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五四学制)(解析)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五四学制)
一、基础积累(共8分)
1.(2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竦峙(zhì)应和(hé)混为一谈(hǔn)
B.蝉蜕(tuì)粗犷(guǎng)恍然大悟(huǎng)
C.贮蓄(zhù)脊梁(jí)人声鼎沸(dǐng)
D.整宿(xiǔ)倜傥(tǎng)怦怦直跳(pīng)
2.(2分)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云宵咄咄逼人截然不同
B.憔瘁油然而升人迹罕至
C.诀别美不胜收喜出望外
D.静谧疲惫不堪翻来复去
3.(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华传统文化一向推崇对劳动实践的认同、对劳动精神的传承、对劳动文化的传播。
B.公共阅读空间只有提升服务举措,创新服务效能,才能更好满足不同群体的阅读期待。
C.国庆黄金周期间,随着各地景区惠民政策的实施,吸引了更多人走出家门,拥抱自然。
D.长期吃外卖快餐的人容易生病,主要是因为油盐摄入过度以及饮食结构不合理而造成的。
4.(2分)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杭州亚运会的吉祥物命名为“江南忆”,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名句“江南忆,最忆是杭州”。。相比而言,杭州亚运吉祥物可谓是一次大胆创新,它融合了杭州的历史文化、自然生态和创新基因。
①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吉祥物是熊猫“盼盼”,寓意为盼望和平、友谊和赛出好成绩。
②它由“莲莲”“宸宸”“琮琮”三个机器人组成,分别代表西湖、京杭大运河和良渚古城遗址。
③回顾历史,首个亚运吉祥物出现在1986年新德里亚运会上,是一头名叫“阿波”的小象。
④此后几届亚运会吉祥物也都选择了卡通化的动物形象。
A.③①④②B.②④③①C.④③①②D.②③①④
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
5.(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黄琬①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②不见而琼以状闻③。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黄琬巧对》
①黄琬:东汉人。②京师:京城。③以状闻:把听到的情况报告朝廷。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俄而雪骤骤:急
B.因风起因:因为
C.为魏郡太守为:做,担任
D.如月之初如:像
(2)下列句子中加点“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A.思援弓缴而射之(《学弈》)。
B.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C.今乃掉尾而斗(《书戴嵩画牛》)。
D.学而不思则罔(《论语》)。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谢道韫用柳絮比喻白雪,既抓住了二者共同的颜色形态,又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
B.文黄琬用初月类比日食,形象说明了日食的形状。
C.两文中的“公大笑乐”和“琼大惊”都运用了神态描写,从正面分别表现了“兄女”和黄琬的机敏、聪明。
D.两篇文章在突出主人公才思敏捷的同时,给我们这样的启示:看问题要从多重角度出发。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句。
撒盐空中差可拟。
(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6.(5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吴松①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①吴松:即“吴淞”,江名,太湖最大的支流。
(1)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首联展现的情景。
(2)揣摩诗意,假如时光可以穿梭,你认为晁补之最有可能与下列哪位诗人成为朋友?请结合诗歌内容和情感加以阐述。
A.曹操《观沧海》
B.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C.李白《峨眉山月歌》
