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全套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兴趣和好奇与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发展对科学研究的理解能力是本学期的重点,学习声音呢?他们看不到它,也摸不到它,但他们能感受到它并能提出很多关于声音的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的?声音为什么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弱、有的强?声音的高与低、强与弱是怎么变化的?我们能控制声音吗?“声音”这一单元共8课时,是为4年级学生设计的,里面的一系列活动可以帮助第1课“听听声音”,学生将听到不同的声音,并且去思考这些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并对听到的声音进行描述。回忆有关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并与同学进行描述。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当学生探索了由不同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这一概念会得到初步的理解。第3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学生将认识到物体振动产生声音,这个振动同样会使它接触到的物体(包括气体)产生振动,这样声音就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第4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学生通过一个鼓膜模型可以观察到人耳是怎样接受声音的。这种经历会加深学生对声音是怎样通过不同的物质传播的理解。第5课“声音的强与弱”和第6课“声音的高与低”,集中探讨声音的两个基本属性2建立起较高的音高是由较高的振动频率产生的这一概念。第7课“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学生将进一步通过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探究声音的高低变化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第8课“制作我的小乐器”,学生在探究了乐器发声的秘密后,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小乐器,进一步理解物体的发声原理,体会科学与技术的密切联系。界的一种生命体,人体与外界物质有着紧密的“不可思议”的联系。呼吸是我们的身体及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呼吸,但学生对于“为什么呼吸”“呼吸零散的;即使涉及消化问题,他们得到的解释也大多是不尽全面的,有的甚至是片面的。“呼吸与消化”单元共有8节课。第1课“感受我们的呼吸”,学生通过感受呼吸的过程及用简单装置模拟人体呼吸,认识参与呼吸的人体器官,发现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第2课“呼吸与健康生活”,引领学生认识人的呼吸实际上是身体健康的关系。第3课“测量肺活量”,学生在测量肺活量的活动中,收集、处理科识。第4课“一天的食物”,通过让学生回忆一天中吃过的食物,完成一次全班性的调查活动,学生会发现原来我们一天中吃到的食物是那样的丰富,而且还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类别。这也是在向学生表明,食物的丰富体现着人类饮食的特征——“杂食”。第5课“食物中的营养”,将学生由“我们吃什么”的问题引入到“食物带给了我们什么营养”上来。从一天中吃下的食物是丰富的这个生活经验,进一步发展为当我们获取丰富食物的同前。第6课“营养要均衡”,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平衡膳食宝塔的活动,引出了营养要均衡将在食物消化过程中最容易观察的部位——口腔作为研究重点,使学生认识食物在口腔里3的变化与牙、舌头、唾液的关系,初步认识食物消化需要身体内多器官协同工作。第8课“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主要在学生对消化的原有理解基础上,通过比对消化器官图,猜想食物在体内的“旅行”过程和进行模拟实验,认识主要消化器官的功能,再一次感受食定的了解,同时,也对一些有关“力”和“运动”的现象产生一些困惑,比如,为什么树上的苹果往下落?汽车为什么会运动?为什么在地上滚动的球会停下来?在本单元学习中,“运动与力”单元共有8课。第1课“让小车运动起来”,从问题“各种类型的车都是怎样动起来的”开始,引导学生去调查了解从古到今不同类型的车辆,发现它们的动力来源。然后,设计了“用垫圈的重力作动力”去研究运动与力的关系,先是探究用多大的力能使小车运动起来,再是尝试用不同大小的力使小车的运动快慢发生变化,从而逐步建构“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让物体运动启动或停止”这一概念。第2课“用气球驱动小车”,先从感受气球喷气时所产生的力和气球上升的力开始,体会力产生的方向和气球运动的方向,再测试组装的气球小车能行驶得多远,用更多的办法使小车行驶更远,体会改变喷气装置会影响小车的运动速度。这样一方面可以认识“反冲力”,另一方面加深对“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快慢”的理解。第3课“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先动”,再研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以进一步强化运动和力的有关科学概念。拓展部分引导学生在体会“橡皮筋受力变形”的事实中,进一步认识“弹力”。第养学生对力大小的感知。第5课“运动和摩擦力”,通过古代人搬运巨石的真实情景,引导学生认识到物体在运动中受到了摩擦力,并思考如何能减小摩擦力。学生通过研究3种不同的情况下,即物体直接在木板上、增加“滚木”以及增加“轮子”时的摩擦力,去体会物体从静止到运动需要克服多大的摩擦力,认识到可以用在物体下方垫滚木或轮子的方式,去减少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第6课“运动的小车”,通过列举生活中常见的4现象引发学生思考“物体是否具有能量”。能量是抽象的,学生通过观察和感受不同敲击速度下的音叉振动情况,体会“小槌运动得越快,传递给音叉的能量越大”;通过观察不同速度的小车撞击木块后的距离,体会“小车的速度越大,具有的能量越大”。拓展部分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能量会以不同形式存在。第7课和第8课“设计制作小车”围绕设计制作小车展开,这既是对之前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小结和应用,又是进一步发展对工程设计的认识、理解和应用。学生通过完整的设计制作过程认识到,设计要先于制作,要从实三、教学目标第一单元声音的学习目标来自课程标准3~4年级的下列相关学习内容。6.1.1举例说明声音在不同物质中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6.1.2举例说明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6.1.3.2知道噪音的危害和防治;知道保护听力的方法。18.3.2在制作过程中及完成后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通过第一单元学习,学生不仅能找到他们关于声音问题的答案,而且会对他们的不断简单的图表,进行归纳和分析,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科学解释的能力。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的学习目标来自课程标准中3~4年级的下列相关学习内容。3.2知道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10.2.2简要描述人体用于摄取养分的器官。实验及食物消化过程的观察与实验,认识到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并能简要描述人体用于呼吸与摄取养分的器官,知道呼吸与消化是人体重要的维持生命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活动。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人体“系统”的概念,知道每一项生命5活动都需要不同部分的器官协作完成,为了促进它们更协调地工作,我们要爱护它们,能列举保护这些器官的方法,初步形成健康生活的意识与习惯。第三单元的学习目标来自课程标准中3~4年级的下列相关学习内容。5.2举例说明给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使物体运动起动或6.6.1.1识别日常生活中的能量。17.2举例说出改变方法和程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18.2.1知道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问题、确18.2.2针对一个具体的任务,按照设计的基本步骤来设计一个产品或完成指定的任18.3.2在制作过程中及完成后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本单元选择了学生熟悉的车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以“物体的运动及其受到的力”为主要线索,循序渐进地安排了一些活动。如探究活动,学生将认识物体的运动与其作用力之间的关系,认识到改变物体静止或运动状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主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只62、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描述。