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与教学新论资料_第1页
语文课程与教学新论资料_第2页
语文课程与教学新论资料_第3页
语文课程与教学新论资料_第4页
语文课程与教学新论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课程与教学新论题型:简答题、论述题(本资料为此题型)案列分析: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口语情景创设实践智慧教学设计:1.教案设计(目标、导入、提问、结束、板书)2.对文本进行分析一、课程论一、性质观是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核心和基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性质)。(一)工具性1.最早提出“工具说”的是叶圣陶,张志公是叶圣陶“工具说”的继承者和发展者。2.工具性的本质是言语能力性。言语能力是指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即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a.言语能力是思维能力:思维要借助语言来进行,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反应着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人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言语过程也就是思维的过程。言语能力和思维能力是“一体两面”的关系。b.言语能力是交际能力:语言的基本功用在于交际,听、说、读、写的言语能力实质是言语交际能力。c.言语能力是审美能力:对语文的理解——听话和阅读,实际是对美的感受和欣赏;对语文的运用——说话和作文,实际是对美的表现和创造。(二)人文性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对语文课程性质认识的深化,它对于语文课程建设、语文教材编制、语文教学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引导学生学习时,不要拘泥于语言符号的分析识记和技能技巧的反复操练,而应该把教语文和教做人结合起来,充分挖掘语言文字的人文内涵,让学生在学校语言文字的同时感悟、品味其所蕴含的文化、思想、情感、,以此拓展文化视野,提高思想认识,丰富情感世界,获得精神成长。(三)如何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1.语文课程既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工具为根本目的的“工具学科”,又是以门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人格个性有着广发而影响深刻的人文学科。2.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这里“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的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3.从事语文教育,既要坚持把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工具作为根本目的,又要照顾到语言文字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成长、人格发展的影响,而不允许把二者割裂开来,或作机械的语言符号操练,或作孤立的人文说教。人、文同行、语言和精神一起成长,语文教育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二、功能:基础功能和文化功能1.基础功能:学习基础功能、精神奠基功能。2.文化功能: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与传扬——热爱本国的母语、追求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三、目标1.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2.如何把三维目标融合起来三维目标不是三个目标,而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三位一体、不可分割。显然,知识学习、技能掌握是课程实施的基础性、前提性目标,同时应更新传统的知识观念。关注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重视知识、技能学习方式与策略的指导,并在这一过程中发展能力、培养情感。具体而言,要改变知识的呈现、表达与评价方式,使知识动态化、过程化;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学习方法与策略,学会学习、学会创造;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活动、实践、探究中体验知识的丰富蕴含,获得知识多方面的价值,实现知识向能力、情感、素质的转化。概而言之,在落实三维目标的过程中,要以“知识与技能目标”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中。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语文素养是整个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整个课标的“文眼”,课标强调是使全体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体现了义务教育对语文课程的三点要求:一是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二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该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三是语文学习内容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a.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学生解读的多元性b.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c.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概括地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做到:

a.首先,树立正确的知识观和学生观。语文知识是人文性的不应该被僵化,学生是具有内在价值的独立存在,是不应当被人塑造和控制的。

b.其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求教师发挥引导作用,能够控制课堂局面,走下讲台深入课堂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运用恰当的语文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有必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时就应该采用。“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适时采取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只追求热闹的形式。

c.再次,在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渴求解答的欲望,还可以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信心,大胆质疑大胆探索。“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d.最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求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同时激发竞争意识。课堂讨论之前先要求独立思考,不准发言,将各自的疑惑或观点作简要记录之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确保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话可说。教师也可以在课前布置任务,学生准备之后带到课堂上交流,这要求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具有启发性和探索性。

