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口问题》_第1页
《世界人口问题》_第2页
《世界人口问题》_第3页
《世界人口问题》_第4页
《世界人口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高考世界地理复习系列课件

03《世界人口》世界的人口1、人口增长及原因:(1)人口数:

1987年7月11日-50亿,1999年10月12日-60亿,2006年1月64.9亿(目前约65亿多)。2000年11月1日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国人口数量达12.9533亿,根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2月28日发布的“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7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129万人。(2)人口增长三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3)不同时期增长速度不同及原因: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取决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出现之初,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增长十分缓慢。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婴儿死亡率的减少、人的寿命的延长,世界人日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尤其是二战以后,人口增长呈直线上升①时间差异:时期增长状况原因备注产业革命前人口增长速度极其缓慢社会生产力落后世界人口压力产生原因:①庞大的人口压力;②较高的人口增长率。产业革命后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人口倍增时间不断缩短资本主义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二战后人口迅猛增长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过快,原因:生产力进步,开发范围扩大,扩灾病能力提高,对环境利用与适应增强20世纪70年代后人口增长速度出现下降趋势,发达国家出现0与负增长很多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发达国家是经济和文化与教育等原因。②地区差异:地区增长状况原因备注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迅猛广大发展中国家二战后,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和医疗卫生的进步,使死亡率大幅下降。世界人口超1亿的国家:中国、印度、俄罗斯、美国、印尼、巴西、日本、孟加拉、尼日利亚、巴基斯坦欧洲、北美发达地区人口增长缓慢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的完善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使人们的世界观和生育观的改变。

缓慢增长

快速增长

速度下降中国:人口出现

1949年

70年代

现在世界人口的增长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类型时期特征原因原始型

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人类社会初期农业社会时期产业革命时期后工业化时期极高、极高、极低高、高、较低高、低、高低、低、低生产力极为低下,劳动力不足且无节制生育导致极高的出生率;而频繁的战争、食物匮乏和极差的医疗卫生条件死亡率奇高农业经济条件下,生产力水平提高,粮食供应和医疗条件改善,死亡率下降;但因劳动力缺乏,出生率居高不下。代表性国家如尼日利亚等。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死亡率下降;同时劳动生产率也极大提高,加上节育措施逐渐普及,出生率开始下降。代表性国家如巴西等。

现代科学和技术飞速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活观念的变革,出生率很低;死亡率因人口老年化而有所上升。代表性国家如德国等。拓展练习:1.下图中黑线代表人口死亡率,红线代表了人口出生率,则中间阴影部分代表____________2.(1)阶段人口出生率___,人口死亡率____,人口自然增长率____,这属于______

_人口增长模式。3.(5)阶段人口增长模式为______,人口年龄结构呈现________,我国的上海就属于这种类型。4.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大力开展______工作,目前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______

向____

的转变。

自然增长率高高低“高-高-低”“三低”老龄化计划生育高-低-高“三低”原始型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特点:一:“三低”特征;二:人口自然增长率仍然保持下降的趋势,不少国家甚至出现人口零增长或者负增长。零增长:德国、波兰、奥地利接近零增长:英国、比利时、芬兰负增长:意大利、匈牙利、瑞典中国人口人口增长人口问题人口政策①解放前增长缓慢②解放后增长迅速③20世纪70年代后增长速度下降①人口增长快②人口老龄化①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②健全社会养老保险、社区服务制度(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率低)(基本国策)中国人口增长类型:“高-低-高”型

“三低”型过渡下面图形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下列国家中,与a、b、c、d四曲线相对应的一组是

()A.瑞典墨西哥日本中国B.瑞典日本中国墨西哥C.中国墨西哥日本瑞典D.日本瑞典墨西哥中国B3、人口密度与分布(1)人口密度: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每平方千米平均人口数。(2)分布(稀疏与密集)及原因:①从大洲看: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很大。就大州而言,非洲是世界土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达2.7%。其次是拉丁美洲,达(1.7%)和亚洲(1.5%)。欧洲是人口增长最慢的大洲,为0.2%。其次是北美洲(1.0%)和大洋洲(1.4%)。自然增长率(速度):非、拉、亚、大、北、欧增长绝对数:亚、非、拉、大、北、欧②从地区看:稠密地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的大部、北美洲的东部稠密地带:北半球中低纬近海平原地带原因分析:

