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三历史等级考(高考)复习18 人口迁移与文化交流_第1页
上海市高三历史等级考(高考)复习18 人口迁移与文化交流_第2页
上海市高三历史等级考(高考)复习18 人口迁移与文化交流_第3页
上海市高三历史等级考(高考)复习18 人口迁移与文化交流_第4页
上海市高三历史等级考(高考)复习18 人口迁移与文化交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八人口迁移与文化交流

【核心引领】

1.本讲主要讲述三大主题: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和移民文化。

(1)历史上跨洲I、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古代主要有印欧人迁徙、亚欧游牧民族迁徙;近代伴随英美

等国的殖民扩张带来了人口结构、族群结构的变动及文化、文明的碰撞;二战以来,劳动力在全球流动,移民文化

不断发展。

(2)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途径。由于生存环境、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规模不等的区域性乃至全球性人

口迁徙不断,推动了文化交融。

(3)移民对文化认同的影响。人口迁徙必然带来异质文化的交汇与接触,在机遇与挑战中,往往会催生出多元一体的

移民文化。

2.商路与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本讲主要包含两大主题。

(1)古代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古往今来,生活在不同地区或国家的人们通过不同方式,开辟了不同类型的商路,

中西方通过商路进行了技术、物质、文化层面的交流,促进了各地区的文明与进步。

(2)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新航路开辟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交往。此后全球经济、文化联系不

断加强。世界各地的人们通过不同的途径从事商贸活动,带动了人文、科学、艺术、宗教等文化领域的交流与传播。

3.从中外历史来看,战争是文化交流的特殊方式,本讲主要包含两个主题。

(1)战争带来巨大的灾难。人类有史以来,战争频繁、烽火不断。从亚历山大远征到蒙古西征,从拿破仑战争到一战、

二战,战争不仅会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使物质财产遭到巨大损失,而且直接或间接导致人类文化毁损和断裂,

甚至民族文化丧失。人类应远离战争,珍爱和平!

(2)战争对文化的影响。一方面,战争造成文化古迹的破坏或文化典籍的毁灭,征服者的文化奴役或精神同化政策导

致被征服民族的传统和文化失传或湮灭。另一方面,战争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在战争中,异质

文化碰撞交汇,又促进了文化交融与完善。

【重难错粹】

重难精粹内容

63四海为家一近代人口迁移的原因与影响

64丝绸之路一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65以茶为媒一近代以来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66化敌为友一战争与文化交锋

精粹63四海为家一近代人口迁移的原因与影响

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1.背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国家在美洲的殖民扩张和征服。

2.印第安人数量锐减——变化之一

(1)直接原因:欧洲殖民者的屠杀、奴役;传染病的流行。

(2)结果:造成美洲劳动力严重不足,导致了黑奴贸易的兴起。

3.大量非洲黑人进入美洲——变化之二

⑴概况:1502年,葡萄牙人把第一批黑奴运到美洲,三角贸易兴起。黑奴被称为“乌木”。

主要路线:欧洲——非洲一一美洲一一欧洲

(2)影响,有三个方面:

a.对非洲,使非洲丧失了约一亿人口,改变了非洲的人口结构,严重影响了非洲的社会发展。

b.对美洲为美洲的种植园和矿山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c.对欧洲殖民者积累了大量财富,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

4.大量欧洲人来到美洲,使美洲白人数量大增——变化之三

5.影响: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出现了新的族群。白人、黑人、印第安人及其混血后代,逐渐

成为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

6.现状:美洲国家的人口结构不尽相同。区别如下:(1)美国、加拿大,白人占据了大多数。美国

的印第安人被赶进保留地生活。

(2)海地等国,黑人人口占多数。

(3)混血人种成为拉丁美洲的最大族群。在秘鲁等国,印第安人相对较多。

二、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西洋人口结构的改变

1.殖民活动——三步曲

(1)18世纪中后期,英国人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澳大利亚最初被作为英国流放罪犯的场所。

