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提分练习集训02 中国古代史100题(2)(解析版)_第1页
(新高考)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提分练习集训02 中国古代史100题(2)(解析版)_第2页
(新高考)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提分练习集训02 中国古代史100题(2)(解析版)_第3页
(新高考)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提分练习集训02 中国古代史100题(2)(解析版)_第4页
(新高考)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提分练习集训02 中国古代史100题(2)(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集训02中国古代史100题(2)51.(2023·湖北襄阳·襄阳四中校考模拟预测)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五祀卫鼎”内壁铭文,讲述了西周共王五年正月,一个叫裘卫的人与邻居邦君厉发生土地纠纷,并将该事报告给刑伯等王室大臣。经过调解,裘卫以“田五田”交换邦君厉靠近水源的“田四田”,三有司等官员进行实地勘察、划定地界,并办理了手续。铭文内容(

)A.表明西周分封制遭到破坏 B.反映当时存在部分私有土地C.可用于研究西周青铜制造 D.说明周王室的权威遭到挑战【答案】B【详解】本题是多项类单项选择题。据次题干信息可知,本题是本质类、推断类选择题。据题干信息可知,铭文中内容讲述了西周共王五年正月,一个叫裘卫的人与邻居邦君厉发生土地纠纷,并将该事报告给刑伯等王室大臣。经过调解,裘卫以“田五田”交换邦君厉靠近水源的“田四田”,三有司等官员进行实地勘察、划定地界,并办理了手续。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当时的主要土地制度是井田制,这反映了西周当时在井田制之外还存在部分私有土地,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反映铭文中记载的土地纠纷,未涉及分封制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反映铭文中记载的土地纠纷,C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周王室的权威遭到挑战,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52.(2023·湖北襄阳·襄阳四中校考模拟预测)曲宴是古代帝王赐宴的一种,具有私宴性质。下表为宋朝部分官员出席曲宴的记载,出席人员变化反映出(

)时期太祖朝真宗朝曲宴记载建隆二年,“宴刺史、统军、军指挥使以上及诸道进奉使于广政殿”咸平五年(1002年)“癸亥,赐近臣岁节宴于宰相吕端第。自是遂以为例”乾德二年,“宴大将王全斌于崇德殿”“三年八月八日甲寅,诏近臣观书于龙图阁,遂宴于崇和殿”A.宋初治国方略的调整 B.科举制度日益完善C.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 D.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宋代。根据材料可知,曲宴是古代帝王赐宴的一种,具有私宴性质,用以拉拢臣下,便于对朝政的控制,参加的人员一般是皇帝近臣、宗亲等。表中曲宴人员变化呈现出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从武将到文臣,反映出宋代重文抑武政策的逐渐确立,体现了宋初治国方略的调整,A项正确;科举制度的日益完善是指科举制选拔人才的思想、组织、程序等完善,并非体现在文官地位提高上,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加强中央集权的信息,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项;中国古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始终如一,即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并未发生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53.(2023·湖北襄阳·襄阳四中校考模拟预测)据文献记载,“胡人”在唐朝从事的职业包括:官员、使者、质子、仆从、商贾、僧侣、牵夫、车夫、伎乐、工匠、译语、猎师、马球手等。这些记载在出土的墓葬石雕、壁画、绘画等文物中都有反映。据此可知唐朝(

)A.社会分工日益细密 B.阶层流动逐渐加剧C.社会风气较为开放 D.中外交流日益频繁【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从材料看到,“胡人”在唐朝从事多种多样的职业,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气较为开放,C项正确;A项“日益”的说法从材料无法得出,排除;胡人是古代对北方异族及西域各民族的称呼,胡人从事职业与阶层流动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社会风气的开放,非单纯的中外交流,排除D项。故选C项。54.(2023·山东济南·山东省实验中学校考二模)在道家和儒家思想中,道家主张“自然之道”,强调天道无为;儒家主张“君子之道”,更强调社会伦理。这两者所说的“道”都注重(

)A.重建等级秩序 B.强调道德标准 C.维护统治行为 D.规范个人修养【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道无为”的思想一方面体现了人对自然、社会规律不可抗拒性的初步认识,另一方面表达了老子顺任自然、不妄为的大智慧;“君子之道”是孔子心中理想的做人处事原则。结合上述分析可知,两者所说的“道”都注重规范个人修养,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个人修养,非重建等级秩序、道德标准及维护统治行为,排除ABC项。故选D项。55.(2021秋·陕西咸阳·高三校考阶段练习)唐宋时期,江南一带稻麦复种范围不断扩大,面食种类不断增加,包子、馒头、千层饼等已出入寻常百姓家,从而出现“饮食混乱,无南北之分”的现象。这反映了(

)A.南北经济交往密切 B.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显C.饮食文化日益丰富 D.耕作技术不断提高【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中国)。根据材料得出唐宋南方经济获得发展进而出现饮食方面的变化,“饮食混乱,无南北之分”,可见江南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显,B项正确;根据材料“唐宋时期,江南一带稻麦复种范围不断扩大,面食种类不断增加”,可知江南农业的发展影响饮食结构,无法体现南北经济交往密切,排除A项;材料体现饮食种类的增多而非饮食文化日趋丰富,是现象而非本质,排除C项;“江南一带稻麦复种范围不断扩大”是种植结构的变化,不能得出耕作技术提高,排除D项。故选B项。56.(2021秋·陕西咸阳·高三校考阶段练习)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写道:“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捍)城。”周初的这一做法(

