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三历史等级考(高考)复习17 中西方商业贸易、城市化进程和水陆交通变迁_第1页
上海市高三历史等级考(高考)复习17 中西方商业贸易、城市化进程和水陆交通变迁_第2页
上海市高三历史等级考(高考)复习17 中西方商业贸易、城市化进程和水陆交通变迁_第3页
上海市高三历史等级考(高考)复习17 中西方商业贸易、城市化进程和水陆交通变迁_第4页
上海市高三历史等级考(高考)复习17 中西方商业贸易、城市化进程和水陆交通变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七中西方商业贸易、城市化进程和水陆交通变迁

【核心引领】

1.商业贸易提升了经济的活力,推动了经济的繁荣,本讲可划分为三个主题。

(1)古代的商业贸易与人们的生活。原始社会后期出现了交换;古代出现了丝绸之路等跨区域的贸易交流渠道,同时

商业贸易中的金融工具、交易手段都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2)近代商业贸易与人们的生活。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世界市场的形成使全球

性的商业贸易成为可能,极大地丰富了世界各地民众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3)20世纪以来商业贸易的发展。20世纪以来,商业贸易活动中出现许多新的变化,如股市的出现、跨国公司的成

立、世界性经济金融组织的成立、电商的出现等,这些变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商业贸易观念,也在逐渐改变了人们

的生活。

2.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本讲内容可分为三个主题。

(1)人类的居住形式受制于一定的条件和环境。早期人类受条件的制约,大多是穴居。进入农耕时代,民居大多依水

而建。各地受当地条件的影响,采用的建筑材料有较大的差异,如砖木、泥土、石块等,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民居建

筑特征。

(2)在古代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的居住形成了一个个村落,此后随着商业的发展,城镇开始形成。在古代欧洲,随

着工商业的发展,一些地方出现工商业城市。

(3)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及存在的问题。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城市化成为社会近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标志,城

市化给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安全问题。

3.交通事业的发展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进步:

①古代交通建设和交通工具。古代历史上,官方建设交通,主要是用于军事和通信,如中国的驿站;交通道路的修

建也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

②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交通的影响。新航路开辟使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使全球的交通联系和人员往来变成

现实;工业革命为交通工具解决了动力问题,火车、轮船、汽车等逐渐在全球流行,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③20世纪以来交通运输的新变化。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范围内的交通运输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交通运输的这些变化正在加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日常生活的改变。

【重难错粹】

重难精粹内容

58贸迁有无一古代的商业贸易

59世界市场一近现代的商业贸易

60人烟辐陵—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61华灯璀璨一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62四通八达一水路交通的变迁

精粹58贸迁有无一古代的商业贸易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1.起源:原始社会后期

社会分工、产品剩余、私有制产生——交换出现——商业贸易发展

2.古代世界的商业

(1)古埃及,市场交换普遍。对外贸易由国家控制,国王派商队到国外去从事贸易活动。

(2)古希腊,各城邦形成了商业贸易中心,海外贸易活跃。如雅典就是贸易中心。

(3)古罗马,征服地中海地区后,商贸逐渐繁荣,海外贸易发达。如丝绸之路西起汉朝长安,东达欧

洲罗马。

(4)拜占庭帝国,垄断了中国丝绸等物品在欧洲市场的贸易。其首都君士坦丁堡,成为沟通东西方的

桥梁。

(5)阿拉伯商人,在欧、亚、非三洲之间从事中介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地。

3.古代中国的商业

(1)商朝,出现职业商人。商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

(2)战国时期,“工商食官”格局被打破,出现许多大商人。如范蠡、子贡、吕不韦等。

(3)汉朝,商业初步发展。

促进因素:统一局面的形成;统一货币、度量衡和车轨;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丝绸之路的开通。

阻碍因素:市坊分区制度的实行

(4)两宋,经济重心南移,城市中市坊界限被打破,出现纸币。

(5)元明清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钱庄、票号等机构出现,商帮形

成(如晋商、徽商、闽商、潮商和宁绍商人)

