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解析(共四套)_第1页
山东省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解析(共四套)_第2页
山东省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解析(共四套)_第3页
山东省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解析(共四套)_第4页
山东省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解析(共四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卷(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3分)下列燃料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A.煤B.石油C.天然气D.氢气2.(3分)按体积分数计算,约占空气总体积78%的气体是()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3.(3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B.测定溶液pHC.稀释浓硫酸D.过滤4.(3分)2021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修复我们的地球”,这一主题旨在强调:关注地球健康,保护生态环境境。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增加植树造林面积B.实行垃圾分类和回收C.将农田中的秸秆就地焚烧D.出行方式尽量采用步行,骑自行车,少开私家车5.(3分)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为后者溶质的是()A.乙醇、碘酒B.冰、冰水C.植物油、油水D.氯化氢、盐酸6.(3分)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3”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①3Hg②Fe3+③H2CO3④3H2OA.表示个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个数的是①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②C.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③D.表示原子个数的是④7.(3分)人体所缺元素与可导致的健康问题,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缺铁会导致贫血B.缺碘会导致龋齿C.缺锌会导致甲状腺肿大D.缺钙会导致坏血病8.(3分)“火碱、烧碱、纯碱、苛性钠、小苏打”所代表的物质(或主要成分)共有()A.一种B.二种C.三种D.四种9.(3分)在一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83254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16X524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甲、乙两种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变化之比为2:3D.X的值为410.(3分)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B.工厂锅炉用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C.室内起火,应该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11.(3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干燥氧气的部分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为()A.制氧B.干燥C.收集D.验满12.(3分)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A.黄铜片比纯铜片硬度小B.焊锡的熔点比纯锡的熔点低C.钢的含碳量比生铁的含碳量高D.沙漠地区的铁制品比沿海地区的铁制品更易被锈蚀13.(3分)将浓盐酸和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关于两者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描述正确的是()A.两者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大B.两者溶质质量分数都不变C.两者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小D.浓盐酸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浓硫酸溶质质量分数变大14.(3分)浩瀚无际的海洋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下列有关海洋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A.利用多级闪急蒸馏法可淡化海水B.利用锰结核可获取多种金属C.利用向海水中加入石灰乳的方法可以将海水中的Mg2+富集沉淀出来D.利用海底蕴藏的大量“可燃冰”作燃料,不会加剧温室效应15.(3分)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B.在t2℃时,将28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8g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有晶体析出D.将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不考虑水的蒸发),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16.(3分)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甲和滤液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滤渣甲中一定含银,滤液乙中一定含硝酸锌B.若滤液乙为无色,则滤液乙中只含一种溶质C.若向滤液乙中再加锌粉,有红色固体出现,则滤渣甲的组成有两种可能D.若向滤液乙中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滤液乙中不一定有三种溶质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6小题,共30分。)17.(5分)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恰当的化学用语填空。(1)2个硅原子;(2)氖气;(3)标出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4)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阴离子;(5)磁铁矿的主要成分。18.(3分)如图是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图像并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C、D属于种元素的粒子;(2)D为某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x=;与D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有(填字母序号)。19.(6分)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的主要流程如图:结合流程图试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上述过程中吸附池内起吸附作用的物质A的名称为,其具有吸附作用的原因是它具有的结构;(2)杀菌消毒时加入的液氯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这个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3)要鉴别自来水是软水还是硬水,我们可向自来水样品中加入适量的,搅拌,如果观察到,则样品为硬水;(4)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水是最常见的溶剂C.水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D.水中氧元素含量很高,能提供入体所需的氧气20.(6分)袁隆平院士是我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送别袁隆平,感念稻花香”,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从营养物质角度:水稻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填“有机物”或“无机物”);(2)从元素角度:水稻中含有多种人体所必需的元素,如碳、氧、氢、磷等,以上四种元素都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3)从种植角度:为了提高水稻产量,种植过程中需要施用适量的化肥。某化肥销售处现有:A.Ca3(PO4)2;B.NH4NO3;C.KNO3;D.KCl四种化肥。①上述四种化肥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填字母序号);②上述四种化肥中分别加入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能释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化肥是(填字母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1.(5分)某同学做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的中和反应实验时,用pH传感器测得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在A处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色;(3)B处溶液的溶质是(填化学式);(4)在A点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铁粉末,现象为。22.(5分)A、B、C、D、E、F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是固体物质,通常状况下C是气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试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C,E;(2)试写出F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2分。)