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前言本章节习题以北京师范大学张厚粲教授主编的《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为参考教材,结合我在课堂培训时的授课思路编制而成。该资料完全是为欲考取广东省中学阶段教师资格的学员整理的,特别适合参加过《心理学》课程培训的学员或已经看完相关教材的学员使用。首先,在学习本书之前,对本书编写脉络的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该教材的编写体系是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即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出发,根据学者对心理学上的二分法,把心理分为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特征两局部主要内容。在心理过程局部,该教材在认知局部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即意识、注意,感觉、知觉,记忆与学习,思维,智力等前面六个章节的内容;在个性心理特征那么涉及动机与情感、人格等两章的内容。总的看来,前面这两局部共八个章节内容主要涉及心理学的理论局部,后面三章节即为心理学的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主要包括社会心理学、健康心理学以及开展心理学三个章节的内容。严密的逻辑性是本书的一大特点,因此,我们学习时完全可以按照本书编排的内部逻辑关系及整体结构〔课堂上所推荐使用的“四级标题”学习法〕进行。同时,根据记忆的规律,大家在复习时候,可以运用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的方法,多看看目录,然后试图理清每章节内在的逻辑结构,然后回忆章节的内容。使用本练习题时请先熟悉教材,然后再来做这套习题,一定要来回反复〔因为资料只有50多页〕。同时,请大家认真理解每章节的根本概念,尤其是名词解释题,同时把它积极运用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使用其联想/联系记忆〕,再运用目录同时具有检测自己学习的效果另外,请时刻主动运用下面的几个方法进行《心理学》的复习。由于资料整理的时间比拟仓促,个人能力也有限等原因,文中难免会有疏漏,请各位宽容待之,并主动改之。最后祝各位学习愉快,结果愉快!还附上一句话,请大家别把资料往网上传,你们自己用就可以了。O(∩_∩)O~
第一章概论一、单项选择题1.以“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B〕A.教育学B.心理学C.伦理学D.哲学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A.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B.意识与注意C.行为D.灵魂3.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是〔D〕A.描述与解释B.解释与预测C.预测与控制D.描述—解释—预测—控制4.心理科学具有独特的双重性,指的它是兼具〔A〕A.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B.管理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C.自然科学与管理科学的性质D.管理科学与行为科学的性质5.一百多年前,心理学从哲学中别离出来,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与以下哪一位学者有关?(A)A.冯特B.华生C.弗洛伊德D.詹姆斯6.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的时间是(B)A.1978年B.1879年C.1789年D.1798年7.衡量某一学科是否属于科学范畴,主要是看其运用的研究方法是否科学。科学的研究方法需要满足几个重要的指标,以下不是判定科学方法的指标是〔D〕A.客观性B.准确性C.可检验性D.辩证性8.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意识的结构,认为意识的内容可以分解为根本的要素,把心理分解成一些根本元素后,再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就可以到达理解心理实质的目的。持有这种观点的心理学流派是(D)A.机能主义B.行为主义C.人本主义D.构造主义9.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结构。意识是连续性的像水流一样,提出“意识流”观点的心理学流派是(A)A.机能主义B.行为主义C.人本主义D.构造主义10.1890年发表了经典著作《心理学原理》,书中详细地阐述了有关意识流的思想,在心理学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学者是(A)A.詹姆斯B.华生C.马斯洛D.斯金纳11.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B/D)A.詹姆斯B.华生C.马斯洛D.斯金纳12.通过对狗等动物的训练研究提出条件反射学说的著名学者是〔D〕A.华生B.斯金纳C.桑戴克D.巴甫洛夫13.宣满意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只能研究可观察的行为,坚持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提出S—R理论的心理学家是(B)A.詹姆斯B.华生C.马斯洛D.斯金纳14.主张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意识体验,著名论点是:“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知觉大于感觉的总和”的心理学流派是(A)A.格式塔心理学B.人本主义心理学C.精神分析心理学D.行为主义心理学15.精神分析学派于19世纪后期产生于欧洲,其创始人是(C)A.冯特B.华生C.弗洛伊德D.詹姆斯16.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的心理学流派是(C)A.格式塔心理学B.人本主义心理学C.精神分析心理学D.行为主义心理学17.构造主义认为,了解人们的直接经验要靠被试自己对经验的观察和描述,这种研究方法被称为(D)A.观察法B.买验法C.调查法D.内省法18.冯特用实验的方法来分析人的心理结构,因此他的心理学被称为(B)A.格式塔心锺学B.构造主义心理学C.精神分析心理学D.行为主义心理学19.华生否认心理、意识,强调行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主要是受到以下哪种因素影响而形成的?(C)A.经济条件B.先天遗传C.后天环境D.成熟水平20.注重人的独特性,主张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个人开展的潜能,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的支配,要想充分了解人的行为,就必须考虑到人们都有一种指向个人成长的根本需要。持这种观点的是(B)A.格式塔心理学B.人本主义心理学C.精神分析心理学D.行为主义心理学21.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方案的系统观察,然后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开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是(A)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内省法22.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由研究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是(C)A.观察实验法B.调查测验法C.自然实验法D.实验室实验法23.在实验条件的严格控制下,借助于专门的实验设备,引起和记录被试的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是(D)A.观察实验法B.调查测验法C.自然实验法D.实验室实验法24.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答复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是(C)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内省法二、名词解释1.心理学2.观察法3.实验法4.测验法5.调查法三、简答题1.简述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2.