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名词解释总汇_第1页
经济学名词解释总汇_第2页
经济学名词解释总汇_第3页
经济学名词解释总汇_第4页
经济学名词解释总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学原理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个人和团体如何最好地利用稀缺经济资源,从事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以满足人们无限消费欲望的社会科学。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作为考察对象,主要分析单个产品市场的经济活动,以及个别消费者、个别厂商、个别资源拥有者的经济行为,包括供求理论、厂商理论及一般均衡分析理论等。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研究政府、社会(非政府组织NGO)等国民经济整体对资源的利用,经济总量及其变化,分析经济活动的现象及规律。它包括经济结构和国民收入变动理论、福利经济学和宏观经济政策。实证分析法: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进行解释、分析与预测,它的判断正确与否可以通过对事实的检查来判定,并且不涉及价值判断的问题。阐述“是什么”的问题属于实证命题范围。规范分析法:是在社会一定的哲学、文化、道德、宗教前提下,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对什么是应该、什么是不应该提出行为的标准,主要说明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一商品和劳务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满足感,其不仅在于这种商品和劳务满足人的欲望和需求的能力,而起这种效用的大小消费者的满足程度这种主观感觉所决定的。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对该消费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或者说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减数量。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加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公共产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非分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私人产品:是指用于满足私人个别需求的产品或服务。搭便车:是指在公共产品的消费过程中,某些个人虽参与消费,但是却不愿支付公共产品的生产成本的现象。规模经济:是指企业的全部生产要素的规模同比例改变而获得规模报酬的变化趋势。主要包括三种情况: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递减、和规模报酬不变。内在经济:内在经济是指企业规模扩大以后,由于其自身的原因而导致产量增加和成本下降。内在不经济:是指企业规模扩大以后,由于其自身的原因而导致产量减少和成本提高。外在经济:是指企业规模扩大以后对个别企业带来有利于增减产量和降低成本的因素。外在不经济:是指企业规模扩大以后对个别企业带来不利于增减产量和降低成本的因素。机会成本:是指把某种资源投入一种用途之后所放弃的它在其它用途中所获得的最大收益。边际成本指的是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到总成本的增量。这个概念表明每一单位的产品的成本与总产品量有关。沉没成本:是指已经付出的无论做出何种决策都无法收回的成本。显性成本:厂商在生产和经营之中所支出的各项费用的总和,包括个人的工资、借人资本的利息、原材料费、运输费、销售费用等。隐性成本:是指企业自己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的那些生产要素的价格,是应支付,但未在形式上以货币支付的费用。包括自有资金、管理能力和承担风险的代价,也被称为正常利润。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在每一价格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供给:是指生产者(厂商)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在每一价格下愿意而起能够提供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需求量: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消费者在特定的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吉芬商品: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当商品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会减少,而价格上涨时,需求量反而上升,具有这种特点的商品我们称之为吉芬商品。互补品:如果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一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均衡价值:是指以中商品的绣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之点所对应的价格。这是这种商品的供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称为均衡价格。弹性:就是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反应的敏感程度。具体地说,表示一个经济变量1%的变动,引起的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比。完全竞争:是指市场中没有丝毫的垄断因素,所有市场主体没有丝毫的垄断意识。完全垄断:是指市场中没有丝毫的竞争因素,单一的产品出售者完全控制某一产业。垄断竞争:是指在这种市场结构中,既存在竞争因素,有存在着。非价格竞争:就是指厂商主要采取价格之外的竞争手段参与竞争的一种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寡头垄断:是指少数几个厂商控制着整个行业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这样一种市场组织。工资:工资是使用劳动这种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报酬,是劳动供求均衡时的价格,主要由维持劳动者生存的资本、维持其家属生存的资本和劳动者的教育训练费所构成的。劳动:劳动是指有劳动力和劳动经验的人,通过消耗自身的体力和脑力,来改造客观自然物质,使其适合人类需求的有目的的劳动。资本:是指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广义资本,是指一个经济系统的所有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利息:是指以货币表示的延期消费或承担风险的报酬,或者说是资本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因让渡资本使用权而承担风险所获得的报酬。利率: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与借贷资本的比率,是资本的价格。利率分为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前者是指现实中直接用货币表示的利率;后者还要用通货膨胀率对名义利率调整后才能得到。地租:地租是使用土地(包括地面、矿藏、水域等)而支出的价格或出租土地的报酬。级差地租:级差地租是指因土地丈量与位置的不同,土地的投资回报率不同。准地租:准地租也称准租金,是固定资产在短期内所得到的收入,是在短期内供给固定不变的生产要素的报酬,是指有些生产要素(之素质较高的生产要素)的租金在一定条件下类似地租。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范围内,在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内经济中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本国国名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漏出:是指国民收入家庭中没有用于消费的国内生产的商品和劳务的部分,优势可以称之为循环流动的撤销。注入:是指来自于家庭部门之外,用于购买国内生产的商品和劳务的所有支出。基尼系数:基尼系数又称洛伦茨系数,是21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做出的判断收入分配不均的指标,并由此得名。它是指一种对收入不均的量度。基尼系数的含义:一般把全国人口分为五个档次,由低到高,看每20%的人口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的情况。税收:是指对有纳税义务的组织和个人所征收的货币和实物的总称。税收又可解释为政府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是一整强有力的财政政策手段。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根据既定目标通过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变化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主要包括政府的收入与支出。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改变货币供给来调节利率,从而影响社会总需求,一达到预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货币政策可以分为两类,即扩张的与紧缩的货币政策。货币:狭义上,货币是指用于交换商品的标准物品。广义上,货币是指用作交换媒介、价值尺度、支付手段、价值储藏的物品。货币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上累计的货币总量。货币流量:是指某一时期内货币的流通数量。流通性偏好:在报酬相同的资产之间,人们为应付日常不是之需,而回选择流动性较高的资产,这被称为流动性偏好。投资:游子是指一定时期内资本的增量,即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能力的增量。资本的边际效率:资本的边际效率(MEC)是指资本预期利润率,即增一笔投资预期可以得到的利率。