23.(4分)现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1)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g;(2)操作步骤如图所示:①上述操作步骤的正确瘾序是(填字母序号);②B操作过程中若天平指针向左偏转,则应,直至指针指向分度盘中间;(3)下列错误操作可能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5%的是(填序号)。①所称取的氯化钠固体不纯②向烧杯中倒水溶解时部分水洒出③装瓶时部分溶液洒出④量取水时仰视读数24.(8分)操作或保存药品不当,标签常常易损毁。小滨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标签损毁的无色液体(标签如图所示)。老师告诉他,该瓶液体可能是稀硫酸、Na2SO4溶液、CuSO4溶液、Na2CO3溶液、蒸馏水中的一种。小滨决定对这瓶液体进行实验探究。【信息分析】结合试剂标签和提供信息,小滨认为该瓶液体一定不是和;【收集证据】为了继续确定该瓶溶液的成分,小滨进行如下实验:实验步骤现象结论(1)取该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许铁粉无明显现象该溶液不是(2)另取该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过量Ba(NO3)2溶液,振荡该溶液是Na2SO4溶液(3)过滤,向滤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根据所学知识,试写出实验步骤(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拓展提升】为防止标签受损,拿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四、计算题(包括1小题,共10分。)25.(10分)小慧称取20g某氯化铜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50g水使氯化铜完全溶解,逐滴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氢氧化钾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提示:①CuCl2+2KOH═2KCl+Cu(OH)2↓;②氯化铜样品中所含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试计算:(1)生成沉淀的质量为g;(2)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3分)下列燃料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A.煤B.石油C.天然气D.氢气【分析】天然气、煤、石油属于化石燃料。在我国能源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解答】解:化石燃料是古代生物遗体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可作燃料和化工原料的沉积矿产。包括煤、油页岩、石油、天然气等。A、煤属于化石燃料。B、石油属于化石燃料。C、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D、氢气可以人工制造,不属于化石燃料。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判断一种物质是否属于化石燃料方面的知识。2.(3分)按体积分数计算,约占空气总体积78%的气体是()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分析】根据空气的组成判断,空气中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解答】解:按体积分数计算:A、在空气中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78%,选项正确。B、在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21%,选项错误。C、在空气中稀有气体约占空气总体积0.94%,选项错误。D、在空气中二氧化碳约占空气总体积0.03%,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在中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考查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空气的用途、空气的污染及防治等。3.(3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B.测定溶液pHC.稀释浓硫酸D.过滤【分析】A、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进行判断。D、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解答】解: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浓硫酸稀释时,应将浓硫酸缓缓的沿着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图中水注入浓硫酸中,且标签没有向着手心,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4.(3分)2021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修复我们的地球”,这一主题旨在强调:关注地球健康,保护生态环境境。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增加植树造林面积B.实行垃圾分类和回收C.将农田中的秸秆就地焚烧D.出行方式尽量采用步行,骑自行车,少开私家车【分析】A.根据增加植树造林面积能保护水土、防止空气污染来分析;B.根据实行垃圾分类和回收的意义分析;C.根据节约资源的做法来分析;D.根据采用步行,骑自行车,少开私家车,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分析。【解答】解:A.增加植树造林面积,能保护水土、防止空气污染等,故A不符合题意;B.实行垃圾分类和回收,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节约资源,B不符合题意;C.将农田中的秸秆就地焚烧,产生了大量的烟尘,污染了空气,故C符合合题意;D.出行方式尽量采用步行,骑自行车,少开私家车,既能节约资源,又能减少环境污染,故D不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我们身边的资源、能源、环境和化学息息相关的一系列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关注社会热点,了解常见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前提。5.(3分)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为后者溶质的是()A.乙醇、碘酒B.冰、冰水C.植物油、油水D.氯化氢、盐酸【分析】根据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方法(即气体、固体溶于液体中,液体是溶剂,气体、固体为溶质;液体和液体相溶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有水时,不管量多量少,一般把水看作溶剂;没有指明溶剂时,常把水看作溶剂),逐一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碘酒是固体碘溶解在酒精(乙醇)中形成的溶液,碘为溶质,酒精(乙醇)为溶剂,故选项错误。B、冰水只有一种物质组成,是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C、油水属于乳浊液,不是溶液,故选项错误。D、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氯化氢是溶质,前者是后者溶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掌握常见溶液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6.(3分)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3”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①3Hg②Fe3+③H2CO3④3H2OA.表示个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个数的是①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②C.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③D.表示原子个数的是④【分析】A、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B、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C、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D、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解答】解:A、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3Hg中的“3”表示汞原子的个数为3,故选项说法错误。B、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Fe3+中的“3”表示一个铁离子带有3个单位的正电荷,故选项说法正确。C、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H2CO3中的“3”表示1个碳酸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D、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3H2O中的“3”表示水分子的个数为3;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7.(3分)人体所缺元素与可导致的健康问题,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缺铁会导致贫血B.缺碘会导致龋齿C.缺锌会导致甲状腺肿大D.缺钙会导致坏血病【分析】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非常重大。根据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缺乏症分析判断。【解答】解:A、铁是血红蛋白的成分,缺铁会引起贫血,故A正确;B、碘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缺氟会引起龋齿;故B错误;C、锌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生长迟缓。