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辽宁省丹东市2024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礼记·表记》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尚书·召诰》载:“王(周成王)敬作所,不可不敬德……亦不可不监于有殷……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这体现出西周治国思想()A.摆脱了神权统治色彩 B.摒弃了原始民主传统C.蕴含有以民为本意识 D.吸收了儒家政治理念【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根据材料“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商代实行神权统治,轻视民众。再根据材料“不可不敬德……亦不可不监于有殷……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可知,西周强调“德”并且要吸取商代统治的教训,体现出对于民众的重视,蕴含有以民为本意识,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西周统治者对于“神权”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主要表现西周统治者对于“德”的重视,而“摒弃了原始民主传统”没有在材料中体现,排除B项;儒家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秦汉文书可分四种类型:皇帝御用文书,官僚疏奏、上书,官府行移公文,官府考绩、管理公文。其中皇帝御用文书既是官僚制度宏观运行方向的理论指导,也是具体行政运作的行为规范,该类部分文书的末尾署有“具为令”“著于令”等语。这说明文书制度()A.推动官僚政治形成 B.以律令作为依据C.利于政令高效传播 D.为君主集权服务【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中国)。据本题材料“皇帝御用文书既是官僚制度宏观运行方向的理论指导,也是具体行政运作的行为规范”可知秦汉时期皇帝御用文书加强了对官员和国家治理的控制,说明文书制度为君主集权服务,D项正确。秦朝推行的郡县制和选官制度变革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形成,排除A项;皇帝御用文书以皇帝诏令为依据,而不是律令,排除B项;材料强调皇帝御用文书的指导和规范作用,无法体现利于政令高效传播,排除C项。故选D项。3.金代科举初期根据南北士人素所习之业取士,称“南北选”,辽人试词赋,北宋旧土人试经义,后发展为“南北通选”,仅设词赋科。并专为女真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开设了策论进士科。据此可知,金代科举制()A.体现了继承创新 B.实现了民族平等C.满足了人才需求 D.阻碍了阶层流动【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金朝。根据材料“金代科举初期根据南北士人素所习之业取士”,说明金朝沿袭前朝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但金朝按照“辽人试词赋,北宋旧土人试经义”执行,说明金朝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和创新,A项正确。根据材料“并专为女真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开设了策论进士科”说明并未实现民族平等,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金朝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结果,不能体现满足了人才需求,排除C项;科举制的推行加速了阶层流动,排除D项。故选A项。4.下表列举了唐宋时期三位诗人的诗句。诗句中描述的现象反映了当时()朝代作者作品诗句晚唐姚合《庄居野行》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北宋梅尧臣《闻进士贩茶》浮浪书生亦贪利,史笥经箱为盗囊。南宋陈普《古田女其一》插花作牙侩,城市称雄霸。梳头半列肆,笑语皆机诈。①商业活动主体多元②新的经营方式出现③社会环境相对开放④人身依附关系增强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唐宋时期。根据材料“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闻进士贩茶》”“插花作牙侩,城市称雄霸。梳头半列肆,笑语皆机诈。”可知,《庄居野行》描述了唐朝时期民间出现经商热的状况,《闻进士贩茶》描绘了宋代书生经商的情况,《古田女其一》描绘了宋代时期城市里的花行,花行就是专门给妇女们提供各种美化装饰的市场。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商业活动主体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国家放松了对商业的限制,社会环境相对开放,①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唐宋时期出现新的经营方式的相关内容,②不符合题意;这一时期,人身依附关系相对松弛,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5.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政府规定:“发卖猪羊肉灌水,及米麦等插和沙土货卖者,比依客商将官盐插和沙土货卖者,杖八十”,清代除将其编入《大清律例》,又规定“凡售以变质禽畜之肉,致人或亡或残者,施以重刑,不以宽饶”。这些规定强调了()A.市场秩序稳定性 B.食物供给必要性C.食品质量安全性 D.贸易监管重要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中国)。根据材料“比依客商将官盐插和沙土货卖者,杖八十”与“凡售以变质禽畜之肉,致人或亡或残者,施以重刑,不以宽饶”可知,明代与清代的官府都十分重视食品安全,目的在于保证食品质量安全性,C项正确;材料主旨为“食品安全”,市场稳定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食物供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贸易监管”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6.方略史书是清代特有史书类型,编修总裁一般由内阁大臣或军机大臣兼任,所涉内容紧紧围绕国家重大军事战争。1840年以后,清廷先后组织编订了五部方略史书,分别是《剿平粤匪方略》《剿平捻匪方略》《平定陕甘新疆回匪方略》《平定云南回匪方略》《平定贵州苗匪方略》。编修这些史书主要目的是()A.重塑统治权威 B.因应世界变局C.加强边疆治理 D.记录珍贵史料【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清代编修的方略史书主要是紧扣国家重大军事战争,1840年以后,清廷先后编修的五部方略史书,主要是为了记录清廷平定各地叛乱的经验,以重塑统治权威,A项正确;材料中编修的这些史书均限于对内战争,未涉及世界,排除B项;材料中的叛乱并不是边疆地区,排除C项;“记录珍贵史料”不是主要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7.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后,金州农民陈宝财组织“红枪帮”伏击日军,后全部牺牲;蒋天福、楚文彦率团勇于宽甸抗击日军,激战一昼夜,俘敌指挥官广田甚吉,翌年,道员张锡銮会同蒋天福收复宽甸县城,史称“宽甸大捷”。这些史实反映出()A.中国近代民族独立意识达到顶峰 B.晚晴国防近代化建设收效明显C.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主要矛盾 D.辽东军民抵抗外侮的意志坚决【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金州农民……道员张锡銮会同蒋天福收复宽甸县城”可知,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辽宁各地都掀起了反抗日本的斗争,且抗击日军的队伍来自各个阶层,有些甚至全部牺牲,体现了当时辽东人民反抗日本的意志坚决,D项正确;近代中国民族意识在鸦片战争后萌芽,在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有所发展,但尚未达到顶峰,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洋务运动宣告失败,排除B项;1935年华北事变标志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主要矛盾,排除C项。故选D项。8.1922年,董必武组织了“武汉妇女读书会”和讨论会,组织学习《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书籍,引导她们学思结合,深入了解工人现实的生活状况。同时期,国内妇女同胞中出现各类马克思主义的讨论会与读书会。这些活动()A.