)A.有利于维护等级秩序 B.容易形成割据混战C.有利于稳定政治统治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西周(中国)。题干材料“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说的是分封制,柳宗元认为,西周分封的诸侯遍布各地,可以起到拱卫王室、镇守地方的作用,有利于巩固统治,C项正确;分封制实行后,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所以等级秩序是分封制的产物,不能说是分封制维护了等级秩序,排除A项;材料强调分封制的积极作用,排除B项;西周尚没有实行中央集权体制,排除D项。故选C项。57.(2023·辽宁沈阳·东北育才学校校考模拟预测)明末清初学者颜元曾评论道:“朱子遗风至今日,衣冠文士羞与武夫齿,秀才挟弓矢出,乡人皆惊,甚至子弟骑射武装,父兄便以不才目之,长此不返,四海溃弱。”“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据此可知,颜元(

)A.倡导经世致用的育人思想 B.强调“存天理,灭人欲”C.倡导提高教育的社会地位 D.主张实行反满兴汉的政策【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末清初时期。材料表明宋元以来的儒者羞与武夫齿,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这是对当时理学的一种反思希望儒学成为倡导经世致用的育人思想,别让儒者成为妇女态,A项正确;材料是说理学的一些弊端,不是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教育的社会地位问题,排除C项;材料是体现理学的一些弊端,不涉及反满兴汉,排除D项。故选A项。58.(2023·辽宁沈阳·东北育才学校校考模拟预测)遭遇自然灾害时,孝文帝开仓赈恤;对于鳏寡孤独以赐粟(或谷)帛为主,还有免除“杂徭”;对于贫老和“不能自存者”,赐给衣服布帛、粮食或田地等;特别困难的病患专门设立医治场所,派专门的医师救护。孝文帝的这些措施(

)A.顺应了民族交融的趋势 B.丰富了古代民本思想的内涵C.巩固了全国统一的局面 D.缩小了北魏社会的贫富差距【答案】B【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时期(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政府通过开仓赈济、设立机构、调整赋税等做法,对鳏寡孤独、贫老、病患和“不能自存者”采用不同救助措施,体现出政府在救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针对性,反映了封建国家对百姓的重视,丰富了古代民本思想的内涵,B项正确;孝文帝的救灾措施与民族关系的发展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北魏时期南北对峙,国家并未实现统一,排除C项;材料不足以说明孝文帝的救灾政策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排除D项。故选B项。59.(2023·海南海口·海南中学校考三模)宋代西湖的舟船“无论四时,常有游玩人赁假,舟中所须器物,一一毕备,但朝出登舟而饮,暮则径归,不劳余力,惟支费钱”,而在东京城内“凡雇觅人力、干当人、酒食作匠之类,各有行老”。这反映出当时(

)A.市民阶层登上政治舞台 B.社会服务行业有所发展C.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D.雇佣劳动现象较为普遍【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无论四时,常有游玩人赁假,舟中所须器物,一一毕备,但朝出登舟而饮,暮则径归,不劳余力,惟支费钱”、“凡雇觅人力、干当人、酒食作匠之类,各有行老”可知,宋朝时期,城市里的租赁业务较发达,东京城里有着行老充当中介,为需要雇佣劳力、杂役的人介绍劳动力,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政治层面,无法体现市民阶层登上政治舞台,排除A项;单从材料的描述无法得知整个宋朝社会服务业的发展,排除B项;普遍一词夸大了实际,且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60.(2023·海南海口·海南中学校考三模)《庄子·天下》说:“《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其数散于天下而设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这(

)A.促进了政治统一 B.维系了“学在官府”的局面C.冲击了贵族政治 D.导致了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诗》、《书》、《礼》、《乐》、《易》、《春秋》传播至民间,有利于学术下移,士阶层兴起,冲击了贵族政治,C项正确;《庄子·天下》属于战国时期庄子的著作,其主张“逍遥”,并不能促进政治统一,排除A项;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排除B项;土地人民是各诸侯国争夺的核心,《诗》、《书》等并不会导致各诸侯国的矛盾,排除D项。故选C项。61.(2023·江西景德镇·统考二模)唐元日(元旦)期间,长安城里各家各户要悬幡立竿,设丰盛的家宴,举家同庆。入宋以后,宋人“入市店饮宴,惯习成风”“不论贫富,游玩琳宫梵字,竟日不绝”。这种转变(

