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哲学:中国哲学史1、问答题
如何理解荀子的性恶论?正确答案:1人之性恶,其善也,伪也。人本性是恶的,有“善”,那是人为的结果。圣人把“性”和“伪“结合起来,制定出了人为的道德和法律制度,建立封建统治秩序。2礼(江南博哥)义法制,道德规范是与人的本性对立的,是为了巩固社会秩序强加给人的,反对孟子把学习说成为了恢复“良知”,保持“善”性的天赋道德论,认为道德规范,礼义制度是后天才有的。3是一种抽象的人性论,错误的把人的好恶欲望归结为人的生理要求,没有认识到人的好恶欲望是社会生产关系的体现,是统治阶级的标准。2、名词解释
见独正确答案:庄子所谓修身养心过程的一个阶段,指能见到独一无二的道的境界。《庄子•大宗师》:“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唐成玄英疏:“夫至道凝然,妙绝言象,非无非有,不古不今,独往独来,绝待绝对,睹斯胜境,谓之见独。”3、单选
古代规定上寿的年龄为()。A、60岁B、80岁C、120岁D、100岁正确答案:C4、问答题
简述韩非的历史观正确答案:韩非的历史观是进步的,他法制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他的历史观。1他认为历史是发展变化的。他把古代历史分为三个阶段,主张研究当代形势,采取相应的措施,这从历史观上为地主阶级的法治理论提供了依据。2试图从物质生活方面来说明社会历史的发展。从人口的增值和生活资料的多少来揭示是不正确的,但目的是为了论证社会制度变革的必要性。3从经济生活的影响来分析道德的性质。古代人之所以看轻财物,也是因为那时的财物多,而不是古代人“仁义”,现在人好争夺也不是现在的人卑鄙,而是由于财务少,因此治理国家刑罚轻,不能说是慈爱,杀戮严不能说是残暴。4韩非继承了慎到的“自为”人性论,试图从经济关系中来说明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他从地主阶级的立场出发,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成赤裸裸的利害关系。5把社会的发展归结为统治者的功劳是唯心主义的。5、填空题
王充的元气自然论是()。王充提出了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乃至圣人都是元气构成的,“元气”的聚散离合造成了自然万物的生灭变化。()构成了各种不同的自然万物。正确答案:元气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气的厚薄精粗的差异6、名词解释
行可兼知正确答案:王夫之认为知与行各有功用,不可混同。“知行相资以互用,则于其相互,益知其比分矣。”但强调行是知的基础和主导,“且夫知也者,固以行为功者也;行也者,不以知为功者也。行焉可以得知之效也,知焉未可得行之效也。”“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君子之学,未尝离行以为知也。”认为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是“销行以归知,终始于知”,认为朱熹主张“知先行后”是“立一划然之次序,以困学者于知见之中。”7、名词解释
“十翼”正确答案:《易传》有十篇,传统上称为十翼。《彖传》上下篇,说明每一卦基本思想,解释卦辞;《象传》上下篇,一部分是说明如何按照卦的基本思想去行动,一部分是解释爻辞的;《文言》是解释乾、坤两卦的基本思想的;《系辞传》上下篇是总论《经》的基本思想的;《说卦传》是总述八卦代表的各类事物及原理、变化等;《序卦传》是对六十四卦排列次序的说明;《杂卦传》是说明各卦之间关系的。8、名词解释
独化正确答案:中国西晋玄学家郭象思想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独化的主要含义是:天地间任何事物的生成变化,外不依靠“道”,内不由于己,都是无原因无根据的。认为天地间每一事物的生成变化,都是各自独立、无条件无原因的,如果要寻求事物生化的条件和原因,那末条件之外还有条件,原因之前还有原因,必将推致无穷无尽,万物虽共同生存于天地间,相互之间在表面上“玄合”,但在实际上没有任何内在联系,“万物虽聚而共成乎天,而皆历然莫不独见矣”。事物各自“独化”,相互间没有转化的关系,“夫死者独化而死耳,非夫生者生此死也”,“生者亦独化而生耳”,“独化而足”,“生与死各自成体”。郭象的“独化”说,具有否定造物主的合理因素,但由于根本否定事物生化的条件和原因,否定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转化,鼓吹万物的“突然而自得”,“忽然而自尔”,“有不得变而为无,故一受成形,则化尽无期也”等等,成为一种带有偶然论的神秘主义思想。9、名词解释
墨家三派正确答案:亦称三墨,战国后期墨家的三个派别,始于何时无考。《韩非子•显学》:“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亦作柏夫氏或祖夫氏),有邓陵氏之墨”,“墨离为三”。一说相里勤、五侯、邓陵子为三派,前两者为北方派,后者为南方派(郭沫若《十批判书》);一说相里勤、五侯为一派,着重于勤俭力行;苦获、已齿、邓陵子为一派,得力于理论;宋趼、尹文为一派,侧重于非攻宽恕(孙诒让《墨子闲诂》引《陶潜集》)。10、名词解释
质日代正确答案:王夫之《思问录•外篇》:“形者,言其规模仪象也,非谓质也。质日代而形如一,……爪发之日生而旧者消也,人所知也。肌肉之日生而旧者消也,人所未知也。人见形之不变而不知其质之已迁,则疑今兹之日月为邃古之日月,今兹之肌肉为初生之肌肉,恶足以语日新之化哉!”11、名词解释