7.(5分)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古诗中的地名总惹人无限情思。“夜发清溪向三峡,(1)”,地点转换中相思暗生;“(2),闻道龙标过五溪”隐含诗人满腹的担忧;“乡书何处达?(3)”,家的方向渴望却不可及;“(4),”,李益眼中的大漠无边,月华冷冽
三、综合运用(共8分)
8.(5分)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光明中学将以“阅读点亮人生”为主题开展一次读书活动
(1)为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学校对全体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整理出“初中生阅读困难原因”调查问卷的结论图。请结合你的阅读经验
(2)活动中,学校拟邀请市作协作家刘老师对读书演讲活动作指导,下面是团委同学写的一份邀请函,请你修改。
邀请函
尊敬的刘老师:
贵校定于2023年11月11日下午3:00在学校报告厅举行“少年正是读书时”演讲比赛,同学们都特别希望聆听您的拙见,请您务必前来参加。
光明中学团委
2023年11月8日
①邀请函中有两处用词不得体,请提出修改意见。
②邀请函中有一句话表述不得体,请提出修改意见。
9.(3分)在对《朝花夕拾》进行阅读时,我们发现鲁迅先生从小也是爱读书之人。请你结合阅读体验,说说少年鲁迅爱读的那些书有什么共同特点
四、现代文阅读(共24分)
10.(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秋日私语
①我喜欢秋天。
②当空气中夏的浮躁气息渐渐弥散,街上女人色彩艳丽的衣服变成驼黄色系时——我静静地等待着,等待着秋的来临。秋和春不一样,让人们猝不及防地在棉麻的夏衣上罩上一层秋衫。
③秋的到来,或许就是一阵不期而来的凉风,甚至是地上一片微微泛黄的树叶。
④秋天的天空是可以直接从颜料管中撒出的钴蓝,抹在画布上,再添上几笔错落有致的芦苇,就是自然的风景画。晚秋是最适合画山水的时候,当华美的叶子差不多落尽,于是用枯笔稍稍勾勒出她的生长方向,秋意也随之在笔尖流淌。
⑤秋天还有一样很入画的东西——菊花。她开得蓬勃而大气,涌动着无穷的生命力,充满丰盈之美。野菊花更别有一番风致,一簇簇迎风飘摇着。山里人家会收好野菊花,焙干制成菊花茶。于是就有了玻璃杯里上下漂浮的菊花茶,花香缓缓升腾起来,萦绕着抿一小口,再吐一口气,你会觉得边呼吸都染着菊花香了。
⑥秋天的声音是需要谛听的,它是一首温情的和弦。乡间的音乐在旷远的田野上萦绕,蛙儿的鸣叫声此起彼伏,泛起金色的涟漪。秋风起来了,沙沙地在吟唱,点一盏橘黄的小灯,再摊上一叠素纸,是秋日里难寻的浪漫。
⑦秋天里还可以剥蟹煮酒呢。十月的螃蟹最鲜美。煮上一锅刚从河里捉来的蟹,再细细斩好姜末,制成姜米醋,蘸醋吃蟹,日子过得舒缓而惬意。灵巧的主妇还会做蟹黄汤包,蟹粉豆腐羹,让走出水乡的女儿都比别处的润泽许多。
⑧喜欢秋天的理由还有许多。在云淡风清的日子里,我可以松松垮垮套上一件粗线毛衣,感受着织物摩擦传给身体的温暖气息。再背上微微泛白的牛仔挎包,用它中性的调子铺上和谐而又高贵的色泽。收获过的秋天宛如刚生过婴儿的母亲,静谧安详地舒展着,漾起甜美的微笑。年少时青涩的梦和遥远的童年都和这幕秋一起去之遥远了,只剩下洗尽铅华的脱俗之美……
(1)“我”喜欢秋天的理由是什么?
(2)赏析下列加点词语的妙处。
这时抿一小口,再吐一口气,你会觉得边呼吸都染着菊花香了。
(3)第⑧段中说:“收获过的秋天宛如刚生过婴儿的母亲,静谧安详地舒展着,漾起甜美的微笑。”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1.(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父亲的决策
李复威
①15岁那年,我从贵阳的初中毕业。那天,父亲作为家长列席了学校的毕业典礼。回家路上,跟在父亲身后蹦跳着。突然,父亲回过身来攥紧我的手一本正经地问我:“愿意离开家去外面闯闯吗?”问题来得太突兀,我诧异地看了看父亲凝重的面容,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当天,琢磨着,猜测着……
②当晚,我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不久,从布帘那边传来父母间断断续续的对话
③“真打算把小威送到北京去念书?他刚15岁,没离开过一天家,你忍心让他去寄
④“寄人篱下……孩子总留在父母身边,太娇惯,不会有大出息……放心吧
⑤“三个女儿都让你送走了,身边就剩下这个根……你舍得,我舍不得……”母亲的抱怨中夹杂着恳求
⑥隔了很久,我十分清晰地听到父亲一句语气坚毅、果断的话:“要为孩子的长远想想……”假装熟睡的我顿时明白了,父亲是打算让我投奔北京的姐姐
⑦一听说要去北京,我蒙着头在被窝里偷偷乐了。从教科书里获得的星星点点的史地知识,让我迷思着
⑧第二天,父亲和我拎着包袱去了市中心的一家拍卖行。一位戴着近视镜的老先生接待了我们。我发现,父亲是用微颤的双手递上包袱请他验货估价的。
⑨老先生把大衣推开在柜台上,里里外外地翻动,端详了好一阵子。“是件好东西。”停顿了一下,“我们这里冬天不冷,怕是卖不出好价钱。”他见我父亲神色凝重
⑩父亲有些犹豫了,抱着大衣一动不动地低头沉思着……猛地,父亲把大衣重重地往老先生怀里一塞:“能给多少算多少吧!”