教科书中涉及了大量的观察、比较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观察对象在属性、正,教师每周都要对学生的记录进行督促和检查。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汇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活动中需要学生进行描述5、指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尤其要重视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中,从证据、表格、图形获得的一些科学信周次起止时间教学内容课时备注1上学期考核分析本学期整册思维导图11.1听听声音1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2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1.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1.5声音的强与弱131.6声音的高于低l1,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11,8制作我的小乐器14单元复习22.1感受我们的呼吸152.2呼吸与健康生活12.3测量肺活量172.4一天的食物162.5食物中的营养12.6营养要均衡12.7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172.8食物在身体的旅行1单元复习283.1让小车运动起来13.2用气球驱动小车13.3用橡皮筋驱动下车193.4弹簧测力13.5运动与摩擦力13.6运动的小车13.7设计制作小车(一)13.8设计制作小车(二)1单元复习2总复习6《1.1听听声音》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听听声音》是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的第1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我们生活在一题呢?有没有思考过他们经常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人们为什么能听到声音呢?为了了【学生分析】8的学生知道音阶代表着声音高低不同的变化,也对不同节拍音乐的强弱变化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到它,但可以感受到它。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进行描述。科学探究目标运用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并能给声音进行科学态度目标在认识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和态度,乐于与同伴交流。初步认识到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随时随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学生对于声音的原有认识,关于声音有哪些想知道的问题。难点:把听到的声音尝试用高、低、强、弱【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标题为“我听到的声音”和“对声音问题的思考记录表”两张班级记录表。《闪烁的小星星》或其他一段乐曲的音频资料及其乐谱。【教学过程】活动一:听听周围的声音1.教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研究关于声音的问题。在研究声音的过程中,请大家2.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周围的声音。(板书课题:听听声音)发出的声音吗?留给学生大约2分钟的时间去思考听到的声音。3.教师将“我听到的声音”的班级记录表出示在黑板上,并引导学生填写。9描述,按顺序来交流听到的声音。同时,教师出示描写声音的科学词汇,如“高、低、强、师对学生的交流内容进行概括提炼,并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设计意图:通过“听听声音”的活动,引导学生活动二:回忆有关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音你已经知道的知识和你还想知道的知识,并把它们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第1页“对声的班级记录表。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将学生知道的关于声音的知识和问题分别记录下来。决不了的,可以把问题记录下来,在后面的学习中解决。有些内容本单元学完还没有解决,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已经知道的声音知识,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关于声音的前概念;学活动中去纠正;学生关注的想要知道的声音问题,设法在教学活动中帮助他们解决。活动三:听一段乐曲,感受乐曲中音符的高低变化教师:我们已经探讨了这么多关于声音的问题,现在我们来听一首非接着,让学生唱出乐曲中的音符,同时用手势比画出音符的高低(手掌向下向前伸出,随着音符的高低上下移动),并逐句说一说它们的高低顺序;也可以让学生边唱音符、边打哼唱他们熟悉的乐曲来感受声音的高低变化。全课总结:声音是无处不在的,声音是美妙的,我们将继续探索声音更多的秘密。【板书设计】高词江低*阶别的声音我时优些声上的保进易叫声州机声保响,比段制君【活动手册使用说明】回忆有关产查的知识和相关问题,然府记业于来,并与间学进行交流。活动目的:帮助学生收集已经知道的声音知识和还想了解的声音知识。活动手册使用说明:可以让学生将已经知道的声音知识和还想知道的声音知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关于声音还有哪些想要知道的问题)记录在“对声音问题的思考记录表”中;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记录的内容,在后面全班的讨论中,也要根据各自的记录来进行汇报。《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的第2课。当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声音【学生分析】如何让物体发出声音,学生会想出很多的方法,可让他们思考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认识物体发声的本质——振动,这是完全可以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探究目标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状态,并记录下来。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科学概念。【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1面鼓、1把钢尺、1根固定在模板上的皮筋、1个音叉,几粒豆子和1个装有水(占水槽深度的2/3)的水槽、《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不同的声音。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少。学生对“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大多是从对物体施加力量的方法考虑的。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想法,才能有的放矢地去纠正他们原有认识的误区,形成新的科学的、正确的认识。二、探索活动一:把一根橡皮筋的两端固定下来,研究橡皮筋是怎样发出声音的1.教师出示“把一根橡皮筋的两端固定下来”的实验装置,提问:你能用什么方法让皮筋发出声音?(让学生尽量说出多种方法)2.学生领取实验装置,引导学生把拉伸、按压、揉搓时橡皮筋不发出声音的状态和弹3.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可能他们还说不出“振动”这个词,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描述出来。此时,教师不必过早揭示“振动”这一概念。活动二:继续观察几种正在发声的物体,看一看它们是怎样发出声音的1.教师出示钢尺、鼓和音叉,先介绍实验材料,再提问:请同学们用刚才的方法,比较它们发声时和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看一看它们是怎样发出声音的?轻轻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轻轻用鼓槌敲击鼓面,并可以在鼓面上放些轻的物体(教师可以发给每组几粒豆子);音叉要敲击它的上方位置,然后靠近耳朵。同时,教师提示学生:在时的状态和不发声的状态进行对比,看看有什么不同。3.学生领取实验材料,按照教科书上的方法提示和教师的实验提示开始实验操作。把观察到的现象或触碰的感受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并写出观察后有什么想法。4.学生完成上面的活动并进行记录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他们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5.活动完成后,提示学生将实验材料整理好后放回材料中心。尺拍打桌面的声音,所以教师的规范演示非常必要。三、研讨1.通过刚才的实验观察,你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有哪些证据可以支持你的想法?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认识事物。比如教师可以追问:物体停止振动后,还会发出声音吗?你观察的所有物体在发声的时候都是这样吗?2.猜测一下,吹竖笛的时候是什么在振动呢?