简述心理学的根本研究方法3.简述心理学中观察法与实验法的区别4.简述科学心理学诞生的主要事件及流派5.简述构造主义心理学6.简述机能主义心理学7.简述格式塔心理学8.简述行为主义心理学9.简述精神分析心理学10.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11.简述认知心理学四、论述题1.结合心理学的研究领域,试述心理学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上的意义。整体解析:此题属于典型的开放式题目〔俗称“送分题”〕,但是此类题目很多考生得分并不理想。原因有两点:一是审题不完整〔很多考生只看到“试述心理学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上的意义”这后局部,忽略了“结合心理学的研究领域”这个论述的前提。〕;二是做此类题目的思路不清晰,考点遗漏。解题思路〔审题—定位—联系—组织〕:首先,通过审题,我们把此题的考点定义在第一章中的最后一节〔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其次,由于是论述题,我们需要在定位之后再进行一些联系〔“向上”和“向下”联系〕:向上联系就有〔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历史四个方面的知识〕,向下联系就有〔认识内外世界、调整和控制行为、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最后,我们在审题、定位和联系之后再组织语言形成答案〔联系之后的视野更广,考点更清晰了。总之要记住一个规律:论述题不会只考一个知识点,一定是考几个相关的知识点〕。答题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总结/评价/反省/启示〔这是一个万能的逻辑思路〕。参考答案:答:〔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一般来说,心理学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两个领域。理论研究主要是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探讨心理活动的根本规律,具体有实验与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开展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及生理心理学等;实践研究主要是探讨如何使心理学在生活实践的不同领域发挥作用,具体有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教育与学校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广告与消费心理学及法律与犯罪心理学等。这两大心理研究领域对我们的生活、学习及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2〕学习心理学,目的就是了解人类的心理活动规律,把心理学知识直接用于实际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概括而言,学习心理学有三个方面的意义:其一,认识内外世界,学习心理学可以加深人们对自己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自身行为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心理活动。其二,调整和控制行为,心理学除了有助于对心理现象和行为作出描述性的解释外,它还向我们指出了心理活动产生和开展变化的规律,我们可以根据规律在一定范围内对自身及他人的行为进行预测和调整。其三,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中,理论心理学的知识大局部是以间接方式指导我们各项工作的,而应用领域的各个分支在实际工作中那么可以直接起作用。〔为什么〕〔3〕心理学对我们的学习、生活与工作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它在我们增长见识、指导工作和感悟生活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培养起学习心理学的兴趣,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加深对心理学根本知识的理解,有意识的把心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之中。〔怎么办〕总之,心理学的两大研究领域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应努力把它学习好、掌握好,以提升个人的认知水平、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总结/评价/反省/启示〕第二章意识与注意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现代心理学认为它是人类所独有的,是一种高级的心理过程。指的是(D)A.注意B.认知C.想象D.意识2.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在正常条件下,人的意识本身具有不同的状态。人类意识的第一状态是指(A)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B.自动化的意识状态C.白日梦状态D.睡眠状态3.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在正常条件下,人的意识本身具有不同的状态。人类意识的第二状态是指(B)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B.自动化的意识状态C.白日梦状态D.睡眠状态4.上课的时候,听着听着就走神了,脑子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可能还想着昨天晚上看的一部影片,或者想着一会儿放学回家妈妈要做什么好吃的。这种想入非非的意识状态是指(C)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B.自动化的意识状态C.白日梦状态D.睡眠状态5.人类意识的第四状态就是指(D)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B.自动化的意识状态C.白日梦状态D.睡眠状态6.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是(A)A.注意B.认知C.想象D.意识7.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一种(B)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8.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指的是(A)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9.有一种注意,事先是有目的的,但是在进行时又不需要意志努力。它既服从当前的任务要求,又可以节省意志的努力。这是指(C)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10.人的心理活动也表达着周期性的变化,如白天工作,夜晚睡觉,这是活动与休息的一日循环。这些节律被称为(A)A.生物节律B.状态节律C.情绪节律D.体能节律11.主要是由生活情境的改变所造成的失眠,如:亲人去世、离婚,或者考试到来、面临人生重大抉择等引起的失眠属于(A)A.情境性失眠B.假性失眠C.失律性失眠D.药物性失眠12.有一些人经常对外宣传自己饱受失眠之苦,但其状态良好,神采奕奕,细问之下,原来他们每天的睡眠时间少于常人,他们自认为自己在失眠。这是一种(B)A.情境性失眠B.假性失眠C.失律性失眠D.药物性失眠13.如果改变生活程序,习惯性的生物钟又无法在短时间做出调适而影响睡眠,这种因生活程序突然改变而形成的暂时性失眠被称为(C)A.情境性失眠B.假性失眠C.失律性失眠D.药物性失眠14.在一种特殊情境下,由心理咨询师诱导形成的,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指的是(D)A.梦B.梦想C。失眠D.催眠15.有一种能使人产生欣快感,增强感觉的敏感性,并且使时间知觉错乱。有些人更能产生深度做梦般无法描述的神秘感,觉得自己整个身体成为外界环境的一局部,这种物质是(C)A.镇静剂B.兴奋剂C.迷幻剂D.麻醉剂16.生物节律是有机体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它们的存在说明有机体内部存存一个(A)A.生物钟B.计时器C.模板D.记忆钟17.人的无意识中的内容虽然无法意识到,但可以通过这样那样的途径泄露出来,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其中一个重要途径就是(D)A.