推动党的早期组织建立 B.促使一批先进女性投身革命C.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 D.提升了广大群众的思想觉悟【答案】B【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用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范围为1922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中共党员组织妇女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引导妇女了解工人现实生活状况,同时各类马克思主义的讨论会和读书会在妇女同胞中也不断涌现,这说明当时部分先进女性的理论水平有一定提升,这最终会促使先进女性投身革命,B项正确;1922年中共已经建立,排除A项;上述活动更多的是思想理论,其本身并不能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主体是部分女性,而非广大群众,排除D项。故选B项。9.1924年8月,孙中山在主题为“民生主义”的演讲中谈到:解决民生问题不能采取“剧烈”的方法,而要以“思患预防的办法,来阻止私人的大资本”,并提出“资本家改良工人的生活,增加工人的生产力。工人有了大生产力,便为资本家多生产”,“这是资本家和工人的利益相调和,不是相冲突”。孙中山发言意在()A.肯定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 B.维护革命统一战线C.阐明民生是革命首要问题 D.表明自身政治立场【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4年(中国)。根据材料“资本家改良工人的生活,增加工人的生产力。工人有了大生产力,便为资本家多生产”“这是资本家和工人的利益相调和,不是相冲突〞可知,孙中山认为资本家和工人的利益是相调和的,这样有利于维护革命统一战线,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肯定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排除A项;材料围绕民生主义,但没有提及民生是革命首要问题,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孙中山的政治立场,排除D项。故选B项。10.1931年10月,傅斯年在致友人信中提到:“弟自辽事起后,深悔择此职业,无以报国。惟丁此国难,废业则罪过更大。”在不久出版的《东北史纲》中:坚持用中国东北,驳斥日本称东三省曰“满州”,傅斯年此举()A.声援了全国人民抗日 B.开创了地方史研究C.践行了经世致用思想 D.表明史学工作艰难【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1年(中国)。据材料可知,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傅斯年为其选择职业后悔,无法抗战报国,但依然为抗战,用自己的方式在支持抗战,体现了傅斯年在践行经世致用思想,C项正确;九一八事变是局部抗战的开始,而非全国,排除A项;开创了地方史研究,在材料中没有描述,排除B项;史学工作艰难,与材料描述的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着手建立金融机构,发行货币。图1是1934年川陕省造币厂发行的一元硬币。该货币的发行()A.标志着人民币首次统一发行 B.解决了红军面临的经济困境C.促进了中央苏区的经济发展 D.具有经济和政治的双重作用【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土地革命时期的中国。据材料“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着手建立金融机构,发行货币”“硬币上的字: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可得出该货币的发行既服务于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又服务于当时的革命斗争,即该货币的发行具有经济和政治的双重作用,D项正确;第一套人民币于1948年秋正式发行,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发行货币的措施,不涉及其效果如何,排除BC项。故选D项。12.下图是1946—1949年哈尔滨解放区地方法院审理涉外刑事案件统计图。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人民政权坚持主权独立原则 B.我国民主法制不断健全C.东北社会治安环境日益好转 D.民众法律意识逐渐增强【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区。根据图表可知1946—1949年哈尔滨解放区地方法院审理涉外刑事案件数量呈现上升趋势,说明越来越多的涉外案件由解放区人民政权审理,体现了主权和司法的独立性,A项正确。材料无法律体系的相关内容,无法体现我国民主法制不断健全,排除B项;哈尔滨解放区地方法院审理涉外刑事案件数量呈现上升趋势,无法说明东北地区治安环境好转,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民众对法律的态度,无法体现民众法律意识逐渐增强,排除D项。故选A项。13.1962年,经过果断的关停并转,我国企业数由1959年的31.8万个减少到的19.7万个,减少了38%,同时,中央还对保留下来的企业进行了整顿。从1961年初起的两年半中,国家共减少职工和城镇人口4300多万。这些做法()A.提高了生产效率 B.促进了经济恢复C.压缩了工业生产 D.增强了企业活力【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2年(中国)。根据材料“我国企业数由1959年的31.8万个减少到的19.7万个,减少了38%”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国家关停一些企业数,职工人数也在减少,这有利于经济的恢复,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生产效率的提高,排除A项;此时企业的减少是为了恢复经济,并不是压缩工业生产,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对企业管理的放松,无法增强企业活力,排除D项。故选B项。14.下图反映了1980-2015年中国经济领域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图3A.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C.经济结构调整有重要进展 D.计划管理调控作用增强【答案】C【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1980-2015年(中国)。根据曲线图可以看出,1985年以后,我国第三产业比重快速提升,第一产业比例下降,这说明我国的经济结构有重要调整,C项正确;材料只能反映出产业结构,并不能反映出所有请情况,排除A项;产业结构调整并不能证明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排除B项;这一时期我国逐渐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计划性减弱,排除D项。故选C项。15.20世纪80年代,中国将“一条线”的外交战略,转变为“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战略。邓小平同志说:“中国人民珍惜其他国家的友谊和合作,更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这一转变是为了()A.建立新型国际关系 B.融入全球经济体系C.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D.创造良好国际环境【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根据材料“独立自主不结盟”“中国人民珍惜其他国家的友谊和合作,更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及所学可知,新时期的外交战略的调整适应了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的要求,但并没有发生战略性改变,依然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国的不结盟属于真正的不结盟,意在构建和平安全的国际环境,D项正确;致力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是不结盟政策的具体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属于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做法,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主张,排除C项。故选D项。