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试卷_第1页
高二语文试卷_第2页
高二语文试卷_第3页
高二语文试卷_第4页
高二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语文(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古典美学以艺术美学为主体。许多美学思想是从探讨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中得出来的。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两方面又以艺术创作更为重要。中国古典美学中的艺术创作论强调真、善、美的统一。艺术诚然要讲美的,但艺术的美不能离开善与真。中国古典美学谈艺术美的创造从来都是将美与善、真联系在一起的。关于艺术创作中美与真的关系,中国古典美学其实是重真的,只是中国古典美学讲的真与西方美学讲的真有所不同。大体上来说,中国古典美学讲的真有三种形态:第一,宇宙精神之真,这“真”即为“道”,它是宇宙的本体,在中国哲学中又称之为“自然”“天”“一”“无”等,在美学中通常用“神”来表达。《老子》说:“道之为物……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第二客观物象之真。这个真,中国古典美学通常用“形似”来表达。第三,思想情感之真。庄子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诫不能动人。”这种真实为精神生命,它常与“气”“神”相联系。三种真,中国古典美学第一看重的是宇宙精神之真,艺术只有体现出宇宙精神来,那才是最高的真实;其次看重的是主观思想情感之真。王国维认为,只有表达真情感,才能有境界。对于客观物象之真,中国古典美学是放在第三位的。它不是不重要,但总的来说,它要服从于宇宙精神之真与主观思想情感之真,而且它只是客观精神之真与主观情感之真的载体或物化形态。中国古典美学有一著名的命题——“以形写神”。这命题是晋代画家顾恺之提出来的,他认为,形只是表达神的工具,神似胜于形似。所谓“神”,在顾恺之看来,主要是所画对象的内在精神。但后来,人们将“神”推向“道”,要求作品不仅要传出所反映对象之精神,而且要传出宇宙之精神。这样,“神”就兼有第一种真与第三种真了。关于“道”,在先秦,儒家与道家都用这个概念,只是儒家重人道,道家重天道。虽然道家批判儒家有为的人道,但儒家的人道并不排斥天道。先秦以后,儒道合流,魏晋玄学试图整合名教与自然,实际上就是整合人道与天道。到宋明理学,这种整合取得了成功。于是儒家的人伦之道也就是天道,谓之“天理”。这种艺术创作要求所表现的宇宙精神之真,就包含了儒道两家的本体论。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真与善实现了合流。关于中国艺术创作崇真,有许多重要的理论。除“以形写神”外,还有刘勰的“言之文也,天地之心”说,苏轼的“自然成文”说,袁宏道的“独抒性灵”说,王夫之的“天地致美”说,等等。中华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其他还有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及各少数民族的文化。这些多元文化并不互相排斥,而是互相补充、互相吸收,呈圆融综合的格局。儒家美学更多地重政教伦理,道家美学更多地重自然性情。儒家美学更多地注重审美的社会效应,将审美更多地引向政治学、伦理学的领域;道家美学更多地注重审美的心理效应,将审美更多地引向心理学、艺术学的领域。由于中国封建社会长期以儒家作为国家的意识形态,因此儒家的美学在中国美学居骨干地位,而道家美学则为血肉。不论是儒家还是道家,其哲学精神都是“天人合一”,只是在先秦,理解上有些差异,而中国哲学的高级形态宋明理学,就能见出这种差异了。中国古典美学的本体论就建立在这种哲学基础之上。(摘编自陈望衡《中国古典美学体系》)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典美学的许多美学思想,大多从艺术美学的角度将真、善、美联系在一起。B.中国古典美学与西方美学讲的“真”不同,中国古典美学常用“形似”表达“真”。C.中国古典美学把宇宙精神之真看作是最高的真,其次看重主观思想情感之真。D.中华文化是以儒家、道家文化为主体并和其他文化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的多元文化。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谈论中国古典美学的“真、善、美”,主要是从艺术美学中艺术创作的角度展开的。B.第二段按照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阐述中国古典美学的不同于西方美学的“真”。C.文章采用先总后分的论证结构,论证了中国古典美学在艺术创作中重视真、崇尚真。D.文章采用引用论证和事实论证的方法论证中国古典美学的理论体系,增强了说服力。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典美学更看重的是艺术创作中的“美”,谈论艺术美的创造从来都是将美与善、真联系在一起的。B.“以形写神”是中国古典美学的著名命题,理论认为形是外在的工具,神是内在精神,神似胜于形似。C.儒道两家的“道”的概念有别,但后经魏晋玄学和宋明理学的整合,二者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实现了合流。D.中国古代儒家和道家美学的出发点不同,所以儒家美学更多注重社会效应,从而居于中国美学的骨干地位。