回家的路上,父亲搂住我的肩,让我贴在他身边走着。突然,仰着头激动地喊道:“孩子,你看!”只见一大群鸽子鸣响着洪亮的哨音飞过来。它们映着蓝天,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地翱翔着、盘旋着。父亲拉着我的那只手一会儿攥着,一会儿搓着:一会儿紧,这是父亲在用无声的语言传递着他内心的呼唤:孩子,也去展翅飞吧!去拥抱生活!去开创属于自己的人生!
为了我的出行,父母真是操碎了心。母亲最担忧我照顾不好自己的起居。她匆匆地为我赶制了一件厚棉背心,并让我带走家中最好的一床棉被。母亲在我的内裤上,还在袋口钉上一排按扣。她让我把随身不用的整钱放在袋内,“这样,办转学手续,预购车栗。
那时贵阳还没有任何铁路干线,我需要先乘长途汽车到广西凭祥,再坐火车去武汉,弄得我也有些畏惧了。
为了能赶上北京的开学日期,一个星期之后,我就匆匆启程了。临行那天,母亲也执意要跟去。一向天气阴沉的贵阳,那天却格外晴艳。一路上父亲始终微笑地畅聊着他小时候是怎样离家求学的。母亲满腹心事地低头跟在后面
汽车缓缓启动了。隔着车窗我不停地挥动着手。就在这刹那间,我似乎发现父亲高大挺直的身板怎么会有些微驼了,修剪得整齐的双鬓怎么也爬上了稀疏的白发。我的心紧了一下。父亲微笑看着盯着我,看不见,看不见。远了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本文围绕“父亲的决策”先后记叙了父亲所做的六件事,请你概括完整另外三件事。
一本正经地询问“我”、①、②、用心良苦让“我”看鸽群、③、和母亲一起到车站送“我”远行。
(2)父亲与母亲对“我”的爱有何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3)文中运用大量的省略号,请你探究文中画线句子中省略号的用法及表述效果。
父亲有些犹豫了,抱着大衣一动不动地低头沉思着……猛地,见父亲把大衣重重地往老先生怀里一塞:“能给多少算多少吧!”
(4)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五、写作(共40分)
12.(4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23年10月3日,第19届杭州亚运会女子单人10米跳台决赛中,全红婵以438.20的成绩获得金牌。自东京奥运会以来,把天才的名号与她绑在一起,却不知这位所谓的“天才”
成功没有捷径,所谓的天才都是百炼成钢,是勤奋让天赋显现。面对采访时,跳好自己的,专注去比赛,努力成就自己。”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怎样的启发和思考?请以“努力成就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要求:1.把事情写清楚。2.写得有感情。3.抓住细节,锤炼语言。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五四学制)
参考解析与试题解答
一、基础积累(共8分)
1.(2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竦峙(zhì)应和(hé)混为一谈(hǔn)
B.蝉蜕(tuì)粗犷(guǎng)恍然大悟(huǎng)
C.贮蓄(zhù)脊梁(jí)人声鼎沸(dǐng)
D.整宿(xiǔ)倜傥(tǎng)怦怦直跳(pīng)
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的读音掌握程度,解答本题首先要拿准注音字的读音,特别是多音字。拼读时要结合语境和注音字所在词的词义。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的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解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A.有误,“应和”的“和”应读“hè”;
B.正确;
C.有误,“脊梁”的“脊”应读“jǐ”;
D.有误,“怦怦直跳”的“怦”应读“pēng”。
故选:B。
中考常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同音字,易误读字,而字音多而杂,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要树立长期积累的意识。
2.(2分)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云宵咄咄逼人截然不同
B.憔瘁油然而升人迹罕至
C.诀别美不胜收喜出望外
D.静谧疲惫不堪翻来复去
本题考查错别字的辨析能力。解答时,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字词意思辨析判断。
A.有误;
B.有误,“油然而升”的“升”应为“生”;
C.正确;
D.有误。
故选:C。
错别字,大多是因为汉字中存在着许多形声字、形近字等造成的。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正确书写。
3.(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华传统文化一向推崇对劳动实践的认同、对劳动精神的传承、对劳动文化的传播。