)A.打破了坊市功能界限 B.限制了城市消费市场C.反映了市民阶层活跃 D.加快了社会阶层流动【答案】D【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唐元日(元旦)期间,长安城里各家各户要悬幡立竿,设丰盛的家宴,举家同庆。......人市店饮宴,惯习成风,......不论贫富,游玩琳宫梵宇,竟日不绝”可知,从唐到宋,节日庆典由家宴为主转为市店消费、外出游玩,体现了当时人们消费日益社会化、市场化,有利于扩大城市消费市场,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市墙、坊墙被拆毁,坊市界限不复存在的相关内容,排除A项;社会流动是指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从一个社会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层,从一种社会地位到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到另一种职业,材料未涉及社会阶层流动的相关内容,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南北经济发展的差异,无法得出这一转变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排除C项。故选D项。62.(2023春·福建厦门·高三厦门一中校考阶段练习)炭化鸟形木雕(如图,亦称“太阳鸟”)出土于沈阳新乐遗址,经碳—14年代测定,距今约7000年,出于火灾的原因,其出土时已炭化,并断成三截。但木雕纹饰精美,全身双面雕刻,刀法娴熟流畅,其形宛如一只振翅欲飞的鹏鸟。这反映了()

A.新乐先民能够制取并保留火种 B.该木雕主要应用于宗教和祭祀活动C.新乐先民具备一定的审美意识 D.新乐文化时期农业与手工业相分离【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距今约7000年(中国沈阳)。据本题材料“距今约7000年”“但木雕纹饰精美,全身双面雕刻,刀法娴熟流畅,其形宛如一只振翅欲飞的鹏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先民具备一定的审美意识,该木雕呈现了7000年前新乐先民高超的雕刻技艺和审美艺术,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新乐先民保存火种的相关论述,排除A项;材料并未对该木雕的用途进行具体说明,排除B项;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判断新乐文化时期农业与手工业是否产生分离,排除D项。故选C项。63.(2023·山东泰安·统考模拟预测)据考古发掘,洛阳东周王城,东西长约2890米,南北长约3200米;曲阜鲁国故都城址,东西长约3500米,南北长约2500米;河北易县燕下都城址,东西长约8000米,南北宽约4000米。上述现象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A.诸侯之间交流加强 B.专制王权遭到冲击C.华夏认同观念形成 D.宗法礼制遭到僭越【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古代礼制下,各阶层的生活、住处都有严格的等级限制。从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都城规模来看,都远超周天子,说明当时宗法礼制遭到僭越,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礼崩乐坏,非诸侯之间交流加强和华夏认同观念形成,排除AC项;当时尚未建立专制王权,排除B项。故选D项。64.(2023·山东泰安·统考模拟预测)两汉时期至少有29名地方官员因为造福一方,死后被当地民众立祠祭祀,但只有兴学举贤的蜀郡太守文翁、为官清廉的南阳太守召信臣、主动归附汉光武的益州太守文齐、弃恶从善的洛阳令王涣4人得到朝廷昭告纳入官方祭祀体系。这表明(

)A.中央强化文化的大一统 B.南方文化社会影响力上升C.主流思想强调关注现实 D.民众观感是上计制度基础【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两汉时期(中国)。据题意可知,虽然“两汉时期至少有29名地方官员因为造福一方,死后被当地民众立祠祭祀”,但只有四名官员得到官方祭祀体系认可,这四名官员的行为实际上都迎合了两汉政府的需要,是中央强化文化大一统的表现,A项正确;南阳、洛阳都是北方城市,因此不能体现南方文化社会影响力上升,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内容不是主流思想强调的内容,而是强调的是中央强化文化大一统,排除C项;上计是对官员的考核,民众观感并不是基础因素,排除D项。故选A项。65.(2023·重庆北碚·西南大学附中校考模拟预测)南宋时,临安有谚语说:“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盖东门绝无民居,弥望皆菜圃。”而南宋诗人赵蕃也在《抚州城外作》中写道“不惟稻陇有佳色,菜畦苗叶相与昌”。上述材料反映出()A.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 B.外来农作物品种传播C.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 D.新的经营方式的出现【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宋时期。据题意可知,南宋时期临安城所需要的物资要靠乡村供应,因此体现了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南宋时期的城乡经济联系,并不是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外来农作物品种的传入和新的经营方式的出现,排除BD项。故选C项。66.(2023·重庆北碚·西南大学附中校考模拟预测)唐代晚期的绘画理论家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讲“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此外,他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美学命题:“凝神遐想,妙悟自然,物我两忘,离形去智”。张彦远的这些观点反映了唐代()A.文化交融影响绘画 B.绘画门类丰富多彩C.心学发展影响绘画 D.绘画风格注重写实【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晚期。根据“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凝神遐想,妙悟自然,物我两忘,离形去智”可知,张彦远的观点中含有儒家和道家等思想流派的内容,因此他提出的这些观点说明文化交融影响了绘画发展,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张彦远关于绘画的观点,不能体现绘画门类丰富多彩和绘画风格注重写实,排除BD项;心学到宋明时期才出现,排除C项。故选A项。67.(2023春·浙江·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王安石变法时期,官府推行青苗法,按户放贷取息,户等越高可借贷越多,取息二分,一年两次,实际取息高达四分。据此材料推理,对青苗法实施的影响解读错误的是(

)①导致自然经济的解体②完善了户籍制度⑧导致两税法的瓦解④缓解了财政压力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B【详解】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时空是宋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农户接受放贷,偿还利息,由于政府利息达四分之高,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④正确,不符合题意;中国古代自然经济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①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材料是按户等提供借贷,并非户籍管理,②错误,符合题意;两税法是在唐中叶后推行的,材料事件发生时间是宋朝,③错误,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B项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68.(2023·山东济南·山东师范大学附中校考模拟预测)春秋战国时期,“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这反映出此时(