发育不良,缺碘会导致甲状腺疾病,故C错误;D、钙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缺钙易患佝偻病或发生骨质疏松,故D错误。故选:A。【点评】要正确认识元素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对于人体必需的元素,也注意要合理摄入,摄入不足或过量均不利于人体的健康。8.(3分)“火碱、烧碱、纯碱、苛性钠、小苏打”所代表的物质(或主要成分)共有()A.一种B.二种C.三种D.四种【分析】根据常见物质的名称与俗称来分析解答。【解答】解:苛性钠、火碱和烧碱都是氢氧化钠的俗称;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所以“火碱、烧碱、纯碱、苛性钠、小苏打”所代表的物质有三种。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记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与俗称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9.(3分)在一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83254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16X524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甲、乙两种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变化之比为2:3D.X的值为4【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表格信息可知,由质量守恒定律,8g+32g+4g=16g+X+24g,解得X=4g,反应后甲质量增加了16g﹣8g=8g,是生成物;丁质量增加了24g﹣4g=20g,是生成物;乙是质量减少32g﹣4g=28g,为反应物,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为做催化剂。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为分解反应。【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表格信息可知,由质量守恒定律,8g+32g+4g=16g+X+24g,解得X=4g,反应后甲质量增加了16g﹣8g=8g,是生成物;丁质量增加了24g﹣4g=20g,是生成物;乙是质量减少32g﹣4g=28g,为反应物,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为做催化剂。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为分解反应;A、由分析可知,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正确;B、由分析可知,丙物质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正确;C、甲、乙两种物质间参加反应的质量比=(16g﹣8g):(32g﹣4g)=2:7,错误;D、由分析可知,X=4,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是运用化学中的基本思想质量守恒思想,通过归纳不同物质或不同变化过程中相同点和不同点有效地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融合点和嫁接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10.(3分)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B.工厂锅炉用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C.室内起火,应该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分析】A.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B.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够促进可燃物燃烧;C.迅速打开所有门窗,会造成空气流通,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变进行解答。【解答】解:A.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故不正确;B.将煤块粉碎后能够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再燃烧能够使其燃烧更充分,故正确;C.室内起火时,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故不正确;D.用水灭火,利用了水能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其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故不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燃烧的条件,着火点的定义,灭火的原理及促使可燃物着火燃烧的方法,题型简单,基础性强,适合学生巩固训练。11.(3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干燥氧气的部分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为()A.制氧B.干燥C.收集D.验满【分析】A、考查氧气发生装置;B、考查气体干燥的方法;C、考查氧气的收集方法;D、考查氧气验满的方法。【解答】解:A、选择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利用固液不加热装置,选项A正确;B、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干燥氧气,从长口进气,短口出气,选项B正确;C、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利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选项C正确;D、检验氧气是否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瓶口,选项D错误;故选:D。【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12.(3分)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A.黄铜片比纯铜片硬度小B.焊锡的熔点比纯锡的熔点低C.钢的含碳量比生铁的含碳量高D.沙漠地区的铁制品比沿海地区的铁制品更易被锈蚀【分析】A、根据黄铜是铜合金,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金属硬度大分析判断;B、根据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的金属熔点低分析判断;C、根据钢的含碳量和生铁的含碳量分析判断;D、根据沙漠地区比沿海地区空气干燥进行解答。【解答】解:A、黄铜是铜合金,黄铜的硬度比铜硬度大,该说法不正确;B、焊锡是合金,焊锡的熔点比纯锡低,该说法正确;C、钢的含碳量是0.03%﹣2%,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低,该说法正确;D、沙漠地区比沿海地区空气干燥,沙漠地区的铁制品比沿海地区的铁制品更不易被锈蚀,该说法不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3.(3分)将浓盐酸和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关于两者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描述正确的是()A.两者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大B.两者溶质质量分数都不变C.两者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小D.浓盐酸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浓硫酸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分析】根据浓盐酸的挥发性、浓硫酸的吸水性以及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解: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露置于空气中,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露置于空气中,溶质质量变小,溶剂质量不变,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4.(3分)浩瀚无际的海洋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下列有关海洋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A.利用多级闪急蒸馏法可淡化海水B.利用锰结核可获取多种金属C.利用向海水中加入石灰乳的方法可以将海水中的Mg2+富集沉淀出来D.利用海底蕴藏的大量“可燃冰”作燃料,不会加剧温室效应【分析】A、根据多级闪急蒸馏法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锰结核的成分,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物,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多级闪急蒸馏法的原理是利用减压时水的沸点降低,使热盐水依次流经若干个压力逐渐降低的闪蒸室,逐级蒸发降温,再将水蒸气冷凝成水,该方法能用来淡化海水,故选项说法正确。B、锰结核又称多金属结核、锰矿球、锰矿团、锰瘤等,它是一种铁、锰氧化物的集合体,它含有30多种金属元素,利用锰结核可获取多种金属,故选项说法正确。C、石灰乳能与镁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利用向海水中加入石灰乳的方法可以将海水中的Mg2+富集成沉淀出来,故选项说法正确。D、“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物,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会加剧温室效应,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海洋资源的综合应用、掌握碱的化学性质、“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物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5.(3分)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B.