4.古代的贸易通道一一丝绸之路

(1)两汉,中国的丝绸等运往中亚和欧洲,欧洲和西域各国的物品输往中国。

(2)唐宋时期,海上贸易兴盛。中国出口丝绸、瓷器、纸张、茶叶等。官府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

易。

(3)古代中国,朝贡贸易是主要方式。明清时期,严格规定朝贡贸易。清政府在广州设置公行,统揽

对外贸易事务。

5.商业贸易的作用:

(1)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2)对中国:中国通过对外贸易引进了国外的优良马匹、植物新品种、香料、药材、琉璃和玻璃等。

(3)对世界: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流行于亚、非、欧三大洲,丰富了当地人的生活。

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1.货币

(1)中国商代时,用贝作为货币。后来,金、银、铜、铁等金属货币逐渐成为主要货币。

(2)前8-前7世纪,小亚西亚出现金属铸币。

(3)货币出现前,商业交换的形式是以物易物。货币出现后,逐渐具有了三大功能:交换媒介,价值

尺度,财富象征。

(4)商业的功能:互补余缺一一逐利增财。

2.信贷世界信贷

(1)前22—前21世纪,两河流域出现了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业务。

(2)前16—前11世纪,古埃及出现了较为完备的借贷合约。如要有证人,履行担保,受到法律保

护。

(3)前4世纪,古希腊开始兴起货币经营业,出现了汇票的雏形。

(4)15世纪,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创立了银行。

(5)意大利、荷兰、英国等国出现新业务,先后成为国际信贷的中心。

中国信贷(1)春秋时期,实物借贷比较普遍,并出现货币信贷。

(2)唐代,由存贷款发展到汇兑,出现“飞钱”(汇票)。

(3)宋代,交子、会子、官子等纸币开始使用,逐渐取代汇兑业务。

(4)明朝中期,钱铺等机构盛行。

(5)清朝,资本性借贷显著发展,出现了庄票。

3.契约

(1)约前3000年,古埃及契约广泛使用并受到法律保护。

(2)前2600年左右,苏美尔人己经使用契约。订立契约是普遍现象。

(3)中国,商周时期产生契约;汉代以后,契约应用更加广泛。

迁移拓展:古代社会商贸活动特征

(1)商业历史悠久:在原始社会后期,伴随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出现,东西方社会几乎同时产生,分布广泛,遍及各

大陆地区。

(2)对外贸易发达:以丝绸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构成古代中外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进沿海各地港

口城市的兴盛。

(3)政府色彩浓厚:早期商业行为,深受政府影响,古代中国工商业被政府控制,称为“工商食官”。古埃及的对外贸

易也控制在国家手中。

(4)中介作用突出:阿拉伯商人在欧、亚、非三洲之间从事中介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

(5)双向影响显著:中国引进了国外的优良马匹、植物新品种、香料、药材、琉璃和玻璃等;中国丝绸一度成为西方

人财富和身份的象征,中国的瓷器、茶叶流行于亚、非、欧三洲。

例题展示:

《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北宋都城汴京的一景:“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其杀猪羊作坊,每

人担猪羊及车子上市,动即百数。”此景的出现,表明

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宽松环境利于商业繁荣

C.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已经改变

【解析】材料表明北宋时期商业活动突破时间限制,经营活动相对自由,商业出现繁荣景象,这得益于北宋宽松的

环境,故选B项;

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开始”说法错误,排除A项;

材料是北宋都城汴京商业繁荣景象,而不是官营手工业的发展,排除C项;

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材料只能表明抑商政策松动,排除D项。

精粹59世界市场一近现代的商业贸易

一、世界市场的形成

1.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表现:(1)葡萄牙和西班牙率先开始殖民掠夺活动。

(2)17—18世纪,荷、英、法等国加入殖民争夺行列,建立海外殖民地。

2.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基本形成)

表现:(1)各国工厂的产品要销往世界各地,原料也需要从世界各地获取。

(2)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3)资产阶级在亚、非和拉美等地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把更多的地区纳入到世界市场之中。