资本的边际效率等于一个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在使用期内各预期收入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汇率:汇率又称汇价,是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比率。也可以说是用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加速原理:加速原理是指在没有闲置生产能力的其况下,如果国民收入(或消费支出)增加,必然会提高需求,引起资本存量增加,而起资本存量增加是国民收入增加的一个倍数。失业:失业是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的人所出的状况。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商品和服务总量的增加,也就是社会经济规模的扩大。一般来说,经济增长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商品和服务总量是增加的,第二人均占有国民生产总值也是增加的。实际增长率:实际增长率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实际增加的产量与上一时期的实际产量之间的比例,是指实际产量发生的增长率。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水平普遍持续上涨现象。第4章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效率1.边际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的增量。2.消费者均衡是指单个消费者使用既定的收入实现最大效用并保持这种情形不变的状态。(实现效用最大,消费购买量不变)3.效用最大化原则:指在消费者收入既定的情况下,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购买行为。4.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被称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5.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6.消费预算约束线: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X、Y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线。7.短期厂商的某些要素(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保持不变的时期。8.长期指所有投入都可以变化的时期,厂商可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各种要素投入的量做全面调整。9.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愿意为某种商品或劳务支付的代价与其实际支付的代价的差额10.生产者剩余指卖者卖出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卖者的成本。第十章 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1.财政制度财政是一种分配制度,西方财政制度主要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方面的规定。2.财政政策能动的财政政策,指政府根据经济运行的状况逆经济风向采取变动财政收入水平的政策。3.挤出效应扩张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从而减少私人投资支出所引起的总需求减少;实际是政府投资挤占私人投资。4.货币政策通过控制货币供给,影响利率,从而影响投资,并最终影响国民收入。5.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手边保存一定数量货币的愿望,它是人们对货币的流动性偏好引起的,因此又称为流动偏好。6.交易动机指人们为了应付日常交易而在手边留有货币的动机;预防动机.指人们为了防止意外情况发生而在手边留有倾向的动机。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把握有利的生息资产而在手边留有一定数量货币的愿望。货币供给指一个国家在某一个特定时点上由家庭和厂商持有的政府和银行系统以外的货币总和。10.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11.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指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将其存款的一部分缴纳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制度。12.再贴现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所付的利率就称再贴现率。第九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1.失业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具有劳动能力)都是失业。充分就业:指包括劳动在内的生产要素都能以愿意接受的价格参与生产活动的状态。摩擦性失业.由于工人找到最适于自己嗜好与技能的工作需要时间而引起的失业。(正处于从一个工作到另外一个工作过渡所产生的失业。)结构性失业由于劳动力需求结构变动而引起的失业。周期性失业又称需求不足的失业。指由于劳动力需求下降所导致的失业。充分就业是指消灭了周期性失业时的就业状态。通货膨胀:指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超过经济所需数量而引起货币贬值和价格水平全面、持续的上涨。8.消费物价指数(CPI):A普通家庭的支出中,购买具有代表性的一组商品,现在要比过去多花多少钱。B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劳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指标(这一个是书本的定义)9.物价指数某些商品的价格由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的变动适度。10.通货膨胀率: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11.货币货币是指经济中人们经常用于向其他人购买物品与劳务的一组资产。12.通货膨胀税政府通过创造货币而筹集的收入。13.费雪效应: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率一对一的调整。14.通货紧缩:社会价格总水平即商品和劳务价格总水平不断普遍下降。15.菲利浦斯曲线: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交替关系。第八章 生产与增长 1.经济增长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供给量的增长,即总产出量的增长。2.生产率:指一个工人每小时工作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与劳务的数量。3.物质资本指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设备和建筑物。4.人力资本指工人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指技术知识传递给劳动力的资源消耗。)5.自然资源指自然界提供的生产投入。6技术知识是指社会对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最好方法的了解。(如何运行的理解)7.边际消费倾向MPC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引起的消费金额的变化。8.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呈现递减的趋势。9.边际储蓄倾向: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带来的储蓄金额的变化10.投资乘数K:投资增减变动导致国民收入变化的倍数。11.资本的收益递减指随着资本存量的增加(投资增加),从每一单位资本生产中得到的收益是逐渐递减的。12.追赶效应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开始贫穷的国家倾向于比开始富于的国家增长更快。第七章国民收入决定: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一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的市场价值总和。2.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总收入)一个国家的国民在特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3.生产法按提供物质产品和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4.收入法(分配法)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加总起来5.支出法(使用法)把一年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起来6.存货投资是企业持有存货数量的变化,即产量超过实际销售量的存货积累。7.政府购买政府购买的产品与劳务总和。8.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9.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的某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10.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数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比为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数(GDP平减指数)。经济学十大原理经济学A是研究稀缺的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进行有效配置,来满足人类无限欲望的最大满足的社会科学。B经济学就是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2.稀缺性:社会拥有的资源相对于人的欲望来说是有限的3.生产资源 又称生产要素。包括劳动或劳动时间、自然资源以及由这两种原始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用于生产过程的资本品。4.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能从其他选择中得到的最大收益。