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导学任务单
第5课七律■长征第一课时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一:交流资料,了解历史,认识“七律”,了解作者。
1.简单交流关于长征的背景知识。
2.讲解长征的路线,可以配以文字、图片或视频。
3.简介作者毛泽东。
4.简单介绍“七言律诗”这一诗体。
学习任务二:交流预习成果,夯实生字词语,学习有节奏朗读。
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诗句,同桌互相纠正。
2.听老师范读,标出停顿。
3.按节奏练习朗读,读准节奏,读出韵味。
4.理解画横线词语的意思。
万水千山只笠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暧
5.同桌互查,关注易错字,相互提醒易错部件和笔画。
读拼音,正确地书写下列词语:
Iuxuanyddaduhetiesuo
()诗()()()
学习任务三:自主探究,明确诗歌大意。
L想一想这首诗每联的意思。思考完后,小组内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你读懂了哪句诗?还有哪句不明白?
3.朗读全诗,想一想:这首诗的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分别写了什么?思考后全班交流。
4.整体感知课文:
《七律•长征》是伟大领袖()写的七言律诗,描写了红军()
的艰难历程,诗中的(“”)这个字概括了这一历程的特点.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学习任务一(学生自主搜集,灵活介绍。)
略。
学习任务二
1.略
2.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读准节奏,读出韵味。
4.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本文指红军把历经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山很险峻。
走:滚动。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5.律悬崖大渡河铁索
学习任务三:自主探究,明确诗歌大意。
1.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高低起伏的五岭,在红军眼里只不过像翻腾着的小细浪,而气势雄伟高大的乌蒙山,在红
军看来不过像从脚下滚过的小泥丸。
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金沙江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
剩下根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2.略
3.首联:总写了红军不怕困难,把艰难困苦看成平平常常的小事。
颔联:写红军对山的征服。
颈联:写红军对水的征服。
尾联:总结全诗,表达出红军长征胜利后的心情。
4.《七律•长征》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写的七言律诗,描写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的艰难历程,诗中
的“难”这个字概括了这一历程的特点。
第5课七律•长征第二课时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一:尝试背诵,巩固所学知识。
L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提示,尝试背诵。
学习任务二:整体感悟,品味长征精神。
1.自由朗读这首诗后思考: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概括对长征的感受,你觉得是什么?
2.诗中哪句话概括写出了红军长征很难?从哪些词语感受到?
3.红军对待长征的态度是怎样的?从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
4.齐读,读出这种红军战士的胸襟和气概。
学习任务三:细读鉴赏,品悟蕴含情感。
1.再读诗文后三联,请用"—”画出描写长征艰难的词语或句子,再用“____”画出描写红军战
士不畏艰难的词语或句子。
2.汇报交流。
①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的艰难?
③从哪里可以感受到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呢?
④从中可以感受到了什么?
学习任务四:阅读迁移,感受伟人情怀。
1.汇报自学成果,了解创作背景。
2.自由朗读,进一步体会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
3.对比阅读《七律•长征》,感受毛主席乐观豪迈的胸襟及革命情怀。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学习任务一:略
学习任务二:
L难、长、险……
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从“远征难”“万水千山”体会到。
3.从“不怕”“只等闲”可以看出,红军战士面对这千难万险、困难重重,他们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我们可以体会出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读出红军战士的胸襟和气概。
学习任务三:细读鉴赏,品悟蕴含情感。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汇报交流。
①从“五岭逶迤、乌蒙磅礴、云崖、铁索寒、千里雪”感受到长征的艰难。
③从“腾细浪、走泥丸、暖、喜、尽开颜”可以感受到红军战士不畏艰难。
④从中可以感受到了毛泽东同志和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学习任务四:阅读迁移,感受伟人情怀。
1.大柏地在江西瑞金城北。1929年初,湘赣两省军阀何键、鲁涤平联手第三次“会剿”井冈山。1月
14H,毛主席率红军主力下山,意图将敌人引离井冈山。离山后红军在赣南数战不利,直至2月11日,得
以在大柏地歼赣军刘士毅两个团,才打破危局。这首词就是毛主席重经大柏地时所作。
2.略
3.略。
第课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一:观看“跳崖”视频,树立壮士形象。
1.观看“英勇跳崖”的视频片段。看完后,说说你想到了哪些含有“壮”字的词语?
2.齐读课题,并思考: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壮士”呢?在本文中指谁?