制名指实正确答案:荀子用语。是名称(概念)符合客观事物。《荀子•正名》:“制名以指实,上以明贵贱,下以辩异同。”认为事物都有形状、实体的区别和贵贱同异的差别,必须分别制名以指实,使名实相副,人们才能“志无不喻之患,事无困废之祸,”正确地交流思想和处理事情。12、名词解释
证会正确答案:熊十力用语,又名证量、体认、实证。指一种超知识经验的内心体验真理的功夫。以为哲学所穷究的是本体,不是理智所能及的境界。只有通过证会,才能达到主观(能)和客观(所)相合的境界。“能证即所证,冥冥契会,而实无有能、所可分者,是名证会。”(《新唯识论•转变》)又说:“吾人唯于性智内证时,大明洞彻,外缘不起,敻(xuan)然无对,默然自了,是谓证量。”(《原儒•绪言》)认为这是中西哲学的区别之一。13、问答题
庄子“自然”“无为”思想评述正确答案:无为,是用天下之道。有为,是为天下用之道。君主存在的理由是统治全天下,所以他的功能和职责是自己无为,而命令别人替他为。换句话说,他的统治方法是以无为用天下。臣子的功能和职责,则是接受命令,遵命而为。换句话说,臣子的功用是以有为为天下用。君主一定要这样,因为他万一考虑某件事,这就意味着别的事他没有考虑,可是他的功能和职责是考虑他治下的“一切”事。所以解决的办法,只有让他不自虑,不自说,不自为,但是命令别人替他虑,替他说,替他为。用这种方法,他无为,而无不为。14、名词解释
致虚守静正确答案:要认识道,应该使内心清静,虚寂达到极点,没有一丝杂念,各种事物尽管复杂纷纭,但是循环往复总是要回到本始状态,这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道。15、名词解释
天人相交胜正确答案:唐刘禹锡用语。意谓天与人都各自以其特殊的能胜过对方。认为天和人都是有形的物。“天,有形之大者也;人,动物之尤者也。”天与人各有特殊的能。“大凡入于形器者,皆有能有不能”,“天之能,人固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也。”天与人,即自然与社会的职能不同,“天之所能者,生万物也”,“天之道在生植,其用在强弱”;“人之所能者,治万物也”,“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故“天与人交相胜尔”。强调“人诚务胜乎天”,“以法胜天”。16、问答题
谈谈董仲舒在儒学中的地位正确答案:1、董仲舒体系的确立是儒家思想发展新阶段,标志地主阶级统治思想最后确立,儒家地位的根本变化。2、他建立了新的儒学思想体系,以孔子儒家思想为主,兼采各家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的思想,构建成一个庞大的,严密的儒家思想体系,以天人感应说为基础以三纲五常为核心。3、本人为群儒者,成为地主阶级在当时的思想代表。4、他关于哲学的许多说法强化和巩固了儒家哲学思想的基本精神,“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的地位,对封建社会产生深远影响。17、名词解释
莫为正确答案:天地万物自然变化而无主宰者,与或使相对。《庄子•则阳》:“季真之莫为,接子之或使。”“或使则实,莫为则虚。”莫为,谓天地万物阴阳四时之变化,背后无物为之主宰;或使,则谓天地万物阴阳四时的变化皆有主宰。18、名词解释
以物观物正确答案:邵雍《观物内篇》:“圣人之所以能一万物之情者,谓其能反观也,所以谓之反观者,不以我观物也。不以我观物者,以物观物之谓也。”具体要求是,“夫所以谓之观物者非以目视之也,非观之以目而观之以心也,非观之以心而观之以理也。”通过对于心中之理的认识,来打破人我和物我的界限,达到“以一心观万心,一身观万身,一物观万物,一世观万世。”19、名词解释
为正确答案:后期墨家首先作为认识论的重要范畴来考察。认为知识可以分为七种,《墨子•经上》:“知:闻、说、亲、名、实、合、为”,把“为”列在知识种类的最后一项,含有强调“为”是认识的目的与验证的意思。并认为“为”是“志”(主观动机)与“行”(行为客观效果)的结合,“志、行,为也”(《经说上》),还把“为”分六种:“存、亡、易、荡、治、化”(《经上》),即求存、去病、交易、荡除、顺治、变化六种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行为。20、名词解释
禁攻寝兵正确答案:废除干戈,停止征战。墨子提出“非攻”,以反对战争。战国时宋趼尹文继承和发展墨子的思想,《庄子•天下》说他们主张“禁攻寝兵,救世之战。”21、名词解释
物不迁论正确答案:僧肇根据般若中观学“法无来去,无动转者”,“诸法不动,无去来处”之思想,认为万物是静而非动,是不迁而非迁。“昔物自在昔,不从今以至昔;今物自在今,不从昔而至今。”常人之所谓来或去、变或常,“皆因缘假称耳”,究竟之理体不可以概念求,亦不能划分动或静,常与无常不能执实。所以,“言常而不住,称去而不迁。不迁,故虽往而常静;不住,故虽静而常住。”“谈真有不迁之称,导俗有流动之说。”两者各有侧重,迁与不迁,动与静是一体之两面。22、名词解释
四德正确答案:1.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四种女子的德行。《周礼•天官•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2.儒家指孝悌忠信。《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孝,德之始也;弟,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3.指元亨利贞为乾之四德。《易•乾•文言》:“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23、名词解释