3.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完全形成)

表现:(1)主要国家通过输出商品、掠夺原材料、输出资本,控制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大量财

富。

(2)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到20世纪初,世界被瓜分完毕,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被

迫加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二、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一一商业革命

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

2.表现:商贸中心转移,新型商业经营方式出现,商品流通的品种增多,国际贸易格局变化,国

际贸易规模扩大。

3.商贸中心转移,指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表现:两地城市的繁荣与衰败。

4.商业经营方式变化:开始出现商品交易所、证券交易所、拍卖市场、百货公司,还有股份制贸

易公司等。

(1)1531年,第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

(2)17世纪后,英国的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的中心。

(3)1862年,世界第一家百货公司在巴黎开业。

(4)英国和荷兰都成立了东印度公司,荷兰和法国都成立了西印度公司.

影响:经营垄断贸易,进行殖民掠夺,对西欧资本原始积累起了重要作用。

5.中国商业的变化

背景:鸦片战争的爆发,西方列强的入侵。

表现:(1)1864年,英国在香港开办了汇丰银行,次年在上海设立分行。

(2)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了中国通商银行,这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

(3)19世纪70年代,民用股份制企业出现,股票开始走向市场。如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的股票。

(4)上海出现了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

(5)1900年,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先施百货公司。

6.商品流通的种类增多

(I)烟草、咖啡、可可和茶叶等进入欧洲市场。香料也大量涌入欧洲等地。

(2)三角贸易兴起,奴隶也成为贸易的商品。

三角贸易的路线: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3)18世纪后期,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贸易发展起来。

7.国际贸易格局变化

(1)16世纪初,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支配了早期的奴隶贸易。

(2)17世纪,荷兰垄断了海上贸易。荷兰商人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3)17世纪后期,英国打击荷兰(《航海条例》、三次英荷战争),逐渐控制了海上贸易。

(4)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5)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美、德等国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

心的新格局。

8.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表现: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组织出现,不仅控制本国贸易,还控制别国贸易,形成大型贸易组

织。

迁移拓展:工业革命与近代西欧商业革命的关系

近代西欧的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多方面的条件,反过来工业革命也推动商业革命向纵深方向发展。

(1)西方早期的殖民扩张,为欧洲的工业产品提供了广阔的、不断扩展的市场。

(2)商业革命推动了技术革新和组织形式的创新。为了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手工工场必须要改善其组织形式与进行

技术革新,这为工业革命积累了技术。

(3)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必需的大量资金。商业革命期间,通过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欧洲赚取了丰厚的利润,

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

(4)商业革命刺激了人文主义的发展,渴望得到财富的精神成为社会思潮,这为工业革命开展提供了精神支持。

(5)商业革命期间建立的许多商业形式如股份制公司、银行等,为工业革命开展提供了许多借鉴和便利。

(6)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产阶级在全世界寻找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推动了商业革命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的

发展。

例题展示:

15世纪末16世纪初,一些之前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

并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过去欧洲人较少食用的稻米、白糖等,销售量也连年增长。出现上述现象的主

要原因是

A.人类社会横向交流发生根本性变化

B.人类历史向整体性的世界历史跨越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并逐渐成熟

D.一体化下国际劳动分工格局的形成

【解析】据材料“一些之前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销售量也连年增长“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几大主

要文明区域连接起来,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故选A项。

精粹60人烟辐犊一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一、村落的产生

I.人类的居住形式经历了从穴居、巢居、半穴居到地面筑屋的演变。

2.农业出现后,人们筑屋定居,形成居民聚居点——村落。村落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

3.村落建有住宅、仓縻、地窖和公共活动场所,用于人们的定居、繁衍、防卫和进行集体活动。

二、集镇的出现

I.原始社会末期,手工业者开始聚集,形成了古代集镇的雏形。

2.商人和手工业者在聚居的地方筑垒设防,形成集镇。

3.北魏出于军事目的而设置镇,如六镇;隋唐五代也主要是为军事目的而设置镇。

4.北宋时期,出现了工商业集镇,如四大名镇。(湖北汉口镇、河南朱仙镇、江西景德镇和广东佛

山镇)

