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理论课件_第1页
社会保障理论课件_第2页
社会保障理论课件_第3页
社会保障理论课件_第4页
社会保障理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保障理论

社会保障概述第一节社会保障界定了解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不同国家以及国际劳工组织对社会保障的定位;掌握本课程对社会保障的定位;重点掌握社会保障的主要特征本节学习目标你如何理解社会保障?请从生活中你所关心的内容入手社会保障的语源社会保障的一词(socialsecurity)来源于拉丁语,security的语源是SE=withoutCUR=care意思是没有烦恼、担心和忧虑。socialsecurity的意思就是没有因社会原因引起的烦恼、担心和忧虑。最早出现于1935年美国的一部法律——《社会保障法》(SocialSecurityActof1935)。后美英两国在《大西洋宪章》中使用了该词,国际劳工组织(ILO)第26届大会于1944年5月通过的《费城宣言》和1948年联合国《人权宣言》中也使用过该词。一、各国对社会保障的界定德国对社会保障的界定英国对社会保障的界定

社会保障是一项以国家为主体的公共福利计划,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手段,它应该遵循普遍性原则,对全体国民实施“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的安全保障。社会保障是为竞争中不幸失败或失去竞争能力的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具有互助性质的安全制度,起到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安全的作用。一、各国对社会保障的界定美国对社会保障的界定

日本对社会保障的界定

社会保障是一种“社会安全网”,对国民可能遭遇的各种风险如年老、失业、疾病等加以防护。社会保障是一种“社会安全网”,对国民可能遭遇的各种风对疾病、负伤、分娩、残疾、死亡、失业、多子女及其他原因造成的贫困,以保险方法和直接的国家负担,寻求经济保障途径.险如年老、失业、疾病等加以防护。国际劳工组织对社会保障的界定社会通过一系列对付经济和社会风险的公共措施,为社会成员提供保护———否则,这种风险将导致薪给的停止支付,或因疾病、生育、工伤、失业和死亡导致实际收入的减少;同时它也提供医疗照顾和家庭津贴。其目的是:①尽可能防止使收入丧失或收入锐减的意外出现;②当意外确实发生时,尽可能提供医疗并对引起的经济后果提供财政保护;③尽可能为遭受意外者身体康复和职业恢复提供便利;④尽可能为抚养儿童提供福利待遇。在詹姆斯·米奇列(JamesMidgley)所著的《社会保障、不平等与第三世界》一书中,把社会保障的外延界定为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津贴概念界定的多样化制度的多样化制度实践的差异研究视角的差异二、本课程对社会保障的定位定义主要要点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实施的、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行为及其机制、制度和事业的总称。责任主体:国家和政府实施依据:社会立法实施手段:国民收入再分配保障目标: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请试着用一句话概括社会保障?并区别社会保护社会保障是用经济手段解决社会问题达成政治目标三、社会保障的主要特征:

保障性互济性福利性刚性发展社会性法制性公平性社会保障保护的对象是

城镇职工还是全体国民?小案例思考题:1.社会保障保护的对象究竟是谁?是全民?还是仅有城镇?2.你是否认同“社会保险”就是“社会保障”的代名词?3.在中国目前阶段,哪些人的社会保障问题最值得关注?

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国内学界,关于社会保障的保护对象,尽管用词上略有不同,如有的用“公民”、“国民”、“社会成员”等,但其实质都是泛指一个国家的全体居民或全体社会成员,而不分城市和乡村,不分工人和农民,也不分干部与群众。只要是合法的居民,都有权利享受到政府规定的社会保障。但是,纵观我国社会保障的理念、制度和实践,有以下两个方面值得关注:⑴重城市轻农村。⑵强制性与自愿性的冲突。第二节社会保障制度的构成体系了解不同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重点掌握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本节学习目标一、不同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差别以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来分,可以归结为4个模式:1、强制投保模式2、福利国家模式

3、强制储蓄模式

4、国家保险模式

强制投保模式(投保资助型)它是由雇主和雇员定期交纳社会保险费,不足部分由政府补贴并使投保者享受社会保险金的一种社会保险模式。这种社会保险往往是强制性保险。一般说来,社会保险制度是在工业化取得一定成效、有雄厚经济基础的情况下实行的。其目标是国家通过制度设置为公民提供一系列的基本生活保障,使公民在老年,失业、疾病、伤残、生育或死亡而需要特别支出的情况下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该模式起源于德国,随后为西欧、美国和日本等国所仿效。这一模式的基本特征是:1.强调互助共济,风险共担。2.重视权利与义务相结合。3.保障标准是基本生活。4.实现市场效率与社会公平协调。福利国家模式它是在经济较发达、整个社会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基础上实施的一种覆盖非常全面的社会保险模式。因该模式由福利国家所实施,源于福利国家的福利政策,故又称福利型社会保险制度。其基本目标是对于每个公民由生到死的一切生活及风险,诸如疾病、老年、生育、死亡、灾害及鳏、寡、孤、独、残疾人均给予安全保障。它起源于英国,其后在北欧流行发展,以瑞典为典型。

这一模式的基本特征是:1.强调福利的普遍性,全民保障;2.社会保障范围由生到死,几乎无所不包;3.主要是强调政府的责任,社会保障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一般性税收;4.财政负责沉重。强制储蓄模式它是以自有为主、以促进经济发展为目标的社会保险模式。在该模式下,国家强制劳资双方交费,以职工名义存入储金局,计入个人帐户,在职工退休或其他需要时连本带息返还给职工,它实际上是完全个人账户型社会保险模式。其基本特征是:除公共福利由政府提供资助外,保险费用由雇员和雇主负担。在该模式下,受保人之间不存在收入再分配,不能互助共济、共担风险,实际上是强制型的自保。该模式主要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实行,并在新加坡收到较好效果。其基本特征是:1.建立个人账户,雇主和雇员的缴费全部计入雇员的个人账户;2.个人账户资金投入资本市场运营,以实现保值增值;雇员退休后的养老保险待遇完全取决于其个人账户的积累额。3.政府不提供财政补贴.国家保险模式