(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健康是人民最具普遍意义的美好生活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为国家发展基本方略中的重要内容。把国民健康作为“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并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扭转了一段时期以来侧重经济增长,而忽视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倾向。经济增长需要以民为本的具有前瞻性的健康规划,以实现健康与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健康中国建设体现着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增进民生福祉的发展取向,是国家治理理念与国家发展目标的升华。中国已进入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来提升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实现人口红利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换,并助力经济和综合国力持续健康发展的新阶段。作为规模相当可观且在不断扩张的民生产业,健康服务业培育了民生经济新增长点,有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拉动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增长。从本质上说,健康中国建设也是保障民生福祉之策,同样关乎社会和谐安定。例如,若看病难、因病致贫现象突出,则会酝酿社会矛盾甚至危机;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不到及时处置,则会人心惶惶,危及社会和谐稳定。(摘编自华颖《健康中国建设:战略意义、当前形势与推进关键》)材料二互联网大数据是新时代的重要特征,“互联网+医疗健康”对传统医疗卫生改革的影响将会是全方位的。随着医疗健康领域问题和个人健康问题的数据化、信息化,医疗行为可以从传统的面对面会诊逐步转为线上专家会诊。传统医药产业目前存在的研发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将不再是问题。针对个人健康情况定制的个性化产品会逐渐出现,这将大大提高医疗质量,更有效地解决基础性个人医疗问题。过去医学界在人才培养中长期争论不休的经验问题也将得以解决。例如,可以将全中国最好的胸外科专家的病例和经验数据化,研制出达到三级甲等医院专家水平的“智能医生”,像AlphaGo(第一个战胜围棋世界冠军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一样。把“智能医生”放到基层去,不仅能让基层群众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还可以让“智能医生”24小时工作,避免医生疲倦后发生误诊,从而降低误诊率。(摘编自吴静、刘晓莹《毛宗福:“互联网+医疗健康”有助高质量实现健康中国目标》)材料三医生是人民健康的“守护神”。长期以来,我国涌现出一大批医学大家和人民好医生。特别是在面对重大传染病的威胁时,广大医务人员临危不惧,赢得了社会的高度赞誉。他们中既有享誉国内外的名医大家,也有长期耕耘在临床医疗一线的专家,还有扎根基层的普通医师。守护人民健康,离不开数以千万计的医务人员的劳动和付出。同时,只有关心爱护医务人员,增强他们的职业荣誉感,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才能充分发挥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夯实健康中国之基。设立“中国医师节”是党和人民给予医务人员的特殊荣耀。2017年《中国医生生存现状调研报告》显示,有超过50%的受访医生表示平均每周工作60个小时以上,有近25%的医生平均每周工作80个小时以上。但是,这并没有动摇广大医务人员的职业信仰。在中国医师节当天,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以更大的激情和动力奋战在卫生与健康战线上。(摘编自《以“尊医重卫”夯实健康中国之基》,《南方日报》2018年8月18日)材料四商业健康保险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不仅是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健康服务产业链条的重要整合者。在多重利好因素作用下,健康险正在成为保险公司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力点。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在2018年6月7日发布预测,到2020年,健康险市场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摘编自《健康中国进行时:重疾来袭时由谁来“兜底”?》)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当下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传统医药产业研发过程中存在的周期长、成本高等突出问题,将会得到解决。