即因选择而放弃的其他机会所造成的损失。5.生产可能性边界又称生产可能曲线,指社会使用既定的生产资源所能生产商品的最大组合。6.经济人在一切经济活动中的行为都是合乎所谓的理性,以利已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追逐和获得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7.完全信息所有当事人都拥有充分的和相同的信息,而且获取信息不需要任何成本。8.微观经济学:A.称个体经济学。它以整个经济制度中的各个家庭和厂商的行为及其相互联系为研究对象,考察单个产品或投入的市场价格形成。B.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作出决策,以及他们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9.宏观经济学:称总体经济学(或总量经济学。以整个经济的总体行为为研究对象,考察作为整体的市场表现,说明社会的资源部量是如何决定的。第二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1.市场出清:市场上的供求均衡商品价格具有充分的灵活性,能使需求和供给迅速达到均衡的市场。2.完全理性:个体的最优化行为市场结构指市场的组织和构成。3.需求指消费者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4.需求函数表示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关系式。5.需求定理一般情况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越高,其需求量就越少;反之,商品价格越低,其需求量就越大——价格与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变动。6.炫耀性消费如果消费者完全用价格来衡量他对于某种商品的需求程度,那么,他们将在商品价格低的时候买得少,而在价格高的时候买得多,那么,对该种商品的消费是炫耀性消费。7.正常商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增加的物品;8.低档商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减少的商品。9.替代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增加。如公共汽车和出租车10.互补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减少。如汽车和汽油11.市场需求指某一特定时期,某一特定市场内所有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购买的的某种商品的数量。12.供给 供给指生产者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能够出售的某种商品的数量13.供给函数 表示商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关系式。14.供给规律一般情况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越高,其供给量就越大;反之,商品价格越低,其供给量就越小——价格与供给量之间成同方向变动。这就是供给规律15.市场供给指某一特定时期,某一特定市场内所有生产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出售的的某种商品的数量。16.市场均衡 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状态,即供给与需求曲线相交于一点,这一点称为市场均衡。17.均衡价格商品的市场供给量与市场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为均衡价格18.供求定理:供给与需求的变化引起均衡产量与均衡价格的变化。19.支持价格最低限价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20.限制价格最高限价政府为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而规定的最高价格。弹性及其应用1.弹性表示一个经济量相应于另一个经济量变动的反应的程度。2.需求价格弹性表明一种物品需求量对于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相应于该商品价格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间的比率。商品的可替代程度:替代品的多少及相近程度。需求交叉弹性又称交叉弹性,指某种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另一种商品(相关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的比值。供给价格弹性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相对变动相应于该商品价格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间的比率。谷贱伤农(主要是用弹性的角度考虑)当粮食供给增加时,销售量增加,但也导致了价格的下降,因为粮食的需求缺乏弹性,所以价格下降的幅度大于销售量增加的幅度,所以总收益下降。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1.生产是指制造用于人们消费的物品和劳务(服务和劳动的统称)的行为2.厂商是为销售而生产某种物品和劳务的单位。3.生产函数厂商在每个时期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获得的产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叫生产函数4.固定投入指当市场条件的变化要求产出变化时,其投入量不能立即随之变动的投入5.变动投入指当市场条件的变化要求产出变化时,其投入量能很快随之变动的投入6.技术系数指生产一定量的产品所需要的投入物的比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其他要素投入数量不变时,如果等额增加一种要素,产量的增加开始会上升,但超过某一点后,增加每一单位要素带来的MP会下降。总产量TP投入一定量的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10.边际产量MP表示在其他要素的数量保持不变时,增加一单位要素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增加。11.等产量线Q:表示两种生产要素L、K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12.等成本线:一条表明在生产者的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数量(K,L)最大组合的线。13.规模收益当所有投入同比例增加时,总产量的反应程度。是由规模变动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变动。14.适度规模:使两种生产要素的增加、即生产规模的扩大,正好使收益递增达到最大。15.内在经济:一个厂商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16.内在不经济:一个厂商由于本身生产规模过大而引起产量或收益减少。17.外在经济:指整个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给个别厂商所带来的产量与收益的增加第五章外部性、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1.垄断指一家厂商完全控制整个市场的商品供给2.自然垄断指在某行业由一个厂商供给某种产品全部市场时平均成本最低,该行业就是自然垄断。3.排他性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时该物品的特性4.竞争性指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会减少他人使用该物品的特性。5公共物品指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产品和服务。其特征为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6.私人物品那些可以分割、可供不同人消费,并且对他人没有外部收益或成本的物品。既具有排他性又具有竞争性。7.自然垄断具有排他性但不具有竞争性的物品,则存在自然垄断。8.公共资源(准公共产品)具有竞争性,但不具有排他性的物品9.免费搭车(搭便车):指得到一种物品的收益但避开为此支付的人。10外部性对他人的福利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但不需他人对此支付报酬或进行补偿的活动。当私人成本或收益不等于社会成本或收益时,就产生外部性。11.外部不经济,又称负外部性,是生产和消费给其他人造成损失而其他人却不能得到补偿的情况。12.外部经济,又称正外部性,是生产和消费能给其他人带来收益而其他人却不必进行支付的情况。13.庇古税对外部不经济的厂商征收的一种附加税。征收的税额应等于该厂商给社会其他成员造成的损失,使厂商的私人成本恰好等于社会成本。14.科斯定理如果私人双方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那么它们就可以自己解决外部性问题的一个命题15.产权对谁拥有一种物品以及作为所有者被允许可以与他人作什么形式的交易所做出的法律规定。第六章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产品市场1.完全竞争又称为纯粹竞争,经济学家所说的完全竞争的市场或行业中存在着许多厂商,以致于没有一个厂商会把其他厂商看作自己的竞争对手。2.成本不变行业:成本固定不变的条件是行业内厂商数量的变化对相关生产要素需求的变化不会引起要素价格的变化。将单位产品成本不变的行业称做成本固定不变行业3.成本递增行业:指随着行业的扩张引起厂商成本增加的行业。4.成本递减行业:指随着行业的扩张引起厂商成本减少的行业5.生产者剩余:厂商在提高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价格(即总收益)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价格之间的差额。1、绝对优势(Absoluteadvantage)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2、逆向选择(Adversechoice)在此状况下,保险公司发现它们的客户中有太大的一部分来自高风险群体。3、选择成本(Alternativecost)如果以最好的另一种方式使用的某种资源,它所能生产的价值就是选择成本,也可以称之为机会成本。4、需求的弧弹性(Arcelasticityofdemand)如果P1和Q1分别是价格和需求量的初始值,P2和Q2为第二组值,那么,弧弹性就等于-(Q1-Q2)(P1+P2)/(P1-P2)(Q1+Q2)5、非对称的信息(Asymmetricinformation)在某些市场中,每个参与者拥有的信息并不相同。