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历史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王世霞使用者:时间:课题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根本特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我国农业历史开展的根本状况,如农业的起源、黄河和长江两大农耕系统的形成、古代农业经济的根本特点等。过程与方法:采取学、思、论、导四步教学法。即自学,深思,讨论,点评诱导。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先民的伟大和中国人民的勤劳、发奋的历史,引导学生关注三农问题。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中国传统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逐渐提高,理解经济的根本特点。难点:“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成为主要生产方式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影响。教学方法比拟法、资料收集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学案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集体教案个性化教案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农业?农业是指栽培农作物和饲养牲畜的生产事业。【教学过程】一、农业的起源〔一〕原始农业的出现: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的开展〔二〕种植业的地域差异:五谷地域发源地代表地农作物北方黄河流域半坡遗址粟南方长江流域河姆渡遗址稻[设问]: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会形成南稻北粟这种农耕格局?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启示?[提示]:北方以旱地为主,适合种植不需要太多水的旱作农作物粟麦,南方多水田,因此适合种植需要大量水来灌溉的水稻。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经济的开展与地理条件密切相关。〔三〕家畜饲养业的开展:六畜★概念解析“五谷”“六畜”:历史上对“五谷”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是稻、黍、稷、麦、菽〔大豆〕,另一种是麻、黍、稷、麦、菽〔大豆〕。现在,“五谷”一般是作为粮食的总称。“六畜”通常是指猪、马、牛、羊、鸡、狗等六种动物。现在,也常常作为家畜的泛称。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特点一: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二、农业生产工具及设施的进步〔从耒耜到曲辕犁〕〔一〕耕作工具:1、原始社会:石、骨、木制农具2、文明时代:〔1〕商周时期:少量青铜农具,石、木制农具是重要工具〔2〕春秋战国时期以后:①春秋:铁农具、牛耕的出现〔意义: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效率。〕②战国: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铁犁用于牛耕③西汉:创造了犁壁出现“二牛抬杠”的牛耕方式〔即文献中所说的“耦犁”〕④唐代:出现了曲辕犁〔特点、意义: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根本定型〕〔二〕灌溉工具:主要有翻车〔三国〕、筒车〔唐〕〔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原始社会大禹治水春秋战国时期芍陂都江堰郑国渠西汉时期漕渠白渠汉武帝治理黄河坎儿井〔特色〕东汉时期王景治理黄河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二: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进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三、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一〕表现:刀耕火种—千耦其耘〔大规模简单协作〕—铁犁牛耕—男耕女织〔原始社会〕〔商周时期〕〔春秋战国后〕刀耕火种:指原始的耕种方法。先砍伐树木,燃烧树桩与荒草用作肥料,然后就地挖坑种植农作物。〔二〕原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私有土地的出现——自耕农的出现——自耕农经济1、特点:〔1〕生产规模——狭小〔家庭为单位〕〔2〕分工协作——简单〔男耕女织〕——经营方式〔3〕产品用途:①自给自足②缴纳赋税2、优劣〔1〕优点:自给自足,比拟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2〕弊端:①自给自足,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开展②比拟脆弱,容易破产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模式四、古代农业开展趋势:1、生产工具由简单粗糙到耐磨耐用〔参看课后“解析与探究”思考归纳〕2、生产方式由简单到精细3、农用动力由人力到畜力4、生产规模由集体简单协作到个体家庭农耕第二课时学案练习评讲〔见学案〕板书设计1、中国古代农业的产生2、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从农业内部结构而言〕〔2〕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从耕作方式而言〕成因开展〔3〕“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从经营方式而言〕成因特点评价〔4〕地主土地所有制〔从土地制度而言〕作业布置教学反思高一历史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王世霞使用者:时间:课题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根本特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井田制的特点及其崩溃;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2、土地私有制的开展和表现;土地兼并的趋势及危害3、租佃关系普遍化的历史过程;租佃关系普遍化所带来的影响过程与方法:采取学、思、论、导四步教学法。即自学,深思,讨论,点评诱导。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决定中国古代社会开展的根本动力,在此根底上了解中国古代社会人们根本的生活状况,从而深化对中国国情的了解。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几种形态。难点:土地兼并与租佃关系的普遍化。教学方法比拟法、资料收集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学案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集体教案个性化教案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我想请一位来答复我的一个问题:你知道你们家的田性质是私有的还是公有的?我们国家实行的是土地国有制,农民家的自留地都是属于公有性质的。这是今天的土地所有制,那么我国古代也是实行这样的土地所有制吗?是不是,我们学了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就知道了。【教学过程】一、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一〕特点:氏族公有、集体耕种、平均分配〔二〕原因:生产力低下二、商周时期:井田制注意教材小字局部介绍的甲骨文中“田”字的写法——“”,这个字由方框与“井”字构成,反映出商代的耕地大多是以沟渠和小路分割成的方块田。由此可以判断商代也是实行井田制。古文字是历史信息的重要来源,学习古代史一定要重视对这一资源的利用。〔一〕内容:1、公田:奴隶义务耕种,收获全部缴给领主;2、私田:奴隶份地,上缴收获物,实物地租。〔二〕特点:1、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井田制与分封制密切相关,国王把直接控制之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又将土地分赐给卿大夫。受田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承当义务。2、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的劳动产品;3、西周时期,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这种土地的国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土地公有制,它是国王代表整个奴隶主阶级占有全国所有土地,然后分配给大小奴隶主使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奴隶和庶民那么完全被排除在外。所以我们可以看出井田制的性质。〔三〕性质:土地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井田制与今天的土地国有制的区别:井田制实质上一种以国王为代表的贵族土地所有制,这里的“国有”实际上各级贵族私有。而今天的土地国有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这与井田制有着本质的区别。三、春秋时期:井田制走向崩溃〔一〕表现:1、大量“公田”被抛荒2、局部“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二〕原因:1、春秋时期由于铁农具的使用,大量“私田”被开垦出来;——根本原因2、战争频繁,井田上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3、各国的税制改革客观上成认了土地私有,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税制改革根本上都是打破“公田”和“私田”的界限,按照田地的实有数量和土地的好坏收税。