(2)19世纪,英国人开始在澳大利亚建立牧场。

背景: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对原材料需求的增加。

(3)1851年,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

流放罪犯——建立牧场——开采金矿

2.结果:(1)澳大利亚等地的土著居民人口数量减少。

(2)大量英国人及欧洲人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19世纪中叶,白人已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

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1.背景:19世纪初,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殖民者开始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

2.开始:(1)19世纪中叶,大批印度、中国等国的劳工来到美洲。华工又被称为“猪仔”。

(2)1860年,清政府在《北京条约》中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

3.概况:(1)华工是美国加利福尼亚金矿和太平洋铁路工地等地的主要劳动力。

(2)19世纪70年代,加利福尼亚的华工人数已接近50万。

(3)19世纪中叶,大量亚洲劳工来到澳大利亚开采金矿。1858年,华工人数已超过4万。

4.影响:促进了美洲与大洋洲的开发;澳洲、美国等地都形成了“唐人街”,保存至今。

迁移拓展: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的影响

(1)先进生产技术及工具的外传。如赫梯人改进了冶铁技术,在赫梯帝国瓦解后,冶铁工匠散布各地,冶铁技术随之

传播到各地。

(2)改变了欧亚国家的政治版图。亚欧游牧部落迁徙后,攻城掠地,推动欧亚国家版图的变动,如日耳曼人攻陷西罗

马帝国,导致西哥特王国的建立,阿拉伯帝国的成立等等。

(3)推动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如中国和印度吸收游牧民族因素,促进本国民族文化发展,在西罗马帝国废墟

上诞生的欧洲新文化,阿拉伯文化以伊斯兰教为底蕴,融合了希腊、罗马和西亚的传统文化等。

(4)推动民族融合,导致种族的消亡和出现。在亚欧民族大迁徙过程中,各个民族种族之间不断通婚、融合导致旧的

民族消失和新的民族出现,如匈奴人在民族融合大潮中消失了。

2.区域文化产生的原因和价值

(1)产生原因

①区域文化的产生首先是因为地理环境,一种地理文化离不开特定的自然环境,否则难以长期生存,或者不得不做

相应的改变。

②区域文化产生的另一个原因是移民。人口是文化最活跃的载体,有些文化可以用书、图画传播,有些文化如方言

就必须靠人来传播,所以移民对文化的传播起着重要作用。移民的来源往往决定了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的形态,或

者极大地改变着土著文化。

③区域文化产生的第三个原因是政治权力和行政区划的影响。由政权推行的主流文化和地域文化通过政治权力而加

强。

④区域文化产生的第四个原因是受民族、宗教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

(2)区域文化的价值:区域文化的价值在于它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不同地域的文化,体现了文化的生命力。同时区域文

化也更加适合各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以及改善生活,它包含了先民的智慧。

例题展示:

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为世界历史的发展带来了具有积极意义的影响。首先是两者之间扩大了通道,彼此都

向对方学习自己所缺少的某些技术。这句话可用来佐证

A.北宋王安石变法B.罗马帝国的建立

C.希腊城邦的扩张D.贵霜帝国的统一

【解析】贵霜帝国是长期过着游牧生活的大月氏人建立的,其一度统一了印度北部的农耕地区,因此其统一过程是

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冲击的过程,而且内含两大世界之间的相互学习,故D项正确。

精粹64丝绸之路一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一、丝绸之路

1.概念:是古代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接欧亚大陆的著名商道,是古代东西方物质和文化交流的

重要象征。

2.事件——张骞通西域“凿空”

(1)时间:前138年(汉武帝时期)