例如,在旧车市场上,有关旧车质量的信息,卖者通常要比潜在的买者知道得多。6、平均成本(Averagecost)平均成本是总成本除以产量。也称为平均总成本。7、平均固定成本(Averagefixedcost)平均固定成本是总固定成本除以产量。8、平均产品(Averageproduct)平均产品是总产量除以投入品的数量。9、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variablecost)平均可变成本是总可变成本除以产量。10、投资的β(Beta)β度量的是与投资相联的不可分散的风险。对于一种股票而言,它表示所有现行股票的收益发生变化时,一种股票的收益会如何敏感地变化。11、债券收益(Bondyield)债券收益是债券所获得的利率。12、收支平衡图(Break-evenchart)收支平衡图表示一种产品所出售的总数量改变时总收益和总成本是如何变化的。收支平衡点是为避免损失而必须卖出的最小数量。13、预算线(Budgetline)预算线表示消费者所能购买的商品X和商品Y的数量的全部组合。它的斜率等于商品X的价格除以商品Y的价格再乘以一1。14、捆绑销售(Bundling)捆绑销售指这样一种市场营销手段,出售两种产品的厂商,要求购买其中一种产品的客户,也要购买另一种产品。15、资本(Capital)资本是指用于生产、销售及商品和服务分配的设备、厂房、存货、原材料和其他非人力生产资源。16、资本收益(Capitalgain)资本收益是指人们卖出股票(或其他资产)时所获得的超过原来为它支付的那一部分。17、资本主义(Capitalism)资本主义是一种市场体系,它依赖价格体系去解决基本的经济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怎样分配经济增长率应为多少18、基数效用(Cardinalutility)基数效用是指像个人的体重或身高那样在基数的意义上可以度量的效用(它意味着效用之间的差别,即边际效用,是有意义的)。序数效用与它相反,它只在序数的层面上才有意义。19、卡特尔(Cartel)卡特尔是指厂商之间为了合谋而签订公开和正式协议这样一种市场结构形态。20、科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obb-Douglasproductionfunction)科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指这样的生产函数Q=AL“IK”2Mi3。式中,Q为产量;L为劳动的数量;K为资本的数量;M为原材料的数量;A,31,12,23均为常数。21、勾结(Collision)勾结是指一个厂商和同业内其他的厂商签订有关价格、产量和其他事宜的协议。22、比较优势(Comparativeadvantage)如果与生产其他商品的成本相比,一个国家生产的某种产品的成本比另一个国家低,那么,该国就在这种商品的生产上与另一个国家相比具有比较优势。23、互补品(Complements)如果X和Y是互补品,X的需求量就与Y的价格成反向变化。24、成本不变行业(Constant-costindustry)成本不变的行业是指具有水平的长期供给曲线的行业,它的扩大并不会引起投入品价格的上升或下降。25、规模收益不变(Constantreturnstoscale)如果所有投入品的数量都以相同的百分数增加,并导致产量也以相同的百分数增加,就是规模收益不变的。26、消费者剩余(Consumersurplus)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为某种商品或服务所支付的最大数量与他实际支付的数量之差。27、可竞争市场(Contestablemarket)可竞争市场是指那种进入完全自由以及退出没有成本的市场。可竞争市场的本质在于它们很容易受到打了就跑的进入者的伤害。28、契约曲线(Contractcurve)契约曲线是(在消费者之间进行交换时)两个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相等的点的轨迹,或者(在生产者之间进行交换时)两个生产者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的点的轨迹。29、角点解(Cornersolution)角点解是指这样一种情形,预算线在位于坐标轴上的点处达到最高的可获得的无差异曲线。(在生产者理论中也会发生类似的情况。)30、需求的交叉弹性(Crosselasticityofdemand)需求的交叉弹性是指商品Y的价格发生1%的变化时所引起的商品X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31、垄断的无谓损失(Deadweightlossofmonopoly)如果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转变为一个垄断的市场,这种转变所带来的总剩余的减少就是无谓损失。32、买方垄断的无谓损失(Deadweightlossofmonopsony)如果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转变成一个买方垄断的市场,这种转变所带来的总剩余的减少即为无谓损失。33、成本递减行业(Decreasing-costindustry)成本递减行业是指具有向下倾斜的长期供给曲线的行业,它的扩大会引起平均成本下降。34、规模收益递减(Decreasingreturntoscale)如果所有投入品的数量都以相同的百分数增加,并导致产量增加的百分数小于该百分数,就是规模收益递减的。35、需求曲线(Demandcurve)需求曲线表示在每一价格下所需求的商品数量。36、可贷资金的需求曲线(Demandcurveofloanablefunds)可贷资金的需求曲线表示可贷资金的需求量与利率二者之间的关系。37、贴现率(Discountrate)当利率用于计算投资的净现值时,它被称为贴现率。38、可分散风险(Diversifiablerisk)可以通过多样化来避免的风险是可分散风险。39、主导厂商(Dominantfirm)在寡头垄断的行业中,主导厂商是一个制定价格的大型厂商,它允许该行业中的小厂商在此价格下销售它们想出售的全部数量的商品。40、优势策略(Dominantstrategy)不论其他局中人采取什么策略,优势策略对一个局中人而言都是最好的策略。41、双头垄断(Duopoly)双头垄断是指有两个卖主这样一种市场结构。古诺模型,以及其他模型中都涉及双头垄断。42、经济效率(Economicefficiency)经济效率是指这样一种状况,所进行的任何改变都不会给任何人带来损失而能增加一些人的福利。这样一种状态就是经济的有效率状况(或者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优)。43、经济利润(Economicprofit)经济利润是指厂商的收益与它的成本之差,后者包括从最有利的另外一种厂商资源的使用中可以获得的收益。44、生产的经济区域(Economicregionofproduction)生产的经济区域是指等产量线斜率为负的投入品组合。没有一个厂商会在等产量线斜率为正的点上运行,因为在这种点上总会有一种投入品的边际产品为负。45、经济资源(Economicresource)经济资源是指一种稀缺的、要求一个非零价格的资源。46、范围经济(Economiesofscope)范围经济是指由厂商的范围而非规模带来的经济。只要把两种或更多的产品合并在一起生产比分开来生产的成本要低,就会存在范围经济。47、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marketshypothesis)根据这一假设,投资者在买卖股票时会迅速有效地利用可能的信息。所有已知的影响一种股票价格的因素都已经反映在股票的价格中,因此根据这一理论,股票的技术分析是无效的。(这个假设有三种形式。)48、财富状况(Endowmentposition)财富状况是指消费者每年的收人。49、恩格尔曲线(Engelcurve)恩格尔曲线反映的是所购买的一种商品的均衡数量与消费者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它是以19世纪德国的统计学家恩斯特·恩格尔的名字命名的。50、均衡(Equilibrium)均衡是指没有任何变化趋势的状态。例如,均衡价格就是一种能够维持的价格。曼昆《宏观经济学》每章关键概念(名词解释)大全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对整体经济的研究,包括对收入的增长、价格的变动和失业率的研究实际GDP:用一组不变的价格衡量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物价总水平的上升;物价总水平的下降失业:一个人愿意并有能力为获取报酬而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情况衰退:实际GDP的减少不严重的时期萧条:实际GDP的减少很严重的时期模型:所研究的系统、过程、事物或概念的一种表达形式,其目的就是说明外生变量如何影响内生变量内生变量:模型要解释的变量外生变量:模型接受为给定的变量市场出清: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使供给量与需求量平衡有伸缩性和粘性的价格:价格能否对供求变动作出即时的调整,长期适用于假设价格有伸缩性,短期适用于假设价格有粘性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和个人如何作出决策,以及这些决策者是如何相互作用的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GDP:给定时期的一个经济体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消费物价指数CPI:一个典型消费者所购买的一篮子产品与服务的价格相对于某个基年同样一篮子产品与服务的价格失业率:想要工作的人中没有工作的人的比例国民收入核算:用于衡量GDP和许多相关统计数字的核算体系存量:衡量一个给定时点上的数量;流量:衡量每一个单位时间内的数量增加值:该企业产出的价值减去企业购买的中间产品的价值估算值:对于一些不在市场上销售的产品,没有市场价格,对其使用价值的估算名义GDP:按现期价格衡量的产品与服务的价值;实际GDP:用一组不变价格衡量的产品与服务的价值GDP平减指数:又称为GDP的隐含价格平减指数,定义为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率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GDP=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Y=C+I+G+NX)消费:家庭购买的产品与服务投资:包括为未来使用而购买的产品。(投资是新资本的创造,不包括在不同个人之间重新配置的资产购买)企业固定投资:企业购买的新工厂和设备住房固定投资:家庭和房东购买的新住房存货投资:企业产品存货的增加政府购买:联邦、州和地方政府购买的产品和服务包括军事设备、高速公路和政府工作人员提供的服务,但不包括向个人的转移支付,如社会保障和福利。净出口:出口减去进口的产品与服务的价值劳动力:就业者与失业者之和劳动力参与率:成年人口中属于劳动力人数的百分比第三章生产要素:用于生产产品与服务的投入生产函数:表达可获得的生产技术,其决定了在给定资本和劳动的条件下的产出量规模收益不变:所有生产要素增加相同百分比引起产出增加同样的百分比,即zY=F(zk,zL)要素价格:支付给生产要素的报酬,决定国民收入的分配。工人工资、资本租金。