这些改革虽然没有明确否认井田制规定的土地“国家公有”〔周王所有〕原那么,但在事实上成认了土地的私有权,默认了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四、战国以后:土地私有制〔一〕土地私有制确实立:战国时期1、标志:商鞅变法,以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的肯定2、意义:中国土地私有制存在了2000多年土地私有制被废除的标志是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新中国成立前,封建土地私有制占据统治地位,建国初期土地仍然为私人所有。土地改革将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但是并没有废除土地的私有性质。农民土地所有制,也是一种土地私有制。〔二〕土地私有制的形式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制主要有哪几种形式?其中哪种占主要地位?1、君主私有土地阅读提示:注意教材小字局部关于明朝“皇庄”的描述,认识中国古代君主私有土地的概况。2、自耕农私有土地自耕农:指自己耕种自己土地的农民。在中国古代自耕农一般采用“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模式经营土地,在社会比拟安定的情况下生活比拟稳定,也有着较高的生产积极性。自耕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当者。大量自耕农的存在是封建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条件。自耕农不是一个稳定的阶层,遇到适宜的条件他们可以上升为地主,遇有天灾人祸那么可能走向破产。自耕农私有土地指的是自耕农占有使用的小块土地,是自耕农阶层赖以存在的物质条件。3、地主私有土地〔主要〕〔1〕主要来源:问题一:假设你就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地主,请讲讲你成为地主的原因。[提示]:①原来是公卿贵族,趁王室衰落的时候占有了大量“公田”;〔贵族地主〕②在打仗的时候立下军功,被国王赏赐了大量土地;〔军功地主〕③你家里有很多钱,买了大量土地〔商人地主〕问题二:成为地主后,关于土地你会有什么样的愿望?〔土地越多越好〕。依照著名的“挑柿子拣软的捏原理”谁将是你触角主要摄取的目标?〔自耕农的耕地〕。怎样才能把广阔自耕农的小块土地集中到你的手里?〔通过土地买卖的方式。大量土地被集中的地主手里,我们叫它------土地兼并。〕〔注:使用谈话法,实践证明效果很好,学生明白地主兼并的土地来自自耕农,自耕农丧失土地,将会对整个国家产生重大的影响。〕〔2〕扩产途径:土地兼并①主要表现:A.西汉土地买卖成为主要途径,汉武帝时土地兼并现象严重。B.宋代实行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兼并更加剧烈;C.明清时期通过买卖广占田土的现象已经很普遍了。②影响危害:A.大量自耕农破产,阶级矛盾锋利,社会动乱。B.影响了国家赋税收入,C.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社会生产的开展。③抑制措施:A.实行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保证农民有一定的土地。如北魏到唐朝前期的均田制等。a.目的:限制土地高度集中,保护自耕农经济b.内容:按性别年龄分配土地给农民,这些土地的主要局部只准使用不准买卖,授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B.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如西晋的占田制等。C.清查大地主占有土地的实有数量,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如北宋王安石实行“方田均税法”和明朝屡次在全国丈量土地等。〔三〕土地私有制下的经营方式:1、男耕女织经营方式:自耕农私有土地下经营2、租佃土地经营方式:地主私有土地下经营〔1〕概念: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2〕历程:①战国:租佃方式产生;②汉代:“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比拟普遍③宋代: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④明清:租佃关系进一步开展;〔3〕影响①使佃农对地主和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他们不仅在选择雇主方面有一定的权力,而且在支配产品方面也获得了适当的发言权,甚至能和市场发生联系。②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③促进了农业的稳步开展。第二课时学案练习评讲〔见学案〕板书设计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根本历程2、关于井田制〔1〕存在时间〔2〕性质〔3〕根本内容〔4〕瓦解原因和表现3、关于土地私有制〔1〕确立时间〔2〕主要形式〔3〕关于土地兼并〔4〕关于租佃经营作业布置教学反思高一历史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王世霞使用者:时间:课题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根本特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四大经济区的形成:四大经济区域的分布特点及成因,古代区域经济的特点2.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三次南迁高潮的主要原因、过程。3.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影响。过程与方法:采取学、思、论、导四步教学法。即自学,深思,讨论,点评诱导。情感态度价值观:1.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长期居于我国经济重心的地位。解读中华民族对黄河的特殊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2.我国的经济开展由于受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呈现区域性、多样性和不平衡性,各地区的成就对历史的进步都做出了巨大的奉献。3.通过生态平衡对经济重心及南移的影响,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开展、顺其规律的价值观。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形成、变化。人口重心、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难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教学方法比拟法、资料收集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学案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集体教案个性化教案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众所周知,今天南方是作为全国的经济重心,那么是不是中国从古代以来就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呢?预习过课文的同学就知道,事实上,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心一开始是在北方的,后来才逐渐移到了南方,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中国古代的区域经济开展状况以及经济重心南移的这一历史过程。【教学过程】一、区域经济〔一〕分布:[讲解]:大家对司马迁有一定的了解吧,他是什么人?西汉著名的史学家,写了一部家喻户晓的纪传体通史《史记》。在书中,他根据当时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请同学们在汉代四大经济区分布图上,把这些地区划起来。[设问]:其中,山东、山西指的就是今天的山东省和山西省吗?[提示]:古代的山东山西分别指河南崤山以东和以西地区。山东〔旧时指中原地区,包括现在的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区〕山西〔以关中为主,以及河西、巴蜀等地区,包括现在的山西、陕西和四川等地区〕江南〔长江以南,还没有开发〕龙门碣石以北〔半农半牧区,分塞内、塞外〕[引导]:从图上,我们可以发现山东山西大体在什么位置?[设问]:它们都处在黄河边上,都属于黄河流域地区。历史以来一直长期处于全国的经济重心地位,那么,大家能不能从地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它的原因,各组可以相互讨论一下。”〔二〕特点:多样性,而且实力开展不平衡[提示]:山东山西以农业为主,而龙门碣石以北由于寒冷而且土地贫瘠所以是传统的畜牧区或半农半牧区;此外黄河流域主要种植粟麦等耐旱作物而江南地区种植水稻为主,也表达了区域经济的多样性。北方经济开展快,南开展缓慢,经济落后,那么表达了区域经济开展的不平衡性。二、经济重心的南移〔一〕原因1、中原人口南迁→大量劳动力、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生产水平提高→经济开展〔1〕原因:自然灾害政治动乱[设问]:教材上主要讲了古代中原人口向南迁移的情况,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二局部,中国古代共出现了哪几次人口南迁高潮,并找找其中的具体原因。〔2〕迁移高潮:第一次:两晋之际八王之乱、永嘉之乱第二次:唐代安史之乱第三次:北宋之际靖康之乱人口南迁的第二次高潮出现在唐代的安史之乱之后,第三次那么出现在两宋之际靖康之乱后,对于安史之乱和靖康之乱同学应该有所了解,我就不详细讲了。[设问]:我们现在要思考的是中原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呢?〔3〕影响:[提示]:不仅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还有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来的是一大批高素质、高科技的人才。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开展方向![设问]:这是最直接的影响,还有其它的变化吗?