遗失B.遗忘C.失误D.梦二、名词解释1.意识2.注意3.不随意注意4.随意注意5.随意后注意6.生物节律三、简答题1.简述意识的内容2.简述在自然条件下人类意识的几种状态3.简述特殊条件下人类意识的状态4.简述注意的特点与功能5.简述注意的种类6.简述睡眠的不同阶段及各阶段脑电波的特点7.简述失眠的种类8.简述催眠状态下人的心理特征9.简述意识与注意的关系10.简述几种不同注意产生的原因四、论述题有时,当我们在接受了一项重要的任务时,会集中全部注意力、认真地完成它,整个过程都在我们清醒的意识的控制下,直到任务圆满完成。但有时我们并没有意识到一个动作是怎样一步一步完成的,比方我们骑自行车上班,没有有意识地注意怎样协调手、眼、脚等各个动作完成,往往是不知不觉就到了单位。有的时候,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听报告或听课的时候,听着听着就走神了,脑子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可能正在想昨天发生的事,也可能想着将来的美好前程,正当你想入非非的时候,突然有人叫你的名字,你又回到了现实的场面上。当我们真正睡着的时候,就不清楚周围发生的事了。(1)请用心理学中有关意识状态的知识,分析以上的情况。(2)简单描述意识的不同状态。整体解析:此题属于较为简单的材料分析题〔也叫做材料式简答题〕。这种题目比拟简单而且考点也比拟清晰,因此得分率也较高。〔只要清晰理解意识的状态这个知识点就应该得总分值〕解题思路〔审题—定位—联系—组织〕:首先,审题之后我们发现材料描述了四种意识的状态的具体表现,因此我们把此题的考点定位在第二章“意识的状态”这个知识点。然后,我们以“意识的状态”这个知识点“向上”和“向下”联系:“向上”联系有“意识的定义”、“意识的内容”;“向下”联系有“意识的四个状态〔可控制的意识状态、自动化的意识状态、白日梦的意识状态和睡眠〕”、“意识与注意的关系”等。最后,在联系的根底上再组织语言,形成答案。答题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总结/评价/反省/启示。参考答案:(1)请用心理学中有关意识状态的知识,分析以上的情况。答: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是个体对刺激的觉知,觉知的内容包括外部事物、内部刺激和自身。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在正常条件下,意识本身具有不同的状态。一般而言,意识具有四种状态:一是可控制的意识状态;二是自动化意识状态;三是白日梦的意识状态;四是睡眠状态。上述材料所描述的正是意识的四种状态的具体表现。〔是什么〕“有时,当我们在接受了一项重要的任务时,会集中全部注意力……直到任务圆满完成”所描述的是意识的第一状态:可控制的意识状态。在这个状态里,人的意识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能够有意识的去完成一件事。“但有时我们并没有意识到一个动作是怎样一步一步完成的,比方我们骑自行车上班,没有有意识地注意怎样协调手、眼、脚等各个动作完成,往往是不知不觉就到了单位”所描述的是意识的第二状态:可控制的意识状态。在这个状态里人对自己的行为似乎有所意识,但又不太清楚,是人的行为变成自动化了具体表现。“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听报告或听课的时候,听着听着就走神了,……突然有人叫你的名字,你又回到了现实的场面上”所描述的是意识的第三个状态:白日梦的意识状态;在这个状态里注意参与的程度极少。“当我们真正睡着的时候,就不清楚周围发生的事了”描述的是意识的第四个状态:睡眠状态,一般认为睡眠状态下注意停止。〔为什么〕意识是是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它是我们认识内外世界的根本心理条件。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它作深入的研究,多了解一点与意识状态相关原理,对调节自我以及调节自己与周遭环境的关系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怎么办及启示〕(2)简单描述意识的不同状态。答案略。〔把第一题答案中的第二段摘取出来即可〕第三章感觉与知觉一、单项选择题1.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局部属性的反映是(A)A.感觉B.知觉C.感受性D.表象2.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叫做(B)A.反映B.知觉C.感觉D.直觉3.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蠢,触摸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是(A)A.感觉B.知觉C.感受性D.感觉阈限4.人感到某个刺激的存在或刺激变化的强度或强度变化所需要的量的临界值是(C)A.感觉B.感受性C.感觉阈限D.心理量5.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是(D)A.绝对感受性B.差异感受性C.差异感觉阈限D.绝对感觉阈限7.刚刚能引起差异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异量是(C)A.绝对感觉阈限B.差异感受性C.差异感觉阈限D.差异感觉能力8.同一感受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所发生的感受性的变化现象是(A)A.感觉适应B.感觉比照C.感觉相互作用D.联觉9.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B)A.色觉B.知觉C.感觉D.统觉10.人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或各个局部作为整体反映的知觉特征是(A)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11.人以知识经验为根底对感知的事物加以处理并作出解释或判断的组织加工过程是(C)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12.在一定范围内,人不随知觉条件的变化而保持对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的映像不变的特性,这是(D)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13.看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远近不同在视网膜上视像大小相差很大,但我们总认为他并没有什么变化,这是知觉的哪一个特性(D)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14.用红笔划出书中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B)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15.当认知者对一个人某种性格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往往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性。这种社会知觉偏差称为(C)A.首因效应B.定势作用C.晕轮效应D.刻板印象16.古人日:“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B)A.实践活动的影响B.感觉适应C.感觉比照D.感觉的相互作用17.电影开映后,走进电影院起初什么也看不清,等一段时间后慢慢能看清了,这种现象叫视觉的(B)A.明适应B.暗适应C.感受性D。恒常性18.人们对暗的适应,是视觉感受性的(C)A.顺应B.选择C.提高D.降低19.有的人听觉能力特别好,能够听出远处的轻微声音,这说明他的听觉(C)A.差异阈限高B.差异阈限低C.绝对阈限低D.绝对阈限高20.常看到有人对老年人讲话要放大声音,这说明老人的听觉的(D)A.差异阈限高B.差异阈限低C.绝对阈限低D.绝对阈限高21.感觉阈限和感受性成(B)A.正比B.反比C.没有关系D.平行关系22.在视觉后象中,所保持的形象与原有的刺激性质相反时,这种后象被称作为(B)A.正后象B.负后象C.后象D.遗觉象23.人的感觉根据它获取信息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三中类型:远距离感觉、近距离感觉和(A)A.内部感觉B.外部感觉D.超感知觉E.颜色感觉24.检验感受性大小的根本指标称感觉阈限,是个临界值。它包括绝对刺激量和(A/D)A.差异刺激量B.绝对感受性C.绝对感觉阈限D.差异感觉阈限25.视觉的适应现象最常见的有(D)A.明适应B.暗适应C.大小适应D.明适应和暗适应26.颜色感觉的属性有色调、饱和度和(C)A.冷色B.温色C.亮度D.彩色27.声音感觉的属性有音强、音色和(A)A.音高B.音域C.音量D.音调28.