它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国家实施的一种社会保险模式。由于该模式是由政府统一包揽的,因而又被称为政府统包型社会保险制度。其宗旨是:最充分地满足无劳动能力者的需要、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并维持其工作能力。该模式的首创者与代表者是前苏联,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东欧大部分国家也采用该模式。中国是于20世纪50年代参照该模式建立劳动保险制度的,但由于财政能力有限,实际覆盖面较窄,只包括国营企业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到后期财政负担加重,保障程度难以提高。其主要特点是:国家包办,个人不缴费,待遇与缴费无关而与劳动贡献相关,待遇水平较高。

二、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多数专家和学者普遍认为)

社会救助——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社会保险——基本保障

社会福利——高层次社会保障社会优抚——特殊性质的社会保障

中国的社会保障模式属于什么模式?我国社会保障构成与特点商业人身保险是

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吗?商业人身保险是将人身风险作为商品的一种企业行为,是被保险人在投保后,在保险期内因投保项目受到伤害时,由保险人负责给付保险金的一种保险形式。一般来说,商业人身保险包括人寿保险、人身意外事故保险、健康保险等项目,是对投保人年老、生病、死亡等风险实行承保。有观点认为,我国的社会保险体系是由基本社会保险、企业补充保险和商业保险组成。还有的观点认为,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二者在性质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功能定位也不尽相同,不能将商业保险归入我国社会保险体系,当然也不能将商业保险归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小案例思考题:1.商业人身保险与社会保险、社会保障二者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2.社会保障特别是社会保险,可以从商业保险中借鉴哪些方面的东西?⒊若将一部分社会保险交由商业保险公司运营管理,是否就可以认为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二者并没有本质区别?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区别1.目的不同2.作用和对象不同3.权利和义务对等关系不同。4.管理体制不同。5.保障水平不同。6.立法范筹不同。第三节社会保障的功能与作用

重点掌握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社会保障的功能;能运用社会保障的原则功能等原理分析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节学习目标一、社会保障制度应遵循的原则

(一)公平原则(二)效率原则(三)适度性原则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

含义社会保障功能是社会保障客观具有的内在能动功效。它具体可分为社会性、经济性和政治性功能等方面。功能社会性功能经济性功能

政治性功能社会保障的社会性功能

社会保障的经济性功能

社会保障的政治性功能稳定功能、矛盾的调节器社会补偿功能生活保障功能生活的安全网体现社会公平调节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功能影响国民经济发展保证劳动力再生产,优化劳动力配置促进资本市场发展

检验我们进步的标准,不是看我们是否为那些绰绰有余者锦上添花,而是看我们能否使那些缺衣少食者丰衣足食。罗斯福我看到一个合众国,它能够作出示范,既采用民主管理的方法,可以将国家财富,转变为日益广泛的、闻所未闻的生活情趣;可以将最低生活水平,提高到远远超过仅仅糊口的水平。KEYWORDS市场经济market-directedeconomy风险risk社会保障制度socialsecuritysystem社会救济socialsuccour社会保险socialinsurance社会福利socialwelfare社会优抚socialspecialcare商业保险commercialinsurance【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社会保障?2.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哪些基本内容?3.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可以划分为哪几种模式?4.社会保障的主要特征有哪些?第一节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了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各个阶段变迁的背景;掌握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变化的关键时期,人物和标志等内容本节学习目标社会保障制度的划分依据以社会保障在不同时期的具体实践内容为依据-社会救助型发展阶段-社会保险型发展阶段-社会福利型发展阶段以政府介入的程度或制度化为依据-慈善事业时代或前社会保障阶段-济贫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阶段(早期社会保障)-现代社会保障阶段(产生-发展-成熟)

对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进程,在理论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见解。见解1:应当以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时代颁布的《济贫法》

为起始标志。见解2:应当以德国1883年制定并实施有关社会保险法律作为产生标志。

实际上,就社会保障发展史而言,社会保障已经产生并存在了数千年。而不同的时代对社会保障有着不同的需要,因此,社会保障在不同时代亦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与特征。

以政府介入的程度或制度化作为依据,社会保障可划分为三大阶段慈善事业时代济贫制度时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时代早期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阶段萌芽阶段建立时期形成时期改革时期发展时期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时代萌芽阶段慈善事业时代济贫制度时代早期社会保障

慈善事业时代的社会背景是不发达的农牧社会。在这一时期,慈善事业的开展都取决于举办者的意愿与财力,并非为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从而只是一种随机的、临时的、非常落后的救助活动。一、慈善事业时代三大支柱宗教慈善事业官办慈善事业民间慈善事业以国家的介入并以传统道德及政治需要为基础一、济贫制度时代(十九世纪三十年代)

英国在1601年颁布《济贫法》保障内容:就业保障和财政补贴,兼有强迫劳动和福利救济保障性质:恩赐性和惩戒性英国在1834年颁布新《济贫法》

——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原则:政府有保障公民生存的义务,救济不是消极行动,而是一种积极的福利举措。意义:首次体现了现代社会保障的重要特征——互济性及受益人的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社会保障发展史上重要里程碑的标志早期社会保障发展的简要评论济贫制度作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之前的尝试,其进步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对早期社会保障活动的评价:(1)性质上是居高临下的施舍型(2)根本目的是防止被统治者反抗(3)保障项目是极端有限型(4)保障水平是极端低下型(5)保障效果是不良型二、社会保险制度建立时期(十九世纪晚期)

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

德国在1883年制定了世界第一部《疾病保险法》1884年,颁布了《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老年和残障保险法》

上述法令的颁布,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险体系的建立

理论与主张:德国新历史学派国家除政治职能外,还应有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能国家的法律至上,决定着经济的发展进程德国面临的最危险的社会问题是劳工问题国家必须通过立法实行社会政策措施进行经济与社会改革德国俾斯麦社会保险特点以社会保险制度的出现作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标志:--制度化保障,完成了由济贫时代的不确定性、临时性到稳定性、经常性的转变--雇员、雇主共同缴费、国家资助,真正确立了社会责任与风险的共同分担机制--受保障者无需以牺牲人格尊严和接受惩戒为受益条件,免去了济贫制度下的经济状况调查和济贫院的奚落--质的飞跃:即零星的救灾济贫措施发展成为国家固定的社会政策,施舍式的社会救助发展成为公民的一种法定权利三、社会保障形成制度时期(20世纪30年代)标志: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代表