16.2000年,民政部出台政策推进城市社区建设,除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之外,社区还出现了以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以及社会非营利性公益组织为代表新兴组织。社区各类主体都可以平等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民主决策。这反映了()A.居委会职能的扩大 B.社区管理成为主流C.协商式民主的发展 D.基层治理能力提高【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民政部出台政策推进城市社区建设,加强了基层治理的能力,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基层治理能力的提高,没有描述居委会职能信息,排除A项;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社区是否是主流,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城市社区建设,没有体现协商式民主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均为必做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将吉祥图案用于服饰装饰始于夏商周时期,服饰上有无图案,是区分奴隶主与奴隶身份的重要标志,吉祥图案主要是龙、凤、虎、蟒等象征王权的动物纹,纹样只能在形象上做到近似。秦汉魏晋时期,服饰图案写实性增强。汉以来,富庶人家服饰上也出现了小型花卉纹、几何纹等花式。受道教影响,马、鹿、鹤等性格温顺、富吉祥寓意的动物更多出现于服饰图案中;在佛教影响下,西方花卉、象等图案受到推崇和运用。唐宋两朝社会开放,图案丰富精致。唐代花卉图案被广泛应用于服饰装饰,华美大气;宋朝的花卉图案更是服饰上的主要图案,惟妙惟肖,平朴近人。元朝时期,吉祥图案承袭宋代艺术风格,又包含有少数民族、西域和异国风情。明清吉祥图案保有宋元特点,并受到西洋画写实技法影响。明清两代,唯帝王与官员服饰上能见到兽纹,兽纹渐被植物纹替代;民间百姓除不能用绣有龙、凤、蟒、飞鱼、斗牛及补服的花纹外,其余一些带有美好寓意的图案都可穿着。——摘编自黄灿艺《传统吉祥图案在历代服饰艺术中的特征与发展变迁》(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在服饰艺术中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其变化的因素。(2)如何认识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在服饰艺术中的发展变迁。【答案】(1)变化趋势:从中国元素到中西结合;风格从严谨走向自由;内容由单一到丰富(由动物到植物等);从抽象到日趋写实;适用群体从统治阶层扩展至民间市井。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和商业的发展);手工业技术和艺术水平的进步;阶级等差的存在与变化;少数民族及外来文化的影响;儒佛道思想的影响。(2)认识: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在服饰设计中的运用有着独特的民族语言和装饰风格,承袭了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与思想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反映了社会发展与时代特征;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变化趋势:据材料“元朝时期,吉祥图案承袭宋代艺术风格,又包含有少数民族、西域和异国风情。明清吉祥图案保有宋元特点,并受到西洋画写实技法影响”可得出从中国元素到中西结合;据材料“纹样只能在形象上做到近似服饰图案写实性增强惟妙惟肖,平朴近人”等信息可得出风格从严谨走向自由以及从抽象到日趋写实;据材料“夏商周时期吉祥图案主要是龙、凤、虎、蟒等汉以来小型花卉纹唐代花卉图案”等信息可得出内容由单一到丰富(由动物到植物等);据材料“是区分奴隶主与奴隶身份的重要标志民间百姓除不能用绣有龙、凤、蟒、飞鱼、斗牛及补服的花纹外,其余一些带有美好寓意的图案都可穿着”可得出适用群体从统治阶层扩展至民间市井。因素:结合所学可得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和商业的发展)会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结合所学,吉祥图案也得益于纺织技术、绘画技术等手工业技术和艺术水平的进步;据材料“夏商周时期是区分奴隶主与奴隶身份的重要标志”等信息可得出阶级等差的存在与变化;据材料“元朝时期,吉祥图案承袭宋代艺术风格,又包含有少数民族、西域和异国风情”可得出受到少数民族及外来文化的影响;据材料“受道教影响,马、鹿、鹤等性格温顺、富吉祥寓意的动物更多出现于服饰图案中;在佛教影响下,西方花卉、象等图案受到推崇和运用”可得出儒佛道思想的影响。【小问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吉祥图案主要是龙、凤、虎、蟒等象征王权的动物纹,纹样只能在形象上做到近似马、鹿、鹤等性格温顺、‘富吉祥寓意’的动物唐代花卉图案被广泛应用于服饰装饰,‘华美大气’”等信息可得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在服饰设计中的运用有着独特的民族语言和装饰风格,承袭了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与思想内涵;结合所学可得出吉祥图案是几千年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据材料“吉祥图案从统治阶级特有到民众也可穿着、受佛道影响、受唐宋不同社会环境影响而呈现不同发展特点”等信息可得出吉祥图案反映了社会发展与时代特征;据材料“有美好寓意的吉祥图案”可得出其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战前,日本科学家从鱼类或海藻中提取了谷氨酸钠。随后日本铃木商社以“味之素”为品名,“美女”为商标,大量生产并投入市场,于20年代初风靡中国。“美女”牌味之素的畅销引起了近代中国化工实业家吴蕴初的注意,他凭借在化工领域的经验及多次试验,最终从面筋中提炼出白色结晶物质,并以“天厨”为厂名,“佛手”为商标,推出“佛手”味精,打破了“美女”牌味之素在上海的垄断地位。1924年,日本驻华大使向北洋政府施压,称“佛手”味精工艺抄袭日本,要求取消“佛手”牌商标的注册,禁止中国厂商使用“调味精品”作为商标,北洋政府最终不得不接受此案。为应对危机,吴蕴初和同事一起研究了北洋政府颁布的《商标法》,并以其中“使用在先”和“注册在先”的原则为依据,积极应诉。同时通过报纸来澄清事实,驳斥日商蛮横行为,一时间上海各界议论纷纷。恰值此时,五卅运动爆发,在这种情况下,经商标局和农商部的评决,最终驳回了铃木商社的诉讼请求。——摘编整理自刘奕彤《“佛手”味精与“美女”味之素的商标纠纷案》(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佛手”味精商标诉讼案发生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佛手”味精最终胜诉的影响因素。【答案】18.背景: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有所发展;一战后西方列强加紧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日本加快了在华势力扩张;中日民族矛盾日益尖锐。19.影响因素:民国建立以来法制建设有所发展;企业家法律维权意识的觉醒;“佛手”味精独创的产品工艺;社会舆论对国货的支持。【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一战后西方列强重返中国市场,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当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国内市场由列强主导,自主品牌受到打压;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内部事务,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近代民族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有所发展;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内部事务,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日本也加快了在华势力的快速扩张;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加快了在华势力扩张,中日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依据材料“为应对危机,吴蕴初和同事一起研究了北洋政府颁布的《商标法》,并以其中‘使用在先’和‘注册在先’的原则为依据,积极应诉。”可知,民国建立以来法制建设有所发展;依据材料“为应对危机,吴蕴初和同事一起研究了北洋政府颁布的《商标法》,并以其中‘使用在先’和‘注册在先’的原则为依据,积极应诉。”