人在社会知觉的信息整合过程中会产生(D)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以上效应都会产生二、名词解释1.感觉2.知觉3.感受性4.感觉阈限5.社会知觉6.首因效应7.近因效应8.社会刻板印象三、简答题1.简述颜色感觉的三种属性2.简述主要的色觉理论3.简述声音的属性4.简述知觉的根本特性5.简述知觉的格式塔原那么6.知觉的恒常性包括哪些方面7.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关系8.简述形成社会刻板印象的主要原因9.简述社会知觉有哪些独特性四、论述题1.论述晕轮效应在教育过程中的不良影响参考答案:答:〔1〕晕轮效应是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来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好”的光圈笼罩着,并被赋予一切好的品质;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坏”的,他就会被“坏”光圈笼罩着,他所有的品质都会被认为是坏的。从晕轮效应的界定来看,其在教育过程中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是什么〕〔2〕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是根据学生的整体实际情况,而是受到学生的外貌、衣着或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影响,就不能公正的对待学生,给教育带来负面影响。具体来讲,晕轮效应在教育过程中的负面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影响学生的社会认知,因为老师是学生学习与模仿的对象,如果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总以某一个点去概括全面,就会给学生对行为结果的归因产生偏差。比方某个老师总是赞赏外向、活泼的学生而因此认为他们是最为优秀的,这必然会对学生认识何为优秀造成负面影响。其二是影响学生的人际关系,老师对一个学生的不公正评价将会影响到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关系,进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学业的开展。其三是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产生内在学习动机,寻求成长性开展的动力。学习兴趣的维持需要一个好的、公正的评价环境。晕轮效应会使学生的行为表现得不到全面、公正的评价,其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什么〕〔3〕晕轮效应在教育过程中的负面作用直接影响到教育目的的实现,因此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应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晕轮效应的负面作用。以学校教育为例,首先是要营造公平、公正的教育气氛,建立健全相应的评价机制,从制度上防止教师根据个人好恶评价学生。其次是教师本身要提高理论素养与人文素养,深刻理解人的开展与教育理论,树立积极的教育观,力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最后是家长也应形成民主的教养方式,实现学校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的。〔怎么办〕总之,晕轮效应在教育过程中的负面影响巨大,表现的形式复杂。在教育实践中,身为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综合素质与能力来弱化晕轮效应在个人社会认知中的作用。〔启示〕2.通常人们会对不同职业、性别、民族、地区、国家等群体的人们形成较为固定的看法。比方:人们通常觉得英国人有绅士风度、聪明、因循守旧、爱传统、保守;美国人民主、天真、乐观、友善、热情;日本人善于模仿、进取、尚武、有野心;法国人爱好艺术、轻率、热情、开朗。我国大多数人认为,北方人直率、豪放、粗扩、大方、但缺乏灵活性和耐心等;南方人精明、心细、开放、思维灵活、但有点斤斤计较等等。请用心理学中有关社会知觉的理论知识分析以上现象,并分析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整体解析:此题的考点十清楚了:一是简述社会知觉的理论知识;二是分析题中现象。两个点有内在逻辑关系,先是要有理论知识,才有指导实践一说。所以答题的方向已定〔先简述一下社会知觉的理论知识有哪一些,然后看材料对号入座〕解题思路〔审题—定位—联系—组织〕:审题之后,发现此题考的是第3章〔感觉与知觉〕中的“社会知觉”这个知识点,考点定位在“社会知觉”。进而以此点“向上”和“向下”联系〔向上有知觉、知觉的特性、知觉的分类;“向下”有社会知觉的概念、社会知觉的过程〔一、信息的搜集与选择;二、信息的整合过程〕,其中整合过程中受到“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和社会刻板效应”的影响。继续往下联系就有各个效应产生的原因〔此题就要考社会刻板效应产生的原因:5点原因〕。联系完之后就要组织语言形成答案。答题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总结/评价/反省/启示〔有时候“怎么办”和“总结/评价/反省/启示”综合形成一点〕参考答案:答:〔1〕心理学研究认为,知觉是人对外界事物的整体反响,是人将感觉获得的信息进行选择、组合,从而形成完整映像的过程。作用于人的信息有两大类:一类是自然界中的机械、物理、化学和生物方面种种现象的信息;另一类是由人的实践所构成的社会现象的信息。由于第一类刺激信息产生的知觉统称为物知觉,由第二种刺激信息产生的知觉统称为社会知觉。其中社会知觉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社会知觉的产生包括两个过程:一是信息的搜集和选择;二是信息的整合过程。在信息的整合过程中常常受到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和社会刻板效应等影响。上述材料中所描述的现象正是社会知觉受到社会刻板效应影响的具体表达。〔是什么〕〔2〕社会刻板效应是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拟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材料中所描述的“英国人怎么样;美国人怎么样;日本人怎么样;法国人怎么样”正是人们对不同国家的群体形成的固定看法。“北方人直率、豪放、粗扩、大方、但缺乏灵活性和耐心等;南方人精明、心细、开放、思维灵活、但有点斤斤计较等等”是人们根据不同地区形成的固定印象。这些现象正是人们在社会认知过程中受到社会刻板印象影响的具体表现。社会刻板印象之所以形成,主要的原因有五点:一是认知者总是希望根据较少的信息作出全面的推论;二是每一个群体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目标,因而同一群体中的个体就会有许多相似之处;三是接触时机的限制,人们通过间接的信息形成了刻板,又缺乏直接接触的时机,因而印象难以改变;四是社会刻板印象可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刻板印象常常与人们的利益或价值发生关系,而且还可以快速补充社会认知过程中的缺失信息;五是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为什么〕〔3〕社会刻板印象在社会认知过程中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它能够帮助人们提取信息,加快信息加工的速度,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填补社会认知者搜需要的信息。但它又往往造成社会知觉中的以偏概全和固着反映模式,使社会知觉出现偏差。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全面的去了解认知的对象,谨慎对待头脑中对认知对象的固定看法,防止以偏概全的认知偏差。〔怎么办与启示〕第四章记忆与学习一、单项选择题1.信息加工的观点认为,记忆是人脑对外界信息的(D)A.识记和保持B.接受和储存C.储存和提取D.编码、储存和提取2.从向脑内存储信息到再次把它提取出来应用,这个完整的过程总称为(D)A.识记B.保持C.再认D.记忆3.人们把来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收和使用的形式,这种记忆的第一根本过程被称为(A)A编码B.保持C.储存D.提取4.记忆的内容可以用言语表达,即事实类信息,包括字词、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和观念等知识,这种记忆是(D)A.陈述性记忆B.程序性记忆C.情景记忆D.语义记忆5.