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教工食堂拥挤的经济学思考_第1页
东教工食堂拥挤的经济学思考_第2页
东教工食堂拥挤的经济学思考_第3页
东教工食堂拥挤的经济学思考_第4页
东教工食堂拥挤的经济学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教工食堂拥挤的经济学思考[摘要]华中科大东教工食堂是为了方便东校区教职工就餐而新修的一个食堂,就餐环境很好,价格很合理,又因其距离东校区生活门近,大量校外人员通过购买一次性饭卡到东教工食堂就餐,每逢就餐高峰,东教工食堂内极度拥挤,出现一座难求的局面,给师生的正常就餐造成极大的不方便。本文从食堂拥挤现象入手,剖析校外人员进入东教工食堂就餐的原因,并利用公共经济学工具深入分析,得出东教工食堂向校外人士提供饭菜会造成校内师生福利损失的结论,并由此提出了包括限制一次性饭卡销售的一系列相关对策。[关键词]食堂补贴校外人员拥挤对策1.引言华中科技大学东教工食堂位于原城建学院的教职工宿舍,距离东校区生活门仅约100米(而最近的教学楼东十二楼与其的距离有约600米)。该食堂定位并不是韵苑食堂、学一食堂之类的大众食堂,而类似于喻园餐厅、百景园二楼,建立的初衷是为了满足周围教职员工、以及部分学生的就餐需求。东教工食堂就餐环境较好,由于是学校后勤保障的一部分,受益于政策优惠和各种补贴,价格比校外营利性质的餐厅便宜很多,加之质量控制有保障,因此大量校外人员通过购买一次性饭卡的形式到东教工食堂就餐,由于人数众多、就餐时间集中,每逢就餐高峰时段,东教工食堂极度拥挤,校内师生就餐受到了极其严重的影响。2.现状分析2.1更多的消费者剩余是校外人员进入学校就餐的最主要动机动机S为市场条件下的供给,也就是校外餐厅没有任何税收和行政收费等负担,而校内食堂也没有任何补贴情况下的,两者共同的供给曲线。我们再假设消费者没有任何偏好,而且可以没有“门槛”地做出利于自己的选择,在此前提下,我们设,供给曲线S为P=c+dQ需求曲线D为P=a-bQ其中a、b、c、d均为正数,且由于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所以b>d,而且为了使模型有意义,a>c在市场条件下,食堂和校外餐厅的生产目的均为最大限度获取生产者剩余,而校内师生和校外人员均追求消费者剩余最大化,两者均衡价格均为P0和均衡产量均为Q0。Q0=(a-c)/(b+d)P0=(ad+bc)/(b+d)此时的消费者剩余的面积为b(a-c)²/2(b+d)²而现实情况是学校食堂作为公共事业部门的后勤保障部分不但有免收税收的优惠政策,而且还有政策上的补贴,假设补贴为数量T,此时食堂的供给曲线下移,供给曲线变为P=c+dQ-T出现了新的均衡点,均衡产量变为Q1,均衡价格变为P1Q1=(a-c+T)/(b+d)P1=(ad+bc-bT)/(b+d)消费者剩余在原来面积b(a-c)²/2(b+d)²的基础上得到增加,消费者剩余变为,b(a-c+T)²/2(b+d)²与此同时,校外餐厅不但没有补贴,反而有税收负担,假设税收的数量为U,餐厅的供给曲线上移,供给曲线变为,P=c+dQ+U出现了新的均衡点,均衡产量变为Q2,均衡价格变为P2,Q2=(a-c-U)/(b+d)P12=(ad+bc+bU)/(b+d)消费者剩余在原来面积b(a-c)²/2(b+d)²的基础上有了减少,消费者剩余变为,b(a-c-U)²/2(b+d)²在a>c的情况下,b(a-c+T)²/2(b+d)²>b(a-c-U)²/2(b+d)²通过比较,食堂的消费者剩余多于校外餐厅的消费者剩余,在消费者没有个性偏好的情况下,作为理性经济人的校外、校内消费者均愿意到食堂进行消费,获取更多消费者剩余。2.2更多的生产者剩余是东教工食堂乐意校外人员进入就餐的原因东教工食堂一共有48张桌子,其中有一张为两个位子的小桌子,其余为四个位子,也就是说东教工食堂一共有191个位子,远远少于高峰期的就餐人数。如图,我们可以知道,单个厂商不影响价格变动,东教工食堂的MB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MC与MB相交产生的均衡点在拥挤线右边,是、假如食堂只提供拥挤线这么多数量的商品,此时食堂的生产者剩余会损失阴影部分的面积,因此食堂并不会因为拥挤而停止供给,而会继续提供商品,以获取阴影部分的生产者剩余。