5.明清时期,集镇进一步发展,并出现专业分工,如盛泽镇。

6.7世纪,英国出现了贸易小镇。主要位于地理位置优越、便于货物交换的地方。

三、城市的产生

1.约前3500-•前3100年,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人地区出现城市。

2.城市是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

3.中国古代的城市主要分为宫殿、手工业者和商业区、居民区。

4.中国商代,城市已形成规模。神庙、宗庙和宫殿位于城市的中心。

5.周代,营建城市形成制度。周代城邑大致分为三等:天子王城,诸侯都邑,卿大夫的采邑。

6.约前800年,古希腊人已经建设了雅典等城市。城市布局中已具有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的

功能。

7.古罗马城市集中于内陆,以罗马为中心。其道路系统和供水排水系统,成为后来西方城市建设

的标准。

8.欧洲中世纪出现的城市和城镇,不是行政中心,是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

四、世界各地的民居

1.各地民居体现了居住地的自然环境,也反映了当地的社会经济水平和文化习俗。

2.两河流域,人们用砖头建造房屋,栋梁使用木材。民居有前庭、前室、主室构成。

3.古埃及,大多数建筑用泥和木材修建。房屋会留些小洞或小窗,庭院是家庭活动的场所。

4.古代中国,巢居和穴居是最早的两大类型。

(1)巢居多在南方,后发展为干栏式民居。穴居多在北方,后发展为地上建筑。

(2)从汉代起,民居的设计遵循等级观念和礼仪制度。民居普遍采用木构抬梁结构。

(3)明代,砖木结构的民居建筑开始普及。现存的明清民居有窑洞、四合院、干栏式楼居、福建土楼

等。

5.古希腊罗马,建成列柱庭院,中庭是民居的核心。

(1)古罗马住宅以木、石、砖为主要材料,后来混凝土逐渐得到普及。

(2)3世纪,古罗马出现集体住宅。后来的复合式公寓,是集体公寓式楼房的原始形态。

6.北美印第安人住在圆锥形的帐篷中,或者圆形的公共居所中。

迁移拓展:中国古代城市(镇)发展变化的规律

(1)从城市功能看:唐代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

(2)从商业活动看: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松,如宋代打破坊、市制度,且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

早市、夜市昼夜相接。

(3)从规模数量看:明清不仅规模巨大的商贸城市增多,而且还兴起了大量中小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

口密集。

(4)从生产关系看: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

例题展示:

最初往往于物资集散的地点形成乡间集市以进行定期的商品交换,继而这些地方逐渐建立起经常性的商业服务设施,

成长为集镇。据此可知集镇

A.是定期商品交换的场所

B.是利于物资集散的地点

C.能够提供商业服务设施

D.是商品交换发展的结果

【解析】A、B、C三项在材料中都有涉及,与集镇都有关系,但是都比较片面,故排除;根据所学可知,随着商品

交换的发展,集镇逐渐形成,D项中包含了A、B、C三项,表述更为全面,故正确。

精粹61华灯璀璨一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一、城市化的演进

I.工业革命后,城市化进程开启。

(1)表现:工业生产逐渐向城市集中,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2)影响: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消费市场;对城市的设施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推

动了城市的发展。

(2)1851年,英国成为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

(3)二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化成为衡量国家现

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4.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开启.

