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理2考点解读一.人口与城市(一)人口考点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①知道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类型,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②比较、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③通过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分布特点,了解不同地区的人口政策,形成正确的人口观。逐步过渡自然增长率(1)、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开始的标志:死亡率的下降(2)、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开展
人口增长模式的时间变化〔1〕造成空间差异的原因:〔2〕空间差异的具体表现①欧美为代表的兴旺国家:20世纪70年代中期已步入现代型。②大多数开展中国家:人口死亡率低而出生率高,目前人口增长模式还没有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③我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大力开展方案生育工作,目前已根本实现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总体来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人口增长模式的空间差异工业化进程与社会经济开展差异影响人口增长率.死亡率.人口增长模式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增长率---政治.经济.文化.生育观念等人为因素为主死亡率---经济.生活水平.医疗水平.人口的年龄构成等,但某些年份死亡率的突然升高往往与重大自然灾害.战争等有关人口增长模式---经济因素、年龄构成因素、社会因素〔如家庭文化、生育观念、生育政策等〕。可联系复习的内容:中国和世界的人口分布及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自然条件.经济水平.历史根底〕考查方式:以某时期不同区域或某地区不同时期人口统计图〔柱状图、曲线图、坐标图、金字塔图等〕、人口统计指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总数、不同年龄组人口所占比重等〕数据表来考查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地区分布、人口变化的原因等。【例1】〔2006四川〕图1为甲、乙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图。据此答复(1)--(3)题。
〔1〕目前与甲国1890--1920年人口再生产类型相同的国家是A.韩国
B.古巴
C.新西兰
D.埃及(D)【例2】〔2007上海〕以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开展趋势。(1)该国人口变化趋热的一个突出特征是A.年轻劳动力过剩
B.老龄化趋势显著C.自然增长率上升D.人口出生率(2)示意图显示,该国人口平均寿命状况是
A.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
B.平均寿命延长,男性长于女性C.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 D.平均寿命缩短,男性长于女性(3)人口金字塔示意图所示的亚洲某国,最可能是A.中国 B.日本 C.印度 D.泰国(1)B(2)A(3)B【例3】图4是不同年龄段人口比重图,据此答复〔1〕-〔3〕题〔1〕图中四点与我国2000年人口状况吻合的是A.①B.②C.③D.④〔2〕图中①点,O—14岁人口比重较高,原因可能是A.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B.保险、福利事业的开展C.大批青壮年出国打工D.实行了严格的方案生育政策〔3〕图中④点所对应时期的人口问题表现为A.人地矛盾锋利B.人口增长过快C.劳动力过剩D.青壮年社会负担过重(1)C(2)A(3)D【例4】〔2008全国卷Ⅰ〕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读下表完成〔1〕-〔2〕题。1982年1990年2000年总人口(万人)351677010-14岁(%)35.2714.638.515-64岁(%)58.3683.1590.3965岁及以上6.372.221.11〔1〕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得到缓解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2〕该城市是A.南京B.深圳C.西安D.沈阳(D)(B)考点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①知道人口迁移的概念-----时间和空间
人口迁移的分类------国际和国内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和方向-----19世纪以前和二战后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和方向-----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和以后②运用案例,分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因素----土地.气候.水源.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经济因素(起主要作用)------就业时机.工资收入等社会因素------个人生活需求.战争.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等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利弊(对迁入地和迁出地)人口的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经济开展文化和民族融合环境考查方式:结合某地流动人口数量变化示意图、曲线图或表格数据,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其影响,并进一步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例1】〔2008江苏〕图10为“2000年我国局部省级行政区人口迁移示意图”。人口净迁入区是指迁入人口数大于迁出人口数的区域;反之,为人口净迁出区。读图答复〔1〕~〔2〕题。〔1〕关于我国不同地区人口迁移情况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西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B.西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C.东南沿海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入区D.东北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出区〔2〕主要因资源开发而引起人口净迁入的省级行政区有:A.山西B.江苏C.新疆D.