记忆的内容通常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动作过程,又可称为技能记忆。如怎样做事情或如何掌握技能等情况,这种记忆是(B)A.陈述性记忆B.程序性记忆C.情景记忆D.语义记忆6.托尔文认为个人亲身经历过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件或情景的记忆可以称为(C)A.陈述性记忆B.程序性记忆C.情景记忆D.语义记忆7.托尔文认为对字词、概念、规律和公式等各种概括化知识的记忆,它与一般的特定事件没有什么联系的记忆可以称为(D)A.陈述性记忆B.程序性记忆C.情景记忆D.语义记忆8.告诉你一个号码,你可以按照它去拨号,但打过以后,再问你该号码,你又不记得了。这是(C)A.瞬时记忆表现B.感觉记忆表现C.短时记忆表现D.长时记忆表现9.感觉记忆是感觉信息到达感官的第一次直接印象,又被称为(A)A.瞬时记忆B.情景记忆C.短时记忆D.长时记忆10.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主要是以怎样的编码形式储存(D)A.语义编码B.视觉编码C.情景编码D.听觉编码11.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研究结果说明其平均数量是(C)A.五加减二B.六加减二C.七加减二D.八加减二12.复述是使信息保存的必要条件,有一种复述是指将识记的材料与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建立起联系。这是(B)A.保持性复述B.精细复述C.形象性复述D.注意性复述13.人的各种知识经验在长时记忆中,构成了一个比拟稳定的心理网络结构,这在心理学中被称为(A)A.图式B.命题C.内化D.建构14.首先系统地对长时记忆和遗忘现象进行科学研究的心理学家是(D>A.冯特B.弗洛伊德C.巴甫洛夫D.艾宾浩斯15.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完全消失,这是(B)A.干扰理论B.消退理论C.强化理论D.抑制理论16.认为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他刺激信息的影响。这种理论是(A)A.干扰理论B.消退理论C.强化理论D.抑制理论17.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属于(A)A.前摄干扰B.倒摄干扰C.消退D.强化18.长时记忆中的信息遗忘主要是由干扰造成的,被干扰所破坏的主要是(C)A.编码能力B.存储能力C.提取能力D.保持能力19.一般来说,环境上的相似性有助于或有碍于记忆的现象被称为(A)A.情境依存性记忆B.状态依存性记忆C.情绪依存性记忆D.形象依存性记忆20.同外部环境一样,学习时的内在心理状态也会被编入长时记忆,作为一种提取线索,这种记忆叫做(B)A.情境依存性记忆B.状态依存性记忆C.情绪依存性记忆D.形象依存性记忆21.完整的记忆过程包括(D)A.再认和回忆B.保持和遗忘C.识记、保持和遗忘D.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22.将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所学习的内容是以某种定论或确定的形式通过传授者传授的,无需自己去独立发现。这是一种(A)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23.学习者在缺乏经验传授的条件下,个体自己去独立发现、创造经验的学习过程,是(B)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24.学习者利用原有经验进行新的学习,理解新信息的学习过程是(C)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25.学习者在缺乏某种先前经验的情况下,靠死记硬背进行的学习是(D)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26.着重强调学习是一个行为改变的过程,是建立某种刺激与反响之间联结的过程。这种观点是(A)A.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B.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C.社会观察的学习理论D.认知心理学派的学习理论27.强调学习即个体头脑内部认知结构的形成与改变的过程。这种观点是(D)A.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B.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C.社会观察的学习理论D.认知心理学派的学习理论28.注意观察学习,强调通过观察、模仿他人而间接地进行学习。这种观点是(C)A.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B.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C.社会观察的学习理论D.认知心理学派的学习理论29.认为学习是个体潜能的自我实现的过程的观点是(B)A.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B.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C.社会观察的学习理论D.认知心理学派的学习理论30.对遗忘原因的解释主要有(A)A.消退说和干扰说B.干扰说和时间说C.情景说和消退说E.情景说和时间说二、名词解释1.记忆2.遗忘3.学习4.情景记忆5.程序记忆6.前摄抑制7.后摄抑制三、简答题1.简述记忆的根本过程与分类3.简述记忆的三存储模型4.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有哪些条件5.简述遗忘的原因6.简述学习类型7.简述美国心理学家梅耶提出的学习过程的一般模式五、论述题1.论述记忆中的遗忘现象受到哪些因素影响参考答案:根据考点按照四步骤〔是什么——…——总结/评价/反省/启示〕自行组织语言考点:遗忘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一〕遗忘原因的两种解释:1、消退说: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2、干扰说:遗忘是由于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它刺激的干扰。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主要是干扰造成的。影响遗忘的因素:〔二〕遗忘的影响因素:不能回忆主要是缺少提取信息的线索。一个线索对提取的有效性主要依赖于以下因素〔条件〕:1、与编码相联系的紧密程度2、情境和状态的依存性:情境依存记忆、状态依存记忆3、情绪的作用:2.论述常用而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参考答案:此题可以自己总结〔一〕复习策略:1、复习的时间:要及时复习和系统复习2、复习的次数:过度复习达50%3、复习的方法:阅读与背诵相结合,做到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心到〔二〕组织策略: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和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常用的组织策略有群集〔归类〕、摘录、划线、列提纲、写标题、做笔记等。第五章思维与创造性一、单项选择题1.医生根据病人的体温、血压、心电图等检查资料确诊病情,这表现了思维的哪种特性?(A)A.间接性B.概括性C.预见性D.抽象性2.平时我们说“保护儿童”、“保护花木”,指的并不是哪一个具体人或物,而是具有共同特性的一类事物,这就表现了思维的(B)A.抽象性B.概括性C.间接性D.情境性3.每次看见“月晕”就要“刮风”,“潮湿”就要“下雨”,即得出“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结论,这属于哪种思维特性?(C)A.抽象性B.概括性C.间接性D.情境性4.幼儿利用掰手指来数数,动作停止,它们的思维也就停止了。幼儿这种依赖实际动作的思维被称为(B)A.创造表象思维B.直觉动作思维C.具体形象思维D.抽象逻辑思维5.艺术家、作家、导演、设计师常常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来解决有关的问题,这种思维现象是(C)A.创造表象思维B.直觉动作思维C.具体形象思维D.抽象逻辑思维6.科学家进行科学思考、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等都需要运用已形成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以解决各种问题。这种人类思维的典型形式指的是(D)A.创造表象思维B.直觉动作思维C.具体形象思维D.抽象逻辑思维7.