3.再读课题。
学习任务二:检测预习成果,夯实字词基础。
1.读词语,同学间相互注意纠正字音。
日寇奋战险要悬崖攀登山涧崎岖雹子屹立眺望喜悦壮烈豪迈不屈
抡胳膊晋察冀手榴弹绷着脸
全神贯注斩钉截铁热血沸腾居高临下粉身碎骨惊天动地
2.质疑并互相释疑:哪些词语的意思不明白?哪位同学能帮他解决?
3.明确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关注容易写错的字,相互提醒容易写错的部件和笔画。
学习任务三:厘清文章结构,归纳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完善“自主学习卡”第四题②.
2.交流汇报,自主修正答案。
3.根据小标题的提示,连起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交流“自主学习卡”第四题①。
学习任务四:学习“接受任务”,了解故事背景。
1.朗读第1自然段,简单交流”晋察冀根据地"''游击战争”的相关知识。
2.思考并圈画相关内容:五壮士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任务的?这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学习任务一(学生自主搜集,灵活介绍。)
L壮士、壮烈、雄壮、壮举、气壮山河……
2.勇敢的人、豪壮勇敢的人。本文指的是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
学习任务二
1.读准字音。
2.全神贯注:贯注,精神、精神集中。全部精力集中在一点,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
悬崖:高而陡的山崖。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
山涧:山间的小水流。
粉身碎骨:身体被粉碎,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丧生。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形容坚定不可动摇。
昂首挺胸: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
豪迈:气魄大;勇往直前。本课指口号声豪迈。
惊天动地: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
气壮山河:形容气势十分雄壮,可以使山河壮丽多彩。3.读准节奏,读出韵味。
3.“副”读“fii”,不读“fii”;“寇”注意与“冠”区分;“抡”与“抢”区分;“悬”不要读成
“县”……
学习任务三:自主探究,明确诗歌大意。
1.接受任务一痛击敌人一引上绝路一顶峰歼敌一英勇跳崖
2.略
3.《狼牙山五壮士》主要写了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接受了掩护连队主力及群众的撤退转移
的任务,在完成拖住敌人的任务后,为了不让敌人追上部队,将敌人引上绝路继续顶峰歼敌,最后英勇跳
崖的故事。
学习任务四:学习“接受任务”,了解故事背景。
1.(1)晋察冀根据地
晋察冀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地处同蒲路以东,正太、石德
路以北,张家口、多伦、宁城、锦州一线以南,东临渤海,以山西东北部和河北的冀中、冀东为主。区内
除冀中大平原外,大多是山岳地带。
(2)游击战争
游击战争是非正规作战。以袭击为主要手段,具有高度的流动性、灵活性、主动性、进攻性和速决性,
并能广泛动员群众投入战争。游击战的精髓是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疲我打,敌逃我追。
2.五壮士是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接受掩护任务的。这说明了任务十分危险艰巨。从“集中兵力”“大举
进犯”这两个词可以看出敌人兵力强大,敌众我寡,五个战士接受的任务十分艰巨。
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一:回顾课文内容,借助提示讲故事。
L默读课文,根据小标题的提示,自主练习讲故事。
2.分小组讲述故事,建议小组合作完成。
3.1——2组同学上讲台讲述故事,其他同学作补充。
学习任务二:抓住重点语句,体会英雄气概。
1.朗读课后二题中的两个片段,关注加点的部分,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2.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文中能表现五位壮士英雄气概的词句,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并全班交
流。
3.再次读课文,思考:课文在叙述时对五位英雄的称呼由“战士”变成了“壮士”,原因是什么?
学习任务三:聚焦重点段落,学习点面结合。
L快速阅读第二自然段,用画出对人物群体的描写,用“_”对每一个战士的描写,并交流
汇报,自主修正答案。
2.讨论:这样的写法带给你怎样与众不同的阅读体验?
3.找一找使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的片段。
学习任务四:选择熟悉场景,展开读写联动。
1.根据提示,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一写拔河比赛的场面。
裁判员一声令下,拔河比赛开始了!操场是顿时喊声震天。双方队员们个个()。
只见打头的同学(),站在队尾的大力士()。我们的班主任
老师()。
2.读一读自己写的片段,听一听他人的片段。互相评价,及时修改。
参考答案:
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
学习任务一:回顾课文内容,借助提示讲故事。
根据小标题的提示,完整地讲述小故事。
学习任务二:抓住重点语句,体会英雄气概。
1.(1)“斩钉截铁”是指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从“斩钉截铁”“走”能体会出作为班长的
马宝玉的坚决果断和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坚定决心。“热血沸腾”指情绪高涨激动,从“热血沸腾”可以体会
出战士们对于班长所做决定的认同,以及舍生取义的决心。这里体现了五壮士的豪壮之气。(2)从“抢前
一步”“夺过”我体会到班长马宝玉当机立断、身手敏捷、有勇有谋;从“猛地举起”“砸”我感受到他的
果断勇毅和对敌人的满腔仇恨。
2.(1)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
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
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从“沉着”可以体会到班长的沉稳果敢,“大吼一声”表现了副班长对敌人的仇恨,“抡”写出了宋学
义将手榴弹扔向敌人时拼尽全力的样子,从“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可以感受到小战士对敌人的
痛恨和完成任务的决心。
(2)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
从“拔”“拧”“扔”这一气呵成的动作,可以感受到马宝玉动作干脆利落,因为他心中充满了对敌人
刻骨的仇恨和誓死杀敌的决心。
(3)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
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屹立”写出了壮士们面对敌人毫不畏惧、方然不动的英雄形象。“眺望”一次让我们感受到五位壮士
对人民群众的热爱和对祖国的忠诚。“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表现出他们为能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而欣慰和
自豪.
