东共同制定公司章程;4.建立符合有限责任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有公司住所;5.有公司名称。二、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二)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程序1.制定公司章程2.申请公司名称预先核准3.股东出资4.办理审批5.申请设立登记6.签发出资证明书(三)股东的权利和义务股东具有以下权利:

(1)查阅权。为了保证股东的知情权,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股东有权查阅、复制公司章程、股东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和财务会计报告。股东可以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2)分红权和优先认股权。股东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分取红利;公司新增资本时,股东有权优先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认缴出资。(3)诉讼请求权。股东会、董事会的会议召集程序、表决方式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或者决议内容违反公司章程的,股东可以自决议作出之日起60日内,请求人民法院撤销。(三)股东的权利和义务1.股东具有以下义务: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1)缴纳出资的义务。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所认缴的出资额。股东不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缴纳出资的,除应当向公司足额缴纳外,还应当向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2)不得抽逃出资。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3)遵纪守法,依法行使股东权利。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一)股东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由全体股东组成。股东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1、股东会的职权依照公司法的规定行使以下职权:①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②选举和更换非由职工代表担任的董事、监事,决定有关董事、监事的报酬事项;③审议批准董事会的报告;④审议批准监事会或者监事的报告;⑤审议批准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⑥审议批准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⑦对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作出决议;⑧对发行公司债券作出决议;⑨对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清算或者变更公司形式作出决议;⑩修改公司章程;⑪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三、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机构2、股东会会议股东会会议分为定期会议和临时会议。定期会议应当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按时召开。代表1/10以上表决权的股东,1/3以上的董事,监事会或者不设监事会的公司的监事提议召开临时会议的,应当召开临时会议。首次股东会会议由出资最多的股东召集和主持。以后的股东会会议,有限责任公司设立董事会的,股东会会议由董事会召集,董事长主持。3、股东会决议股东会会议由股东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股东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除公司法有规定的外,由公司章程规定。股东会会议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决议,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决议,必须经代表2/3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二)董事会1、董事会的性质及组成董事会是由公司依法产生的,对外代表公司,对内负责公司日常管理和经营决策的常设机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成员为3人至13人,董事会设董事长一人,可以设副董事长。两个以上的国有企业或者两个以上的其他国有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其董事会成员中应当有公司职工代表;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可以有公司职工代表。董事会中的职工代表由公司职工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或者其他形式民主选举产生。董事任期由公司章程规定,但每届任期不得超过3年。董事任期届满,连选可以连任。董事会会议由董事长召集和主持。2、董事会的职权董事会董事会对股东会负责,行使下列职权:召集股东会会议,并向股东会报告工作;执行股东会的决议;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制订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制订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制订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以及发行公司债券的方案;制订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方案;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决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经理及其报酬事项,并根据经理的提名决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及其报酬事项;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三)经理有限责任公司可以设经理,由董事会决定聘任或者解聘。经理对董事会负责,行使下列职权:主持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组织实施公司年度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拟订公司内部管理机构设置方案;拟订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制定公司的具体规章;提请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决定聘任或者解聘除应由董事会决定聘任或者解聘以外的负责管理人员;董事会授予的其他职权。(四)监事会1、监事会的组成有限责任公司设监事会,其成员不得少于3人。股东人数较少或者规模较小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以设1至2名监事,不设监事会。监事会应当包括股东代表和适当比例的公司职工代表,其中职工代表的比例不得低于1/3,具体比例由公司章程规定。监事会设主席1人,由全体监事过半数选举产生。2、监事会的职权监事会具有以下职权:检查公司财务;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的行为进行监督,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公司章程或者股东会决议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提出罢免的建议;当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损害公司的利益时,要求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予以纠正;提议召开临时股东会会议,在董事会不履行本法规定的召集和主持股东会会议职责时召集和主持股东会会议;向股东会会议提出提案;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提起诉讼;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有以下几种转让方式:股权的自愿转让股权的强制转让股权的收购股东资格的继承四、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是指只有一个自然人股东或者一个法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1)一个自然人只能投资设立一个一人有限责任公司。(2)在公司登记中注明自然人独资或者法人独资,并在公司营业执照中载明。(3)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不设股东会。(4)应当在每一会计年度终了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并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5)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的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五、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特别规定