这些地区地形平坦(平原面积广阔),气候温暖湿润,农业历史悠久,又是目前世界上工业、交通和城市发展最快的地区(工交、城市发达)。因此吸引了众多的人口。稀疏地区:在严寒的苔原带、冰原带,以及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地区、未开发的热带雨林、干旱荒漠、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地区人口稀少(下图)。世界人口的分布③从国家看:就国家而言,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依然增长缓慢,尤其是欧洲的许多同家出现人口的零增长或负增长,如:德国、意大利、瑞典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自然增拨较快。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发展中同家由于实行计划生育,人口自然增长趋缓。超过1亿的国家有11个:

中国、印度、日本、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俄罗斯、美国、巴西、墨西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社会因素:

①社会经济条件(决定性因素);

②政治、军事、历史因素自然因素:①地理位置;②地形;③气候;④水源;⑤土壤人口分布不平衡是由于各地区自然、经济、历史、社会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密集地区成因分因:东亚、南亚:人文因素-世界古老文化中心、人类聚居历史悠久;自然因素-地处中低纬度,气候条件优越;沿海地带,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河流中下游地区,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西欧:人文因素-资本主义发展最早,工业发达,商业贸易活动频繁;自然因素-气候温暖湿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水陆交通便利美国东北部:人文因素-工业发达、城市密集,商贸金融活动频繁自然因素-地处五大湖区,矿产资源丰富、水源充足、地势平坦,水陆交通便利、气候条件湿润稀少地区:

①北美、亚洲的高山和寒冷地带;

②撒哈拉、中亚、澳大利亚沙漠地带;

③亚马孙河、刚果河流域的热带雨林地带;

④南极洲至今无人定居

共同的原因:自然条件差,较不适宜人类生活衡量人口分布合理的标准:一定历史时期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和人口资源的结合和利用程度。中国人口分布:分布特点:地区分布不平衡,东部沿海多、西北内陆少。分布状况影响因素备注密集地区(东部沿海)①地处沿海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城市密集;②东部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中国人口分布界线:“黑河-腾冲”线(东南人口稠密;西北人口稀疏)稀少地区(西北内陆)①深居内陆,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差,经济文化落后;②气候干燥,冬冷夏热,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中国人口密度在500人/平方千米以上的省份:江苏、山东、河南、台湾4、世界人口迁移:了解不同时期世界人口的迁移状况。人口迁移也称人口的机械增长。世界人口迁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特点和方向不同。(二战前)19世纪以前,人口迁移的特点以集团性的大批移民(定居)为主。方向主要是从(旧大陆向新大陆,已开发国家向未开发国家)欧洲向美洲、大洋洲,非洲向美洲移民。其意义在于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二战以后,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是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短期流动人口增多。在方向上欧洲由人口迁出区变为人口迁入区,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区变成人口迁出区,人口大量流入美国、加拿大和西欧。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和北非也由于石油的大量开采吸引大量人口迁入。二战后人口迁移形式主要有三种:即科技移民、劳动力输出、国际难民迁移。(1)国际人口迁移时期特点影响因素人口流向意义二战前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①旧大陆→新大陆;②已开发国家→未开发国家)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资本主义发展与殖民扩张欧洲→美洲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16世纪到19世纪黑奴贸易非洲→美洲19世纪到20世纪前叶殖民主义者招工开发东南亚和美洲亚洲→美洲二战后特点:①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②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工人,即外籍工人大量增加。影响因素:世界各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地区差异。人口流向: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欧洲、北美、大洋洲(或西亚)意义: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2)世界国内人口迁移原苏联20世纪40年代以来西部→乌拉尔山以东开发国土建立新工业基地有组织移民美国20世纪40年代以来东北部、中部→西部、南部建新兴工业部门移向阳光地带自发迁移时期迁移原因迁移流向19世纪中期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