B.公共阅读空间只有提升服务举措,创新服务效能,才能更好满足不同群体的阅读期待。
C.国庆黄金周期间,随着各地景区惠民政策的实施,吸引了更多人走出家门,拥抱自然。
D.长期吃外卖快餐的人容易生病,主要是因为油盐摄入过度以及饮食结构不合理而造成的。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积累常见病句类型,掌握每种病句类型的常见设错规律,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注意“抓主干,理枝蔓”。
A.正确。
B.有误,搭配不当。
C.有误,成分残缺。
D.有误,句式杂糅。
故选:A。
病句辨析是基础部分常考题型之一,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
4.(2分)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杭州亚运会的吉祥物命名为“江南忆”,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名句“江南忆,最忆是杭州”。。相比而言,杭州亚运吉祥物可谓是一次大胆创新,它融合了杭州的历史文化、自然生态和创新基因。
①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吉祥物是熊猫“盼盼”,寓意为盼望和平、友谊和赛出好成绩。
②它由“莲莲”“宸宸”“琮琮”三个机器人组成,分别代表西湖、京杭大运河和良渚古城遗址。
③回顾历史,首个亚运吉祥物出现在1986年新德里亚运会上,是一头名叫“阿波”的小象。
④此后几届亚运会吉祥物也都选择了卡通化的动物形象。
A.③①④②B.②④③①C.④③①②D.②③①④
本题考查语序的排列与语句的衔接。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
结合题干中的“杭州亚运会的吉祥物命名为……”,②句提到“它由”,因此②应为首句;④提到“此后”。由此可知。
故选:D。
语序排列答题技巧:寻头断尾,确定首尾句;把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把握关联词的搭配;把握话题衔接尤其是重复出现的词语。
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
5.(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黄琬①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②不见而琼以状闻③。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黄琬巧对》
①黄琬:东汉人。②京师:京城。③以状闻:把听到的情况报告朝廷。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B
A.俄而雪骤骤:急
B.因风起因:因为
C.为魏郡太守为:做,担任
D.如月之初如:像
(2)下列句子中加点“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D
例句: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A.思援弓缴而射之(《学弈》)。
B.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C.今乃掉尾而斗(《书戴嵩画牛》)。
D.学而不思则罔(《论语》)。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文中谢道韫用柳絮比喻白雪,既抓住了二者共同的颜色形态,又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
B.文黄琬用初月类比日食,形象说明了日食的形状。
C.两文中的“公大笑乐”和“琼大惊”都运用了神态描写,从正面分别表现了“兄女”和黄琬的机敏、聪明。
D.两篇文章在突出主人公才思敏捷的同时,给我们这样的启示:看问题要从多重角度出发。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句。
撒盐空中差可拟。
(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参考译文: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乘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黄琬从小就聪明,祖父黄琼担任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发生日食。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情况,黄琼把他听到的情况告诉皇上,皇太后召见他问他日食的情况。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却又不知道该如何描述。黄琬七岁,在旁边,说:“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像初升之月?”黄琼恍然大悟,立即按照黄琬说的回答诏令,于是认为黄琬十分特别,十分喜爱他。
