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现实热点加强练 训练9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现实热点加强练 训练9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现实热点加强练 训练9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现实热点加强练 训练9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教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训练9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2018·昆山质检)中国近代某革命政府下达部队动员令,宣布其军事战略为:“先定三湘,规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依据该战略展开的军事行动()A.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B.收回了列强在中国的部分权益C.成为中华民族复兴转折点D.揭开了解放战争解放南京序幕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辛亥革命通过和平方式推翻清王朝统治,与材料“进而与我友军会师”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先定三湘,规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会师”可知为北伐战争,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等,故B项正确;国民革命运动,由于国民党的叛变而以失败告终,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解放南京是国民党军队与解放军的对决,与“先定三湘,规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会师”不符,故D项错误。2.《孙中山选集(下)》载:“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材料反映出孙中山的主张是()A.用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B.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自由与独立C.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D.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答案B解析从材料“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明确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谋求民族独立的主张,故B项正确。3.(2018·常州模考)20世纪30年代,以“民族复兴”为宗旨的刊物相继创刊,相关书籍相继出版,知识界就“中华民族复兴”问题也纷纷发表文章,各抒己见。这反映当时()A.国统区政治舆论氛围宽松B.增强民族意识已成时代共识C.知识界是救亡运动主力军D.国共合作是国人的普遍愿望答案B解析根据20世纪30年代的时间信息,可知民族复兴思想出现、发展是因民族危机的加深,故A项错误;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加深,民族复兴成为社会思潮,反映出民族意识的增强,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全国军民奋起抗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救亡运动主力军,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民族复兴而非国共合作,故D项错误。4.电影《无问西东》主人公之一沈光耀的原型沈崇诲在淞沪会战中壮烈牺牲。在这场会战中,国民党中央军主力悉数投入,湘军、桂军、粤军、东北军、西北军等纷纷奔赴前线,包括海外侨胞在内的中国人民踊跃支援。这表明淞沪会战()A.消弭了国民党军阀之间的嫌隙B.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C.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提高D.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全面抗战开始后,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不能体现出国民党军阀之间的嫌隙消除了,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参加淞沪会战的军队,没有体现出淞沪会战的战略意义,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参加抗战的军队既有国民党的主力军,也有地方部队,反映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局面,故C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国民政府在1937年9月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故D项错误。5.(2018·扬州质检)“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战斗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这次战役()A.粉碎了敌人速战速决的计划B.是国共合作进行抗日的典型C.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D.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得出这次战役为百团大战,武汉会战粉碎了敌人速战速决的计划,故A项错误;百团大战是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战役,故B项错误;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故C项错误;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故D项正确。6.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隆重举行。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的重要意义是()A.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B.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C.为安全先行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范例D.推动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答案B解析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是澳门的回归,故A项错误;香港的回归是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故B项正确;为安全先行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范例的是上海合作组织,故C项错误;推动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的是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故D项错误。7.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且未曾中断的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在其有史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四面一直被山脉、沙漠、辽阔的太平洋所隔绝。这种隔绝的意义在于,它使中国人能在更少面临外来入侵的情况下,发展自己的文明。那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结合的很好,能养活可观的人口。汉朝拥有5950万人,明朝时1亿多,超过当时整个欧洲的人口,到19世纪中叶,中国的人口已激增到4亿以上。由于人数上的优势,他们总能同化或者驱逐入侵者。中国还存在着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这种共同的书面语是为中国提供统一性和历史连续性的一种重要力量。与书面语有关的,是非凡的国家考试制度——科举制。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置文官。征召有才之人较之西方所依靠的法律和制度,能更好地解决国家的种种问题。促成中国文明内聚性的还有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文学和思想的遗产。——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四千年中中国人发展起一个独特的自治社会。这一社会以农业为基础,由地主和官僚统治。这一自给自足、自满自足的社会认为世界上其他社会都是低下的、从属的社会。从1514年开始,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陆续来到中国,中国人坚决避免同所有这些入侵者亲近,他们将贸易关系限制在少数几个港口,拒绝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外交关系。19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中国遭受了三次灾难性的战争,这迫使中国人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文明未曾中断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近代中国人对传统文明的认识有何变化?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中国人遭受了哪三次灾难性战争的打击?(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49年以来的新中国震撼远东和全球的表现。答案(1)原因:被山脉、沙漠、太平洋所隔绝的地理环境;土壤和气候上的优势;人口众多;具有共同的有着旺盛生命力的书面语言;科举制度的作用;儒家思想对中国文明内聚性的影响。(2)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