在t2℃时,将28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8g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有晶体析出D.将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不考虑水的蒸发),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解答】解:A、比较溶解度需要在一定的温度下,错误;B、在t2℃时,甲的溶解度为40g,将28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只能溶解20g,故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0g,错误;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有晶体析出,正确;D、将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甲和乙的溶解度增大,故溶液组成不变,仍然是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而丙的溶解度减小会析出晶体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6.(3分)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甲和滤液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滤渣甲中一定含银,滤液乙中一定含硝酸锌B.若滤液乙为无色,则滤液乙中只含一种溶质C.若向滤液乙中再加锌粉,有红色固体出现,则滤渣甲的组成有两种可能D.若向滤液乙中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滤液乙中不一定有三种溶质【分析】根据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锌>铜>银,当把锌粉加入到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时,银首先被置换出来,在银完全置换后,铜才能被置换出来;一定量的锌粉,可能完全置换出银,也可能只置换出部分的银等知识进行分析。【解答】解: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锌>铜>银,当把锌粉加入到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时,银首先被置换出来,在银完全置换后,铜才能被置换出来;一定量的锌粉,可能完全置换出银,也可能只置换出部分的银;由此分析:A、固体甲中一定含银,滤液乙中一定含硝酸锌,故A正确;B、若滤液乙无色,说明滤液中不含硝酸铜,硝酸铜、硝酸银完全发生反应,所以则滤液乙中只含一种溶质硝酸锌,故B正确;C、若向滤液乙中再加锌粉,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滤液中含有硝酸铜,锌可能没有置换硝酸铜,也可能置换出部分硝酸铜中的铜,则固体甲的组成有两种可能:银,铜和银,故C正确;D、若向滤液乙中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滤液中含有硝酸银,锌置换出部分硝酸银中的银,则滤液乙中一定含有3种溶质是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锌,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金属放入盐的混合溶液中,总是把活动性最弱的金属最先置换完,再按由弱到强的顺序一一进行置换。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6小题,共30分。)17.(5分)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恰当的化学用语填空。(1)2个硅原子2Si;(2)氖气Ne;(3)标出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4)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阴离子Cl﹣;(5)磁铁矿的主要成分Fe3O4。【分析】(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氖气由原子直接构成,化学式与元素符号相同。(3)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4)根据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阴离子是氯离子进行分析。(5)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解答】解:(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硅原子表示为2Si。(2)氖气由原子直接构成,化学式与元素符号相同。氖气表示为Ne;(3)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表示为。(4)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阴离子是氯离子,表示为Cl﹣。(5)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表示为Fe3O4。故答案为:(1)2Si;(2)Ne;(3);(4)Cl﹣;(5)Fe3O4。【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18.(3分)如图是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图像并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C、D属于3种元素的粒子;(2)D为某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x=8;与D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有A(填字母序号)。【分析】(1)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中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BC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图中共表示3种元素,。(2)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8=2+8+x,x=8。D属于原子,且最外层电子数为8,为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稳定;A属于原子,但其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稳定,故与D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有A。故答案为:(1)3;(2)8;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9.(6分)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的主要流程如图:结合流程图试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上述过程中吸附池内起吸附作用的物质A的名称为活性炭,其具有吸附作用的原因是它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2)杀菌消毒时加入的液氯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这个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3)要鉴别自来水是软水还是硬水,我们可向自来水样品中加入适量的肥皂水,搅拌,如果观察到泡沫少、浮渣多,则样品为硬水;(4)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B。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水是最常见的溶剂C.水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D.水中氧元素含量很高,能提供入体所需的氧气【分析】(1)根据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来分析;(2)根据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3)根据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来分析;(4)根据水的组成、水中的作用来分析。【解答】解:(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因此上述过程中吸附池内起吸附作用的物质A是活性炭,活性炭之所以具有吸附性是因为其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故填:活性炭;疏松多孔;(2)杀菌消毒时加入的液氯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这个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故填:化学变化;(3)要鉴别自来水是软水还是硬水,我们可向自来水样品中加入适量的肥皂水,搅拌,如果观察到泡沫少、浮渣多,则样品为硬水;故填:肥皂水;泡沫少、浮渣多;(4)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正确;B、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故正确;C、水是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之一,但不是供能物质,故错误;D、水中氧元素含量很高,但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氧气,故错误。故选:AB。【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水的净化方法、原理和相关实验操作等.然后结合实验情景和问题情景,细致地分析题意和实验信息,并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选择好净化的方法,进行净化实验操作,或者是通过细心地思考、探究,来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等.20.(6分)袁隆平院士是我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送别袁隆平,感念稻花香”,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从营养物质角度:水稻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有机物(填“有机物”或“无机物”);(2)从元素角度:水稻中含有多种人体所必需的元素,如碳、氧、氢、磷等,以上四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3)从种植角度:为了提高水稻产量,种植过程中需要施用适量的化肥。