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22023学年重庆市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解析)2022-2023学年重庆市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5.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几乎文学史上的每一部经典作品都会涉及方言的运用。那么,方言在文学作品中有什么主要功用呢?
第一,方言是不同地域文化的承载体。在欧美文学史上,英国在9世纪时就出现了方言诗。接着到14至16世纪,骑士传奇故事和戏剧盛行,部分作家开始有意识地使用方言。如“英国文学之父”乔叟在他的小说《坎特伯雷故事集》里使用了伦敦方言,使得书中的语言生动幽默,给读者呈现出了一幅当时英国社会的生动画面。著名诗人彭斯从地方生活和民间文学中汲取营养,运用苏格兰方言创作了大量诗歌和歌谣,为诗歌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转观中国文学,也不乏将地方方言运用于文学创作中的大家。如老舍,他于1925年在伦敦写的第一个长篇《老张的哲学》,几乎就是20世纪20年代最好的北京口语教本,直至今天,那些纯粹的京腔韵致,依然会从许多老北京人的嘴里不经意地飘出来。老舍在创作上强调保持口语化方言的原汁原味,在某种程度上完全可以看作是用文字的构筑展现了北京世俗风物和历史文化的全景,表现了纯粹的“京味”和北京的精神文化意蕴。
综上所述,社会语言学家认为,应该把语言看作一种符号现象,对它进行解释的时候不可脱离它的社会环境。而作为一种语言的变体,地域方言承载的是特定地区的人们对社会、文化、人生的经验和感受,反映的是一个地区的人们的独特的世界认知方式。方言中蕴含着古朴的民俗风情和悠久的文化传统;通过方言可以了解不同的人文特征和其中独特的文化意境。
第二,方言的使用能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地位和社会关系。仔细阅读文学作品就能发现,一般上层社会和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是不讲方言的。讲方言则说明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受教育程度比较低下。虽然这一传统观念并不完全正确,但作家们常常利用人们头脑中普遍存在着的这一印象为自己的艺术创作服务。例如,马克吐温作品中的方言使用者吉姆和哈克都是没有或者受过极少教育的身处社会底层的人,而莎士比亚作品中的方言也是被虚伪的恶棍使用。在《儿子与情人》中,劳伦斯用方言塑造了一批社会地位低下的人,Morel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而在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中,上层社会的人物主要使用的还是标准语言。
同样,方言的运用也可以表示人物之间的亲疏远近关系。一方面,方言的使用能够产生某种程度的亲密感;另一方面,它也与标准语形成了对比,能在交际成员之间形成障碍。如家庭成员之间使用方言,这点可以在很多作品中找到例证。
第三,方言是作品中“情感激发”的手段。任何言语行为都是一个由说话人到听话人的接受过程,文学言语行为同样如此。成功的文学作品若要争取激发读者的情感,那就要争取得到读者在情感层面的共鸣。方言的使用能拉近文学作品和读者之间的距离,使读者产生亲切感。从这一点上来说,方言在争取读者情感方面无疑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编自杨婷婷等《方言在文学作品中的功用》)
材料二:
闻一多说过:“真要建设一个好的世界文学,只有各国文学充分发展其地方色彩,同时又贯以一种共同的时代精神,然后并而观之,各种色料虽互相差异,却又互相调和,这便正符那条艺术的金科玉泉‘变异中之一律’了。”在当下的文化背景下,包含着地方色彩的地方生活经验,对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那么,怎样理解地方色彩呢?我们不妨把“地方色彩”理解为地方文化形式,它包含地方的语言表述形式、特有的民俗、人际交往方式、生活方式、审美形式等。从小说创作的角度,我们重点讨论“地方语言”和“地方风俗”这两个问题。
“地方语言”或者说方言是体现地方色彩最为直接的呈现形式。刘半农认为“方言”是文学创作中最感动人的一种语言。今天,纯粹的方言写作似乎有太大的局限,但优秀的作品不能没有地方语言的韵味和特点。王安忆小说中的上海韵致,张炜小说中的胶东风情,贾平凹小说中的西北味道,都在证明着地方语言的审美力量。张炜曾对“语言”充满敬意地写道:“大概不仅仅是职业习惯,我总是急于寻找一种语言。语言对于我从来就有一种神秘的感觉。人生之路上遭逢的万事万物之所以缄口沉默,主要是失去了语言。语言是凭证,是根据,是继续前行的资本。我所追求的语言是能够通行四方、源发于山脉和土壤的某种东西,它活泼如生命,坚硬如磐石,有形无形,有声无声。它就撒落在野地上,潜隐在万物间。”这种与野地、山脉、泥土息息相关的语言,自然包含地方的文化经验和气息。这是富有生命力量和表现力的语言,也是我们强调文学语言地方特点的原因所在。
地方的风土人情、民俗形式是构成地方文化经验的重要文学内容。地方的风土人情、民俗形式包含着风景、仪式、人与人的交往方式、民间故事传说、民歌民谣等内容。地域的、不规范的民间文化,对于作家创作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其包含的生动的、鲜活的地方文化经验往往给文学带来审美活力,并且启示当下的文学创作应避免过分技术化和观念化的倾向,重视切实的地方生活经验和文化形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时代的变化中把握生活的变化、文化的变化,才能在世界文化背景下讲好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故事。
(摘编自王光东《小说家要善于从“小地方”看到“大世界”》)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乔叟在他的小说《坎特伯雷故事集》里有意识地使用了伦敦方言,呈现了当时英国社会风貌,作品语言生动幽默。
B.老舍的《老张的哲学》运用了北京方言,其原汁原味的口语化方言使得该作品在20世纪20年代成了北京的口语教本。