20世纪70年代以后南北战争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农业危机、自然灾害东北老工业基地环境恶化,西部、南部有新资源、新工业的阳光地带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的重建人口大规模西迁由乡村流入城市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由东北部迁往南部和西部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3)中国历史人口迁移时期特点影响因素迁移方向历史上的人口迁移①起始时期:秦汉②迁移原因:移民支边、战争、自然灾害③迁移方向: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④人口中心:(“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⑤历史意义: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推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有利于各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江南的开发,推动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使人口分布日渐合理,人口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案例2“我国古代的几次人口迁移”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图影响我国古代人口大规模迁移的因素,与影响我国近几十年人口迁移的因素有何不同?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3)中国改革前后的人口迁移时期特点影响因素迁移方向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①人口迁移规模小;②频率低方式:有组织与自发迁移相结合。如就业、支边、工矿开发、招生、分配等。①计划经济;②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③政策限制农民进城东部人稠区→东北、西北等地:①净迁出地:辽、鲁、沪、川;②出入持平:西藏;③净迁入地:其他省市20世纪80年代后,即改革开放以来①人口迁移日趋活跃;②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目的:务工、经商、学习方式:有组织与自发流动并存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剩余劳动力剧增,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需要大量劳动力;②户籍制度改革,为流动人口大量涌现提供了契机;③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是促使人口大量流动的根本原因①农村→城镇;②内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③山区→平原;④贫困区→发达区中国改革后“民工潮”现象分析:A.成因: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剩余劳动力过多,就业压力大;②城乡或地区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经济收入差距悬殊;③国家户籍制度改革为流动人口的大量涌现提供了机会。B.特点:①流动依据经济定向;②流动的季节性和不稳定性特征突出;③文化素质偏低。C.利弊:(利)①有效调整了劳动力资源的地区配置,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发展;②缓解了农村的就业压力和人地矛盾,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弊)③民工盲目无序的流动增加了社会治安和局部(城市)就业压力;④民工流入地区常因人口的急剧膨胀导致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和生态环境恶化。二次大战后,由人口迁入变为迁出地区的是()

A.北美洲B.欧洲C.大洋州D.拉丁美洲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部分国家或地区人口移动方向的示意图。其中图序与选择排列顺序能够正确对应的是()A.①中国②美国③俄罗斯④拉美B.①中国②俄罗斯③美国④拉美C.①拉美②中国③俄罗斯④美国D.①中国②拉美③俄罗斯④美国DD

5、人口问题:世界的人日问题主要有两大类,即:亚拉非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和欧美发达国家普遍人口增长过慢所带来的问题。(1)增长过快①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生态方面:由于人口增长过快、过多,容易造成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如森林减少,草原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等。——社会方面:粮食不足,医疗教育很难改善,就业紧张、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等一系列社会问题。②解决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尤其是提高育龄妇女的受教育水平;努力发展经济(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等(2)增长过慢:①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人口增长过慢容易造成劳动力不足,老年人生活困难、孤单。如西欧有的国家停止或负增长,导致劳力短缺、兵源不足、老龄化等问题。②解决的措施:实施鼓励生育的人口政策;接受国际移民。(3)人口向城市迁移带来的问题:城市人口比重: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发达国家70%以上,发展中国家30%左右。问题: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就业困难、居住条件差、绿地面积少、社会秩序混乱等。总结:无论人口增长过快还是过慢,都会影响会经济的发展,所以,解决人口问题的正确途径和目标:途径:控制人口数量,实行有计划地生育。目标: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6、人口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2)环境人口容量:1)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2)特性:①不确定性;(现有资源总数并不确定,科技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及消费水平等不断变化,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②相对确定性(在假定的相关条件下,可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估计)3)影响因素:①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②人类获得的资源数量,与科技水平密切相关;③地区的开放程度有利于外部资源的利用;④人口的文化和生活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影响较大。(3)对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不同估计:(假定条件不同,估计方法不同,结果不同)悲观者认为现在世界人口已经大大超出了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