当学生确认“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之后,教师拿出一支竖笛吹一首简单的曲子(吹出声音就行),然后提问:猜测一下,吹竖笛的时候,是什么在振动呢?这里也可以让学生四、拓展动的器官,猜猜它在哪儿?然后带领阅读教科书上的资料,汇报收获。设计意图:此活动旨在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阅读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板书设计】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你找到了什么证据?活动目的:帮助学生收集物体发出声音时看到的现象,记录他们的想法。观察每种物体发声时的现象,逐个记录下来。2声在带产生的2声在带产生的观玺儿种正在发声的物体。想一想声查是怎样产生的《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是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的第3课。见,但是我们的耳朵可以探测到它们,我们的大脑能将它们加工成声音。在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340米/秒。声音传播如此之快,以至于在短距离内,声音对发其实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比如雷雨天,经常会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对于很多学生来说,理解声音的传播能穿过空气等物质是【学生分析】固体、液体)传到耳朵里。【教学目标】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科学态度目标【教学重难点】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提问:小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引导学生回忆鼓面在敲击时发生振动,产生声音。2.教师继续提问:你们都听到了刚才老师敲的耳朵里呢?学生回顾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再引导学生去关注声音传播的问题。边思考:怎样解释你看到的现象?声音的传播跟空气有关系吗?2.教师出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实验装置”(没有实验料),并简要介绍。听闹钟声音的变化。打开进气阀,又能重新听到声音。3.学生解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确认空气可以传播声音。活动二:证明声音在固体中传播1.教师提问:声音可以通过气体传播,那么声音可以通过固体传播吗?2.实验方法:把耳朵贴在桌子的一端,听一听在桌子另一端的同学轻轻抓挠桌面(或成损伤,也达不到实验的目的)的声音,再把耳朵离开桌面听一听,比较听到的声音有什么教师提问:你认为声音能通过桌面传到你的耳朵里吗?让学生阐述他们的理由,并确认3.学生领取实验材料,根据教师的讲解或阅读教科书上的实验方法,开始实验,并将实验中收集到的信息记录在本课的《学生活动手册》中。4.学生在完成实验、观察记录和小组交流后,整理好实验材料。活动三:证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1.教师提问:声音可以通过气体和固体传播,那么声音可以通过液体传播吗?槽的水中(音叉从水面中心放入,不能触碰到水槽壁),同时观察水面的变化。重复上面的实验,教师提问:你还能听到音叉的声音吗?让学生思考声音的传播路径,然后和小组内的同学讨论一下:水是怎样传播声音的?3.学生领取实验材料,根据教师的讲解或阅读教科书上的实验方法,开始实验,并将4.学生在完成实验、观察记录和小组交流后,整理好实验材料。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二和活动三丰富学生对声音三、研讨问题1:当学生完成以上探索活动后,教师提问: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借助了什么物质?通过问题来展开本课的研讨活动。学生根据实察到的现象进行准确地描述。对于以上问题的讨论,学生会通过音叉振动引起水面的波动,设计意图:借助问题1的讨论,让学生认识到物体发出声音时的振动也会引起它周围物问题2:当学生对声音需要通过物质才能传播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再让学生来解释:宇设计意图:问题2是对前面认识的应用,旨在说明声音在真空中是不能传播声音的。1.教师拿出“土电话”并指导学生玩“土电话”时,需特别强调,说话人的声音的大小应以听话人不能直接听到为宜;连接两个“话筒”的线应拉紧。在两名同学玩“土电话”2.组织讨论:纸杯里听到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声音在气体和固体中的传播,也可以进一步理解振动。【板书设计】固体液体【活动手册使用说明】着重老样指属图教的律业活动足型用同学的记录在行此较,其材时论而身是工样作善的声获的作操记录者声获的作操记录者*H《1.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是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的第4课。作完成一个鼓膜模型。通过观察橡胶皮的振动,来探索鼓膜的作用以及人耳是如何工作的。通过阅读材料,让学生深入思考观察结果,从而提高学生对于听力和人耳的理解。【学生分析】学生对于人耳为什么能听到声音可能根本没有关注过。【教学目标】人耳中的鼓膜能感应声波并振动,进而传到内耳,引起听觉。科学探究目标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态度目标【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人耳的结构,探索人耳各部分的功能。【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1张“耳的结构”图片或模型、1个塑料杯、1块大于塑料杯口的薄橡胶皮(气球皮)、1根橡皮筋、1个音叉(或锣等能发出声音的器具)、少量的盐或细沙。教师准备:1张大的“耳的结构”挂图或耳的结构模型。【教学过程】教师提出问题: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中,耳是怎样使我们听到声音的呢?直接二、探索要先了解人耳的结构。教师在黑板出示“耳的结构”挂图,并发给每组学生耳朵模型。2.学生对照挂图上人耳的结构和名称再结合模型认识人耳的结构。并思考:耳的各部分都有什么作用?3.学生汇报了解到的人耳的结构名称,并猜想耳的各部分具有什么功能。时,可以让学生在对人耳结构的了解过程中去发现想要研究的问题。活动二:了解耳郭的作用发出微弱的声音。拿掉纸喇叭,再听一听同样的声音,比较两次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然活动三:模拟比较鼓膜的振动2.在杯口的气球皮上面放少量细沙(精盐)或纸屑。用音叉等能发声的物体,在模拟3.和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并试着说一说鼓膜的作用。组内一起阅读教科书中提的认识?在研讨的过程中,学生对耳郭和耳膜的作用应该会结合设计意图:问题1是引导学生对耳的结构和各部分功能进行完整的认识,特别是我们能听到大小不同的声音时鼓膜所起的作用;问题2是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发现耳郭聚集声音的作【板书设计】【活动手册使用说明】我的课量活动记录保学生活动手册使用说明:在杯口的气球皮上面放少量细沙(精盐)或纸屑。用音叉等能发声的物体,在模拟“鼓膜”上方制造强弱不同的声音,观察模拟“鼓膜”是否发声振动,《1.5声音的强与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声音的强与弱》是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的第5课。在第1课“听听周围的声音”的活动中,学生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声音的高与低、强与供了观察振动产生声音的机会:用不同的力量拨动钢尺和橡皮筋,用不同的力量敲击鼓面【学生分析】通过前4课的学习,学生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了解了声音的传播以及能够听观察不同物体的振动幅度不同时,发出声音的大小也不同【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科学技术与我们的身边的各种现象密切相关。【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1把钢尺(或塑料尺)、1根两端固定了的橡皮筋、1面鼓和1把鼓槌、几【教学过程】一、聚焦这个环节通过一个感受音量的小游戏来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大小。小圆形;当听到的声音比较大的时候,比画的圆也跟着变大。出本课的聚焦问题“声音的强弱是怎么形成的”,并组织全班展开讨论,适当记录学生的观二、探索与什么有关?实验结束后,将你的发现与组内同学进行交流。按照教科书中示例图的样子,将一把钢尺的一端伸出声音,观察钢尺的振动情况,看看听到的声音和钢尺振动的幅度有什么不同。重复实验,仔细观察,再用力拨动钢尺,听一听条直线,围绕一个点(按压点)上下摆动的角度不同,就可以表示振动的幅度不同。活动二:拨动橡皮筋尤其是轻轻敲击鼓面的时候。因此,可以在鼓面上放几粒黄豆,用不同的力量敲击鼓面时,通过观察鼓面上黄豆跳动的幅度来感受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提示学生将每个活动的发现记录在本课《学生活动手册》中。设计意图:学生边实验边思考是科学课教学的主要原则之一。三、研讨问题1: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分析你的记录,你能发现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与声音强弱的关系吗”,引导学生交流研讨。这一问题在学生充分的观察实验基础上比较容易发现和得科书中的资料,或教师板书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课堂笔记的记录。