C.方言是一个地区的人们的独特的世界认知方式,我们可以通过方言了解这一地区的人文特征和其中独特的文化意境。
D.要在世界文化背景下讲好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故事,同样离不开“地方语言”和“地方风俗”。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材料一采用了总一分结构,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方言在文学作品中的主要功用。
B.许多文学作品会通过是否讲方言来表现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受教育程度的高低。
C.小说《哦,香雪》中运用方言描述凤娇与伙伴们的对话,这表示她们之间关系的亲密。
D.方言富有生命力和表现力,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用方言写作会使作品受到局限,须舍弃。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方言的使用能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地位和社会关系”观点的一项是______
A.小说《你以为你是谁》中吴桂芬数落女儿说:“你吃多了糊米酒蒙了心了!”运用武汉方言,把妈妈怜爱、责备女儿的情状描摹得细致入微。
B.《丁跛公》中,丁跛公难敌众人的取笑,喊出:“龟儿子,我要毛脸了哇……”以四川方言“毛脸”形容发火、生气,形象生动,恰如其分。
C.民间小调《小阎王造反》歌曲中“吆咕咚咚”“哩哪”这些拟声词、俚词的加入增加了感彩,使歌曲的艺术风格有了显著的地域特征。
D.在绍兴戏文里,官员秀才用官话,劳动群众用土话,鲁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警句或炼话,讥刺和滑稽,十之九是出于下等人之口的”。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主要论证方法及效果。
5.2018年最新版的沪教版语文课本将《打碗碗花》一文中的方言“外婆”一词全部换成了普通话“姥姥”,请结合材料内容对这一做法提三条反对的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迫降沙漠(节选)
①我迫降在厚实的沙地上,等待黎明。那是一座金色的沙丘的顶点,月光洒下来,半明半暗,黑白分明。在这片光与影的荒凉工地上,笼罩着停工后的平静。我没有坠入无边无际的星空得感谢地心引力,把自己的重量交给地球这一事实让我感到安慰。
②我思考着自己的处境:迷失在沙漠中,危机四伏,孤身一人在沙尘和星星之间,因太多的静寂而远离了过去的生活天地。因为我知道,要是搜救飞机找不到我,要是明天摩尔人不来杀我,我就要耗上几天、几星期、几个月才能回到伙伴们中间。
③可是,我发现自己满脑子都是遐思梦想。它们像泉水一样,无声无息地进入我的脑海,起初,我并不理解这一占满我心房的甜美。它既无声又无形,让你体会到一种存在,一种很亲切、半神化了的友谊。而后,我懂了,于是闭上眼睛,听任自己沉浸在欣悦的回忆之中。
④在某个地方,有一个长满黑松和菩提树的花园,花园里还有一座我钟爱的老房子。不管那房子是远是近,虽然眼下它不能供我取暖,为我遮风挡雨,只是梦中的景致,但只要它存在,对它的思念就足以陪伴我度过漫漫长夜。我不再是沦落在沙漠里的一具躯体,我认出了自己,我是那座房子里的孩子。我清楚地记得房子的味道,它那凉爽的前庭,让它充满生机的声音,甚至连沼泽地里的蛙声也仿佛传到了我的耳边。我需要这许许多多的来重新认识自我,来发现荒凉的沙漠到底缺了什么,来寻找连青蛙都噤声不叫、万籁俱静的无声世界的意义。
⑤我仿佛看到了家里气派的大橱柜。半拉开橱门,露出里面一摞摞雪白的床单;半拉开橱门,露出雪一样冰冷的布帛。年迈的女管家像老鼠似的从一个橱跑到另一个橱前,不停地查看、清点、铺开、折叠浆洗过的衣物,一边叫嚷着:“啊!我的天,真糟糕!”每看到一处威胁房子永久不衰的磨损迹象,她就跑到灯下凑近了端详。她缝补祭坛上的台布,缝补三桅船上的风帆,侍奉一个我不知道的比她更伟大的东西,一个上帝或一艘航船。
⑥啊!我真该为你写上一页,我的老小姐呀。我最初几次飞行归来,我都看到你手捏针线,白色的袍子一直盖到膝盖,皱纹一年比一年多,头发一年比一年白。你总是亲手铺平我们安睡用的床单、晚餐用的看不见针脚的桌布,为我们准备灯火辉煌的节日。我到你的衣物堆里来看你,我坐在你的面前,跟你讲我那些九死一生的经历,为了打动你,为了让你看看外面的世界,为了理解你。你说我一点儿也没有变,从小,我就常常弄破我的衬衣。“啊!真糟糕!”我还常常磕破膝盖,回家让人包扎伤口,就像今晚一样。但不,不是的!老小姐,我可不是从花园深处,而是从天涯海角回来,我带回了孤独的苦涩味道,带回了沙漠的飞沙旋风,带回了热带地区明亮的月光!你却对我说,当然了,男孩子就爱乱跑,摔断了骨头还自以为强壮得很。但不,不是的!老小姐,我见到的东西可比自家的花园远得多!你知道花园的树荫是多么的微不足道!比起地球上的沙漠、岩石、原始森林和沼泽,这片树荫算得了什么?你可知道,世界上有些地方,那里的人一遇到你就端起他的卡宾枪对着你?你可知道,那里有沙漠,人们就睡在露天的地方,在冰冷的寒夜,既无片瓦,也没有床,没有被单……“啊!野蛮人!”你这么说。
⑦我动摇不了她的信仰,不亚于动摇不了一个教会女仆的信仰。我惋惜她卑微的命运使她耳聋眼瞎……但那天夜里,在撒哈拉,孤身一人在沙漠和星星之间,我觉得她也有她的道理。
⑧我不知道我身上发生了什么。地心引力把我紧紧地和地面连在一起,那么多的星星也受到了它的吸引,但与此同时,有另一种引力把我拉向我自己。我感到自身的重量把我推向那么多的事物!我的遐想比沙丘、比月亮、比周围所有的一切都真实。啊!一座房子的美妙并不在于它为你遮风挡雨、供你取暖,也不是因为你拥有它的四堵墙壁,而在于它慢慢在我们心里积累起许多温馨往事,在于它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堆砌起苍茫的群山。而我们的遐想,就像涓涓清泉,从山上归汩流淌下来……
(有删改)
题目为编者加。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我”迫降在沙漠后危机四伏:不仅有被摩尔人杀害或不能被伙伴们找到而困在沙漠的危险,而且还要对抗最无助的荒凉与孤独。
B.女管家认为遇人就端起卡宾枪等行为是一种野蛮的表现,“我”却动摇不了她的信仰,说明和女管家信仰不同,无法交流。
C.结尾说温馨往事能在我们内心深处砌起苍茫的群山,是说家庭的温暖、情感的慰藉能强大我们的内心,帮助我们抵御外在对精神的侵扰。