黑龙江(AC)(AC)【例2】〔2008海南〕表1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完成〔1〕~〔2〕题。迁出国数量(万人/年)迁入国数量(万人/年)中国30.3美国110.0墨西哥26.7德国21.1印度22.2加拿大17.3印度尼西亚18.0英国13.6菲律宾14.4澳大利亚8.3〔1〕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A.从开展国家向兴旺国家迁移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2〕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A.更高的社会地位B.更多的休闲时间C.更高的收入D.更优的自然环境(A)(C)考点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①了解环境承载力的概念。②知道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③区别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环境承载力: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是一个警戒值。〔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一个理想值。一般而言,人口合理容量小于环境人口容量④影响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资源.科技水平.人们文化和消费观念.地区开放程度等考点4: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地域文化影响人口的谋生方式和生育观念考查方式:以漫画、人口统计数据材料等切入,考查我国的人口分布、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谋求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以及面临人口问题。【例1】阅读以下表格,答复有关问题。材料一:距海岸带不同距离的人口分布距离(千米)0~200200~500500~1000>1000人口(万)39054267403345210344占总人口数(%)35.924.330.49.4面积(万km2)97133235495占总面积(%)10.113.924.551.5人口密度(人/km2)40720114221材料二:我国人口垂直分布状况海拔(m)<200200~500500~10001000~20002000~4000人口数量(万)73345.119427.88647.510037.11590.8人口比重(%)64.917.27.78.91.4面积数量(万km2)144.597.2162.539.9315.9面积比重(%)15.010.216.925.032.9人口密度(人/km2)507.6199.953.241.85.0〔1〕据材料一、材料二可得出我国人口分布的规律。〔2〕请从自然、社会经济等角度分析川、黔、滇地区贫困人口较多的原因。〔3〕从环境人口容量角度出发,说明能否向西藏进行大量的人口迁移。答案:〔1〕沿海地区人口稠密,内陆地区人口稀少〔由沿海向内陆地区递减〕;海拔低的地区人口稠密,海拔高的地区人口稀少〔随海拔增加人口密度减小〕。〔2〕自然条件恶劣,交通落后,文化科技水平较差。〔3〕不能。因为西藏地区高寒、缺氧、土壤贫瘠,科技水平较差,自然资源得不到充分合理利用,环境人口容量小。(二)城市考点1:城市的空间结构(包括城市地域形态和城市功能区)及其形成原因(1)城市的地域形态团块状---平原常见----成都.合肥条带状---山区河谷-----兰州.洛阳分散式---河流和地形影响及工业联系等-----重庆.武汉形成原因------地形.河流和交通条件的不同(2)城市的功能分区----城市内部因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而形成-----最常见有以下分布特点住宅区分布面积最广;出现高级与低级住宅区的分化,且有背向发展的趋势(高级住宅区在城市外缘,低级住宅区在内城和工业区附近)商业区呈点状或条状,分布在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CBD经济活动繁忙,建筑物高大稠密,不仅是商业活动中心也是服务中心)工业区为降低成本、保护环境,不断向城市外围移动;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分析相应功能区形成的因素影响城市功能区形成的原因:主要因素——经济因素;其它因素——收入的上下,导致住宅区的分化;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的声誉〔知名度〕;种族或宗教团体〔唐人街等〕;早期土地的利用方式影响〔历史因素〕经济因素表达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影响付租能力上下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置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城市功能区在空间的分布和组合形成不同的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园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合理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最主要是处理好住宅区与工业区的关系。①便捷的交通联系〔为了方便职工的上下班〕②排放废气和废水的工厂应布置在居住区的下风向和河流的下游地带的远郊区③应布置卫生防护带。考查方式:1.选用与现实生活联系较强的热点材料或新区规划图、城镇布局图、模式图为背景考查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地域结构的变化及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比较分析的能力。【例1】〔2008江苏〕图8为“我国1990—2007年某城市各区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读图答复〔1〕~〔2〕题。〔1〕④区土地利用类型应为:A.商业用地B.工业用地C.政府机关用地D.居住用地〔2〕关于该城市开展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该城市总人口明显减少B.③区商业效劳等级最高、种类最多C.K滨河带适宜建开放式公园D.高新技术产业区应建在①区(B)(C)【例2】〔2007北京〕城市地域有住宅、商业、办公和文化等功能分区。读图3,完成下题。图中表示住宅区和商业区的曲线分别是
A.①和②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③和④
(C)【例3】〔2007江苏〕以下图为“我国某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曲线图”。读图答复〔1〕-〔2〕题。〔1〕该地区地价变化主要反映了A.市区地价较过去小幅下降B.交通通达度提高C.郊区人口向市中心集中D.城市规模缩小〔2〕甲处最有可能建设了
A.矿区B.奶牛养殖基地C.商品粮基地D.高新技术开发区(B)(D)考点2:不同规模城市效劳功能的差异①理解不同规模的城市与其效劳功能及效劳范围的关系,运用开展的观点认识城市规模的变化。城市规模越大,等级越高,效劳功能越强〔效劳种类多、级别高、效劳范围大〕;城市规模越小,等级越低,效劳功能越弱〔效劳种类多、级别高、效劳范围大〕。②通过实例,分析影响城市等级和效劳范围变化的因素(城市形成和开展因素)------位置.土地.水源.气候.矿产资源.交通条件.经济开展.政治.科技.军事等等.