[提示]:还带来了新的风俗习惯,课本里举了一个南方人学北方人吃笼饼去皮的风俗习惯。2、社会环境稳定3、蕴涵巨大潜力〔二〕过程[设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三局部,归纳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唐以后和两宋时期经济南移的表现和南移程度。1、魏晋南北朝时期:完整的作物体系耕地面积和产量提高初步开发手工业和商业进步〔建康〕2、中唐以后:农、工、商等加速开展江西、湖南成为全国粮食基地逐渐超过南方扬州成为全国经济中心3、两宋时期:“苏湖熟,天下足”完全超过〔三〕影响:文化重心南移,进一步促进南方经济的开展[讲解]:经济重心的南迁成就了江南地区的两宋以后的繁华兴盛,除此之外,它也使得中国古代文化重心的南移。从南宋以来,江浙地区有了“财赋之地,人物渊薮”的说法。第二课时学案练习评讲〔见学案〕板书设计一、区域经济〔一〕分布:〔二〕特点:多样性,而且实力开展不平衡二、经济重心的南移〔一〕原因1、中原人口南迁→大量劳动力、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生产水平提高→经济开展2、社会环境稳定3、蕴涵巨大潜力〔二〕过程1、魏晋南北朝时期:2、中唐以后:3、两宋时期:“苏湖熟,天下足”完全超过〔三〕影响:文化重心南移,进一步促进南方经济的开展作业布置教学反思高一历史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王世霞使用者:时间:课题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程标准了解古代中国手工业开展的根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开展的特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我国古代冶炼、纺织、陶瓷业开展的根本情况;2、通过梳理古代手工业开展的历程及分析公私手工业的消长,培养学生归纳概括以及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采取学、思、论、导四步教学法。即自学,深思,讨论,点评诱导。情感态度价值观:掌握中华民族高超的手工业技艺,以及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和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重点难点重点:我国古代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冶金技术、制瓷业、丝织业的根本史实;古代手工业产生与开展概况及主要经营形态;中国古代手工业开展的特征。难点:中国古代手工业开展的特征教学方法比拟法、资料收集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学案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集体教案个性化教案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所谓的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生产活动。自新石器时代开始,手工业才从农业中别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门类。【教学过程】一、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要内容及其成就〔一〕冶金业1、冶炼青铜〔1〕时间:二里头文化时期〔夏朝〕到春秋末期〔2〕特点;数量多、种类齐备、工艺精湛、造型生动2、冶炼铁钢〔1〕产生:春秋时期〔2〕开展:块炼铁——生铁〔钢〕〔3〕意义:①是我国古代冶今技术的重大成就,也是世界冶铁史上的奇迹。②铁器广泛使用,特别是把钢应用到农具和手工业工具制作上,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开展。3、冶铁燃料〔1〕煤:开始使用:汉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相当普遍:北宋,使钢铁的硬度和质量大大提高〔2〕焦炭:开始使用:南宋末年流行开来:明朝〔二〕纺织业1、丝纺织业〔1〕地位: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创造丝织技术的国家〔2〕历程:①上古时代,人们学会养蚕缫sāo丝②西周以后,丝织工艺有了突飞猛进的开展。③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使中国获得了“丝国”的称号。④唐代,出现缂丝技艺,使丝织品更加具有艺术神韵2、棉纺织业〔1〕宋末元初以来,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原材料〔2〕元代,黄道婆全面革新内地落后的棉纺织技术,创造脚踏三锭车。——技术〔3〕元明时期,江苏的松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兴盛〔4〕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阔民众的主要衣料——流行〔三〕陶瓷业1.制陶业〔1〕产生:新石器时代。〔2〕种类:彩陶、黑陶、白陶等陶器工艺。2.制瓷业〔1〕地位:是中华民族祖先的伟大创造〔2〕历程:①东汉晚期:人们已烧出了成熟的青瓷。②南北朝:时成功烧制出白瓷,是制瓷技术上的重大突破。③隋唐时期,工艺成熟,质量优越,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瓷器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④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全国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体系。⑤元代: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烧成了著名的青花⑥明清:丰富多彩工艺,与丝绸大量出口二、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经营形态经营方式产品用途及特点开展状况作用家庭手工业个体农户的副业生产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为主,很少进入市场一直存在与社会经济生活中①对稳定小农经济起了一定作用②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阻碍了市场发育官营手工业征役制〔强制劳动〕————雇募制〔雇佣和出钱代役〕由官府供给原料,并指定制作加工产品,供贵族和官府消费,不是商品。不计本钱,不入市场从西周到明代前期,一直占据主导地位①其资金雄厚规模大,分工细,有利于手工技艺的提高。②但缺乏竞争,产品质量低劣,管理腐败,生产效益低下。私营手工业城镇家庭小作坊——手工工场〔孕育出雇佣劳动关系〕从事商品生产,产品畅销海内外。生产范围规模日益扩大春秋战国兴起;明代中叶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促进商品经济的开展,并促使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三、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开展特点
〔一〕生产部门不断增加与分化〔二〕生产技术不断进步;〔三〕劳动分工不断开展〔四〕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与工场手工业出现;〔五〕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并存;〔六〕生产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七〕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还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送和赞誉。——世界地位〔八〕长期作为农业的补充而存在,处于附属地位——与农业关系第二课时学案练习评讲〔见学案〕板书设计1、古代中国手工业代表部门的成就〔1〕金属冶炼业〔青铜制造业、冶铁业〕〔2〕纺织业〔丝织业、棉纺织业〕〔3〕陶瓷业〔烧陶、制瓷业〕2、古代中国手工业生产的经营形态〔1〕家庭手工业〔2〕官营手工业〔3〕专业的私营手工业3、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特点作业布置教学反思高一历史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王世霞使用者:时间:课题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开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开展的特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中国商业开展的根本线索和历代商业的根本特点;了解城市开展的历史和不同类型城市的产生;掌握中国传统重农抑商思想的产生、历代重农抑商政策对商业和中国社会开展的影响过程与方法:采取学、思、论、导四步教学法。即自学,深思,讨论,点评诱导。情感态度价值观:商业的产生是经济开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开展;古代的重农抑商总的来看违背了历史潮流,是造成农耕社会开展迟滞和漫长的主要因素。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古代商业产生和开展的历程;中国古代城市开展的历史和不同类型城市的产生;古代中国商业开展的特点难点: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古代中国商业开展的特点教学方法比拟法、资料收集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学案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集体教案个性化教案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上,商业和随着商业的开展而出现的城市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开展历程呢?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教学过程】一、商业的开展概貌〔一〕原始社会:产生原始商业——以物易物〔二〕商朝:产生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三〕西周:官府垄断商业——实行“工商食官”设问:什么是“工商食官”?提示:西周时,手工业、商业成为社会经济不可缺少的部门。商业由官府垄断,并设有专门的职官来管理市场。工匠和商贾都是官家〔贵族〕的奴仆,主要为贵族的政治或生活需要而从事工商活动,他们的衣食所需也都来源于官府〔贵族〕。〔四〕春秋战国:1、私商兴起并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2、黄金、白银开始成为货币3、形成许多著名都会齐国的临淄、赵国的邯郸,楚国的郢等,但同时是政治中心,说明古代中国经济中心最初是依附于政治中心〔五〕隋唐:商业贸易蓬勃开展1、长安、洛阳、扬州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2、西域及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经商频繁3、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呈现空前繁荣景象〔六〕宋元:步入一个新的顶峰期1、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并广泛流通2、集镇、夜市兴盛〔七〕明清:出现新的特点1、商业市镇兴起;2、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广泛使用贵金属货币白银3、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4、出现地域性行业性大商帮总结:根据中国古代商业开展的情况,概括影响商业开展的要素。