(1)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因:乘、趁。
故选:B。
(2)本题考查“而”字的用法。题干的“而”表转折。
ABC.表顺承;
D.表转折。
故选:D。
(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ABD.正确。
C.有误,文中“公大笑乐”和“琼大惊”都运用了神态描写、聪明。
故选:C。
(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
句中重点词语有:差,差不多;拟。句意为: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5)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问题,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立即按照黄琬说的回答诏令,十分喜爱他。
解析:
(1)B
(2)D
(3)C
(4)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5)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6.(5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吴松①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①吴松:即“吴淞”,江名,太湖最大的支流。
(1)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首联展现的情景。
(2)揣摩诗意,假如时光可以穿梭,你认为晁补之最有可能与下列哪位诗人成为朋友?请结合诗歌内容和情感加以阐述。
A.曹操《观沧海》
B.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C.李白《峨眉山月歌》
《吴松道中二首》是宋代文学家晁补之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都是先写景后抒情,第二首写行程中所见之景,抒发了羁旅思乡之情。
(1)本题考查诗句画面的理解描绘能力。画线的这两句描写了清晨起航时,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感伤的氛围,示例:头天傍晚下了一场绵绵大雨,兼以风声萧萧。
(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分析能力。“最有可能与下列哪位诗人成为朋友”。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是宋代文学家晁补之的组诗作品。这首诗先写景后抒情,抒发了羁旅思乡之情。
《观沧海》是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行军到海边,登山观海。这首诗勾勒了太海吞吐日月,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天净沙秋思》是元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作。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
故与晁补之的《吴松道中二首(其二)》表现出的情感是一致的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故选:B。
示例:马致远曲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岁晚吝程遥”描绘了深秋天寒,鸣声惶急。诗人不由得又低头思量自己:大雁急急归去,可我自己呢。相似的经历和共同的情感体验。
解析:
(1)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树叶纷纷飘落下来。
(2)选B。
示例一:从“岁晚客程遥”可知晁补之正在外地漂泊,他目前所处的吴淞离家乡还有很远的距离。而马致远的“断肠人在天涯”可见也在外地漂泊,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所以他们更有可能成为朋友。
示例二:晁诗的“孤舟宿何许”的孤舟意象,让我们感受到旅途中的孤寂,只有瘦马陪伴,诗中充满了孤单之情,所以他们更有可能成为朋友。
译文:
天刚玻晓,秋雨霏霏,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着木叶,时时听到空中大雁,向着南方飞去而无留意,旅程却还遥远着呢,有时船身猛一倒退;鱼儿们聚游在船的两侧,便惊得鱼儿慌不迭地散了开去,今夜?放睨望去,我看见了那久负盛名的枫桥。