考查方式:以某地区城市体系为案例,分析不同等级城市数量、功能、效劳范围的差异。【例1】以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辐射图”,答复以下问题。答案:〔1〕五等级越高,规模越大,效劳功能越多,辐射范围越广;等级越低,那么反之。〔2〕沿河沿海分布水运便利;取水方便;营造滨水景观〔1〕长江三角洲城市等级体系共有________级。简述该地区不同规模城市效劳功能的差异。〔2〕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例2】〔2007宁夏〕20世纪60年代,我国西部某平原地区在各集镇形成周期性集市。农历每月内,集市逢一、四、七在①地,其余各天分别在周围六个集镇,如图2所示〔初一、十一、廿一为逢一,其余类推〕。答复〔1〕~〔2〕题。〔1〕该地区A.集镇分为两级B.集市的周期为3天C.①地的效劳范围比②地小D.②地的效劳功能比①地齐全〔2〕①地不能每日都成为集市的根本原因是A.供交换的商品种类太少B.为方便各地居民的日常生活C.各集镇之间交通不便D.当地居民的购置力缺乏(A)(D)考点3: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理解城市化的内涵------标志②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兴旺国家和开展中国家的差异(起步时间.开展速度.开展水平.与经济开展情况.所处的开展阶段.原因)逆城市化产生的原因----交通条件的改善.乡村设施的完善.中心城市的环境问题等③运用有关资料,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利影响.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例如,通过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施、绿化环境等措施,使得环境向着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开展的方向转变,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城市化的意义:城市是区域开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开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开展;促使聚落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变化。〕不利影响(产生的城市环境问题).---对气候.水源.生物.土壤解决措施----建设卫星城镇.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等考查方式:以示意图、坐标图、表格数据等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我国城市化进程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例1】(2008四川卷)图3示意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读图3,答复〔1〕—〔3〕题。〔1〕1982年该国城镇化水平约为A.10%B.20%C.30%D.40%〔2〕20世纪该国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A.60年代初期B.70年代中期C.80年代中期D.90年代后期〔3〕1961—2007年,该国城镇化总体趋势表现为A.乡村人口持续增加 B.城镇人口缓慢减少C.进入加速开展阶段 D.进入郊区化阶段(B)(D)(C)【考例2】〔2008山东〕从1840年被迫翻开国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经济的开展推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图8表示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及国内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图9是我国1980年和2004年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示意图。〔1〕读图8、9,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2〕在西部地带城市化进程中,有人提出了应优先开展大城市的观点,你认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1〕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近年来上升速度加快;东、中、西三大地带区域差异明显;城市数量增多,其中中小城市数量增加速度较快;从城市构成上看,仍以中小城市为主。答案一合理。理由:大城市的效劳范围广,功能强;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开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强。答案二:不合理。理由: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经济开展水平较低。考点4: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①地域文化对城市影响的广泛性,地域文化〔佛教〕影响到其城市建筑、居民心理、交通工具、饮食等各个方面。②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的影响:〔1〕建筑布局〔2〕建筑结构〔3〕建筑风格〔4〕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的长期性。【例1】〔2007江苏〕火炬在中国境内传递过程中,将经过“乌鲁木齐―敦煌―银川―西安”四个城市。与上述城市相匹配的景观依次是:
①大漠深处的丝路重镇②民族风情浓郁的西域名城
③城池壮观的历史古都④渠水环绕的塞外江南
A.①一②一③一④B.②一④一③一①
C.②一①一④一③D.④一①一②一③
(C)二、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一〕农业考点1: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①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农业区位的分析方法。②运用案例,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理解农业开展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那么。考点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从农业生产对地形、土壤、水文、气候、植被、市场、交通运输等方面来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区位因素对农业的影响自然因素气候(光、热、水及组合情况、气象灾害)
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和耕作制度地形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合发展耕作业;山区:耕作不便,且不宜水土保持,但适合发展林业、畜牧业等;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地域分异,农作物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土壤