(4)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
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
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从“砸碎”“纵身”可以感受到班长的视死如归、勇于牺牲的精神。而战士们的“昂首挺胸”以及他们
壮烈豪迈的口号声充分体现了五位壮士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恶,对党、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与热爱。
3.课文前三自然段,五位战士是在执行命令,是勇敢的战士;完成任务后,他们可以撤退,却以生命
为代价将敌人印上了棋盘陀上,可歌可泣,悲壮感人,所以成为“壮士”。
学习任务三:聚焦重点段落,学习点面结合。
1.“为了拖住敌人……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是对群体的描写,“班长马宝玉沉着
地指挥战斗……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J是对每一个战士的描写。
2.对人物群体的描写是“面”,对每个战士的描写是“点”,这样有点有面的描写,层次感及画面感强,
既让我们感受到五壮士作为一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敢,又能感受到每一位战士的英勇顽强,塑造了令人印
象深刻的抗日英雄个体和群体的形象。
3.第三自然段“为了不让敌人……把敌人引上绝路”和第六自然段均采用了先点后面的写法。第四自
然段则采用了先面后点的写法。
学习任务四:选择熟悉场景,展开读写联动。
L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表现人物特点。
2.注意倾听,及时修改。
第7课开国大典第一课时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一:通过播放视频,初步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大
1.观看视频,说说1949年10月1日,发生了什么事情?
2.你从课题“开国大典”中了解到哪些问题?你如何理解“大典”这个词?
学习任务二::汇报预习成果
1.读拼音,正确地书写下列词语:
Z2八gfuwai阮八dingZk3八Iaiahu)j(baofdxuav^bu
()()()()()()()
qfzWLjucbMgZMfutankejuIr16八g
shejt
()()()()()()()
2.同桌互相读一读下面的词语,互相纠正读音。
政府外宾预定汇集爆发宣告
旗帜检阅制度坦克距离隆重
3.整体感知课文。
(1)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想想开国大典分为几个部分?
这篇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大典前、大典中、大典后三个部分。
(2)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用小标题概括出来。
群众入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3)整体感知课文,用简练的语言说说开国大典的过程。
1949年10月1日,30万群众聚集在(),满怀()参加了开国大典,瞻仰(),聆听
(),观看(),会后举行了()o
学习任务三:朗读课文,质疑问难
1.朗读课后习题中的关键句段,在小组内练习朗读。
2.全班齐读。
3.质疑问难,生成问题。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学习任务一:
1.开国大典
2.开国:新中国刚刚成立。大典:隆重的、盛大的典礼。
学习任务二:
1.政府外宾灯盏栏杆汇集爆发宣布旗帜
阅兵制服坦克距离隆重射击
2.略
3.(1)这篇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大典前、大典中、大典后三个部分。
(2)群众入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5)1949年10月1日,30万群众聚集在(天安门广场),满怀(无比喜悦和激动的心情)参加了
开国大典,瞻仰(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聆听(毛主席宣读公告),观看(阅兵式),会后举行了(盛大
的群众庆祝游行)。
学习任务三:
L朗读时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略
3.略
第7课开国大典第二课时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四:导入新课,内容回顾。
1.听写词语,同桌互相评价,并及时纠错。
2.回顾课文内容:请自拟小标题说说课文内容。这些场面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哪个场面写得最详细?
学习任务五:聚焦“阅兵式”,体会场面中点面结合的写法。
1.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个场面的?
2.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字里行间传达出的热烈、庄严的气氛。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
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学习任务六:聚焦其他场面,感受气氛。。
1.从文中找出其他相关语句,体会字里行间传达出的热烈、庄严的气氛,在旁边做批注,和同学交流。
学习任务七:拓展延伸,探究写法。
1.(I)阅读《歌声》文章,思考:这是一篇散文,想想它都写了哪些内容?歌颂了什么?