某化肥销售处现有:A.Ca3(PO4)2;B.NH4NO3;C.KNO3;D.KCl四种化肥。①上述四种化肥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C(填字母序号);②上述四种化肥中分别加入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能释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化肥是(填字母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NO3+Ca(OH)2=2NH3↑+2H2O+Ca(NO3)2。【分析】(1)根据物质的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2)根据元素的名称分析元素的类别;(3)①根据肥料中含有的农作物生成所需要的营养素分析;②根据铵盐能与碱反应的性质分析回答。【解答】解:(1)淀粉是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2)在碳、氧、氢、磷四种元素中,有的含有“石”字旁、有的“气”字头,都属于非金属元素;(3).;D.KCl四种化肥。①在KNO3中含有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料,故选C;②由于铵盐能与碱反应放出氨气,所以上述四种化肥中分别加入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能释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化肥是硝酸铵,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NO3+Ca(OH)2=2NH3↑+2H2O+Ca(NO3)。故答案为:(1)有机物;(2)非金属;(3)①C;②硝酸铵;2NH4NO3+Ca(OH)2=2NH3↑+2H2O+Ca(NO3)。【点评】本题通过“送别袁隆平,感念稻花香”为切入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元素的分类和铵盐的性质等知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21.(5分)某同学做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的中和反应实验时,用pH传感器测得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2)在A处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3)B处溶液的溶质是NaOH、Na2SO4(填化学式);(4)在A点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铁粉末,现象为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黄色。【分析】(1)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2)A处溶液pH小于7,溶液显酸性,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3)B处溶液的溶质是过量的氢氧化钠和反应生成的硫酸钠。(4)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解答】解:(1)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故填:2NaOH+H2SO4═Na2SO4+2H2O。(2)A处溶液pH小于7,溶液显酸性,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故填:红。(3)B处溶液的溶质是过量的氢氧化钠和反应生成的硫酸钠。故填:NaOH、Na2SO4。(4)在A点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铁粉末,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现象为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黄色。故填: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黄色。【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22.(5分)A、B、C、D、E、F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是固体物质,通常状况下C是气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试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CaO,CCO2,ECaCl2;(2)试写出F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分析】根据A、B、C、D、E、F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是固体物质,C是气体,A高温煅烧会生成B和C,A和盐酸反应也会生成C,所以推测A是碳酸钙,碳酸钙高温分解会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所以C是二氧化碳,B就是氧化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D和氧化钙会生成F,所以D是水,E是氯化钙,氧化钙和水会生成氢氧化钙,所以F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会生成碳酸钙,然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验证即可。【解答】解:(1)根据A、B、C、D、E、F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是固体物质,C是气体,A高温煅烧会生成B和C,A和盐酸反应也会生成C,所以推测A是碳酸钙,碳酸钙高温分解会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所以C是二氧化碳,B就是氧化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D和氧化钙会生成F,所以D是水,E是氯化钙,氧化钙和水会生成氢氧化钙,所以F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会生成碳酸钙,经过验证,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合理;因此B、C、E的化学式为CaO、CO2、CaCl2;故填:CaO;CO2;CaCl2;(2)F与C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2分。)23.(4分)现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1)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7.5g;(2)操作步骤如图所示:①上述操作步骤的正确瘾序是EBACD(填字母序号);②B操作过程中若天平指针向左偏转,则应取出少量氯化钠,直至指针指向分度盘中间;(3)下列错误操作可能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5%的是①④(填序号)。①所称取的氯化钠固体不纯②向烧杯中倒水溶解时部分水洒出③装瓶时部分溶液洒出④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分析】(1)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分析。(2)①根据溶液配制的步骤进行分析;②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分析;(3)根据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溶质偏少、溶剂偏多进行分析。【解答】解:(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50g×15%═7.5g。(2)①配制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所以上述操作步骤的正确瘾序是EBACD。②B操作过程中若天平指针向左偏转,说明氯化钠质量偏大,则应取出少量氯化钠,直至指针指向分度盘中间。(3)①所称取的氯化钠固体不纯,则氯化钠质量偏小,可能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5%;②向烧杯中倒水溶解时部分水洒出,水的质量偏大,可能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大于15%;③装瓶时部分溶液洒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④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偏小,水的实际体积偏大,可能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5%。故选①④。故答案为:(1)7.5;(2)①EBACD;②取出少量氯化钠;(3)①④。【点评】掌握溶液配制的步骤、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是解题关键。24.(8分)操作或保存药品不当,标签常常易损毁。小滨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标签损毁的无色液体(标签如图所示)。老师告诉他,该瓶液体可能是稀硫酸、Na2SO4溶液、CuSO4溶液、Na2CO3溶液、蒸馏水中的一种。小滨决定对这瓶液体进行实验探究。【信息分析】结合试剂标签和提供信息,小滨认为该瓶液体一定不是CuSO4溶液和蒸馏水;【收集证据】为了继续确定该瓶溶液的成分,小滨进行如下实验:实验步骤现象结论(1)取该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许铁粉无明显现象该溶液不是稀硫酸(2)另取该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过量Ba(NO3)2溶液,振荡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是Na2SO4溶液(3)过滤,向滤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溶解根据所学知识,试写出实验步骤(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a(NO3)2+Na2SO4═2NaNO3+BaSO4↓;【拓展提升】为防止标签受损,拿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向着手心。【分析】【信息分析】根据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蒸馏水为纯净物。