问题2:举出声音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的例子时,学生很容易将某物体发出声音的导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当听到强弱不同的声音时【板书设计】【活动手册使用说明】教的课重德然它垂日期:声青低群与探动物体的关系记录票8为国度声音时振动幅度的不同,把观察到的现象用文字或示意图记录在表格内。《1.6声音的高与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声音的高与低》是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的第6课。声音,进一步发现物体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时的秘密。【学生分析】现象、记录实验发现、整理分析产生新发现的能力。【教学目标】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表示。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科学技术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教学重难点】难点:学会用柱形图的方法将实验中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发现事物的规律。【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每个小组1个铝片琴、1把口琴、1把钢尺(或塑料尺)、1本厚的硬皮书、【教学过程】教师先准备一种乐器(如竖笛),再进行讲解。高;当你觉得听到的声音低的时候,就把身体降低。设计意图:在学习的情境中,通过生动形象的互动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声音的高低。教师继续提问:声音有高有低,那么高低不同的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呢?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对物体如何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原有认识。活动一:敲击铝片琴,使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活动二:吹口琴,使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外罩,观察口琴的簧片,思考声音的高低和簧片有什么关系。长短、薄厚等方面有关系,这些知识为后面研究钢尺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做了一定的铺垫,特别是能帮助学生预测钢尺发出声音部分的长短与发出声音高低之间的关系。活动三:让钢尺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教师出示一把钢尺,提问:“我们是如何让它发出声音的?”再继续提出本课研究的核吗?”实验要求:先确定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依次可选择为5~6厘米、10~11厘米、15~16厘米、20~21厘米;再按照钢尺振动长度的变化顺序依次进行实验,并确保能清晰地听到四种高低不同的声音。为了观察到钢尺振动快慢的变化,每个长度应反复实验3次以上;生如何运用对比的方法,将观察到的音高和振动的频率划分成不同的等级。个小组根据实验得出的数据,对应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把音高达到的高度以下涂上颜色,的整理和分析能力的培养是科学课的主要内容,柱形图是分析实验数据的方法之一。三、研讨问题1:引导学生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让学生从钢尺的长度变化、发出声音的高低与振动快慢(频率)之间建立联系。要求学生用数据或柱形图来说明。问题2:将三个实验中物体发声高低与振动幅度之间的关系建立普遍联系,找出物体振动频率与发声高低之间的联系。认识音高与振动频率的关系。问题3: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用知识解释现象,实现科学应用。设计意图:通过三个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尝试用知识解释现象实现科学应用。【板书设计】声音的高与低【活动手册使用说明】6)严的离与低的长度以师3-%厘米。10-日厘米。15-10厘米、20-2店专黑然活动目的:帮助学生收集钢尺伸出桌面不同长度时,发出声音的高低和振动快慢的情况,并利用柱形统计图整理收集到的数据。活动手册使用说明: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需要选择4种,这4种长度可参考表格上面的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尽量保持用相同的力量重复以上活动。表钢尺发出声音部分的长度,纵轴代表钢尺发出声音的高低。制作“音高变化柱形图”时,根据各小组的实验记录,先在横轴上找到钢尺长度的位置,再在纵轴找到对应的发出声音高低的位置;接着在横轴对应发出声音长度的位置向上画一竖条,高度与对应的发声高低齐平;最后在每个柱形图上面用音离变化柱形图《1.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是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的第7课。通过第6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初步将物体振动的快慢和它发出声音的高低之间建立了【学生分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发现物体发出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密切联系:学生会观察到有些乐器(如吉他、小提琴等)的弦粗细是不同的,那么可以推测这些乐器能【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能对要研究的问题进行假设,并说明理由。在反复的观察中验证自己的假设,解决要研究的问题。科学态度目标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愿意通过科学的方法去发现问题。科学技术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教学重难点】难点:通过猜测和不断试弹,找出更多影响弦【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不同弦乐器演奏的视频资料,弦乐名曲欣赏的音【教学过程】1.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适时提出本课研究的问题:小组合作,研究弦的音高和哪些2.教师向学生介绍准备的乐器,如吉他、二胡、小提琴、古筝等,可以全班研究同一3.小组讨论:找一找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弦的音高,再推测音高变化可能存在的规4.小组继续讨论一个研究问题的方案,比如:怎么改变弦的长短,怎么改变琴弦的松5.请各小组学生汇报本组要研究的问题和预测,并说说研究方案,再讨论和完善各组6.开始实验前,教师提醒学生:(1)每种方法都要用相同的力量反复试弹;(2)在听声音、比较发出声音高低不同时,还要仔细观察琴弦发出声音时的振动快慢情况。避免学生因盲目试弹而忽略了对问题本身的研究。7.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发现影响弦音高的因素和变化规律后,教师引导学生设计能让弦让弦发出更多的、高低不同的声音,并能从低到高或从高到低连续发出。8.提醒各小组同学讨论他们的发现,总结小组发现的影响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因三、研讨问题:通过刚才的探索,你发现弦乐器能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秘密了吗?2.大家一起欣赏优美的弦乐合奏,在优美的乐曲中结束本课的教学。【板书设计】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高—~细紧短低低—·【活动手册使用说明】7%业盛基出高些不周的周目选取一种弦乐器作为研究对象,思考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弦的查高,并预测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在弦乐器上反复试加K把实际测试的结果填写在“试弹结果”一栏高,并把实际测试的结果填写在“试弹结果”对应的表格中。你还有其他改变琴弦音高的方法吗?把你的预测记录在“音高变化预测”一栏中,再反《1.8制作我的小乐器》教学设计《制作我的小乐器》是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的第8课。进一步理解物体的发声原理,体会科学与技术的密切联系。可以【学生分析】原理。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很多种类的乐器,有些学生已经有了多年学习乐器的经历。法来发出高低不同的、有规律的声音的,学生对于乐器的这一发声原理也有一定的了解。【教学目标】改变物体的属性可以使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经历从设计、制作、调整、展示小乐器的过程,并将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起来。养成乐于动脑、动手的习惯,感受到身边处处是科学。【教学重难点】重点: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并制作小乐器。难点:如何调整物体的属性,让它发出高低不同的、有【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每个小组准备不同的制作小乐器的材料和相关工具。【教学过程】一、聚焦设计小乐器的活动务:根据你了解的乐器的发声原理,自己设计、制作小乐器。