)A.私学兴盛,文化传承 B.实现统一是社会共识C.学术争鸣,服务政治 D.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争霸、兼并战争不断,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出现了“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的情况,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多种学派思想争鸣,服务于现实政治的需要,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各学派思想的争鸣,没有涉及私学的兴盛,排除A项;据材料“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可知,各学派思想各不相同,没有体现实现统一是社会共识,排除B项;华夏认同是周边民族对华夏族的认同,材料并未涉及周边民族的华夏认同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69.(2022·北京平谷·统考一模)“内边防务”“外边防务”是研究古代中国边疆问题时使用的概念。明朝中期以前,中国的边疆政策以“内边防务”为主,而到明清时期则是以“外边防务”为主。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①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

②中国的生产力和科技水平世界领先③中华民族以融合成密不可分的整体④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C【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明清时期的边疆地区。根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属于皇权专制的表现,与材料并无关系,①项错误;“中国的生产力和科技水平世界领先”说法不符合史实,明清中国已经开始落后,②项错误;明清时期中华民族以融合成密不可分的整体,因此明清时期则是以“外边防务”为主,③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倭寇为患,清朝遇到新的问题即西方殖民侵略,因此明清时期是以“外边防务”为主,④项正确。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70.(2023·辽宁·校联考模拟预测)公元204年曹操下租调令: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地方官不得擅兴发。《资治通鉴》称:“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两税法改为“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即通过评定户等实现的按资征税。赋税制度的变化说明(

)A.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控制 B.封建社会阶级矛盾被消除C.唐宋间贫富差距大大缩小 D.土地兼并得到有效的抑制【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租调制下“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对农民的控制较强,两税法下“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减轻了对农民的控制,A项正确;封建社会下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不可能被消除,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赋税标准的变化,但不能反映贫富差距缩小,排除C项;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社会土地兼并不能得到有效抑制,排除D项。故选A项。71.(2023·湖北黄冈·黄冈中学校考二模)《孟子》载: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孟子所举之舜、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等六人皆起自微贱。这说明(

)A.区域人才流动逐渐频繁 B.传统贵族政治业已瓦解C.社会层级流动渐趋加强 D.文化繁荣导致学术下移【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孟子所举之舜、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等六人皆起自微贱”,可以看出舜、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等六人都是身份低微之人,但被统治阶层重用,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层级流动渐趋加强,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社会阶层的流动,并不是区域之间的人才流动,排除A项;“传统贵族政治业已瓦解”表述绝对,这一时期并没有瓦解,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社会阶层流动,并未提及文化繁荣及学术下移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72.(2023·辽宁·校联考模拟预测)东汉和帝时废除察举制的旧规——州郡举荐一律为两人,改为“不满二十万口二岁举孝廉一人,二十万口岁举孝廉一人,四十万二人”等;顺帝时由三公府对郡国孝廉者进行分科考试。据此可知,东汉时期(

)A.选官方式相对客观 B.阶层流动相对活跃C.察举不实现象突出 D.意图维护制度公平【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东汉时期。根据材料“不满二十万口二岁举孝廉一人,二十万口岁举孝廉一人,四十万二人”“顺帝时由三公府对郡国孝廉者进行分科考试”可知,东汉时期,统治者逐渐打破了州郡举荐一律为两人的旧规,产生了按照人口比例举孝廉的新规,并且通过分科考试的方式鉴别郡国孝廉者,这体现了统治者维护察举制公平的意图,D项正确;察举制通过举荐选官的方式具有明显的主观性,科举制相对比较客观,排除A项;科举制选拔人才,使阶层流动相对活跃,排除B项;材料无法直接得出察举不实现象突出的信息,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73.(2023·河北·统考模拟预测)宋代科举考试中独有的“特奏名”制度是针对那些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落榜的人,通过附加考试后赐予进士出身和官职的制度。如表所示为宋代“特奏名第一人”(排名第一)的地域分布情况。这一分布情况(

地域分布南方北方籍贯无考总计福建江西浙江江苏安徽湖南广东湖北河南有名无籍贯无任何信息人数27117322211201490A.反映了宋明理学的适用范围日趋扩大 B.缓和了门阀士族与庶族的政治冲突C.折射出地域经济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 D.说明了科举制度的功能呈现多样化【答案】C【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通过附加考试获得进士出身和官职的“特奏名第一人”多为南方人,反映出经济重心南移一定程度上为培养人才提供了物质保障,有利于教育的发展,折射出地域经济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与宋明理学适用范围的扩大无关,排除A项;据所学,士族阶层在隋唐时期已经衰落,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科举制度功能多样化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74.(2023·河北·统考模拟预测)元朝时期,统治者决议“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确定了宋、辽、金三朝独立成史的原则,修正了南北朝修史时出现的“南书谓北为‘索虏’,北书谓南为‘岛夷’”的弊病。在对三朝历史编纂中,力图用相似的篇幅设置来记录三朝历史发展进程,负责编纂的史官也来自不同民族。这反映出元朝(