B.作为人民健康的“守护神”,我国广大医务人员中有许多优秀的医生,他们品格高尚,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

C.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形势大好,不仅是因为保险公司自身的转型升级,还由于商业健康保险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参与者。

D.根据相关调研报告,目前我国医务工作者工作时间过长,缺少必要的休息和节假日,劳动强度太大,医生的身心健康堪忧。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医师节”的设立不仅体现了社会对医务人员的肯定,而对尊医重卫的社会氛围的形成和健康中国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B.为了避免某些医生因工作吋间过长而误诊,医疗行业出现了类似AlphaGo的“智能医生”,以降低误诊率。

C.“互联网+医疗健康”会对个人的医疗健康问题产生重大影响,如线上专家会诊等新方式,将更好地解决基础性个人医疗问题。

D.健康中国的建设离不开医务人员的参与,要充分发挥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就要关爱他们,增强他们的职业荣誉感,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氛围。

6.请根据材料一的相关内容,概括分析我国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意义。(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萝卜曹永差不多每天晌午,老栓都要去菜地看看。他喜欢蹲在地埂上,看看嫩绿的蔬菜,听蔬菜弄出那种梆梆的细响。这会儿,老栓正背着手往菜地走,隔老远,就看到地里有个人。地里的萝卜长得很好,半截插在土里,半截露在外边,顶着绿缨。吹风的时候,绿缨就摇来晃去。那个人从地里拔出一个萝卜。老栓皱着眉头说,哎。那人抬起头,侧过一张白净的脸。老栓说,这是我家的地。那人说,噢,我有点口渴,就拔个萝卜。老栓说,你没打招呼,拔得倒热乎。那人从地里走出来,和蔼地说,我给你钱。老栓说,我家不缺这几块钱。那人提着萝卜,有点尴尬。这时候,老栓发现那人的肩膀上挂着个黑乎乎的东西。他知道那是照相机。那人说,我想去阳关山,你知道怎么走吧?老栓说,顺着湖边走,绕过去就是。那人说,我去那边拍黑颈鹤。老栓说,你们闲得没事做。那人把萝卜掰成两截,边嚼边说,这萝卜可真甜。老栓得意地说,当然嘛,西海的萝卜。那人说,你们这里适合种蔬菜。老栓说,不瞒你说,收成确实不错。老栓觉得这个人其实不怎么讨厌,他盘腿坐在地边,说,这边地肥,气候也好。他从地里抓起一把泥土说,你看,多黑,多酥。那人说,听说这些地方以前全是水。老栓的眼睛陡然明亮起来,兴奋地说,就是,听说民国时,有个县官骑马环游草海,连走三天,硬是没能走完。那人说,现在也是个大湖泊。老栓说,比以前小多了。太阳亮晃晃地挂在天上,非常旺盛。老栓看那人把萝卜吃完,说,我给你再拔出一个?那人说,我确实想再吃一个。老栓跑到地里,用指甲往萝卜上面掐,那种掐得响的萝卜最甜。他挑到一个,擦得白白净净的,然后递给那人,你吃,这个肯定甜。那人接过萝卜说,这地方可真漂亮。我喜欢这里的安静。老栓有点不高兴,你住在这里试试。想说话也找不到个伴。那人说,以前的时候,这地方的鸟多不多?老栓说,我记得以前湖边到处是鸟,有黑颈鹤、黑翅鸢、白琵鹭,多得数不清。那人说,这些可都是国家保护的珍稀鸟类。老栓缓缓说,那时候,说粮食不够吃,就把湖扒开,放水造田。湖水放掉后,到处种庄稼,鸟儿在湖里找不到吃的,就跑到地里抢粮食,我们经常打鸟吃。那人说,你们竟然打来吃?老栓说,后来,我们想吃也吃不到了。自从把草海的水放干,这地方连续多年碰到灾害,鸟兽差不多绝迹了。那人说,你们自讨苦吃。太阳开始收敛光芒,悄悄往西边溜去。老栓说,八十年代说要蓄水还湖,又把豁口堵起来,总算慢慢看到鸟兽的踪影。那人说,你们没再打鸟?老栓说,看你说的,以前打鸟,是怕它们争粮食。湖水蓄起来后,气候也跟着慢慢好转,我们就在湖边种菜,你看这白菜,多嫩,你看这萝卜,多甜。老栓说,我有点想不通。年青人怎么喜欢往外边跑,挡都挡不住。那人说,出去见见世面也好。外面能挣钱嘛。老栓说,我就不信比种菜还挣钱。那人说,你的儿子也在外面打工?老栓说,看你说的,我家福鼎怎么可能打工,他在省城上班哩。他读书时候成绩就好,大家都说这娃将来有出息。那人说,我想去阳关山看看。老栓抬腿就往地里钻,很快从里面提出一条萝卜,说,你再吃一个。那人皱眉说,我吃不下了。老栓说,以后你就吃不到这么好的萝卜了。那人说,怎么吃不到了?老栓说,听说要大力发展旅游,以后这些菜地不让种了。这么好的地,我实在舍不得。那人吐出嘴里的萝卜皮说,以后去省城享清福。老栓说,福鼎孝顺,几次把我和他娘接到贵阳,但我们住不惯,只待几天就跑回来了。看着那些楼房,我总觉得像个鸟笼。那人总算把萝卜啃完,说,我忙着去阳关山。老栓说,我再给你拔个萝卜。那人慌忙把他拽住,我真的不能再吃了。说着仓皇走了。老栓蹲在地埂上,看着绿油油的蔬菜。他似乎想起什么,窜进菜地,从地里提出两条萝卜,朝那个人追去。(摘自《人民日报》)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一张白净的脸"和"肩膀上挂着个黑乎乎的东西",明确交代出那个人城里人的身份。