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代表

1935年《社会保障法》的颁布为标志

美国《社会保障法》特点

(1)由联邦政府举办全国统一性的老年保险;

(2)由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共同办理失业保险;(3)由联邦政府资助和州政府举办老年人、儿童福利及公共卫生措施。四、社会保障充分发展时期(20世纪中叶)

标志:以英国福利国家建成为起点艾德礼担任首相后进行的一系列社会保障立法:1945年《国家补助法》、1946年《国民保险法》、《工业伤害保险法》和《国民健康服务法》、1948年《国民救济法》-1948年英国首相艾德礼宣布英国已成为福利国家

威廉·贝弗里奇(WilliamBeveridge,1879年3月5日-1963年)

《贝弗里奇报告》的相关介绍1、1942年11月伦敦经济学院院长贝弗里奇提出了《社会保险及有关服务》,即著名的《贝弗里奇报告》。

2、社会保障计划的组成部分:社会保险;社会援助;自愿保险;家庭津贴服务;医疗健康服务;充分就业服务。3、提出社会保障的六原则:基本生活待遇标准统一;缴费率统一;行政管理职责统一;待遇标准适当;广泛保障。4、《贝弗里奇报告》对英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英国由此走上福利国家的道路。五、改革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

改革的背景

(1)经济增长率低(2)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加剧(3)自然资源的不规则分配(4)家庭结构的裂变

存在的问题

(1)消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2)国家财政负担严重(3)管理体制僵化、效率低、成本高改革目的

(1)更适应社会需求(2)更合理的资金收效关系(3)进一步扩大个人选择的余地改革方法:开源;节流

改革的背景(1)经济增长率低(2)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加剧(3)自然资源的不规则分配(4)家庭结构的裂变存在的问题

(1)消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2)国家财政负担严重(3)管理体制僵化、效率低、成本高改革目的(1)更适应社会需求(2)更合理的资金收效关系(3)进一步扩大个人选择的余地改革方法:开源;节流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特征:1.在性质上表现为全民普遍性福利;2.根本目的是在于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和促使整个社会和谐发展;3.社会保障项目走向完备化;4.实施过程进一步社会化。第二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变迁了解国家—单位保障制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制度框架和特色掌握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能了解历史上的相关知识本节学习目标一、国家—单位保障制的形成与发展国家—单位保障制的创建(1949—1956)国家—单位保障制的调整(1957—1966)国家—单位保障制责任中心的转移(1966—1976)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恢复(1976—1986)国家—单位保障制向国家—社会保障制迈进(1986年以来)国家—单位保障制的创建(1949—1956)1.开端:1951年2月26日由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这是中国第一部统一的社会保险法规。规定了生老病死残及其直系亲属的保险待遇,开始只在部分企业实行。2.1953年1月2日经政务院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同时,劳动部颁布了《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法案》,1956年扩大覆盖范围到13部门。1950年5月,政务院《救济失业工人暂行办法》。企业职工劳动保险3.1950-1953年,建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社会保险制度。(公费医疗、退休制度、生育假期)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4.1956年,农村五保制度,《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规定,对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无依无靠的老弱孤寡残疾者,保证吃穿和柴火供应,年幼教育年老安葬。农村社会救助1951年颁布《劳动保险条例》1951年2月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1951年3月1日正式实施劳动保险待遇包括伤残、死亡、疾病、养老、生育及供养直系亲属待遇等方面,短期待遇企业支付,长期待遇基金支付。对供养直系亲属规定劳动保险待遇,是劳动保险制度的一大特色,包括医疗待遇、死亡待遇、生育待遇。劳动保险待遇中的部分项目是根据职工是否加入工会组织而有所区别的。劳动保险待遇项目中不含失业。(为什么?)劳动保险的实施范围只覆盖企业职工。“文革”前,劳动保险事业统一由中华全国总工会负责,费用来源于企业缴纳的劳动保险金,费率为3%。“文革”后,负责执行劳动保险事务的工会各级组织瘫痪,费用由企业营业外列支。企业直接支付劳动保险基金支付负伤待遇1.因公负伤:全部诊疗费,药费,住院费,住院时的膳费与就医路费,全额发给工资2.非因公负伤:诊疗费,手术费,住院费及普通药费,病伤假期工资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连续6个月以上者);救济费残废待遇1.因工负伤致残:抚恤费或补助费2.因病或非因工致残;救济费疾病待遇1.诊疗费,手术费,住院费及普通药费2.病伤假工资1.本人负担贵重药费,住院膳费及就医路费确有困难;酌予补助2.疾病救济费死亡待遇丧葬费(仅限因公死亡)1.抚恤费(因公死亡或因工全残后死亡)2.丧葬补助费和救济费养老待遇照发工资(已符合退休养老条件但仍被企业留用,1958年取消)1.退职养老补助费2.在职养老补助费(1958年取消)生育待遇1.产假工资56d2.检查费和接生费生育补助费供养直系亲属待遇1.免费诊疗,并负担一半手术费和普通药费2.丧葬费1.抚恤费或救济费2.丧葬补助费3.生育补助费资料:1951年《劳动保险条例》国家—单位保障制的调整(1957—1966)

1958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草案)》,《关于工人、职员退职处理的暂行规定(草案)》,统一工人、职员的退职条件与标准,改进了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