表现:上海、天津、广州等成为通商口岸,逐步发展起资本主义工商业,吸引了大量乡村人口进城。

5.建国后,城市化进入新阶段。1978年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

二、居住条件的改善

1.建筑技术的革新,表现在:(1)1854年,美国人发明了电梯。

(2)19世纪70年代,比列时首次使用钢筋混凝土技术。

(3)20世纪以来,集中供暧和制冷、私人卫生间等快速普及。

2.生活服务更加便捷、丰富。

居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娱乐生活更加多样。

3.二战后,城市中的社区蓬勃发展,功能日益广泛。

三、公共设施的完备

1.19世纪,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起步。表现:

(1)钢铁管道促进水网的建设,自来水与排水系统逐渐普及。

(2)煤气灯创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电力为城市居民提供照明。

(3)电报、电话的发明和普及便利了人们的通信联系。

(4)19世纪末,第一条地下铁路在伦敦问世;柏林开始把高架桥纳入交通网络之中。

(5)20世纪初,电车普及。城市交通呈现多样化、立体化趋势。

2.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1)近代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通商口岸,发展很不平衡。

表现:1864年,上海煤气公司成立。

(2)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发展,不断完善。

四、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I.环境污染严重,如工业废气污染、汽车尾气污染、城市饮用水源污染等。

2.私人汽车普及,交通拥堵严重。

3.贫富分化,工人阶级生活条件恶劣,生活设施落后。

4.犯罪率上升,失业者增加等。

迁移拓展:城市化的积极影响及其问题

⑴影响

①人口转移。城市能够创造出比较多的就业机会,吸收大量农村剩余人口。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

业逐渐转移.

②产业调整。城市化过程能够卓有成效地带动广大农村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

③工业发展•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

④科技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使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进而提

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

⑤文化交流。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并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利

于城市与乡村的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2)问题

①环境问题。环境质量下降、噪声污染、空气污染、水源污染等。

②社会问题。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失业人数多、人口老龄化、社会治安等。

例题展示:

开埠前的天津是一个封建性城市。开埠通商后,天津很快发展为我国最早建立新式工业、新式采掘业和新式交通的

城市之一,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工商业和港口城市、北方最大的金融中心。材料表明了

A.西方侵略主导了中国城市变革

B.城市化过程中和世界的碰撞融合

C.天津成为全国最西方化的城市

D.新型城市功能发生了彻底的转变

【解析】开埠前后,天津由封建城市转变为近代化城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转变很大程度是由于西方文明冲

击导致,因此城市化过程中,中国传统城市和世界碰撞融合,加速了城市转型,B正确。

精粹62四通八达一水路交通的变迁

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陆交通

1.人类开始定居生活后,步行交通进一步发展,并发明了轮车。

2.古代的人工道路

(1)罗马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条条大路通罗马”。

(2)秦朝修筑的驰道和直道、五尺道、新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3)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后,成为连贯欧亚大陆的大通道。

(4)唐代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唐长安的城市道路影响远及日本。

(5)元代扩展了汉唐的交通网,在全国遍设驿站,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的驿路交通网。

3.人工运河的开凿

(1)春秋时期,吴国在扬州附近开凿了祁沟.

(2)秦始皇下令开通的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成为中原和岭南的交通捷径。

(3)隋朝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中国南方和北方。

(4)元朝完成的京杭大运河,全长近1800千米,为世界之最。

(5)17世纪,法国米迪运河开通,是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目前仍在通航。

(6)17世纪荷兰阿姆斯特丹建立的运河系统,是荷兰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重要体现。

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1.古代中国的探索

(1)汉武帝时期,已经初步形成东、西两条航线。

(2)宋元时期,中国海船能够横渡大洋,原因如下:造船工艺的进步,航海技术的进步。

(3)明朝,郑和七次下西洋,航行在亚非两大洲,规模宏大。

(4)中国古代已形成了连接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

2.世界的探索

(1)古代事例:腓尼基人首次横渡地中海,阿拉伯人在印度洋开展海上贸易等。

2.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的开辟,三条新航线:

达•伽马发现从欧洲绕过非洲到达东方的航线,哥伦布到达美洲,麦哲伦船队穿越太平洋、印度洋

和大西洋完成环球航行。

历史作用:使全球海陆沟通,环球交通网络逐渐建立。

3.两条运河的开通

(1)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成为亚非和欧洲之间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

(2)19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

三、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陆路交通1.1814年,英国的斯蒂芬森改进了蒸汽机车。铁路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干,人类迈入“铁