二、设计和制作自己的小乐器教师给学生介绍各种小乐器,为学生设计和制作小乐器给予一定的启发。教师在展示、各小组讨论:用什么材料制作小乐器?用什么方法让材料发出声音?怎样让材料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画出小乐器的设计图。(1)根据设计图,小组内的几个同学分工制作,边制作边调试。(2)制作完成后,用小乐器试着演奏音节或小乐曲,看看它能否发出高低不同的、有规律的声音。调整和校对小乐器的音准,让它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小乐器。2.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小乐器的优点是什么,同时也可提出改进的措施。(1)想办法改变材料的属性,让它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2)让不同属性的材料有序排列,方便演奏,并尽量调整让它们发出的声音接近音节【板书设计】1.想办法改变材料的属性让它方便演奏,并努力调整让它们【活动手册说明】《2.1感受我们的呼吸》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感受我们的呼吸》是四年级上册《呼吸与消化》单元的第1课。作为单元起始课,教教科书安排了两个层次的活动。第一层次的【学生分析】通过课前调查活动,教师发现学生们对于呼吸有着许多经验性的感性认识。1.我们为什么要呼吸?有44.4%的学生认为不呼吸会死;25%的学生认为呼吸需要氧气;2.呼吸时,身体有哪些变化?有55.3%的学生认为吸气时空气吸进身体后会到肚子里,从而认为肚子会变大,呼气则相反;13.2%的学生认为会心跳;13.2%的学生认为身体会动。3.呼吸时,哪些器官参与了活动?有42.1%的学生认为肺参与;15.8%的学生认为胃参【教学目标】呼吸是人体的重要活动,呼吸的过程是气体交换的过程,氧气对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科学探究目标进行人体呼吸的模拟实验,了解呼吸器官在呼吸过程中的协同合作。科学态度目标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在体验活动中,保证研究的真实性。在体验活动与模拟实验中,乐于参与集体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教学重难点】重点:体验呼吸时身体各部分的变化,推测呼吸时有哪些器官参与以及它们的作用。难点:通过模拟实验,了解人体各个呼吸器官间的协同工作。【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呼吸过程模拟装置、学生活动记录表等。【教学过程】教师:手捏鼻子,嘴巴紧闭,憋气30秒。说一说你是什么感受呢?学生:我们离不开呼吸,即使停止几秒钟都会让人很难受!呼吸很重要。第1个问题:我们为什么呼吸?预设:不呼吸会死亡,我们需要氧气。第2个问题:吸进来的空气到了哪里?第3个问题:呼吸的时候,身体的哪些变化可以支持你的观点?聚焦疑问:空气是吸入到了胸部还是腹部?二、探索教师:我们需要仔细感受并观察呼吸的整个过程,才能解决疑惑的问题。呼吸时,身体的各部位有哪些变化?怎样做算是一次呼吸?(1)双手放在腹部,深呼吸感受腹部的变化。(2)双手放在肋骨,深呼吸感受肋骨和胸廓的变化。(3)集体做深呼吸。吸气时:肋骨向上,胸廓扩张(变大),腹部收缩。呼气时:肋骨向下,胸廓收缩(变小),腹部放松。学生思考:这些变化,说明空气是进入了胸部的肺还是腹部?观看视频,最终明确吸进去的空气到了胸部的肺。(1)出示人体轮廓图(如右图)通过刚才的体验,我们达成了共识,空气会吸到胸部的肺里。看一看肺在身体里的样子(出示图片),这时候空气能到肺里吗?学生回答:不能,因为还缺少气体进去的通道——气管。在人体的胸部和腹部,还被一种肌肉——膈肌分开。(2)推测气体进出身体的路线。吸气时,空气进入身体的路线是怎样的?吸气:鼻子(嘴)—气管—肺。(3)学生小结人体的哪些部位参与了呼吸。参与呼吸的器官主要是鼻腔、口腔、气管和肺。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感官体验呼吸过程,理解呼吸包括“一呼一吸”,同时发现呼吸产生的变化与自己的推测不太符合,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通过感受呼吸,我们知道了呼吸时有许多器官参与,但是它们都在身体内部,无法观察它们的变化,呼吸又是怎样发生的呢?科学上有一种研究方法,是通过装置去模拟我们的身体(出示模拟装置)。3.怎样模拟吸气?怎样模拟呼气?膈膈肌膈肌,胸腔体积,肺,吸气。膈肌,胸腔体积,肺,呼气。我们发现:膈肌下降,胸腔体积变大,肺变大,吸气。(呼气时,相反)三、研讨1.人体的哪些器官参与了呼吸?它们的作用是什么?2.关于呼吸,你还想了解哪些?教师将学生的问题记录在班级记录表里,以待后续探究学习。其作用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期望学生对呼吸产生进一步的探究兴趣。【板书设计】《2.2呼吸与健康生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呼吸与健康生活》是四年级上册《呼吸与消化》单元的第2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来3.2知道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课程标准,本课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通过上一节课的问题清单,聚焦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不同状态下呼吸会发生什么变化?第二部分“探索”,通过阅读资数的变化。第三部分“研讨”,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呼吸次数变化与健康生活之间的关系。第四部分“拓展”,这部分既是研讨环节的资料补充,帮助学生理解运【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对于呼吸有较多的生活体验,知道我们离不开呼吸,运动起来呼吸会加快,【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进更多的氧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加呼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合理使用实验记录单做好数据的获取与记录,并进行数据分析。依据实验现象、相关信息资料,对呼吸次数加快原因进行分析。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能够在合作中完成实验活动。【教学重难点】1.呼吸的过程是气体交换的过程,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肺是身体气2.在教师引导下,依据实验现象、相关信息资料,分析出人体运动后呼吸次数加快的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呼吸相关科普视频、【教学过程】教师:在第一节课我们提出了很多关于呼吸的问题(出示上一节课的问题清单),很多同学对“在不同的状态下,呼吸会发生什么变化?”提出了疑问。请大家思考,在什么状态下,我们的呼吸会发生变化?预设:睡觉的时候呼吸微弱,跑步时呼吸变快。教师:接下来,我们通过学习《呼吸与健康生活》,一起来了解为什么在不同的状态下呼吸会发生变化,从而指导我们更加健康的生活。1.请学生演示一次呼吸并说说气体经过的路径。2.我们吸进去的空气与呼出来的空气成分是一样的吗?有什么不同?预设:吸进去的气体是氧气,呼出来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信息?预设:氮气不变,呼出来的氧气变少,二氧化碳变多,其他气体变多。4.气体成分发生了变化,它们在我们体内是怎样进行交换的呢?一起来看一段视频。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采用视频直观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到肺就相当于“中转站”,是用二氧化碳来交换氧气。这里对呼吸本质的深刻认识为后续解释呼吸速度变化做好活动二:哪些活动会加快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活动会加快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我们可以尝试慢走和原地跳。2.判断呼吸是否加快,应先测量安静状态下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之后再做出对比。为了减少误差,我们测量3次。再测量慢走1分钟后和跳动1分钟后的呼吸次数。(1)要求学生自然呼吸,不刻意控制自己的呼吸。(2)安静状态下测量3次,引导学生选择相同数值较多的那个数。如果没有相同数值,3.在学生记录的基础上,利用班级记录表将所有同学的数据汇总起来。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测量不同状态下(安静、慢走、原地跳)呼吸次数的变化,并利用1.这些活动会影响我们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吗?2.运动后,为什么呼吸次数会增加?我们呼吸是为了什么?请学生思考:“运动后,如果呼吸次数不增加,会怎么样?”从而认识到运动后呼吸次呼吸与健康生活次数增加呼运动后吸需要更多氧气健康生活氮气不变氧气变少二氧化碳变多其他气体变多测是安静状态下和分钟的好观获数4*x*所有本课记录的是学生不同状态下的呼吸次数。学生在发展严谨实验态度的同时学习对数据的记录、选择与分析。1.测量安静状态下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时刻提醒自己要保证自然呼吸,测量3次。2.测量运动状态下的呼吸次数。表格中的各项运动,教师要先进行测试。如果呼吸次数变化不明显,可以将活动设置为1分钟。3.比较分析。通过数据比较分析,我们会发现:运动后人体呼吸次数会增加,运动量越大,呼吸就越急促。因为运动后,人体需要通过呼吸,从而获取更多的氧气来维持生命活《2.3测量肺活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测量肺活量》是四年级上册《呼吸与消化》单元的第3课。作为一节测量型活动课,其重点是引领学生用尽可能准确的方法测量自己的肺活量,在交流中发现同学们的肺活量有所不同,并在分析讨论中发现影响肺活量大小的因素,为科学、准确地认识自己的身体打下基础。