谷神正确答案:老子用语,道的别称。谷,山谷,象征虚空;神,变化莫测之意。《老子•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王弼注:“谷神,谷中央无谷也。无形、无影、无逆、无违。”认为道虚无而又神秘莫测,是天地万物的根源。一说“谷”同“榖”,西汉河上公注:“谷,养也。”意为道能生养天地万物,故称谷神。24、问答题
王充的“五德始终说”正确答案:1早期的五行学说,曾用水火木土金五行来说明世界本原。2邹衍提出“五行生胜”,用对立统一说明事物运动变化规律。3“五德”即“五行”的德,每一德都有盛衰之时,在它盛的时候支持一个朝代,它衰的时候,该朝也灭亡;由“另一德”支持的朝代取而代之。4这样的代替按“五行相胜”的次序。阴阳家说在其一“德”盛时,自然界有一定现象作为德盛的象征。一个将兴的朝代就根据这个象征决定受某德支持。这种现象叫做“符应”。“五德”相生相克和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以“天人合一”思想为基础。用当时的天文学知识说明自然和社会的变化问题,为当时新兴地主阶级建立新的统一封建王朝寻找理论依据。25、名词解释
逍遥正确答案:中国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用语。指一种个人精神的绝对自由状态。庄子认为,真正的自由是无待即不依赖于任何条件的,如果借助了一定的条件,则会“为物所役”、“所累”,从而不自由。26、名词解释
说正确答案:1.指论证。即对一个判断、论题之所以成立的理由、论据进行阐述、论证。《墨子•小取》:“以说出故。”《墨子•经上》:“说,所以明也。”《荀子•正名》:“实不喻然后命,命不喻然后期,期不喻然后说,说不喻然后辨。”2.“说知”的简称。后期墨家把经过推理而得到的知识称为“说知”。27、名词解释
志行正确答案:《墨子•经说上》:“志行,为也。”志就是动机和意志,行指行为或实践,为是客观效果。意为尚志力行,取得预期的效果。清毕沅认为这是解释《经上》“名、实、合、为”的,故又把志解释为知,即主观认识。反映了后期墨家知行统一的思想。28、问答题
惠施历物十事具体包括哪些方面正确答案:1、从事物最一般的属性,形状大小的差异作极限论概括“至大无外,谓之一大,至小无内,谓之一小”2、从观察外物的角度不同,说明事物的大小高低的差别是相对的,“天与地,山与泽平”“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3、从事物不断变化的过程说明事物前后性质的差异“日方中方睨,日方生方死”4、从地理知识的丰富说明通常所谓的地域或空间的区分是相对的,“南方无穷而有穷”5、从相对主义追求的神秘世界方面,“泛爱万物,天地一体”。29、名词解释
尚贤正确答案:1.墨子用语。尚是崇尚,贤是贤才。墨子认为尚贤事能是政事之本,“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对贤良之士要“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发挥他们在政权中的作用。并主张“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虽在农与工肆之人”,亦一视同仁。要求贤者能“竭四肢之力,以任君之事,终身不倦。”2.《墨子》篇名,一作《上贤》,分上中下三篇。30、名词解释
历物十事正确答案:惠施“合同异”学派的十个论题。历物,究析事物之理。《庄子•天下》:“惠施……历物之意,曰: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连环可解也。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31、名词解释
知天正确答案:荀子用来指顺应自然而役使万物。《荀子•天论》:“其行曲治,其养曲适,其生不伤,夫是之谓知天。”认为人能正确利用认识器官,适应自然,就能“知其所为,知其所不为”,使“天地官而万物役”,做到言行合治,奉养适度。32、名词解释
势正确答案:权力和地位。即权势。法家强调的统治方法之一,认为权势是君主实行法治的必要条件,君主之权势,就在于握有刑德赏罚之权,从而使群臣对君主绝对服从。君之失势,如虎豹失其爪牙,必然身死国亡。2趋势。唐柳宗元《封建论》以封建制为历史趋势。明清之际王夫之提出理势统一的学说,以势为理即历史规律所表现的必然趋势。并以此论证社会历史的进化发展。33、名词解释
良心正确答案:良心,是指一定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在个人意识中的统一,是人们在道德实践逐渐形成的履行道德义务的自觉意识。34、名词解释
德性之知正确答案:宋明儒家常将知识分成两类:“德性之知”与“见闻之知”。所谓德性之知,就是不依赖于见闻的天赋的道德观念,。35、名词解释
太一正确答案:“太”是至高至极;“一”是唯一。1“道”的别称。3星宿名或天神之别称。36、问答题
谈谈名教与自然的理论正确答案:郭象通过圣人的形象提出了自然和名教相结合的理想政治。1、在政治生活中崇尚自然应体现在精神境界上“常游外以冥内”2、在实际事务中坚守名教,克服贵无论鄙视日常事务的弊病。3、这种以名教和自然相结合的理论,调和了贵无和崇有的矛盾,既维护名教之利又有纵情任性之乐,充分适应门阀世族特权统治的需要。37、名词解释
天情正确答案:荀子用语。人类自然具有的情感、欲望。《荀子•天论》:“形具而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臧焉,夫是之谓天情。”唐杨倞注:“天情,所受于天之情也。”38、名词解释