)A.“大一统”的政治意识得到强化 B.边疆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C.开创了为少数民族修史的先例 D.民族交融缓和了社会矛盾【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元朝统治者确立宋辽金三朝“各与正统”、独立成史的原则,修正了南北朝修史弊病,任用不同民族史官修史等,反映出元朝“大一统”的政治意识得到强化,A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元朝边疆治理及成效,排除B项;据所学,开创为少数民族修史先例的是西汉司马迁,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元代民族交融缓和社会矛盾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75.(2023·河北·统考模拟预测)据统计,明朝从建文三年起,每隔五十年米价以平均三点七倍的速度增长。当时的商税分关税(通过税)和市税(市租)两大类。为征收关税,从宣宗开始就在长江和运河沿岸设立了三十三个钞关,万历年间又增设关卡。洪熙元年(1425年)开始征收“门摊课钞”,宣德年间这项税增加了五倍。明朝的这些情况(

)A.保障了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稳固性 B.促使农民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地密切C.严重限制了农业区域专业化的发展 D.刺激了商业资本向土地资本的转化【答案】D【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粮价的上涨和封建政府“重征商税”促进了商人购买土地的积极性,刺激了商业资本向土地资本的流动,D项正确;保障了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稳固性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没有列举密切农民与市场联系的因素,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商业发展环境的恶劣,与农业区域专业化的发展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76.(2023·江苏常州·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尧舜禹汤被历代誉为华夏族的四位最英明的帝王。近代以来,学者通常将尧、舜归入“传说时代”。中国早期历史的世代从自古以来的“尧舜禹汤”变为近代的夏商周,这主要是由于(

)《易·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礼记·大学》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史记·五帝本纪》以《诗》《书》等文献为依据,将尧舜作为真实的君主加以记载,为历代所认同。A.《史记》所依据的资料业已失传 B.对早期国家形态认识存在差异C.尚未发现夏朝以前的文化遗存 D.考古学的发展推动研究的深入【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近代以来,学者通常将尧、舜归入'传说时代””可知,《易经》《礼记》《史记》这些书将中国早期历史的时代从“尧舜禹汤”开始,但随着近代古学的深入研究发展,近代学者将中国早期历史的时代从夏商周这些有考古遗迹印证的世代开始,D项正确;《史记》所依据的资料有《诗》《书》等文献,并没有失传,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对“尧舜禹汤”是否为中国历史世代的开始,不涉及早期国家形态认识,排除B项;C项与史实不符,考古发现了很多夏朝之前的文化遗存,排除C项;故选D项。77.(2023·河北·统考一模)清朝建立后,太和殿广场上不再有万国衣冠朝参的盛况,满族与蒙藏之间,盟友亲戚的关系多于“天朝”的君臣关系。但宫廷画家仍然延续惯例,绘制如下《万国来朝图》。这反映了清朝(

A.天朝上国的自大心态 B.极力去维护朝贡体系C.努力扩大国际影响力 D.彰显满洲贵族的威严【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满族与蒙藏之间,盟友亲戚的关系多于‘天朝’的君臣关系。但宫廷画家仍然延续惯例,绘制如下《万国来朝图》”可知,清朝时期,太和殿广场上不再有万国衣冠朝参的盛况,但统治者扔按照惯例绘制了《万国来朝图》,将万国来朝使团朝贡的场景绘于画面,场面宏大十分热闹,画面显示各国度、各民族朝贺宾客穿着艳丽的服装,外貌气质各自不同,带着琳琅满目、五花八门的贡品云集在太和门外,在左右两侧指定区域内人头攒动,等候皇帝的接见,充分展示出宫廷建筑群的宏伟壮观和天朝大国、万国来朝的盛世气派,在贬低他国的同时直接反映了清朝以天朝上国自居的自大心态,A项正确;清朝更重视与蒙藏之间的盟友亲戚关系,无法体现极力去维护朝贡体系,排除B项;通过一幅画作,无法表现出清朝扩大国际影响力,排除C项;《万国来朝图》更多的是体现统治者天朝上国的自大心态,无法彰显满洲贵族的威严,排除D项。故选A项。78.(2023秋·山东日照·高三统考期末)在明中后期的文学作品中,以商人为主体的市民生活,他们发家致富的事迹,成为描述的对象;文人们塑造了许多有情有义、勤俭创业、慷慨好施、诚信不欺的商人形象。这表明(

)A.经济发展促进价值取向转变 B.文学艺术真实反映社会现象C.社会流动因商业发展而加速 D.儒商文化传统受到广泛认同【答案】A【详解】本题属于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本题为本质题,时空是:明中后期经济发展。据材料“明中后期的文学作品中,以商人为主体的市民生活,他们发家致富的事迹,成为描述的对象”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商品经济发展,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变化,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也多了起来,A项正确;文学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不会完全真实反映社会现实,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经济发展促进价值取向转变,没有涉及到社会流动,排除C项;根据材料可知,没有涉及到儒商文化传统,而且“广泛认同”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79.(2023·浙江温州·校考模拟预测)刘裕建立宋朝后,有意提拔一些出身寒微的人,让他们居于政府关键部门,掌握机要。这一政策(