1962年内务部和财政部《抚恤、救济费管理使用办法》1966劳动部和全国总工会《关于改进公费医疗管理问题的通知》国家—单位保障制责任中心的转移(1966—1976)1.1969年2月,财政部《关于国营企业财务工作中几项制度的改革建议》,规定停止提取保险金,劳保开支在营业外列支,基本否定了劳动保险条例。停止基金积累,企业社会保障负担倚轻倚重。2.1968年12月,毛泽东批示湖北长阳乐园公社农村合作医疗试点,1976年全国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世界瞩目。国家—单位保障制的恢复(1976—1986)1.修改了退休、退职规定,对不同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干部规定了不同规格的离休待遇,提出了一部分老干部可以担任荣誉职务,享受原工资待遇的条件。2.建立了合同制工人的养老保险。1986年7月台票2日,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发布改革劳动制度四个规定的通知》,其中有《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明确了合同制工人的养老保险问题。内容主要有第一,国家对劳动合同制工人退休养老实行社会保险制度,退休养老金的来源,由企业和劳动合同制工人缴纳。第二,劳动合同制工人的退休养老待遇包括:退休费(含国家规定加发的其他补贴、补助)、医疗费和丧葬补助费、供养直系亲属抚恤费、救济费。3.1986年国务院《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时规定》。规定了待业保险的对象为:(1)宣告破产企业的职工;(2)濒临破产的企业法定整顿期间被精减的职工;(3)企业终止。解除劳动合同的工人;(4)企业辞退的职工。4.调整了死亡优抚标准,增加了抚恤金与企业因工死亡工作人员遗属生活的困难补助。

1978年104号文新亮点1978年104号文是中组部和国家劳动总局会同有关部门共同起草的《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其亮点有:——分别规定了干部和工人的退休与退职条件。干部退休的条件是: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参加革命工作满10年;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年龄各放宽10岁。工人退休的条件式: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连续工龄年满10年;从事特殊工种或岗位的,年龄各放宽5岁——规定了最低退休金标准。无论是干部工人,退休金低于35元的,均按35元计发——对战斗英雄,劳动模范等有特殊贡献的干部和工人,从优计发退休待遇,浮动标准为退休金的5%至15%.——允许子女顶替,即工人退休后,其1名子女顶替到国营企业工作(该项政策于1986年废止)——改变退职待遇支付方式,把一次性支付改为按月发放给生活费,干部和工人的标准都一样,即为本人工资的40%.资料:1978年104号文退休和退职退休和退职是两种不同的概念退休:职工因年老或病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而退出工作岗位,按规定定期领取生活费用,养老休息的法律行为。凡达到一定的年龄和工龄,或具有较长工龄因身体衰弱丧失劳动能力不能继续工作的,或因公残废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都可以退休。退休职工按照规定的标准领取退休费,直到本人去世为止。退职:对已经达到退休年龄,但连续工龄较短,不够退休条件,或经医院证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又不具备退休条件的,可以办理退职。退职可领取退职生活费,并享有医疗和死亡待遇。基本框架城镇单位保障国家保障农村集体保障国家——单位保障制的基本框架与特色国家保障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保障城镇居民价格补贴军人保障民政福利农村救灾救济城镇单位保障职工劳动保险职工集体福利农村集体保障合作医疗五保护供养其他福利保障单位包办国家负责板块结构缺乏效率全面保障封闭运行国家——单位保障制的基本框架与特色特色改革时期(1986年以来)

——国家--社会保障制的基本确立重点是为国有企业改革配套和缓解乡村贫困问题,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延续,但新型的社会化保障机制开始生长。第一阶段(1986-1993)社会保障成为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新旧社会保障制度并存但此消彼长。第二阶段(1993-1997)社会保障逐渐成为一项基本的社会制度,国家——社会保障制的特色日益明显的得到体现第三阶段(1998年以来)制度转型阶段国家—单位保障制向国家—社会保障制迈进(1986年以来)199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确立了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框架,建立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的筹资机制;199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开始探索建立“统账结合”的制度模式,并提出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两个实施办法,允许各地结合实际进行选择试点;在试点基础上,国务院于1997年发布《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统一了各地“统账结合”办法,规定了统一的缴费比例、个人账户规模、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和管理办法,正式确立了我国目前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1998年,国务院将原来铁道部、交通部等11个行业部门实行的基本养老保险行业统筹业务移交地方管理,使养老保险由条块分割管理统一为属地管理。2001年7月,国务院在辽宁省启动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其主要内容是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和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在试点基础上,国务院于2005年发布《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调整了个人账户的规模,统一了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政策,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建立了参保缴费的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扩大了做实个人账户试点。2000年国务院决定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改为企业年金,并建立了市场化管理运营的企业年金制度。同时,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和被征地农民、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制度。2009年在全国10%的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2011年7月1日启动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国家—单位保障制向国家—社会保障制迈进(1986年以来)在医疗保险方面,1994年,国务院在江苏省镇江市、江西省九江市开展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试点,简称“两江试点”,一年后,把试点范围扩大到40多个城市,开始探索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医疗保险制度。在试点基础上,国务院于1998年发布《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开始了对公费、劳保医疗制度的全面改革,确立了覆盖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单位和职工共同缴费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同步推进医疗保险、医疗机构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同时,通过普遍实行大额医疗费用补助办法、落实公务员医疗补助措施、实行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建立针对特困群体的社会医疗救助制度,逐步建立了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2003年以来,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向农村和城镇非从业居民扩展,先后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实现了医疗保障制度的全覆盖。国家—单位保障制向国家—社会保障制迈进(1986年以来)在失业保险方面,国家于1986年针对国营企业劳动合同制工人建立了待业保险制度;1993年,国务院发布《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进一步扩大了待业保险的覆盖范围,提出由企业缴费,建立待业保险基金,用于保障待业职工的基本生活;1999年颁布《失业保险条例》,将原来只适用于国有企业的“待业保险制度”扩展到所有城镇企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并将原来只由企业缴费改为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缴费,调整完善了失业保险制度。国家—单位保障制向国家—社会保障制迈进(1986年以来)在工伤保险方面,1996年,劳动部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发布了《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规范了工伤保险的认定条件、待遇标准和管理程序,决定建立工伤保险基金,形成规范的工伤保险制度。同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了劳动部、卫生部和全国总工会制定的《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实现了伤残职工劳动能力鉴定标准化和制度化;2003年颁布《工伤保险条例》,进一步完善了工伤保险制度。《国务院关于修改〈工伤保险条例〉的决定》已经2010年12月8日国务院第13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国家—单位保障制向国家—社会保障制迈进(1986年以来)在生育保险方面,劳动部于1994年颁布《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将原由单位负担和管理的生育保障方式,转变为实行社会统筹,并对生育保险的实施范围、统筹层次、基金筹集和待遇支付等进行规范,推动了生育保险制度改革。改革时期(1986年以来)