同名和异名正确答案:《荀子•正名》:“知异实者之异名也,故使异实者莫不异名也,不可乱也,犹使同实者莫不同名也。”主张事物同实则同名,异实则异名,名、实之同异,不能混淆。39、名词解释
天人之分正确答案:指肯定天与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不同和区别的观点。荀子首先明确提出天人之分,《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并强调人可以“制天命而用之”。唐刘禹锡所著《天论》,也强调天人之分,认为:“天,有形之大者也;人,动物之尤者也。天之能,人固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也。”“天之道在生植,其用在强弱;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并且提出:“气雄相君,力雄相长,天之能也”;“义制强讦,礼分长幼,佑贤尚功,建极闲邪,人之能也。”说明自然和社会分别具有不同的准则。40、问答题
《老子》哲学的辩证法表现在哪些方面,有哪些局限性?正确答案:1、《老子》提出了“反者道之动”的命题,在中国哲学史上首次提出了否定的原理,构成了辩证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2、《老子》揭示了事物运动的规律性。“反”的总规律中蕴涵了两个重要的思想:其一,相反对立,老子由此揭示了对立转化的规律;其二,返本复初,老子由此揭示了循环运动的规律。3、《老子》提出了一系列的矛盾概念,认为这些矛盾的双方既是对立的(“反”),又是相互依存和互相转化的。4、《老子》认为,一书还认为事物向对立面转化,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5、局限性:他是站在没落贵族的立场上进行自我批评的,有很大的局限性。由于阶级立场的限制,它害怕矛盾和反对转化,从而产生了复古倒退的历史观和某些服务于统治权术的形而上学诡辩论。《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是半途而废的,是包裹在唯心主义体系之中的。41、名词解释
道统说正确答案:儒家关于传道系统的学说。首先由唐韩愈明确提出,他在批判佛教的过程中,提出了儒家先圣前贤一脉相传的“道统”对抗佛教传法的“祖统”(法统)。道统说的提出是为了复兴儒家传统。宋儒继承韩愈的思想。朱熹以理学为儒家正宗,并自命为传人。陆九渊则不承认程朱的正统地位,自命为道统传人。道统说遂成为理学程朱与陆王两派争夺儒学正宗的理论。42、名词解释
三患正确答案:墨子用来指百姓的三种苦难。《墨子•非乐上》:“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也。”反对统治者“厚措敛乎万民”。43、名词解释
因果非物正确答案:章炳麟《四惑论》:“因果非物,乃原型观念之一端。”认为世界乃人之意想所派生,“宇宙本非实有,要待意想安立为有。”而关于事物的因果律,“必有原型观念在其事前,必有综合作用在其事后,”是人凭心中先验的因果观念加以组织、整理和综合的结果。44、名词解释
心统性情正确答案:张载《正蒙•太和》:“心统性情者也。”认为“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知觉为心之特质,能综合内外万殊,性之发为情,情亦在心中。朱熹对此作出阐释:“横渠心统性情之说甚善,性是静,情是动,心则兼动静而言,或指体,或指用,随人所看。”(《朱子语类》卷六十二)又说:“性是未动,情是已动,心包得已动未动。盖心之未动则为性,已动则为情,所谓心统性情也”(《朱子语类》卷五)。45、名词解释
率性正确答案:儒家伦理思想。指按照天赋的本性准则行事。《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郑玄《礼记注疏》:“率,循也。循性行之是谓道。”朱熹认为性即理也,故注:“人物各循其性之自然,则其日用事物之间,莫不各有当行之路,是则所谓道也。”(《四书章句集注》)46、名词解释
精气正确答案:指一种精灵细微的物质。《易•系辞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管子•内业》:“思之而不通,鬼神将通之;非鬼神之力也,精气之极也。”还认为精气“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圣人。”后来思想家一般把精气看作是一种构成人的生命和精神的东西。王充《论衡•论死》:“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戴震《原善•绪言下》:“知觉者,其精气之秀也。”47、名词解释
一曲正确答案:局部、片面。《庄子•天下》:“不该不偏,一曲之士也。”唐成玄英疏:“虽复各有所长,而未能该通周遍,斯乃偏僻之士,滞一之人,非圆通变合者也。”指认识片面,未能把握道的全体。《荀子•解蔽》:“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闇于大理。”唐杨倞注:“一曲,一端之说。”48、问答题
试述王夫之对“理气之辩”的总结。正确答案:首先,王夫之在发挥张载“太虚即气”的唯物主义思想时,从多方面论证“气”是世界的唯一的实体。其次,王夫之对历史上的“有无”之辩作了深入的考察。提出“虚空皆气”的观点。”再次,王夫之在理气关系问题上,坚持“理在气中”、“理依于气”、“道不离器”的唯物主义观点,批判了程朱理学所宣扬的“理先气后”、“理生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本体论,也批判了陆王心学的“心即理”、“心外无理”的主观唯心主义本体论。最后,在道、器关系问题上,王夫之提出“天下惟器”、“道在器中”的唯物主义观点,对“道在器先”的唯心主义观点进行了批判。49、问答题