人们根据当前问题给定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沿着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的答案的一种思维活动。被称为(B)A.聚合思维B.发散思维C.常规思维D.创造思维8.人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的思维是(C)A.聚合思维B.发散思维C.常规思维D.创造思维9.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在心理学上指的是(A)A.概念B.判断C.推理D.思维10.人们利用条件性命题所进行的推理是条件推理又称(D)A.归纳推理B.演绎推理C.线性推理D.假言推理11.从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规律的推理是指(A)A.归纳推理B.演绎推理C.线性推理D.假言推理12.从一般原理演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推理是指(B)A.归纳推理,B.演绎推理C.线性推理D.假言推理13.依据有序事物间的关系进行的推理,它给出的两个前提说明了三个逻辑项之间的可传递性的关系。这是(C)A.归纳推理B.演绎推理C.线性推理D.假言推理14.人们在知觉一个物体时,倾向于只从它的一般性功能上认识它,因而常常会阻碍人们对问题的解决,这种现象称为(C)A.问题表征方式B.无关信息的干扰C.功能固着性D.心理定势15.人们在解决问题时,会坚持使用原有已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称为(D)A.问题表征方式B.无关信息的干扰C.功能固着性D.心理定势16.学生能做到“一题多解”的思维活动是(C)A.再现思维B.集中思维C.发散思维D.抽象思维17.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按现成方案和程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A)A.常规性思维B.创造性思维C.直觉性思维D.分析性思维18.人类的足迹目前还只能限于地球和月球,科学家却可以根据手边的各种资料推测火星上的状况。这种对事物的思维过程是(A)A.间接性B.分析C.综合D.概括性19.在人脑中把事物整体的各个局部、各个方面或个别属性区分出来的思维过程叫做(A)A.分析B.综合C.比拟D.抽象20.在人脑中把事物整体的各个局部、各个属性、各个特征结合起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整体的的思维过程是(B)A.分析B.综合c.比拟D.抽象21.人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根本材料是(A)A.表象B.记忆C.感知D.想像22.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叫做(D)A.创造想像B.再造想像C.表象D.想像23.在抽象思维中起特别重要作用的是(B)A.形象B.语言C.动作D.图形24.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过程叫(D)A.知觉B.想像C.表象D.思维25.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叫做(A)A.创造想像B.再造想像C.表象D.想像26.人脑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特性的思维形式称为(C)A.抽象思维B.概括C.概念D.推理二、名词解释1.思维2.概念3.推理4.想象5.问题解决6.创造性思维四、简答题1.简述思维及其特征2.简述思维的过程3.简述问题解决及其特征4.简述常用的启发式策略5.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6.简述推理的种类7.简述想像及其特征8.简述创造性思维的特征五、论述题1.论述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2.谈谈如何培养和训练儿童的创造性第六章智力一、单项选择题1.试比拟以下四个儿童的智商,智商最高的是(C)A.实足年龄5岁智力年龄6岁B.实足年龄6岁智力年龄7岁C.实足年龄5岁智力年龄8岁D.实足年龄7岁智力年龄8岁2.素质对能力形成和开展起的作用是(A)A.物质前提B.决定性C.可有可无D.相反3.所谓智力,主要是指(B)A.能力B.一般能力C.特殊能力D.观察能力4.编制第一个正式智力测验量表的是(C)A.吉尔福特B.韦克斯勒C.比奈D.推孟5.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等均属于(B)A.特殊能力B.一般能力C.鉴别力D.操作能力6.测量智商(IQ)的正确公式是(A)A.MA/CAx100B.CA/MAx100C.MA-CAD.CA/MA7.指仿效他人的言行举止而引起的与之相类似的行为活动的能力是(A)A.模仿能力B.操作能力C.创造能力D.认知能力8.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被称为(A)A.创造能力B.操作能力C.模仿能力D.认知能力9.用科学方法编制智力测验的第一人是法国心理学家(D)A.西蒙B.推孟C.达斯D.比内10.为表示一个儿童的智力水平,提出智力商数的概念,简称智商,缩写为(C)A.EQB.MQC.IQD.CQ11.到了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依据统计学原理提出了智商的新的计算法,称为(D)A.相对智商B.绝对智商C.比率智商D.离差智商12.智商在70以下的儿童,它的智力水平处于(D)A.极优等B.优异等C.中下等D.智力落后13.智商在140以上的儿童,它的智力水平处于(A)A.极优等B.优异等C.中下等D.智力落后14.在智力开展水平上,人类的智力分布根本上呈现的形态是(C)A.两头小B.中间大C.正态分布D.偏态分布15大量的研究说明,男性和女性在总的智商方面(A)A.没显著差异B.有显著差异C.局部有差异D.没有结论16.男性和女性在智力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B)A.一般能力方面B.特殊能力方面C.操作能力方面D.创造能力方面17.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提出的智力理论是(A)A.二因素说B.多因素说C.三元理论D.多元理论18.认为一般智力或g因素可以进一步分成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的心理学家是(B)A.斯皮尔曼B.卡特尔C.瑟斯顿D.吉尔福特19.认为智力由7种根本心理能力构成,并且各根本能力之间彼此独立的心理学家是(C)A.斯皮尔曼B.卡特尔C.瑟斯顿D.吉尔福特20.提出智力可以分为三个维度,即内容、操作和产物,三个维度可以组成为一个三维智力结构模型,人的智力在理论上可以区分为150种的美国心理学家是(D)A.斯皮尔曼B.卡特尔C.瑟斯顿D.吉尔福特21有一种智力是指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会的东西,它的主要作用是处理熟悉的、已加工过的问题。这是指(A)A.晶体智力B.流体智力C.经验性智力D.情境智力22.提出智力的三元理论,并认为智力的内部构成涉及思维的三种成分,即元成分、操作成分、知识获得成分。这位心理学家是(A)A.斯腾伯格B.斯皮尔曼C.吉尔福特D.韦克斯勒23.心理学家比内和医生西蒙编制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智力测验在(A)A.1905年B.1904年C.1897年D.1906年24.斯腾伯格认为,在认知性智力活动中起着最重要的核心作用,它决定人们解决问题时使用策略的智力内部构成成分是(A)A.元成分B.操作成分C.知识获得成分D.综合成分25.提出了智力认知理论的PASS模型,指出智力包含三层认知系统和四种认知过程的心理学家是(C)A.比内B.西蒙C.达斯D.推孟26.那种在同一时间主试者只能对一个受测者进行施测的测验。如比内量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等大多数儿童智力测验都属于(A)A.个别测验B.团体测验C.文字测验D.非文字测验27.测验题目都属于图画、工具、模型等,对仪器、实物等识别或操作的操作性测验,这种测验属于(D)A.个别测验B.团体测验C.文字测验D.非文字测验28.测验的题目以文字材料组成并呈现,要求受测者用文字或语言的方式作答的测验是(C)A.个别测验,B.团体测验C.文字测验D.非文字测验29.有的测验关注的是受测者答复题目的速度,要求尽快地作答,完成题目越多越好。其目的在于考察受测者在测验任务上的反响时间。这种测验是(C)A.个别测验B.团体测验C.速度测验D.难度测验30.有的测验关注的是被试答题的正确性,要求受测者认真思考,准确地答复以下问题。这种测验被称为(D)A.个别测验B.团体测验C.速度测验D.难度测验31.在我国,最早翻译并修订了斯坦福一比内测验的心理学家是(A)A.陆志韦B.潘菽C.曹日昌D.高觉敷32.