)A.打击了士族势力 B.通过分散相权加强皇权C.巩固了科举制度 D.稳固了儒学的主流地位【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朝刘宋(中国)。根据所学可知,魏晋时期世家大族的权力让人侧目,南朝刘宋政权以军功掌权之后,士族的地位逐渐下降,经过刘裕和刘义隆两代皇帝推行的打击豪门贵族的政策,士族地位虽然依旧崇高,但已经不能与魏晋时期相比,根据材料中的措施可知这一政策提高庶族地主的地位,打击士族门阀势力,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对相权的分割,排除B项;刘裕的做法并不是巩固科举制度,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刘裕的统治思想以及对人才的文化要求,不能得出儒学地位状况,排除D项。故选A项。80.(2023·浙江温州·校考模拟预测)如表反映了唐宋时期江南地区市镇的概况。由此可推知,宋代江南地区(

朝代拥有市镇的府、州、军、监数量占当时该区府、州、军、监总数的比例市镇总数唐朝21个95.5%94个宋朝15个93.8%588个A.区域统一市场形成 B.工商业经济的体量膨胀C.市镇规模逐渐缩小 D.市镇主要功能发生转变【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中国)。根据表格可知宋代江南地区的市镇数量与唐朝相比增长非常多,结合所学可知宋代的市镇包括镇和草市两部分,前者是由军事据点转变而来的新兴经济中心地,后者是在乡村墟市基础上兴起的农村基层商业点,材料表明了宋代工商业经济的体量膨胀,B项正确;统一市场的通俗解释就是打破地域保护,建立统一的市场秩序,材料不能看出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显示的是市镇数量,不能得出规模如何,排除C项;市镇是基于经济活动聚合而形成,材料无法看出市镇主要功能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81.(2023·浙江温州·校考模拟预测)下文是有关某一历史人物事迹的介绍,如为她补充一则功绩,在“(二)”处应填入(

)A.助隋平定岭南 B.打击噶尔丹分裂势力C.和亲匈奴 D.在西域督率成卒屯田【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隋唐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洗夫人支持陈朝削弱豪强割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冼夫人是我国南越族杰出的首领、领袖洗夫人,是我国岭南地区高凉郡人,梁朝高凉太守冯宝之妻,梁朝末年发生侯景之乱,各地豪绅乘机扩大势力,割据一方,冼夫人支持陈霸先起兵讨伐,平定了侯景之乱,陈朝建立之初,政局不稳,号令难行,陈朝政权时时受到以欧阳纥为首的割据势力的威胁,冼夫人又挺身而出,支持陈朝扑灭了这股割据岭南地区的豪强势力,隋开皇九年(589),隋文帝进军岭南,遭到陈朝旧臣和部分少数民族的抵抗,冼夫人获悉后立即派其孙冯魂前往迎接隋军,并以自己所辖八州归附隋朝,使隋军得以进至广州,最后完成岭南地区的统一,洗夫人为重新建立统一的国家和历史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二)”处可以填入助隋平定岭南,A项正确;清朝时期打击噶尔丹分裂势力,排除B项;汉匈和亲是中国古代西汉政府对匈奴的主要策略,排除C项;西汉时期推行屯田政策开发西域,排除D项。故选A项。82.(2023·广东深圳·校考模拟预测)西周封建着眼于天、地、人,尊“地之义”“民之行”“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以求“藏天下于地方、由地方以见天下”。据此可知,西周封建(

)A.以神权政治为核心 B.秉持天下一家的治国理念C.源于自然风土民情 D.强化了宗法制度的重要性【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根据材料“西周封建着眼于天、地、人”“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藏天下于地方、由地方以见天下”可知,西周秉持天下一家的治国理念,强调遵守天道礼法,教化百姓,蕴含“敬天保民”的德治思想,B项正确;材料强调西周封建秉持天下一家的治国理念,未体现神权政治,排除A项;西周封建依靠宗法分封制而建立,并不是源于自然风土民情,排除C项;材料强调西周封建秉持天下一家的治国理念,未体现宗法制度的重要性,排除D项。故选B项。83.(2023·广东深圳·校考模拟预测)宋代,在边远地区的广西,农村的集市已发展成为定期的集市(当地称“圩”),“有的地方五天一圩,有的地方三天一圩,有的地方隔一天一圩”。这一现象反映出(

)A.市的发展突破时间限制 B.城市经济职能增强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农村的集市已发展成为定期的集市”可知,宋代农村集市发展,次数和频率增加,说明农村商品经济得到一定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项正确;市的发展突破时间限制主要在城市,而材料强调农村集市,排除A项;材料强调农村集市,城市经济职能增强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农村集市发展并不是经济重心南移的衡量标准,排除D项。故选C项。84.(2023·广东深圳·校考模拟预测)司马迁著《史记》,撰《项羽本纪》《陈涉世家》,而东汉班固所著《汉书》则将二人编入列传,并直呼其名为《陈胜项籍传》;《史记》未给汉惠帝立纪,而是附在《吕后本纪》中,《汉书》则以帝王为中心,一帝一纪。这些变化反映了(