可知,企业家法律维权意识的觉醒;依据材料“‘美女’牌味之素的畅销引起了近代中国化工实业家吴蕴初的注意,他凭借在化工领域的经验及多次试验,最终从面筋中提炼出白色结晶物质,并以‘天厨’为厂名,‘佛手’为商标,推出‘佛手’味精,打破了‘美女’牌味之素在上海的垄断地位。”可知,“佛手”味精独创的产品工艺;依据材料“同时通过报纸来澄清事实,驳斥日商蛮横行为,一时间上海各界议论纷纷。恰值此时,五卅运动爆发,在这种情况下,经商标局和农商部的评决,最终驳回了铃木商社的诉讼请求。”可知,社会舆论对国货的支持。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19年5月,位于杭州的“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收到了来自北京的挂号信。写信人是韩山,信中寄来了3张泛黄的稿纸。稿纸上是一篇作文,标题是《报喜信儿》,作文上还有老师红色的批改意见,老师给作文打了满分5分。——摘自《杭州党史方志》材料二同学都在聚精会神的做功课,忽然播音机传出了声音:“我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的宪法刚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大家现在到前院来听广播。”……听着广播器里传出珍贵的声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一九五四年九月二十日通过。”……学校决定我们可以到街上游行庆祝……口号声就在我们的队伍中响开:“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我们在为伟大的宪法欢呼,我们在为全国人民的大喜事欢呼。欢乐传遍了每一个街巷--不,是传遍了整个北京,传遍了全中国!——摘自韩山《报喜信儿》(1)简要指出《报喜信儿》的史料价值。(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这个“喜信儿”。【答案】(1)史料价值:《报喜信儿》记述的是作者亲身经历,被“五四宪法”资料馆收藏,可信度较高;为研究1954年宪法颁布及其后群众的反映,提供了一手史料(文字史料),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2)解读:韩山所记述的“喜信儿”是1954年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诞生。1952-1953年我国国民经济基本恢复,政权稳固,国际环境相对安定,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宪法;这部宪法的颁布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成果;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1954年(中国)。根据材料“写信人是韩山,信中寄来了3张泛黄的稿纸。稿纸上是一篇作文,标题是《报喜信儿》,作文上还有老师红色的批改意见,老师给作文打了满分5分”可知《报喜信儿》记述的是作者亲身经历,被“五四宪法”资料馆收藏,可信度较高;为研究1954年宪法颁布及其后群众的反映,提供了一手史料(文字史料),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小问2】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为1954年(中国)。根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一九五四年九月二十日通过。”可知韩山所记述的“喜信儿”是1954年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诞生。1952-1953年我国国民经济基本恢复,政权稳固,国际环境相对安定,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宪法;结合五四宪法的原则和影响可知这部宪法的颁布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成果;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20.历史记忆的载体多样多源,历史试题则用它独有的方式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下表列举了近代以来中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时的部分历史(史地)类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年代试题来源试题内容1922年北京大学入学考试历史试题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中国,均为世界文明古国。何以均发源于大河流域地方?试言其理。1927年交通大学入学考试历史试题我辈青年有志救国,究应取何途径为上策,试各述所见。1935年浙江省高中会考历史试题试略述唐高宗时与明神宗时,中国对日本发生冲突之由来与结果。略述东晋与南宋两次民族迁移之由来与其影响。1941年国立中央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及西南联合大学四校联合招生考试史地类试题日本在贸易经济方面,依赖于美国者甚多,试略述之。目前在德国控制下欧洲国家有几?试列举其名。四川为中国民族复兴根据地,其故安在?试就地理、地形、物产、人口诸端,分别说明之。195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在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里,提出了什么样的土地改革方案?这个方案为什么不能实行?在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开始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为什么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198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题举例说明在十九世纪晚期,科学成就应用于工业,在哪些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题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提出了哪些正确的方针?有何重要意义?——整理自《民国老试卷》《试题里的历史记忆:事实·观念·情怀》等提取任一时期材料所示历史试题反映的时代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提取时期可以是一年或几年,需明确写出所选时间和主题,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答案】示例一:时间:1935年、1941年。主题:20世纪30、40年代的历史试题体现了近代民族主义精神。阐述: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指出抗日救国是全体中国人的首要任务。同年浙江省高中会考历史试题考查了唐朝时中日两国冲突的影响;考查了东晋、南宋时两次民族迁移形成的民族交融对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影响。试题立意体现了这一时期中国人民的民族主义精神,反映了时代主题。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的沿海工业集团和高校开始有计划地向西南内地迁徙。实践证明,这个大转移挽救了中国的工业,保存中国的文化科技。1941年历史试题要求说明四川是中国民族复兴根据地。这反映了中国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而做出的正确决策这一时代主题。总之,以上历史试题体现了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探索与斗争,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示例二:时间:2001年。主题:改革开放后的历史试题体现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代特征。阐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迈出了改革开放的步伐。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21世纪初中国初步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2001年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题考查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提出的正确的方针及其重要意义”,这一命题体现了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时代特征。综上所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的时代特征,历史试题对此做出了回应。【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1922年——2001年的中国。