B.小说以一段草海湖萝卜地里的对话,不仅写出了一个湖泊的变迁史,还写出了一个时代的发展脉络。以此来表现村民环保意识增强了。

C.当那人谈到老栓感兴趣的话题时,老栓很高兴,一再劝他吃萝卜。这一情节刻画了老栓简单热情、朴实善良的性格特点。

D.小说开头写菜地,结尾也写菜地,结构上首尾呼应,主题上也前后照应,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也得到了升华。

8.在小说中“那人”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原文加以分析。(6分)

9.如果把小说的题目“萝卜”改为“草海湖变迁”,你认为是否合适?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曹光实,雅州百丈人。光实少武勇,有胆气,轻财好施,不事细行,意豁如也。乾德中,太祖命王全斌等平蜀。俄而盗贼群起,夷人张忠乐者,尝群行攻劫,且憾光实杀其徒党,率众数千,中夜奄至环其居鼓噪并进光实负其母挥戈突围以出贼众辟易不敢近贼杀其族三百余口又发冢墓坏其棺椁光实诣全斌,具以事白,誓雪冤愤。时蜀中诸郡未下,乃图雅州地形要害,兼陈用兵攻取之策,请官军先下之。全斌壮其志,令率兵先导,果克其城,获忠乐而甘心焉。遂以光实知黎、雅二州兼都巡检使,安集劳来,蛮族怀之。六年秋,全斌遣入贡京师,遂言境内安乂,乞罢义军归农。太祖喜,谓左右曰:“此蜀中杰俊也。”及平交、广,群盗未息,以光实为岭南诸州都巡检使。既至,捕逐群盗,海隅以宁。车驾征河东,以光实知威胜军事,令调军食。大军北征,与潘美分道出雁门。光实为前锋,遇敌迎击,败之,斩首数千级,优诏嘉奖。李继捧之入朝也,以光实为银、夏、绥、麟、府、丰、宥州都巡检使。继捧弟继迁逃入蕃落,为边患,光实乘间掩袭至地斤泽,俘斩甚众,破其族帐,获继迁母妻及牛羊万计。继迁仅免,使人绐光实曰:“我数奔北,势窘不能自存矣,公许我降乎?”因致情款,陈甥舅之礼,期某日降于葭芦川。光实信之,且欲专其功,不与人谋。及期,继迁先设伏兵,令十数人近城迎致光实,光实从数百骑往赴之。继迁前导北行,将至其地,举手麾鞭而伏兵应之,光实遂遇害,卒,年五十五。帝闻之惊悼,赗赙加等。(节选自《宋史·曹光实传》)10.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中夜/奄至环其居/鼓噪并进/光实负其母/挥戈突围以出/贼众辟易/不敢近贼/杀其族三百余口/又发冢墓/坏其棺椁/

B.中夜/奄至环其居/鼓噪并进/光实负其母/挥戈突围以出/贼众辟易不敢近/贼杀其族三百余口/又发冢墓/坏其棺椁/

C.中夜奄至/环其居/鼓噪并进/光实负其母/挥戈突围以出/贼众辟易不敢近/贼杀其族三百余口/又发冢墓/坏其棺椁/

D.中夜奄至/环其居/鼓噪并进/光实负其母/挥戈突围以出/贼众辟易/不敢近贼/杀其族三百余口/又发冢墓/坏其棺椁/

11.下列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夷人,对中国境内华夏族之外的各族人的通称。在周朝时期,中原地区的民族自称华夏,便把华夏周围四方的人,分别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以区别华夏。