D.节选部分写“我”迫降在沙漠上的一次生死经历,这是对“我”的巨大考验,也由此唤醒了“我”强烈的人类意识、家园意识。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开篇的环境描写孤寂而荒凉,反衬出“我”迫降之后的低落情绪,也为下文“我”回忆起往昔的温馨故事埋下了伏笔。
B.第③段中,以泉水作喻,第⑧段又以“涓涓清泉”作结,既凸显自己独处沙漠时回思往事的温馨甜美,又前后照应,结构严密。
C.采用俯瞰的形式,通过镜头转换,逐步引导读者进入他的回忆深处:某地一花园一老房子一大橱柜,最后聚焦在家中女管家身上,清晰又鲜明。
D.我跟老小姐说着外面的世界,老小姐回应的却总是我的过去,行文借助这样一种不对等的对话来展现人物形象,新奇又令人回味。
8.行文描写家中女管家时,运用了人称的变化技巧。请结合小说分析其妙处。
9.有评论家说:以一种宗教般的情怀,书写着对大地的乡愁。请结合小说概括“对大地的乡愁”在文中的具体内涵。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徐渭,字文长,山阴人。为诸生,有盛名。总督胡宗宪招致幕府,与歙余寅、邱沈明臣同宪书记。宗宪得白鹿,将献诸朝,令渭草表,并他客草寄所善学士,择其尤上之。学士以渭表进,世宗大悦,益宠异宗宪,宗宪以是益重渭。
渭知兵,好奇计。宗宪擒徐海,诱王直,皆预其谋。藉宗宪势,颇横。及宗宪下狱,渭惧祸,遂发狂,引巨锥朝耳,深数寸,又以椎碎肾囊,皆不死。已,又击杀继妻,论死系狱,里人张元忭力救得免。乃游金陵,抵宣、辽,纵观诸边厄塞,善李成梁诸子。入京师,主元忭。元忭导以礼法,渭不能从,久之怒而去。后元忭卒,白衣往吊,抚棺恸哭,不告姓名去。
渭天才超轶,诗文绝出伦辈。善草书,工写花草竹石。尝自言:“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当嘉靖时,王、李倡七子社,谢榛以布衣被摈。渭愤其以轩冕压韦布,誓不入二人党。后二十年,公安袁宏道游越中,得渭残帙以示祭酒陶望龄,相与激赏,刻其集行世。
(选自《明史徐渭传》,有删改)
文本二: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总督胡梅林洋公知之,聘为幕客。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胡公皆许之。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腾谈谑,了无忌惮。会得白鹿,属文长代作表。表上,永陵喜甚。公以是益重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胡公既怜文长之才,哀其数困,时方省试,凡入帘者,公密属曰:“徐子,天下才,若在本房,幸勿脱失。”皆曰:“如命。”一知县以他羁后至至期方谒公偶忘属卷适在其房遂不偶
文长眼空千古,独立一时。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皆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
(选自袁宏道《徐文长传》,有删改)
胡梅林,即胡宗宪,梅林是他的号。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一知县以他羁/后至至期/方谒公/偶忘属卷/适在其房/遂不偶
B.一知县以他羁/后至至期/方谒公/偶忘属/卷适在/其房遂不偶
C.一知县以他羁后至/至期方谒公/偶忘属/卷适在其房/遂不偶
D.一知县以他羁后至/至期方谒公/偶忘属卷/适在其房/遂不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幕府:可指将帅在外临时设置作为府署的营帐,也可泛指官署。
B.“久之怒而去”与“诗次之”两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
C.“信心而行”与“低眉信手续续弹”(《琵琶行并序》)两句中的“信”字含义相同。
D.省试:唐宋科举制度,由尚书省礼部主持。明、清时称会试。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胡宗宪看重徐渭,徐渭也积极为之出谋划策,如擒获徐海,诱降王直。胡宗宪下狱后,徐渭一心求死,以示忠贞。
B.胡宗宪为徐渭的省试竭尽心力,嘱托来访考官,可最后还是出了意外,令人惋惜。
C.徐渭懂兵法,诗文出众,无惧权威,但也有一些为人不齿的行为:恃宠而骄、自残杀妻等。
D.两则材料都写了胡宗宪对徐渭的器重,但《明史》的叙述较为概括,袁宏道的叙述更生动详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令渭草表,并他客草寄所善学士,择其尤上之。
②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
14.结合两则材料,分析徐渭“其名不出于越”的原因。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9.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张高安入京
裘万顷
青衫十载蟾宫客,黑绶①三年凤岭头。循吏声名武阳令,故家风味富平侯②。
江边休叹双凫去,天上行看一网收③。八篷鵷班立仙仗④,莫忘回首顾沙鸥。
①黑绶:古代小官之印常系黑色缓带,指级别不高的官吏。②富平侯:汉朝张安世,誉称朝廷重臣。③双凫:传说东汉时叶县令王乔尝化两只鞋子为双凫,乘之至京师。后因之指地方官。后面“一网收”也和王乔有关。王乔经常从县里到宫中朝拜。皇帝奇怪他来得频繁,而又看不到他的车马,就秘密吩咐太史暗中观察他。太史说王乔快来时,总是有一对野鸭子从东南飞来。于是等野鸭子飞来时,举起罗网网住了野鸭,却只得到两只鞋。④八篷:汇集,充满。鹅班:朝官的行列。仙仗:天子的仪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首联写张高安寒窗十载终折桂高中,后在凤岭做一个小官,为官三年即被诏请入京,可见其才华卓越。
B.诗人写朋友即将入京前与自己在江边分别,但没有离愁别恨的情绪,而是表述了对友人的赞赏和期许。
C.尾联的“沙鸥”,是指栖息于洲上的鸟,诗人以“沙鸥”喻友人,亦是托物兴感之意。
D.这首送别诗用典如水中着盐,浑化无迹,典故的使用增强了表述的生动性和含蓄性。
16.裘万顷的送别诗思想感情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______?______”两句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