功能分配:要素总类和数量既定的情况下要素价格高低直接决定收入水平,个人或家庭按所有要素的价格获得相应的报酬,这种获得报酬的方式称为收入功能分配。竞争性:相对于贸易市场微不足道,只能接受市场所给定的产出和投入价格利润:收入减去成本——企业所有者在支付了生产成本后所留下来的收入劳动的边际产量(MPL):在资本量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多雇佣一单位的劳动所得到的增加的产量。边际产量递减:在资本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劳动量的增加,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实际工资:W/P——用产品而不是用货币衡量的劳动资本的边际产量(MPK):在劳动量不变的条件下,企业因多用一单位资本而得到的额外产出量资本的实际租赁价格:R/P——用产品而不是货币衡量的租赁价格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经济利润=Y-(MPL×L)-(MPK×K);会计利润=经济利润+(MPK×K)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F(K,L)=AkaL1-a(A是一个大于0的参数,衡量现有技术的生产率)可支配收入:支付了所有税收之后的收入(Y﹣T),分别用于消费和储蓄消费函数:C=C(Y-T)可支配收入决定消费水平边际消费倾向(MPC):当可支配收入增加一美元时消费的变化量,在0到1之间(额外的一美元收入增加了消费,但增加额要小于一美元)。是消费函数的斜率利率:衡量融资资金成本名义利率:投资者为借贷资金支付的利率实际利率:校正通货膨胀影响后的名义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国民储蓄:Y-C-G满足了消费者和政府需求后剩下来的产量私人储蓄(Y-T-C):可支配收入减去消费所得公共储蓄(T-G):政府收入减去政府支出所得可贷资金:可以借贷的资金。挤出:在总支出不变的情况下,政府购买的增加挤出了投资第四章通货膨胀:物价总水平的上升恶性通货膨胀:异常高的通货膨胀。定义为每月超过50%,每天超过1%的通货膨胀货币:是财富的一种类型,是可以很容易地用于交易的资产存量价值储藏手段:货币是一种把现在的购买力变成未来的购买力的方法货币提供了可以表示价格和记录债务的单位交换媒介:货币是可以用以购买产品与服务的东西法定货币:没有内在价值的货币,由政府的规定或法令确定为货币的,如美元商品货币:具有某种内在价值的商品,如黄金金本位:把黄金作为货币货币供给:在一个经济体中可以得到的货币量货币政策:对货币供给的控制,由中央银行控制中央银行:美国即是美联储,中国是中央人民银行,决定执行货币政策的机构联邦储备体系:美联储,美国的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即货币控制方法——买卖政府债券。增加供给,则用货币从公众手里购买政府债券;减少供给,则出售政府债券通货:即未清偿的纸币与铸币之和活期存款:即人们在自己支票账户上持有的资金数量方程式:表示交易量与货币之间的联系货币×货币流通速度=价格×交易量(M×V=P×T)货币的交易流通速度:衡量货币在经济中流通的速度。在一个给定的时期中一张美元钞票转手的次数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一个给定时期中钞票进入某个人收入的次数,即下式中的v货币×货币流通速度=价格×产出(M×V=P×Y)实际货币余额:M/P,根据货币可以购买的产品与服务量来表示货币量,衡量货币存量的购买力货币需求函数:决定人们希望持有的实际余额的数量﹙M/P)d=KY,k是常数,说明每收入1美元人们想要持有的货币是多少货币数量论:货币数量的变动必定引起名义GDP的同比例变动,即如果货币流通速度是固定的,货币量决定了经济的产出的货币价值假设货币流通速度不变,V=PY/M金银币铸造税:从发行货币得到的收益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银行支付的利率——i;实际利率:购买力增加——r费雪方程式:i=r+π名义利率是实际利率与通货膨胀之和费雪效应:通货膨胀率与名义利率之间这种一对一的关系事前实际利率:贷款进行时债务人与债权人预期的实际利率;事后实际利率:实际上实现的实际利率鞋底成本: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引起较高的名义利率,从而减少了实际货币余额,引发人们更频繁地跑到银行去取款。这样来自减少货币持有量的不方便术语称为通货膨胀的鞋底成本菜单成本:高通货膨胀使企业更经常地改变自己的报价,从而印刷新菜单,引起的成本实际变量:变量用实物单位衡量,例如,数量和相对物价;名义变量:用货币表示的变量古典二分法:把实际和名义变量的理论区分货币中性:货币对实际变量的无关性第五章净出口:出口减进口,NX=Y-﹙C+I+G﹚净出口=产出-国内支出平衡的贸易:S-I=NX=0,即进口值等于出口值名义汇率:二个国家通货的相对价格贸易余额:即净出口,说明产品与服务的贸易与进口和出口相等的标准有多大距离小型开放经济:有完全资本流动,其本身对世界利率的影响微不足道,其居民能够完全进入世界金融市场。因而这个小型开放经济中的利率r必须等于世界利率r*。实际汇率:二国产品的相对价格,有时候称为贸易条件。实际汇率=名义汇率×国内产品的价格/国外产品的价格。=名义汇率×物价水平比率ε=e×(P/P*)资本净流出:国内储蓄和国内投资之间的差额,S-I,等于国内居民对国外的借出额减外国人借给我们的数额。世界利率:世界金融市场上实行的实际利率购买力平价:1美元在世界每个国家都应该有同样的购买力贸易盈余与贸易赤字:在世界金融市场上是净债权人,我们的出口大于我们的进口,S-I=NX﹥0;我们有贸易赤字,在世界金融市场上是净债务人,我们的进口大于我们的出口,S-I=NX<0第六章自然失业率:经济围绕其波动的平均失业率失业保障:失业工人在失去工作之后可以在某一时期内的到自己工资的一部分局内人与局外人:即已经被雇佣的人,保持了高工资;即失业者,承担了高工资的部分代价摩擦性失业:由于工人找一份工作需要时间而引起的失业工资刚性:工资不能调整到劳动供给等于劳动需求的水平。其降低了就职率,并提高了失业水平效率工资:保证工人生产的效率所付的工资部门转移:不同行业和地区之间的需求构成变动。部门转移总在发生,由于工人改变部门需要时间,所以总是存在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工资刚性与工作配额的配给引起的失业。