稳定的政治局面,农业、手工业的兴旺,政府开明开放的政策、内外交通便利等。二、城市的繁荣开展什么是城市?市是商业活动场所,是依赖于“城”而存在,即经济中心是依赖于政治中心而存在的。〔一〕阶段特征:思考P22相一想特征从周至唐〔严格限制〕宋代至明清〔放松限制〕原因地域限制县以上城市才可设市;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坊市分置城郭和乡村,也允许置市;市分散在城中,坊市界限被撤除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和城市生活迅速开展的需要;统治者城市管理政策的调整。时间限制日中为市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管理交易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并受官府严格控制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城市功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影象〔二〕主要类型1、汉唐“丝绸之路”经过的城镇:敦煌、楼兰、于阗、莎车、龟兹、疏勒2、唐宋“陶瓷之路”经过的港口城市:泉州、明州、杭州、扬州、登州3、明清工商业市镇:松江,景德镇,佛山,汉口三、各时期的对商业的政策〔一〕原始社会末期到战国:统治者重视和鼓励,商业迅速开展〔二〕战国:重农抑商思想崛起1、原因:〔1〕商人不事生产;〔2〕商人牟取暴利,剥削农民,破坏农业生产,〔3〕大商人生活奢靡,政治上交通王侯,影响了统治秩序和社会的安定2、商鞅变法抑商措施〔1〕从身份上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重本抑末〔2〕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3〕重征商税〔三〕汉代:重农抑商思想延续1、汉高祖采取措施:〔1〕严格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2〕征收较重的租税2、汉武帝采取措施:全面控制工商业〔四〕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思想松动,商人地位有提高1、原因:朝廷鼓励对外贸易以及实行官商分利2、表现:P24小字局部〔五〕明清:重农抑商思想强化1、背景:商品经济日益开展2、措施:〔1〕严格限制商人活动〔2〕重征商税〔3〕严厉控制民间对外贸易3、影响: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四、古代中国商业开展的特点〔一〕起源很早并不断开展,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开展极不平衡。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市场交换比中世纪的西欧兴旺。〔二〕市场管理:严格控制——放松控制,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三〕城市经济功能:政治军事功能——经济功能增强〔四〕出现了区域性商帮〔五〕商业长期受到政府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开展艰难而曲折;商人社会地位地下〔六〕与农业、手工业关系紧密相连,相辅相成;但只是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第二课时学案练习评讲〔见学案〕板书设计一、商业的开展概貌二、城市的繁荣开展三、各时期的对商业的政策战国:重农抑商思想崛起汉代:重农抑商思想延续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思想松动,商人地位有提高明清:重农抑商思想强化四、古代中国商业开展的特点作业布置教学反思高一历史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王世霞使用者:时间:课题第6课近代前夜的开展与迟滞课程标准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开展缓慢的原因。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结合具体材料分析资本主义萌芽的前提条件和根本特征,掌握其产生的标志、表现,具体分析其开展缓慢的原因;过程与方法:采取学、思、论、导四步教学法。即自学,深思,讨论,点评诱导。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清朝统治者夜郎自大观念和闭关锁国政策的认识,深刻领会到观念的解放、政策的开放对国家民族开展的重大意义,从而树立开放的世界意识。重点难点重点:明清鼎盛时期在农耕经济全面开展的根底上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难点:资本主义萌芽的条件及开展缓慢的原因;近代前夜由“开展”转向“迟滞”的原因。教学方法比拟法、资料收集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学案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集体教案个性化教案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上,商业和随着商业的开展而出现的城市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开展历程呢?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教学过程】从本课标题入手,突出近代前夜的时间〔14-19〕,以及什么开展,什么迟滞。在此根底上引导学生阅读本课导言局部,理清本课的线索,从而导入新课一、近代前夜的开展与突破〔一〕开展——农耕经济的高度开展农业①生产技术水平提高;②推广双季稻、产量提高;③引进推广高产作物〔玉米、蕃薯〕;④赋役制度成熟〔一条鞭法、摊丁入亩〕手工业①广泛植棉,民众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②私营手工业迅速开展并占据了主导地位商业①商品流通扩大;②白银使用广泛;③商业资本活泼;④工商业城镇兴起并增多;综合国力①耕地面积的扩大与人口的增长;②GDP占世界总值的比重大;③大城市多;④白银的大量流入;⑤为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二〕突破——资本主义萌芽1、定义:见教材。四要素:手工工场、雇佣关系、商品生产、增殖利润2、表现:〔1〕纺织业:苏州,松江〔2〕制瓷业:江西,景德镇3、与传统手工劳动方式的区别〔生产目的、生产组织、劳动关系〕比拟工程资本主义萌芽〔工场手工业〕传统官办手工工场民间小手工作坊生产目的购置劳动力增殖利润而进行的商品生产只供官府和贵族消费自给自足生产组织集中分工协作、社会化程度和劳动效率极高分工细致、规模大、生产不计本钱、效率低下规模小,生产能力有限劳动关系自由雇佣关系隶属关系4、开展状况:开展缓慢〔1〕表现:只是在局部地区、行业稀疏出现,力量微弱。〔2〕原因:Ⅰ主观原因:专制统治者的政策①“重农抑商”政策②“海禁”政策A原因:a.根本原因〔经济上〕:自然经济决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人民无须同外界有太多的经济交流〕b.思想上:统治者愚昧自大〔中国传统社会进入衰落时期,统治者失去兼容并包的开放精神,以“天朝大国“自居,固步自封,盲目自大〕;c.军事政治上:防范外夷和沿海人民〔惧怕外国势力深入引起人民思想变化甚至对抗,危机统治秩序〕。B.影响:使中国脱离世界开展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从而推进工业化的契机。Ⅱ客观原因:①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仍居主导地位;②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购置力极其低下二、近代前夜的危机与迟滞〔一〕表现问题探究:明清之际的中国在哪些方面已经显露出危机?试从政治、经济、对外政策、思想文化四方面比照中西实力的变化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对外政策观念中国封建专制到达顶峰自然经济占主导鄙薄科技,文化专制装备落后海防松弛闭关锁国顽固守旧妄自尊大西方〔英国〕民主代议制资本主义经济开展重视科技,思想解放船坚炮利战斗力强海外殖民开放进取勇于开拓〔二〕原因:综合探究:结合上述表格以及“阅读与思考”,完成课后“自我测评”导致近代前夜中国经济相对迟滞的原因是什么?进而到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1、内部原因:中国封建制度——腐朽落后〔国力衰弱:自然经济、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文化专制〕2、外部原因: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国力强盛:对外扩张〕第二课时学案练习评讲〔见学案〕板书设计一、近代前夜的开展与突破〔一〕开展——农耕经济的高度开展〔二〕突破——资本主义萌芽二、近代前夜的危机与迟滞〔一〕表现〔二〕原因:1、内部原因:中国封建制度——腐朽落后〔国力衰弱:自然经济、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文化专制〕2、外部原因: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国力强盛:对外扩张〕作业布置教学反思高一历史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王世霞使用者:时间:课题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课程标准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原因、条件〕;经过〔两个支持国家、两条探险路线、四位航海家〕;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对欧洲、美洲、非洲、世界〕;并引导学生注意知识的前后内在联系。过程与方法:采取学、思、论、导四步教学法。即自学,深思,讨论,点评诱导。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比照今天欧洲和非洲国家的开展,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重点难点重点: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影响难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教学方法比拟法、资料收集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学案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集体教案个性化教案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上,商业和随着商业的开展而出现的城市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开展历程呢?