(2)归有光《项脊轩志)中,通过描写老妪口中转述的母亲在门外对子女的嘘寒问暖的话语,从而表述对母亲的怀念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杜鹃,又名子规,相传为古蜀王杜宇之魂所化,其啼鸣声哀婉凄切。杜鹃、子规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如“______,______”。
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人生的道路上能谦让三分,即能天宽地阔,消除一切困难,解除一切纠葛。
——美国人际关系学大师戴尔卡耐基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
这两句话引起你怎样的思考?请综合以上两则材料的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六、其他(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家林语堂称《浮生六记》里的芸娘是“中国文学及中国历史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在林语堂看来,芸娘的这种“可爱”,就是一种古典范儿。
古典范儿是一种情趣。在林语堂看来,芸娘是因情趣而可爱。她邀月畅饮,联句遣怀。她发明了“活花屏”:在花架子上种扁豆,让枝蔓盘延屏上,夏时透风蔽日,恍如绿荫满窗。她将茶叶放到纱囊中,置荷花花心,荷花晚含而晓放,次日清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她和丈夫呼朋唤友恣情畅饮,联诗作画,喝到没有酒钱的时候“拔钗沽酒,不动声色”。她把生活过成了艺术,①_______,有滋有味。
古典范儿是一种不合时宜。他们不懂得与时俱进,无论时代如何演进,科技如何日新月异,他们都保持一种钝感,活在自己的时间和生活方式里。就像台湾著名作家舒国治,在互联网时代里,舒国治坚持一种“家徒四壁”的生活,不用社交软件,不装冷气,很少接受媒体采访,写文章不用电脑,手写再传真给编辑。“容身于瓦顶泥墙房舍中”“穿衣惟布,件数稀少,常换常涤,不占家中箱柜,正令居室空净,心不寄事也”。舒国治并非②_______,他曾在美国游历七年之久,归来之后却变得更古老也更中国。他的人生哲学是“流浪的艺术”,就是用尽所有姿势,享受旅途中的孤寂与满足,去千山万水熬时度日,不受人生种种羁绊与干扰。
古典范儿是一种远离。远离权力,远离主流,远离庙堂。合肥的张武龄家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名门,张家四姐妹被称作“最后的大家闺秀,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知名度仅次于“宋氏三姐妹”。然而与宋氏不同的是,合肥四姐妹远离权力和政治,分别嫁给了著名昆曲演员顾传瑜、语言学家周有光、文学家沈从文和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汉思。她们没有在政界③_______,也没有在商界叱咤风云,甚至不是社交界的所谓名媛。但她们有着很好的艺术修养,都找到了自己专业上的归宿,如昆曲、文学、书法等,一生平凡而丰富。
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0.参照原文二、三、四段的格式,按照“观点+论据”的形式仿写一段话,体现你对“古典范儿”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直升机除了可以正常飞行,还可以“悬停”在空中进行作业,这也是直升机区别于一般固定翼飞机的一种特有的飞行状态。①______?这要从它的飞行原理谈起。
任何东西想要离开地面,都需要克服来自地球的吸引力,即“重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它将地球上的物体紧紧拉住,飞机想要升空,那必然需要一种向上的力量来克服重力,等于说有个力量——“升力”把它往上拉,②______,飞机便可以离开地面,升上空中。当升力与重力相等时,直升机在空中的垂直位置能够保持不变。旋翼运转时形成的桨盘平面,向不同方向倾斜时,可以抵抗四周的气流,使直升机在空中的水平位置保持不变。而直升机的尾桨抵消了主旋翼的反向力矩,避免机体自旋。由此一来,③______。
也就是说,直升机的悬停主要是依靠旋翼上下压力差产生升力与直升机本身重力达到平衡来实现的。而且,由于直升机这种既可以飞翔又可以悬停的能力的原因,不论在军事上或者生活中都大有用处。
2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悬停”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B.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早”字,这个字有一段来历。
C.“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年了。
D.海伦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述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解析和解答
1~5.B、D、C、、
(1)B.“……使得该作品在20世纪20年代成了北京的口语教本”错误。根据材料一原文“几乎就是20世纪20年代最好的北京口语教本”可知,原文说的“几乎就是”。
(2)D.“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用方言写作会使作品受到局限,须舍弃”错误,材料二原文为“但优秀的作品不能没有地方语言的韵味和特点”。
(3)C.支撑的是“方言是不同地域文化的承载体”观点。
(4)“王安忆小说中的上海韵致,张炜小说中的胶东风情,贾平凹小说中的西北味道,都在证明着地方语言的审美力量”,运用了举例论证方法,举王安忆等人的例子,举例充分并具代表性,使论证极具说服力。
“张炜曾对‘语言’充满敬意地写道:‘大概不仅仅是职业习惯,我总是急于寻找一种语言。语言对于我从来就有一种神秘的感觉。人生之路上遭逢的万事万物之所以缄口沉默,主要是失去了语言。语言是凭证,是根据,是继续前行的资本。我所追求的语言是能够通行四方、源发于山脉和土壤的某种东西,它活泼如生命,坚硬如磐石,有形无形,有声无声。它就撒落在野地上,潜隐在万物间。’”,运用了引用论证方法,引用张炜自身写作体验的话阐明道理,使论证深刻又有说服力。