路时代

2.1881年,唐胥铁路建成,这是中国人建立的第一条实用铁路。

3.1909年,京张铁路竣工,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由詹天佑主持修建。

4.中国的铁路业主要掌握在列强手中。到1911年,外国人控制的中国铁路占总里程数的90%多。

5.1885年,德国人发明了汽车。到20世纪,汽车才开始普及。

水上交通L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1812年,英国人制造的气船试航成功。

2.19世纪20年代,西方的气船开到了中国。1866年,中国第一艘蒸汽轮船“黄鹄号”建造并试航成

功,中国近代造船业兴起。

3.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正式成立,成为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程碑。

四、交通与社会变迁

1.加强了各地的沟通,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如秦朝“车同轨”政策和道路网的深远影响。

2.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如清江浦的兴衰,郑州、纽约、曼彻斯特等地的崛起与繁荣。

3.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

(1)古代驿站主要是为官方服务的。明代出现了民间通信机构“民信局”。

(2)1887年,大清邮政总局创办,是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

(3)电报、电话也在晚清时传入中国。

迁移拓展: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特点、成因及影响

⑴特点

①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②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2)成因

①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

②列强为了扩大在华的经济利益,加强对中国的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控制和操纵中国

的交通建设。

③中国各地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决定了各地交通发展的不平衡。

⑶影响

①积极方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总

之,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②消极方面:有利于外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了其对中国的掠夺。

例题展示:

秦汉时期,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宋期间,漕运逐渐转变为由东南而西北;元、明、清三朝,

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而至北。古代漕运线路的变化

A.适应了经济格局的变化

B.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

D.影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唐朝之前,国家的经济重心在黄河中下游,其政治中心在西北方向,所以其漕运的

基本方向是东西方向。到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其后政治中心在北方,所以其漕运的基本方向是南北方向,

由此可知该变化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变化影响到了漕运的方向,故选A项。

【考向研析】

1.社会之相

上海历史从一个面相反映了中国的历史演进,也映照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材料一

纺织不止村落,虽城中亦然……里媪(年老的妇女)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间歇。

《华亭县志风俗》(1791年)

材料二

上海大事年表(部分)

年份事件

1843年机器印书馆墨海书馆建立。

1844年西医医院建立。

1847年西方银行“丽如银行”设立。

18684震旦博物馆创立,为中国最早一座博物馆;出现自行车。

1870年大北电报公司将海底电缆从香港通到了上海,市内开始有线电报通讯。

1872年近代历史最长的中文报纸《申报》创刊。

1876年淞沪铁路建成,上海开始行驶火车。公共租界已使用垃圾车、大自鸣钟。

——摘编自熊月之:《西风东渐与近代社会》

1883年8月《申报》载,上海“合城内外,洋场南北,岁有百金、家三四口者,无不雇用佣妇,大抵皆自乡间

⅛,,O

——戴鞍钢:《近代上海与江南传统经济、文化的变迁》

材料三

上海《星期评论》周刊发表《红色的新年》的新年宣言:“一九一九年末日的晚间,有一位拿锤儿的,一位拿

锄儿的,……黑暗里突然的透出一线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从近东到远东。那潮头上拥着无数

的锤儿锄儿,直要锤匀了锄光了世间的不平不公……这红色的年儿新换,世界新开!”

材料四

上海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1)材料一反映出的上海地区社会特征:(双选,4分)

A.纺织业商品生产与交换深入城乡B.雇佣劳动的经营方式普遍存在

C.棉纺织业产品出口畅销海外市场D.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占据主导

(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上海社会世相。(6分)

(3)根据所学,材料三文中的“新潮”是指。(2分)

(4)综合材料及所学,你如何看待“上海的社会之相”?(15分)

2.百年铁路梦

工业革命加速了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的步伐,作为工业革命象征的火车和铁路,极大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此后,