愿意工作的人数与可以提供的工作数之间的存在根本性的不匹配丧失信心的工人:想工作,但在不成功的寻找之后,放弃找工作的工人第七章索罗增长模型:说明储蓄、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如何影响一个经济的产出水平极其随着时间推移而实现的增长稳定状态:存在一个唯一的使投资量等于折旧量的资本存量,此时投资和折旧正好平衡资本的黄金律水平:使稳定状态消费最大化的资本水平马尔萨斯模型:不断增长的人口将持续的限制社会供养自己的能力,人类将永远生活在贫困中,但是此模型忽略了人的创造性足以抵消人口增长的影响克莱默模型:世界人口增长是促进经济繁荣的关键驱动力,更多的人口意味着更多的人才,可以对技术进步做出贡献第八章劳动效率:反映社会对生产方法的了解程度,随着可获得的技术改进,劳动效率提高劳动扩大型技术进步:引起劳动效率以某种不变的速度增长的技术进步内生增长理论:超越索罗模型,并建立解释技术进步的模型。基本假设资本收益保持不变,并且知识成为资本的一部分。均衡增长:在均衡状态,技术进步导致人均产出与人均资本的共同上升趋同:世界上贫穷的经济体将会赶上世界上富裕的经济体第九章奥肯定律:失业与GDP之间的反向关系,通常实际GDP的变动=%-2×失业率的变动,对于失业率增长的每个百分点,实际GDP通常下降2%总供给:产品与服务供给量和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供给冲击:使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冲击前导指标:一般先于整体经济变动的变量,例如制造业生产工人的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平均每周初次申请失业保障的人数,对通货膨胀调整的消费品和原材料新订单,非国防资本品的新订单,供货商业绩,发放的新建筑开工许可证,股票价格指数,对通货膨胀做出调整的货币供给,利率差(10年期中期国库券与3个月短期国库券的收益差),消费者预期指数冲击:使曲线变动的外生事件稳定政策:旨在减少短期经济波动严重性的政策行为总需求:产出需求量与物价总水平之间的关系,告诉人们在任何一种给定的物价水平上人们想购买的产品与服务量需求冲击:使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冲击滞涨:物价水平上升而产出水平低于自然水平,结合了停滞(产出下降)与通货膨胀(物价上升)第十章IS-LM模型:说明在任何一种给定的物价水平什么因素决定了国民收入凯恩斯交叉图:短期中,经济的总收入主要由家庭、企业和政府的支出愿望决定,因此凯恩斯交叉图即是这种观点的模型化,由计划支出曲线和实际支出曲线构成的模型,决定均衡的产出税收乘数:1美元税收变动引起的收入变动,等于﹣MPC/﹙1-MPC﹚,收入与税收的变动方向相反IS曲线:代表“投资”和“储蓄”,表示产品与服务市场上的情况,显示了产品与服务市场上产生的利率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政府购买乘数:政府购买的增加引起收入更大的增加,ΔY/ΔG这一比率称为政府购买乘数,即政府购买增加1美元会引起收入增加多少,政府购买乘数大于1.等于1/﹙1-MPC﹚流动偏好理论:假定利率调节使经济中最具有流动性的资产——货币供需平衡LM曲线:代表“流动”和“货币”,表示货币供求的情况第十一章货币传递机制:货币扩张引起对产品与服务的支出的增加,即货币供给的增加降低了利率,刺激了投资,从而扩大了产品与服务的需求庇古效应:物价的下降时收入增加的渠道债务—通货紧缩理论:未预期到的通货紧缩使债权人变富而使债务人变穷支出假说:大萧条因为产品与服务支出的外生减少,股市崩盘,住房投资下降,银行破产,平衡预算货币假说:大萧条因为货币供给大幅度的减少第十二章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对总需求的分析扩大到包括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假设一个开放经济中物价水平固定的,说明什么因素引起总收入的短期波动浮动汇率:汇率由市场力量决定,允许汇率对经济状况的变动作出反应,自由波动固定汇率:中央银行宣布一个汇率值,并准备随时买卖本币吧汇率保持在宣布的水平上货币贬值:通货的官方价值下跌货币升值:通货的官方价值上升风险贴水:由一国发放贷款可以觉察到的政治风险以及预期的实际汇率变动决定投机性狙击:是投资者对固定汇率无法维持的直觉发生变化货币局:一种制度安排,中央银行用它保持足够的外国通货以支持每一单位本国通货美元化:放弃本国货币,是自己国家使用美元,唯一损失就是政府放弃了铸币税不可能三角形:一国不可能同时拥有资本的自由流动、固定汇率和独立的货币政策,一国必须选择这个三角形的一边,放弃对角的支付特征第十三章黏性价格模型:假定企业的价格具有黏性,不能迅速根据需求变动调整他们索取的价格,合意的价格由物价总水平与总收入水平黏性工资模型:假定名义工资调整的落后,而就业由企业所需求的劳动力决定,物价上升,导致实际工资的下降,企业雇佣劳动力增多,从而产出增加不完全信息模型:人们总是密切关注与自己所生产产品价格,但对他们消费的所有产品价格关注不密切,从而混淆了了物价总水平的变动与相对价格变动,影响了他们的供给决策,并导致物价水平与产出之间存在短期的负相关关系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由预期的通货膨胀、周期性失业、供给冲击三种因素决定适应性预期:根据最近观察到的通货膨胀来形成他们的通货膨胀预期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周期性失业对通货膨胀施加向上或向下的压力,低失业率向上拉动了通货膨胀率,高涨的总需求造成了了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由于不利的供给冲击引起生产成本上升的典型事件牺牲率:通货膨胀每减少1个百分点所必须放弃的一年实际GDP的百分比,典型估计在5%。结合奥肯定律,失业变动1个百分点,GDP变动2个百分点,因此通货膨胀降低1个百分点,要求周期性失业提高约个百分点理性预期:人们可以最好的利用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包括关系现在政府政策的信息来预期未来自然假说:总需求的波动仅仅在短期中影响产出与就业,在长期中,经济回到古典模型所描述的产出、就业和失业水平滞后性:描述历史对自然率的长期持续影响的术语,提高了牺牲率,因为甚至在反通货膨胀时期结束以后产出还有损失注:加下划线的名词为课本上关键概念之外的重要概念。微观经济学