(5)根据材料一原文“地域方言承载的是特定地区的人们对社会、文化、人生的经验和感受,反映的是一个地区的人们的独特的世界认知方式。方言中蕴含着古朴的民俗风情和悠久的文化传统;通过方言可以了解不同的人文特征和其中独特的文化意境”可知,“外婆”更能呈现地域文化特色。
根据材料一原文“方言是作品中‘情感激发’的手段。任何言语行为都是一个由说话人到听话人的接受过程,文学言语行为同样如此。成功的文学作品若要争取激发读者的情感,那就要争取得到读者在情感层面的共鸣。方言的使用能拉近文学作品和读者之间的距离,使读者产生亲切感”可知,“外婆”更能激发读者的情感,引起读者在情感层面的共鸣。
根据材料二“今天,纯粹的方言写作似乎有太大的局限,但优秀的作品不能没有地方语言的韵味和特点”“地域的、不规范的民间文化,对于作家创作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其包含的生动的、鲜活的地方文化经验往往给文学带来审美活力,并且启示当下的文学创作应避免过分技术化和观念化的倾向,重视切实的地方生活经验和文化形式”可知,用“外婆”一词能使作品更有地方韵致,体现地方生活经验和文化特色。
解析:
(1)B
(2)D
(3)C
(4)①材料二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方法、引用论证方法。
②举王安忆等人的例子,举例充分并具代表性,使论证极具说服力。引用张炜自身写作体验的话阐明道理,使论证深刻又有说服力。
(5)①“外婆”更能呈现地域文化特色。
②“外婆”更能激发读者的情感,引起读者在情感层面的共鸣。
③用“外婆”一词能使作品更有地方韵致,体现地方生活经验和文化特色。
(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相关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述类文本论据与论点关系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相关材料信息,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做好选项和文章观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
(4)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及其效果的能力。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包括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类比论证等。
(5)本题考查探究某一问题,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返回文本找到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语句,分析的观点态度,再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切忌脱离文本,自己发挥。
“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解析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6~9.B、A、、
(1)B.“说明和女管家信仰不同”于文无据,另外“无法交流”分析有误,从后文“我觉得她也有她的道理”可看出。
故选B。
(2)A.“反衬”错,这里是正面衬托。另外“埋下了伏笔”错。伏笔是指文学作品中前面对后面将要出现的内容预先所做的提示或暗示。这一段环境描写没有暗示后面的回忆。
故选A。
(3)答题范围是⑤⑥⑦三段,注意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各自的表述效果。
第⑤段“她就跑到灯下凑近了端详。她缝补祭坛上的台布”,先用第三人称“她”,引出女管家,给读者一个客观的印象:事务琐碎而又勤劳。
第⑥段“我真该为你写上一页,我的老小姐呀”“我都看到你手捏针线”“你总是亲手铺平我们安睡用的床单、晚餐用的看不见针脚的桌布,为我们准备灯火辉煌的节日”,运用第二人称,直接对话女管家,亲切自然,娓娓道来,细致入微,饱含深情:老小姐为“我”、为我们的家庭操劳一生,固执又慈祥。
第⑦段“我惋惜她卑微的命运使她耳聋眼瞎……但那天夜里,在撒哈拉,孤身一人在沙漠和星星之间,我觉得她也有她的道理”回到第三人称,以上帝的视角重新审视女管家的举动,给人以理性、深沉的评价引导。
第二人称的表述效果是,更加直接、更加自然、更加亲切、更加生动;更便于交流,便于抒情。第三人称的表述效果是,可以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会比较灵活自由。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的综合运用,理性与感性交融,使行文丰富多变,真切灵动。
(4)①对地心引力的深切感受与感激。“我没有坠入无边无际的星空得感谢地心引力,把自己的重量交给地球这一事实让我感到安慰”,地心引力把“我”紧紧地和地面连在一起,救了“我”的命。
②对家园的深深眷恋,对家中女管家的无限感怀。“在某个地方,有一个长满黑松和菩提树的花园,花园里还有一座我钟爱的老房子……但只要它存在,对它的思念就足以陪伴我度过漫漫长夜”“我真该为你写上一页,我的老小姐呀。我最初几次飞行归来,我都看到你手捏针线,白色的袍子一直盖到膝盖,皱纹一年比一年多,头发一年比一年白。你总是亲手铺平我们安睡用的床单、晚餐用的看不见针脚的桌布,为我们准备灯火辉煌的节日”,在远离家园的无人荒漠中,是家园的美好、女管家的温情给“我”以深深的慰藉,使“我”渡过困境中的精神危机。
③对世间所有卑微命运的悲悯。“老小姐,我见到的东西可比自家的花园远得多!你知道花园的树荫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你可知道,那里有沙漠,人们就睡在露天的地方,在冰冷的寒夜,既无片瓦,也没有床,没有被单……”,“我”惋惜女管家因命运的卑微导致见识的局限;“我”也悲痛着世间人们遭受的荒凉、饥饿等痛苦。