中国也踏上了铁路探索之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

19世纪世界修筑铁路情况表

时间修筑国家或区域铁路线

1825年英国第一条铁路全长约27KM,由斯托克顿到林顿

1855年美国建成穿越巴拿马地峡的铁路

1869年美国建成5条横贯全国的铁路干线,连接东西两岸和南北疆域

1885年加拿大建成跨越大陆的铁路

1888年欧洲建成加来至君士坦丁堡的大铁路

1903年俄国建成西伯利亚大铁路

1840年铁路总长度5490英里

1880年世界铁路总长度22.2万英里

1900年世界铁路总长度46.6万英里

(1)根据材料一,联系所学,概括19世纪世界铁路发展的总体趋势。(4分)

材料二

一个英国人”在伦敦演说,谓中国1909年詹天佑在京张铁路通车典礼上的演说:

工程师能建筑铁路通过南口者,此人本路当建筑之初,工程浩大,同事各员,昼夜

尚未出世云云”。辛勤经营缔造,常患难齐欧今幸全路告竣,

——詹同济编译:《唐天佑日记书信文倘非邮部宪加意筹划,督率提挈,同事各员于

章选》工程互相考镜,力求进步,曷克臻此!溯铁路

创始,起自英人斯特芬……我国虽进步稍迟,

而造成此路,幸得奏功于此日,预决将来必无

退化也,不亦与斯特芬森先后辉映哉!

——詹同济编译:《詹天佑文选》

(2)联系所学,例举导致材料二中近代中国铁路事业“进步稍迟”的内、外因素(各一项)。(4分)

材料三

1912年,孙中山在上海接受《民立报》记者采访时曾强调:“振兴中国唯一之方法,止赖实业……苟无铁道,

转运无术,而工商皆废,复何实业之可图?故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又为交通之母。国家之贫富,可以铁道之多寡

定之,地方之苦乐,可以铁道之远近计之。”

故合数计划路线计之,至少当有十万英里(160934.4公里)。若以此十万英里之铁路,在十年内建筑之,机

关车与客货车之需要必当大增……所以在中国建设机关车、客货车之制造厂以应建筑铁路之需,为必要之图,且其

为有利事业尤不可不注意也。

------1921年10月孙中山《实业计划》

(3)材料三中孙中山十年内建成十万英里铁路的计划能否实现?(1分)联系所学,简述你的理由.(4分)

材料四

2019年12月30日早上8:30分,G8811次列车从北京北站发车,前往河北张家口崇礼的太子城站,标志着

北京至张家口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将助力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提供交通运营服务保

障。

截至2019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3.9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超过3.5万公里。

——据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中国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白皮书整理

(4)综合上述材料,联系所学,谈谈你对中国“百年铁路梦”的认识。(15分)

3.伦敦的城市治理

城市的急速发展有时会引发“城市病”。伦敦就是其中的一座典型城市,而其针对“城市病”的治理对策,也

能引发我们的思考。

材料一

“我们从伦敦著名的‘乌鸦窝'圣吉尔斯开始……这个聚集她年复一年的变大,住宅规划得很不好,一堆乱七

八糟的三四层的高房子,街道狭窄、弯曲……这些地方的肮脏和破旧是难以形容的……到处是一堆堆的垃圾和煤灰,

从门口倒出来的污水就积存在臭水洼里。而住在这里的是穷人中最穷的人,是工资最低的工人。”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发表于1845年)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当时英国“城市病”产生的背景。(2分)

(2)回顾伦敦的城市治理,将字母填写至相应事件中。(8分)

A.10世纪末B.17世纪初

C.19世纪30年代D.20世纪40年代

①英国构建了包括家庭津贴、养老、疾病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发生于()。

②伦敦的城市治理是从获得了国王颁布的特许状后,大约是在()。

③工业革命后期,英国于()颁布法律确立近代自治市制度,伦敦并未纳入其中。

④英国最早的《济贫法》颁布于()»

