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高三下学期理综模拟考试化学试卷附有答案解析_第1页
湖南省高三下学期理综模拟考试化学试卷附有答案解析_第2页
湖南省高三下学期理综模拟考试化学试卷附有答案解析_第3页
湖南省高三下学期理综模拟考试化学试卷附有答案解析_第4页
湖南省高三下学期理综模拟考试化学试卷附有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高三下学期理综模拟考试化学试卷附有答案解析

班级:姓名:考号:

一、单选题

1.化学让生活更美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ʌ.漂白粉和医用酒精均可用于杀菌消毒

B.生石灰可以用作食品抗氧化剂

C.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新能源,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D.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可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2.正确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化学用请正确的是()

Λ.竽CfJOT2Sg+∖n属于化学变化

B.质子数为18、中子数为22的原子表示式Ar

在水溶液中电离方程式:++

C.NaHCo3NaHCO3=Na+H+COf

D.Mg和Cl形成离子键的过程:©GMg律@:fMg”[©:];

3.科研人员利用氮化硼催化剂实现丙烷高效选择性氧化生成丙烯。下列有关丙烯和丙烷的说法错误的是

()

ʌ.丙烯是合成聚丙烯的单体B.丙烯和丙烷都能与氯气反应

C.丙烯与环丙烷互为同分异构体D.丙烷的二氯代物有3种

4.归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Y的原子序数等于W与X的原子序数之和,Z的最

外层电子数为K层的一半,W与X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1的18e-分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Λ.简单离子半径:X>Y>Z

B.W分别与X、Y均能形成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

C.X和Y的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Y>X

D.由肌X、Y三种元素所组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均显酸性

5.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Im。ITQ中含电子数为12NA

B.标准状况下,2∙24LHQ2中分子的数目为0.1NA

C.在0.lmol∕L的NaWO?溶液中,钠离子数目为0.2NA

第1页共17页

D.含M、个氢氧化铝胶体粒子的胶体,氢氧化铝的质量大于78g

6.“类比”是预测物质性质与化学反应的重要方法之一,但“类比”是相对的,不能违背客观事实。下列

“类比”合理的是()

A.NaCl与浓H^SO4共热可制HCl,则NaI与浓H^SO”共热也可制Hl

B.实验室可利用AICl3与足量氨水反应来制备Al(OH)3,则也可利用CUeu与足量氨水反应生成CU(OH)2

C.NaQ与CO?反应生成Na2CO3,则Na?S与CS?反应生成Na2CS3

D.CO2通入Ba(NO3)2溶液中无沉淀,则SO?通入Ba(No、入溶液中也无沉淀

7.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Λ.34g吠喃(G)中含有的极性键数目为3NA

B.25℃时,pH=14的NaOH溶液中含有的Na+数目为NA

C.密闭容器中,2molSC>2和ImOIO2充分反应,生成物中*O原子数为2N、

D.39gNaQ2与足量的H?。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NA

8.综合开发利用海水资源获取物质和能量具有广阔的前景。下列综合开发利用海水资源的过程中,只发

生物理变化的是()

A.用海水晒制食盐

B.从海带中提取碘

C.从海水中提取嗅

D.用海水制取烧碱

9.人体内的血红蛋白(Hb)可与O?结合,更易与CO结合使人体中毒,涉及原理如下:

①Hb(aq)+0z(g)吊bOMaq)Δæ<0

②Hb(aq)+CO(g)uIlbCO(aq)Δ¼<0

③HbOKaq)+CO(g)≠HbCO(aq)+02(g)Δ⅛<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Λ.

B.反应①、②在一定温度下均能自发进行

C.刚从平原到高原时,人体血液中C(Hbo。将降低,使人体因缺氧而不适

第2页共17页

D.将CO中毒的人转至高压氧仓中治疗,反应③平衡逆向移动而缓解症状

10.在常温下,下列有关4种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编号①②③④

溶液氨水氢氧化钠溶液醋酸盐酸

PH111133

Λ.分别加水稀释10倍,四种溶液的pH:①>②>④>③

B.将溶液①④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c(Cl)>c(NH;)>C(OIΓ)>c(lf)