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教学过程】一、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一〕原因:1、经济根源〔根本原因〕:商品经济开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开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根本原因〕→社会分工的扩大→商品货币关系的开展;市场交换活动的频繁展开;科技知识普及〔主要指中国的四大创造传入并普及〕→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手工工场的出现〔雇佣关系〕→资本主义萌芽产生2、政治方面:欧洲各国君主依仗武力,强化王权,积极向外扩张。3、思想文化:文艺复兴运动,提倡人本思想,鼓励人们冒险、勇于开拓。4、社会根源:对东方的向往与诱惑——黄金与香料【分布】胡椒原产于印度西南海岸西高止山脉的热带雨林。【作用】香料,可防腐,还可作调味品;可入药,有镇静,温中散寒、下气、健胃、止痛、消炎、解毒等功能,主治风寒感冒、脘腹冷痛、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症。5、直接原因:通往亚洲的商路受到限制6、宗教根源〔精神动力〕:到海外传播基督教,使穆斯林和其他异教徒皈依天主教〔二〕条件:1、造船技术的进步〔多桅多帆海船〕2、航海技术的进步〔罗盘针和计算纬度的星盘等的应用〕3、地图绘制技术的进步〔有了便于确定方位的经度和纬度〕4、地理知识的进步〔开始相信地圆学说〕5、拥有强大的物质根底〔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最先扶持海上探险的为什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1〕主要目的:为了与亚洲进行香料贸易;2〕地理位置:两国地处大西洋沿岸,有利于向海外开展;3〕航海技术:两国曾经是意大利和尼德兰之间的商业贸易转运站,不仅掌握了丰富的航海知识,而且集中了许多富有航海经验的水手;4〕国家实力:两国都完成了政治统一和中央集权化的过程,有力量支持和供给远航所需的必要装备;5〕宗教因素:两国都热衷于向外传播天主二、新航路开辟的经过时间航海家籍贯开辟的新航线所经大洋扶持国家方向1487年迪亚士葡萄牙抵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大西洋葡萄牙向东1492年哥伦布意大利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大西洋西班牙向西1497-1498年达·伽马葡萄牙开辟从海上直通印度的新航路大西洋、印度洋葡萄牙向东1519-1522年麦哲伦等葡萄牙环球航行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西班牙向西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一〕对欧洲的影响:商业革命+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主义的衰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开展〔二〕对美洲的影响:〔三〕对非洲的影响:〔四〕对亚洲的影响:〔五〕对整个世界的影响:第二课时学案练习评讲〔见学案〕板书设计一、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一〕原因:1、经济根源〔根本原因〕:商品经济开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开展2、政治方面:欧洲各国君主依仗武力,强化王权,积极向外扩张。3、思想文化:文艺复兴运动,鼓励人们冒险、勇于开拓。4、社会根源:对东方的向往与诱惑——黄金与香料5、直接原因:通往亚洲的商路受到限制6、宗教根源〔精神动力〕:到海外传播基督教,使穆斯林和其他异教徒皈依天主教〔二〕条件:二、新航路开辟的经过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作业布置教学反思高一历史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王世霞使用者:时间:课题第8课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课程标准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欧洲殖民者扩张的历史,使学生学会根据历史材料绘制地图的能力;通过学生自制“三角贸易”示意图,培养学生利用图示描述历史史实的能力;通过学生探讨殖民扩张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采取学、思、论、导四步教学法。即自学,深思,讨论,点评诱导。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殖民扩张的分析,培养学生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情感;通过学习,让学生吸取“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从而激发学生发奋图强、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感。重点难点重点: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难点:殖民扩张的影响教学方法比拟法、资料收集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学案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集体教案个性化教案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葡萄牙、西班牙是最早开辟新航路的两个国家,他们也率先走上了殖民扩张和掠夺的道路。我们来简要了解下他们的殖民活动以及范围。【教学过程】一、欧洲各国的早期的殖民扩张为什么把这四国的殖民扩张称为“早期殖民扩张”?资本主义工业开展分几阶段-----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机器大工业。16-18C.上半期,西方各国根本上还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生产力不够兴旺,生产能力有限,对原料和市场的需求不大,所以这四国殖民扩张采取的主要手段是血腥的、赤裸裸的抢劫掠夺。在工业革命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前的资本积累方式被称为资本原始积累,故这四国的殖民扩张是早期殖民扩张。〔一〕葡萄牙、西班牙的早期殖民活动〔15——16〕国家殖民区域殖民方式及结果非洲亚洲美洲葡萄牙西非、东非海岸马六甲、印尼、印度沿海、中国澳门巴西①靠暴力掠杀和敲诈勒索确立印度洋海上霸权②建立商站垄断欧亚贸易西班牙菲律宾1565-1898年除巴西外的中南美洲①掠夺金银,屠杀当地居民②建立农业大庄园和大种植园③在中南美洲建立庞大的殖民帝国〔二〕荷兰的殖民扩张国家崛起时间殖民地和贸易范围殖民贸易、扩张手段殖民扩张优势结果荷兰16世纪——17世纪范围:西北欧、亚洲、美洲殖民地:在北美,建立了“新荷兰”;在亚洲,强占了印度尼西亚等地,一度占领中国的澎湖和台湾。组建大型商业公司〔东、西印度公司〕公司资本雄厚,有政府作后盾垄断东方香料贸易,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英国16C末-18C下半叶北美、加勒比海岛屿、印度、大洋州等海盗掠夺,商业战争、在殖民地的商业活动和掠夺〔建立奴隶制种植园,东印度公司〕,对外贸易〔黑奴贸易〕政府支持鼓励,海上实力强确立海上霸主地位,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积累资本,促进资本主义的开展,推开工商业开展二、欧洲国家殖民扩张〔暴力掠夺和海外贸易〕的历史影响:〔一〕对殖民国家而言1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化为资本,欧洲资本主义开展。2打破世界相对孤立状态,使世界日益成为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建立〔1〕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展①北美、大洋州都卷入了世界市场②欧洲内地和亚洲内地越来越多为世界市场生产商品〔越来越多的地方被纳入以欧洲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2〕世界市场格局发生重大变化①18世纪,三角贸易成为世界贸易的重心,将欧、亚、非、美的商业活动联系起来②促进欧洲,尤其英国制造业的开展〔二〕对殖民地而言1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患,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对2殖民主义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开展和进步。小结与认识1、由葡、西、荷、英扩张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出,扩张与掠夺只是一种不正当的手段,它不可能使一个国家永久强盛;对外贸易并不一定能引发工业革命、实现现代工业文明。只有立足本国实际,加快本国工业化的进程,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2、通过殖民扩张的历史,让我们认识到:“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3、殖民扩张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加速欧洲资本主义的开展,让我们看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曙光”和世界历史由孤立隔绝走向整体开展的趋势。第二课时学案练习评讲〔见学案〕板书设计一、欧洲各国的早期的殖民扩张〔一〕葡萄牙、西班牙的早期殖民活动〔15——16〕〔二〕荷兰的殖民扩张二、欧洲国家殖民扩张〔暴力掠夺和海外贸易〕的历史影响:〔一〕对殖民国家而言〔二〕对殖民地而言作业布置教学反思高一历史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王世霞使用者:时间:课题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课程标准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的条件、过程及影响,工业时代经济组织的形式及作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影响,通过比拟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培养学生比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采取学、思、论、导四步教学法。即自学,深思,讨论,点评诱导。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世界市场的形成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和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观。重点难点重点: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技术革新和工业革命的历史影响。难点:比拟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工业革命的历史影响,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影响。