2.3一次性饭卡的存在让校外人员进入食堂就餐成为可能校内校外就餐消费者剩余的差额让校外人员有了进入校内就餐的动机,另一方面,食堂为了获取更多的生产者剩余并不会顾及食堂的拥挤状况,此时双方达成了某种你情我愿的默契,但是有一个阻碍,就是食堂并不接受现金,而是只能使用饭卡,而正规意义上的饭卡是实名制,每个教师员工和学生均只有一张,这无疑形成了食堂和校外人员交易的障碍。但是一次性饭卡的出现消灭了这种障碍,使得校外人员进入食堂就餐成为了可能。另一方面,一次性饭卡只需要在一元的工本费,这一元工本费对与抬高校外人员进入学校食堂就餐的消费成本几乎起不到作用,一元的附加成本并不会引起校外人员的需求产生大的变化,这一元的“门槛”起不了任何作用。3.福利缺失3.1拥挤带来的社会福利损失在拥挤之前,消费者的边际消费成本为0,但是当人数超过拥挤线,消费者的边际成本急速增加,在E0点时,拥挤带来的成本已经完全吞噬在食堂消费所带来的收益,此时消费人数由原Q0人减少为Q*人,将有(Q0–Q*)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消费者剩余将减少阴影部分面积,这是全社会因为拥挤而产生的损失。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举个例子就可以是,有可能有部分师生买了饭菜却找不到位子,不能正常就餐,饭菜冷掉了,效用因此降低了。另一方面,拥挤的现状将改变消费者评价,是需求曲线由D变为D’,将在产生下图阴影部分的消费者剩余的损失。现实生活中,部分师生因为知道东教工食堂会很拥挤,拥挤的负效用会出现在他们对东教工食堂的评价中,造成本来应该有的消费者剩余缺失,整个社会的福利下降。3.2东教工食堂里福利的损失首先,我们做出如下假设:食堂的供给量能满足包括校外人员在内的所有人员的需求,而且食堂足够大,有足够能力容纳所有师生和校外人员,不会造成拥挤;另一方面,不会存在校外人员进入学校食堂就餐的门槛,校外人员可根据自身成本收益分析做出利于自己的抉择。假设D1为校内师生的需求曲线,由于单个厂商不影响价格,在价格一定的情况下,校内外师生的消费者剩余为①三角形面积。D2为校外人员的需求曲线,他们的消费者剩余为①+②的面积的和。校内师生和校外人员的需求加总,成为新的需求曲线D3,在D3这条需求曲线上,校内师生和校外人员的总的消费者剩余为①②③的面积之和,又因为校外人员消费者剩余为①②面积之和,所以留给校内师生的消费者剩余为面积③,又因为①面积等于③面积,所以在假设条件下,我校师生并不会因为校外人员增加而效用受损。但是现实并不是这样的,上面的假设并不存在,因为食堂的设计应该只考虑了周围教师员工和部分学生的需求,而没有将校外人员的需求纳入考虑范围,我们假设,学校食堂的容纳能力是学校内师生需求的最大值,在没有校外人员进去的情况下,东教工食堂能满足所有校内师生的需求。而现在,校外人员大量涌入食堂,食堂出现了严重的拥挤状况,超过了食堂最初设计的容纳能力,也就是超过拥挤线,消费者的边际成本递增,如下图,达到E0时,消费者就餐的效用少于拥挤带来的负效用,消费者会停止消费,原有的消费者剩余得到了图阴影部分的损失。而在没有校外人员的情况下,均衡点和拥挤线与食堂边际收益的交点重合,表示我校师生不会产生拥挤,因此不会造成消费者剩余的缺失。现在加入校外人员的需求后,产生的部分消费者缺失是由校内教职员工和校外人员的损失共同组成的,双方损失此消彼长,无论是按如何比例进行分配,校外人员到校就餐的确会减少校内师生的消费者剩余,从而降低师生的福利。4.改进办法有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由于补贴的存在,在不计较个人偏好情况下,东教工食堂的饭菜单位价格带给消费者的效用比营利性质的校外餐厅的效用高,校外人员有进入东教工食堂就餐的倾向,他们通过购买一次性饭卡到校内进行消费,大量校外人员进入东教工食堂就餐,拥挤导致包括校外人员和校内教职员工、同学在内的所有人的消费者剩余减少,而在没有校外人员进入的情况下,消费者剩余不会减少,而最终部分损失的消费者剩余会由校内教职员工和学生承担,造成补贴带来的校园内部福利的损失。因此,提出如下解决办法:一.增加东教工食堂容量。增加东教工食堂容量的目的是使拥挤线向右移动,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从而减少其对消费者剩余的吞噬,使得消费者剩余增加。增加容量的最好办法是在有可能的情况下,扩大营业面积和增加座位数,有效的控制边际拥挤成本。二.