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需要考生根据题目所创设的情境和提供的信息进行思维构建。首先,明确写出所选时间,提取该时期材料所示历史试题反映的时代主题,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最后,进行总结,呼应主题。示例一:选取时间:1935年、1941年。主题:据试题内容“试略述唐高宗时与明神宗时,中国对日本发生冲突之由来与结果。略述东晋与南宋两次民族迁移之由来与其影响。”“日本在贸易经济方面,依赖于美国者甚多,试略述之。目前在德国控制下欧洲国家有几?试列举其名。四川为中国民族复兴根据地,其故安在?试就地理、地形、物产、人口诸端,分别说明之。”可得出20世纪30、40年代的历史试题体现了近代民族主义精神。然后,结合1935年、1941年的与民族主义精神有关的史实进行阐述。如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指出抗日救国是全体中国人的首要任务。同年浙江省高中会考历史试题考查了唐朝时中日两国冲突的影响;考查了东晋、南宋时两次民族迁移形成的民族交融对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影响。试题立意体现了这一时期中国人民的民族主义精神,反映了时代主题。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的沿海工业集团和高校开始有计划地向西南内地迁徙。实践证明,这个大转移挽救了中国的工业,保存中国的文化科技。1941年历史试题要求说明四川是中国民族复兴根据地。这反映了中国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而做出的正确决策这一时代主题。最后,进行总结,呼应主题。以上历史试题体现了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探索与斗争,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示例二:选取时间:2001年。主题:据试题内容“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提出了哪些正确的方针?有何重要意义?”可得出改革开放后的历史试题体现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代特征。然后,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正确方针以及意义的史实进行阐述,必须围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展开。如,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迈出了改革开放的步伐。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21世纪初中国初步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2001年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题考查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提出的正确的方针及其重要意义”,这一命题体现了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时代特征。最后,进行总结,呼应主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的时代特征,历史试题也围绕着相关主题内容展开。辽宁省丹东市2024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礼记·表记》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尚书·召诰》载:“王(周成王)敬作所,不可不敬德……亦不可不监于有殷……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这体现出西周治国思想()A.摆脱了神权统治色彩 B.摒弃了原始民主传统C.蕴含有以民为本意识 D.吸收了儒家政治理念【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根据材料“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商代实行神权统治,轻视民众。再根据材料“不可不敬德……亦不可不监于有殷……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可知,西周强调“德”并且要吸取商代统治的教训,体现出对于民众的重视,蕴含有以民为本意识,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西周统治者对于“神权”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主要表现西周统治者对于“德”的重视,而“摒弃了原始民主传统”没有在材料中体现,排除B项;儒家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秦汉文书可分四种类型:皇帝御用文书,官僚疏奏、上书,官府行移公文,官府考绩、管理公文。其中皇帝御用文书既是官僚制度宏观运行方向的理论指导,也是具体行政运作的行为规范,该类部分文书的末尾署有“具为令”“著于令”等语。这说明文书制度()A.推动官僚政治形成 B.以律令作为依据C.利于政令高效传播 D.为君主集权服务【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中国)。据本题材料“皇帝御用文书既是官僚制度宏观运行方向的理论指导,也是具体行政运作的行为规范”可知秦汉时期皇帝御用文书加强了对官员和国家治理的控制,说明文书制度为君主集权服务,D项正确。秦朝推行的郡县制和选官制度变革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形成,排除A项;皇帝御用文书以皇帝诏令为依据,而不是律令,排除B项;材料强调皇帝御用文书的指导和规范作用,无法体现利于政令高效传播,排除C项。故选D项。3.金代科举初期根据南北士人素所习之业取士,称“南北选”,辽人试词赋,北宋旧土人试经义,后发展为“南北通选”,仅设词赋科。并专为女真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开设了策论进士科。据此可知,金代科举制()A.体现了继承创新 B.实现了民族平等C.满足了人才需求 D.阻碍了阶层流动【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金朝。根据材料“金代科举初期根据南北士人素所习之业取士”,说明金朝沿袭前朝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但金朝按照“辽人试词赋,北宋旧土人试经义”执行,说明金朝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和创新,A项正确。根据材料“并专为女真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开设了策论进士科”说明并未实现民族平等,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金朝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结果,不能体现满足了人才需求,排除C项;科举制的推行加速了阶层流动,排除D项。故选A项。4.下表列举了唐宋时期三位诗人的诗句。诗句中描述的现象反映了当时()朝代作者作品诗句晚唐姚合《庄居野行》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北宋梅尧臣《闻进士贩茶》浮浪书生亦贪利,史笥经箱为盗囊。南宋陈普《古田女其一》插花作牙侩,城市称雄霸。梳头半列肆,笑语皆机诈。①商业活动主体多元②新的经营方式出现③社会环境相对开放④人身依附关系增强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唐宋时期。根据材料“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闻进士贩茶》”“插花作牙侩,城市称雄霸。梳头半列肆,笑语皆机诈。”可知,《庄居野行》描述了唐朝时期民间出现经商热的状况,《闻进士贩茶》描绘了宋代书生经商的情况,《古田女其一》描绘了宋代时期城市里的花行,花行就是专门给妇女们提供各种美化装饰的市场。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商业活动主体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国家放松了对商业的限制,社会环境相对开放,①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唐宋时期出现新的经营方式的相关内容,②不符合题意;这一时期,人身依附关系相对松弛,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5.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政府规定:“发卖猪羊肉灌水,及米麦等插和沙土货卖者,比依客商将官盐插和沙土货卖者,杖八十”,清代除将其编入《大清律例》,又规定“凡售以变质禽畜之肉,致人或亡或残者,施以重刑,不以宽饶”。