国有独资公司,是指国家单独出资、由国务院或者地方人民政府授权本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有限责任公司。对国有独资公司在以下方面做出特别规定:(1)国有独资公司章程的制定或批准(2)国有独资公司重大事项的决定(3)董事会的组成与职权(4)经理的聘任与职权(5)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兼职的限制(6)监事会的组成与职权六、国有独资公司的特别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概念和特征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机构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转让与发行第三节

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律规定

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股份公司,是指其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股份有限公司具有以下特征:股东的出资具有股份性股东承担有限责任股东人数广泛股份公开、自由发行和转让经营信息公开公司的信用基础具有资合性一、股份有限公司的概念和特征(一)设立条件:

1.发起人符合法定人数。应当有2人以上200人以下为发起人,其中须有半数以上的发起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2.有公司章程规定的全体发起人认购股本总额或者募集的实收股本总额。3.股份发行、筹办事项符合法律规定4.发起人制订公司章程,采用募集方式设立的经创立大会通过。5.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股份有限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6.有公司住所。二、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1、发起设立程序:

(1)申请名称预先核准。(2)发起人签订发起协议。(3)发起人认购股份、缴纳股款。(4)选举董事会和监事会。(5)申请设立登记。(二)设立程序2、募集设立程序:

(1)申请名称预先核准。(2)发起人签订发起协议。(3)发起人认购股份。发起人认购的股份不得少于公司股份总数的35%。(4)公告招股说明书,制作认股书,认购、并缴纳股款。(5)签订承销协议。(6)签订代收股款协议。(7)依法验资。(8)召开创立大会。(9)申请设立登记。3、发起人的义务和责任:

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承担公司筹办事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发起人未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缴足出资的,或非货币财产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价额的,应当补缴;其他发起人承担连带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应当承担下列责任:公司不能成立时,对设立行为所产生的债务和费用负连带责任;公司不能成立时,对认股人已缴纳的股款,负返还股款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的连带责任;在公司设立过程中,由于发起人的过失致使公司利益受到损害的,应当对公司承担赔偿责任。1、股东大会的性质和职权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由全体股东组成。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依照公司法行使职权。三、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机构

(一)股东大会2、股东大会的议事规则(1)会议的召开。股东大会应当每年召开一次年会。有公司法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在两个月内召开临时股东大会:(2)股东大会会议由董事会召集,董事长主持;(3)会议的通知、议案和股票交存制度。(4)表决权和会议的议事规则。股东出席股东大会会议,所持每一股份有一表决权。(5)股东大会的会议记录。1、董事会的组成和职权股份有限公司设董事会,其成员为5人至19人。关于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任期的规定,适用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2、董事会的召开董事会每年度至少召开两次会议。代表1/10以上表决权的股东、1/3以上董事或者监事会,可以提议召开董事会临时会议。3、董事会的议事规则董事会会议应有过半数的董事出席方可举行。董事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全体董事的过半数通过。董事会决议的表决,实行一人一票。4、董事应当对董事会的决议承担责任。(二)董事会股份有限公司设经理,由董事会决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董事会可以决定由董事会成员兼任经理。《公司法》第49条关于有限责任公司经理职权的规定,适用于股份有限公司经理。

(三)经理股份有限公司设监事会,其成员不得少于3人。监事会设主席一人,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兼任监事。《公司法》第53、54条关于有限责任公司监事会职权的规定,适用于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监事会每6个月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监事可以提议召开临时监事会会议。

(四)监事会上市公司,是指其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在1年内购买、出售重大资产或者担保金额超过公司资产总额30%的,应当由股东大会作出决议,并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上市公司设董事会秘书,负责公司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会议的筹备、文件保管以及公司股东资料的管理,办理信息披露事务等事宜。上市公司董事与董事会会议决议事项所涉及的企业有关联关系的,不得对该项决议行使表决权,也不得代理其他董事行使表决权。出席董事会的无关联关系董事人数不足3人的,应将该事项提交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五)上市公司组织机构的特别规定(一)股份的概念股份是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持有的、体现股东权利义务的、公司资本的组成部分。股份具有以下特征:股份是公司资本的最小单位,具有不可分性;股份是对公司资本的划分,并且每一股的金额相等;股份体现股东的权利和义务;股份以股票为表现形式。股票是公司签发的证明股东所持股份的凭证。股份的发行和转让就是股票的发行和转让。四、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发行与转让(二)股份的发行1.股份的发行,实行公平、公正的原则,同种类的每一股份应当具有同等权利。2.股票发行价格可以按票面金额,也可以超过票面金额,但不得低于票面金额。3.股票采用纸面形式或者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形式。4.记名股票、无记名股票和其他股份5.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即向股东正式交付股票。公司成立前不得向股东交付股票。6.公司发行新股,股东大会应当对下列事项作出决议:(三)股份的转让1.股份转让的方式2.股份转让的场所3.股份转让的限制4.本公司股份的收购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义务和责任第四节