【收集证据】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硫酸钠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稀硝酸。【拓展提升】为了防止腐蚀标签,倾倒液体时,标签应该向着手心。【解答】解:【信息分析】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标签损毁的无色液体,说明不是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该溶液质量分数5%,说明不是蒸馏水,因为蒸馏水为纯净物。【收集证据】(1)取该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许铁粉,无明显现象,说明无稀硫酸,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2)另取该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过量Ba(NO3)2溶液,振荡,因为该溶液为硫酸钠,硫酸钠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化学方程式为Ba(NO3)2+Na2SO4═2NaNO3+BaSO4↓;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稀硝酸,所以现象是沉淀不溶解。【拓展提升】为防止标签受损,拿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向着手心。故答案为:【信息分析】CuSO4溶液;蒸馏水;【收集证据】稀硫酸;产生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Ba(NO3)2+Na2SO4═2NaNO3+BaSO4↓;【拓展提升】向着手心。【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四、计算题(包括1小题,共10分。)25.(10分)小慧称取20g某氯化铜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50g水使氯化铜完全溶解,逐滴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氢氧化钾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提示:①CuCl2+2KOH═2KCl+Cu(OH)2↓;②氯化铜样品中所含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试计算:(1)生成沉淀的质量为9.8g;(2)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分析】(1)根据图示分析;(2)根据氢氧化铜沉淀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生成氯化钾的质量,进一步计算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解答】解:(1)由图可知,生成沉淀的质量为9.8g;(2)设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x。CuCl2+2KOH═2KCl+Cu(OH)2↓14998x9.8gx=14.9g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答: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4.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完全反应的认识,以及应用公式和化学方程式进行正确计算的能力,学生必须有牢固的知识,再加上认真细心的态度,方可完成。山东省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卷(二)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共40分。1至8题每小题3分,9至12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东营市“小蓝桶”助力垃圾分类进校园项目正在推广。下列垃圾不能投放到可回收物垃圾桶内的是()A.废口罩B.塑料矿泉水瓶C.废纸D.铝制饮料罐2.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NaOH固体有吸水性﹣﹣物理性质B.NaOH固体为白色片状﹣﹣物理性质C.NaOH固体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显碱性﹣﹣物理性质D.NaOH固体放在空气中易变质﹣﹣化学性质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B.滴加液体C.熄灭酒精灯D.稀释浓硫酸4.“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排放的碳总量与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零排放”,下列有关碳循环、碳中和的说法,错误的是()A.每个人都在参与碳循环,碳循环中的“碳”是指碳单质B.开发可再生能源,降低化石燃料的需求量,以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C.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以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D.碳中和能有效维持碳循环的相对稳定,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5.火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已知黑火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为:S+2KNO3+3CK2S+N2↑+3CO2↑,此反应涉及到的化学用语表示方法正确的是()A.硝酸钾中的硝酸根离子:NO31﹣B.3个碳原子:3CC.单质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D.硫酸钾的化学式:K2S6.下列有关灭火的知识,错误的是()选项情景灭火方法灭火原理A酒精洒在桌上起火用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C楼房着火用水浇灭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森林着火开辟隔离带隔离可燃物A.AB.BC.CD.D7.干冰可以制造云雾缭绕的效果,当喷出的干冰周围出现云雾时,不会发生变化的是()A.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B.二氧化碳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C.水分子间的间隔D.水分子的运动速率8.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如图),根据这个实验获得的正确结论是()A.金原子核带正电荷B.金原子是实心球体,紧密排列C.金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D.金原子核的质量与α粒子质量相当9.(4分)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A.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实现物质与能量的互相转化B.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原子是构成一切化学物质的基本单元C.溶解就是溶质分子或离子通过自身不断运动分散到溶剂中的过程D.过滤是分离颗粒大小不同的混合物的方法10.(4分)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对该实验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要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再读数,否则测定结果偏小B.该实验中的铜粉换成铁粉无法达到实验目的C.将装置1中的气球更换为注射器(见装置2),可使空气与铜粉接触更充分,数据更加准确D.正确操作情况下,反应消耗氧气的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和玻璃管内气体体积总和的11.(4分)中国科学家研究表明:“清肺排毒汤”可有效降低新冠肺炎死亡风险,麻黄是其重要成分之一,麻黄的有效成分是麻黄碱(C10H15N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麻黄与麻黄碱均属于纯净物B.麻黄碱由10个碳原子、15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C.麻黄碱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由麻黄碱的组成元素可知,麻黄碱可以燃烧12.(4分)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类别纯净物,它们的关系如图(“一”表示相连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题意推测,物质A+D也可以反应,生成盐和水B.物质B和其它四类物质发生的反应均属于复分解反应C.物质B+A、B+D两两反应均能生成盐和水D.物质A+E反应,生成物中一定有沉淀产生二、填空简答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37分)13.(5分)生活处处有化学,请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品名:黄河口大闸蟹营养成分含量(每100g)蛋白质17.5g脂肪2.8g磷182mg钙126mg锌3.68mg铁2.90mg维生素E6.09mg(1)东营特产黄河口大闸蟹营养成分如表,其缺少的营养成分主要是,含有的微量元素有。(2)①竹筷、②陶瓷碟、③不锈钢汤匙、④玻璃茶杯等餐具中,由无机非金属材料制成的有(填数字序号)。(3)黄河水经沉降、过滤、吸附、等步骤,可净化为自来水。(4)健康的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霉变的花生、大米蒸煮后仍不可食用B.用碳酸氢钠焙制糕点C.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对人体都有害D.合理摄入油脂有益身体健康E.食用含碳酸钙的钙片作补钙剂14.