——国家--社会保障制的基本确立两种制度对比:相同点:1.国家主导社会保障制度的安排2.国家和政府承担建设和发展的主要责任比较项目国家——单位保障制国家——社会保障制主导方式政府主导国家立法主导对应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形式单位化社会化不同点:总结计划经济时代:国家负责、单位包办、板块结构、全面保障、封闭运行、缺乏效率改革开放时代:责任分担、制度转型、框架确立拓展阅读书目:1.郑功成:《社会保障学》,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2.郑功成(主编):《社会保障概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版。

3.杨冠琼:《当代美国社会保障制度》,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4.孙炳耀:《当代英国瑞典社会保障制度》,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5.史柏年:《智利养老金制度改革的启示》,载《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

6.雷洁琼、王思斌著:《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构》,山西人民出版社。7.陈佳贵编:《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8.景天魁主编:《基础整合的社会保障体系》,华夏出版社。

9.AllanCochrane&JohnClarke,ComparingWelfareStates:BritainInInternationalContext,SagePublications.10.ThedaSkocpol,SocialPolicyinTheUnitedStates,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1.尼古拉斯·巴尔:《福利国家经济学》第二章“历史背景”,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版。

KEYWORDS市场经济market-directedeconomy济贫法poorlaw互助组织mutual-aidorganization商业保险commercialinsurance

3.1社会保障水平的概念、特点及意义3.1.1社会保障水平及其指标社会保障水平(SocialSecurityLevel)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的高低程度。它是衡量、体现社会保障程度的重要指标。社会保障水平有绝对水平和相对水平之分社会保障绝对水平是指每个独立个体所获得的社会保障给付量;社会保障相对水平是指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所谓的“相对”,就是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总量而言的,其计算公式为: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国内生产总值X100%西方国家一般把社会保障相对水平作为衡量社会保障水平的主指标。

案例分析案例一:按照相对可比的口径计算,我国1990年的社会保障水平大约与一些西方国家1960年相近,而我国1990年的人均GNP却远低于这些国家1960年的水平。

第三章社会保障水平特点:1、动态性2、刚性3、客观存在一个“适度区域”第三章社会保障水平3.1.2社会保障水平的制约因素及其特点制约因素:1、经济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2、政治、社会结构3、制度年龄和人口结构4、历史、文化因素第三章社会保障水平3.1.3研究社会保障水平的意义1、客观描述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2、计算社会保障各组成部分的水平3、对社会保障支出进行定量调控4、建立“社会保障警戒模型”第三章社会保障水平3.2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测定3.2.1社会保障水平“适度”的标准社会保障水平的“质”社会保障水平的“量”第三章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水平“适度”与“不适度”的影响社会保障水平的积极作用(1)保障公民基本的经济生活水平,履行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保证社会的安定。(2)在保障公民生活的基础上激励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增大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从而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3)有利于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周期平衡,避免出现财务危机,保证社会保障制度的良性运转。

(4)有助于政府将社会保障制度作为调控经济活动的有力杠杆,促进储蓄、投资和生产性资金的形成,从而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社会保障水平的消极作用社会保障水平的消极作用

(1)社会保障支出增长过快,加上人口老龄化总体趋势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往往导致社会保障的财务危机,危及社会保障制度的生存与发展。(2)国家往往在社会保障政策中扮演最后出场的角色,因而社会保障支付危机必然带来政府赤字和债务增加,影响政府的信誉,并最终转嫁给下一代人承担。(3)过高的社会保障支出主要作为消费性支出,对于资本积累产生挤出效应,造成社会经济的投资不足。

(4)社会保障水平起度引起雇主缴纳社会保障税费增加,这些增加的人工成本在不能完全转嫁给消费者承担时,必然引起生产成本上升,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

(5)社会保障水平超度不利于激励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过高的个人所得税边际税率和过高的社会保险福利水平会造成部分人自愿失业或提前退休,坐享社会保障待遇,即所谓的“养懒人〃,这既不利于提高经济效率,又损害了社会公平。第三章社会保障水平3.2.3社会保障水平的测定实证分析法理论分析法第三章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预警系统设置社会保障预警指标建立资料数据库开展老龄化、人口规模等指标预测定期发布社会保障运行信息第三章社会保障水平3.3我国社会保障水平3.3.1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统计口径问题:我国社会保障统计口径多,且比较复杂第三章社会保障水平方法:按照社会保障的外延和内涵分(一种方法是按照社会保障的内涵与外延进行。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四大子项目,这是第一层界定.进一步细化,得出第二层界定与第三层界定。

)根据社会保障支出的承担主体(确定每一主体的支出中属于社会保障范畴的部分,加总成为社会保障总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的承担主体包括:国家财政、企事业单位、城乡社区集体、社会团体等。

)第三章社会保障水平根据社会保障支出的承担主体1、国家财政支出(包括:医疗卫生经费,即国家对卫生事业的补贴与公费医疗支出;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即国家用于抚恤、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离退休费用支出、城乡社会救济福利、社区服务支出、灾害救济支出等;其他支出,如劳动事业费等.

)2、城镇在职职工的保险福利支出(.包括:医疗卫生费;丧葬抚恤救济费;生活困难补助;文体宣传费;集体福利事业补贴费;集体福利设施费;计划生育补贴;上下班交通费补贴;洗理卫生费;冬季取暖补贴.)3、城镇企业离退休职工保险福利费用(包括:离休金;退休金;退职生活费;医疗卫生费;护理费;生活补贴;交通费补贴;丧葬抚恤救济费;其他.)4、乡镇企业福利费用支出5、农村社会保险福利支出6、财政价格补贴7、城镇职工住房补贴8、国家对社会福利企业的减免税9、社会捐赠等第五章社会保障水平3.3.2改革与发展中的我国社会保障水平项目19981999200020012002社保支出(亿元)3360.72754.123929.814642.25599.34GDP(亿元)78345.282067.589442.295933.3102397.9社保水平4.294.574.394.845.47第三章社会保障水平3.3.3对我国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的思考1、我国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的宏观认识不同制度类型国家的社会保障:福利国家型:英国、瑞典社会保险型:德国、日本市场主导型:美国第三章社会保障水平2、财政与社会保障水平第三章社会保障水平3、社会保障水平和企业的承受能力我国的缴费率:28%左右OECD国家:20%拉美国家:10~12%人社部:中国社会保险费率排世界第13位KEYWORDS社会保障水平Socialsecuritylevel社会保障水平指标indexofSocialsecuritylevel社会保障预警系统pre-waringsyetemofsocialsecurity