C.在溶液①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氯化筱晶体后,两种溶液的PH均减小

D.将aL溶液④与bL溶液②混合后(忽略混合后的体积变化),若所得溶液的pH=4,则a:b=ll:9

11.燃料电池的能量利用率比内燃机高,已应用于汽车中。下图为某燃料电池工作示意图,其中G和1均

为多孔性纳米电极(不考虑电解质参与电极反应)。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B.质子将由G电极区经交换膜向G电极区运动

C.用该电池电解精制铜,当消耗Imol甲醇时,可溶解粗铜中铜的量小于3mol

D.电池总反应的产物与甲醇燃烧产物一样

12.实验室用苯甲酸和乙醉在浓硫酸催化下制备苯甲酸乙酯。已知:①苯甲酸乙酯为无色液体,沸点为212C,

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醛。②乙醛的密度为0.834g∕cm',沸点34.5℃。

第3页共17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发生装置

A.及时打开分水器下端旋塞将有机层移出反应体系可提高产率

B.可用NaOH溶液代替Na£03溶液洗涤:

C.用乙醛萃取苯甲酸乙酯时,有机相位于分液漏斗的下层

D.蒸储除去乙酸时,需水浴加热,实验台附近严禁火源

13.分析化学中“滴定分数”的定义:所加滴定剂与被滴定组分的物质的量之比。常温下以0.1Omol∙L的

IlCl溶液滴定同浓度某一元碱MOH溶液并绘制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X点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一定大于ι.0xl(f7mol∙17'

C.根据y点坐标可以算得Kb(MOH)=9x10"

第4页共17页

c(Mt)

D.对Z点溶液加热时,定增大

C(MoH)XC(H-)

二、多选题

14.已知竣酸基中的碳氧双键不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

误的是

HOCHCH=CHCH2CH2COOH

A.该物质的分子式为G2H3Q3

B.该物质最多有16个原子共平面

C该物质能与Na、NaOlKNaHeO3等物质反应

D.Imol该有机物最多可与3moll⅛发生加成反应

15.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有关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甲装置制取少量SOz

B.用乙装置蒸发AlCk溶液制取AlCL晶体

C.用装置丙分离饱和碳酸钠和乙酸乙酯的混合液

D.用装置丁除去Ck中混有的少量HCl气体

三、工业流程题

16.电子工业常用FeeL溶液腐蚀敷在绝缘板上的铜箔,制造印刷电路板。某电子厂用过的腐蚀液中含有Fe3∖

Cu-可以通过下列流程回收铜,并重新获得FeCk溶液。

------►B的溶液--------------(通入气体E

—————AFeCb溶液

废液加过量AAB的溶液一I

操作①」固体C髅

A金属钢

(1)检验溶液中含有Fe3+常用的试剂是,证明Fe"存在的现象是—

(2)操作①是,C的成分是—

第5页共17页

(3)废液中的Fe*与A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向B的溶液中滴加NaOII溶液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4)已知E是Cl2,目的是将Fe"全部转变为Fe%在工业生产中可以用替代(从以下试剂中选择),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任写一个)。

A.Na2O2B.C102C.H2O2D.KMnOl

四、结构与性质

17.铜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元素周期表的分区中,铜属于区,与铜处于同一周期且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的基态原子

共有种。

(2)下列现代分析手段中,可用于检验水中痕量铜元素的是(填标号)。

A.X射线衍射B.原子光谱C.质谱D.红外光谱

⑶在CO分子中,C与0之间形成个。键、—个n键,在这些化学键中,0原子共提供了.

个电子,过渡金属与0形成埃基配合物时,每个CO分子向中心原子提供2个电子,最终使中心原子的电子

总数与同周期的稀有气体原子相同,称为有效原子序数规则。根据此规则推断,银与CO形成的皴基配合物

Ni(CO)X中,X=。

(4)CUCl2可与某有机多齿配体形成具有较强荧光性能的配合物,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该配合物分子中N

原子的杂化类型为______,Imol该有机配体与CU(H)形成的配位键为_______mole

Cl∖=/

⑸铜催化烯燃硝化反应时会产生NO;。键角:NO;NOZ(填”或“=”或“>”),其原因是O

(6)近期我国科学家合成了一种电化学性能优异的铜硒化合物,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该铜硒化合物的化学

式为,其中CU元素以Cu,和O?存在,则(填“①”或"②")为Cu'