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7.(5分)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古诗中的地名总惹人无限情思。“夜发清溪向三峡,(1)思君不见下渝州”,地点转换中相思暗生;“(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隐含诗人满腹的担忧;“乡书何处达?(3)归雁洛阳边”,家的方向渴望却不可及;“(4)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眼中的大漠无边,月华冷冽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思君不见下渝州杨花落尽子规啼回乐烽前沙似雪、雁、烽”的书写)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三、综合运用(共8分)
8.(5分)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光明中学将以“阅读点亮人生”为主题开展一次读书活动
(1)为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学校对全体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整理出“初中生阅读困难原因”调查问卷的结论图。请结合你的阅读经验
(2)活动中,学校拟邀请市作协作家刘老师对读书演讲活动作指导,下面是团委同学写的一份邀请函,请你修改。
邀请函
尊敬的刘老师:
贵校定于2023年11月11日下午3:00在学校报告厅举行“少年正是读书时”演讲比赛,同学们都特别希望聆听您的拙见,请您务必前来参加。
光明中学团委
2023年11月8日
①邀请函中有两处用词不得体,请提出修改意见。
②邀请函中有一句话表述不得体,请提出修改意见。
(1)本题考查提建议。仔细分析图表可知,初中生阅读困难的原因有以下四点:①没有时间;②缺乏兴趣;③沉迷游戏;④不会选择。可分别针对不同原因来提建议。要考虑建议的可操作性。
(2)本题考查邀请函。邀请函的一般结构,由标题、称谓、正文、落款组成。标题可以直接书写为“邀请函”三个字,或者是“活动名称+邀请函”,位置居中。称呼顶格写,“敬语+称呼”。正文一般先要交代活动的背景、目的,然后注明活动时间、地点、名称等具体内容,然后写邀请语,如“特此邀请您参加”“期待您的光临”等。最后是落款,位置靠右,上一行写单位,下一行写明具体的邀请时间。
①“贵校定于2023年11月”中的“贵校”不当,自己的学校应该用“我校”;“同学们都特别希望聆听您的拙见”中的“拙见”不当,指自己的意见用“拙见”,指他人的意见用“高见”。
②“请您务必参加”有命令的意味,表述不得体;可将“请您务必参加”改为“期待您的到来”。
解析:
(1)示例:①合理规划时间,制定计划表,参加读书活动,阅读书籍充实心灵,根据兴趣。
(2)①“贵校”改为“我校”;“拙见”改为“高见”。
②将“请您务必参加”改为“期待您的到来”。
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述自己的见解。
9.(3分)在对《朝花夕拾》进行阅读时,我们发现鲁迅先生从小也是爱读书之人。请你结合阅读体验,说说少年鲁迅爱读的那些书有什么共同特点
《朝花夕拾》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和名著情节的把握。《琐记》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阿长与<山海经>》中,“我”为那时儿童读物的单调乏味感到悲哀、有意思的书,不是封建教育的书籍。
解析:
这些书的共同点都具有先进的思想,不是封建教育的书籍。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四、现代文阅读(共24分)
10.(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秋日私语
①我喜欢秋天。
②当空气中夏的浮躁气息渐渐弥散,街上女人色彩艳丽的衣服变成驼黄色系时——我静静地等待着,等待着秋的来临。秋和春不一样,让人们猝不及防地在棉麻的夏衣上罩上一层秋衫。
③秋的到来,或许就是一阵不期而来的凉风,甚至是地上一片微微泛黄的树叶。
④秋天的天空是可以直接从颜料管中撒出的钴蓝,抹在画布上,再添上几笔错落有致的芦苇,就是自然的风景画。晚秋是最适合画山水的时候,当华美的叶子差不多落尽,于是用枯笔稍稍勾勒出她的生长方向,秋意也随之在笔尖流淌。
⑤秋天还有一样很入画的东西——菊花。她开得蓬勃而大气,涌动着无穷的生命力,充满丰盈之美。野菊花更别有一番风致,一簇簇迎风飘摇着。山里人家会收好野菊花,焙干制成菊花茶。于是就有了玻璃杯里上下漂浮的菊花茶,花香缓缓升腾起来,萦绕着抿一小口,再吐一口气,你会觉得边呼吸都染着菊花香了。
⑥秋天的声音是需要谛听的,它是一首温情的和弦。乡间的音乐在旷远的田野上萦绕,蛙儿的鸣叫声此起彼伏,泛起金色的涟漪。秋风起来了,沙沙地在吟唱,点一盏橘黄的小灯,再摊上一叠素纸,是秋日里难寻的浪漫。
⑦秋天里还可以剥蟹煮酒呢。十月的螃蟹最鲜美。煮上一锅刚从河里捉来的蟹,再细细斩好姜末,制成姜米醋,蘸醋吃蟹,日子过得舒缓而惬意。灵巧的主妇还会做蟹黄汤包,蟹粉豆腐羹,让走出水乡的女儿都比别处的润泽许多。
⑧喜欢秋天的理由还有许多。在云淡风清的日子里,我可以松松垮垮套上一件粗线毛衣,感受着织物摩擦传给身体的温暖气息。再背上微微泛白的牛仔挎包,用它中性的调子铺上和谐而又高贵的色泽。收获过的秋天宛如刚生过婴儿的母亲,静谧安详地舒展着,漾起甜美的微笑。年少时青涩的梦和遥远的童年都和这幕秋一起去之遥远了,只剩下洗尽铅华的脱俗之美……
(1)“我”喜欢秋天的理由是什么?