(9分)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宏观角度看,氯化钠由组成;从微观角度看,钠、氯气、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2)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①五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填字母序号)②微粒D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与微粒A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③微粒A和微粒E表示氯和溴(Br)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氯和溴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根据氯气与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写出溴单质(Br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5.(8分)研究物质的溶解对于生产、生活有着重要意义。下表是碳酸钠的部分溶解度数据。温度/℃203040506080100溶解度/g21.839.748.847.346.445.144.7(1)由表中数据可知,碳酸钠属于物质(填“易溶”“可溶”“微溶”或“难溶”)。(2)由表中数据可知,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3)小东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若使烧杯③中的溶液达到饱和,至少需再加入g碳酸钠;升温至60℃时,烧杯④中会出现的现象是。(4)20℃时,将装有饱和碳酸钠溶液(底部有碳酸钠粉末)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如图)。向烧杯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底部的粉末减少,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填字母序号),该物质形成的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有。A.氢氧化钠B.碳酸钙C.硝酸铵D.氯化钠16.(7分)2020年12月,“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的月球土壤样品,对于全面科学探测月球地质、资源等方面的信息有重要意义。(1)地球和月球上都有单质形式存在的金、银,说明它们的化学性质。(2)月球上存在天然的铁、铝等金属颗粒而地球上没有的原因是。(3)从金、银、铁、铝混合金属中回收金、银。将混合金属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溶液,向滤渣中加入一定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①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②硝酸银溶液和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不论月球土壤材料还是地球土壤材料,人类的使用过程是相似的。已知人类冶炼和使用金属的历史年代数据如图:从图中,你得到的结论是。17.(8分)海洋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海水“晒盐”和海水“制碱”体现了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智慧,请根据粗盐“制碱”的流程图(如图)回答问题:(1)步骤Ⅰ除杂中,常见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物理方法,即用NaCl溶液浸洗粗盐,溶解除去其中的可溶性杂质,则浸洗溶液应选用NaCl的(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二是化学方法,操作步骤依次为:加水溶解→加过量试剂①→加过量试剂②→过滤→加适量盐酸,以下试剂①②组合选用合理的是。A.①Ca(OH)2②Na2CO3B.①Na2CO3②Ca(OH)2C.①KOH②Na2CO3D.①NaOH②Na2CO3(2)步骤Ⅲ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这样做的目的是,写出步骤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步骤Ⅳ发生的反应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4)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的联合制碱法的优点有。A.无“索尔维氨碱法”中的废弃物CaCl2生成,有利于保护环境B.大大提高了食盐的利用率,节约了成本C.将“制碱”与制氨生产联合起来,同时析出的NH4Cl晶体可用作复合肥三、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4分)18.(14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室有如图装置:(1)仪器a的名称;仪器b的名称。(2)实验室要制取和收集较纯净的氢气,现有镁条、锌粒、铁丝、铜片、稀硫酸(10%)、稀盐酸(10%),请你选择适当的药品和装置完成下列问题:①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选用该原理的依据有。A.原料廉价易得B.反应速率适中C.制得的气体要纯净D.实验条件易于控制②选用的装置有(填装置字母)。(3)用装置C制二氧化碳时,关闭开关,多孔隔板处依次观察到的现象是(用字母e、f、g对如图所示现象进行排序)。(4)小英同学在做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时,发现锌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的气泡放出,生成的是什么气体呢?(提示:反应只生成一种气体)【提出猜想】产生的气体可能是SO2、O2或H2中的一种。【查阅资料】SO2易溶于水,化学性质与二氧化碳相似,它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设计并进行实验】(请在空白处写上对应问题的答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向盛满该气体的试管中,插入带火星的木条无明显变化产生的气体不是O2②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产生的气体不是SO2③将该气体净化后通过表面含CuO的铜网(如图)产生的气体是H2【实验反思】由上述实验可以推出,硫酸铜溶液中可能含有。【拓展视野】氢能是未来最理想能源,如图是利用ZnO和Fe2O3为催化剂制取氧气的一种方法。“循环制氢体系”涉及的能量转化是由太阳能转化为能,请写出该体系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9分)19.(9分)实验室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1)某兴趣小组打算用如图所示的整瓶溶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过氧化氢溶液,需加水g。(2)在配制过程中,他们发现试剂瓶内壁附着不少气泡,由此推断该瓶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30%,依据是。(3)为测定该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他们取35g该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并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不同时间电子秤的读数如下表所示(不考虑H2O逸出):反应时间/min0123456锥形瓶+瓶内物质的总质量/g340.00338.78335.64335.28335.20335.20335.20请回答:①反应生成氧气的总质量为g。②该瓶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共40分。1至8题每小题3分,9至12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东营市“小蓝桶”助力垃圾分类进校园项目正在推广。下列垃圾不能投放到可回收物垃圾桶内的是()A.废口罩B.塑料矿泉水瓶C.废纸D.铝制饮料罐【分析】根据垃圾的分类方法考虑。【解答】解:A、废口罩属于其他垃圾,不能投放到可回收物垃圾桶内,故A正确;B、塑料矿泉水瓶属于可回收物,放到可回收垃圾桶,故B错误;C、废纸属于可回收物,放到可回收垃圾桶,故C错;D、铝制饮料罐属于可回收物,放到可回收垃圾桶,故D错。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常见的回收物。2.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NaOH固体有吸水性﹣﹣物理性质B.NaOH固体为白色片状﹣﹣物理性质C.NaOH固体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显碱性﹣﹣物理性质D.NaOH固体放在空气中易变质﹣﹣化学性质【分析】A、根据NaOH固体的吸水过程考虑;B、根据颜色、状态属于物理性质考虑;C、酸碱性属于化学性质;D、NaOH固体放在空气中易变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性质。【解答】解:A、NaOH固体的吸水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性质,故A说法正确;B、颜色、状态属于物理性质,故B说法正确;C、酸碱性属于化学性质,故C说法错误;D、NaOH固体放在空气中易变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性质,故D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B.滴加液体C.熄灭酒精灯D.稀释浓硫酸【分析】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需要垂直悬空于容器正上方;图中胶头滴管伸入了试管内并与试管壁接触了,所以操作错误;C、熄灭酒精时要用灯帽该灭,不能用嘴吹灭,所以操作错误;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4.“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排放的碳总量与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零排放”,下列有关碳循环、碳中和的说法,错误的是()A.每个人都在参与碳循环,碳循环中的“碳”是指碳单质B.开发可再生能源,降低化石燃料的需求量,以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C.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以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D.碳中和能有效维持碳循环的相对稳定,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分析】根据碳循环的过程以及“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排放的碳总量与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零排放”来分析解答。