分流部分人员,利用东教工食堂旁不远处的东教工超市的部分闲置的空间资源改造为有效率的供餐单元,分流部分东教工食堂“挤出”的就餐人员,这样可以使东教工食堂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使新的均衡点也向左移动,更接近与拥挤线,通过把本来应该在东教工食堂就餐的人员的消费者剩余转移到了东教工超市的供餐单元,减少了消费者剩余在东教工食堂的损失,也就变相的增加了整个消费者剩余。三.停止发行一次性饭卡,或者增加一次性饭卡的售价。个人认为这是最好的办法。之前的解决方案1、2都是需要增加投入而进行的一种优化,就只利用现有资源,不增加投入,不消耗补贴的最好办法是停止一次性饭卡的销售或者增加一次性饭卡的售价。两种措施都是为了把校外人员阻挡在东教工食堂之外,尽可能为师生创造一个“不拥挤”的环境,以减少消费者剩余损失。停止一次性饭卡的销售类似于宏观调控里的行政手段,建立起校内师生和校外人员之间的门槛,抹杀校外人员进入学校食堂就餐的可能性,把补贴带来的消费者剩余增量全部留在学校师生内部。另一种方法就是增加一次性饭卡的售价,现在的一次性饭卡售价为1元,增加的售价带来的负效用应该超过同质饭菜校内食堂与校外餐厅的单位效用差,这样校外人员就不会因为巨大的效用差进入食堂就餐了。当一次性饭卡的价格足够高时,对于校外消费者而言,到校内食堂就餐的收益会超过他们为了进入校内食堂付出的成本,如果他们再继续在校内食堂就餐,他们的生产者剩余将会减少,因此,他们会停止进入校内消费。据我了解,很多其他高校都是通过按较高比例收取管理费的形式抬高校外人员进入学校食堂消费的成本,同城的华中师范大学所有食堂就推出了“对校外人员购买该校临时就餐卡,统一加收15%的管理费”的规定,其50元面值的饭卡售价为57.5元。实施首日,其北区食堂午餐时段减少约60人就餐,效果十分明显。5.小结在物价飞涨的社会大背景,高校俨然成为了城市生活成本的一个“孤岛”,但我们必须看到,高校并没有社会义务为周边人群提供生活成本的避难所,高校并不是一个社会福利机构,高校食堂的物美价廉来自于政府的补贴,补贴的对象是校内学生和教职员工,补贴是为了提供良好的后勤以保障高校正常科研教学,最终更好的发挥高等教育的正外部性。把本该师生享受的福利分享给校外人员,会造成校内师生的福利减少,而校外人员福利的增量并不能完全弥补这部分福利的损失,也就是说,这不单单是个校内的福利外溢,更是全社会福利的减少。停止销售一次性饭卡,或者大幅提高一次性饭卡的售价,在经济学、公共管理学领域均能找到支撑,合法合情合理,高校能保障师生的就餐就已经完成了职能,如何保护物价飞涨情况下的公民,这是政府应该做的。参考文献【1】臧芳王守茹食堂经济学【J】中国经贸2010第10期【2】皮光纯“公益性”与“市场化”的博弈【J】高校后勤研究2009第2期【3】王兴伯高校后勤伙食社会化改革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J】商业研究2004第10期【4】孙平生从价格角度谈高校学生食堂的定位与管理【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11第2【5】刘君成本与价格的博弈——高校平抑食堂价格的管理智慧【J】教育与职业2007第31期【6】董晓华论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开放——基于公共物品治理的视角【J】东岳轮从2008第4期【7】约翰·利奇著孔晏朱萍译《公共经济学教程》【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8】彼得·M·杰克逊著郭庆旺译《公共部门经济学前沿问题》【M】中国税务出版社【9】高培勇崔军编《公共部门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公共经济学结业论文题目:东教工食堂拥挤的经济学思考任课老师:刘启君学生姓名:牟星班级:行政09学号:U200917474DATE\@"M.d.yyyy"1.6.2020DATE\@"HH:mm"DATE\@"M.d.yyyy"1.6.2020DATE\@"HH:mm"14:34DATE\@"HH:mm:ss"14:34:51TIME\@"yy.M.d"20.1.6TIME\@"h时m分"2时34分TIME\@"h时m分s秒"2时34分51秒DATE\@"MMM.d,yy"Jan.6,20DATE\@"dMMMMyyyy"6January2020DATE\@"h:mm:ssam/pm"2:34:51PMDATE\@"HH:mm:ss"14:34:51TIME\@"yyyy年M月d日星期W"2020年1月6日星期一DATE\@"HH:mm:ss"14:34:51