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农作物。水源影响农业的灌溉、对干旱地区的农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社会经济因素市场
需求量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园艺业、乳畜业等产品容易腐烂变质,需要方便快捷的交通条件机械(科技水平)
冷藏保鲜技术、耕作的机械化程度政策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例如我国的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劳动力数量和质量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形成条件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乳蓄业混合农业地中海农业〔园艺业〕种植园农业典型地区分布、主要产品、主要特点、区位条件分析主要特点包括:生产部门、生产规模、单位面积产量、商品率、机械化水平、科技水平等考查方式:1、以示意图、坐标图和相关资料等来考查农业的分布、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2.结合区域地形图、气候资料等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区位条件。3.结合一定的背景材料,考查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世界粮食问题4.考查考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及综合分析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重大社会问题,表达地理学的实用性。【例1】〔2008全国卷Ⅰ〕张某承包了0.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图1。当地1月平均气温3℃。完成〔1〕-〔2〕题。〔1〕张某承包了的耕地可能位于A.珠江三角洲B.太湖平原C.华北平原D.松嫩平原〔2〕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市场需求B.生产经验C.自然条件D.国家政策(B)(A)【例2】〔2008江苏〕图14为“甲、乙两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图15为“甲、乙两地年内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图”。读图答复以下问题。
(1)分析甲地的气候特征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影响:
;
不利影响:
。(2)面对国际粮价上涨,请对乙地所在国提高粮食产量提出建议。答案:〔1〕全年高温,作物生长期长;降水丰富,利于作物生长。易受干旱、洪涝灾害影响〔2〕开展农业技术,提高粮食单产;保护耕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兴修水利,防灾减灾
【例3】〔2008天津〕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平安。阅读以以下图文材料,答复以下问题。〔1〕要解决a地区粮食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2〕说明b、c、d三省人均耕地数量少的共同原因。〔3〕据图找出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的三条理由。答案:植树造林;保护湿地〔保护沼泽〕;保持土壤肥力〔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用养结合〕。答案: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比重小〕;人口密度大;非农业用地比重大。答案: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些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已经在警戒线以下;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二〕工业考点1: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开展特点①掌握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及工业区位的分析方法。②运用案例,分析工业地域形成条件与开展特点。考点2: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从工业生产对大气、水体、土壤的污染②从工业生产对人口、聚落、城市的分布等方面来分析1、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劳动力、市场、政府政策、工农业根底、环境等增强因素:交通运输、市场、劳动力的素质、技术因素、环境减弱因素:原料〔与交通运输的开展有关〕、劳动力的数量〔与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有关〕主导因素的变化:〔钢铁工业为例〕原料—交通—市场2、工业区位选择①经济效益:----降低本钱、利润最高类型名称典型工业部门优势发展地区原料指向型工业制糖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加工业所需工业原料丰富的地区市场指向型工业瓶装饮料业、家具制造业、印刷业接近产品消费市场的地区动力指向型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化学工业能源供应充足的地区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工业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技术指向型工业集成电路、航天、航空、精密仪表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区。②社会效益:国家政策变化的影响;国防的需要;个人偏好的影响;工业惯性的影响③环境效益:污染严重的工业的区位选择3、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开展特点1〕、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工业联系:①工序上的工业联系②空间上的联系〔共同利用根底设施或利用廉价劳动力〕工业集聚:优点——可以充分利用根底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等,最终降低生产本钱,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工业地域:①自发形成与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②发育程度较低与发育程度较高的工业地域2〕、工业分散①老工业区趋于饱和状态,资源缺乏,新建企业外迁——不是工业联系的结果②有工业联系的两种分散情况:如体积小、重量轻、价格昂贵的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与电子产品组装工厂之间,可以相距较远。又如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的复杂产品生产,其各种零部件生产厂家也可以分布在许多地方,甚至形成跨地区、跨国的网络企业。