1.

经济人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2.

需求

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3.

需求函数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

4.

供给;

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5.

供给函数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6.

均衡价格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7.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8.

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9.

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内生变量指一个经济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

10.

静态分析

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11.

比较静态分析

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

12.

动态分析

需要区分变量在时间上的先后差别,研究不同时间点上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13.

弹性

当一个经济变量发生1%的变动时,由它引起的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14.

弧弹性

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15.

点弹性

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6.

需求的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17.

供给的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

18.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相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百分比。

19.

替代品

如果两种商品之间能够相互替代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

20.

互补品

若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

21.

需求的收入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消费者的收入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22.

恩格尔定律

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用弹性的概念来表述它则可以是: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23.

效用

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意程度。

24.

基数效用

表示效用大小的计量单位被称作效用单位。

25.

序数效用

效用的大小是无法具体衡量的,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等级来进行。

26.

边际量

一单位的自变量的变化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量。

27.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28.

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效用。

29.

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30.

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或者说,他时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

31.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被称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32.

预算线

预算线又称为预算约束线、消费可能线和价格线。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33.

替代效应

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替代效应。

34.

收入效应

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收入效应。

35.

正常物品

正常物品是指需求量与收入呈同方向变化的商品。对于正常物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也与价格呈反方向的变动,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总效用必定与价格呈反方向的变动,正因为如此,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36.

低档物品

低档物品是指需求量与收入呈反方向变化的商品。对于低档物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而且,在大多数场合,收入效应的作用小于替代效应,所以,总效用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相应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37.

吉芬物品

吉芬物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作为低档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吉芬物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于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总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这也就是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殊情况的原因。

38.

期望效用

消费者的期望效用就是消费者在不确定条件下可能得到的各种结果的效用的加权平均数。

39.

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指经济行为者在事先不能准确地知道自己的某种决策的结果。或者说,只要经济行为者的一种决策的可能结果不止一种,就会产生不确定性。

40.

生产者

生产者亦称厂商或企业,它是指能够做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

41.

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42.

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一般被划分为土地、资本、劳动和企业家才能四种类型。

43.

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

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也被称为里昂惕夫生产函数。他表示在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生产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

44.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一般形式为:Q=ALαKβ

其中的参数α和β的经济含义是:当α+β=1时,α和β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α为劳动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β为资本在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

45.