(2)本文有多处场面描写,场面描写要“有点有面”,请你从本文中分别找出一处“点”描写和一处
“面”的描写,体会一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迁移学法,创意表达。(任选一个题目,进行小练笔。)
(1)运用本文的表达方法,试着以“节日的夜晚”为题写一个片段,或写一写生活中的“庆
典”,写出参加人员、会场设置、台上表演人员及台下来宾的表现等。
(2)结合课文插图,展开想象,把自己当做参加开国大典的一个普通民众,写一写1949年10月1日
当天的见闻感受。也可以结合自己亲身经历的国庆场面,练习描写盛大的场面。
参考答案:
第二课时
学习任务四:
1.听写词语:政府外宾汇集爆发宣告旗帜检阅距离隆重
2.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群众入场、典礼开始、宣布新中国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阅兵式、举行
游行等场面。阅兵式写得最详细。
学习任务五:
1.示例1:是按照“检阅部队一各兵种进场一群众欢呼”的顺序写的。
示例2:对受检阅的部队总体描写是场面中的“面”,各兵种进场的具体描写是场面中的“点”。
示例3:写每一个兵种时,海军从服装颜色角度写,步兵从方阵进行角度写,炮兵从武器特点角度写,
战车师从装备特点和战士们的表现角度写,骑兵师从马的特点角度写。这样从不同角度写,更能感受到各
个方阵的气势。
2.这里描写观众鼓掌欢呼的情景,作者用“不断地”“重”“麻二传达出会场热烈的气氛,让人感受到
当时人们欢喜、激动的心情。
学习任务六:
示例:
①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
旗迎风招展。(作者用“大红宫灯”“八面红旗”写出会场的环境布置,让人感受到现场庄严,隆重的气氛。)
②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作者用比喻句写出人多,
让人感受到现场热烈的气氛和当时人们激动的心情。)
③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跟群众见面了。(作者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传达出会场庄严热烈的气氛,让人感到当时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
④这庄严的宣告……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这两句话作者用了反复的写法,传达出会场庄
严的气氛,让人感到当时人们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
⑤起初是全场肃静……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这句话作者用了“肃静”一词和比喻的修辞手
法,传达出会场庄严热烈的气氛,让人感到当时人们激动的心情。)
⑥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这句
话作者用了“热烈”一词,传达出会场热烈的气氛,让人感到当时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
⑦群众游行就在这时候开始……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这句话作者用了“高声欢
呼”,传达出会场热烈的气氛,让人感到当时人们激动、热爱领袖的心情)
学习任务七:
1.(1)示例:
①文章以“歌声”为题,生动描绘出延安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一个侧面。《歌声》是对延安“歌声”的
礼赞,也是对延安革命精神的礼赞。
②文章以歌声为线索,分别从唱歌的热烈场面、唱歌的风气、唱歌的传统三个方面,对延安歌声的特
点做了生动而形象的描述,联想丰富,感情奔放。
(2)例:冼星海同志指挥得那样有气派,姿势优美,大方;动作有节奏,有感情。……抗日战争的
前线后方,有谁没有听过、没有唱过那种从延安唱出来的歌呢?
这一个片段中冼星海是合唱场面的“点”,到会群众是合唱场面的“面”,作者运用比喻和想象重点写
“面”,这样写既突出了合唱场面的宏大,又烘托了冼星海指挥娴熟的形象。
2.迁移学法,创意表达。
示例:节日的夜晚
元宵节的晚上,爸爸带我来到大街上。大街上人山人海,到处张灯结彩,人们放烟花、玩龙灯,好不
热闹。天空中出现了许多孔明灯;一盏盏散发着淡淡的橘黄色光芒,一闪一闪的,把漆黑的天空点缀得十
分美丽。
第8课灯光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查阅资料,了解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王愿坚。
学习任务二:汇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
1.同桌互相读一读词语,互相纠正读音。
豫皖苏围歼倚着郝副营长憧憬黑魁越千钧一发璀璨
2.借助课文语境,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漫步围歼战歼灭聚精会神交通沟憧憬千钧一发璀璨
3.整体感知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作者以()的描写为线索?
(2)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朗读课文,根据下面提示给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2):“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听到“多好啊”的欢叫,引起了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3-11):“我”回忆起的往事一一郝副营长关于灯光的事。
第三节(12):“我”想起“往事”,抒发作者对战友的缅怀之情。
学习任务三:精读课文,感受精神。
(-)自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L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勾画出来,说说作者为什么看到这千万盏灯
感到温暖?