公司有关机构和人员的责任根据《公司法》第146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1)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2)因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五年,或者因犯罪被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满未逾5年;(3)担任破产清算的公司、企业的董事或者厂长、经理,对该公司、企业的破产负有个人责任的,自该公司、企业破产清算完结之日起未逾3年;(4)担任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的公司、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并负有个人责任的,自该公司、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未逾3年;(5)个人所负数额较大的债务到期未清偿一、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对公司负有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利用职权收受贿赂或者其他非法收入,不得侵占公司的财产。《民法典》第84条规定,营利法人的控股出资人、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利用其关联关系损害法人的利益;利用关联关系给法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违反《公司法》的行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二、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义务和责任《民法典》第84条明确规定了营利法人的控股出资人、实际控制人不得利用其关联关系损害法人的利益;利用关联关系造成法人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三、公司出资人的责任《民法典》第85条明确规定,营利法人的权力机构、执行机构作出决议的会议召集程序、表决方式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法人章程,或者决议内容违反法人章程的,营利法人的出资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该决议。但是,营利法人依据该决议与善意相对人形成的民事法律关系不受影响。四、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的责任公司债券的概念公司债券的发行公司债券的转让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规定第五节

公司债券公司债券,是指公司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公司债券,可以为记名债券,也可以为无记名债券。一、公司债券的概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15条的规定,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应当符合下列条件:(1)具备健全且运行良好的组织机构

(2)最近3年平均可分配利润足以支付公司债券1年的利息;(3)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条件。(一)公司债券的发行条件

二、公司债券的发行发行公司债券的申请经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核准后,应当公告公司债券募集办法。公司债券募集办法中应当载明下列主要事项:公司名称;债券募集资金的用途;债券总额和债券的票面金额;债券利率的确定方式;还本付息的期限和方式;债券担保情况;债券的发行价格、发行的起止日期;公司净资产额;已发行的尚未到期的公司债券总额;公司债券的承销机构。公司以实物券方式发行公司债券的,必须在债券上载明公司名称、债券票面金额、利率、偿还期限等事项,并由法定代表人签名,公司盖章。(二)公司债券的募集办法

公司发行公司债券应当置备公司债券存根簿。发行记名公司债券的,应当在公司债券存根簿上载明下列事项:债券持有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及住所;债券持有人取得债券的日期及债券的编号;债券总额,债券的票面金额、利率、还本付息的期限和方式;债券的发行日期。发行无记名公司债券的,应当在公司债券存根簿上载明债券总额、利率、偿还期限和方式、发行日期及债券的编号。记名公司债券的登记结算机构应当建立债券登记、存管、付息、兑付等相关制度。(三)公司债券存根簿和公司债券的登记结算机构公司债券可以转让,转让价格由转让人与受让人约定。公司债券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按照证券交易所的交易规则转让。记名公司债券,由债券持有人以背书方式或者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转让;转让后由公司将受让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及住所记载于公司债券存根簿。无记名公司债券的转让,由债券持有人将该债券交付给受让人后即发生转让的效力。三、公司债券的转让

上市公司经股东大会决议可以发行可转换为股票的公司债券,并在公司债券募集办法中规定具体的转换办法。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为股票的公司债券,除应当符合公司债券发行的条件外,还应当符合关于公开发行股票的条件,并报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四、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规定