教学方法比拟法、资料收集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学案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集体教案个性化教案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或“技术革命”。主要是以机器取代人力,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工厂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它既是生产领域了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它开创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三个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教学过程】一、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的到来〔一〕时间:18世纪中期〔60年代〕----19世纪中期〔40年代〕〔二〕发生国:英国〔三〕条件1、政治保障:英国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2、社会环境:社会稳定,人口、资本流动自由,经济稳步开展;3、资本:海外贸易、殖民掠夺、黑奴贸易积聚了丰富的资本;4、劳动力:圈地运动使人口与土地别离,形成自由劳动力,5、生产技术:工场手工业的长期积累;牛顿力学的创立和普及,6、原料:本国煤铁资源丰富;海外原料产地的供给7、政策:专利法的出台,为创造创造提供法律保障。8、市场:殖民战争拓展了海外市场;市场需求的日益扩大;〔直接原因〕〔四〕主要部门及其成就1、棉纺织业:织工约翰·凯伊创造飞梭,引起连锁反响:珍妮纺纱机〔开始标志〕、水力纺纱机、水力织布机相继研制成功面世推广。〔人力——自然力〕2、冶金业和采矿业:3、交通运输业:〔人力——自然力——蒸汽动力〕〔1〕在陆上交通:以蒸汽为动力的火车于1814年问世0,使人类进入“铁路时代”〔2〕在海上交通: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轮于1807年问世,洲际联系加强。〔五〕标志性成就:瓦特创造“万能蒸汽机”普遍应用〔意义〕——课后“自我测评”瓦特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有什么重要意义?〔1〕使工厂摆脱了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限制;〔2〕工厂集中在城市进行生产,促使工业城市兴起;
〔3〕带动了交通运输业革命,人类进入铁路运输时代〔4〕使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六〕工业革命的影响:1、积极影响〔1〕生产力:飞速提高〔工业化、城市化加快、英国成为“世界工厂”〕〔2〕新兴工业部门:涌现出纺织、机器制造、铁路运输和煤炭等部门〔3〕产业结构:以轻工业为主导。〔4〕经济组织:工厂制度①概念:工厂将生产资料和工人集中在一起,通过使用机器进行大批量生产;②特点:A.实行细致的分工和严格的纪律;B.在工业时代早期,中小企业占多数〔规模小〕C.企业主既是资本所有者,又是企业经营管理者〔5〕世界市场:以英国为主导的世界市场进一步形成2、消极影响〔1〕进一步加剧了殖民扩张〔2〕破坏了生态环境二、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电气时代〔一〕时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二〕发生国:英国、德国、美国和法国等工业兴旺国家〔三〕条件:1、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以确立2、资本: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开展和对殖民地的长期掠夺,积聚了大量的资本。3、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4、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的研究取得突破性地进展.〔四〕主要部门及其成就1、交通领域:内燃机、汽车、飞机2、化学领域:有机化肥、人工合成染料、合成橡胶、合成油漆、多种塑料、炸药3、钢铁部门:新的炼钢法4、电力部门:电动机、发电机、电灯、电车5、通信领域:有线电报、、无线电〔五〕标志性成就:电力的广泛应用〔意义〕电的创造与广泛应用的重大意义〔1〕它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工业生产的面貌,而且还直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使人类迅速跨入了电气时代。〔2〕促使、无线电报新的通讯工具的出现。〔3〕引起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产生〔六〕影响:1、积极:〔1〕生产力:促成生产力的大开展〔2〕新兴工业部门:兴起电力工业、电器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3〕产业结构:新变化〔表现〕——重工业成为整个工业的主导〔4〕经济组织:大企业时代①概念:经济迅猛开展,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企业规模越来越大②特点:A.出现了规模空前的大企业,控制着一个或多个部门的生产与经营B.开始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别离,提高了生产效率〔5〕世界市场: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市场是怎样形成的?〔课后“自我测评”〕一、形成原因:1、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2、工业革命的推动3、交通运输的改进和通讯技术的创造对世界市场形成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二、形成过程:1、16至18世纪中期,在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下,世界市场开始形成。2、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初步形成。3、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三、形成方式1、国际贸易2、资本输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3、武力威逼四、表现1、欧美各国可从世界范围获得原料、初级产品或倾销商品、进行投资;2、经济危机的国际性。五、影响1.促进了各国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开展,推动资本主义的进步2.促使东方国家经济结构的变化3.加强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导致世界经济一体化2、消极影响〔1〕殖民扩张进一步加剧,欧美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想一想: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特点?〔1〕有坚实的科学根底,科学和技术真正结合。〔2〕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大国.〔3〕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2〕殖民地沦为列强掠夺原料和倾销工业产品的地方,贫富差距开始拉大三、两次工业革命的比拟第一次第二次相同点都是生产力开展的必然结果,反过来都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开展,都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不同点产生原因市场需求科技先导首先产生英国英美德等主要标志蒸汽机电力\内燃机创造来源工匠技师的实践经验科学家的实验室生产组织工厂制度大企业产业结构以轻工业为主以重工业为主导第二课时学案练习评讲〔见学案〕板书设计一、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的到来〔一〕时间:18世纪中期〔60年代〕----19世纪中期〔40年代〕〔二〕发生国:英国〔三〕条件〔四〕主要部门及其成就〔五〕标志性成就:〔六〕工业革命的影响:二、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电气时代〔一〕时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二〕发生国:英国、德国、美国和法国等工业兴旺国家〔三〕条件〔四〕主要部门及其成就及影响作业布置教学反思高一历史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王世霞使用者:时间:课题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开展课程标准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开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开展的主要因素。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开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所发生的重大变化,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洋务运动的口号、代表人物及兴办的近代军用和民用企业;民族工业出现和初步开展的概况;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开展的原因、表现、代表人物以及本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开展的原因过程与方法:采取学、思、论、导四步教学法。即自学,深思,讨论,点评诱导。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时代背景的分析,深刻体会一些洋务派代表人物和中国实业家的爱国思想和探索精神;通过近代工业的起步和早期开展的艰难历程,在历史开展的曲折性。同时使学生感悟民族资本家自强不息的实业报国精神和人民群众抵抗洋货的反帝爱国精神;重点难点重点: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近代民族工业兴起、曲折开展及其原因难点:民族工业产生的历史背景;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开展的主要因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开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方法比拟法、资料收集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学案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集体教案个性化教案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答复:鸦片战争〕1840年到1842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是东方古老刀矛与西方近代炮舰的拼杀,是东西方历史长河交汇中掀起的骇浪,是自卫与劫掠的搏击,它第一次戳破了“天朝”的威严门面,以西方的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为结局。