这些规定强调了()A.市场秩序稳定性 B.食物供给必要性C.食品质量安全性 D.贸易监管重要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中国)。根据材料“比依客商将官盐插和沙土货卖者,杖八十”与“凡售以变质禽畜之肉,致人或亡或残者,施以重刑,不以宽饶”可知,明代与清代的官府都十分重视食品安全,目的在于保证食品质量安全性,C项正确;材料主旨为“食品安全”,市场稳定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食物供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贸易监管”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6.方略史书是清代特有史书类型,编修总裁一般由内阁大臣或军机大臣兼任,所涉内容紧紧围绕国家重大军事战争。1840年以后,清廷先后组织编订了五部方略史书,分别是《剿平粤匪方略》《剿平捻匪方略》《平定陕甘新疆回匪方略》《平定云南回匪方略》《平定贵州苗匪方略》。编修这些史书主要目的是()A.重塑统治权威 B.因应世界变局C.加强边疆治理 D.记录珍贵史料【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清代编修的方略史书主要是紧扣国家重大军事战争,1840年以后,清廷先后编修的五部方略史书,主要是为了记录清廷平定各地叛乱的经验,以重塑统治权威,A项正确;材料中编修的这些史书均限于对内战争,未涉及世界,排除B项;材料中的叛乱并不是边疆地区,排除C项;“记录珍贵史料”不是主要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7.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后,金州农民陈宝财组织“红枪帮”伏击日军,后全部牺牲;蒋天福、楚文彦率团勇于宽甸抗击日军,激战一昼夜,俘敌指挥官广田甚吉,翌年,道员张锡銮会同蒋天福收复宽甸县城,史称“宽甸大捷”。这些史实反映出()A.中国近代民族独立意识达到顶峰 B.晚晴国防近代化建设收效明显C.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主要矛盾 D.辽东军民抵抗外侮的意志坚决【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金州农民……道员张锡銮会同蒋天福收复宽甸县城”可知,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辽宁各地都掀起了反抗日本的斗争,且抗击日军的队伍来自各个阶层,有些甚至全部牺牲,体现了当时辽东人民反抗日本的意志坚决,D项正确;近代中国民族意识在鸦片战争后萌芽,在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有所发展,但尚未达到顶峰,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洋务运动宣告失败,排除B项;1935年华北事变标志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主要矛盾,排除C项。故选D项。8.1922年,董必武组织了“武汉妇女读书会”和讨论会,组织学习《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书籍,引导她们学思结合,深入了解工人现实的生活状况。同时期,国内妇女同胞中出现各类马克思主义的讨论会与读书会。这些活动()A.推动党的早期组织建立 B.促使一批先进女性投身革命C.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 D.提升了广大群众的思想觉悟【答案】B【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用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范围为1922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中共党员组织妇女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引导妇女了解工人现实生活状况,同时各类马克思主义的讨论会和读书会在妇女同胞中也不断涌现,这说明当时部分先进女性的理论水平有一定提升,这最终会促使先进女性投身革命,B项正确;1922年中共已经建立,排除A项;上述活动更多的是思想理论,其本身并不能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主体是部分女性,而非广大群众,排除D项。故选B项。9.1924年8月,孙中山在主题为“民生主义”的演讲中谈到:解决民生问题不能采取“剧烈”的方法,而要以“思患预防的办法,来阻止私人的大资本”,并提出“资本家改良工人的生活,增加工人的生产力。工人有了大生产力,便为资本家多生产”,“这是资本家和工人的利益相调和,不是相冲突”。孙中山发言意在()A.肯定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 B.维护革命统一战线C.阐明民生是革命首要问题 D.表明自身政治立场【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4年(中国)。根据材料“资本家改良工人的生活,增加工人的生产力。工人有了大生产力,便为资本家多生产”“这是资本家和工人的利益相调和,不是相冲突〞可知,孙中山认为资本家和工人的利益是相调和的,这样有利于维护革命统一战线,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肯定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排除A项;材料围绕民生主义,但没有提及民生是革命首要问题,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孙中山的政治立场,排除D项。故选B项。10.1931年10月,傅斯年在致友人信中提到:“弟自辽事起后,深悔择此职业,无以报国。惟丁此国难,废业则罪过更大。”在不久出版的《东北史纲》中:坚持用中国东北,驳斥日本称东三省曰“满州”,傅斯年此举()A.声援了全国人民抗日 B.开创了地方史研究C.践行了经世致用思想 D.表明史学工作艰难【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1年(中国)。据材料可知,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傅斯年为其选择职业后悔,无法抗战报国,但依然为抗战,用自己的方式在支持抗战,体现了傅斯年在践行经世致用思想,C项正确;九一八事变是局部抗战的开始,而非全国,排除A项;开创了地方史研究,在材料中没有描述,排除B项;史学工作艰难,与材料描述的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着手建立金融机构,发行货币。图1是1934年川陕省造币厂发行的一元硬币。该货币的发行()A.标志着人民币首次统一发行 B.解决了红军面临的经济困境C.促进了中央苏区的经济发展 D.具有经济和政治的双重作用【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土地革命时期的中国。据材料“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着手建立金融机构,发行货币”“硬币上的字: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可得出该货币的发行既服务于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又服务于当时的革命斗争,即该货币的发行具有经济和政治的双重作用,D项正确;第一套人民币于1948年秋正式发行,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发行货币的措施,不涉及其效果如何,排除BC项。故选D项。12.下图是1946—1949年哈尔滨解放区地方法院审理涉外刑事案件统计图。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人民政权坚持主权独立原则 B.我国民主法制不断健全C.东北社会治安环境日益好转 D.民众法律意识逐渐增强【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区。根据图表可知1946—1949年哈尔滨解放区地方法院审理涉外刑事案件数量呈现上升趋势,说明越来越多的涉外案件由解放区人民政权审理,体现了主权和司法的独立性,A项正确。材料无法律体系的相关内容,无法体现我国民主法制不断健全,排除B项;哈尔滨解放区地方法院审理涉外刑事案件数量呈现上升趋势,无法说明东北地区治安环境好转,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民众对法律的态度,无法体现民众法律意识逐渐增强,排除D项。故选A项。13.1962年,经过果断的关停并转,我国企业数由1959年的31.8万个减少到的19.7万个,减少了38%,同时,中央还对保留下来的企业进行了整顿。从1961年初起的两年半中,国家共减少职工和城镇人口4300多万。这些做法()A.提高了生产效率 B.促进了经济恢复C.压缩了工业生产 D.