)A.大一统局面的巩固 B.外戚宦官当政的现实C.著史规范逐渐形成 D.儒学正统观念的强化【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两汉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班固的做法强化了对帝王中心地位的肯定,弱化了项羽、陈胜的地位,这是儒学正统观念强化的体现,D项正确;材料现象与国家是否大一统无关,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外戚影响力渐趋衰弱“不符合东汉的史实,排除B项;两者的区别不能体现著史是否规范,排除C项。故选D项。85.(2023·广东深圳·校考模拟预测)明朝政府对京师与地方的驿站信息传递做了严格限定。《大明会典》规定:陕西都司,陆路2650里,计43站,限86日;岷州卫,陆路4100里,计61站,限120日……。材料说明当时(

)A.驿站推动公私信息高效传播 B.官方有意拓展新闻传播途径C.传输技术影响信息传播范围 D.政府重视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明朝政府对京师与地方的驿站信息传递做了一系列的严格规定,体现了国家重视驿站信息传递,这有利于提升国家治理效能,D项正确;驿站传递的是政府信息,并不传递私人信息,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国家重视驿站信息传递,驿站信息传递与新闻传播途径无关,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国家重视驿站信息传递,未体现传输技术影响信息传播范围,排除C项。故选D项。86.(2023·湖北荆州·沙市中学校考模拟预测)秦汉和隋唐的经济重心位于司马迁所说的“三河”,即黄河中下游地区,呈现“头枕三河、面向西北”的立国态势;中唐以降,逐渐转变为“头枕东南、面向海洋”的立国态势。立国态势在唐宋之际的重大转折(

)A.受到快速发展的海外贸易的刺激 B.导致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走向瓦解C.表明中原和北方民族交融的加速 D.推动了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全面调整【答案】A【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推断题、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之际(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秦汉隋唐时,农业经济为立国基础,经济重心在黄河中下游,中唐以后,海外贸易迅猛发展,广州、泉州等大型海港相继兴起,东南沿海地区以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为后盾,经济重心开始表现出向海洋发展的倾向,A项正确;自然经济自鸦片战争后才走向瓦解,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民族交融,排除C项;秦至唐宋政府未全面调整重农抑商的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87.(2023·湖北荆州·沙市中学校考模拟预测)有学者考察,从明朝洪武末年肇端的白银货币化,经历了由民间社会自发崛起、自下而上发展,再到国家自上而下全面铺开的过程。此时的白银货币化(

)A.巩固了明王朝集权统治 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助推中国引领世界市场 D.迫使政府放弃海禁政策【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明代白银货币化最终自上而下全面铺开,结合所学知识,白银的使用与流通,推动了大宗商品贸易和长途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区域性商人群体的崛起,有利于工商业市镇的兴起和繁荣,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由材料中“白银货币化,经历了由民间社会自发崛起、自下而上发展,再到国家自上而下全面铺开的过程”,可知白银货币化发端于民间,说明明代货币主导权逐渐下移,不利于政府的集权统治,排除A项;明朝受海禁政策和重农抑商政策影响,对外交往有限,“中国引领世界市场”夸大了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排除C项;据所学,明代并没有放弃海禁政策,个别时期有所松动,排除D项。故选B项。88.(2023秋·高三课时练习)西晋时,“举秀才必五策皆通”,又设立国于学,与太学相并立。南朝时期,国子学中经策试而入仕的学生,“见于史传者数十人之多”。国学的“明经”科地位上升,超过了孝廉,形成了“州举秀才试文、国学明经试经”的格局。这反映出(

)A.九品中正制名存实亡 B.考试选官逐渐受到重视C.门阀士族影响为巨大 D.人才选拔制度发展成熟【答案】B【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设问词“反映”说明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西晋中国。材料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秀才和国子学明经都需经过考察,结合史实可知,考试日益受到重视,B项正确;这一时期九品中正制刚刚形成不久,排除A项;材料没有指出选官被门阀士族控制,排除C项;科举制是古代选官制度成熟的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89.(2023·湖北省直辖县级单位·统考模拟预测)北宋“分天下为十余路,各置转运使……使朝廷之令必行于转运使,转运使之令必行于州,州之令必行于县,县之令必行于吏民,然后上下之叙正,而纪纲立矣”。这一行政管理模式(

)A.呈现权力相互牵制的特色 B.抬高了文官与士人的地位C.助长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 D.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稳定【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北宋设置各路转运使传递政令,推动政令的逐级实施,这种行政管理模式强化了中央集权,D项正确;材料中的行政单位是上下级隶属关系,而非相互制约关系,排除A项;重文轻武政策抬高了文官与士人的地位,从材料看不出文官与士人的地位,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排除C项。故选D项。90.(2023春·辽宁沈阳·高三辽宁实验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在中央设立中书省,任命右丞相、左丞相、平章政事等官员。首席的右丞相是忽必烈的外甥,还掌握着自己独立的军事力量;中书省的其他重要职务由蒙古、畏吾儿、契丹贵族和汉人谋臣担任,他们大多出自忽必烈的怯薛(侍卫)。以上材料说明(

