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人口与地理环境地理课标导引·定锚点课标要求节次考点考试内容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8.1人口分布考点1.世界人口分布①人口分布的概念②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考点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人文地理环境因素8.2人口迁移考点3.人口迁移的概念及类型人口迁移的类型考点4.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①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②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考点5.国际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考点6.我国人口迁移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8.3人口容量考点7.人口增长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考点8.资源环境的限制性资源环境对人口发展的限制性考点9.人口合理容量①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和资源环境承载力②人口合理容量的特点教材研析·固基础1.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期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通常以人口密度来衡量。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世界有四个人口密集区:东亚、南亚、欧洲西部、美国东北部。世界人口稀少区:荒漠、极地、高山高原、热带雨林等地区。2.世界人口在各大洲的分布状况差异很大。亚洲人口最多,南极洲目前尚无定居居民。世界各国的人口分布也极不平衡。截至2021年年底,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等14个。3.世界人口城乡分布总的趋势是城镇人口比例逐渐上升,乡村人口比例逐渐下降。北美洲是城镇人口比例最高的大洲,非洲是城镇人口比例最低的大洲。4.世界人口分布表现出明显的趋向性。例如:从海岸向内地200千米的范围内,集中了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地和平原地区,集中了世界80%以上的人口。5.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条件,不但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必需的基础,而且为人类的发展提供各种潜在的可能性。6.人口迁移是人口_______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__________行为。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分为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国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它包括永久性移民、在本国就业的外国人、国际定居难民等。国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
移动
空间流动
7.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推力与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包括经济、自然、政治、社会文化等。限制移民的法律法规、知识水平等因素也影响人口迁移。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现代的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8.人口迁移对迁入国的影响:弥补劳动力的不足;带来迁出国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为迁入国节约了教育费用;缓解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等等。对迁出国的影响:减轻本国人口压力;缓解人地矛盾;人才外流;等等。9.人口迁移对我国人口分布状况产生了深刻影响,促进了我国多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发展。造成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有政治、经济、战争、灾害等方面。10.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前往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工作并定居。11.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人口的自发性迁移比较少,20世纪50—70年代发生过大量的人口迁移活动,均以行政导向为主,如支援边疆省份、支援国家“三线”建设、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等。人口从东部向中部,东部、中部向西北、东北、西南方向迁移。12.世界人口发展历史的总趋势是人口不断增长。工业革命开始之前,世界人口增长比较缓慢。工业革命以后,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刺激了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13.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有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社会经济、科技进步、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政治制度等。14.世界人口增长是由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当人口出生率超过死亡率时,总人口就会增加,表现为正增长;当人口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时,总人口就会下降,表现为负增长。15.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变化,除了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有关,还与当地的人口迁入率和迁出率有关。16.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一方面,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资源的人均消耗量也在逐步增加。17.过度开发和不合理使用各种资源,会导致人地关系失调,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如部分矿产资源枯竭,乱砍滥伐引起的森林植被破坏,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大面积开垦草原引起的土地沙漠化,工业生产造成的大气、水环境恶化等。18.人口容量是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共同作用的产物,是衡量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19.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资源、环境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区域资源环境对人口和经济的支持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超越这一限度,就会造成资源和环境问题。20.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21.人口合理容量受到自然资源环境、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人均资源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基础巩固]近年来,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劳动力有从沿海发达地区回流的意愿,下图为不同受教育程度的流动人口回流意愿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1.造成我国流动人口出现回流的主导因素是(