④对自我、人类的重新认识。“我动摇不了她的信仰,不亚于动摇不了一个教会女仆的信仰。我惋惜她卑微的命运使她耳聋眼瞎……但那天夜里,在撒哈拉,孤身一人在沙漠和星星之间,我觉得她也有她的道理”“一座房子的美妙并不在于它为你遮风挡雨、供你取暖,也不是因为你拥有它的四堵墙壁,而在于它慢慢在我们心里积累起许多温馨往事,在于它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堆砌起苍茫的群山”,“我”曾以为的见多识广并不见得比居家不出的女管家更有理,温馨的往事可以净化人的灵魂,重塑自我。
解析:
(1)B
(2)A
(3)①第⑤段先用第三人称,引出女管家,给读者一个客观的印象:事务琐碎而又勤劳。②第⑥段运用第二人称,直接对话女管家,亲切自然,娓娓道来,细致入微,饱含深情:老小姐为“我“、为我们的家庭操劳一生,固执又慈祥。③第⑦段回到第三人称,以上帝的视角重新审视女管家的举动,给人以理性、深沉的评价引导。④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的综合运用,理性与感性交融,使行文丰富多变,真切灵动。
(4)①对地心引力的深切感受与感激:地心引力把“我“紧紧地和地面连在一起,救了“我“的命。②对家园的深深眷恋,对家中女管家的无限感怀:在远离家园的无人荒漠中,是家园的美好、女管家的温情给“我”以深深的慰藉,使“我”渡过困境中的精神危机。③对世间所有卑微命运的悲悯:“我“惋惜女管家因命运的卑微导致见识的局限;“我“也悲痛着世间人们遭受的荒凉、饥饿等痛苦。④对自我、人类的重新认识:“我”曾以为的见多识广并不见得比居家不出的女管家更有理,温馨的往事可以净化人的灵魂,重塑自我。
(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对小说整体通读后,针对每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相关人称变化作用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相关内容,从小说的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加以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思想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文本,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解答对文本赏析的选择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10~14.C、B、A、、
(1)句意:有一个知县因有其他事耽搁晚来了一些,到了考期才拜见胡宗宪。胡宗宪恰巧忘了嘱托这名知县,试卷正好分发在这名知县的房中,于是(徐文长)又没有被取中。
“至期”是“谒”的状语,二者不能断开,排除AB;
“卷”是“适在其房”的主语,不是“属”的宾语,故不能在“卷”后断开,排除D。
故选C。
(2)A.正确。
B.错误。助词,无义;代词,代书法。两句中的“之”字用法不相同。句意:过了一段时间后含怒而去/其次是诗。
C.正确。都是随意,随便。句意:随心所欲地行事/她低头随手慢慢地连续弹奏。
D.正确。
故选B。
(3)A.“一心求死,以示忠贞”错。原文说“渭惧祸,遂发狂”,徐渭是因为害怕牵连到自己,才发狂求死的。
故选A。
(4)①“草”,起草;“善”,相好,交好;“尤”,最优秀。译文:(胡宗宪)叫徐渭起草奏表,与其他幕僚起草的奏表一并寄给与他相好的学士,(请这名学士)从中选取最优秀的一篇上报朝廷。
②“督”,统率;“介胄”,披甲戴盔;“膝语蛇行”,跪着说话,像蛇一样匍匐爬行。译文:那时胡宗宪统率着众多兵将,威震东南一带,披甲戴盔的军士(在他面前)跪着说话,像蛇一样匍匐爬行。
(5)①由原文“大试辄不利”可知,省试不遇;②由原文“王、李倡七子社,谢榛以布衣被摈。渭愤其以轩冕压韦布,誓不入二人党”可知,不入七子文社;③由原文“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可知,不结交、迎合达官贵人;④由原文“豪荡不羁”“文长眼空千古,独立一时”可知,率性而行,特立独行。
解析:
(1)C
(2)B
(3)A
(4)①(胡宗宪)叫徐渭起草奏表,与其他幕僚起草的奏表一并寄给与他相好的学士,(请这名学士)从中选取最优秀的一篇上报朝廷。
②那时胡宗宪统率着众多兵将,威震东南一带,披甲戴盔的军士(在他面前)跪着说话,像蛇一样匍匐爬行。
(5)①省试不遇;②不入七子文社;③不结交、迎合达官贵人;④率性而行,特立独行。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有时也需要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判断。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题,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此题,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首先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加以概括。
参考译文:
文本一:
徐渭,字文长,山阴人。徐渭当生员时就有盛名。总督胡宗宪将他招进幕府,与歙县余寅、鄞县(鄞州区)沈明臣一同掌管书记职务。胡宗宪得到一只白鹿,准备献给朝廷,(胡宗宪)叫徐渭起草奏表,与其他幕僚起草的奏表一并寄给与他相好的学士,(请这名学士)从中选取最优秀的一篇上报朝廷。学士拿徐渭所拟写的表文进呈,世宗大喜,特别宠爱胡宗宪,胡宗宪也更加器重徐渭。
徐渭熟悉兵法,好用奇计。胡宗宪擒获海寇徐海和王直,都是徐渭参与谋划的。徐渭借胡宗宪之势,颇为骄横。后胡宗宪下狱,徐渭害怕灾祸,得了疯狂病,用大锥刺耳,深达数寸,又用椎去碎肾囊,都没有死掉。随后徐渭杀死他的后妻,官府依法将其打入死牢,同乡张元忭极力救他出狱。徐渭游历金陵,到达宣、辽等地,考察了诸边寨要地,与李成梁诸子十分交好。(接着)徐渭进入京师,在张元忭家做客。张元忭要他讲述礼法,徐渭不遵从,过了一段时间后含怒而去。后来张元忭去世,徐渭身着白衣去祭吊,抚棺恸哭,却不说自己是谁。
徐渭天资超人,诗文高出同辈。善写草书,工于绘画花草竹石。徐渭曾自称:“我是书法第一,其次是诗,再次是文章,最后才是画。”嘉靖时期,王世贞、李攀龙创立“七子社”,谢榛因是一介平民而被排斥。徐渭对于达官贵人压迫平民这件事非常气愤,誓不与王世贞、李攀龙等为伍。后二十年,公安袁宏道漫游越中,得到徐渭诗文残稿,给祭酒陶望龄看,二人都大加赞赏,并将徐渭诗文刻印成集,流传于世。