增强了企业活力【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2年(中国)。根据材料“我国企业数由1959年的31.8万个减少到的19.7万个,减少了38%”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国家关停一些企业数,职工人数也在减少,这有利于经济的恢复,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生产效率的提高,排除A项;此时企业的减少是为了恢复经济,并不是压缩工业生产,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对企业管理的放松,无法增强企业活力,排除D项。故选B项。14.下图反映了1980-2015年中国经济领域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图3A.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C.经济结构调整有重要进展 D.计划管理调控作用增强【答案】C【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1980-2015年(中国)。根据曲线图可以看出,1985年以后,我国第三产业比重快速提升,第一产业比例下降,这说明我国的经济结构有重要调整,C项正确;材料只能反映出产业结构,并不能反映出所有请情况,排除A项;产业结构调整并不能证明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排除B项;这一时期我国逐渐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计划性减弱,排除D项。故选C项。15.20世纪80年代,中国将“一条线”的外交战略,转变为“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战略。邓小平同志说:“中国人民珍惜其他国家的友谊和合作,更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这一转变是为了()A.建立新型国际关系 B.融入全球经济体系C.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D.创造良好国际环境【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根据材料“独立自主不结盟”“中国人民珍惜其他国家的友谊和合作,更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及所学可知,新时期的外交战略的调整适应了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的要求,但并没有发生战略性改变,依然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国的不结盟属于真正的不结盟,意在构建和平安全的国际环境,D项正确;致力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是不结盟政策的具体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属于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做法,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主张,排除C项。故选D项。16.2000年,民政部出台政策推进城市社区建设,除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之外,社区还出现了以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以及社会非营利性公益组织为代表新兴组织。社区各类主体都可以平等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民主决策。这反映了()A.居委会职能的扩大 B.社区管理成为主流C.协商式民主的发展 D.基层治理能力提高【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民政部出台政策推进城市社区建设,加强了基层治理的能力,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基层治理能力的提高,没有描述居委会职能信息,排除A项;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社区是否是主流,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城市社区建设,没有体现协商式民主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均为必做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将吉祥图案用于服饰装饰始于夏商周时期,服饰上有无图案,是区分奴隶主与奴隶身份的重要标志,吉祥图案主要是龙、凤、虎、蟒等象征王权的动物纹,纹样只能在形象上做到近似。秦汉魏晋时期,服饰图案写实性增强。汉以来,富庶人家服饰上也出现了小型花卉纹、几何纹等花式。受道教影响,马、鹿、鹤等性格温顺、富吉祥寓意的动物更多出现于服饰图案中;在佛教影响下,西方花卉、象等图案受到推崇和运用。唐宋两朝社会开放,图案丰富精致。唐代花卉图案被广泛应用于服饰装饰,华美大气;宋朝的花卉图案更是服饰上的主要图案,惟妙惟肖,平朴近人。元朝时期,吉祥图案承袭宋代艺术风格,又包含有少数民族、西域和异国风情。明清吉祥图案保有宋元特点,并受到西洋画写实技法影响。明清两代,唯帝王与官员服饰上能见到兽纹,兽纹渐被植物纹替代;民间百姓除不能用绣有龙、凤、蟒、飞鱼、斗牛及补服的花纹外,其余一些带有美好寓意的图案都可穿着。——摘编自黄灿艺《传统吉祥图案在历代服饰艺术中的特征与发展变迁》(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在服饰艺术中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其变化的因素。(2)如何认识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在服饰艺术中的发展变迁。【答案】(1)变化趋势:从中国元素到中西结合;风格从严谨走向自由;内容由单一到丰富(由动物到植物等);从抽象到日趋写实;适用群体从统治阶层扩展至民间市井。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和商业的发展);手工业技术和艺术水平的进步;阶级等差的存在与变化;少数民族及外来文化的影响;儒佛道思想的影响。(2)认识: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在服饰设计中的运用有着独特的民族语言和装饰风格,承袭了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与思想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反映了社会发展与时代特征;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变化趋势:据材料“元朝时期,吉祥图案承袭宋代艺术风格,又包含有少数民族、西域和异国风情。明清吉祥图案保有宋元特点,并受到西洋画写实技法影响”可得出从中国元素到中西结合;据材料“纹样只能在形象上做到近似服饰图案写实性增强惟妙惟肖,平朴近人”等信息可得出风格从严谨走向自由以及从抽象到日趋写实;据材料“夏商周时期吉祥图案主要是龙、凤、虎、蟒等汉以来小型花卉纹唐代花卉图案”等信息可得出内容由单一到丰富(由动物到植物等);据材料“是区分奴隶主与奴隶身份的重要标志民间百姓除不能用绣有龙、凤、蟒、飞鱼、斗牛及补服的花纹外,其余一些带有美好寓意的图案都可穿着”可得出适用群体从统治阶层扩展至民间市井。因素:结合所学可得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和商业的发展)会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结合所学,吉祥图案也得益于纺织技术、绘画技术等手工业技术和艺术水平的进步;据材料“夏商周时期是区分奴隶主与奴隶身份的重要标志”等信息可得出阶级等差的存在与变化;据材料“元朝时期,吉祥图案承袭宋代艺术风格,又包含有少数民族、西域和异国风情”可得出受到少数民族及外来文化的影响;据材料“受道教影响,马、鹿、鹤等性格温顺、富吉祥寓意的动物更多出现于服饰图案中;在佛教影响下,西方花卉、象等图案受到推崇和运用”可得出儒佛道思想的影响。【小问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吉祥图案主要是龙、凤、虎、蟒等象征王权的动物纹,纹样只能在形象上做到近似马、鹿、鹤等性格温顺、‘富吉祥寓意’的动物唐代花卉图案被广泛应用于服饰装饰,‘华美大气’”等信息可得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在服饰设计中的运用有着独特的民族语言和装饰风格,承袭了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与思想内涵;结合所学可得出吉祥图案是几千年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据材料“吉祥图案从统治阶级特有到民众也可穿着、受佛道影响、受唐宋不同社会环境影响而呈现不同发展特点”等信息可得出吉祥图案反映了社会发展与时代特征;据材料“有美好寓意的吉祥图案”可得出其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战前,日本科学家从鱼类或海藻中提取了谷氨酸钠。