4、典型的工业地域------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工业区、高新技术工业区〕-----分布、形成条件和开展特点考查方式:1.以坐标图、示意图或一些热点问题〔首钢搬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为背景材料,结合城市及附近地区简图分析工业主导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开展循环经济的意义。【例1】东北地区是我国以机械等部门为主的老工业基地。下表为“东北产业结构变化表”,以下图为“东北某城市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1978年2005年第一产业比重(%)20.012.8第二产业比重(%)64.349.6第三产业比重(%)15.737.6〔1〕请简述东北地区开展机械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2〕产业结构调整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措施之一。与1978年相比,2005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右图中,字母A表示________工业,B表示________工业。〔4〕工业旅游是指以工业生产场所、工业产品、工业生产工艺过程等为主要吸引物开发的旅游工程。开发工业旅游最主要的条件是〔填代号〕________。A.资源的游览价值 B.地区接待能力 C.市场距离D.旅游环境承载量〔5〕试分析右图中所示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的优点。答案:〔1〕原料丰富;能源充足;市场条件好;交通便利;技术根底好;国家政策支持〔2〕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但依然保持优势;第三产业比重大幅上升〔3〕钢铁森林〔4〕A〔5〕防止煤炭资源枯竭带来的经济衰退;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时机;保护生态环境2.以三大产业的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图〔柱状图、三角坐标图等〕为背景,考查某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工业化程度。例2】图8为某地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在I阶段A.工业布局在原料产地B.生产技术条件要求高C.企业专业分工程度高D.工业地域发育程度低〔2〕与Ⅱ阶段相比,Ⅲ阶段的新变化有A.劳动力和资金需求增多B.工业产品更新周期缩短C.企业规模大,数量减少D.对交通通达度要求提高(AD)(BD)3.以某地工业集群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产业集聚意义,产业集聚形成的工业地域的特点。【例3】〔2008海南〕M公司为世界著名的电子企业,于1992年开始在我国天津经济开发区兴建生产厂。目前天津已成为M公司在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M公司的天津生产基地本着就近采购的原那么〔图1〕,使在华供给商由1995年的130多加开展到2001年的700多家。完成〔1〕~〔2〕题。〔1〕与北京相比,天津成为M公司向中国产业转移的首选地的优势条件是A.海运方便B.市场潜力大C.研发力量强D.生产本钱低〔2〕在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中,M公司第Ⅱ类供给商选址天津的主要原因是A.接近原料地B.接近市场C.接近研发中心D.接近国际航空港〔3〕天津以下企业中,最有可能成为M公司第Ⅳ类供给商的是A.化工厂B.食品厂C.电子元件厂D.家具厂(1)D(2)B(3)C4.以区域图切入考查工业区的开展条件,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例4】图19为“江苏省示意图”,图20为“徐州市和苏州市工业总产值与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图”,读图答复以下问题:(1)填写下表,比较徐州市与苏州市开展工业的区位条件。(2)简述振兴徐州市工业经济的措施。(2)开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调整工业布局;完善交通网;开展科技;防治环境污染5、以某些企业为例,分析产业转移的原因例5:以下图为“五种类型产业区位选择模式示意图”。读图,答复(1)~(2)题。(1).食品工业、软件产业、服装加工业与图中所示类型相符的依次是A.④②③ B.④⑤② C.③②①D.①③⑤(2).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最容易实现跨国界转移的类型是A.①③ B.①②C.②③D.④⑤(A)(C)〔三〕、地域联系考点1: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①列举实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②知道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各自的特点。③根据交通运输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交通运输方式。考点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①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②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考查方式:1.结合实例或图表资料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选择。【例1】如图是“铁路、公路、河运、海运、航空五种交通运输方式技术经济特征比较”示意图,图中1至5表示从最高到最低的五个等级。读图答复〔1〕—〔2〕题。〔1〕我国从中东进口石油,将石油从波斯湾运至上海,应选择图中的 A.a运输方式 B.c运输方式C.d运输方式 D.e运输方式〔2〕假设在两山村之间修建b运输方式,选线时应注意 A.尽量穿越林区,以直达为主 B.尽量避开陡坡和沼泽地 C.尽量通过当地居民点和农田 D.尽量通过人口稀少的地区(D)(B)2.以重点工程建设为背景材料,结合区域图考查交通运输建设的区位因素、意义及沿线地理特征,尤其是借助线路图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联系区域地理分析区域地理特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影响交通运输线(铁路.公路.管道)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地形.地质.水文.沿线的气候等(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到达降低本钱,减少施工量)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城市分布等(增大运输量和带动地区经济开展)科技----克服不利自然条件的保障【例1】〔2008海南〕如图8所示,拟在A地与B地之间建设高速公路,有两种选线方案:方案①通过半荒漠地区,所需建设本钱约为15亿元;方案②通过地形破碎、人口较稠密的区域,所需建设本钱10亿元。试比较两种方案的优缺点。方案①优点:耕地占用和人口搬迁较少缺点:建设本钱高,干扰半荒漠地区的植被(环境)方案②优点:建设本钱低,有利于沿线村镇的开展缺点:耕地占用和人口搬迁较多,建设过程中会加重沿线地区水土流失影响交通运输点(港口.机场)的区位因素〔一〕港口区位自然条件:航行条件、停泊条件、筑港条件。人文条件:腹地、城市、政策、与其他内地交通联系。〔二〕航空港:1、气候条件:少雨雾,晴朗多,跑道与盛行风向一致。2、地质条件:平安,地质稳定。3、地形条件:坡度小。4、与城市距离远近关系:适中。近主要考虑到噪音和能见度。5、留鸟迁徙路线:避开它的路线,以防碰撞[例2](07年宁夏卷)读图9,答复以下问题。〔1〕该地区方案建一大型机场,分别说明b、c两地作为机场选址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提示:大型机场占地规模大,c地需填海。〕b地有利:位于几个大城市的中间〔靠近几个大城市〕,便于旅客和货物的集散〔交通便利〕不利:占用大量农田和湿地。C地有利:〔通过填海兴建机场,〕可以保护农田和湿地。不利:位置偏离大城市,不利于旅客和货物的集散。〔交通不便〕填海造陆,工程造价较高。