试述孔子仁学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正确答案:1、“克己复礼为仁”2、“仁者爱人”孔子讲仁者“爱人”,不仅是人道原则与理性原则的统一,同时也是“情”和“理”的统一。在孔子看来,“仁”是人们道德行为和社会规范之本,它具有广泛的内涵:其一,它是治国使民的基本原则。其二,“仁”在众德的体系中居于核心的地位。其三,仁是最完全的人格的内涵。其四,仁是人道之根本,是人应该毕生努力追求。3、现实意义:①孔子主张的“利民”、“裕民”、“富民”。与当今现代生活中富民之策,对现代政治和以德治国及现代管理思想都具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②孔子“仁学”思想人与自然的协和关系的确立,对现代环境论所强调可持续发展相呼应。③孔子仁学思想中的“忠”现实生活中较体现出双赢的现象,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这才是仁学思想忠恕之爱的体现。④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具有重大指导作用。50、名词解释
征知正确答案:荀子认为要认识“道”,那就要靠“心”进行思维。“心”对于感官起着统帅和支配的作用。这种统帅和支配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征知”,即对感官得来的认识进行分类、辨别和取舍。“心”的“征知”过程,也就是理性思维的过程。“心”具有理性思维的作用,但“心”的理性思维必须以感官接触客观对象后所得到的感觉材料为基础。51、名词解释
执一以静正确答案:法家用来指君主掌握法和统一的权势,通过静观来处理国政。尸佼提出“执一以静,令名自正,令事自定。”韩非主张“圣人执一以静,使名自命,令事自定。”具体做法是:“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扬权》即君主抓住治国之根本,让臣下陈其言,效其行,以“形名参同”而定赏罚,便能虚静无为而达到天下之治。52、问答题
谈谈你对老庄之“道”的理解,与黑格尔的解读有何异同?正确答案:老子、庄子的“道”有三层含义:一是世界之本根,二是最高的认识对象,三是最高的人生境界。道是一种无差别的、混而为一的状态,它无所谓真伪、是非、大小、美丑、同异的,是一种精神的绝对自由状态,老子称为“自由”,庄子称之为“逍遥”。可从天地万物的运行中领悟,也可以在“静观”、“玄览”中获得。道是无为的,无私的,海纳百是因为处下,高山耸天是因为无私。老庄之道的本性有四:第一,道是一种真实的存在。第二,道是自然无为的。一方面,道是不受外物支配的,是独立的;另一方面,道是“无为而无不为的”。第三,道是柔弱的。道的柔弱是一种无形的、深沉的、巨大的力量,且必能战胜刚强。第四,道是虚静的。"道"是一种精微至于无比,广大至于无限,有名有实的存在,处于无所依待的境地而不受外物变迁的影响,顺应万物的变化而执守事物的根本。道是万物的本根,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深而幽隐,立本源而智慧通达于神妙不测的境界。忽然而出,勃然而动,道看它幽冥暗,听它没有声音,幽冥暗之中却能看到光明,寂静无声之中,却能听到和音,道深远而又深远却能产万物,妙而又妙而能成精气。道和万物相接,一切无为而为,顺其自然。53、名词解释
心力正确答案:谭嗣同用来指人的主观精神力量,用于解释“以太”的本质,“以太也,电也,粗浅之具也,借其名以质心力。”(《仁学•界说》)又借用佛教观点,认为“心力之实体,莫大于慈悲”,视“心力”类似于“藏识”。称“惟一心是实”,“虽天地之大,可以由心成之,毁之,改造之。”(《北游访学记》)54、填空题
1988年1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字()个。正确答案:700055、名词解释
两汉经学正确答案:汉代的儒家是以注释《诗》、《书》、《礼》、《易》、《春秋》等先秦儒家经书的形式出现的,故称为经学。在汉代搜集到的儒家经典中,有一部分是儒生口授,由当时流行的文字记录下来的,叫做“今文经”。另一部分是散在民间,藏在墙壁中偶然被发现的经书。这些经书由汉以前的文字即古籍文字成,故称“古文经”,故分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两大派。56、名词解释
机心正确答案:庄子用来指机变之心。《庄子•天地》:“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成玄英疏:“夫有机关之器者,必有机动之务;有机动之务者,必有机变之心。”庄子认为人有机变之心则不能纯洁虚静。57、名词解释
复初说正确答案:王艮把自己的格物说和良知说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种复初说。王艮看来格物即是止至善,何谓至善呢?“至善即性善”。因此,格物也就是反求自己的本性,致良知而已。王艮在《复初说》中讲:“知不善之动者,良知也。知不善之动而复之,乃所谓致良知以复其初也。”因为人心容易为功利引诱,所以致良知就是“知不善之动而复之,”以恢复本善之初。58、名词解释