(2)目的:联合大月氏等政权,共同夹击匈奴

(3)历史作用:张骞获得大量的西域资料,推动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

3.路线

(1)汉朝:长安一一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大秦

(2)在新疆、中亚地区比较复杂;西出阳关或玉门关后,分为南道、北道和中道。

(2)南道和中道大体上形成于汉朝,北道是在隋唐时期新开辟的。

4.装落----宋朝

原因有二:割据、战乱的影响;海路联系日益活跃的冲击。

二、欧亚大陆其他东西交通线

1.草原丝绸之路

(1)路线:漠北草原、南西伯利亚——咸海、里海以北——欧洲、小亚细亚

(2)事例:匈奴、突厥等民族的西迁

2.西南丝绸之路

(1)路线:关中平原一一成都平原一一横断山麓一一澜沧江、怒江一一缅甸、印度一一中亚、西亚等

地。

(2)事例:唐宋时起,中原与青藏高原形成茶马互市。

3.海上丝绸之路后来居上

(1)西汉,中国开辟了通往印度洋的海路。

路线:广东——印支半岛——马来半岛——孟加拉国——印度半岛南部

(2)宋元时期,能制造出巨舟,采用帆索和指南浮针,出洋航海十分频繁。

(3)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地区建立了广泛联系。

(4)广州、泉州、明州(今宁波)等口岸成为重要交通枢纽。郑和下西洋是古代海上交通的巅峰。

4.四条丝绸之路

兴起时期鼎盛时期衰落时期主要贸易商品

陆上丝绸之路隋唐丝绸

草原丝绸之路夏商明清(民族迁徙)

西南丝绸之路宋明之后茶叶、马匹

海上丝绸之路春秋战国郑和下西洋鸦片战争之后瓷器

三、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

L传出:(1)丝绸、铁器和瓷器向西出口;养蚕和绿丝技术、制瓷技术、治铁技术经过西亚向西传

播。

(2)瓷器、茶叶主要经过海路外销,瓷器上的传统纹饰传入西亚和北非。青花瓷器世界著名。

(3)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经由陆路和海路传到西方。

2.传入:(1)西汉征服中亚的大宛国,获得良种“汗血马”,同时引进了苜蓿、葡萄、石榴等作物。

(“胡”类物种)

从西域传入中原的物种有.:胡桃(核桃)、蒲桃(葡萄)、石榴、苜蓿、胡瓜(黄瓜)、胡豆(蚕豆)、胡麻

(芝麻)、胡萝卜、胡葱、西瓜等。

(2)中亚和西亚的服饰、饮食对隋唐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如唐朝丝织品吸收了波斯的织法与图案风格。

(3)宋元时期,棉花传入内地,后成为最重要的经济作物。

(4)香料、珠宝、金银器血等商品,早期多从陆路输入,自宋朝起基本来自海路。

3.精神文化方面

(1)佛教在汉代传入中国,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丝绸之路沿线留下的石窟,如敦煌莫高窟,融汇东

西艺术风格。

(2)西亚的袄教、摩尼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欧洲的基督教陆续传到中国。

(3)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在汉朝与唐朝广受欢迎。

(4)中医药知识随着炼丹术传到阿拉伯地区。

特点:文明的交流具有双向性、竞争性、互惠性。

迁移拓展: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

(1)古代丝绸之路开创性地打通东西方大通道,首次构建起世界交通线路大网络。

(2)古代丝绸之路极大地促进了商品大流通,率先实现了东西方商贸互通和经济往来。

(3)古代丝绸之路推动了科学技术的交互传播,广泛而又深刻地推动了沿线国家生产进步乃至社会变革。

(4)古代丝绸之路助推了多样性文化交流,是东西方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相互浸染、相互包容的重要纽带.

例题展示:

《旧唐书・乐志》称:“大抵散乐杂献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据此可知,唐朝时

A.流行西方古典主义音乐B.丝绸之路促进文化交流

C强化对新疆地区的管理D.中印文化交流空前繁荣

【解析】根据材料“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可知,在唐朝伴随着丝绸之路的兴盛,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日益频繁,

故选B项。

精粹65以茶为媒一近代以来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1.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背景:a.15世纪之前,主要局限于各洲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

b.新航路开辟和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洲际贸易得到扩展。

(2)表现:a.商品种类与数量大大增加,如欧美两洲商品流通的加强;

b.股份公司出现和发展,如荷兰的东印度公司与西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与法国西印度公司

等。

(3)影响:客观上推动了洲际贸易,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基本形成)。

2.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经济整体

(1)原因:工业革命后,工业化的批量生产的推动

(2)表现:a.形成了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一一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他国家生产和