资产评估案例分析题1.被评估企业为一拟准备上市的酒店,评估基准日为2003年12月31日,该酒店2003年的财务状况详见2003(1)由于非典原因,该企业2003年的实际收入仅达到企业正常经营收入的60%;(2)企业主营业务成本约占主营业务收入的50%,营业费用约占主营业务收入的5%,管理费用约占主营业务收入的5%;(3)财务费用(利息支出)约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0%,其中长期负债利息占财务费用的80%;(4)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占主营业务收入的5.5%;(5)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2003年利润表项目行本年累计数一、主营业务收入11000000.00减:主营业务成本3550000.00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555000.00二、主营业务利润(亏损以“-”号填列6395000.00加:其它业务利润(亏损以“-”号填列)7减:营业费用880000.00管理费用9100000.00财务费用1080000.00其中:利息支出1180000.00三、营业利润(亏损“-”号填列)13135000.00加:投资收益(亏损以“-”号填列)14补贴收入15300000.00营业外收入16减:营业外支出17150000.00四、利润总额(亏损总额以“-”号填列18285000.00减:所得税(所得税税率为33%)1994050.00五、净利润(净亏损以“-”号填列)22190950.00评估人员根据被评估企业的实际情况及未来发展前景,选取了同行业5个上市公司作为参照物并经综合分析、计算和调整得到一组价值比率(倍数)的平均数值,具体数据如下:(1)市盈率为l0;(2)每股市价与每股无负债净利润的比率为7;(3)每股市价与每股主营业务利润的比率为3.8.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运用市场法评估该酒店市场价值。(最终评估值以算术平均数为准,运算中以万元为单位,评估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参考答案:收益调整表项目行本年累计数一、主营业务收入11666700.00减:主营业务成本3833300.00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591668.50二、主营业务利润(亏损以“-”号填列)6741731.50加:其它业务利润(亏损以“-”号填列)7减:营业费用883300.00管理费用983300.00财务费用10166700.00三、营业利润(亏损以“-”导填列)

13408431.50加:投资收益(亏损以“-”号填列)14补贴收入15营业外收入16减:营业外支出17四、利润总额(亏损总额以“-”号填列)18408431.50减:所得税(33%)19134782.39五、净利润(净亏损以“-”号填列)22273649.11(1)主营业务收入=100÷60%=166.67(万元)(2)主营业务成本=166.67×50%=83.33(万元)(3)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166.67×5.5%=9.17(万元)(4)营业费用=166.67×5%=8.33(万元)(5)管理费用=166.67×5%=8.33(万元)(6)财务费用=166.67×10%=16.67(万元)(7)无负债净利润=2736+16.67×(1-33%)=38.53(万元)(8)主营业务利润=74.17(万元)(9)净利润=27.36(万元)(10)根据市盈率计算的酒店价值=27.36×10=273.60(万元)(11)根据无负债净利润价值比率计算的酒店价值=38.53×7=269.71(万元)(12)根据主营业务利润价值比率计算的酒店价值=74.17×3.8=281.85(万元)(13)评估值=(273.60+269.71+281.85)÷3=275.05(万元)