本课由三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聚焦”,通过吹哨子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人肺活量有所不同;第二部分“探索”,让学生借助肺活量简易测试袋多次测量自身肺活量;第三部分“研讨”,通过对比交流每个同学的肺活量,讨论“肺活量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肺活量大小与我们身体健康有何关系”“如何提高我们的肺活量”等问题。系的讨论”3个层次性活动,从而使学生对肺活量的认识、概念得以不断完善,提升对自己【学生分析】离不开呼吸;2.呼吸过程需要多个器官(或部位)参与;3.呼吸是气体交换的过程,人体运动直接影响呼吸速度。但学生关于“肺活量”又了解多少呢?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教师发注过同学们肺活量的差异,仅在吹气球等活动中发现个别学【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肺活量是人体尽力吸气后,尽力呼出的气体的量,是人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经常锻炼身体,可以提升身体的肺活量,有利于身体健康。科学探究目标在探究活动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乐于与人合作交流。意识到呼吸系统与空气质量关系密切,具有保【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每小组准备四个气球、简易肺活量测量袋、记录表等。【教学过程】一、聚焦(一)体验肺活量1.吹哨子(个别参与)。(1)吹哨子规则:深吸一口气,捏住鼻子,吹响这个哨子。一口气吹完就停下来,教(2)3名学生依次上台吹哨子,教师计时。(3)交流“吹哨子持续时间的长短和什么因素有关?”2.吹气球(全体参与)。思考:我们有什么办法把“一口气”收集起来?(1)吹气球规则:用力吸一口气,捏住鼻子去吹气球。一口气吹完后,马上捏住气球(2)学生小组活动。(3)教师引导交流:我们吹出来的“一口气”一样多吗?(二)认识肺活量二、探索(一)认识简易肺活量测量袋(1)展平测量袋,在数据大的一侧找到通气口。(2)往通气口插入吸管,深吸一口气,捏住鼻子将气体尽可能呼入测量袋。(3)等肺部气体全部呼出后,拿掉吸管,避免空气跑出。将测量袋往里(充气的方向)(4)读取鼓起的测量袋上的最大数值(单位为毫升),这就是测得的肺活量。(1)请一名学生示范。(2)请其他学生评价哪里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大小。因此,本环节需要运用文字出示、学生示范操作及全体纠错评价等学习方法。(二)测量肺活量活动(1)前一次测量后将测量袋中的空气排尽才能进行下一次测量。(2)去掉最大值和最小值,剩下中间值,记录在小组记。3.学生测量,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测量活动中的不规范操作。4.根据测量结果,学生思考:肺活量不同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三)了解肺活量的测量工具种各样的肺活量测量工具。(教师出示肺活量测量工具)步肺活量测量的重要性,为下一步的研讨活动做铺垫。三、研讨1.展示学生在学校体质测试活动中的肺活量数据,进(1)你的测量结果与学校体质测试结果一样吗?如果差距很大,可能是什么原因?(2)哪些同学的肺活量比较大?2.展示学生体育成绩与肺活量测量结果,进行思考。根据表中的数据,你认为肺活量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3.概括肺活量对我们身体健康的影响。(1)结合前两课的知识,说说肺活量大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什么好处?(2)对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引领学生反思对肺活量的认识:(3)认识增强肺活量的方法:肺活量很重要,有什么方法能增强肺活量呢?作用—如何提高我们的肺活量”,使学生对肺活量的认识再一次得到提升,同时也促使学生【板书设计】测量肺活量【活动手册使用说明】日期:利用简易肺活里测量袋。测量我们的肺活星本课记录的是学生利用简易肺活量测量袋测量的肺活量。学生要如实测量、记录“一口气”呼出的量。表格内记录的是小组同学的肺活量,各小组的数据再汇总起来就是全班学生的肺活量数据表。如果学生测量了3次,在三个数据中选择相同数值较多的那个数;如果没有相同数值,可选取位于中间大小的数与后续活动数据作比较。《2.4一天的食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天的食物》是四年级上册《呼吸与消化》单元的第4课,是学生认识人体消化系统的开篇课。本课通过让学生回忆(记录)一天中吃过的食物,完成一次全班性的调查活动,发现我们一天中吃到的食物是很丰富的,而且还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类别。本课的教学活动要从一天的食物开始,认识到人类对食物的需求,通过对食物分类,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生活中要合理搭配食物,为学生建立膳食营养搭配原则和健康饮食的意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知道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为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求,人们要吃各种各样的食物。但学生对于食物的关注常常是零散的,想到和遇到的问题多是喜欢吃什么、吃的是什么等,而对食物的分类也比较模糊和混乱。合理的分类方法能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饮食习惯,并在后续学习中对自己饮食中摄取的营养有一个系统的认知。【教学目标】我们一天要吃多样的食物来保持身体的健康。科学探究目标使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并通过记录的方式将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描述。通过统计分析,发现一天中所吃的食物是非常丰富的。在对食物的记录与分类活动中细致地进行思考、筛分。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集体的研究、讨论活动,并表述自己的想法。认识到人类需要从自然界获取食物转化为人体所需要的养料与能量。【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活动手册、为小组准备统计一天食物的小卡片和【教学过程】2.出示水饺材料的图片,学生说一说水饺里包含了哪几种食物。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又会有什么特点呢?这对后面学生记录和统计一天的食物种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活动一:统计一天的食物(一)记录一天的食物(个人活动)2.提示:如果直接填写食物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先写食品名称再区分出食物。动。(二)统计一天的食物(小组活动)1.播放微视频,了解小组统计食物的方法。2.出示温馨提示,以小组为单位统计一天的食物。提示:(1)组内同学先交流自己一天所吃的食物。(2)将一种食品分为各种食物。(3)每张卡片只写一种食物。(4)重复食物在不同栏中重复填写,在同一栏中用数字代表重复的次数。(5)统计小组一天的食物种量,注意相同的食物只能记为一种。3.小组交流,将食物名称写在卡片上,并摆放在小组统计单内。5.我们昨天吃的食物丰富,那前天呢?大前天呢?我们每天吃的食物都很丰富。我们每天吃的食物有什么特点呢?使用分类的方法会进一步帮助我们进行研究。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如何给这些食物进行分类呢?可以分为几类?(一)讨论分类方法2.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评判分类方法是否合理、正确。(1)荤食和素食(2)主食和副食主食和副食主要是根据食物摄入多少来分类,主食主要指能吃饱的、吃得最多的食物,(3)生食和熟食(三)给每个人的食物进行分类蛋蛋奶(三)给小组的食物进行分类动,将个人活动融入到小组活动中,让学生意识到每对于分类后的食物,你有什么发现?还有什么想要研究的问题?果,认识到分类帮助我们研究了食物的特点,比如米饭既是素食,也是主食,还是熟食。【板书设计】食物的分类一种食品含有多种食物副食熟食素食肉海鲜蔬菜谷物【活动手册使用说明】数前课变惩动记是平务:动一”和“探索活动二”中。《2.5食物中的营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的意义,并为后面将要进行的均衡营养搭配的研究做铺垫。身对营养相关认识的前提下,学生围绕着“丰富的食物给我们提供了什么”“有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我们如何简单地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等问题进行交流、分享观点,最终达成共识。通过研讨,学生会认识到面对丰富的食物也就是面对丰富的营养,这也将学生对饮食的认识从“食物”上升到“营养”。【学生分析】对于学生来说,“营养”一词是非常熟悉的,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听到和讲述,但他们对营养的认识却比较浅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在营养与健康关系的认识上,四年级学生较多地停留在“营养让身体有益”,如在访谈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营养会让我们长得更强壮、更高、更健康。2.在营养的来源方面,学生的认知还停留在“知道食物中有营养,而有什么营养却不3.对营养的辨别方面,学生几乎一片空白:虽然在一些食品包装上有相关的信息,但学生也没有关注过,此方面的知识主要依靠家长介绍。