【解答】解:A.每个人都在参与碳循环,碳循环中的“碳”是指碳元素,选项说法错误;B.开发可再生能源,降低化石燃料的需求量,以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利于实现碳“零排放”,选项说法正确;C.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以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选项说法正确;D.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会导致温室效应,所以碳中和能有效维持碳循环的相对稳定,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对碳循环以及“碳中和”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是化学常考的题型。5.火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已知黑火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为:S+2KNO3+3CK2S+N2↑+3CO2↑,此反应涉及到的化学用语表示方法正确的是()A.硝酸钾中的硝酸根离子:NO31﹣B.3个碳原子:3CC.单质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D.硫酸钾的化学式:K2S【分析】A.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进行分析;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B.根据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进行分析;C.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进行分析;D.根据硫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进行分析。【解答】解:A.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硝酸根离子可表示为NO3﹣,故A错误;B.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3个碳原子可表示为:3C,故B正确;C.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单质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故C错误;D.硫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学式可表示为:K2SO4,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6.下列有关灭火的知识,错误的是()选项情景灭火方法灭火原理A酒精洒在桌上起火用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C楼房着火用水浇灭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森林着火开辟隔离带隔离可燃物A.AB.BC.CD.D【分析】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酒精洒在桌上起火可用湿抹布盖灭,这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说法正确;B.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盖上锅盖灭火,这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说法正确;C.楼房着火用水浇灭是利用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来灭火,而不是降低着火点,说法错误;D.森林着火可开辟隔离带来灭火,这是采用了隔离可燃物的原理来灭火,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7.干冰可以制造云雾缭绕的效果,当喷出的干冰周围出现云雾时,不会发生变化的是()A.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B.二氧化碳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C.水分子间的间隔D.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分析】根据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由气态变为液态进行分析。【解答】解:A、干冰升华是由固态变为气态,二氧化碳分子之间间隔变了,分子大小、质量都不变,故A正确;B、干冰升华是由固态变为气态,二氧化碳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二氧化碳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小,故B错;C、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由气态变为液态,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C错;D、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由气态变为液态,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变小,故D错。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分子的性质和特点。8.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如图),根据这个实验获得的正确结论是()A.金原子核带正电荷B.金原子是实心球体,紧密排列C.金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D.金原子核的质量与α粒子质量相当【分析】根据该实验的三种现象来分析: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每一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解答】解:A.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又因为α粒子带正电,所以遇到了带正电的微粒才改变了方向,说明了金原子核带正电,故A说法正确;B.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说明金原子并不是实心球体,原子核外空间很大,故B说法错误;C.该实验的三种现象根本不能说明核外电子所带电荷情况,故C说法错误;D.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说明遇到了质量很大的东西,即原子核质量很大,故D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原子中,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但质量很大,带正电荷,核外电子的质量很小。9.(4分)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A.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实现物质与能量的互相转化B.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原子是构成一切化学物质的基本单元C.溶解就是溶质分子或离子通过自身不断运动分散到溶剂中的过程D.过滤是分离颗粒大小不同的混合物的方法【分析】A、根据化学变化的意义分析;B、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分析;C、根据溶解的过程分析;D、根据过滤的原理分析。【解答】解:A、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实现物质与能量的互相转化,故A观点正确;B、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原子是构成一切化学物质的基本单元,故B观点正确;C、溶解就是溶质分子或离子在溶剂微粒的作用下通过不断运动分散到溶剂中的过程,故C观点不正确;D、过滤是分离颗粒大小不同的混合物的方法,故D观点正确。故选:C。【点评】通过化学的学习形成一些正确的观点世界大本题的关键。10.(4分)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对该实验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要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再读数,否则测定结果偏小B.该实验中的铜粉换成铁粉无法达到实验目的C.将装置1中的气球更换为注射器(见装置2),可使空气与铜粉接触更充分,数据更加准确D.正确操作情况下,反应消耗氧气的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和玻璃管内气体体积总和的【分析】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或加热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④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或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停止加热后,待装置冷却后再读数,否则此时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B.在加热的条件下,铁也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铁的固体氧化物,因此该实验中的铜粉换成铁粉也能达到实验目的,选项说法错误;C.将装置1中的气球更换为注射器(见装置2),可使装置内的空气充分流通,使空气与铜粉接触更充分,数据更加准确,选项说法正确;D.正确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的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和玻璃管内气体体积总和的,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用燃烧或加热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1.(4分)中国科学家研究表明:“清肺排毒汤”可有效降低新冠肺炎死亡风险,麻黄是其重要成分之一,麻黄的有效成分是麻黄碱(C10H15N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麻黄与麻黄碱均属于纯净物B.麻黄碱由10个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