2.2004年,某著名百货公司将其拥有的某商场一部分出租给银行,租期5年,剩余部分统一招商和经营管理,对招商引进的商户收取较高的管理费。现该百货公司欲转让该商场而委托评估其转让价格。请问:(1)该商场周边近期有较多权利性质相向的临街铺面正常交易的实例,可否选取其作为可比实例?为什么?(2)确定出租部分的潜在毛收入时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是什么?(3)确定自营部分的净收益时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参考答案:(1)不可取。因为这些交易实例在实物状况上会有较大差异,如土地房屋规模、设备装修档次、建筑结构、楼层层数与层高、临街深度等不同,不具有可比性。(2)确定出租部分潜在毛收入时应注意:①租赁期内按租约计,租赁期外按正常客观的市场租金计;②应考虑租赁保证金和押金的利息收入;③应考虑是否存在无形收益。(3)确定自营部分净收益时应注意:①测算正常客观的净经营(营业)收入;②应扣除正常商业利润。或:要准确界定由商业房地产本身带来的净收益,不要在净收益中混入由于经营等非房地产本身要素所产生的收益。或:应根据经营资料测算净收益,净收益为商品销售收入扣除商品销售成本、经营费用、商品销售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商业利润。

3.委托方委托某评估机构评估的资产为1台电脑数控机床,型号MCV-1300P,该机床于1998年6月购置并投入使用。资产评估师采用成本法进行评估,评估基准日为2008年2月30日。经过向该机床生产厂家的代理商咨询,该型号机床已经停止生产,与委估机床同规格的新型设备的市场价格为84万元。委估设备与同规格新设备的主要区别在于数控系统和机床结构的差异,两方面因素对价格差异的影响分别为12.5%和17%,因而,确定被评估设备的重置成本为:84万元×(1—29.5%)=59.2万元成新率的确定采用年限法和工作量法。该类机床经济使用寿命为12-18年,考虑到该设备为较早期的数控机床,制造质量一般,因而确定其经济使用年限为14年,年限法确定其成新率为:1-已使用年限÷经济使用年限=1-9.67÷14=30.9%该设备的运行应该以两班制为标准,每天15小时,然而设备的实际使用为不定期的三班和两班制,平均每天运行时间为18小时。以工作量法确定的成新率为:1-(18小时×250天每年×9.67年)÷(15小时×250天每年×14年)=17.1%确定该设备的综合成新率为:30.9%×50%+17.1%×50%=24%该设备的评估值为:59.2×24%=14.2万元该设备评估过程中,为什么没有分别考虑实体性、功能性、经济性贬值?你认为成新率的估算过程有什么可商榷的?参考答案:教材第25-27页。根据案例描述,该资产的利用率为:18÷15=120%,因而实际已使用年限为120%×9.67=11.6年,因而成新率应该为:1-11.6÷14=17.14%

4.“A”商标评估案例一、委托单位概况SC旅行社于1978年8月18日批准成立。注册资本1423万元,有职工281人,现下属有7个企业。二、评估方法本次评估选取2000年6月30日为评估基准日,评估方法选用超额收益法。该法对商标进行评估,就是对商标有效期内(续展前该商标有效期为8式中:PV——商标的评估价值;i——折现率;Pt——预测超额利润;n——预测期;t——预测年限超额利润=营业收入净额×超额利润率超额利润率=收益率-基准收益率营业收入净额=营业收入总额-代收代付款折现率=无风险收益率+风险收益率三、评估数据来源及计算过程1.SC旅行社营业收入净额计算(表1)表1营业收入净额计算表年份199519961997199819992000(1—6月)营业收入总额(万元)8613174062024622861196131l342代收代付款(万元)379694801201413800108726326营业收人净额(万元)4817792682329061874150162.SC旅行杜1995—2000年营业收入情况汇总与2001—2008年营业收入净额预测(表2、表3)预测方法:最小二乘法。