出口初级产品。

b.世界贸易额剧增自1870年到一战前,世界贸易增长了近2.6倍。

3.生产的国际分工深度发展,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

(1)影响因素: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美苏两大阵营对峙的阻碍。

(2)促进因素:1947年关贸总协定的签署,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两极格局瓦解及“冷战”的结束,

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3)发展表现:1950—2000年,全球贸易(出口)总值增长了近100倍。

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与文化交流的国际化

1.原因:国际贸易的开展,买卖双方的接触,商品对文化习俗的传播。

2.茶的外传--表现之一

(1)16世纪之前,中国茶主要在亚洲大陆传播。

(2)近代以来,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西洋等地区。

(3)影响:中俄之间形成“万里茶道”,荷兰的家庭设有“茶室”,日本形成了“日本茶道”,英国形成了

“下午茶”。

3.服饰的变化——表现之二

(1)17世纪末,中国服装随着传教士传到法国。

(2)20世纪初,法国设计家波烈设计的女装采用了东方女装的样式。

(3)中华民国建立后设计的中山装兼具中西服饰的特点。

4.钟表的传入——表现之三

(1)钟表诞生于欧洲,约16世纪中期由传教士传入中国内地。

(2)18世纪,中国进口钟表的数量已经很大。钟表在社会中下层中逐渐流行。

迁移拓展:近代世界人口的迁移

(1)原因:新航路开辟后,受到欧洲殖民扩张的影响,世界各地联系不断加强,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2)方向:从宗主国向殖民地和附属地迁移,从较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及新开发地区移民,从旧大陆向新大陆迁移,主

要是迁往美洲和大洋洲。

(3)形式:欧洲的移民大部分是主动的,非洲和亚洲的移民多数是被迫的。

(4)规模: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

(5)影响:引起了迁入地的人口结构变化,形成新的族群,带来了新的文化认同,促进了迁入地的发展。

例题展示:

加勒比海地区印第安人在1492年时约有600万人,50多年后剩下几千人;安第斯山地区印第安人在印加帝国末期

约有900万人,100多年后减少到60万人。这表明

A.世界性的人口大流动由此开始

B.殖民入侵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

C.生产力水平低下限制防疫水平

D.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财富的集中

【解析】在美洲殖民者抢夺大量财富的同时,成千上万的印第安人由于被屠杀、奴役或染上殖民者带来的疾病而死

去,为了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大量非洲黑人被掳掠卖到美洲为奴,故选B项。

精粹66化敌为友一战争与文化交锋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1.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东征,灭亡了波斯帝国,征服了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

的地区。

2.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帝国逐渐分裂为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和马其顿王国3个主要国

家。这些区域被统称为“希腊化世界”。

3.希腊化时代,指从亚历山大远征到前30年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的大约300年的时期。

4.希腊化的表现:

(1)亚历山大试图以希腊文化(欧洲文化起源)为主导,融合埃及文化(非洲)和西亚文化(主要指波斯帝

国)。

(2)希腊人和马其顿人逐渐融合。他们基本垄断了高级官职,成为希腊化各国的统治阶级。

4.希腊化的影响:促进了希腊文化的研究与传播。

(1)文化中心逐渐东移,亚历山大城、安条克和帕加马等成为新的中心。

(2)托勒密王朝时期,亚历山大城的缪斯宫收藏了大量的文化典籍。

(3)被征服地区的本土文化与希腊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促进了文学、科学的发展。表现:

a.卡利马库斯等人整理和研究了《荷马史诗》和古典希腊的悲剧、史学、地理学作品。

b.欧几里德编写的《几何原本》流传后世。

C.阿基米德提出了浮力定律和杠杆定律等定律。

d.埃拉托斯提尼精确地计算出了地球的周长。

e.医生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进行了基础研究。

(4)西亚、北非的文化在希腊化世界保持了长期的影响,甚至存在至今。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三次西征1.第一次西征,成吉思汗亲征,1218—1225年