【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人体保持健康需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没有一种食物会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所以我们要吃各种不同的食物。科学探究目标通过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通过阅读资料获取信息,丰富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类别等方面的认识,并扩充到记录中,完善对一天中的食物的统计活动。科学态度目标在对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中,感受各种营养与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产生继续探究在完善一天中食物统计的记录活动中,养成严谨细致的研究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人类可以运用一定的技术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教学重难点】1.知道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及各自的作用。2.能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上节课使用的“一天的食物”记录卡;蔬菜、马铃薯、西红柿、食用油、教师准备:双缩脲试剂AB、滴管、蛋清稀释液、试管1支、小量筒2个、豆腐(糊状)1份、肥肉(糊状)1份、馒头(糊状)少许、食物中的营养成相关资料、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聚焦提问:“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要吃这么多种类的食物?”2.聚焦主题:食物中到底有哪些营养?(一)辨别食物中的营养(1)学习检测淀粉的方法。若食物变成蓝色,则说明食物中含有淀粉。同时,颜色越深,说(2)学习检测脂肪的方法。实验方法:①先用棉花签沾少量食用(1)活动:利用所学方法对食物进行检测,辨别其中的营养物质。(2)要求:小组合作,用所学方法逐一检测;仔细观察,如实记录。检测的食物检测到的现象检测结果(主要营养成分)有油渍变蓝色或蓝紫色脂肪淀粉食用油花生肥肉馒头淀粉糊土豆(3)学生活动,教师适时进行指导。(1)哪些食物的主要成分为淀粉,哪些食物的主要成分为脂肪?(2)教师积极评价学生的实践研究活动。需要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测,如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4)教师现场演示利用双缩脲试剂辨别蛋白质的实验,以蛋清为例。a)用量筒量取2毫升的蛋清稀释液,再用量筒量取2毫升的双缩脲试剂A液。b)将量取的双缩脲试剂A液和蛋清稀释液分别倒入同一试管中,振荡均匀,液体仍为c)再用滴管往试管中加入3~4滴双缩脲试剂B,振荡均匀,可见试管内出现紫色,(二)认识食物中的营养料或者直接查看食品包装上“营养成分表”来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程租100度图养密学程租100度图养密学2.学生汇报,教师概括并介绍主要的营养成分。故式藏功育资脂肪、维生素、矿物质、水等,它们各自有不同的作用。蛋白质:构成人体肌肉、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豆类、家禽类、肉类、水产类、蛋类、内脏……)(油类、巧克力、鸡蛋、鸭蛋、花生、核桃、果仁、芝麻……)(大米、面条、苹果、香蕉、桔子、橙子、西瓜……)维生素: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蔬菜、水果……)矿物质: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蔬菜、水果、食盐、海带、木耳……)三、研讨1.从食物中能获得哪些营养?通过学习,同学们对于营养有了很多新的认识。现在的食物。仔细分析从一天的食物中,你都获得了哪些营养?(1)学生分析自己一天食物中的营养。(2)引导交流。①丰富的食物为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②我们每天为什么要吃那么多种类的食物?预设:从多种不同的食物中能获得不同的营养,让我们身体健康成长。2.是否存在含有所有营养的食物?养呢?这样,我们每天只吃一种食物,就可以获得身体需要的所有营养。(1)我们正在长身体,每天都需要各种各样的营养。是不是营养越多越好(2)布置任务、课后实践。食物中的营养.瘦肉、鸡蛋、牛奶等人体的主要成分油、肥肉、巧克力等脂肪白糖、米饭、面包等糖人体能量的来源蔬菜、水果等→维生素蔬菜、水果、食盐等矿物质调节身体机能【教材分析】知识—反思自己的饮食习惯—改进并搭配健康食谱”的健康饮食意识与习惯”,从而将观念【学生分析】头脑中对于食物的搭配是杂乱的,故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是同化与顺应的过程。【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搭配膳食营养要做到品种多样,并保持合理数量。有效处理营养需求量与食物量之间的关系,根据处理后的信息科学地搭配菜品。在理解均衡膳食的基础上,建立健康生活的意识。体会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科学知识可以指导人们科学饮食。【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记录“一天的食物”卡片、均衡膳食食物搭配记录表。【教学过程】同学们,巧虎今年9岁了,我们来看看他吃饭的时候,餐桌上发生了什么呢?巧虎:“我只吃米饭就好了!虽然我每天要打篮球、跑步,这些运动需要消耗的能量很多,可我吃米饭就足够啦!”肉:“巧虎,这样可不行!肉里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质,要多吃我呀!”蔬菜:“我含有维生素和无机盐,让巧虎‘便便’很容易。巧虎,你要多吃我呀!”鱼:“吃菜有什么用?巧虎,吃我!我富含大量的蛋白质,会让巧虎越来越聪明!”勺子也加入了争吵:“大家停一停!我觉得你们都重要,巧虎吃你们的量应该一样多。”同学们,它们正在激烈地争吵,到底谁对谁错呢?我们吃各种各样的食物,不仅是为了吃饱,更是为了获得丰富的营养,促进身体健康。那怎么吃才能更有利于健康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关于《营养要均衡》的知识。(板书课题:营养要均衡)中的角色进行评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探查学生对于均衡饮食的初始想法。2.怎样吃才是营养均衡呢?你是怎么理解的?继续提问:是不是每天都要进食大量的食物,才能获得大量的营养呢?各种营养摄入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摘录关键词,如:全面、适量、搭配、平均……设计意图: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聚焦问题:怎样吃才是营养均衡?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二、探索活动一我们来看能表现营养均衡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它是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要吃的食物有哪些种类?(2)“平衡膳食宝塔”分为几层?每一层有什么特点?问题(1):一天的食物种类有全谷物和杂豆、蔬菜类、水果类、蛋类、水产品类等。分别是糖类(提供能量)、维生素(调节身体机能)、蛋白质(是人体肌肉、皮肤、内脏、头发等主要成分,保证人体的生长发育)、脂肪(提供能量)和无机盐(调节身体机能)。问题(2):分为五层。下面是第一层,最上面是第五层。这些食物的消化吸收都离不开水,所以“平衡膳食宝塔”里特别强调了,一天要喝水1500~1700毫升。“平衡膳食宝塔”时,教师适时呈现“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平衡活动二己在饮食上有什么特点?是否存在问题?问题(1):按照“平衡膳食宝塔”,看看这位同学食物的摆放是否正确?问题(2):按照“平衡膳食宝塔”的种类,自己吃的食物是否全面?问题(3):自己一天食物的食用量与宝塔中的食物量是否接近?找出存在的问题。在研讨环节,要强调搭配膳食营养要做到品种多样,并保持合理的数量。三、研讨1.参照“平衡膳食宝塔”,把“一天的食物”记录中所吃的食物做一些调整,你可以物更有营养、更健康,从而帮助学生将观念转化为实际的生活行为。四、拓展通过讨论,再次思考:怎样吃才是营养均衡的?营养均衡有什么意义?【板书设计】营养要均衡全面、适量、均衡北点原具管象分·解卷碎得重9卡容弹扣杂育脂肪、无机盐维生素、无机盐辆类《2.7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是四年级上册《呼吸与消化》单元的第7课。通过前几节课的地磨碎、捣烂,才容易被身体吸收”的观点,有利于学生建立健康生活的意识。【学生分析】腔进入人体,也知道食管、胃等消化器官;大部分学生知道口腔里的牙齿在食物变化中的作官的结构与功能是怎么样的;牙齿的分类、结构功能与运动特点是什么;牙齿、舌和唾液是如何共同作用使食物在口腔里进行初步消化的,等等。【教学目标】牙齿、舌和唾液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它们的功能各不相同。牙齿有三种,不同的牙齿有不同的功能,保护好牙齿,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态度目标能够认真仔细地观察和实事求是地描述牙齿的结构和运动特点。愿意与他人分享食物在口腔里消化过程的研究结果。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口腔对消化食物的重要作用,有健康生活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体验分角色扮演“馒头”“牙齿”“舌”,模拟馒头在口腔中的初步消化过程。难点:在分角色扮演体验中,发现问题并不断修正完善原有认识。