天下为公正确答案:一种政治理想。古指君位不为一家所私有。《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吕氏春秋•贵公》也有类似思想:“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近代孙中山借以阐发民权主义,认为“提倡人民的权利,便是公天下的道理。”59、名词解释
归心于壹正确答案:《商君书•壹言》:“圣王之治也,慎为察务,归心于壹而已矣。”壹,高亨《商君书注释》:“即专务农战。”商鞅认为“善为国者,其教民也,皆作壹而得官爵”(《农战》),提出“国作壹一岁,十岁强。”(《去强》)60、名词解释
说知正确答案:简称“说”,指通过思维推理而获得的知识。《墨子•经上》:“知:闻、说、亲。”与闻知、亲知同为“知”之一。《经说上》:“方(界域)不障,说也”,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61、名词解释
天官意物正确答案:荀子用语。《荀子•正名》:“凡同类同情者,其天官之意物也同;故比方之疑似而通。是所以共其约名以相期也。”认为人类的感官对同类事物的感觉、印象是相同的,经过比较、归类,按其相似的方面起一个通用的名称,以交流思想。62、名词解释
七纬正确答案:指汉代以谶纬之学附会儒家经义的书。《诗》、《书》、《礼》、《乐》《易》、《春秋》和《孝经》七经的纬书的总称。如《诗纬含神雾》、《书纬帝命验》、《礼纬含文嘉》、《乐纬动声仪》、《易纬乾凿度》、《春秋纬元命苞》《孝经纬援神契》等。63、问答题
试述庄子的道论。正确答案:第一,庄子认为抽象的名言不能把握具体的事物。第二,概念是静止的,无法表达变化。第三,庄子认为有限的概念不能表达无限。64、名词解释
浑沌正确答案:《庄子•应帝王》篇言东海之帝儵与北海之帝忽为报答中央之帝浑混,为他凿开七窍。“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庄子借此说明顺应自然,排除人为的必要。后则用以指天地形成前宇宙间元气未分,自然和合的状态,同“混沌”。《淮南子•诠言》:“洞同天地,浑沌为朴,未造而成物,谓之太一。”65、名词解释
止观正确答案:佛教用语,禅定和智慧的并称。止,亦译为止寂或禅定,观,意为智慧。《维摩诘经》卷五僧肇注:“系心于缘谓之止,分别深达谓之观。”“止”是使所观察的对象“住心于内”,不分散注意力;观是在“止”的基础上,集中观察和思维预定的对象,得出佛教的观点、智慧或功德。天台宗主张“止观双修”,作为一切修习方法的概括,但不限于传统的静坐默想,主张在生活的一切方面,都要有“止”有“观”,使思想认识契合佛教教义的要求。禅宗将二者作为体用关系,构成自己理论认识和宗教实践的基础。66、名词解释
奉天法古正确答案:董仲舒《春秋繁露•楚庄王》:“春秋之道,奉天而法古。……不览先王,不能平天下。”认为先王之道是天下之“规矩”,不可违背圣者法天,贤者法圣这是治乱之分的“大数”(准则),古今通达之道理,故《春秋》之世事,“善复古,讥易常,欲其法先王也。”67、问答题
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正确答案:董仲舒继承和发挥了先秦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揉合了阴阳家的阴阳五行学说,构造出一个以天人感应目的论为基础,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神学唯心主义体系。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说:1一类相感。由于天人同类,所以人的意识和作为可以引起自然界的非常变化,人的一举一动都可以引起天时气节的变化,天有自然之天,神性之天,道德之天。2人副天数,因为人和天具有相同的生理和道德的本质,这就证明了天与人是合一的。他认为“天”是宇宙最高的主宰,“天”主宰万物的作用是通过阴阳和五行之气表现出来的,“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这是他宇宙演化论,也是用来论证天人感应的目的论。3遣告,利用宗教对人君的“失道”加以限制,但从维护封建社会的根本利益来说,体现天对人君的一种爱护,从另一个角度论证“君权神授”。在他看来,“道”和“天”一样是永恒的,社会弊病存在是偏离了“道”。社会改革和变化只是对“失道”的补救。“合各有阴阳”是说相配合的两个方面,在性质和地位是不一样的,阳是主导地位,阴是从属地位,这是为了论证封建伦常秩序的永恒性。68、名词解释
三性正确答案:即三自性,亦名三自相,三相。指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印度佛教瑜伽行派和中国佛教法相宗的中心理论之一。据《成唯识论》卷八解释:遍计所执性,指人们视一切事物为各有自性差别的客观实在的世俗认识,是妄认的实有;依他起性,指依因缘而生的一切现象,体性本无;圆成实性,指在依他起性上,远离遍计所执性的谬误,由此显出的真如实性。由此三性,即可成立唯识无境。意即:“依他起”是以心识为因缘而派生的现象界,对此现象界加以分别,认为客观实有,则名“遍计所执性”;排除客观实有的观念,体认一切唯有识性,则契合真如,名圆成实性。69、名词解释
安时处顺正确答案:庄子指安于和顺从自然。《庄子•养生主》:“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成玄英疏:“安于生时,则不厌于生;处于死顺,则不恶于死。千变万化,未始非吾,所适斯适,故忧乐无错其怀矣。”庄子认为,死生等变化是自然过程,不可抗拒,只能顺从。70、名词解释
著变正确答案:张载《易说•乾卦》:“变言其著,化言其渐。”著指显著变化,渐指逐渐变化。认为:“变则化,由粗入精也。化而裁之谓之变,以著显微也。”(《正蒙•神化》)著变能引起渐化,渐化的裁断就是著变。并认为著变以渐化为基础,如“雷霆撼动虽速,然其所由来亦渐尔。”(《正蒙•参两》)71、问答题