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公积金及其用途公司利润的分配第六节

公司财务、会计公司应当在每一会计年度终了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并依法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有限责任公司应当依照公司章程规定的期限将财务会计报告送交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在召开股东大会年会的20日前置备于本公司,供股东查阅;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有限公司必须公告其财务会计报告。一、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10%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公司法定公积金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50%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股份有限公司以超过股票票面金额的发行价格发行股份所得的溢价款以及国务院财政部门规定列入资本公积金的其他收入,应当列为公司资本公积金。公司的公积金用于弥补公司的亏损、扩大公司生产经营或者转为增加公司资本。公司从税后利润中提取法定公积金后,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还可以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任意公积金。二、公积金及其用途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公积金后所余税后利润,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分取红利,但是,全体股东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或者不按照出资比例优先认缴出资的除外。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但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规定不按持股比例分配的除外。三、公司利润的分配公司聘用解聘承办公司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决定。公司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就解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表决时,应当允许会计师事务所陈述意见。公司应当向聘用的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及其他会计资料,不得拒绝、隐匿、谎报。四、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关系公司的合并公司的分立公司注册资本的增减第七节

公司的合并、分立、增资、减资

公司合并,应当由合并各方签订合并协议,并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公司应当自作出合并决议之日起10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30日内在报纸上公告。债权人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30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公告之日起45日内,可以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公司合并时,合并各方的债权、债务,应当由合并后存续的公司或者新设的公司承继。《民法典》第67条规定:“法人合并的,其权利和义务由合并后的法人享有和承担。”公司合并时,合并各方的债权、债务,应当由合并后存续的公司或者新设的公司承继。一、公司的合并公司分立,其财产作相应的分割。公司分立,应当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公司应当自作出分立决议之日起10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30日内在报纸上公告。公司分立前的债务由分立后的公司承担连带责任。但是,公司在分立前与债权人就债务清偿达成的书面协议另有约定的除外。二、公司的分立公司需要减少注册资本时,必须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公司应当自作出减少注册资本决议之日起10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30日内在报纸上公告。债权人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30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公告之日起45日内,有权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公司减资后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法定的最低限额。有限责任公司增加注册资本时,股东认缴新增资本的出资,依照《公司法》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缴纳出资的有关规定执行。股份有限公司为增加注册资本发行新股时,股东认购新股,依照《公司法》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缴纳股款的有关规定执行。三、公司注册资本的增减公司的解散公司的清算第八节公司的解散、清算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因下列原因解散:(1)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2)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解散;(3)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4)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5)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一、公司的解散公司有上述第(1)项情形的,可以通过修改公司章程而存续。修改公司章程,有限责任公司须经持有2/3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股份有限公司须经出席股东大会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一)清算组的成立

公司解散的,除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的以外,应当在解散事由出现之日起15日内成立清算组,开始清算。有限责任公司的清算组由股东组成,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组由董事或者股东大会确定的人员组成。二、公司的清算(二)清算组的职权清算组在清算期间行使下列职权:(1)清理公司财产,分别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2)通知、公告债权人;(3)处理与清算有关的公司未了结的业务;(4)清缴所欠税款以及清算过程中产生的税款;(5)清理债权、债务;(6)处理公司清偿债务后的剩余财产;(7)代表公司参与民事诉讼活动。(三)清算程序1.申报债权;2.进行财产清算;3.清算报告的报送及公司注销登记。《民法典》第69、70、71和72条对法人的解散、清算作了规定,与《公司法》的规定基本一致。《民法典》的规定适用于公司的解散和清算。外国公司的分支机构的法律地位外国公司的分支机构的设立条件外国公司的分支机构的撤销和清算第九节

外国公司的分支机构我国《公司法》所称外国公司是指依照外国法律在中国境外设立的公司。外国公司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分支机构不具有中国法人资格。外国公司对其分支机构在中国境内进行经营活动承担民事责任。外国公司撤销其在中国境内的分支机构时,必须依法清偿债务,依照本法有关公司清算程序的规定进行清算。未清偿债务之前,不得将其分支机构的财产移至中国境外。一、外国公司分支机构的法律地位(1)提供外国公司的证明文件。(2)指定分支机构的代表人或代理人。(3)有符合规定的资金。(4)有符合规定的名称。二、外国公司分支机构的设立条件外国公司撤销其在中国境内的分支机构时,必须依法清偿债务,依照《公司法》有关公司清算程序的规定进行清算。在清偿债务之前,不得将其分支机构的财产移至中国境外。