2.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说说是什么引起了作者的回忆?
(二)品读课文第二部分,回答下列问题?(课件出示)
L阅读第三段,说说这段话交代了什么内容?
2.阅读课文,找出作者记忆中的郝副营长的样子?
3.郝副营是位战斗英雄长,作者为什么强调他“只有二十二岁”?
4.这段话属于什么描写?从这段描写中,可以看出郝副营长的什么特点?
5.这是课文中第几次提到“多好啊!”,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6.这段话属于什么描写?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7.找出下面这句话中表现动作的字,说说这些动词说明了什么?
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8.阅读课文第8段,说说这段属于什么描写,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9.阅读课文第9段,说说你的感受是什么?
10.这段话在文中有了什么作用,体现了郝副营长什么样的精神?
11.这段话主要交代了什么内容?说说你对划线句子的理解。
12.结合第二部分的内容,说说郝副营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品读课文第三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L思考:结尾又回到了灯光,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结合课文内容,思考本文以《灯光》为题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学习任务四:拓展阅读
1.默读《七根火柴(节选)》
2.小组合作,思考:两篇文章有何异同点?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学习任务一:
学生课前自主查阅当时的时代背景,了解作者。
学习任务二:
1.wanJianyihaochongjingxujuncuιcan
2.漫步:没有目的而悠闲地走。
围歼战:包围起来歼灭敌人的战斗。
歼灭:消灭(敌人)。
聚精会神: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
交通沟:阵地内连接堑壕和其他工事,供交通联络的濠沟。
憧憬: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与向往。
千钧一发: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极其危险。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3.整体感知课文。
(1)灯光
(2)天安门广场上的千万盏灯,让作者想起了一位战争时期的战友一一郝副营长。他为了让孩子们
能够在明亮的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
(3)第一部分(1-2):“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听到“多好啊”的欢叫,引起了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3T1):“我”回忆起的往事一一郝副营长关于灯光的事。
第三部分(12):“我”想起“往事”,抒发作者对战友的缅怀之情。
学习任务三:
(-)
1.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作者看到宏伟的天安门,产生幸福感、自豪感,感到光明、温暖。
2.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我心头微微一震,是
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噢,对了,那是很久以前了。于是,我沉入了深深的回忆。
“多好啊!”这句话郝副营长生前也曾经这样赞叹过。“微微一震”说明这句话对“我”有特殊的意义。
由设问句引入回忆,引出下文关于灯光的故事。开始倒叙。“深深的回忆”暗指这件事情对'‘我”
来说是记忆深刻的。
(~)1.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1947年的初秋)、地点(沙土集村的沙柳林)及主要人物(“我”与郝副
营长)。
2.郝副营长是一位著名的战斗英雄,虽然只有二十二岁,已经打过不少仗了。
3.为了突出郝副营长把青春献给祖国的伟大精神。
4.这段属于动作描写,我们可看出当时的条件艰苦,但是他仍然坚持看书,说明他很热爱学习。
5.这是文中第二次提到,从这句话中,可以读出郝副营长对书中插图里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充满羡
慕。
6.语言描写。这是对郝副营长在激战前,憧憬光明和幸福生活时的语言描写。郝副营长希望战争胜利
后,孩子们能在灯光下学习。这句‘‘多好啊”在文中第三次出现,是郝副营长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寄托着他的梦想和希望。
7.“靠”“望”“陷”三个动词表现了郝副营长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这是写郝副营长在激战前,向往光明和幸福的前景的神态。从中我们能理解,支持他英勇战斗的崇高
理想和伟大动力,能感受到他那颗为解放中国人民,为造福中国人民而跳动的心。
8.这段描写属于场面描写。我们可以从这段描写中感受到战斗的激烈和残酷。
9.这里点明了火光的来源,突出了郝副营长舍己为人的英勇壮举。郝副营长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孩
子们能在明亮的灯光下读书,他甘愿牺牲自己,这是多么伟大的献身精神!
10.这里点明了火光的来源,突出了郝副营长舍己为人的英勇壮举。郝副营长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孩
子们能在明亮的灯光下读书,他甘愿牺牲自己,这是多么伟大的献身精神!