第6页共17页

cnm

φCu

五、原理综合题

18.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获取反应能量变化有多条途径。

(1)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填字母)。

ʌ.NaQ与水反应B.甲烷的燃烧反应

C.Ba(OH)2•8上0与氯化锭反应D.锌与盐酸反应

(2)获取能量变化的途径

l

I.2Na(s)+ɪO2(g)=Na2O(s)ΔH=-414kJ∙moΓ

II.2Na(s)+02(g)=Na202(s)∆H=-511kJ∙moΓ'

写出Na2Oa与Na反应生成Na2O的热化学方程式:。

(3)以C0z(g)和⅛(g)为原料合成甲醇,反应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①补全上图:图中A处应填入。

②该反应需要加入铜-锌基催化剂。加入催化剂后,该反应的AH(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第7页共17页

)。

③某研究者分别以甲醇和汽油做燃料,实验测得在发动机高负荷工作情况下,汽车尾气中CO的百分含量与

汽车的加速性能的关系如图所示。

*

w

φ纪

l--

□o

Lm

t⅞

据图信息分析,与汽油相比,甲醇作为燃料的优点是—

六、有机推断题

19.2019年12月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突发新冠状病毒肺炎,为了预防新冠状病毒肺炎,卫健委给出了相

应的消毒建议,比如用75%乙醵、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PCMX也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剂,可以有效杀灭

99.999强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芳香烧含氧衍生物A是制备PCMX的重要原料,为了

测定有机物A的结构,做如下实验:

(1)①取2.44g有机物A充分燃烧,将产物依次通过装有一.、的装置,充分吸收后,测得两装

置分别增重L8g和7.04go

②用质谱仪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质谱图如下:

100

80

国60

f%40

20

0

由图可知,有机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结合①可推出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

(2)已知该有机物A:①遇FeCL溶液发生显色反应,②可与溪水按照1:3发生取代反应,③核磁共振氢谱

如下图所示。

第8页共17页

δ

综合以上信息,该有机物A中有种不同环境的氢,推测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为:o

(3)该有机物A与氯气按1;1发生取代反应可制得消毒剂PCMX,测得PCMX苯环上的等效氢只有一种,请写

出由A制备PCMX的化学方程式:

参考答案与解析

1.B

【详解】A.漂白粉和医用酒精都能使蛋白质变性,均可用于杀菌消毒,故A正确;

B.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生石灰可用作食干燥剂,不能作抗氧化剂,故B错误;

C.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故C正确;

D.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可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故D正确;

故选B。

2.B

【详解】A.Oc震Sg+;In没有生成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属于核反应,故A错误;

B.原子符号左下角的数字为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为质量数,故质子数为18、中子数为22的原子表示式:

CAr,故B正确;

C.HC0;为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完全电离,故NaHCC)3在水溶液中电离方程式NaHCc)3=Na++HC0;,

故C错误;

D.书写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时,相同的离子不能合并,应对称排布,故D错误;

故选Bo

3.D

【详解】A.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丙烯,则合成聚丙烯的单体是CHe=CHYM,故A正确;

第9页共17页

B.丙烯和氯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氯丙烷,丙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故B正确;

C.丙烯与环丙烷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故互为同分异构体,故C正确;

D.丙烷的二氯代物,若取代相同的碳原子的氢原子,有1,1-二氯丙烷,2,2-二氯丙烷两种,若取代不同

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有1,2-二氯丙烷、1,3-二氯丙烷两种,故丙烷的二氯代物有4种,故D错误;

故选:Do

4.D

【分析】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K层的一半,则Z为Na

元素,W与X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1的18e分子,W为H,X为N,Y的原子序数等于W与X的原子序数

之和,Y为0。

【详解】ʌ.氮离子、氧离子、钠离子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简单离子半

径:X>Y>Z,故A正确;

B.W与Y形成的HQ的结构式H-O-(H1,含有非极性键0-0,故B正确:

C.X和Y的最简单氢化物分别为氨气、水,常温下水为液态,氨气为气态,则沸点:Y>X,故C正确;

D.ɪkN、0三种元素所组成化合物NlbHg的水溶液呈碱性,故D错误:

故选D。

5.D

【详解】A.1个T?。分子含10个电子,则ImolT2O中含电子数为IONA,A错误;