(1)起因:花剌子模国扣押蒙古商队,杀害蒙古使臣。

(2)结果:灭掉花剌子模国,打到黑海北岸。

2.第二次西征,1235—1242年,又称长子西征或拔都西征

概况:征服今俄罗斯、乌克兰地区,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一带。

3.第三次西征,1251—1259年,旭烈兀西征

概况:以西亚、中东地区为目标,攻占巴格达,灭亡阿拉伯帝国

4.形成了四个相对独立的政权:钦察汗国(即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利汗国。四

大帝国

5.严重破坏了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

6.推动了东西方的相互了解。事例如下:

(1)第二次西征后,两位欧洲传教士从法国到达漠北,与蒙古进行交涉。

(2)马可•波罗约于1275年由陆路来华,在元朝留居17年,留有《马可•波罗行纪》。

(3)畏兀儿人列班•扫马经过耶路撒冷到欧洲访问,到达英法等国。

7.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徒。

(1)由东向西迁移的移民主要是西征的蒙古军队。

(2)大批移民自西向东,进入中国中原地区,被称为“色目人

(3)使欧亚内陆的民族分布产生了变化。

迁移拓展: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征

(1)多元性与开放性。亚历山大帝国囊括了东方的波斯文明、埃及文明和犹太文明,以及印度文明的一部分,在政治

上统一了地中海东部世界,由此奠定了希腊化文明多元化特征的基础。

(2)全面性与繁荣性。在希腊化时代,涌现出了繁盛的学术成就,主要成就表现在文学、史学、地理、几何、医学、

天文等多个领域,为后世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沟通性与桥梁性。希腊化时代,亚历山大、安条克、帕加马等地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过程中起到了桥梁的

作用,融汇东西方世界的不同文化。

(4)消极性与颓势性。在亚历山大征服的土地上,政治体制都是君主专制,古典的民主政治思想被专制主义所代替,

希腊人的理性精神和人本主义日趋黯淡,城邦公民的自信和进取精神转为了被征服后的屈辱感和消极。

(5)世俗性与极端性:希腊化时代,人们的生活处于动乱和不安之中,频繁的战争不仅消耗了大量的经济资源,也给

人们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创伤。因此文化呈现“世俗化'’的自我意识和极端的自然主义色彩。

例题展示:

在拉丁美洲文化中,既有印第安人在偏远内陆地区保留的传统文化,如多神信仰、图腾崇拜,也有欧洲白人的天主

教,还有非洲黑人带来的音乐舞蹈等因素。该现象说明

A.拉丁美洲的文化具有多元性

B.欧洲的宗教文化具有先进性

C.印第安传统文化自成发展体系

D.拉丁美洲文化受美国文化影响

【解析】据材料可知,拉丁美洲地区融合了本土文化、欧洲和非洲文化,体现了多元性,故选A项。

【考向研析】

1.文明的交流

美国学者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①1500年以前

称之为遭遇时期;②1500年至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期;③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

(1)在①时期,印欧人的迁徙对欧亚大陆主要区域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将以下人群主要活动区域与相应

的空间匹配。(8分,填字母)

①希腊人②波斯人③雅利安人④赫梯人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新航路开辟D.工业革命

(3)在②时期,西方文明对亚非拉等地区的文明形成巨大冲击的主要方式有(2分)

①物种交流②殖民掠夺③商品倾销④资本输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墨西哥的三文化广场包含了阿兹特克人的金字塔、西班牙殖民者修建的教堂和现代墨西哥外交部大厦。广场

上的碑文写道:“这不是任何人的胜利或失败,而是一个混血民族痛苦的诞生。这就是今天的墨西哥。”碑文

传达的主要信息是(2分)

A.对阿兹特克人的祭吊B.对西班牙殖民者的愤恨

C.对今日墨西哥的惆怅D,对多元文化交融的包容

(5)《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是1996年出版的学术著作,若将其作为原始史料可以(2分)

A.揭示西方主导地位的衰落B.反映作者的文明史观

C.印证文明发展的阶段历程D.再现美苏冷战的结束

(6)结合所学,谈谈作者将人类文明的历史划分为三个时期的依据有哪些?(7分)

2.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瓦解

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的发展,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入文明的漩涡里了:随着列强在世界范围内