文本二:
徐文长是山阴的秀才,乡试多次未被录取,性格直爽,无拘无束。总督胡宗宪知晓他的才能,聘请他做幕客。徐文长与胡宗宪讲定:“如果要我做幕客的话,要按照接待宾客的礼节,不规定时间,自由进出。”胡宗宪都答应了他。徐文长于是穿葛布衣服,戴黑色头巾,拱手行礼入座,放言畅谈天下大事,好像旁边没有人一样。胡宗宪非常高兴。那时胡宗宪统率着众多兵将,威震东南一带,披甲戴盔的军士(在他面前)跪着说话,像蛇一样匍匐爬行,不敢抬头;而徐文长作为部下一秀才而高傲自得,随心所欲地行事,任意谈论和开玩笑,丝毫没有畏惧顾虑。正逢捕得一头白鹿,胡宗宪请徐文长代作贺表。表章上达,世宗皇帝看了很高兴。因此胡宗宪更加看重他,一切奏疏、公文等,都请他代作。
胡宗宪既怜爱徐文长的才华,又哀叹徐文长屡次测试不中,适逢省试,凡是做考官的,胡宗宪都暗中嘱托说:“徐文长是第一流才士,如在你的房里,希望不要遗漏。”考官都说:“遵命。”有一个知县因有其他事耽搁晚来了一些,到了考期才拜见胡宗宪。胡宗宪恰巧忘了嘱托这名知县,试卷正好分发在这名知县的房中,于是(徐文长)又没有被取中。
徐文长志趣高雅,不与时俗合调。对当时所谓的达官贵人、文坛领袖,他一概加以愤怒地抨击,耻于和这些人相交,所以他的名气也只局限在家乡浙江一带。晚年的徐文长对世道愈加愤恨不平,于是有意做出一种更为狂放的样子。达官名士登门拜访,他时常会拒绝不见。徐文长又经常带着钱到酒家,叫下人仆隶和他一起喝酒。
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15~16.C、
(1)C.“以‘沙鸥’喻友人”分析错误,应是诗人自比,是自谦之词。
故选C。
(2)首先将原诗切分为三个层次:“青衫十载蟾宫客,黑绶三年凤岭头。循吏声名武阳令,故家风味富平侯”为第一层次,赞美朋友学识才华、治政能力、显赫声名、不凡家世。
“江边休叹双凫去,天上行看一网收”为第二层次,用王乔双凫旧典赞其“入京”,友人由地方官人朝为官,离别之际,诗人以诗劝慰。
“八篷鵷班立仙仗,莫忘回首顾沙鸥”为第三层次,诗人看到身边的朋友一个个都已经在朝堂之上崭露头角了,而朋友张高安即将入京,诗人便希望友人能在飞黄腾达之日提携自己。
解析:
(1)C
(2)①对友人学识才华、治政能力、显赫声名、不凡家世的赞赏之情。②友人由地方官人朝为官,离别之际,诗人以诗劝慰。③借沙鸥表述渴望友人能在飞黄腾达之日提携自己之情。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诗歌,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诗歌鉴赏选择题解题方法:
选择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述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等,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本题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7.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儿寒乎,欲食乎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故解析为:
(1)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重点字:曷)
(2)儿寒乎欲食乎(重点字:欲)
(3)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重点字:啼)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
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
1.突破生僻难写字
对于文质兼美的名篇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往往在测试中得不到分,原因就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
例如: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屈原《离骚》)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李白《蜀道难》)
以上句子中的“偭”“巉”就极易写错。
2.注意同音异义词
读音相同,意义不同甚至相反的词语在名篇名句中大量存在,这也是命题人设置陷阱的热点。复习中应该特别注意这些同音异义词,通过有意识地分析比较,既知其音,更知其义。
例如: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以上句子中,“幽”的意思是“隐藏的、隐蔽的”,容易由后面的“愁”想当然地写作“忧”,若联系后面与它对举的“暗恨”,理解了词意,就不会误写了;第二句中“暗”的意思是“绿柳成荫”,易误为“岸”。
3.区分同义异形词
意思相同而字形迥异的词在名篇名句中也是屡见不鲜的,这类词对学生有更大的迷惑性和误导性,是测试得分的“盲点”之一,复习时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例如,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行路难(其一)》)
在这个例子中,“直”容易误写成“值”。
4.要留意具体环境
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
18.不让是智勇,谦让是淡泊
千年前,老子悠悠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教导人应如水一般,不争而为善;而孔老夫子却有言:“当仁,不让于师。”不满,敢争,方能激人自强上进,好争是鲁莽者的表现,完全谦让不争又难免庸碌不为。依我看,适时的不让与适时的谦让,方为当下迅猛发展时代洪流中应有的砥砺自身、打磨心志之道。
鸡毛蒜皮冗杂事,让还是不让?多数人总高估了自己的德行素养,以为“凡我所争无小事”,远溯至惠子怕庄子夺相的谨慎,近至当下挤公交挤地铁时的争抢现状,都是小事,但都争得不亦乐乎。早有人一语点破:最无奈的是挤高铁挤火车,分明个个都有座,何必要争?从学生时代争分数、斗排名的“好胜心”到参加工作后比房、比车、比儿女的荒诞,无一不是小事。小事过争,展现的并不是体面与尊严,而是人们残缺的德行与病态的心理。冗杂之事当然是不必争的,也不该争的,积极好胜不是理由,心急烦躁也不是借口。缓慢一些,大度一些,会让自己沉淀更多,收获更多。英国诗人瓦特兰德说:“和谁争我都不屑。”这种小事不争的不屑理应人皆有之。