B.标准状况下HQ2是液体,2.24LHQ2的物质的量不是0.Imol,所含分子的数目不是。皿八,B错误;

C,溶液的体积未知,无法计算所含钠离子的数目,C错误;

D.1个氢氧化铝胶体粒子是由很多个氢氧化铝聚集而成的,因此含NA个氢氧化铝胶体粒子的胶体,所含氢

氧化铝的物质的量大于Imo1,其质量大于78g,D正确;

故选D。

6.C

【详解】A.NaCI与浓HBO,共热可制HC1,浓硫酸氧化性很强,能够将Nal氧化为L,不能用该方法制取

HI,A错误;

B.CUCl2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生成配合物,无沉淀生成,则类推不合理,B错误;

C.NazO与COz反应生成NazCOs,0、S为同主族元素,则NazS能与CSz反应生成Na2CS3,C正确;

D.SO?通入Ba(NO溶液中有BaSoI沉淀生成,D错误;

第10页共17页

故选c。

7.A

【详解】A.吠喃的分子式为C“H,O分子中C-H键和C-O键为极性键,1个吠喃分子中含有6个极性键,

34g吠喃的物质的量为0.5mol,故含有的极性键数目为3NA,A正确;

B.溶液体积未知,无法确定溶液中含有的Na'数目,B错误;

C.SO?与O?反应生成SO,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所以生成物中"O原子数小于2NA,C错误;

D.39gNa2θ?的物质的量为0.5mol,其与足量的H20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5N,、,D错误;

故选Ao

8.A

【详解】A.用海水晒制食盐,其过程是利用日晒和风力,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使食盐结晶析出,此过

程中只有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B.海带中碘元素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从海带中提取碘需要经过氧化还原反应,即必须经过化学变化,不

符合题意;

C海水中澳元素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从海水中提取溟需要经过氧化还原反应,即必须经过化学变化,不

符合题意;

D.用海水制取烧碱,一般先从海水中获得NaCl,然后电解NaCl溶液获得NaOlI,此过程涉及化学变化,不

符合题意;

答案选A。

9.A

【详解】A.根据盖斯定律,反应③可由反应②减反应①所得,∆∕⅛=Δæ-Δ∕4<0,则A项错误;

B.反应①与反应②均是牖减反应,由反应可自发进行可知,反应①与反应②在较低温度能自发

进行,B项正确;

C.从平原初到高原,氧气含量减少,反应③正向移动,则人体血液中C(Hbo2)降低,C项正确;

D.CO中毒的人体血液中C(HbCO)增大,转到高压氧仓中,反应③平衡逆向移动,D项正确;

答案选A。

10.B

【详解】A.弱电解质越稀越电离,酸碱性越强,分别加水稀释10倍,四种溶液的pH:①>②>④>③,

故A正确;

B.pH=ll的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远大于pll=3的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二者等体积混合得到氨水与氯化镀混

第11页共17页

合溶液,剩余氨水浓度远大于氯化镀的浓度,溶液呈碱性,氨水的电离程度不大,所得溶液中C(NH4)>

c(Cl)>c(OH)>c(H)故B错误;

C.氨水中存在电离平衡,加入氯化镂晶体,抑制一水合氨的电离,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溶液PH

减小;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镂,钱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一水合氨,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减

小,溶液PH减小,故C正确;

D.将aL溶液④与bL溶液②混合后,若所得溶液的pH=4,则混合溶液中C(H)=口⑼,%。l∕L=10'mol∕L,

a+b

a:b=ll:9,故D正确;

故答案选B0

11.B

【分析】燃料电池中通入空气的一极为正极,故G为正极,G为负极,电池反应实质为甲醇与氧气反应,

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

【详解】A.负极为甲醇失电子生成二氧化碳,故b口放出气体为CCLA正确;

B.质子由负极移向正极,故将由G电极区经交换膜向G电极区运动,B错误;

C.用该电池电解精制铜,当消耗Imol甲醇时,转移电子为6mol,粗铜中含比铜活泼的金属,故可溶解粗

铜中铜的量小于3mol,C正确;

D.电池总反应的产物与甲醇燃烧产物一样,为二氧化碳和水,D正确;