e.除此之外,培养教师和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这一方面规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另一方面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生平等对话”就是师生在交流中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的师传生.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a.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创新活力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的自我调节、更新发展。五、高中教育语文课程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六、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总目标的基本精神1.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2.彰显时代需要的语文能力3强调语文课程实践性本质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1.积累·整合2.感受·鉴赏3.思考·领悟4.应用·拓展5.发现·创新八、语文课程评价(一)含义:语文教学评价,又称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它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运用,又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二)原则1.教育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三)方法1.定性评价2.形成性评价3.自我评价4.激励性评价二、内容论一、阅读教学(一)目标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2.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进行情感体验3.让学生通过阅读积累语感图式,形成良好的语感4.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5.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6.让学生具备初步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7.开发智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8.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二)基本原理(1)整体把握1.对文本进行整体观照2.抓住关键的词语、句子展开教学3.不能肢解有机整体,断章取义的说教4.把分析段落作为把握文本整体的手段(2)创设情境1.引导体验2.音乐渲染3.形象展示4.角色表演(3)比较阅读(4)互动对话1.教师、学生、教材编者作为读者与文本的阅读对话2.教师、学生与教材编者的对话3.教师、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对话PS对话的策略:A提问与求解B还原与填补:艺术感觉的还原、写作版本的还原、情感逻辑的还原、价值的还原、语境的还原(5)质疑激思(6)贴近生活1.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到阅读中来2.把阅读所获的知识与技能延伸到生活中去3.通过与生活的对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7)创新阅读(8)读写结合1.优美句段的仿写2.写作技巧的借鉴3.观点的共鸣与争鸣4.通过写促进读的深化(三)阅读能力培养·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评价能力·记忆能力·浏览能力·探究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四)各类文学体裁的阅读教学(1)小说阅读教学1.基本目标:a.小说艺术的要素b.小说对社会生活的反映c.小说所体现的作者生命体验、人生感悟、艺术追求d.小说的叙述视角e.小说的语言风格2.方法:a.在特定环境中考察人物b.透过情节高潮发掘主题思想c.扣住主题思想分析表达技巧d.通过叙述视角的考察体会行文结构的艺术(2)诗歌阅读教学1.目标:a.探究作品的意蕴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b.了解诗歌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c.学习鉴赏诗歌基本方法d.把握中外诗歌的艺术特性e.尝试诗歌创作2.方法:a.品韵味:音韵、节奏、抑扬顿挫、平仄对仗b.品意味:诗歌形象中浸透的诗人的感情和思想,分析意象c.品情味:从诗中的人、事、景、物之中品出“情”来d.品兴味:诗歌在语言、构思和表达技巧方面的诗味PS现代诗歌教学1.目标:a.掌握现代诗歌区别于散文、小说和戏剧等其他文学样式的基本特征b.掌握现代诗歌中意象、意脉、意境、意蕴等要素c.掌握新诗中有代表性的诗人创作风格的主要特点d.掌握有关新诗主要流派及其诗歌特点的一般常识e.掌握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赏析评价等诗歌鉴赏的常用方法PS古典诗词教学重在文学鉴赏:音乐节奏、内容层次、作者感情、好词佳句在注重文学欣赏的同时、注重作品文化意蕴的探究(3)散文阅读教学1.目标:a.了解散文及文本知识b.培养鉴赏散文的能力c.体验作品的情感美d.感悟作品的哲思美e.鉴赏作品的形式美2.关键:从文本中分剥出作者的存在3.教学内容:a.写了什么人和事b.作者对自己写的人和事有什么看法什么样的感情倾向c.读者从何处感受到作者对自己所写的人和事的看法与情感倾向d.读者对散文所写到的人和事,有什么看法持什么情感态度e.读者对作者的看法与情感又有什么看法又持有什么情感态度(4)戏剧教学1.目标:a.了解和掌握的一般知识b.丰富学生对历史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c.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d.继承戏剧文化传统,培养学生艺术特质2.方法:a.理清剧本情节b.分析矛盾冲突c.品味人物语言d.重视朗读和表演(5)童话、寓言阅读教学依靠情节的推进,理解所塑造人物形象的本质(五)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1)记叙文的教学1.方法:a.把握记叙类文本的文体特点:内容的真实性选材的典型性语言的情感性b.把握学生学习记叙文的心理特点c.掌握记叙文的教学要点:第一类:简单记叙文阅读教学:①理清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②理清思路(顺序、结构、线索)③理解中心(反复阅读、重点分析关键段落、概括段落分层大意、归纳段落层次大意、概括中心意思)第二类:新闻阅读教学①注意材料的来源与真实性、真实与观点的关系、基本事件与典型细节、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实用效果②分析新闻的基本结构、认识新闻的结构特点③品味语言,深入理解新闻的基本特征④分析手法,学习作者独特的表现艺术第三类:传记阅读教学①筛选整合信息:了解与传主相关的重要事实、生活经历、人生轨迹;明确作者对传主的态度与评价②把握文本结构③概括中心意思④把握文体特征,赏析表达技巧⑤分析语言特色⑥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⑦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⑧探讨传记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⑨探究文本的疑难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2)说明文(科学类文本)阅读教学方法:1.