的扩张,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1)根据所学知识和提示,完成下列填充。(6分)

①欧洲殖民者侵入非洲:"柏林会议"②工业革命

③暴力掠夺,资本原始积累

④西班牙主要在美洲建立自己的殖民地

⑤资本输出,瓜分世界⑥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瓦解

全球献H的开醉,Γ"⅞"IHU口“-a≡**m**

1500年16Itte中叶17世£18ttβWtt纪20titte初2βee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二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一系列声明、宣言等,支持殖民地半

殖民地的独立要求。1945年6月通过的《联合国宪章》强调,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

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

二战后,英帝国很快解体,法国也不得不承认印度支那、阿尔及利亚等法属殖民地独立。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

隆重举行,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引申和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了各国和平相处、友

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摘编自吴于度•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背景。(8分)

材料二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表

时间1500〜1850年1850—1945年1945〜2000年

主要移出地欧洲、非洲欧洲、亚洲亚洲、非洲、拉丁美

主要移入地美洲美洲西欧、北美洲、大洋

人口迁移数量至1850年,黑奴约1846〜1924年欧洲1960年迁移人口为

为1500万,为白人移出4800万,1834〜325万,1974年为

移民的4〜5倍1941年亚洲9475万,1985~1990

移出1200〜3700万年年增长率为2.59%

——据那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并分析1500—1850年人口移入与

移出的原因。(8分)

材料三

《大清律例》规定,凡国人在蕃托故不归,复偷漏私回者,一经拿获,即行正法。据估计,19世纪上半叶出国

华工约为32万人,从1850年到1875年间,出国华工人数猛增到128万人。

1893年,清廷准当主英大使薛福成《请解除海禁招徒华民疏》,谕令“嗣后良善商民,无论在洋久暂,婚娶生息,

概准由使臣领事馆给予护照。任其回国治生置业,并听随时经商出洋,毋得仍前藉端讹索”。长达200多年的海禁

条例从此废除。

——摘编自刘华《评1868年中美<蒲安臣条约>——以华工出国及华侨保护问题为视角》等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促成中国海外移民增长的原因。(6分)

3.文明的交流

历史长河中的人类文明区域日益拓展,联系日益紧密。某校准备举办主题为“全球化视野下的文明交流”的图

片展,由历史社团学生布置。

(1)以下是社团搜集的图片资料,请依据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安排到相应专题下。(填写字母,16分)

主题一主题二主题三主题四

古代丝路文明整体世界初现近代文化交锋人类命运共同体

(2)社团同学若想进一步研究”主题三近代文化交锋”,他们还可以参考下列中的哪些材料?()(双选,4

分)

(3)以下是社团同学为“主题四人类命运共同体”撰写的解说词,正确的有()(双选,4分)

A.是中国为改革全球治理体系提供的方案

B.是中国为解决世界难民问题提出的设想

C.其理念已被联合国等主要国际组织接受

D.其准则已被全世界的所有国家普遍践行

4.制度的互鉴

历史上的东西方国家虽远隔万里,文化与制度迥异,却曾出现过相互仰慕和赞誉者。

材料一

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

试才录用。在中国,这些衙门就是治理一切的机构。六部属于帝国各官府之首,六部之下有44个常设在北京的下

属机构,每个省每个城市的官员都有一个辅佐的衙门。

——伏尔泰《风俗论(下)》1756年

材料二

各部之旧,分建为国(州),每国正统领一……各以所推出姓名投融(箱)中,毕则启瓯,视所推独多者立之……

各国正统领之中,又推一总统领,专主会盟战伐之事,各国皆听命……总统领所居京城,众国设有公会,各选贤十

二人。居公会,参决大政……每国设刑官六人,主诫狱,亦以推选充补。……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

之号,不循世及(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徐继畲《瀛寰志略》1848年

问题:

(1)伏尔泰赞誉的中国政府当时最可能处于哪个王朝?他是通过哪些途径知悉这些信息的?(4分)

(2)徐继畲介绍的是哪国的情况?他是在什么情形下关注该国情况的?(6分)