故选B。

12.D

x

∞OH.Z^⅛tr--COOC*⅛CHj

+CHCHOH→+HO,在发送装置反

32浓硫酸c.J2

应完后进行蒸僧除去乙醇,然后水洗后σ用碳酸钠溶液洗涤,除去苯甲酸和硫酸,水相中有少量的产物,用

乙醛萃取后与合并有机相,干燥除水再经过蒸馈除去乙醛等进而获得产品。

【详解】A.反应生成的水进入分水器在分水器下端,及时打开分水器下端旋塞将水层移出反应体系可提高

产率,不是有机层,A错误:

B.NaOH溶液碱性过强,会与I「反应造成产物损失,所以不可用NaOH溶液代替NazCO-溶

液洗涤,B错误;

C.乙醛的密度小于水,用乙醛萃取苯甲酸乙酯时,有机相位于分液漏斗的上层,C错误;

D.乙醛沸点低,遇明火易爆炸,所以蒸储除去乙酸时,需水浴加热,实验台附近严禁火源,D正确;

第12页共17页

答案选D。

13.C

【详解】A.由图像信息可知MOH为弱碱(弱电解质),由于强酸与弱碱中和后生成的盐MCl为强电解质,滴

定过程中溶质由弱电解质转化为强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所以导电性增大,A错误;

B.X点处的溶液中MOH和MCl等物质的量混合,因为pH7,所以C(OH)>c(H'),即MOH的电离程度大于

MCl的水解程度,即水的电离程度受到MOH的抑制,即水电离出的C(In一定小于10×10⅛ol∕L,B错误;

CC(MoH)-C(M'"(W)"c(M*)_0.9-

c(0IΓ)=1.0×10rmol∕L,即Kb(MoH)=9XIO7,

,bc(MOH),"`c(MOH)0.1,

C正确;

C(M*)=1

由于温度升高水解衡常数增

D.Z点处的溶液中溶质为MCl,根据水解平衡常数可知C(Me)H)XC(Hl-Kh

C(M+)

大,所以定减小,D错误;

c(MOH)×c(H+)

故选:Co

14.BD

【详解】A.通过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以数出氧原子数为3,碳原子数为12,不饱和度为6,则该有机

物的氢原子数为2x12+2-2x6=14,所以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2H∣Q3,A正确;

B.依据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知,该有机物具有甲基、苯环、碳碳双键相连的结构,苯环结构是苯环上的碳

原子及与之相连的原子共面,即图中HO8个C和苯上4

个H共面;碳碳双键及相连的原子共面,即图中HOCH—CH=CHCkCH?COOH4

个C和2个H共面;再结合单键可旋转的原理,可使两平面处于共面,甲烷结构部分还可以通过单键旋转

使羟基与之共面CH=CHCH2CH2COOH;注意各片段中的原子不要重复数,

所以最多有18个原子共面,B错误;

C.该物质含有的-OH和-COOH可与Na反应,而-C∞H还可以与NaOH、NaHCo:反应,所以该物质能

第13页共17页

与Na、NaOH、NaHCo`等物质反应,C正确;

D.Imol该有机物中,苯环部分可与3mol⅛i发生加成反应,碳碳双键还可以与ImOlH,发生加成反应,所以

Imol该有机物最多可与4molHz发生加成反应,D错误;

故合理选项为BDo

15.CD

【解析】略

16.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过滤CuʌFe2Fe3++Fe=3Fe2+白色沉淀变灰绿色,最后变成红

t24,

褐色BC4H+CIO2+5Fe=5Fe*+CΓ+2H2O(或2H++H2O2+2Fe2+=2Fe3++2H2O)

【分析】(1)三价铁遇KSCN溶液变红色;

(2)将废液中的液体与固体分开用过滤;废液中含有Fe'CU:由工艺流程可知,B最终得到的是三价铁,

固体C中含有金属铜,目的是制取氯化铁,废液应该与铁过量的Fe反应,故A是Fe;固体C中含有金属

Cu、未反应的Fe;

(3)废液中的Fe*与铁反应生成亚铁离子;氯化亚铁滴加NaOH溶液时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

成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4)已知E是CL,目的是将Fe"全部转变为FeO使用替代的氧化剂,原则不能引入难除的杂质。

【详解】(1)三价铁遇KSCN溶液变红色,故常用其检验三价铁的存在,故答案为: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