由于战败,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逐渐沦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成为中华民族永远的耻辱。在上一个模块“政治文明历程”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到鸦片战争对中国政治方面带来的冲击,这节课我们将重点考察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方面的变动。【教学过程】一、变动的背景工业革命扩散——冲击中国——资本主义入侵〔1840—1949〕二、变动的表现〔一〕变动一: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开始解体——主导1、表现:〔看教材P46小字及图片〕〔1〕耕织别离——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2〕农产品大量出口——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2、原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在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3、影响:冲击……依附……沦为……,客观为中国资本主义产生提供商品市场和劳动力〔二〕变动二:官办企业——洋务运动1、背景:内忧外患2、概念:〔1〕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2〕主体:清政府内部的有识之士〔3〕目的:“自强”、“求富”——根本目的:维护清封建统治〔4〕手段;学习西方先进技术3、主要内容:类型口号代表人物代表企业地位评价军用企业〔60年代〕自强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第一家官办标志着近代工业的起步;存在弊端,制约开展。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当时国内规模最大民用企业〔70年代〕求富开平煤矿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分洋人之利促进其他工业的开展。4、评价:存在…问题,未能到达…目的,对中国早期现代化起到不小的推动作用。〔三〕变动三:外资企业〔四〕变动四:民族工业的出现及其曲折开展出现19C70S西方列强的入侵;小农经济的解体;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①分布结构:沿海通商口岸,开展不平衡②产业结构:主要开展轻工业③设备、技术和经营管理:落后④开展情况:在夹缝中生存,步履艰难,开展缓慢〔依赖外国资本,寻求封建主义庇护〕初步开展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设立商部,奖励工商;社会兴起实业救国热潮涌现出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实业家又一高潮1904—1907对抗帝国主义,掀起收回利权运动棉纺织业开展迅速;新设大型纱厂增多;进一步开展〔黄金时期〕1912—1918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无瑕东顾;民国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激发了资产阶级振兴实业的热情;纺织业、面粉业和卷烟业迅速开展;范旭东成为中国化学工业的代表人物①开展时间十分短暂;②轻工业迅速开展,重工业和新兴民族工业——化学工业获得一定程度的开展迅速萧条1918—1927年外国资本卷土重来;封建军阀混战,缺乏一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利用跌价竞争,给民族工业开展造成很大压力甚至亏损更快开展同时遭受重大损失1927—1937南京国民政府推出一些有利于经济开展的政策,如扶植民间轻工业、统一货币、关税自主工业产值年增长率提高;轻工业获得较大开展遭受严重破坏1937—1945抗战时期,日本强行劫夺中国的工厂、矿山,许多民营企业都被日军以“军事需要”为名霸占;①工矿业:军事管理、委托经营②金融和内外贸逐渐萎缩1946年—1949年美货倾销、官僚资本排挤压制、苛捐杂税横征暴敛和通货膨胀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纷纷倒闭遭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开展艰难阶段时间原因表现特点1、概况2、影响其开展的因素〔1〕不利因素: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开展的主要因素〕;②先天缺乏〔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③后天畸形〔轻工业开展较快,重工业根底薄弱,且地区分布的失衡,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④政局动乱,使民族工业的开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2〕有利因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开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地位和作用〔1〕地位: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符合世界历史开展的潮流,始终未能在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2〕作用:①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开展有利于社会进步;②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力量的开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根底,也导致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③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开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④从开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使之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开展。4、认识通过开展资本主义,实现近代化,到达强国富民的目的,是近代中国许多仁人志士做过的梦,但是毫无例外全都破灭了。历史雄辩地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不推翻腐朽的社会制度,不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的解放,要想开展资本主义是不可能的。
第二课时学案练习评讲〔见学案〕板书设计一、变动的背景工业革命扩散——冲击中国——资本主义入侵〔1840—1949〕二、变动的表现〔一〕变动一: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开始解体——主导〔二〕变动二:官办企业——洋务运动〔三〕变动三:外资企业〔四〕变动四:民族工业的出现及其曲折开展作业布置教学反思高一历史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王世霞使用者:时间:课题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课程标准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2、以我国近代报刊、影视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群众传播媒体的开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3、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列举近代以来西装、中山装和旗袍的出现,列宁装的盛行,四大菜系的形成与西方饮食文化的传入,西菜西点的盛行,居室建筑与家具的变化等物质生活变化的史实;描述婚姻观念与婚丧礼仪等社会习俗的变化;从经济开展、思想观念、外来文化影响、法令标准等方面,探讨影响人们物质生活、社会习俗变化的社会因素。过程与方法:采取学、思、论、导四步教学法。即自学,深思,讨论,点评诱导。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时代背景的分析,从出行方式、思想观念、经济开展、同世界联系等方面归纳交通通讯工具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重点难点重点: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交通与通讯的变化难点: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教学方法比拟法、资料收集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学案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集体教案个性化教案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衣食住行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展现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进入19世纪中期,随着鸦片战争后西方侵略者来到中国古老的土地,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汇扑面而来,新的事物和新的思想观念冲击着中国的社会生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当时中国的社会生活的变化吧。【教学过程】一、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一〕物质生活的变化〔衣食住的变化〕1、衣:鸦片战争后,西式服饰传入中国。中国传统的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成为近代社会特有的景观。中国出现服饰改进〔先民间、后官府〕,产生中西合璧的产物——中山装和旗袍。2、食:鸦片战争后,西餐在通商口岸流行,成为上层社会的一种时尚。西式的糖、烟、酒、饮料,逐渐为普通百姓所接受。3、住:鸦片战争后,西式建筑在租界地区出现。近代民居最普遍和最典型的是居住大院和中西合璧的里弄住宅。一些买办、资本家和达官显贵纷纷仿造花园式洋房。〔二〕社会习俗的变化1、“断发”与不缠足运动——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①“断发”洋务运动期间,中国留学生纷纷“改装去辫”,这是对中国文化传统的一次冲击;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公布《剪辫通令》,从此革除了男子结辫陋习。②不缠足运动:清政府曾屡次下令废除妇女缠足的陋俗,但屡禁不止。维新变法期间,维新派倡导女权运动,不缠足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直到20世纪30年代,女子才不再缠足。2、礼仪的革新辛亥革命对礼仪的革新意义重大,表达了民主共和精神;新文化运动对礼仪的革新着重表现在新道德的建设上。