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智力测量工具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于20世纪中期编制的三种智力量表(D)A.韦氏幼儿智力量表B.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韦氏成人智力量表D.韦克斯勒智力量表33.运用家庭谱系研究能力遗传,并断定在能力的开展中遗传的力量超过环境的力量的学者是(A)A.高尔顿B.达尔文C.孟德尔D.华生34.首先提出了“心理年龄”概念的心理学家是(C)A.吉尔福特B.韦克斯勒C.比奈D.推孟二、名词解释1.能力2.一般能力3.特殊能力4.认知能力5.比率智商6.离差智商7.流体智力8.晶体智力9.信度10.效度11.常模三、简答题1.简述智力的差异2.简述智力开展的一般趋势3.请简述斯皮尔曼有关智力研究的g因素理论4.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5.简述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论6.简述心理学家达斯的PASS模型7.心理测验有哪些根本的性质8.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有哪些四、论述题1.何谓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二者在开展上有什么区别?2.论述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理论3.试说明影响智力开展的各种因素和作用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一、单项选择题1.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B)A.情绪B.情感C.心境D.应激2.在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是(B)A.心境B.激情C.应激D.焦虑3.中国的古语“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说明的情绪状态是(A)A.心境B.激情C.应激D.焦虑4.人对认知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为(B)A.美感B.理智感C。道德感D.成就感5.个体被善或恶的社会现象所激起的情感状态,称之为(C)A.美感B.理智感C.道德感D.成就感6.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抑制型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C)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7.人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方面的性格特征是(A)A.性格的态度特征B.性格的意志特征C.性格的情绪特征D.性格的理智特征8.人在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是(B)A.性格的态度特征B.性格的意志特征C.性格的情绪特征D.性格的理智特征9.人际交往是人所特有的一种(B)A.生理需要B.精神需要C.物质需要D.以上都不是10.道德感、理智感、美感是人们在社会生活条件下对__的反映,并且还调节着人的社会性行为。(A)A.社会需求B.生理需要C.态度D.体验11.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___之间的关系的反映。(C)A.交往B.需要C.态度D.体验12.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拟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是(A)A.心境B.激情C.应激D.焦虑13.人伤感时,会见花落泪,对月伤怀,是所谓“忧者见之那么忧,喜者见之那么喜”指的是(A)A.心境B.激情C.应激D.焦虑14.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指的是(B)A.心境B.激情C.应激D.焦虑15.人在出乎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响被称为(C)A.心境B.激情C.应激D.焦虑16.人们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标准,对人的思想、行为做出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是(A)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成就感17.人在认知活动中,在追求知识、真理的过程中,在认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是(B)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成就感18.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是(C)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成就感19.人们利用自己的身体姿态、动作变化来表达情绪,这是一种(C)A.面部表情B.语调表情C.身段表情D.综合表情20.通过声调、节奏变化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是一种(B)A.面部表情B.语调表情C.身段表情D.综合表情21.耶尔克斯一道森定律说明了情绪与认知操作效率的关系。一般来说,学生考试时的紧张情绪状态最好控制在(B)A.低等程度B.中等程度C.较高程度D.极高程度22.同一种面部表情会被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共同成认和使用,用以表达相同的情绪体验,这说明面部表情具有(B)A.反文化性B.泛文化性C.遗传性D.进化性二、名词解释1.动机2.需要3.诱因4.生理性动机5.社会性动机6.外在动机7.交往动机8.成就动机9.工作动机10.匮乏动机11.成长动机12.情绪情感13.心境14.激情15.应激16.道德感17.理智感18.美感三、简答题1.简述动机的功能2.简述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3.简述动机的种类4.简述成就的动机的特征5.简述情绪以及情绪的根本成分6.简述情绪和情感有哪些种类7.情感情绪的主要表达方式8.简述情绪与情感的关系四、论述题1.试述情绪情感的重要作用和功能2.试述具有代表性的动机理论3.动物学家哈罗曾做过一项恒河猴的有趣的研究,他将小猴与猴妈妈分开,而让它与一个用金属制成的和一个用绒布制成的假妈妈一起生活。金属猴妈妈能为小猴提供奶和食品,绒布猴妈妈不能提供食物。结果,在165天的实验过程中,小猴同金属妈妈和绒布妈妈呆在一起的时间有显著差异。小猴在绒布妈妈身旁呆的时间平均每天到达16小时以上,它总是设法呆在绒布妈妈身旁,与其拥抱、亲昵或在绒布妈妈的怀里睡觉。相反,小猴每天在金属妈妈身旁呆的时间只有1.5个小时,而这期间还包括吃奶的时间在内。请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分析、解释以上现象。第八章人格一、单项选择题1.“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哪种特性作了最好的诠释?(A)A.独特性B.稳定性C.统合性D.复杂性2.俗话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说明人的某种人格特点一旦形成,要想改变它是比拟困难的事情,这指的人格特性是(B)A.独特性B.稳定性C.统合性D.复杂性3.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这是人格特性的(C)A.独特性B.稳定性C.统合性D.复杂性4.人格表现绝非静水一潭,人格结构的组合千变万化,而使人格的表现千姿百态。这是人格特性的(D)A.独特性B.稳定性C.统合性D.复杂性5.人们在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大方面表现出的差异,这属于人格结构系统差异中的(A)A.知情意系统B.心理状态系统C.人格动力系统D.心理特征系统6.我们经常说的意识状态、注意状态、情绪状态、疲劳状态等,是指某一时刻或某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背景。这是指人格结构的哪一系统?(B)A.知情意系统B.心理状态系统C.人格动力系统D.心理特征系统7.决定并制约人的心理活动的进行、方向、强度和稳定水平的人格系统。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和世界观等。指的是(C)A.