(3)基于上述材料和所学,请选出分别令伏尔泰和徐继畲感到新奇且由衷赞誉的国家制度。(填写字母,8分)

人物制度一

A.君主专制

B.中央集权

C.共和政体

①伏尔泰()D.政党政治

E.三权分立

②徐继畲()F联邦制度

G.议会制度

H.民主选举

I.科举选官

(4)依据材料,你如何看待伏尔泰和徐继畲对他国制度的赞誉?(15分)

参考答案

1.【答案】

(1)①B②C③D④A。(8分)

(2)C,,(2分)

(3)Bo(2分)

(4)Do(2分)

(5)Bo(2分)

(6)1500年前,受制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地理条件的限制,各区域文明相对独立发展。直到美洲的发现,世

界各地区相对隔绝的状态被打破。是为“遭遇期”。(2分)

1500年至19世纪末,随着新航路开辟、西方殖民扩张以及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

体。欧美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逐渐建立以它们占主导地位的世界市场和殖民体系(资本主

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是为“冲击期”(2分)

19世纪末到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全球性国际组织(国联、联合国等)的出现、国际政治经济体系构

建(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世贸组织等)并趋于多级化、全球化,它使

当今世界呈现多元文明相互依赖、交互并存的新局面。是为“相互作用期”。(3分)

【解析】

(1)结合所学可知,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

区。整个迁徙过程延续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公元前2000年左右,进入巴尔干半岛的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

合,演变为后世的希腊人,图中巴尔干半岛位于B处,所以①希腊人应在B处;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崛起

于伊朗高原,征服了东到印度河流域,西到巴尔干半岛北部的广大地区,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

非、欧的大帝国,伊朗高原位于图中C处,所以②波斯人应在C处;进入印度河流域的印欧人一般被称为

“雅利安人”,图中D处为印度河流域,所以③雅利安人应在D处;公元前17世纪,赫梯人在小亚细亚建立

赫梯帝国,多次入侵两河流域,图中A处位于小亚细亚,所以④赫梯人应在A处。

(2)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第一次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各个大洲之间的相对孤

立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拉开了各文明之间相互对话与竞争的历史大幕,故选C项:文艺

复兴是指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的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排除A项;宗教改革

始于欧洲16世纪,打破了大主教的精神束缚,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和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奠定基础,与材

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工业革命开始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通常认为它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是指资

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与材料时间

不符,排除D项。

(3)物种交流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对经贸和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并不是西方

文明冲击其他文明的方式,故①错误;殖民掠夺指一个比较强大的国家采取军事、政治和经济手段,占

领、奴役和剥削弱小国家、民族和落后地区,将其变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侵略政策,新航路开辟后,

西欧国家进行殖民扩张掠夺,对亚非拉等地区的文明形成巨大冲击,故②正确:1500年至19世纪末称之

为冲击期,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列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商品倾销,对亚非拉等地区的文明形成巨大冲

击,故③正确;1500年至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期,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列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除商品

输出外,还进行资本输出(尤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对亚非拉等地区的文明形成巨大冲击,故④正确;

选择B项符合题意。

(4)据材料“这……是一个混血民族痛苦的诞生”可知,西方殖民侵略给墨西哥带来深重灾难,也客观上传

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即对文明交融的理性反思,故选D项;此项只能解释“包含了阿兹特克人的金字塔”,

与“西班牙殖民者修建的教堂和现代墨西哥外交部大厦”不符,排除A项;此项只是材料的一部分,不能

完整反映材料,排除B项;对今日墨西哥的惆怅与“是一个混血民族痛苦的诞生”不符,排除C项。

(5)据材料“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相互作用时期”可知,作者对世界各种文明进行了深入

研究和剖析,体现了作者对不同文明的认识,若将其作为原始史料,可以反映作者的文明史观,故选B项;

《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出版于1996年,此时仍是西方国家主导世界,排除A项;文明发展的阶

段历程只是作者的观点,无法印证,排除C项;该书讲述了冷战后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

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排除D项。

(6)据材料“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结合所学得出1500年前,受制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地理条件的限