①交际礼仪的变化——用鞠躬、握手代替跪拜、作揖等礼节,用同志、先生等称呼代替大人、老爷等称呼,显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②婚俗礼仪的变化——新文化运动及国民大革命推动了婚姻的变革进程,倡导婚姻自由是新式婚俗的根本内容;但这一习俗的变化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层及官宦人家。③丧葬礼仪的变化——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文明、卫生、简洁的丧葬习俗引起国人注目。〔三〕群众传媒的开展1、报刊〔1〕19世纪初,中国出现近代中文报刊。〔2〕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中国民众开始有了新闻观念。。〔3〕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4〕从维新运动时起,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戊戌变法期间的《时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以及新文化运动期间的《新青年》等发挥着制造舆论、唤起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5〕新文化运动以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组成局部。〔6〕社会各阶层民众普遍欢送的是各类通俗报刊,如《小说林》、《月月小说》、《绣像小说》、《新小说》清末四大小说期刊。2、电影:〔1〕19世纪末,电影传入中国。〔2〕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成功的电影《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诞生。〔3〕1913年的《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4〕1931年摄制的《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片。〔四〕交通运输的开展1、陆上——铁路运输的开展①1876年,英国创立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1877年由清政府以28.5万两白银赎回拆毁。②1881年,中国自建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1887年延至津沽;但准备续办津通铁路时,引起争论。③1888年,第一条宫廷铁路——“紫光④甲午战后,列强剧烈争夺铁路修筑权。一方面迫使清政府放弃修路自主权;一方面也促使清官员认识到修路的急迫。修更多的铁路成为中国人救亡图存的强烈愿望⑤1909年,中国工程师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⑥1911年,全国铁路半数以上由外国修筑并控制。⑦民国以后,各条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2、海上——新式水运的开展①19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民用工业星期,水运交通的近代化开始起步,1872年,轮船招商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②1900年前后,民间兴起的各种轮船航运公司近百家,但在列强的压制下求生艰难。③民国以后,情况没有多少改观3、空中——航空的开展①1909年②1918年,中国航空业真正起步,福建马尾造船厂附设了海军飞机工程处开始研制水上飞机;③1918年,北洋政府设立“筹办航空事宜处”,拟定以北京为中心的五大民航路线④此后十年间,航空业获得较快开展;⑤1949年,各航空公司共拥有70多架飞机。〔五〕通讯工具的进步1、近代邮政古代官府传递公文往往靠“马上飞递”,一般就是日行300—800里。古人利用烽火台燃烧狼烟到达传递情报和示警的作用。①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邮政代办所”;②1896年,“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③1911年,中国邮政初具规模,民国时期进一步开展;④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⑤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⑥1929年,中国共产党在红色根据地建立邮政系统。2、近代电讯①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②民国时期,电报事业一度开展缓慢③20世纪30年代情况发生变化二、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一〕外因:1、西方国家物质文明的影响。2、西方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都冲击着旧生活方式,促进社会生活的演变。〔二〕内因:1、政府政策的影响〔清政府和国民政府的推动〕:特别是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一系列改变传统社会风气的政令。2、近代民族工业的开展的影响3、中国人聪明才智的推动三、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影响〔一〕报刊对中国近代历史开展的作用: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的功能,也是教育的重要载体〔电视教学、网络教育〕等等〔二〕近代交通、通讯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1、新式交通、通讯方式,促进了经济开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还在一定程度地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2、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促进了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开展,也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第二课时学案练习评讲〔见学案〕板书设计一、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一〕物质生活的变化〔衣食住的变化〕〔二〕社会习俗的变化〔三〕群众传媒的开展〔四〕交通运输的开展〔五〕通讯工具的进步二、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一〕外因:〔二〕内因:三、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影响作业布置教学反思高一历史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王世霞使用者:时间:课题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课程标准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2、列举“斯大林模式”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3、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根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的简要过程,准确记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等历史概念。熟悉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内容、作用、教训。理解历次改革的成效及局限性。过程与方法:采取学、思、论、导四步教学法。即自学,深思,讨论,点评诱导。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苏联改革经验教训的学习和总结,探究我国经济改革成功的原因,坚决社会主义改革的信心,树立求真务实和改革创新的意识。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难点:认识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及其在实践中的经济教训。教学方法比拟法、资料收集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学案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集体教案个性化教案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你认为在20世纪对社会主义中国产生过最大影响的是哪个国家?答:有很多人曾经用“刻骨铭心”四个字来形容苏联对中国的影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的民主革命有了新的方向。没有十月革命,恐怕中国也不会是今天这样。一个多世纪来,从列宁的思想观念到根本的社会制度,从解放军的武器装备到北方城市的建筑风格,俄罗斯的影子渗透到了中国人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和甚至灵魂深入。作为一个曾经对世界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超级大国,苏联在20世纪探索了一条国家开展的新道路。这一前所未有的社会实践,究竟是如何进行的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它的开展历程。【教学过程】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列宁〕〔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1、背景原因:内忧——国内战争爆发外患——英、法、美、日等国的武装干预1917年11月,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领导的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发动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新生的政权,遭受到巨大的压力。从1918年春天开始,英、美、法、日等国不仅派遣军队进犯苏维埃俄国,还扶持俄国国内的反革命势力发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二学期末总结33篇
- 上海市经济管理模拟18
- 四川行政职业能力模拟88
- 陕西公共基础知识9
- 山东面试模拟29
- 浙江行政职业能力96
- 2024年厨房设备销售合同范文
- 2024年足浴合作合同
- 2024年牛学长数据恢复服务协议
- 2024年员工福利保障保险顾问协议书
- 第二讲二进制数 (32张PPT)
- 工程咨询收费标准(国家计委1283 号文)
- 甘油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
- 文化广场规划设计方案说明书
- 2012年数学建模机器人避障问题
- 规模化养猪场的科学用水管理
- 车间现场作业指导书SOP模板样本
- 郎酒经销商大全国内各大城市代理商经销商
- 低压开关柜验收规范
- 四年级体育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中小教育]
- 六年级英语总复习名词专项练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