4.1社会保障基金的概念及其运用4.1.1社会保障基金的概念

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依法筹集并用于保障国民基本生活和增进国民福利的专项资金,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基础。。基金的分类以基金的用途或功能为依据可以被划分为养老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救灾基金等等;以基金的存储与运转为依据可以被划分为积累性基金与非积累性基金;以基金来源为依据可以划分为财政性社会保障基金、缴费性基金和捐助性基金、运营盈利性基金;第四章社会保障基金4.1.2社会保障基金的特点专项性

互济性强制性广泛性增值性储存性2012年—2016年社会保险资金收支情况图

单位:亿元第四章社会保障基金4.1.3社会保障基金的作用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保证社会的安定;发挥社会保障的互济作用,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发挥社会保障的经济功能,促进经济的发展。第四章社会保障基金4.2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4.2.1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原则确保社会保障制度的正常运行协调积累与消费之间的关系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第四章社会保障基金4.2.2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财政拨款直接拨款,承担管理费,税收优惠社会保险缴费(税)企业缴费(税),个人缴费(税)第四章社会保障基金3.其他资金来源发行福利彩票和慈善募捐服务收费基金运营收入第四章社会保障基金4.3社会保障基金的给付4.3.1社会保障基金给付原则1.保障受保障者生活需要的原则2.随物价变动调整待遇水平的原则3.共享经济增长成果的原则4.3.2社会保障基金给付方式货币给付、实物给付、服务给付4.3.3不同类社会保障基金的给付第四章社会保障基金4.4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原则安全性收益性分散化流动性第四章社会保障基金4.4.2社会保险基金运营模式和投资方向购买政府债券存入银行投资于符合政策导向的项目进入资本市场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社会保障基金运营的目的:实现所储存的基金的保值(收益率等于通货膨胀率)实现所储存的基金的增值社会保障基金的具体投资方式实业投资债券投资银行存款股票投资信托投资不动产投资行政监督系统专门监督系统司法监督体系社会监督体系监督机构第四章社会保障基金4.5.3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第四章社会保障基金4.5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4.5.1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目标和原则目标:确保资金的安全

1.基金完整

2.基金满足给付

3.防治基金贬值

4.保持高效率,防止浪费。第四章社会保障基金原则:依法管理,规范运行。专款专用。收支两条线。预算管理。第四章社会保障基金4.5.2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体制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模式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第四章社会保障基金4.5.3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财政部卫生部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第5章12老年收入保障制度的基本理论丰富的养老金保障制度及其分析3社会养老保险与个人账户的相关理论4最具影响力的变量:退休年龄及相关理论5中国的老年收入保障制度第一节老年收入保障制度的基本理论一老年收入保障体系的内涵和外延二国民年金制度及其本质特征三

社会养老保险及其本质四

老年收入保障制度的变迁:从养儿防老到社会养老保险五

老年收入保障制度的变迁:社会养老保险向“五支柱”转变六

多支柱案例:美国的老年收入保障体制七

OECD国家的经验数据的分析一、老年收入保障体系的内涵和外延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社会保障非正式制度——非社会保障涵义:与政府责任直接和间接相关的制度规定为正式制度。内容:正式老年收入保障的制度包括政府一般税收支持的国民年金、与收入关联的社会养老保险。目标:一般税收支持的国民年金制度是通过提供基本收入来防止老年贫困,与收入关联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则是替代退休前收入以平滑退休前后消费能力的差距。模式: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养老金制度体系,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老年收入保障体系。问题:发达国家是在人口老龄化情形下,养老保障制度的财力不可持续;而发展中国家则是正式制度的覆盖范围不足、行政管理效率不高等。涵义:与私人部门相关的制度规定为非正式制度。内容:非正式老年收入保障的制度包括强制的或非强制的私人年金、个人的自愿储蓄或者人寿保险、家庭内部的转移支付、继续就业的劳动收入等等。目标:为了提供额外的退休收入。老年收入保障体系是为退休后老年人提供收入来源的各项制度的总和。OECD将老年收入分为两大类:公共年金(publicpension)和私人年金(privatepension)。二、国民年金制度及其本质特征国民年金制度是由一般税收负担的,所以也可以称之为非缴费型年金制度或养老金制度,受益的资格是公民或居民的一定年龄,一些国家还附加了一个条件即在该国居住的年限,当受益者达到一定年龄且居住若干年后,便可获得国民年金的给付,它的主要目标是减少贫困,它的给付水平也非常低。国民年金制度具有很强的再分配性质,它的权利不以义务为代价。国民年金制度经历了家计调查