制,各区域文明相对独立发展;直到1492年美洲的发现,世界各地区相对隔绝的状态被打破,是为“遭

遇期”。据材料“1500年至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期”结合所学得出1500年至19世纪末,随着新航路开辟、

西方殖民扩张以及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欧美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

力,逐渐建立以它们占主导地位的世界市场和殖民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是为“冲击期”。

据材料“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结合所学得出19世纪末到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全球

性国际组织(国联、联合国等)的出现、国际政治经济体系构建(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世贸组织等)并趋于多级化、全球化,它使当今世界呈现多元文明相互依赖、交互并

存的新局面,是为“相互作用期”。

2.【答案】

(1)填空:A③B②C⑤D④E①F⑥。(6分)

(2)背景:二战给殖民主义以致命打击;二战中反法西斯同盟树立的原则;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衰落;联合

国等国际组织推动;第三世界国家的联合;亚非拉等第三世界的经济发展;民族民主意识广泛传

播,各国人民开展民族民主运动。(涉及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任意4点,8分)

(3)趋势: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

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任意2点,4分)

原因:全球航路开辟,欧洲殖民扩张,美洲土著居民锐减,三角贸易将非洲黑人掠夺贩卖到美洲。(任意

2点,4分)

(4)原因: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对劳动力需求日益增加;亚非拉殖民地的开

发、拓展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由于外国商品和资本入侵,小农经济逐渐解体,广大自耕农、手

工业者纷纷破产,寻求海外谋生;清政府海外移民政策的变化。(任意3点,6分)2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之后,西班牙、葡萄牙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便开始了暴力掠夺,使欧洲

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故A处填写③;根据B处的时间,即18世纪中后期以及其内容,即“商品输出”、“掠

夺原料”,可知促成这一方式转变的历史事件是工业革命,故B处填写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

业革命之后,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方式发生了变化,即由“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瓜分世界”,

故C处填写⑤;根据D处上面的内容,即“葡萄牙已经在亚洲了几十个建立商站”,可知该处应该填写西班

牙的活动,即“西班牙主要在美洲建立自己的殖民地”,故D处填写④;根据E处下面的内容,即“欧洲列

强完全占领拉丁美洲”,可知该处内容也是其主要活动,即“欧洲殖民者侵入非洲:'柏林会议’”,故E处

填写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在20世纪初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可知F处填写⑥。

(2)据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可知二战绐殖民主义以致命打击;据材料一''二

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一系列声明、宣言等,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可知二战中反法西

斯同盟树立的原则;据材料一''二战后,英帝国很快解体,法国也不得不承认印度支那、阿尔及利亚等

法属殖民地独立”可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衰落;据材料一“1945年6月通过的《联合国宪章》强调,……”

可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推动;据材料一“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隆重举行,通过……”可知第三世界国家

的联合、亚非拉等第三世界的经济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民主意识广泛传播,各国人民开展民

族民主运动。(即自身因素)。

(3)第一小问趋势,据材料二表格中“人口迁移数量”,可知其“趋势”是数量不断增加;据材料二表格中“主

要移出地”、“主要移出地”,可知其“趋势”包括如下两点:范围不断扩大;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

向落后地区迂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趋势”还

包括“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这一点。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时间“1500年(新航路开辟)到1850

年(工业革命之前)”以及材料二表格中“主要移出地(欧洲、非洲)”、“主要移出地(美洲)”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全球航路开辟,欧洲殖民扩张,美洲土著居民锐减,三角贸易将非洲黑人掠夺贩卖到美洲。

(4)据材料三“1893年,清廷准驻英大使薛福成《请解除海禁招徒华民疏》,谕令……长达200多年的海禁条

例从此废除。”可知其原因是清政府海外移民政策的变化;据材料三“据估计,19世纪上半叶出国华工约

为32万人,从1850年到1875年间,出国华工人数猛增到128万人。”特别是其时间“19世纪上半叶”、”:L850

年到1875年间”,结合西方进行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可知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

业化对劳动力需求日益增加;亚非拉殖民地的开发、拓展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