(2)赏析下列加点词语的妙处。
这时抿一小口,再吐一口气,你会觉得边呼吸都染着菊花香了。
(3)第⑧段中说:“收获过的秋天宛如刚生过婴儿的母亲,静谧安详地舒展着,漾起甜美的微笑。”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本文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秋风人格化,使秋风富有生命的灵气和精致,生动形象,表现了秋风的温柔,秋天的声音是需要谛听的。把秋天比作母亲,进行了拟人化的描写,表述了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概括。
根据第④段“秋天的天空是可以直接从颜料管中撒出的钴蓝,抹在画布上,倒影的河水,“我”喜欢秋天钴蓝的天空。她开得蓬勃而大气,充满丰盈之美”可知;根据第⑥段“秋天的声音是需要谛听的,“我”喜欢秋天温情的声音。十月的螃蟹最鲜美,在细细斩好姜末,家人就围坐在一起,日子过得舒缓而惬意”可知。
(2)本题考查语言赏析。
“抿”在此指收敛嘴唇,少量沾取,泡开的花瓣近乎透明,萦绕着,“抿”在此形容只是品尝地呷一小口菊花茶;“吐”指东西从口腔中涌出;“染”有“沾染”之意;连用多个动词,表现出“我”对其的喜爱。
(3)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含义。
作答时,需正确理解句子的本义。“收获过的秋天宛如刚生过婴儿的母亲,漾起甜美的微笑”一句是全文的收束语。同时,表现了秋天的伟大母亲般的胸怀。据此作答。
解析:
(1)秋天有钴蓝的天空;有入画的菊花;还可以剥蟹煮酒。
(2)“抿”字活画了舍不得大口喝,只是品尝地呷一小口的情状。“染”更写出了菊花与自己的呼吸都揉和在一起的温馨。
(3)总结上文,以生动地比喻形象地表现了秋天的伟大母亲般的胸怀,表现了对秋天的热爱。
句子赏析一般从动词和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解答:指出修辞手法,分析修辞的用法,然后分析表述效果,最后看表述感情。动词,找出运用的动词,结合语境分析动词的表述效果,并指出表述的感情。
11.(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父亲的决策
李复威
①15岁那年,我从贵阳的初中毕业。那天,父亲作为家长列席了学校的毕业典礼。回家路上,跟在父亲身后蹦跳着。突然,父亲回过身来攥紧我的手一本正经地问我:“愿意离开家去外面闯闯吗?”问题来得太突兀,我诧异地看了看父亲凝重的面容,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当天,琢磨着,猜测着……
②当晚,我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不久,从布帘那边传来父母间断断续续的对话
③“真打算把小威送到北京去念书?他刚15岁,没离开过一天家,你忍心让他去寄
④“寄人篱下……孩子总留在父母身边,太娇惯,不会有大出息……放心吧
⑤“三个女儿都让你送走了,身边就剩下这个根……你舍得,我舍不得……”母亲的抱怨中夹杂着恳求
⑥隔了很久,我十分清晰地听到父亲一句语气坚毅、果断的话:“要为孩子的长远想想……”假装熟睡的我顿时明白了,父亲是打算让我投奔北京的姐姐
⑦一听说要去北京,我蒙着头在被窝里偷偷乐了。从教科书里获得的星星点点的史地知识,让我迷思着
⑧第二天,父亲和我拎着包袱去了市中心的一家拍卖行。一位戴着近视镜的老先生接待了我们。我发现,父亲是用微颤的双手递上包袱请他验货估价的。
⑨老先生把大衣推开在柜台上,里里外外地翻动,端详了好一阵子。“是件好东西。”停顿了一下,“我们这里冬天不冷,怕是卖不出好价钱。”他见我父亲神色凝重
⑩父亲有些犹豫了,抱着大衣一动不动地低头沉思着……猛地,父亲把大衣重重地往老先生怀里一塞:“能给多少算多少吧!”
回家的路上,父亲搂住我的肩,让我贴在他身边走着。突然,仰着头激动地喊道:“孩子,你看!”只见一大群鸽子鸣响着洪亮的哨音飞过来。它们映着蓝天,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地翱翔着、盘旋着。父亲拉着我的那只手一会儿攥着,一会儿搓着:一会儿紧,这是父亲在用无声的语言传递着他内心的呼唤:孩子,也去展翅飞吧!去拥抱生活!去开创属于自己的人生!