三、外国公司的分支机构的撤销和清算第三章

合伙企业与个人独资企业法律制度合伙企业法律制度个人独资企业法律制度第一节

合伙企业法律制度合伙企业概述普通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企业合伙企业的解散和清算一、合伙企业概述(一)合伙企业的概念合伙企业,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一、合伙企业概述(二)合伙企业法调整合伙企业在设立、组织、活动及解散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1997年2月23日通过2006年8月27日修订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二、普通合伙企业(一)合伙企业的设立有二个以上合伙人。合伙人为自然人的,应当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有书面合伙协议;有合伙人认缴或者实际缴付的出资;有合伙企业的名称和生产经营场所;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出资形式合伙人可以用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或者其他财产权利出资,也可以用劳务出资。评估作价:全体合伙人协商作价;委托法定评估机构评估。劳务----其评估办法由全体合伙人协商确定,并在合伙协议中载明。合伙协议

合伙企业的名称和主要经营场所的地点;合伙目的和合伙经营范围;合伙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合伙人的出资方式、数额和缴付期限;利润分配、亏损分担方式;合伙事务的执行;入伙与退伙;争议解决办法;合伙企业的解散与清算;违约责任。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合伙协议约定优先(二)合伙企业财产1、财产构成合伙人的出资;以合伙企业名义取得的收益;依法取得的其他财产。2、分割处分合伙人在企业清算前,不得请求分割合伙企业的财产;私自转移或者处分合伙企业财产的,合伙企业不得以此对抗善意第三人。转让财产经其他合伙人一致同意;在同等条件下,其他合伙人有优先购买权;合伙协议另有约定的除外;经修改合伙协议后成为新合伙人。内部转让向外转让应当通知其他合伙人。

财产份额出质须经其他合伙人一致同意;未经其他合伙人一致同意,其行为无效,由此给善意第三人造成损失的,由行为人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三)合伙事务执行合伙人对合伙企业事务享有同等的权利。可以委托一个或者数个合伙人对外代表合伙企业,执行合伙事务。《民法典》第970条第1款规定:“合伙人就合伙事务作出决定的,除合伙合同另有约定外,应当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除合伙协议另有约定外,合伙企业的下列事项应当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改变合伙企业的名称;改变合伙企业的经营范围、主要经营场所的地点;处分合伙企业的不动产;转让或者处分合伙企业的知识产权和其他财产权利;以合伙企业名义为他人提供担保;聘任合伙人以外的人担任合伙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执行人的权利义务定期报告事务执行情况以及合伙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合伙人分别执行合伙事务的,执行事务合伙人可以对其他合伙人执行的事务提出异议。竞业禁止义务。除合伙协议另有约定或者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外,合伙人不得同本合伙企业进行交易。其他合伙人的权利义务有权监督执行事务合伙人执行合伙事务的情况有权查阅合伙企业会计账簿等财务资料。对执行人撤销委托的权利。

被聘管理人的权利义务在合伙企业授权范围内履行职务。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给合伙企业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合伙企业决议下列事项应当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改变合伙企业的名称;改变经营范围、主要经营场所的地点;处分不动产;转让或者处分知识产权和其他财产权利;以合伙企业名义为他人提供担保;聘任合伙人以外的人担任合伙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

合伙企业决议合伙人对合伙企业有关事项作出决议:按照合伙协议约定的表决办法办理;未约定,实行合伙人一人一票并经全体合伙人过半数通过的表决办法。

分配利润、承担亏损按照合伙协议的约定办理;未约定,由合伙人协商决定;协商不成,按照实缴出资比例分配、分担;无法确定出资比例的,平均分配、分担。合伙协议不得约定将全部利润分配给部分合伙人或者由部分合伙人承担全部亏损。

(四)合伙企业与第三人的关系对合伙执行人权利的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合伙人个人债务的清偿:用在企业的收益;请求法院强制执行其财产分额。债权人不得以其债权抵销其对合伙企业的债务;不得代位行使合伙人在合伙企业中的权利。

(五)入伙、退伙入伙条件和程序权利与责任与原合伙人享有同等权利,承担同等责任。对入伙前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五)入伙、退伙退伙条件和程序法定退伙45条自愿退伙46条当然退伙48条除名49条继承50条承担过错责任51条承担亏损54条连带责任53条第四十五条合伙协议约定合伙期限的,在合伙企业存续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伙人可以退伙:(一)合伙协议约定的退伙事由出现;(二)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三)发生合伙人难以继续参加合伙的事由;(四)其他合伙人严重违反合伙协议约定的义务。第四十六条合伙协议未约定合伙期限的,合伙人在不给合伙企业事务执行造成不利影响的情况下,可以退伙,但应当提前三十日通知其他合伙人。第四十八条合伙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然退伙:1、作为合伙人的自然人死亡或者被依法宣告死亡;2、个人丧失偿债能力;3、作为合伙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被宣告破产;4、法律规定或者合伙协议约定合伙人必须具有相关资格而丧失该资格;5、合伙人在合伙企业中的全部财产份额被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六)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合伙人的故意、重大过失造成的企业债务:过错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其他合伙人承担有限责任。正常经营中的企业债务:由全体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以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为客户提供有偿服务的专业服务机构,可以设立为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