随后日本铃木商社以“味之素”为品名,“美女”为商标,大量生产并投入市场,于20年代初风靡中国。“美女”牌味之素的畅销引起了近代中国化工实业家吴蕴初的注意,他凭借在化工领域的经验及多次试验,最终从面筋中提炼出白色结晶物质,并以“天厨”为厂名,“佛手”为商标,推出“佛手”味精,打破了“美女”牌味之素在上海的垄断地位。1924年,日本驻华大使向北洋政府施压,称“佛手”味精工艺抄袭日本,要求取消“佛手”牌商标的注册,禁止中国厂商使用“调味精品”作为商标,北洋政府最终不得不接受此案。为应对危机,吴蕴初和同事一起研究了北洋政府颁布的《商标法》,并以其中“使用在先”和“注册在先”的原则为依据,积极应诉。同时通过报纸来澄清事实,驳斥日商蛮横行为,一时间上海各界议论纷纷。恰值此时,五卅运动爆发,在这种情况下,经商标局和农商部的评决,最终驳回了铃木商社的诉讼请求。——摘编整理自刘奕彤《“佛手”味精与“美女”味之素的商标纠纷案》(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佛手”味精商标诉讼案发生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佛手”味精最终胜诉的影响因素。【答案】18.背景: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有所发展;一战后西方列强加紧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日本加快了在华势力扩张;中日民族矛盾日益尖锐。19.影响因素:民国建立以来法制建设有所发展;企业家法律维权意识的觉醒;“佛手”味精独创的产品工艺;社会舆论对国货的支持。【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一战后西方列强重返中国市场,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当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国内市场由列强主导,自主品牌受到打压;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内部事务,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近代民族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有所发展;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内部事务,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日本也加快了在华势力的快速扩张;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加快了在华势力扩张,中日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依据材料“为应对危机,吴蕴初和同事一起研究了北洋政府颁布的《商标法》,并以其中‘使用在先’和‘注册在先’的原则为依据,积极应诉。”可知,民国建立以来法制建设有所发展;依据材料“为应对危机,吴蕴初和同事一起研究了北洋政府颁布的《商标法》,并以其中‘使用在先’和‘注册在先’的原则为依据,积极应诉。”可知,企业家法律维权意识的觉醒;依据材料“‘美女’牌味之素的畅销引起了近代中国化工实业家吴蕴初的注意,他凭借在化工领域的经验及多次试验,最终从面筋中提炼出白色结晶物质,并以‘天厨’为厂名,‘佛手’为商标,推出‘佛手’味精,打破了‘美女’牌味之素在上海的垄断地位。”可知,“佛手”味精独创的产品工艺;依据材料“同时通过报纸来澄清事实,驳斥日商蛮横行为,一时间上海各界议论纷纷。恰值此时,五卅运动爆发,在这种情况下,经商标局和农商部的评决,最终驳回了铃木商社的诉讼请求。”可知,社会舆论对国货的支持。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19年5月,位于杭州的“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收到了来自北京的挂号信。写信人是韩山,信中寄来了3张泛黄的稿纸。稿纸上是一篇作文,标题是《报喜信儿》,作文上还有老师红色的批改意见,老师给作文打了满分5分。——摘自《杭州党史方志》材料二同学都在聚精会神的做功课,忽然播音机传出了声音:“我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的宪法刚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大家现在到前院来听广播。”……听着广播器里传出珍贵的声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一九五四年九月二十日通过。”……学校决定我们可以到街上游行庆祝……口号声就在我们的队伍中响开:“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我们在为伟大的宪法欢呼,我们在为全国人民的大喜事欢呼。欢乐传遍了每一个街巷--不,是传遍了整个北京,传遍了全中国!——摘自韩山《报喜信儿》(1)简要指出《报喜信儿》的史料价值。(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这个“喜信儿”。【答案】(1)史料价值:《报喜信儿》记述的是作者亲身经历,被“五四宪法”资料馆收藏,可信度较高;为研究1954年宪法颁布及其后群众的反映,提供了一手史料(文字史料),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2)解读:韩山所记述的“喜信儿”是1954年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诞生。1952-1953年我国国民经济基本恢复,政权稳固,国际环境相对安定,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宪法;这部宪法的颁布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成果;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1954年(中国)。根据材料“写信人是韩山,信中寄来了3张泛黄的稿纸。稿纸上是一篇作文,标题是《报喜信儿》,作文上还有老师红色的批改意见,老师给作文打了满分5分”可知《报喜信儿》记述的是作者亲身经历,被“五四宪法”资料馆收藏,可信度较高;为研究1954年宪法颁布及其后群众的反映,提供了一手史料(文字史料),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小问2】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为1954年(中国)。根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一九五四年九月二十日通过。”可知韩山所记述的“喜信儿”是1954年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诞生。1952-1953年我国国民经济基本恢复,政权稳固,国际环境相对安定,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 课件-除法的的初步认识第二课时-西师大版
- 几倍(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 2025年分手费补偿协议模板
- 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地势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
- 2025年学习雷锋精神62周年主题活动方案
- 2025年河南女子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汇编
- 第四单元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2025年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完美版
- 2025年河北美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一套
- 二零二五年度诊所与医疗培训学校合作协议
- 2024-2030年中国高空外墙清洗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2024年辽宁省中考生物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 医院殡葬服务管理制度
- 煤矿自救互救知识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外科学绪论 课件
- 患者搬运操作并发症的预防
- 云南省红河州市级名校2024年中考联考数学试题含解析
- JBT 3135-2024 镀银圆铜线(正式版)
- 否定副词“不”和“没有”比较研究
- 售楼部销售礼仪培训内容
- 幼儿园木工坊安全教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