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四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老子〉四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老子〉四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老子〉四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老子〉四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老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四章学习目标了解老子及其作品,落实文言基础知识,疏通文意。01理解选文思想内容,领悟老子的唯物辩证主义和道家文化内涵,思考其现实意义。02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进思想道德修养,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03一、查阅分享,了解道家文常四人组成小组,安排分工,查阅道家资料,整合文中涉及到的道家文常知识,在课上一人板书关键词、一人讲解的形式与同学们分享。道家始祖:老子又名老聃,相传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春秋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以博学而闻名,相传孔子曾入周向他问礼。老子思想核心是朴素辩证法。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是道家性命双修始祖。道家始祖:老子

他立身行身,徐缓而不多事;深信无为,讥笑智巧。

知道光荣,却不和人争光荣,甘心居于耻辱的地位。

众人都争光,其独居后;众人都求际,其独守虚无。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也,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君子遇有时机,就服事君主,驾车而行;没有时机,就如蓬草随风而动。我听说,善于经商者深藏其财如同没有;君子有盛德,其容态就象愚夫。去掉你身上骄气和多欲,以及矜持态度和过多志向。)老子相关生而皓首据传,被道教奉为太上老君的老子是彭祖的后裔,在商朝阳甲年,公神化气,老子寄胎于玄妙王之女理氏腹中。弃世出关大约公元前485年,老子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就离开故土,准备出函谷关去四处云游。孔子问礼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老子思想“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经典:《老子》又称《道德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传世本八十一章,计五千言,成书于战国后期,晚于《孟子》,全书分为《德经》《道经》两篇。该书是否为老子所作,历有争议,一般认为书中所述基本反映老子的思想,将道家思想渗透到修身、养性、治国、用兵等各个方面,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主要内容不是让统治者躺平啥也不干,而是不瞎搞,要顺着规律去做原来万事万物的形成,都有其特定的规律,不可以随便改变。凡事都有两面,都是矛盾的,乐极生悲,物极必反历史背景春秋时期,周朝式微,诸侯争霸,战乱频频,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一些有识之士洞察祸福之机,深明成败之理,认为只有避世韬晦,才能保全个体的人格尊严和生命价值。在这种情况下,老子针对统治者的治国方略,提出“无为而治”的思想,呼吁统治者要“无为”,不要过多干涉百姓生活。老子的“无为”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要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数千年来,老子的“无为”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性格行为和人生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二、诵读吟咏,疏通文言障碍结合课下注释,查阅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整理重要文言现象。毂(gǔ)

埏埴(shānzhí)

户牖(yǒu)矜(jīn) 赘(zhuì) 强行者(qiǎng)泮(pàn)累土(léi)几成而败之(jī)诵读正音老子思想第十一章文意疏通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shān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辐:连结车辋(车轮周围的框子)和车毂的直条。毂:车轮的中心部位。埏埴:和泥(制作陶器)。埏,糅合。埴,黏土。器:陶器。户牖:门窗。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车子、陶器、屋室)供人方便利用,正是“无”起了作用。老聃之理:

说理之妙:经典之用:对学习、生活带来什么启示?(尽量使用成语或短语)二、咀嚼文义,把握言说方式和观点小组合作制作卡片——发言人阐述卡片内容思维整合老聃之理:“有”与“无”的相互关系(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相生相成)说理之妙:分析列举典型的日常生活用品,运用比喻论证阐明“无之以为用”的道理“有”与“无”的辩证关系经典之用:对学习、生活带来什么启示?

以退为进

以强为弱

以屈为伸

劳逸结合

知足常乐

冰山理论

休养生息古代马车的各部分名称小结辐条泥土门窗无车子器皿屋室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的智慧:要正视那些曾被你忽视的“无”,发掘其潜能和价值老子思想第十一章

有无的辩证关系第二十四章文意疏通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xiàn)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jīn)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zhuì)行,物或恶(wù)之。故有道者不处。((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跨者不行: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自见者:自我显露的人。

明:显明。自是者:自以为是的人。彰:彰显。自伐、自矜:自我夸耀。长:音cháng,意长久;音zhǎng,意得到敬重。在道:用道的观点来看。余食:剩饭。赘行:赘瘤。物或恶之:人们常常厌恶他们。处:为,做。老聃之理:

说理之妙:经典之用:二、咀嚼文义,学会辩证认识事物自主制作卡片——发表理性观点思维整合老聃之理:只有遵循自然大道,依照客观规律行事,才能避免错误结果。说理之妙:从反面运用排比、比喻的手法列举并剖析了四种人生态度及其后果无为立身小结企者、跨者自见、自是自伐、自矜反面论证有道者不处正面结论老子思想第十一章

有无的辩证关系第二十四章

无为立身第三十三章

文意疏通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qiǎng)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智:智慧。明:圣明或明道,超“智”之上。力:力量。

自胜:战胜自己。强:坚强。不仅是外在力量的表现,更是内在意志的表现。富:富有。强行者:勉励而行的人。志:意志。不失其所者:不丧失立身之基。死而不亡:死而不朽,指身死而道长存。老聃之理:

说理之妙:经典之用:二、咀嚼文义,正确认识自我自主制作卡片——发表理性观点思维整合老聃之理:一个人倘若能省视自己、坚定自己的生活信念,并且切实推行,就能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饱满的精神风貌,与大道“复归”,从而“死而不亡”。说理之妙:运用对偶排比,层层递进地说明了加强自我修养的重要性。经典之用:

认识你自己虚怀若谷自知之明

三省吾身“内胜”与“外胜”文意疏通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pàn),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léi)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安:(事物)安然未生变。持:持守,保持。兆:征兆,显露迹象。

谋:谋划,解决。泮:同“判”,分离。微:细微。为之于未有:状语后置,在事情未发生时就做。合抱:两臂围拢的粗细。毫末:毫毛的末端。累土:一筐土。累,通“蔂”,土筐。文意疏通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jī)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动手去做的就会坏事,有所把持的就会失去。无为: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几成:接近成功。

慎终:谨慎面对事情的终结。欲不欲: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贵:珍贵,珍惜。学不学: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复:弥补,补救。过:过错。辅:辅助。自然:自然变化,自然秩序。为:干预。圣人无为而治,百姓慎始慎终老聃之理:

说理之妙:经典之用:二、咀嚼文义,认识事物之规律自主制作卡片——发表理性观点思维整合老聃之理: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辩证法,洞察先机,抓好细节,慎终如始,以“道”作为人生最高准则,奉行“无为”“无执”说理之妙:对比百姓“慎终如始”和圣人“无为”的行事准则说明“道法自然”经典之用:

防微杜渐

未雨绸缪

细节决定成败

慎始慎终

无为而治

顺其自然

由小到大顺其自然小结自知自胜知足强行不失其所死而不亡课堂总结

《<老子>四章》主要阐述了老子关于“有”和“无”辩证关系的分析、有道之人不彰显自我的道理,强调了人要“自知”“自胜”“知足”“强行”,加强自我修养的观点,并告诉人们依照自然规律,从小事做起,“无为而治”,这四章从不同角度体现了老子的观点。一、论道:辩证分析“有”与“无”的联系二、修身:谦下守中,不可急躁冒进三、修身:个人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