B.优诏:诏,又称诏书,是内阁发给臣民的文书命令。优诏,是内阁颁发的褒美嘉奖的诏书。

C.贡,即进贡,是指古代臣下或属国向君主或朝廷进献物品,也可以引申为进献的物品。

D.卒,古代对不同身份的人的死称呼不同,例如帝王死叫"崩",诸侯王死叫"薨",大夫死叫"卒"。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光实善于安抚,赢得各族民心。雅州被平定后他被授予黎州、雅州知州,能够安定当地百姓,慰问、劝勉前来归附的人,后被王全斌举荐入朝。

B.曹光实惨遭报复,发誓报仇雪恨。他因参与追杀盗贼,遭其首领张忠乐的报复;面对杀害族人的血海深仇,他最终攻克雅州如愿抓获张忠乐。

C.曹光实开朗豁达,自小威武勇猛。他年轻时就以有胆量和勇气闻名,不吝惜钱财,喜好施舍,不追求细节的完美,心胸豁达。

D.曹光实贪功冒进,付出生命代价,他轻信李继迁的假意投诚,想独占招降李继迁的功劳,不与其他人谋划,仅率几百骑兵前往,结果被李继迁的伏兵杀害。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乃图雅州地形要害,兼陈用兵攻取之策,请官军先下之。(5分)(2)使人绐光实曰:“我数奔北,势窘不能自存矣,公许我降乎?”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春夕旅怀[唐]崔涂①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②烟景有谁争?[注释]:①崔涂:江南人,终生漂泊,曾久在巴、蜀、湘、鄂、秦、陇等地为客,自称是“孤独异乡人”。此诗是诗人旅居湘鄂的时候写的。②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这里指诗人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14.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上句描绘了早春景象,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写诗人依依不舍送春归去。

B.颔联第二句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子规啼声与三更月色,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

C.颈联"故园书动"写自己长久在外,因而家中自己喜欢的书被别人翻动过,有寥落之意。

D.诗中前四句写的都是春夕实景,后四句重在议论,抒发了凄婉动人的愁绪。

15.这首诗蕴含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白居易《观刈麦》“,”两句直接描写农民在烈日下辛苦劳作的情景。(2)《离骚》中,屈原以荷花为喻,表明自己要修养自己的两句是“,”。(3)《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几千里。即使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从“,”这两句看得出来,鲲鹏依然有所待。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初学《秋日的私语》缱绻着一段难忘的回忆。上完琴课后,我迟迟找不到这首曲目的乐感,老师见我___________,把我留下练习,不知不觉早已过了吃晚饭的时间,弹奏效果却依然___________,老师带我走出琴房,静静漫步在校园的操场,让我细听秋韵的静谧,晚风仿若在传送老师___________的教诲,秋蝉鸣唱打动着我的心扉。聆听中,我___________,心中有了清晰的感悟,此时此景与我所弹曲目是如此相衬。原来,情感与曲目的相融是弹琴的真谛。没有情感的投入,练得再多也只会如一杯白开水般清淡,只要将自身的内心世界融入曲目中,才能弹出乐曲的感动所在。重返琴房,我调整心态,秋天的情像涌满心头,带着秋日思念的情怀舞动着手中的琴键,我的思绪飘逸在深秋的夜空。如今,每当这熟悉的旋律从我指间滑过,婉转流畅的音律从琴房飞出,()。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没有情感的投入,练得再多也只会如一杯白开水般清谈,只有将自身的内心世界融入曲目中,才能弹出乐曲的感动所在。

B.没有情感的投入,练得再多也只会如一杯白开水般清谈,只要将自身的内心世界融入曲目中,就能弹出乐曲的内涵所在。

C.没有情感的投入,练得再多也只会如一杯白开水般清谈,只有将自身的内心世界融入曲目中,才能弹出乐曲的内涵所在。

D.没有情感的投入,练得再多也只会如一杯白开水般清谈,只要将自身的内心世界融入曲目中,就能弹出乐曲的感动所在。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欣慰笑容的老师绽放着秋天的美丽,令我至今难忘

B.老师欣慰的笑容绽放着秋天的美丽,令我至今难忘

C.老师欣慰的笑容绽放着秋天的美丽,我至今难忘

D.欣慰笑容的老师绽放着秋天的美丽,我至今难忘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一筹莫展

差强人意

谆谆告诫

豁然开朗

B.万般无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