普享

家计调查的过程。非缴费型附带受益资格再分配性低水平反贫困栏5-1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过去的一个世纪是人类历史上人口增长最快的一个世纪。过去的一百年人口从16亿增长到65亿,到2050年全世纪的人口将达到91亿。从区域结构看,低收入国人口增长快,高收入国家人口增长慢,且两者间的差距拉大;从年龄结构看,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人口增长意味着年轻人增加;而对发达国家而言,人口低增长率意味着人口老龄化。联合国发布的《2003年全球人口报告》称,人口增长过快和人口老龄化分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中国是个未富先老的国家,像高收入国家一样,中国也面临着老龄化的问题。三、社会养老保险及其本质社会养老保险是国家立法强制征集社会保险费(税),并形成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当劳动者退休后支付其养老金,以保证其基本生活需要的社会保障制度。目标及本质特征:提供老年收入保障;再分配。是收入关联计划,是缴费型养老金计划,参保的人群是就业人口,征税(费)以工资为对象,多国设有工资税(费)上下限。发端于德国,德国模式又被称为公共年金制度(publicpension),强调它的基金具有公共的性质;又被称为现收现付制度(payasyougo),是它的财务制度;因为制度许诺了参保人的给付,又被称为既定给付计划(DB计划);资金来源于雇主和雇员的共同缴费。目前从世界范围看,近40%的劳动年龄人口被覆盖。覆盖面最广的是北美和欧洲,最窄的是亚洲和非洲。缴费型老年收入保障再分配性收入关联中位数收入者0.5倍平均值1.5倍奥地利76.676.676.672.3比利时42.660.14232.7加拿大48.576.644.429.6捷克57.380.250.237.4丹麦84.7120.679.766.1爱沙尼亚50.960.24844芬兰57.866.457.857.8法国49.155.949.141.3德国42424242希腊95.795.795.795.7匈牙利75.875.875.875.8冰岛109.1144.996.987爱尔兰34.957.92919.3日本36.347.934.530卢森堡90.397.987.483.8荷兰89.19388.186.5挪威52.963.453.141.7葡萄牙54.463.353.953.1西班牙81.281.281.281.2瑞典58.472.958.472.1土耳其69.576.464.564.5英国3753.831.922.6美国42.351.739.435.3经合组织60.872.357.552.1表5-1OECD国家按收入水平分类的退休金替代率(2011)四、老年收入保障制度的变迁:从养儿防老到社会养老保险老年收入保障制度的经济作用就是重新分配一个人终生的收入和消费。在时间上转移消费的方法获得未来产品的索取权养儿防老个人储蓄商业保险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储存现在的产品代际转移支付代内转移支付代际转移支付五、老年收入保障制度的变迁:社会养老保险向“五支柱”转变社会养老保险成为最重要的老年收入保障制度德国模式受到批判社会养老保险成为许多高收入国家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老年收入保障制度。尽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许多中低收入国家的覆盖率还不是很高,但是在高收入国家,由于上世纪50-60年代经济持续繁荣,社会保障制度也得以扩张。对德国模式的批判:代际转移支付在人口老龄化下不可持续;对储蓄的“挤出”作用对经济不利;公共年金的公共性质鼓励了搭便车行为。主张:通过社会养老保险私有化来降低社会养老保险的作用,同时通过强制性的企业年金和自愿性的个人储蓄来补充。199020002010202020302050中国8.910.212.016.021.926.1印度6.97.58.310.313.120.4韩国7.710.713.919.525.529.8马来西亚5.76.58.011.014.522.1日本17.322.729.031.433.034.4经合组织(平均)18.620.023.226.930.831.3表5-2当前和预计的老龄人口比例(%)三支柱及对德国模式改革对社会养老保险私有化的质疑五支柱建立多支柱养老保障既可以降低政府责任,又可以分散风险。1994年世界银行“三支柱方案”:第一,社会养老保险;第二,强制性企业年金(DC);第三,个人自愿性养老储蓄。在世行影响下,一些国家降低了现收现付的权重,在社会养老保险中引入了强制性个人账户,也有少数国家放弃了公共年金,建立了个人账户。模式所有制财务制度责任约束再分配性质德国模式公共现收现付既定给付有智利模式私有全部积累既定供款无瑞典模式私有现收现付+积累既定供款少量中国模式公共+私有现收现付+积累既定给付+既定供款部分理论上:养老金的政策目标,即促进老年保障,发展有活力的资本市场,鼓励国内投资,往往相互冲突。实践中:DC计划的经济和政治优点被夸大了(戴蒙德);强制性个人账户对劳动力市场的纠正效果、对养老保险的覆盖率的提高等作用并没有被验证,但个人的老年收入的风险却增加了(李珍)。表5-3德国模式及其派生的养老制度零支柱,非缴费型养老金;第一支柱,缴费型养老金;强制性“第二支柱”,个人储蓄账户;自愿性“第三支柱”,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完全个人缴费型、雇主资助型、缴费确定型或待遇确定型等);非正规的保障形式。五支柱方案告诉我们:第一,在老龄化下,老年收入必须是多渠道的;第二,政府的作用是重要的;第三,现收现付制度不能解决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个人账户也不能;第四,在养老这件事情上,家庭内部的转移支付、个人的长期储蓄以及个人的再就业,仍是重要角色。六、多支柱案例:美国的老年收入保障体制美国老年收入保障体制老年收入补贴制度社会养老保险自愿性企业年金自愿性个人养老储蓄建立于1935年,为退休人口、遗属和残障人口提供收入保障,后又为65岁以上人口提供社会医疗和住院保险及长期护理保险。德国模式,资金来源于雇主和雇员双方共同供款,实行现收现付制度,成立社会保障信托基金进行管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财务上实行收大于支的制度,基金有大量结余并主要用于购买长期国债。退休金替代率为40%左右。发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二战时,企业为在劳动力市场赢得竞争,推出企业年金和健康保险。1974年,通过《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将私人养老金由社会自发变成政府的自觉行为,同时意识到DB型的不可持续,开始鼓励DC型,将养老金收入的责任由企业转向个人(以401K条款为标志)。改革税法,通过税优,鼓励DC型和自愿个人退休储蓄账户(IRAs)。设立退休金保险公司(PBGC),为企业年金提供保险。到21世纪初,有近一半的雇员参加了企业年金计划。政府的作用是基础的,社会养老保险作为提供基本养老收入的制度是不能动摇的;企业和个人的作用也是应该重视的;另外,老年人延迟退休,继续就业的收入也越来越重要。