为了我的出行,父母真是操碎了心。母亲最担忧我照顾不好自己的起居。她匆匆地为我赶制了一件厚棉背心,并让我带走家中最好的一床棉被。母亲在我的内裤上,还在袋口钉上一排按扣。她让我把随身不用的整钱放在袋内,“这样,办转学手续,预购车栗。
那时贵阳还没有任何铁路干线,我需要先乘长途汽车到广西凭祥,再坐火车去武汉,弄得我也有些畏惧了。
为了能赶上北京的开学日期,一个星期之后,我就匆匆启程了。临行那天,母亲也执意要跟去。一向天气阴沉的贵阳,那天却格外晴艳。一路上父亲始终微笑地畅聊着他小时候是怎样离家求学的。母亲满腹心事地低头跟在后面
汽车缓缓启动了。隔着车窗我不停地挥动着手。就在这刹那间,我似乎发现父亲高大挺直的身板怎么会有些微驼了,修剪得整齐的双鬓怎么也爬上了稀疏的白发。我的心紧了一下。父亲微笑看着盯着我,看不见,看不见。远了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本文围绕“父亲的决策”先后记叙了父亲所做的六件事,请你概括完整另外三件事。
一本正经地询问“我”、①语重心长地劝慰母亲②③、②母亲忍痛割爱卖掉大衣、用心良苦让“我”看鸽群、③马不停蹄地为“我”出行做准备、和母亲一起到车站送“我”远行。
(2)父亲与母亲对“我”的爱有何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3)文中运用大量的省略号,请你探究文中画线句子中省略号的用法及表述效果。
父亲有些犹豫了,抱着大衣一动不动地低头沉思着……猛地,见父亲把大衣重重地往老先生怀里一塞:“能给多少算多少吧!”
(4)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本文围绕“父亲的决策”叙事,记叙了父亲劝母亲同意“我”去北京;父亲决定让“我”去北京读书;父亲忍痛卖掉大衣;父亲用心良苦,让“我”看鸽群;车站送别时微笑畅聊,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爱。
(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
根据题干“一本正经地询问”可知这是在第④段;“用心良苦让‘我'看鸽群”在第段,通过阅读可知这一部分可以分为二个层次,所以由此进行填写即可,所以第三空应该填写的是“马不停蹄地为“我”出行做准备”。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由第⑤﹣⑩段“他刚15岁,你忍心让他去寄,太娇惯,亲姐姐还能亏待小弟弟”可知母亲和父亲的不同在于母亲舍不得让我离开;当然相同的都是对于子女的关爱;母亲满腹心事地低头跟在后面,他俩的不同在于,父亲则是高兴地和我说他年轻时求学的经历,而是父亲更想鼓励我积极地生活。
(3)本题考查省略号的用法及表述效果。结合“停顿了一下,们这里冬天不冷,此处的省略号表示父亲的静默和思考,而又稍显不舍。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从文中第四段“要为孩子的长远着想”可以看出父亲有远见。他们映着蓝天、忽左忽右地翱翔着。父亲拉着我的那只手一会儿攥着;一会儿紧着;从文中第八段“抱着大衣一动不动地低头沉思着…猛地;从文中第十二段“父亲扛着行李送我去车站”可以看出父亲疼爱孩子。可选择体现父爱的语句作答,见父亲把大衣重重地往老先生怀里”“孩子!”“孩子!去拥抱生活!”等语句可结合自己的实际,要体现对父爱的感激。
解析:
(1)①语重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 第六单元 第三节 碳达峰与碳中和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2024)上册
- 第1单元第1课《绚丽舞台-初识VB》-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清华大学版(2012)初中信息技术九年级上册
- 放射医学技术复习题及答案
- 第四单元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同步教学设计(部编版)
- 《离骚》(节选)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 2025年液态食品包装机械合作协议书
- 2024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自贡中心支公司招聘2人(四川)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湖北省鄂州市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必考题
- 提升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
- (完整)特种设备专项应急预案
- 小学体质测试标准
- 机床安全操作培训课件
- 自动化电气控制方案
- 脐疝护理查房课件
- XX学校学校集体备课实施方案细则、方案、计划、制度、总结(全套资料)
- 开展去向不明人员专项工作方案
- 南方谈话学习汇报
- 高处作业吊篮施工安全监理实施细则
- 中国结核病预防性治疗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