有限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组成,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责任。合伙人2个以上50个以下合伙人设立;至少应当有一个普通合伙人。三、有限合伙企业出资有限合伙人不得以劳务出资;按期足额缴纳出资。合伙事务的执行有限合伙人不执行合伙事务,不得对外代表有限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人的权利除合伙协议另有约定的以外,有限合伙人:可以与本有限合伙企业进行交易;可以自营或者同他人合作经营与本本企业向竞争的业务;可以将其在企业中的财产份额出质;可以向合伙人以外的人转让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有限合伙人的责任对善意第三人承担普通合伙人的责任;未经授权与他人交易,造成企业或合伙人损失的,承担赔偿责任;以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入伙前企业的债务承担责任;对基于退伙前的原因发生的企业债务,以其退伙时从企业取回的财产承担责任;合伙人发生转变的,对以前企业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的退伙当然退伙:对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不得因此要求其退伙;死亡或终止的,继承人或权利受让人依法取得合伙人在企业中的资格。合伙人的转变除合伙协议另有约定外,普通合伙人转变为有限合伙人,或者有限合伙人转变为普通合伙人,应当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

有限合伙企业仅剩有限合伙人的,应当解散;有限合伙企业仅剩普通合伙人的,转为普通合伙企业。合伙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解散:合伙期限届满,合伙人决定不再经营;合伙协议约定的解散事由出现;全体合伙人决定解散;合伙人已不具备法定人数满三十天;合伙协议约定的合伙目的已经实现或者无法实现;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原因。四、合伙企业解散、清算清算人清算人由全体合伙人担任;经全体合伙人过半数同意,可以指定一个或者数个合伙人,或者委托第三人,担任清算人。自合伙企业解散事由出现之日起十五日内未确定清算人的,合伙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清算人。清算期间,合伙企业存续,但不得开展与清算无关的经营活动。注销合伙企业清算结束,清算人应当编制清算报告,经全体合伙人签名、盖章后,向企业登记机关报送清算报告,申请办理合伙企业注销登记。合伙企业注销后或者依法被宣告破产的,原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存续期间的债务仍应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甲乙丙丁四人拟定了一份合伙协议,内容如下:1、合伙企业的注册资本为20万元,甲以现金4万元,外加一批桌椅(作价1万元)出资;乙有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及实践经验以劳务出资,作价2万元丙以拥有的街面房出资,房产市价10万元;丁出资3万元。(2);对于以现金出资部分,在企业成立时只需缴纳70%,其余部分何时缴纳视情况而定。(3)利润分配按20%、40%25%、15%分配,企业亏损由乙承担。(4)乙为企业事务的执行人。权限为:负责日常管理;对外代表公司;订立合同;处分企业的财产等。(5)合伙人依照本协议规定退伙的,对合伙前企业的债务,在退伙后两年内承担责任,以后不再承担责任。

甲、乙、丙、丁计划成立一个合伙企业。他们在草拟合伙协议时,甲说出资为现金12万元,并参与日常工作,按劳务作价5000元;乙出资为现金30万元,由于手中现金紧张,声明其中50%,即15万元,在合伙企业成立半年后才能缴付,并且他不同意甲日常工作,按劳务作价5000元;丙出资汽车一辆,不办理过户,仅以使用权出资,作价9万元;丁提供经营场所,以2所房屋的使用权出资,作价10万元。约定经营期3年。合伙企业于2007年4月1日成立,并且经营顺利。

半年以后,丙在为合伙企业运货的归途中翻车,车毁人亡。其子要求赔偿汽车价款25万元,并代替其父成为合伙人。甲、乙、丁仅仅知道丙之子刚刚刑满出狱,对其不甚了解,不同意其成为合伙人,但不知汽车是否该赔。又过了2个月,乙的债权人张某,也是合伙企业的客户,向合伙企业主张:乙拖欠他15万元,至今不还,所以,他欠合伙企业的14万5千元货款也不还了,相互抵消,5千元的差额也不要了。