)A.地方军事力量膨胀削弱中央集权制度 B.忽必烈改革遭到蒙古权贵的激烈反抗C.中枢机构的官员主要出身于科举考试 D.元朝政治体制兼有中原和蒙古二重性【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首席的右丞相是忽必烈的外甥,还掌握着自己独立的军事力量;中书省的其他重要职务由蒙古、畏吾儿、契丹贵族和汉人谋臣担任,他们大多出自忽必烈的怯薛(侍卫)。”可知元朝政治体制一方面采行了中原传统王朝的多种制度,但另一方面又保存了不少蒙古旧制,较为生硬地混合了蒙古旧制和汉制,具有镶嵌复合的特点,故元朝政治体制兼有中原和蒙古二重性,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央和地方军事力量的对抗,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蒙古权贵对忽必烈改革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中枢机构的官员主要出身于科举考试,排除C项。故选D项。91.(2023·安徽马鞍山·统考三模)南宋朝廷多次下诏劝民种麦,并规定对这些旱地作物“毋收其赋,田主毋责其租”。种麦之后“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出现了“竞种春稼极目不减淮北”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强化 B.胡汉民族隔阂消除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土地利用效率提高【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宋(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南宋颁布劝农种麦诏令,推广稻麦二熟制,提高了耕地利用率,D项正确;材料只提到重农,并未涉及抑商,且宋朝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有所宽松,排除A项;“隔阂消除”表述过于绝对,当时仍然存在民族矛盾,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政府在南方推行种麦,无法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排除C项。故选D项。92.(2023秋·高三课时练习)为了能够全面了解考生平时的水平,741年,礼部侍郎韦陟要求参加进士科考试的考生将平时所写的代表性作品交来参阅,称“纳省卷”;同时还允许有名望的公卿贤达向主考官推荐优秀考生,甚至可以共同决定拟录取名单,称为“通榜”。唐代的这些做法(

)A.有助于平衡中枢权力 B.利于弥补考试取士的局限C.消融了社会阶级差别 D.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答案】B【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分析材料可知,唐代科举考试通过“纳省卷”在考前对考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全面了解,通过有名望的公卿贤达向主考官推荐的“通榜”供录取时参考,再根据正常的考试成绩,综合录取进士,这在一定程度上利于弥补考试取士的局限,B项正确;唐代“纳省卷”“通榜”是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是当时科举制的一部分,并不属于中枢权力,排除A项;唐代“纳省卷”“通榜”政策的实施,在于全面考察人才,而不是消融社会阶级差别,排除C项;分析材料可知,唐代“纳省卷”“通榜”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全面考察人才,而不是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排除D项。故选B项。93.(2023秋·高三课时练习)唐代尚书省实行制敕、管理行政的会商制度,尚书省的首脑机构都省有都堂会议。六部尚书每天上午都前往都省,有事则开会商讨,午时则在都堂会食,下午仍回本部处置都务。这一会商制度(

)A.提高了中央政府决策效率B.对宰相政务工作有监督作用C.有助于权力的制约和平衡D.有利于行政部门的分工协作【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据材料“六部尚书每天上午都前往都省,有事则开会商讨,午时则在都堂会食,下午仍回本部处置都务”可知,尚书省的会商制度既能方便不同部门的协作,又能提高各部门工作效率,D项正确;尚书省为执行机构,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对宰相政务工作的监督,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尚书省的工作制度,无法体现中央权力的制衡,排除C项。故选D项。94.(2023秋·高三课时练习)唐白居易(772~846年)在《赠友五首》诗中写道:“私家无钱炉,平地无铜山。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贱粜粟与麦,贱贸丝与绵……使我农桑人,憔悴畎亩间……复彼租庸法,令如贞观年。”该诗反映了(

)A.均田制调动农民积极性 B.贞观之治促进农业的发展C.恢复租庸调制成为趋势 D.两税法实施后存在的弊端【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唐代中后期。根据材料“胡为秋夏税”可推知本诗描述的内容是两税法,由材料“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贱粜粟与麦,贱贸丝与绵……使我农桑人,憔悴畎亩间……复彼租庸法,令如贞观年。”可知,诗人认为两税法的推行并没有减轻人民负担,反而加重了负担,因此该诗反映了两税法实施后存在的弊端,D项正确;材料与均田制无关,排除A项;两税法是唐德宗时期实行的赋税制度,与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租庸调制无关,废除租庸调制成为趋势,排除C项。故选D项。95.(2023·山东聊城·统考三模)唐高宗永淳年间,关中一斗米售价高达三百钱,皇帝出幸东都洛阳,扈从之士中不免有人途中饿死;中宗景龙年间,运输山东、江淮谷物至京师,挽车的牛死者十之八九,朝臣按照惯例,又请中宗到洛阳就食,中宗便发脾气,不愿当逐粮天子。该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米价波动影响社会的稳定 B.交通运输关系王朝兴衰C.北宋都城较唐东移的原因 D.关中地区经济一直落后【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唐高宗、唐中宗时期,关中粮食紧缺,从山东、江淮运送粮食至京师亦无法满足对粮食的需要,就连皇帝也不得不前往洛阳就食,说明此时关中地域已不适宜作为都城,都城东移成为必然,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粮价变化引发社会动荡,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粮食问题而非交通运输,排除B项;秦汉时期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