材料二

伦敦城市治理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

1855年伦敦市设立“首都公共事务委员会”,主管伦敦市公共工程。

1859年“首都公共事务委员会”向议会申请借贷以治理泰唔土河污水问题。

1863年议会颁布《碱业法》,要求抑制工业生产中的有害气体。

1869年“首都公共事务委员会”开放了两个绿地公园,提供市民休闲场所。

1874年民间社团“改造工业阶级住宅都市协会”建立了专用工人住房。

“首都公共事务委员会”开始计划改造贫民窟。

1875年议会颁布《公共卫生法》,设公共卫生局,对供水、排污、贫民窟清理进行

监督。

1876年“首都公共事务委员会”开辟新街道,缓解交通拥堵。

议会颁布第一部水环境保护法《河流污染防治法》。

1888年议会颁布《伦敦交通法案》,规定铁路公司必须提供工人低价的车票/通勤列

车。

(3)材料二从三方面体现了伦敦城市治理的特点,请提炼并加以解释。(6分)

材料三

“这本书里所描写的那些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恶劣现象,现在或者已经被消除,或者已经不那样明显。下水道已

经修筑起来或改善了;在最坏的贫民窟中间,有许多地方修建了宽阔的街道。……但并不是所有的现象都被消除了J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第二版序言(1892年)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伦敦城市治理带给你的启示(4分)

4.一叶知“秋”

材料一

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淮南子•说山训》

乔装鹭蜜D国茶种的英国大盗罗泊特•福钧1866-1S93年中田,或藏>卬QS,金城1对丽茶Att二层却含国<S⅛极)

材料二

随着印度茶园面积不断扩大,有的茶园面积达千亩以上,英国开始在印度设立现代化的茶叶生产基地。……1872

年,杰克逊制成第一台揉茶机,19世纪末,印度实现制茶各个环节的机械化。……印度茶叶通过铁路轮船廉价运至

目的地。……另外,英国规定进口印度茶是零关税,而进口中国茶需缴纳35%的关税。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茶叶产区虽然扩大,产量提高,但很少规模生产,经营方法一如既往。……茶叶的种

植、制造和出售,都是出于本地茶农之手,他们墨守长久相传的、刻板的制茶方法。……一家一户的小茶园基本依

靠家庭成员进行采摘,根本无法做到统一,时间参差不齐,老嫩齐采,不分等级。……茶农则多采取最原始的肩挑

背扛的传统方式把茶叶运到市场上去,风吹日晒,加上拖延的时间长,以致未经烘烤的茶叶迅速凋萎了。

材料三

即使当时中国业茶者意识到了危机,甚至采取了某种措施,也不可能阻止茶叶外贸的衰减趋势,因为这根本不

是措施是否得力的问题……正是在19世纪,中国与欧美国家拉开了距离,茶叶贸易只是在双方差距加大过程中露

出的小小的冰山一角而已...

——以上材料摘编自周重林、太俊林《茶叶战争》仲伟民《近代中国茶叶国除贸易由盛转衰解疑》

(1)依据材料一,19世纪下半期中国与印度对英国的茶叶出口总体趋势有何变化?(4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比较中印对英茶叶贸易发生变化的原因。(6分)

(3)“19世纪中国与欧美国家拉开了距离”,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历史背景。(6分)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近代中国茶叶贸易的盛衰?(15分)

参考答案

1.【答案】

(1)AD(双选,4分)

(2)(6分)

水平一:能够结合材料信息进行概括性表述。租界开辟;西方近代文明传入中国;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

近代中国社会正在发生变革;上海市政建设近代化。西医传入中国;有了文化保护意识;(每点

2分,共计6分)

水平二:对材料信息进行简单列举(2—3)分出现医院、电报局、近代报刊、铁路等;

水平三:不能准确提取材料信息。(0—1分)

(3)(2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无产阶级革命)。

(4)本题采用分项评分法。

评分要素是:观点与论证、材料与史实、叙事与逻辑。

评分项一:观点与论证。(8分)

水平1:回答与问题无关;无观点、无论证。(0分)

水平2:观点不甚清晰;论证不尽一致、合理。(1—4分)

水平3:观点鲜明;论证一致、合理。(5-8分)

评分项二:材料与史实。(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