孔子的命是不是命定论?正确答案:(1)孔子站在对周礼继承和改革的立场,把恢复周礼作为终生志愿,因此他在天命问题上,也持有两重性。孔子心目中的天虽然已不是殷周以来人格神的天,但还保留了天命的主宰性和必然性。(2)孔子一方面丢掉了天的人格神的外貌,保留着其具有最高意志和主宰性,另一方面又企图以不可认识的必然性去解释天的意志和主宰性,这样就留有天命论的尾巴,甚至把天命论引向一种神秘主义的命定论,宣扬命运之天决定人间的贵贱,这就是孔子的“富贵在天”的“天命论”。(3)孔子宣扬天命论,但并不限制他本人挽救奴隶制灭亡的主观努力。在这里,他并没有对天命的权威加以限制的企图,也没有将天命和人力划出不同势力范围的思想,而是认为他的主观努力正是天给予他的使命。从这一点说,他也对人力的作用予以一定的地位。72、名词解释
俱分进化论正确答案:章太炎曾提出著名的俱分进化论,提出人类文明进化过程中苦乐、善恶一起进化的问题。73、问答题
试述荀子的自然观正确答案:荀子的自然观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其主要特点,是特别强调“天人之分”。他的具体思想包括:1“天”即自然界,他关于“形具而神生”的命题,奠定了形神关系的唯物主义基础。明确形体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一元论,为后来的唯物主义者和无神论者论述形神关系奠定了理论前提。2自然界的客观性和固有规律性。认为自然界本身没有意识,不受人的主观意志和愿望的影响。自然界有其固有的规律,用“天道”来表述自然规律。3天不能决定社会的治乱,主宰人的吉凶祸福和贫富贵贱。天没有任何主观的私怨和私德,人要适应规律而不应该违背它。4“天地之变”不可畏。表现了他的无神论立场,还从认识论的高度,奠定了无神论的理论基础,反对鬼神存在,但不反对宗教仪式,特别是祭祀,表现了他作为一个剥削阶级思想家的局限性。5“天人之分”和“制天命而用之”。一方面要承认自然界及其变化规律的客观性,另一方面要承认人有主观能动作用,自然界的变化及其规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客观的制约作用。然而人在自然界面前,绝不是无所作为的消极适应。总之,荀子所坚持的是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他充分肯定人的价值,反应了上升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在政治上的朝气和他们对于发展生产的信心;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我们民族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积极进取精神。74、名词解释
涤除玄览正确答案:要把内心打扫的干干净净,不受一点外来干扰,像一面最清澈的镜子不占一点尘灰,只有这样才能理解道的真谛把握道。75、名词解释
见闻之知与德性之知正确答案:程颐分别了见闻之知和德性之知,他说:“闻见之知,非德性之知,物交物则知之,非内也,今之所谓博物多能者是也。德性之知不假见闻。”见闻之知相当于感性认识,德性之知的意义不交复杂,既指关于伦理道德的认识,又指关于事物根本原理的认识,这两者都通于天理。见闻之知是外来的,德性之知不用凭借见闻,是内在的。76、名词解释
祖孙的方法正确答案:又称“历史的方法”、“历史的态度”。胡适指实用主义评价学说、制度的一种基本方法。这方法“从来不把一个制度或学说看作一个孤立的东西,总把他看作一个中段,一头是他所以发生的原因,一头是他自己发生的效果,上头有他的祖父,下面有他的子孙。”提出这种方法不仅在于寻求某一事件的原因和整个历史背景,评判其历史地位与价值,更重要的是“拿一个学说或制度所发生的结果来评判他本身的价值。”(《杜威先生与中国》)77、名词解释
童心说正确答案:李贽认为人先天具有天真淳朴的童心。“童心者,真心也。”“夫童心者,绝假成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其内容为“穿衣吃饭”、“趋利避害”等。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因为见闻和读书容易失却童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故须减少闻见而来的知识,即使对于圣贤书亦当保持警惕。童心说导源于王守仁的良知说,但否定仁义礼智忠孝等是人的天性。78、名词解释
依自不依它正确答案:章炳麟用语。意即自贵其心,不依它力。“自贵其心,不以鬼神为奥主。”用以阐明认识改造世界靠自我之精神,而非其他力量。指出“汉族之心理不好依它”,故“支那德教,虽各殊途,而根源所在,悉归于一,曰:依自不依它。”指出当初佛教盛行中国、中国儒家传统的承继,都是靠自贵其心,依自不依它的精神,面对欧洲神教(基督教),鼓励国人“厚自尊贵之风”,以己之传统作为持久奋起、光复中华的精神源泉。79、名词解释
元会运世正确答案:简称元会。北宋邵雍计算世界历史年代的单位。世界从开始到消灭一个周期为一元。一元十二会,一会三十运,一运十二世,一世三世年,故一元之年数为十二万九千六百年。又说:“一元在大化之间,犹一年也。”“天地亦有终始乎?曰:既有消长,岂无始终。”80、名词解释
类名正确答案:反映一类事物性质的概念。《墨子•经上》:“名:达、类、私。”《经说上》:“命之马,类也。若实也者,必以是名也。”“马”即类名。其外延小于达名,大于私名。荀子称为“大别名”。《荀子•正名》:“有时而欲偏举之,故谓之鸟兽,鸟兽也者,大别名也。”81、名词解释