【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馒头、干净的盘子、牙签、镜子、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学生角色扮演用的门齿、犬齿、臼齿及舌模型(KT板制作)、食物模型(馒头)、教学课件等。【教学过程】1.提问:当我们感觉到肚子饿时,就会想吃食物。吃进去的食物对我们人体有什么作用呢?2.讲解:食物吃进去后,要经过一些器官的工作才能转变成可以吸收的养料和能量,这一过程叫做消化。进食时,食物首先会经过口腔,口腔是人体的消化器官之一。3.聚焦问题:食物在口腔里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设计意图:基于学生对消化器官的了解,直接抛出问题:食物对人体有何作用?通过学二、探索(一)观察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1.教师出示材料,演示并讲解吃馒头的要求(同时出示课件)。(1)用牙签将一小块馒头全都放入口腔里。(3)咀嚼时,尽量将馒头保留在口腔里,不要咽下去。咀嚼一次咀嚼五次咀嚼十次馒头在口腔里的变化3.交流:馒头在口腔里发生了什么变化?(1)在不同的咀嚼时间里,馒头形态的变化有什么不同?(2)馒头在口腔里发生了这样的变化,是谁发挥了作用?4.学生认识三种不同形状的牙齿及不同牙齿的作用。(1)学生先说说自己对牙齿形状与功能的认识。(2)教师出示牙齿分布排列图,明确三种牙齿的分布、科学名称及推测各自不同的作用,自然引出对牙齿结构、分布及功能的认识。(二)分角色扮演,模拟馒头在口腔中的初步消化过程的呢?我们通过一个模拟活动来进行观察。(1)请8位学生扮演牙齿(4对“门齿”、2对“犬齿”、2对“臼齿”),1位学生扮演(2)扮演牙齿的学生统一左手拿下排牙齿的牙龈处,右手拿上排牙齿的牙龈处。(3)其他学生作为“观察员”,负责观察和评价扮演者是否科学操作。(1)观察牙齿模型是否紧挨着并整齐排列。(2)观察牙齿模型是否与实际牙齿上下排咬合情况符合。请一位学生给口腔运送食物,其他学生仔细观察牙齿吃食物时是如何运动的?他们的表演与我们平时吃食物时牙齿的运动是否一样?(1)观察同排牙齿模型是否一起运动。(2)用镜子观察:平时吃食物时,上下排牙齿是否都在运动。(1)组织学生观察并讨论馒头被门齿切断后会到哪里去?(2)组织学生模拟并观察白齿模型咀嚼馒头。(3)学生观察对比:磨碎后的馒头和之前咀嚼十次后的馒头是否一样。三、研讨(一)交流对模拟实验的体验认识,引导分析并总结1.根据“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模拟活动,说一说牙齿和舌都担负了什么工作。预设:牙齿的作用是切断、磨碎食物,舌的作用是运送、搅拌食物。2.在食物的消化过程中,除了牙齿和舌以外,还有其他参与者吗?3.小结: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需要牙齿、舌和唾液的共同作用。牙齿、舌和唾液的共同作用”的认识,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体器官协同工作的特征。(二)建立口腔和整个消化器官的联系,引导深度思考1.食物在口腔中的初步消化,为进一步消化提供了哪些便利条件?2.食物转变成人体需要的养料与能量,还要经历哪些“旅程”呢?生建立健康生活的意识,同时又与下节课“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相互衔接。共同作用(三)引导学生关注牙齿的健康共同作用教师概括说明(或播放视频)引导学生了解龋病牙。引导学生关注牙齿健康,帮助学生树立保护牙齿的意识,形成用牙刷刷牙的良好习惯。【板书设计】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牙齿舌唾液]齿犬齿臼切割食物→撕碎食物运输、搅拌食物.→润湿食物【活动手册使用说明】活动手册使用说明:可以让学生在咀嚼馒头时,把观察到的馒头在口腔里的变化过程记我的课堂活动记录咀嚼一块馒头,观察馒头的变化。《2.8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是四年级上册《呼吸与消化》单元的第8课。本课主要在学生过程及主要消化器官的功能,再次感受食物的消化需要多个器官共同参与完成。【教学目标】人体内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科学探究目标愿意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合作交流。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1.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食物在口腔里发生了哪些变化?2.食物在口腔里初步消化后,就会进入人体内部的其他消化器官。3.聚焦问题:根据自身的一些经历感受,说一说食物进入身体后可能会经过哪些器官,是怎样继续完成消化活动的?(揭题)到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期望学生能有依据地推测食物在身体内的旅行。(一)画图展示,呈现学生前概念法,将食物在人体各个消化器官旅行的过程画在活动手册人体轮廓图中。2.教师巡视并选择2~3幅学生画图展示,并请学生说明自己的想法。3.学生的想法各有不同,到底食物在身体内会经历怎样的旅行呢?如何才能知道?同作用下,使食物破碎、湿润.收养分最主要的地方。开口于门。主要吸收食物残渣中(三)模拟食道和胃工作的实验(1)教师拿出一根透明塑料管,竖直摆放,问:“它可以模拟什么?’(2)什么样的食物容易进入食道?预设:小小的、湿润的、柔软的食物,教师出示湿的小馒头团。(3)我们要怎么样让这些湿的小馒头团从模拟“食道”的一端到达另一端?预设:用手挤压塑料管,模拟“食道”的蠕动。3.食物通过食道后会到达胃,食物在胃里又有怎样的变化呢?思考:食物在进入胃之前是什么样的?4.教师说明实验要求:用透明的保鲜袋代替胃,在里面装入一些碎的小块馒头,代表吞入胃里的食物;然后加入适量的水,表示胃里分泌的胃酸和胃液;再用手轻轻揉捏,表示5.请各小组同学一起合作,注意观察:食物是如何通过食道的?经过胃的消化后,又发生了什么变化?6.学生分组进行模拟实验。设计意图:通过对食道和胃两种器官的形态与功能的模拟实验研究,让学生对消化器官的形态与功能有了直观的认识。把两个实验合在一起让学生实际操作,活动更具有连续性,也能让学生进一步建立起器官之间的联系。三、研讨(一)交流学生对模拟实验的体验与认识1.通过模拟实验,食物在胃里变成什么样了?预设:馒头变得更小更碎了;和水混合在一起;食物经过胃的作用下,进一步磨碎,变成了食糜……2.在模拟食道工作的实验中,你会发现什么样的食物容易进入食道被运输?预设:小的、软的、湿润的食物容易从食道中通过。3.如果通过食道进入胃里的食物不是小块的,也不柔软,会给器官带来哪些麻烦?预设:胃的负担很重,需要更多时间和力气对食物进行消化,也容易受伤。4.这些与口腔的工作有怎样的关系吗?预设:食物在口腔里的初步消化很重要,我们要好好咀嚼食物,碎小的食物容易被食道运输到胃里,也可以减轻胃的负担。5.小结: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需要各器官共同协作完成,而消化器官是非常容易受官的保护意识,又让学生认识到食物消化过程是需要各部分器官各司其责、协同完成的。(二)学生概括描述,再次画图完善认识1.请完整地说一说:食物在身体中的旅行要经过哪些消化器官,它们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请几名学生总结陈述)2.请每位学生用简图再次画出人体消化器官图,并用关键字标注消化器官的名称及其3.提示总结: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是比较复杂的,我们还需要阅读更多的【板书设计】大骼,吸收本节.体的吃清【活动手册使用说明】活动目的:帮助学生展示自己对于食物在人体里面的消化过程的初始想法。异雨:异雨:根据我们的想法。将食物在人体内各个消化器官“单行一的过程,《3.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学设计《让小车运动起来》是四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的第1课。教科书由从古至今不同一个重力作为拉力的小车,并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第三部分“研讨”环节,在经过探究活动后,引导学生探讨力可以使物体启动或静止,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学生分析】力联系起来,对运动与力的关系是模糊的。因此,可以以此为契机作为本课教学的起点。【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生活中的车辆类型是丰富多彩的,具有不同的动力类型。【教学重难点】重点: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研究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土地流转合同范文
- 养猪产业链一体化2025年度合作协议模板3篇
- 2025城市综合体物业租赁合同
- 2025服务合同香港及境外股市投资咨询服务协议
- 2025年度农村房屋产权转让及配套设施移交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培训与发展公司管理服务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副产品电商平台入驻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度智能化公厕建设与运营管理承包施工合同书模板3篇
- 二零二五农村宅基地买卖与农村土地整治与生态保护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农民工工资支付委托及劳务合同管理协议
- 展厅展板安装方案范本
- 观赏鱼产业实施方案
-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书:34.《高质量数字教材建设研究》
- 有关新加坡公司治理的思考
- 大概念教学读书分享
- 驾驶员资格申请表
- Module 6 Unit1 Can I have some sweets (说课稿)外研版(三起)英语四年级上册
- 主要负责人重大隐患带队检查表
-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 162-2008)
- 菜品作业指导书-06
- 小学劳动教育调查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