2008年春天,合伙企业失火,将1所房屋烧毁。丁要求赔偿其损失

甲认为合伙企业已经没有什么前途,提出退火,其他几个合伙人不同意。在一次会上,甲又提出转让其出资份额,将其出资份额转让给李某,丁不同意。会后,甲单独与丁协商,将其出资份额转让给丁,丁同意了。事后乙知道了,坚决反对。合伙企业解散已是不可避免。于是,请万事通律师事务所律师曾国静咨询解散清算事宜。

请问:1、甲以劳务作价5000元出资,是否可以?2、如何选任清算人?3、如何认定乙的出资?4、甲是否可以退火?5、丁是否可以房屋的使用权出资?6、在清算期间,如果全体合伙人以个人财产承担清算责任后,仍不能清偿合伙企业的债务,如何处理。。

请问:7、合伙企业是否应该赔偿汽车价款25万元?8、财产按照什么顺序清偿;9、丙之子是否可以成为合伙人?10、乙反对甲将其出资份额转让给丁,反对是否有效?11、张某是否可以向合伙企业主张乙拖欠他15万元债款?12、甲是否可以将其份额转让给李某?13、合伙企业失火,将1所房屋烧毁。应该由谁承担损失赔偿责任?甲乙丙均为长途客运业的专业户,三人商定合伙经营跑运输,每人出资30万元入伙,同时甲提出其业务经理丁善于管理,可以由丁以其管理才能入伙,不须交纳出资,乙丙表示同意。四人一致同意丁作为日常业务负责人。由于业务蒸蒸日上,四人都得到巨额利润,丁于是准备在担当合伙企业负责人的同时,再同他人合作开展另一个运输公司,遭到甲乙丙的反对。甲提出要退伙,乙丙丁勉强同意,但只同意退甲30万元了事,甲同意并拿走30万元。半年后,甲妻见运输业务赢利可观,遂向乙丙丁提出不再退伙,并把39万元留给丁,三人表示等和甲谈后再说。三天后,丁在运输过程中遭遇车祸,亏损严重。甲乙丙丁对如何分担债务发生争议。(1)丁以其管理才能入伙是否合法?(2)丁在合伙企业之外另建新的运输企业是否合法?(3)甲的第一次退伙是否有效?(4)甲妻的行为是否可以恢复甲的合伙人地位?(5)甲对车祸损失应否承担责任?(6)假如合伙协议中规定,丁不得代表合伙企业签定标的额10万元的合同,而丁与某汽车公司签定了12万元的合同,此合同是否有效?个人独资企业法概述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个人独资企业的权利义务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及事务管理个人独资企业的解散和清算第二节

个人独资企业法律制度特征1.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设立2.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3.投资人承担无限责任个人独资企业,是指依照《个人独资企业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一、个人独资企业法概述设立条件。《个人独资企业法》规定,设立个人独资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投资人为一个自然人;(2)有合法的企业名称;(3)有投资人申报的出资;(4)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5)有必要的从业人员。二、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设立程序1.申请申请设立个人独资企业,应当由投资人或者其委托的代理人向个人独资企业所在地的登记机关提交设立申请书、投资人身份证明、生产经营场所使用证明等文件。2.登记登记机关应当在收到设立申请文件之日起十五日内,对符合规定条件的,予以登记,发给营业执照;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不予登记,并应当给予书面答复,说明理由。分支机构的民事责任由设立该分支机构的个人独资企业承担。3.分支机构的设立个人独资企业设立分支机构,应当由投资人或者其委托的代理人向分支机构所在地的登记机关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个人独资企业的权利根据《个人独资企业法》的规定,个人独资企业享有以下权利:(1)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国家依法保护个人独资企业的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2)依法申请贷款、取得土地使用权。(3)拒绝摊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以任何方式强制个人独资企业提供财力、物力、人力。二、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根据《个人独资企业法》的规定,个人独资企业承担以下义务:(1)依法经营。(2)依法纳税。(3)保护职工合法权益。(4)依法设置账簿。三、个人独资企业的权利义务(一)投资人的条件、权利和责任:条件: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为具有中国国籍的自然人,但是,法律、行政法规禁止从事营利性活动的人,不得作为投资人申请设立个人独资企业。权利: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对本企业的财产依法享有所有权,其有关权利可以依法进行转让或继承。责任: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个人独资企业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的,投资人应当以其个人的其他财产予以清偿。四、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及事务管理(二)个人独资企业的事务管理:为了保护投资人的合法权益,《个人独资企业法》对受托人或被聘用人员的行为做了限制性规定。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可以自行管理企业事务,也可以委托或者聘用其他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负责企业的事务管理。投资人委托或者聘用他人管理个人独资企业事务,应当与受托人或者被聘用的人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委托的具体内容和授予的权利范围。(一)解散事由个人独资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解散:投资人决定解散;投资人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无继承人或者继承人决定放弃继承;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个人独资企业解散后,原投资人对个人独资企业存续期间的债务仍应承担偿还责任,但债权人在5年内未向债务人提出偿债请求的,该责任消灭。五、个人独资企业的解散、清算(二)清算个人独资企业解散,由投资人自行清算或者由债权人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清算人进行清算。投资人自行清算的,应当在清算前15日内书面通知债权人,无法通知的,应当予以公告。债权人应当在接到通知之日起30日内,未接到通知的应当在公告之日起60日内,向投资人申报其债权。个人独资企业解散的,财产应当按照下列顺序清偿:(1)所欠职工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用;(2)所欠税款;(3)其他债务。五、个人独资企业的解散、清算第四章破产法律制度破产法概述破产申请的提出与受理债权申报与债权人会议重整与和解破产清算法律责任第一节