(2)将废液中的液体与固体分开用过滤;废液中含有Fe/Cu2',由工艺流程可知,B最终得到的是三价铁,

固体C中含有金属铜,目的是制取氯化铁,废液应该与铁过量的Fe反应,故A是Fe;固体C中含有金属

Cu,未反应的Fe,故答案为:过滤;Cu、Fe;

(3)废液中的Fb与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3++Fe=3Fe2]由上面分析得B中主要是氯化亚铁,故滴加NaOIl

溶液时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故答案为2Fe3++Fe=3Fe?+;白色沉

淀变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4)已知E是Ch,目的是将Fe?’全部转变为Fe'',使用替代的氧化剂,原则不能引入难除的杂质,可用ClO?

和HQ2代替,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4H*+CQ+5Fe2*=5Fe"+Cr+2Hq(或2Fr+H2O2+2Fe2+=2Fe3++2H2O),

t2u

故答案为:BC;4H+CIO2+5Fe*=5Fe+CΓ+2H,O(或2H++H2O2+2Fe2*=2Fe"+2H2O)。

【点睛】本题难点(4),E是Ck,目的是将F/全部转变为Fe",使用替代的氧化剂,不能引入难除的杂质,

可用ClO2和H2O2代替。如果用Na?。?和KMnOi>分别会引入钠图子和镐离子。

17.(1)ds2

第14页共17页

⑵B

(3)1244

(4)SP2、spl3

(5)>根据VSEPR理论,NO;为直线型结构,键角为180°,N0;为V型结构

(6)Cu3Se2①

【解析】(1)

在元素周期表的分区中,铜属于ds区;基态CU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Ar]3d∣°4s∣,最外层电子数为1,与铜

处于同一周期且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的基态原子K、Cr2种。

(2)

一般用质谱法测定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用红外光谱得到分子中含有的化学键或官能团信息,X射线衍射

可检测晶体结构;检验水中痕量铜元素可选用原子光谱,故选B;

(3)

在CO分子中,C与0之间形成碳氧叁键,存在1个。键、2个n键,在这些化学键中,n键由氧原子提供

孤电子对、碳提供空轨道,0原子共提供了4个电子;锲原子核外电子为28,同周期的稀有气体元素Kr的

原子序数为36,每个CO分子向中心原子提供2个电子,最终使中心原子的电子总数与同周期的稀有气体原

子相同,,根据此规则推断,银与Co形成的拨基配合物Ni(CC)),中X=迎宁=4;

(4)

根据配合物的结构可知,N原子以单键相连接时,杂化类型为sp∖N原子以双键相连接时,杂化类型为sp2;

由结构可知,1个配位体与铜形成的配位键有3条,分别为2条铜氧键、1条铜氮键,故Imol该有机配体

与Cu(H)形成的配位键为3mol»

(5)

N0;中中心N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2+"l;x2=4,N原子采用SP杂化,为直线形分子,键角为180°;N0:

中中心N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2+闻尹=3,N原子采用sp2杂化,为V形分子,键角小于180°;故键角:

NO:>NO2;

(6)

晶胞中①位于顶点和面心,一个晶胞中原子数目为8x:+2x』=2;②位于体内,一个晶胞中原子数目为4;

o2

铜原子共2+4=6;Se原子位于晶胞内部,一个晶胞中原子数目为4;则化学式为Cu3Se2;Se元素化合价为-2,

第15页共17页

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①为CU'②为Cu';

18.C-185Na202(s)+2Na(s)=2Na20(s)ΔH=-317kJ∙moΓ'1molCO2(g)+3mol⅛(g)不

变汽车的加速性能相同的情况下,CO排放量低,污染小

【详解】(I)常见的吸热反应有:大多数的分解反应、C或氢气作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氯化筱与氢氧化

领的反应等;A、氧化钠与水反应B、燃烧反应D、置换都属于放热反应,只有C为吸热反应,答案:C;

(2)①焙变等于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减去生成物的键能总和,⅛(g)+Cl2(g)=2HCl(g)ΔΛ<=(436+247-2×

434)kJ∙moΓ'=-185kJ∙mol',答案:-185;

②由I.2Na(s)+—O2(g)=NazO(s)ΔΛt-414kJ∙mol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