生产的短期和长期

短期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长期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

46.

总产量

总产量指与一定的某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相对应的最大产量。

47.

平均产量

平均产量指平均每一单位某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所生产的产量。

48.

边际产量

边际产量指增加一单位某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49.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在生产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种可变生产要素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这就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50.

等产量曲线

等产量曲线就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51.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在两种生产要素相互替代的过程中,普遍的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这一现象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52.

等成本线

等成本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53.

等斜线

等斜线是一组等产量曲线中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的点的轨迹。

54.

扩展线

在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技术和其它条件不变时,如果企业改变成本,等成本线就会发生平移;如果企业改变产量,等产量曲线就会发生平移。这些不同的等产量曲线将于不同的等成本线相切,形成一系列不同的生产均衡点,这些生产均衡点的轨迹就是扩展线。155.

规模报酬

规模报酬分析涉及的是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详见书P147。

56.

机会成本

一般地,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它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57.

显成本

企业生产的显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58.

隐成本

企业生产的隐成本是指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59.

经济利润和正常利润

企业的所有的显成本和隐成本之和构成总成本。企业的经济利润是指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正常利润是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

60.

短期成本

在短期,厂商的成本有不变成本部分和可变成本部分之分。具体的讲,厂商的短期成本有以下七种:总不变成本、总可变成本、总成本、平均不变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

61.

长期成本

在长期,厂商的所有成本都是可变的。厂商的长期成本可以分为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和长期边际成本。

62.

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

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这叫规模经济。当生产扩张到一定的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张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这叫规模不经济。或者说,厂商产量增加的倍数大于成本增加的倍数,为规模经济。相反,厂商产量增加的倍数小于成本增加的倍数,为规模不经济。显然,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都是由于厂商变动自己的企业生产规模所引起的,所以,也被称作内在经济和内在不经济。

63.

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

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是由企业以外的因素所引起的,它影响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位置。

64.

市场与行业

市场是物品买卖双方相互作用并得以决定其交易价格和交易数量的一种组织形式或制度安排。行业指为同一个商品市场生产和提供商品的所有的厂商的总体。

65.

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第一,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第二,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同质的。第三,所有的资源都具备完全的流动性。第四,信息是完全的。

66.

完全竞争市场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

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由既定的市场价格水平出发的水平线。

67.

总收益

总收益指厂商按一定价格出售一定量产品时所获得的全部收入。

68.

平均收益

平均收益指厂商在平均每一单位产品销售上所获得的收入。

69.

边际收益

边际收益指厂商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获得的总收入的增量。

70.

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是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71.

收支相抵点

厂商无经济利润但能实现正常利润的均衡点也被称为收支相抵点。

72.

停止营业点

厂商的平均收益等于平均可变成本,厂商可以继续生产,也可以不生产,也就是说,厂商生产或不生产的结果都是一样的。由于在这一均衡点上,厂商出于关闭企业的临界点,所以,该均衡点也被称作停止营业点或关闭点。

73.

成本不变行业

成本不变行业是这样一种行业,该行业的产量变化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变化,不对生产要素的价格发生影响。

74.

成本递增行业

成本递增行业是这样一种行业,该行业的产量变化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变化,会导致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75.

成本递减行业

成本递减行业是这样一种行业,该行业的产量变化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变化,反而使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了。

76.

生产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77.

消费者统治

消费者统治指在一个经济社会中消费者在商品生产这一最基本的经济问题上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消费者用货币购买商品是向商品投货币选票。西方学者认为,这种消费者统治的经济关系,可以促使社会的经济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从而使全社会的消费者都得到最大的满足。

78.

不完全竞争市场

在西方经济学中,不完全竞争市场是相对完全竞争市场而言的,除了完全竞争市场以外的所有的或多或少的带有一定垄断因素的市场都被称为不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分为三种类型,它们是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其中,垄断市场的垄断程度最高。寡头市场居中,垄断竞争市场最低。

79.

垄断市场

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具体地说,垄断市场的条件主要有这样三点:第一,市场上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第二,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第三,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

80.

自然垄断

有些行业的生产具有这样的特点:企业生产的规模经济需要在一个很大的产量范围和相应的巨大的资本设备的生产运行水平上才可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以至于整个行业的产量只有由一个企业来生产时才有可能达到这样的生产规模。而且,只要发挥这一企业在这一生产规模上的生产能力,就可以满足整个市场对该种产品的需求。在这类产品的生产中,行业内部总会有某个厂商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其它优势,最先达到这一生产规模,从而垄断了整个行业的生产和销售。这就是自然垄断。

81.

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由于垄断市场中只有一个厂商,所以,市场的需求曲线就是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垄断厂商的AR曲线和需求曲线d重叠,都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82.

价格歧视

以不同的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被称为价格歧视。如果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这就是一级价格歧视。一级价格歧视也称为完全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要求对不同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这就是三级价格歧视。

83.

垄断竞争市场

垄断竞争市场是这样一种市场组织,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市场上大量的生产非常接近的同种产品的厂商的总和称作市场集团。

84.

非价格竞争

在垄断市场上,由于每一个厂商生产的产品都是有差别的,所以,垄断场上往往通过改进产品品质,精心设计包装,改善产品售后服务以及广告宣传等手段,来扩大自己产品的市场销售份额,这就是非价格竞争。

85.

生产集团

垄断竞争市场上大量的生产非常接近的同种产品的厂商的总和称作市场集团。

86.

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垄断竞争厂商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是比较平坦的,相对地比较接近完全竞争厂商的水平形状的需求曲线。d需求曲线表示:在垄断竞争生产集团中的某个厂商改变产品价格而其它厂商的产品价格都保持不变时,该厂商的产品价格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D需求曲线表示:在垄断竞争生产集团的某个厂商改变产品价格,而生产集团内的其他所有厂商也使产品价格发生相同变化时,该厂商的产品价格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

87.

理想的产量和多余的生产能力

一般把完全竞争企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