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第2版)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方法-取样的方法_第1页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第2版)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方法-取样的方法_第2页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第2版)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方法-取样的方法_第3页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第2版)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方法-取样的方法_第4页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第2版)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方法-取样的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方法——取样的方法第1节第2节时间取样法事件取样法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方法——取样的方法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观察对象所有行为都收集到是不可能的。真正可以用来解释主题行为的,可能只是观察到的所有行为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因此,取样观察应运而生。取样观察的基本原理与选择被试的抽样原理相似,即按事先选定的标准抽取部分对象为样本,然后以样本的结果推论总体状况。具体说,取样的方法是选择一个使用预设行为类别的方法,以便观察者用记次或记时的方式来记录行为或事件。第1节时间取样法ONE一、时间取样法的涵义二、时间取样法的优缺点三、时间取样法的运用一、时间取样法的涵义时间取样法就是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为取样标准,来观察记录预先确定的行为是否出现,以及出现次数的一种观察方法。与描述性观察方法的不同:不必详尽地描述、记录被试的行为表现,只需在预先规定的时间里,观察记录确定的行为发生与否、发生的次数以及持续的时间。时间取样法包含两个重点:一是找寻学前儿童行为中某些特定的、具有代表性的行为;二是这种代表性的行为只限于在某特定的时间间隔内。一、时间取样法的涵义对幼儿攻击性行为及其发生频率的观察汪老师准备从上午9:30到11:00之间,观察自己班级15名幼儿攻击性行为及其发生的频率,一共观察的时间是90分钟。她将这90分钟平均分配在15名幼儿身上,即每名幼儿将被观察6分钟。另外,为了取得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汪老师准备在一星期内,反复这个过程3次。观察结束后,每一名幼儿一共有3次、每次6分钟的行为记录。一、时间取样法的涵义典型研究:6中游戏类型操作定义在规定的游戏时间内,依次观察每个儿童一分钟,并根据儿童社会参与程度和6种游戏类型的操作定义,判断每个儿童在这一分钟中所表现的行为属于哪种类型,记入观察记录表。一、时间取样法的涵义帕顿(Parten)关于“儿童游戏的研究”帕顿是时间取样法最著名的早期研究者之一。1926年10月—1927年6月,观察了2岁至5岁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参与性行为,设计了6种反映儿童参与社会性集体活动水平的预定类型指导观察,并赋予操作定义,设计了观察记录表。一、时间取样法的涵义表1-26种游戏类型操作定义游戏类型操作定义无所事事儿童没有做游戏,只是碰巧观望暂时引起他们兴趣的事情,如没有可注视的就玩弄自己的身体,或走来走去、爬上爬下、东张西望旁观儿童基本上观看其他儿童的游戏,有时凑上来与正在做游戏的儿童说话,提问题,出主意,但自己并没有直接参加游戏单独游戏儿童独自一人游戏,只专注于自己的活动,根本不注意别人在干什么平行游戏儿童能在同一处玩,但各自玩各自的游戏,既不影响他人,也不受他人影响,互不干涉联合游戏儿童在一起玩同样的或类似的游戏,相互追随,但没有组织与分工,每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合作游戏儿童为某种目的组织在一起进行游戏,有领导、有组织、有分工,每个儿童承担一定角色任务,并且相互帮助一、时间取样法的涵义游戏类型观察记录表游戏类型被试代号无所事事旁观单独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

1

2

3

4

5

.

.

一、时间取样法的涵义时间取样法就是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为取样标准,来观察记录预先确定的行为是否出现,以及出现次数的一种观察方法。与描述性观察方法的不同:不必详尽地描述、记录被试的行为表现,只需在预先规定的时间里,观察记录确定的行为发生与否、发生的次数以及持续的时间。时间取样法包含两个重点:一是找寻学前儿童行为中某些特定的、具有代表性的行为;二是这种代表性的行为只限于在某特定的时间间隔内。二、时间取样法的优缺点从观察过程中所需时间和精力来说,符合经济效益。观察者在短时间内可以收集大量资料。减少了观察者在判断和推论上的变异性,提高了观察者之间的内在信度。能结合不同的记录技巧,如和描述性记录的方法相结合。(一)优点二、时间取样法的优缺点从研究范围来讲,时间取样法仅限于研究出现频率较高的外显行为和事件。具体地说,每15分钟至少发生一次的行为,才适用于时间取样法只能获取行为的频次资料不能保留行为的具体内容、背景的详细情形,以及随着时间行为如何改变,或者各种行为之间的关联性等,无法获取行为的详细资料观察者无法按照行为发生的原貌处理资料,观察记录的部分行为可能不能正确代表所有的行为。(二)缺点三、时间取样法的运用首先,应决定要记录哪些行为之后,给行为以明确的操作性定义例:对幼儿阅读行为的观察研究(一)确定观察的目标行为和操作定义三、时间取样法的运用操作性定义有目的阅读:幼儿在阅读时能够有计划、有目标地按自己的意识进行的阅读,即根据自己需求的阅读。无目的阅读:幼儿在阅读时无需求、无计划、无目标的随意性的阅读,即胡乱翻书等自由的阅读。教师指定阅读:教师在某一时间内指定幼儿读物的阅读,幼儿的阅读范围受到限制,而并非幼儿自由的阅读。三、时间取样法的运用幼儿阅读注意力观察记录表时间儿童代号活动类型有目的阅读无目的阅读教师指定阅读8:30—8:45A