知情意系统B.心理状态系统C.人格动力系统D.心理特征系统8.包括能力、气质、性格三种成分的人格结构系统属于(D)A.知情意系统B.心理状态系统C.人格动力系统D.心理特征系统9.有的学生的认知方式的特点是反响快,但精确性差。他们的信息加工策略使用的多是整体加工方式,这种学生的认知方式主要属于(A)A.冲动型B.沉思型C.系列型D.同时型10.有的学生阅读能力、记忆能力、推理能力、创造力等方面都表现比拟好。他们的信息加工策略多采用细节性加工方式,这种学生的认知方式主要属于(C)A.冲动型B.沉思型C.系列型D.同时型11.达斯等人在脑神经研究的根底上,提出了系列型与同时型认知风格。他们认为左优势脑的个体在对信息进行加工时,表现出的认知加工风格属于(C)A.冲动型B.沉思型C.系列型D.同时型12.达斯等人在脑神经研究的根底上,提出了系列型与同时型认知风格。他们认为右优势脑的个体在对信息进行加工时,表现出的认知加工风格属于(D)A.冲动型B.沉思型C.系列型D.同时型13.有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分析问题,每一个步骤只考虑一种假设,第一种假设成立后再进一步考虑第二种假设,一环一环地推导出问题的结果。这表现了哪种认知风格的特点(C)A.冲动型B.沉思型C.系列型D.同时型14.有的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采取宽视野的方式,同时考虑多种假设,并同时兼顾到各种可能性,这样才能解决好问题。这种人的认知风格的特点是(D)A.冲动型B.沉思型C.系列型D.同时型15.有的人在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时,不太依赖于外界环境,而是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这种认知风格的类型属于(D)A.冲动型B.沉思型C.场依存性D.场独立性16.有的人在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时,要依赖于外界环境,处理问题总是要依赖于环境,这种认知风格的类型属于(C)A.冲动型B.沉思型C.场依存性D.场独立性17.最先提出气质的类型取决于体液的观点,并认为人体内有四种液体:粘液、黄胆汁、黑胆汁、血液的学者是(A)A.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B.罗马医生盖伦C.生理学家巴甫洛夫D.行为主义者华生18.首先确定了人的气质类型有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的学者是(B)A.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B.罗马医生盖伦C.生理学家巴甫洛夫D.行为主义者华生19.有的人情绪爆发快,精力旺盛,争强好斗,做事勇敢果断,为人热情直率,朴实真诚;但是这种人的思维活动常常是粗枝大叶、不求甚解,遇事常欠思量、鲁莽冒失,做事也常常感情用事、刚愎自用,但表里如一。这种人的气质属于(A)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20.有的人乖巧伶俐,惹人喜爱,他们的情绪丰富而且外露,喜怒哀乐皆形于色,活泼、好动、乐观、灵活是他们的优点。思维灵活,行动敏捷,对各种环境的适应力强,弱点是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见异思迁。这种人的气质属于(B)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21.有的人安静稳重,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情绪体验深刻,他们的自制力很强,不怕困难,忍耐力高,表现出内刚外柔。他们的思维灵活性略差,但考虑问题细致而周到,行为主动性比拟差。这种人的气质属于(C)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22.有的人情绪体验深刻、细腻而又持久,主导心境消极抑郁,多愁善感,给人以温柔怯懦的感觉。这种人自制力强,注意内心世界,不善交际,软弱胆小,萎靡不振。这种人的气质属于(D)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23.性格是在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受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所以性格(A)A.有好与坏之分B.无好与坏之分C.是先天的D.是心理过程24.人们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事物有各自不同的态度,这些态度上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为人处世。这表现了性格的(A)A.态度特征B.理智特征C.情绪特征D.意志特征25.一个人在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时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是(D)A.态度特征B.理智特征C.情绪特征D.意志特征26.每个人都有其自己稳定而独特的情绪活动方式,这些表现在性格方面就构成了性格的(C)A.态度特征B.理智特征C.情绪特征D.意志特征27.人们在感知、记忆、思维、想像等方面的性格差异,指的就是性格的(B)A.态度特征B.理智特征C.情绪特征D.意志特征28.于1937年首先提出人格特质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A.奥尔波特B.卡特尔C.施特恩D.吉尔福特29.用因素分析方法研究,提出人有16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并制定了《16种人格因素测验》的心理学家是(B)A.奥尔波特B.卡特尔C.施特恩D.吉尔福特30.T型人格是一种好冒险、爱刺激的人格特征。德国心理学家施特恩把它概括为哪一种人格模式(A)A.单一型模式B.对立型模式C.多元型模式D.场依存性模式31.我们把心理活动指向于外部世界的人格特征称之为外向人格;把心理活动指向于内心世界的人格特征称之为内向人格。德国心理学家施特恩把它概括为哪一种人格模式(B)A.单一型模式B.对立型模式C.多元型模式D.场依存性模式32.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医学《内经》按阴阳强弱,把人分为太阴、少阴、太阳、少阳、阴阳平和,共五种类型。按照德国心理学家施特恩的人格分类方法,阴阳五行说属于(C)A.单一型模式B.对立型模式C.多元型模式D.场依存性模式33.把人格类型概括为三种模式:单一型模式、对立型模式、多元型模式的德国心理学家是(C)A.奥尔波特B.卡特尔C.施特恩D.吉尔福特34.许多心理学家认为,研究和揭示人格遗传因素的最好方法是(A)A.双生子研究B.社会文化研究C.家庭因素研究D.早期童年经验研究35.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因素都会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开展。这主要指的是(D)A.生物遗传因素B.社会文化因素C.家庭环境因素D.自然物理因素36.在标准化的技术条件下,对受测者的行为和内部心理变化进行探察和鉴别的方法。是(A)A.测验法B.投射法C.观察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炒黄豆教案反思
- 编织教案反思
- 氧化碳性质说课稿
- 深度学习及自动驾驶应用 课件全套 第1-10章 汽车自动驾驶技术概述 -强化学习理论及自动驾驶应用实践
- 汽车灯光应急
- 检验科应急演练
- 度假村自建房施工合同样本
- 矿业安全规则承诺书
- 城市公园化粪池维修协议
- 管道安装清包工施工合同
- 0958会议记录-会议纪要表格模板6篇
-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一上道德与法制人教版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
- Unit 3 Sports and Fitness Reading and Thinking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食品智能化加工技术
- 2022年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 广东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政府棠景街道办事处招考聘用政府雇员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煤矿采掘大数据分析与应用
- 2024重度哮喘诊断与处理中国专家共识解读课件
- 种植土回填施工方案
- 司机考试试题(含答案)
- 老年专科护理考试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