美国经验七、OECD国家的经验数据的分析

1990199520002004200520062007澳大利亚33.63.83.53.33.33.4以色列11.412.312.312.712.512.412.3比利时9.19.48.9998.98.9加拿大4.24.74.34.24.24.24.2智利8.36.97.56.45.95.45.2捷克6.16.37.57.17.37.27.4丹麦5.16.25.35.35.45.55.6爱沙尼亚....65.55.35.35.2芬兰7.38.87.78.38.48.58.3法国10.61211.812.212.312.412.5德国9.710.711.211.611.511.110.7希腊9.99.610.711.111.711.811.9匈牙利....7.488.68.79.1冰岛2.22.42.22.121.81.9爱尔兰3.93.53.13.43.43.43.6以色列..4.74.95.45.14.94.8意大利10.111.313.613.8141414.1日本4.96.17.48.58.78.78.8韩国0.71.21.41.41.51.61.7卢森堡8.28.87.57.37.26.86.5墨西哥0.50.70.91.11.21.21.4荷兰6.75.85554.84.7新西兰7.45.754.34.34.34.3挪威5.65.54.85.14.84.64.7波兰5.19.410.511.711.411.510.6葡萄牙4.97.27.99.910.310.610.8斯洛伐克..6.36.36.26.265.9斯洛文尼亚....10.610.29.9109.6西班牙7.998.68.18.188挪威7.78.27.27.77.67.37.2瑞士5.66.76.66.86.86.56.4土耳其2.42.7....5.95.86.1英国

4.85.45.35.55.65.35.4美国6.16.35.9665.96经合组织平均6.46.96.97.17.177表7-4OCED各国公共养老金的支出占GDP的比重%

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澳大利亚4.33.63.73.93.45.54.6奥地利0.20.20.20.20.30.20.2比利时1.41.41.31.32.82.63.3加拿大2.12.22.02.22.22.32.7智利2.02.01.81.60.91.9..捷克0.20.2....0.30.30.4丹麦3.23.23.43.83.34.14.3爱沙尼亚............0.0芬兰......0.50.50.50.7法国..............德国0.10.10.10.10.10.10.3希腊........0.00.00.0匈牙利0.10.10.20.10.20.20.2冰岛3.43.43.43.53.73.86.3爱尔兰..............以色列1.81.71.71.81.71.71.7意大利....0.20.20.20.30.2日本..............韩国1.00.60.80.91.00.80.7卢森堡....0.10.10.10.10.1墨西哥0.10.10.10.20.30.30.2荷兰3.23.43.53.63.63.63.9新西兰1.81.41.31.51.31.41.9挪威....1.41.42.01.5..波兰....0.00.00.00.00.0葡萄牙0.90.90.91.01.01.41.0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0.00.00.0西班牙0.40.50.50.60.50.60.6挪威....1.01.11.31.2..瑞士5.15.35.35.35.45.35.5土耳其..0.00.00.00.00.10.1英国2.92.83.03.12.82.93.2美国2.82.92.93.13.33.0..经合组织平均1.81.81.81.91.92.12.3表7-5OCED各国私人养老金的支出占GDP的比重%1.虽然都是高收入国家,公共养老金支出占GDP的比重是非常不同的;2.虽然从上世纪80年代初,高收入国家一直在做种种的努力希望控制公共养老金制度的支出,但从1990年到2007年,公共养老金的支出有增无减,人口老龄化是客观的因素,福利的刚性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3.总体来说私人养老金的发展水平没有想像的高,只占公共支出的1/4,但近年的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但同时也可以看出私人养老金的重要性也在增长。第二节丰富的养老金保障制度及其分析强制性养老金制度是否强制性制度所有制度性质制度是公共的还是私人的财务制度积累制度或是现收现付制度责任既定给付(DB)或者是既定供款(DC)养老金构成基础要素资金的配置监督模式集中度养老基金管理要素基金管理决策权是集中的还是分散的谨慎监管还是数量监管模式由市场决定还是由政策决定“砖”

1234567基本构成强制性√√√√√√两种情况均有自愿性

既定给付√√

DB和DC两种情况均有既定供款

√√√

两者混合

√现收现付√

现收现付和基金积累两种情况均有基金积累

√√√

部分积累

√公共账户√√

公共账户和个人账户两种情况均有

个人账户

√√√

混合账户

管理与监督集中管理√

√三种情况均有

分散管理

√相对集中管理

政府导向√

√两种情况均有

市场导向

√严格监督√

√√√两种情况均有

谨慎监督

√第一种是德国模式。第二种是加州模式。第三种是新加坡模式,即公积金制度。第四种是智利模式;智利模式是强制性储蓄账户制度,是世界银行三支柱方案中的第二支柱。第五种是名义账户模式,或称瑞典模式。第六种是中国模式,这也是一种混合模式。第七种是企业年金计划。按是否强制性,企业年金又可分为强制性和自愿性企业年金,前者的典型代表有澳大利亚、荷兰等国,后者的典型代表是美国。表5-6现有养老保险计划的主要模式栏5-2个人账户制度的简史

个人退休账户制度并不是一件新鲜事,它初创于20世纪50年代。首先是马来西亚于1951年建立了强制储蓄养老基金制度,随后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也于50年代建立了个人强制储蓄制度,只是保障范围非常小;在60年代,一些非洲国家也建立了这一制度,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地区的几个国家也相继于70年代和80年代建立了该制度。最大的基金要数1955年新加坡建立的中央公积金制度。这些国家的强制储蓄基金制度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供款是强制的;供款进入个人账户;由公共机构管理基金。建立个人账户制度国家的共同特点是这些国家没有现收现付的公共年金制度。

在20多个国家中,那些重视金融、财政稳定的国家,储蓄养老基金就能获得正的实际投资回报,如新加坡、马来西亚、斐济等国;相反,那些经济不稳定、高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国家,如加勒比海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储蓄基金制度出现了巨大的投资亏损。一些国家从70年代开始,放弃了个人账户制度,开始采用现收现付制度。栏5-3基金投资的严格监管制度和审慎监管制度

这是两种不同的监管方式。在严格监管模式下,监管当局对被监管的主体、投资政策、资产配置、集中度甚至于对投资的收益率等等都有严格的要求;而审慎监管模式下,监管当局仅要求被监管者站在委托人的立场做审慎的投资决策。市场经济不成熟的国家通常选择严格监管制度,而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通常选择审慎监管制度。严格

OR

审慎?第三节老年收入保障制度的基本理论一两种制度的利弊分析二现收现付与个人账户积累制度的平衡式分析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生和发展,无论是高收入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多支柱的老年收入保障体系是发展的方向,是毫无疑问的。但是社会养老保险的私有化,以强制性个人账户制度部分或全部取代社会养老保险,第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