B

8:55—9:10A

B

9:15—9:30A

B

三、时间取样法的运用明确观察的时距、时距间隔、时距的数目。时距:一次观察时间的长度,和行为发生的频率有关。根据行为的持续程度、记录的简单和复杂的需要以及观察者的疲劳程度而定。时距的间隔:时距和时距之间间隔的时间。取决于所选取的时距长度、在此时距内所要观察的对象数目以及所要记录的细节总数。时距数目:在观察中一共要观察多少个时距。取决于观察多久的时间才能获得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样本。(二)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时间三、时间取样法的运用时间取样法中大部分的行为记录方式:检核和计数检核:表示所观察的特定行为是否出现,只要行为出现,就要做一个记录的标记计数:在所观察的时间内,被观察的行为出现了几次计时:在所观察的时间内,被观察行为持续的时间(三)选择记录方式三、时间取样法的运用方式1

-检核吮吸手指动作记录表儿童姓名:施成年龄:

2岁1个月性别:男

时间段日

期开始记录时间结束记录时间行为有否发生备

注12月20日上午10:00上午10:15☑️

22月20日下午3:00下午3:15☑️

32月21日上午10:00上午10:15☑️

42月21日下午3:00下午3:15☑️

52月22日上午10:00上午10:15

62月22日下午3:00下午3:15☑️

72月23日上午10:00上午10:15☑️

82月23日下午3:00下午3:15

时间段日

期开始记录时间结束记录时间行为有否发生备

注12月20日上午10:00上午10:15☑️王成22月20日下午3:00下午3:15☑️李俊、张艳32月21日上午10:00上午10:15☑️陈冬、张艳、王成42月21日下午3:00下午3:15☑️李俊52月22日上午10:00上午10:15

62月22日下午3:00下午3:15☑️蔡昌、李俊、张艳72月23日上午10:00上午10:15☑️李俊82月23日下午3:00下午3:15

吮吸手指动作记录表班级:托班(1)

三、时间取样法的运用方式2

–计数计数表示在所观察的时间内,被观察的行为出现了几次。在这样的研究中,每次该类行为出现都需要进行记录。以下将检核和计数两种记录方式进行一下比较。方式3

–计时计时表示在所观察的时间内,被观察行为持续的时间。另外,在很多研究中,不仅需要记录行为发生的次数,还需要记录行为持续的时间,即观察者既要记录行为出现的频率,还要记录在某一时距内,该行为发生的持续时间三、时间取样法的运用设计观察记录表首要的原则是保持简单化,使观察者能够比较方便且快速地进行记录。(四)表格的设计例:观察者将选择6名幼儿,对每名幼儿观察5分钟,并记录害怕、分享等五种行为的出现与否,以及出现的次数,如果在5分钟内该行为出现的次数多于一次,则以计数的方式(如出现两次就记录“//”)表示。记录幼儿姓名年龄行为害怕分享哭笑观望闲谈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平均次数

第2节事件取样法Two一、事件取样法的涵义二、事件取样法的优缺点三、事件取样法的运用一、事件取样法的涵义事件取样法是以选定的行为或事件的发生为取样标准,从而进行观察记录的一种方法。最著名的例子:道对幼儿争执事件的研究一、事件取样法的涵义该研究是对幼儿园儿童在自由活动时间内自发产生的争执事件进行观察记录,观察对象为40名2—5岁的儿童,其中男孩19人,女孩21人。观察过程是等待争执事件的发生,一旦发生争执事件,便用秒表计时,一直到行为停止。与此同时,按照事先拟定好的观察记录内容填写观察记录表(见表4-2-1),幼儿争执事件的研究一、事件取样法的涵义观察记录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争执者的姓名、年龄、性别。②争执持续的时间③争执发生的背景、起因④争执什么(玩具、领导权)⑤争执者所扮演的角色(侵犯者、报复者、反抗者、被动接受者)⑥争执时的特殊言语或动作⑦结局如何(被迫让步、自愿让步、和解、由其他儿童干预解决、由教师干预解决)⑧后果与影响(高兴、愤恨、不满等)幼儿争执事件的研究–观察内容一、事件取样法的涵义道经过三个多月、58.75个小时的观察,共记录了争执事件200例,发现:①68例发生于室外,132例发生于室内;②平均每小时发生争执事件3.4次;③争执时间持续1分钟以上的只有13例;④平均争持持续时间不到24秒;⑤室内争持持续时间比室外争持持续时间短;男孩争执多于女孩,攻击性水平也高于女孩;⑥争执常发生在不同年龄组、相同性别的儿童之间;随年龄增长,争执事件减少,侵犯性质增强;⑦几乎所有的争执都伴有动作,如冲击、推拉等,争执中,偶尔有大声的喊叫或哭泣,但无声争执占大多数;导致争执发生的原因往往是对占有物品的不同意见;大多数争执自行平息,往往是年幼儿童被迫服从年长儿童或年长儿童自愿退出争执;争执平息后,恢复常态很快,无耿耿于怀、愤恨的征候。幼儿争执事件的研究–观察结果一、事件取样法的涵义幼儿争执事件的研究–记录表格儿童年龄性别争执持续时间发生背景行为性质做什么说什么结果影响1

2

3

……

一、事件取样法的涵义事件取样法的开放性、选择性、推断程度封闭性/开放性选择性程度比较高必须在观察一开始就作推断二、事件取样法的优缺点第一,能全面了解行为或事件发生的过程。不仅可以获得有关行为或事件“是什么”的资料,还可以了解其背景、起因,得到有关“为什么”的线索,有助于分析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第二,节省收集资料的时间。每一次目标行为或事件的出现都可以及时记录,而不是持续的记录。第三,可用于研究比较广泛的行为或事件。没有特别限制的条件,适用性广。(一)优点二、事件取样法的优缺点由于观察者集中观察特定事件本身,注重了行为的当时状况,不能充分了解导致行为或事件发生的条件和情境全部信息。(二)缺点三、事件取样法的运用应确定所要观察的行为,并进行操作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