表2年份Xr(万元)XrX21995148174817119962792615852419973823224696919984906136244161999587414370525200061250075OOO26总计215127720031491因此:因此:Y=1191.11X+4377.28表3营业收入净额计算表年份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X789101l121314预测营业收入净额(万元)127151390615097162881747918671198622l053环比指数=本年度营业收入净颧÷上年度营业收入净颧经计算,环比指数不大于1.10,说明预测的未来营业收入净额年递增不超过10%:根据国家确定的“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内旅游业的规划目标:“十一五”期间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2%~15%,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年均增长10%~12%……可看出由最小二乘法建立的回归分析模型所预测的未来营业收入净额是合理的。3.利润率计算(表4)计算公式为:表4年份19921993199419991996(1—6月)利润总额(万元)1433.241527.971762.90l807.061227.40营业收入净额(万元)79268232906187415009.70收益率(%)18.0818.5619.4620.6724.50说明:1.利润总额为SC旅行社税前利润额。2.由于旅游行业的特殊性,营业收入总额中大量的代收代付款不属于旅行社的实际收入,故采用扣除代收代付款之后的营业收入净额计算SC旅行社的收益率。4.超额收益率计算(表5)表5年份全国旅行社利润率(%)SC旅行社利润率(%)199213.0218.08199311.7918.56199412.1019.4619958.9620.67总计45.8776.77平均值11.4719.19超额收益率=SC旅行社平均利润率-全国旅行社平均利润率=19.19%-11.47%=7.72%5.折现率计算SC旅行社凭借自身的实力,跻身中国旅游界前列,利润水平明显高于同行业平均利润率,在同行业中具有极高的声誉和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根据市场调查及专家预测,我国未来旅游市场的总趋势将是在数量、质量方面持续稳定增长,这是因为:(1)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决定旅游业也将随之快速发展:(2)国内居民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和休闲时间的增多:(3)旅游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消费选择;(4)国内旅游的经营体系已经比较健全,(5)国内旅游的接待设施不断增加和完善,(6)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及我国旅游界与世界旅游组织的关系进一步密切,必将吸引更多的海外游客。所有这些决定了国内旅游市场前景广阔。但另一方面,随着市场前景的看好,涉足旅游服务的机构逐年增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近5000家,市场竞争极为激烈,加之旅游业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具有一定的风险。综合考虑,本次评估风险收益率取3%,安全利率取一年期国库券利率为9.64%。具体计算为:折现率=1年期国库券利率+旅游业风险收益率=9.64%+3%=12.64%按谨慎性原则折现率最后取13%。

6.折现系数计算(表6)因为评估基准日为2000年折现系数=(1十折现率)–t表6折现系数计算表年份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tO.51.52.53.54.55.56.57.58.5折现系数O.94070.8325O.7367O.652O.577O.5106O.4518O.3999O.3539说明:t为基准日为2000年7.“A”商标价值计算商标评估计算一览表(表7)。评估基准日:2000委托单位:SC旅行社表7商标评估计算表金额单位:万元年份预期营业收入(1)税前超额利润(2)=(1)×7.72%税后超额利润(3)=(2)×(1—33%)现值系数(4)现值(5)=(3)x(4)2000(7-12月)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