)A.国家政策
B.社会文化C.产业升级
D.生态环境2.人口回流可明显提高回流地的(
)A.科技水平
B.开放程度C.环境质量
D.资源总量CB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在沿海发达地区的外来劳动力中,未上过学、小学和初中等较低文化水平的人口回流意愿较大,说明这些较低文化水平的劳动力的能力水平无法适应产业的升级,C正确;而根据材料不能得出国家政策、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对人口回流的影响,A、B、D错误。第2题,回流的人口一般在经济发达地区工作和生活过,其思维和理念较为先进,能够将新思维和新理念带回农村,以促进回流地提高开放程度,B正确;由于回流的人口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对回流地科技水平的提高影响不大,A错误;人口回流会使回流地人口数量增加,不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且由于供养了更多的人口,资源总量会下降,C、D错误。读世界不同纬度人口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
3.世界人口分布特点是(
)A.高纬度多、低纬度少B.南半球多、北半球少C.南半球中高纬度多、低纬度少D.北半球中低纬度多、高纬度少4.南、北半球人口数量差异较大,主要是由于南半球(
)A.地形复杂多样B.海洋面积广阔C.经济发展水平低D.热带雨林面积大DB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世界人口分布在10°N~50°N的比例较大,其他纬度相对较少,因此北半球中低纬度多、高纬度少,南半球少、北半球多,D正确,A、B错误;图中显示,南半球中低纬度人口分布较多,高纬度几乎没有人口分布,C错误。第4题,图中显示南半球比北半球人口少,且数量差异较大,主要是陆地面积分布不均所致,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阔,陆地面积比北半球少,B符合题意;与北半球相比,南半球地形复杂程度、经济落后程度、热带雨林面积并不具有突出特点,均不是南半球人口少的主要原因,排除A、C、D。考向探究·提能力考向1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地理条件(1)气候:人口主要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2)地形: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地区,山区人口较为稀少。(3)水资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很大。一般来说,沿河、沿湖地区人口稠密,干旱地区的绿洲人口集中,农牧业较发达。(4)土壤:更多的是通过农业发展间接地起作用。(5)矿产资源:开发吸引人口聚集。2.人文地理环境包括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和科技等因素。其中,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1)采集—狩猎社会和农业社会,人口分布表现出相对分散而均衡的特点。(2)农业社会以后,人口分布格局呈现点、轴集中态势。(3)国际贸易的发展,使海岸带人口变得稠密。针对训练
(2022·浙江学考)(双选题)一个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比例在7%及以上,意味着该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下图为2020年我国某城市部分区域老龄化程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该区域老龄化程度空间分布总体特点有
(
)A.离核心区越远越低B.南部地区较北部地区高C.离核心区越近越低D.从核心区向外先低后高2.造成该城市核心区老龄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A.人口迁入率高
B.人口迁出率高C.人口出生率低
D.人口出生率高BDBC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区域老龄化程度空间分布南部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重较高,北部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重较低,B正确;由城市核心区向外,65岁及以上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重先降低再升高,D正确。第2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核心区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大量青壮年外迁,导致城市核心区老龄人口比重增加,B正确,A错误;青壮年劳动力外迁以及生活成本的增加,导致城市核心区的人口出生率低,老龄人口的比重增加,C正确,D错误。考向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因素(1)气候。例子:美国老年人口由东北部“冷冻地带”向西部、南部“阳光地带”迁移。(2)水源。例子:塔里木盆地中绿洲地区的人口迁移。(3)土壤。例子:农业社会人们为寻找新土地而迁移。(4)矿产。例子: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由于矿产资源开采而吸引人口迁入。(5)生态。例子:三江(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地区的大规模移民。2.社会经济因素(1)经济。例子:“孔雀东南飞”体现了人口向东南沿海的集中迁移。(2)交通。例子:近几个世纪以来人口迁移高潮。(3)文化教育。例子:大学生的求学、“科技移民”。(4)婚姻。例子:军人家属的随军。3.政治因素(1)国家政策。例子:知识青年“上山下乡”。(2)战争。例子:印巴战争。针对训练
(2021·浙江学考)人口重心移动轨迹可形象地展现人口分布的变化过程,下图为2000—2015年我国常住人口重心变动轨迹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2000—2015年全国常住人口重心总体(
)A.东移
B.南移C.西移
D.北移2.2000—2015年我国常住人口重心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政治
D.经济BD解析
第1题,对比2000—2015年的常住人口重心变动,2015年位置位于2000年的南侧,说明常住人口重心总体南移,B正确。第2题,地形和气候是长期影响因素,在2000—2015年并无明显变化,排除A、B。我国无促使人口迁移的政策出台,排除C。南方经济发展更快,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更好,吸引人口自发迁移,导致常住人口重心南移,D正确。考向3人口容量1.人口容量(1)概念: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容纳的人口数量,又可分为人口合理容量、人口最高容量等。(2)作用:是衡量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2.资源环境承载力: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资源、环境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3.人口合理容量(1)概念: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2)影响和制约因素:自然资源环境、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人均资源消费水平等。(3)特点: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4)作用: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出台人口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训练
下表是中部某省人口总数、可承载人口数、人均耕地和人均粮食消费随时间变化(含预测)统计。据此完成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