破产法的概述一、概念破产是指当债务人不能清偿带起债务时,并且债务人的财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明显缺乏清偿债务能力时,在法院的监督和指挥下,以债务人的全部财产,使全体债权人得到公平清偿的法律程序。破产法是指当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由人民法院宣告其破产,并监督其财产的清算与分配,或进行和解、重整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二、破产界限破产界限又称破产原因,是指法院据以宣告债务人破产的条件和依据。《企业破产法》第2条的规定:“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依照本法规定清理债务。”

根据规定,企业破产有两个方面的原因:(1)不能清偿到期债务(2)并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

三、破产案件的管辖(一)地域管辖破产案件由债务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二)级别管辖基层人民法院一般管辖县、县级市或者区的工商机关核准登记企业的破产案件;中级人民法院一般管辖地区、地级市(含本级)以上工商机关核准登记企业的破产案件;纳入国家计划调整的企业破产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三)特殊管辖上级法院有权审理下级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上级法院也可以把本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交下级法院审理;下级法院对它所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认为需要上级人民法院审理的,可以报请上级人民法院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因特殊情况需对个别企业破产案件的地域管辖作调整的,须经共同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四)破产法庭的成立

2019年初,最高法院批复成立第一批破产法庭。据悉,山东济南、青岛的破产法庭也指日可待。破产法庭的成立,无疑是在之前破产审判庭的基础上取得的实质性的进步,体现了最高人民法院致力于推动破产审判专业化建设的决心和动力,也为营商环境优化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申请人

债务人------提出重整、和解、破产清算申请。债权人------提出重整、破产清算申请。已解散企业中负有清算责任的人------申请破产清算。一、破产案件的申请第二节申请的提出与受理

人民法院裁定受理破产申请的,应当同时指定管理人。人民法院应当自裁定受理破产申请之日起25日内通知已知债权人,并予以公告。(一)受理的期限根据《企业破产法》的规定,债权人提出破产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5日内通知债务人。债务人对申请有异议的,应当自收到人民法院的通知之日起7日内向人民法院提出。人民法院应当自异议期满之日起10日内裁定是否受理。除此规定的情形外,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破产申请之日起15日内裁定是否受理。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这两种规定的裁定受理期限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15日。二、破产案件的受理人民法院应当自裁定受理破产申请之日起25日内通知已知债权人,并予以公告。(二)发布通知与公告人民法院应当自裁定受理破产申请之日起25日内通知已知债权人,并予以公告。通知和公告应当载明下列事项:(1)申请人、被申请人的名称或者姓名;(2)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的时间;(3)申报债权的期限、地点和注意事项;(4)管理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及其处理事务的地址;(5)债务人的债务人或者财产持有人应当向管理人清偿债务或者交付财产的要求;(6)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地点;(7)人民法院认为应当通知和公告的其他事项。二、破产案件的受理人民法院应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