3.以某城市地域分布图为背景,考查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①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开展轴。如:株洲“火车拉来的城市”,日本筑波沿交通干线形成南北狭长带状形态。②交通线的开展变化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如嘉兴市聚落形态随着水路和陆路运输的开展,由团块状沿交通线而扩展成星状。③交通线的衰落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如由于大运河的淤塞、海上运输的开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扬州、济宁等城市开展缓慢。〔2008年高考宁夏文综卷〕阅读资料,完成以下要求。图10所示地区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当冷空气缓慢进入并滞留于图中某些地区时,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饱和会产生浓雾,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2〕随着人口的增加,丙村要扩建居民点。假设只考虑沿着山前公路扩建,试比较说明在丙村东北方向和南偏西方向建设民居点条件的差异。〔2〕东北方向: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狭窄;相邻山坡比较陡,有峭壁,存在洪水、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隐患。南偏西方向: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宽阔,可以使用的建筑用地较多;相邻山地比较和缓,一般不存在洪水、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隐患。4.通过交通线、点的区位分析考查对商业贸易的影响。【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①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山区地势起伏,交通运输线路稀少,交通运输方式单一。山区商业网点的密度明显小于平原商业网点。②对商业网点位置的影响:以交通最优为原那么,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③对商业中心形成的影响:优越的地理位置及便利的交通条件,为商品流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对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开展起重要作用。如上海、北京等。④对集镇开展的影响:交通线路的改变常会引起集镇的繁荣或衰落。【例】〔2007北京〕读图9,完成以下问题。简述途经乌鲁木齐的铁路线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答案:使亚欧大陆交通更为便捷,贸易距离缩短,推进商品交换,促进国际贸易开展。考点1:人地关系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①阅读资料,了解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几个历史阶段。②知道不同历史阶段人地关系思想的特点。考点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①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②分析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考点3:可持续开展的根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①概述可持续开展的定义。②理解可持续开展的内涵和根本原那么。③运用案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考点4:走可持续开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①结合实例,领悟走可持续开展道路的必然性。②结合生活实例,认识在可持续开展过程中,个人应采取的行动,增强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责任感,养成关心和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三.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开展考查方式:1.结合人口增长,城市化开展,区域经济开展考查环境问题的产生、地区分布差异及防治措施。【例1】〔2007广东〕某沿海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过程快速推进,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资料:见图24-25。
根据所给资料,结合所学知识,答复〔1〕-〔4〕题。〔1〕1998年以后,该地区酸雨出现频率的变化趋势是。〔2〕1999年以后,该地区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钣金公司合同范例
- 铁屑固废转移合同范例
- 香港订房合同范例
- 甲醇油品销售合同范例
- 2024年度小学体育设施建设及维护合同3篇
- 2024年度销售合同:某汽车销售及售后服务协议3篇
- 2024年度半导体制造劳务分包合同3篇
- 2024人事委托代理合同-互联网企业人才招聘与派遣3篇
- 2024年度羽绒制品库存管理合同3篇
- 2024年度物流企业IT运维服务合同3篇
- 2024新版(北京版)三年级英语上册单词带音标
- “非遗”之首-昆曲经典艺术欣赏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北京大学
- 水温控制系统设计
- 儿科应急预案及程序
- 第一节-食品干藏原理
- 艾草种植项目商业计划书范文参考
- 学生对科学实验课调查问卷
- 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全部量词
- 大力加强依法治校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水平定向钻施工组织方案通用
- 卢家宏《我心永恒MyHeartWillGoOn》指弹吉他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