11.这段话交代了战争的结果。
划线这句话既是对前面的情节的照应,也强调了郝副营长是为了理想而英勇献身,同时作者也由衷地
赞叹革命先烈为理想而献身的无私和伟大。
12.郝副营长是一个爱读书、爱孩子、爱生活、英勇善战、聪明机智、不怕牺牲的战斗英雄。
(三)
1.首尾呼应。璀璨的华灯下,是对先烈最好的怀念。寄托了作者的哀思和愿望,不要忘记革命先烈。
2.“灯光”是一种幸福生活的代表,是郝副营长的理想,是他奋勇杀敌、英勇捐躯的动力,也是留在
“我”灵魂深处的永远的记忆。
学习任务四:
相同点:这四篇文章相同的是它们都是关于革命先烈的故事。我们都被它们英勇无畏的精神所感动。
《灯光》《七根火柴》都是以实物为题,都是文章的线索,都具有象征意义。都有很多的场景描写来突出人
物形象。
不同点:人物细节描写的侧重点不同,《灯光》侧重神态、语言,《七根火柴》语言、动作、神态居多。
第9课我的战友邱少云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一:
L课前查阅资料(故事、图片、影视作品等),了解抗美援朝,了解主人公邱少云.
学习任务二:汇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
1.读准字音,说说加点词语的意思。
山坳干涸蜷腿伪装f⅛∣IST
2.《我的战友邱少云》以()为顺序,记叙了邱少云在()时,为了避免(),任
凭(),最后()的故事。
学习任务三:品读课文,体会精神
(-)默读课文1—6自然段,想一想:“我们”在什么地方潜伏起来?志愿军战士潜伏隐蔽在怎样的
环境下?
(二)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7—13自然段,想一想:邱少云是怎样壮烈牺牲的?找出描写“我”心理
活动的句子,想想邱少云是怎样一位“伟大的战士”。
(三)读读课文第14-16自然段,说一说:战斗的结果怎么样?
(四)回顾课文,课文写了邱少云和战友们潜伏的山沟环境,又写了邱少云任凭烈火烧身纹丝不动。
结合相关内容,说说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学习任务四:拓展阅读,升华主旨
1.默读课外阅读材料《狱中联欢》,想想两篇文章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学习任务一:
1.自主学习,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时代背景以及主人公。
学习任务二:
1.shɑn00gαnhequdntulwδizhuangjugaoHnxia
居高临下:处在上方,俯视下方。形容处于有利地形。
2.时间执行潜伏任务整个战斗的胜利烈火焚烧自己也一动不动壮烈牺牲
学习任务三:品读课文,体会精神
1.(1)“天亮以前,我们在391高地的山坳(d。)里,找了一条比较隐蔽的山沟潜伏起来。”
“山坳”就是“山沟”的意思、,点明了潜伏的地点,说明潜伏的环境比较隐蔽。
(2)我发现这条干涸(he)的小山沟并不十分隐蔽。我们离敌人太近了,前面几十米就是敌人的前
沿阵地。我们不但可以看见敌人设置的铁丝网和胸墙,而且可以看见敌人主阵地上的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
敌人的谈话声都听得见。
“可以看见”“可以看见”“听得见”说明潜伏条件非常不利,稍有不慎就会被敌人发现。
(3)“可以想见,敌人居高临下,发现我们当然更容易。我们必须僵卧着一动不动,一声低低的咳嗽或
者轻轻地蜷(qudn)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
必须“僵卧着”“一动不动”这是对志愿军战士的严峻考验,因为“低低的咳嗽”“轻轻地蜷一下腿”
都有可能暴露自己。
(4)“我看了一下前面,班长和几个战士都伏在枯黄的茅草里,身上也披着厚厚的茅草作为伪装,猛
一看去,很难发现他们。我又看了看伏在不远处的邱少云,他也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都
几乎找不到他。”
“伏在枯黄的茅草里”“披着厚厚的茅草”说明班长和几个战士隐蔽得很好,很难被发现。
“全身伪装”“更好”“几乎找不到”说明邱少云的潜伏技术更高一筹。
(二)(1)“约莫11点钟的时候,突然一发烟幕弹飞来,在我们附近爆炸了,一排一排的炮弹跟着打
过来。显然,狡猾的敌人对他们阵地前沿的安全极不放心,又没有胆量冒着我军的炮火到这一带来搜索,
只好把看家本领“火力警戒”拿出来了。”
“在我们附近爆炸”说明潜伏部队身处险境,随时会有生命危险。“一排又一排”说明敌人的火力猛烈。
“没有胆量”“搜索”与我军战士勇敢无畏精神形成鲜明对比;“看家的本领”“火力警戒”带有讽刺意
昧。
(2)“我们附近的荒草着火了,火苗子呼呼地蔓延着,烧得枯黄的茅草毕毕剥剥地响。恶毒的敌人竟
使用燃烧弹来进行搜索了。”
“呼呼地要延”“毕毕剥剥地响”表现了大火猛烈燃烧的场面。
(3)“忽然,一阵浓重的棉布焦味钻进我的鼻子,我扭头一看,哎呀!火烧到了邱少云身上!他的棉
衣已经烧着了,浑身火苗乱窜,看样子是溅上了燃烧弹的油液。趁着风势,一团烈火把他整个包围了。”
“棉衣已经烧着”“浑身火苗乱窜”“整个包围了”表现了邱少云身陷火海,十分危险的情景。
(4)“这个时候,邱少云如果迅速从火堆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身上的火是可以扑灭的。我们卧
在他附近的任何一个人,如果跳过去把他拉出来,扯掉他着火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但是这样一
来,我们就会被山头上敌人的哨兵发觉,那么不仅是我们这一个班要栖牲在这里,也不仅是埋伏在我们身