把握说明文的文体特点:知识性、客观性、平易性、前沿性、复杂性2.把握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心理特点:向往心理、畏惧心理3.掌握说明文的教学要求:第一类:简单说明文的教学要求①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②理清说明顺序、把握说明结构③分析说明方法④品味说明语言第二类:科技文阅读教学①理解新概念②理解新表述③推断新结论④努力提高说明文教学效果:⑤掌握辅助性教学手段⑥拓宽科技文学习的视野(3)议论文阅读教学1.方法a.把握议论文的文体特点:内容的说理性、观点的鲜明性、论证的恰当性b.把握学生学习议论文的心理特点:对阅读议论文兴趣不高、生活经验有限、缺乏理性思考c.把握议论文的教学要求:第一类:简单议论文的教学要求①把握论点②把握论据③把握论证④理清论证结构⑤分析议论文语言第二类:复杂议论文的教学要求①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分析文本结构,把握写作思路②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③在局部分析中,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④通过理解作者的论述过程,理解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PS论述清楚全面深刻的方式:多角度论述、条分缕析、追根溯源)⑤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领会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4)文言文阅读教学1.教学要求:(A)语言层面的要求a.文言文语言学习指导的内容:认读文字、积累词汇、掌握活用、了解句法b.文言文语言学习阶段的要求①把握学习阶段的要求②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③注意探究方法的传授④强化文言翻译的训练(B)思想层面的教学要求①把握文言文承载的思想内容②通过“问题“探究主题思想③通过诵读领会情感意图二、写作教学(一)义务教育阶段写作教学的基本要求1.贴近实际2.培养兴趣3.说真话、实话、心里话4.理想和幻想5.自由表达和创意表达(二)高中阶段写作教学的基本要求1.切合题意:一要符合命题意图二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文体2.文体恰当3.感情真挚4.思想健康5.内容充实6.中心明确7.语言通顺8.结构完整(三)高中阶段写作教学的发展性要求1.思想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因果关系、思想观点发人深思2.内容丰富: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3.文采飞扬: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用修辞、言有意蕴4.有所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想象奇特、推理独到、个性鲜明(四)各类文体写作教学1.记叙文:一是训练学生在记叙中巧生波澜、二是训练学生描写事物的技巧2.说明文:准确的运用语言,恰当的使用说明方法,合理安排好说明顺序并综合运用3.议论文:强调对学生信息库的建设和思维能力的训练,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尽量教给学生思维操作的基本方法,培养写好议论文的思辨能力4.应用文:让学生认识到这类文体的重要性,重视实质性的与应用语言写作技巧有关的内容5其他文体:适当引导和教学学生学习写作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的写作,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其文学素养(五)各种类型写作教学1.说话与写话:激发孩子们写话的兴趣2.口头作文:积极正确的指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口头作文的基本常识,基本技巧3.看图作文:教会学生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的写好看图作文、指导观察、激活想象、联系生活、巧妙构思、写观后感等4.标题作文:指导学生认真审题、确切理解题意、把握主题范围、选择文章展开的方向5.材料作文:读懂材料,全面把握;立意求准,力求新颖;使用材料,恰当巧妙;言之成理,主旨鲜明6.话题作文:话题作文与传统的“材料作文“不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是立意之根本,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只是命题者所做的”作前指导“(六)作文命题要求:1.适应性2.迁移性3.计划性4.教育性5.启发性PS直接形式的命题:完全命题、不完全命题间接形式的命题:1.材料作文:提供材料、要求2.话题作文:设定话题、自由写作、没有审题障碍3.情境作文:感同身受、设身处地4.自由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区别:1.话题作文中的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只是特定的观点的载体2.话题作文关键:围绕话题;材料作文关键:紧扣材料话题作文的优点1.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2.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话题作文的弊端1.审题弱化2.思考钝化3.文风浮化4.文体淡化5.简单问题复杂化6.抄袭之风公开化(七)作文思维方式教学1.训练发散思维a.拓宽立意空间、训练一题多思b.调动知识经验、选材丰富新颖2.训练想象思维a.创设问题情境的想象作文b.填补艺术空白的想象作文c.进行二度创作的想象作文3.训练联想思维a.横向联想b.纵向联想c.逆向联想d.多项联想4.训练意识流思维(八)作文指导1.内容: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修改2.目的:a.解决写作困难b.激发写作兴趣c.提供写作示例,在比较和借鉴中启发写作思维d.形成富有个性的独创性表达3.原则:a.突出重点,降低难度b.淡化术语,指导具体c.一题多做,激发思维d.发扬民主,鼓励创新(九)作文批改1.要求:a.内容兼顾形式b.多就少改,多批少改c.以点带面,重点突出d.鼓励为主,重在启发2.作文讲评:总结、评价、指导、理性认识3讲评种类:a.专题讲评b.典型讲评c.对比讲评d.对比讲评e.综合讲评3.作文评改方式·精批细改·多就少改·当面批改·自评自改·共评共改·互评互改三、口语交际教学1.地位:a.是捍卫母语尊严的重要途径b.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c.是培养语文素养的重要平台2.作用:a.提升思维创造力b.丰富语言表现力c.打造主体吸引力3.原则:a.情境教学原则b.主体互动原则c.个性引导原则3.资源:a.在教材文本中挖掘资源b.在学校活动中挖掘资源c.在社会生活中挖掘资源4.策略:a.创设情境,激发兴趣b.尊重主体,双向互动c.常规训练,实践变通三、方法论(教学设计,在此未涉及)四、资源论(一)含义与类型1.含义: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2.分类:从形式、功能、范围、方式等不同视角不同侧面把语文课程资料划分成不同种类。(1)显现形式:显性资源:教材图书、影视网络、自然资源中的实物、社会资源中的活动隐形资源:社会环境、班级氛围、人际关系、校园文化、家庭环境(2)功能特点:素材性资源: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条件性资源:人力、物力、财力、场地、设施、环境(3)使用范围:课内资源:教师学生、教科书、工具书、图书报刊、学习场所课外资源:文化场馆、自然风光、文物古迹、国内外事件(4)存在方式文字资源:教材图书、工具书、教参书实物资源:教学挂图、媒体网络、图书馆、文物古迹人力资源:教师学生、家庭成员、社会人士(二)课程资源的开发渠道1.教师渠道:开发教材资源、开发自身资源、开发语文课堂教学资源2.学生渠道: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3.自然渠道4.社会渠道5.人文渠道(三)语文教材的功能及基本结构1.功能:·历练语言·育德启智·积淀语言·拓展知识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