那么,什么样的事情应该要不让呢?南海主权、钓鱼岛争端、端午节习俗的归属,这些涉及领土归属、国家主权、民族大义的问题,中国政府从来都是态度强硬,斗争到底,坚决不让。印度小说家普列姆昌德有言:“在人类生活中,竞争心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东西。”中国风采、民族气节,我们争得这些东西可能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实质性的物质利益。但我们始终保持着坚毅傲骨,赤诚做魂。其中的重大意义,非语言可以描绘,在郑成功、林则徐、邓世昌等古代英雄的故事中定能寻觅到解析。
要适时地不让,又要适时地让。少年时意气风发,为了美好的理想而争,为能将梦想化作现实而争,难免年少轻狂、冲动鲁莽。与小人言行不可争,因为当你身心俱健、足够强大时就能懂得,有时不争方为大义。穷且益坚,怯时更勇,与生不逢时、命途多舛要争,因为最有资格安排人生的只有你自己;聚少离多,风烛残年,与生老病死、相逢别离不可争,这是世间生灵必然要面对的过程,就像花开花寂又落地成泥,是不可逆转的。
不让,是一种智勇,是蓬勃向上的精神,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气魄;谦让,是一种淡泊,是静水流深,是天高海阔无为的境界。愿你我都能成为智慧的竞争者,在岁月长河间恬然前行。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本题所给阅读材料为两句名言,明确了写作的主题,即“谦让”“不让”。
第一句借美国人际关系学大师戴尔卡耐基之口,说明谦让在人生道路上以及构建良好和谐人际关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从这里可以看出,“让”是一种谦虚的美德,是一种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的勇气,是能平和面对弱者的谦卑与尊重。第二句意思是指是寻求真理的时候,凡是不合乎仁的,必须据理力争,就是有老师在面前,也决不能迁就退让。后有成语“当仁不让”,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谦让。这里,不能“让”的是真理,此处的“让”指的是闪避,是向权威之人或学识高于自己的人低头。而“不让于师”,这种“不让”恰是不向权威低头,是一种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以及维护真理的勇气与责任。两则材料均谈到了“谦让”,但观点却迥然不同。思维空间大,有张力。可以支持其中之一,亦可结合具体情境谈谦让,什么时候要谦让,什么时候不要讲谦让。
写作时,必须思考,“让”的内涵是什么?其次,必须要注意写作的时代性,即站在新时代青年的立场,从时代精神出发,思考应该如何理解“让”。要找出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可结合具体情境谈“让”,什么时候要“让”,什么时候不能“让”。
立意提示:
1.选择“让”或“不让”,需要勇气。
2.谦让是一种胆识,不“让”是一种坚持。
3.当“让”则让,做新时代青年。
材料作文的审题: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从文体上看,本题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复习的情况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注意记叙文要以情动人,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有力。
19~20.(1)第一空,结合前文“她和丈夫呼朋唤友恣情畅饮,联诗作画”“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贵州财经职业学院《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上海市建筑安全员-B证(项目经理)考试题库
- 2025重庆建筑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
- 贵阳信息科技学院《证券投资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浙江建筑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广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物技术综合性实验模块》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广东省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广州新华学院《影视导演实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天津建筑安全员考试题库
- 2025年四川省安全员知识题库附答案
- 应收帐款管理办法
- 跨境代运营合同范例
- 水利水电工程验收实施细则模版(3篇)
- 四川雅安文化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2024
- 2024-2025学年 语文二年级上册 部编版期末测试卷 (含答案)
- 山西省晋中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 含解析
- DB34T4912-2024二手新能源汽车鉴定评估规范
- 江苏省丹阳市丹阳高级中学2025届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
- 2023年海南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A卷)
- DB3502Z 5034-2018 厦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技术导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