大衍正确答案:《周易》蓍筮用语。大,至极,衍,演算。《易•系辞上》:“大衍之数五十。”王弼注:“演天地之数,所赖者五十也。”今有人考大衍之数五十后脱去“有五”两字。《易•系辞上》称“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82、名词解释
质测正确答案:方以智用语,与通幾相对。《物理小识•自序》:“物有其故,实考究之,大而会元,小而草木螽蠕,类其性情,征其好恶,推其常变,是曰质测。”认为质测以实际事物的通理为对象,“考测天地之家,象数、律历、音声、医药之说,皆质之通者也,皆物理也。”83、名词解释
寄言以出意正确答案:“夫庄子推平于天下,故每寄言以出意,乃毁仲尼,贱老聃,上击乎三皇,下病痛其一身也。”“此皆寄孔老以明绝学之义也。”“达观之士,宜要其会归而遗其所寄,不足事事曲与生说。自不害其宏旨,皆可略之耳。”84、名词解释
参验正确答案:韩非的用语,强调必须考察认识、言论与客观事物和规律是否符合,才能确定是非,只有比较各种言论、判断,才能确定哪种言论或判断是正确的。85、名词解释
爻辞正确答案:说明《周易》六十四卦中各爻要义的文辞,为各卦内容的主要部分。每卦六爻,每爻有爻题和爻辞。爻题皆为两字:一个字表示爻的性质,阳爻用九,阴爻用六,另一个字表示爻的次序,自下而上,为初、二、三、四、五、上。如乾卦初爻:“初九:潜龙,勿用。”初九是爻题,“潜龙,勿用”是爻辞。86、填空题
墨子的哲学思想的核心思想()。正确答案:兼爱87、名词解释
人伦正确答案:封建社会中人与人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及各种尊卑长幼关系。《孟子·滕文公上》:“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88、名词解释
达道正确答案:人所共由的准则,有普遍真理的含义。语出《中庸》:“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朱熹注:“达道者,天下古今所共由之路,即《书》所谓五典。孟子所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是也。”(《四书章句集注》)89、名词解释
物竞天择正确答案:近代严复对进化论两个概念生存竞争、自然选择的译语。他在《原强》一文中向中国人介绍达尔文《物种原始》(今译《物种起源》)一书时,将其核心内容概括为物竞和天择,宣扬社会达尔文主义,为变法维新、救亡图强提供理论依据。在当时的条件下具有特定的积极作用,并对当时及后来产生了广泛的影响。90、名词解释
五路正确答案:《墨子•经说下》:“惟以五路知”,认为人须凭着眼耳鼻舌身五官感知和认识事物,又认为也有非凭五路所能认识的事物,《经下》:“知而不以五路,说在久。”《经说下》:“久,不当以目见。”91、名词解释
张载正确答案:(1020-1078)宋理学家。字子厚,人称横渠先生。其学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创立气化论,以为宇宙起源和构成皆为“气”,气之聚散变化啊,皆源于事物内部固有的矛盾,即对立的“二端”相荡、相求、相糅、相兼、相制的结果。主张“理在气中”。人们必须事天地、事君、事亲,从而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在人性问题上,主张人性有“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之别。“天地之性”至善,人们“为学”即可返回“天地之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跨境电商园区企业入驻合作合同书3篇
- 二零二五版购房合同中合同解除后的争议解决3篇
- 二零二五版房屋买卖合同公证操作规范及法律效力研究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级家教专业能力认证聘用合同集锦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电子商务网络安全监测与应急响应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端精密钣金件加工服务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钢材加工损耗赔偿合同标准3篇
- 2025年度农业现代化合作双边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酒店客房预订与客房管理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金正茂集团管理体制实施合同9篇
-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题画抒怀诗、干谒言志诗
- 2023年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单招(英语)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GB/T 33688-2017选煤磁选设备工艺效果评定方法
- GB/T 304.3-2002关节轴承配合
- 漆画漆艺 第三章
- CB/T 615-1995船底吸入格栅
- 光伏逆变器一课件
- 货物供应、运输、包装说明方案
- (完整版)英语高频词汇800词
- 《基础马来语》课程标准(高职)
- IEC61850研讨交流之四-服务影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