后的整个潜伏部队要受到重大损失,更严重的是我们准备了好久的这次作战计划要完全落空。”
“如果……就地……可以”“如果……也能……”说明邱少云有自救或者被“我”救的可能。被“敌人
的哨兵发觉”“这一个班要牺牲”“重大的损失”“作战计划就会全部落空”这是邱少云没有进行自救,“我
们”也没有去救邱少云的根本原因,表现了战士们高尚的情操。
(5)“我的心紧缩着,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实在忍耐不住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出声来。我几
次回过头来,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烧死,但是我又忍不住不看。我心里像刀绞一般,
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
心理描写,“不敢”看,是因为“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活活地烧死”;“忍不住不看”,是因为“盼
望着出现什么奇迹一一火突然间熄灭”。这种充满矛盾的内心活动,既饱含着对战友的一片真情,也从侧面
反映出此时此刻严守潜伏纪律的邱少云,要经受多么巨大的痛苦的煎熬。
(6)“烈火在我的战友邱少云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像千斤巨石,伏在
那儿纹丝不动,直到牺牲前的最后一息,都没发出哪怕是极轻微的一声呻吟。”
“像千斤巨石”“纹丝不动”“没发出哪怕是极轻微的一声呻吟”表现了邱少云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三)“黄昏时,我们勇猛地冲上了敌人的阵地。在391高地上沸腾着激动人心的口号:“为邱少云同
志报仇!”
我当时的感觉,仿佛邱少云同志并没有牺牲,他和我们一起向敌人冲锋!”
“勇猛”“沸腾着”“激动人心的口号”表现了声势浩大,群情激昂的反击战场面。
(三)课文开头写了邱少云和战友们潜伏的山沟并不隐蔽,必须僵卧着一动不动,否则很容易被敌人
发现。后来又写邱少云任凭烈火烧身纹丝不动,就是和前文提到的潜伏环境相照应,同时赞颂了邱少云顾
全大局、不怕牺牲的精神。
学习任务四:略
口语交际《演讲》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一:谈话导入,促发演讲
L2019年4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
表了题为《齐心开创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未来》的主旨演讲。观看演讲片段,你有什么感想?
学习任务二:明确要求,学写讲稿
1.国庆将至,我们班将以“我爱我的祖国”为主题,举办一次演讲比赛。根据演讲主题,你会确定什
么题目呢?
2.请仔细阅读这篇演讲稿(课件),你发现演讲稿的格式有什么要求吗?
3.一篇好的演讲稿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与情感传递给听众,让他们产生共鸣,直至认同。那什么样的
演讲稿才是好的,怎样写一篇好演讲内容?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寻找答案。
4.梳理资料
具有说服力的演讲稿不仅要有明确的观点,还要用具体的材料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请你梳理自己课前
搜集的材料。
5.列出提纲
(1)小组四人互相分享,合作列出提纲。
(2)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同学的演讲提纲进行评价,提出建议:
①观点鲜明吗?
②事例支持观点吗?
③事例的顺序是否条理?
学习任务三:开展比赛,评价总结
1.演讲,最重要的还是“讲”,请根据自己写好的演讲稿,在小组内进行预展。
2.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人参加最后班级的演讲比赛,评选出“最佳演说家”。
参考答案:
学习任务一:
1.答案示例:
习近平主席的演讲引发了我的强烈共鸣,深深地感染打动了我。
习近平主席的演讲沉稳大气,具有领袖的风范。
习近平主席的演讲中展现了大国担当,充分展示了以天下为己任的与世界互利共荣、休戚与共的中国
精神0
学习任务二
L示例:《我爱我们的祖国》《奋进吧,我的祖国》《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祖国在我心中》
2.演讲稿一般有三部分:
①开头:对听众使用适当的称呼,如“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
②正文:表述观点并且围绕观点使用具体的材料进行说明。
③结尾:用简洁有力的话点明主题,发出号召。
3.写正文的方法:①观点鲜明;②引经据典:③点面结合,列举代表性真人真事,也可以写自己的亲
身经历;④引用生动的故事;⑤运用排比句式,增强有感染力……
4.略
5.略
学习任务三:开展比赛,评价总结
1.组内预展要人人参与,互相提出意见或建议,自己完善。
2.演讲时注意语气、语调适当,姿态大方。利用停顿、重复或者辅以动作强调要点,增强表现力。
习作《多彩的活动》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一:图片展示,明确主题。
1.课件呈现学校精彩纷呈的各类活动照片.观赏图片,结合实际,说说你想到了你参加过的哪次
活动?
学习任务二:析读片段,探得妙法
2.本单元的课文在写这些场面时,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这几篇课文是如何运用点面结合的方
法写场面的,有什么异同之处,小组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三:拓展强化,巩固认识
3.阅读下面的片段,想一想:作者是如何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场面的?
【片段1】:冼星海同志指挥得那样有气派,姿态优美、大方;动作有节奏、有感情……抗日战争的前
线后方,有谁没有听过、没有唱过那种从延安唱出来的歌呢?(选自《歌声》)
【片段2】:指挥,缓缓地举起了指挥棒,几千个人的心都被提了起来!鼓手,捏紧了鼓槌;号兵,举
起了系着红绸的马号;几千双眼睛都凝聚在那个小小的棒头上。他,将棒向下一劈,乐声像冲出闸门的洪
水,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啊!(选自《船夫曲(节选)》)
学习任务四:比较得法,下笔创意表达。
尝试写一写“变形”部分。
参考答案:
学习任务一:
1.答案不例:
(1)我记得那次文艺汇演,我们演的是农村的妇女,为红军绣鞋垫……
(2)那次拔河比赛时,我们班众志成城,以绝对的优势力压兄弟班级,获得了冠军指名朗读:
(3)拔河、跳绳比赛、猜谜、集邮知识竞赛等
(4)经常参加一些活动,如书法社的成员春节给交警叔叔送对联、去孤儿院看望孤寡老人、参加“七
一”义演、爱心义卖等。
学习任务二
2.答案示例:
《狼牙山五壮士》
本文采用由点到面的方法,先写了班长马宝玉痛歼敌人时的语言、动作,接着写五壮士用飞石奋力阻
击敌人时的勇敢无畏。
《长征》
《长征》全诗采用一面多点的方法对长征历程进行场面描写。点指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
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面指红军远征长卷,即诗中所说的“万水千山”。
《开国大典》
采用多面一点的方式进行场面描写。其中“人们群众的表现”这一点贯穿全文。本文按照大典的经过
按顺序依次对四个场面进行描写:会场一典礼一阅兵式一群众游行。最具特点的是阅兵式,每个受阅方阵
就是一个点,按照出场的先后顺序,抓住每个方阵的着装、装备、行进队形等主要特点进行描写。
《灯光》
采用以面衬点的方法进行场面描写。通过部队借着火光冲锋赢得战斗的这一“面”的描写,突出表现
了郝副营长为了战斗胜利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四篇课文的相同之处:
都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场面描写,有整体的概括,有具体的描写,有形有色、有声有情,重点突
出,特别是关键情景展现得生动感人,人物形象刻画鲜明,思想情感直入人心。
学习任务三:拓展强化,巩固认识
3.示例:第一个片段中冼星海是合唱场面的“点”,到会群众是合唱场面的“面”,作者运用比喻和
想象重点写“面”,这样写既突出了合唱场面的宏大,又烘托了冼星海指挥得娴熟的形象。
第二个片段中指挥是合唱场面的“点”,鼓手、号兵、几千人是合唱场面的“面”,作者通过动作的
描写重点写点,这样写突出了指挥在合唱中的重要性,又烘托出鼓手、号兵、几千人的专注。
学习任务四:略
语文园地二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一:交流平台
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现代校园体育的课程设计
- 机械夹具课程设计例子
- 电声乐队指挥课程设计
- 治河防洪计算课程设计
- 植物适应性科普课程设计
- 污泥处理课程设计总结
- 电子课程设计面包板
- 离子共存课程设计
- 汽车4s店课程设计
- 益智拼装绘画课程设计
- 生猪屠宰兽医卫生检验人员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五年级上册科学苏教版F》期末检测
- 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测试英语试题
- 托育园开业活动方案策划
- 2024年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附答案
- 2024年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各版本
- 网络舆论传播规律及其导向研究
- 手术室护理创新用具
- 启明计划工信部青年人才
- 年产5万吨活性腐植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传播学视角下的B站传播特色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