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届涡阳一中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试题说明: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选择题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夏启发兵讨伐有扈氏,大战于甘。战前,启作《甘誓》,称“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子惟恭行天之罚。”夏启此举旨在()A.维护君主专制的政治伦理B.强调其统治的合法性和权威性C.宣扬其“敬天保民”的思想D.强化鬼神在人们心中的神秘感2.据清史料记载:“军机处为枢密重地,非奏事人待旨及上所宣召者,虽王公大臣不许私入,如敢私入,或私自会见军机官员,随时纠劾论处。”据此可知,军机处()A.办事效率高B.秉旨办事C.官衙管理严D.保密性强3.社是土地之神,稷是五谷之神。古时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社稷祭祀反映的观念是()A.以民为本B.以农立国C.封建迷信D.抑制商业4.南宋时,谚语云:“苏湖熟,天下足”。明朝时,松江、苏州二府,棉作压倒稻作,“邑之民业,首藉棉布”,嘉兴、湖州二府,蚕桑压倒稻作,“蚕或不登时,举家辄哭”。清朝时出现了“江浙百姓全赖湖广(湖北湖南)米粟”的现象。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工商业发展推动了江南地区农业结构调整②清朝湖广地区已经成为了全国经济的重心③农业格局的变迁有利于农产品商品化进程④外来作物的引进促进了湖广地区农业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唐政府规定,“(唐都长安东西两市)诸行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据此可知唐朝的城市()A.政治职能趋淡B.管理日益混乱C.商业活动受限D.功能十分完善6.梭伦改革废止了以血缘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代之以按财富数额多少来重新分配政治权力。由此可知,这一举措()A.彻底废除了贵族政治B.实现了公民权力平等C.提高了贫民政治热情D.有利于工商业者参政7.从1585年到1604年,英国每年至少有一百到两百艘国家授权的武装商船出海,他们专门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劫掠西班牙运输船队。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A.工业革命需要寻求大量原料B.英国已夺得世界的殖民霸权C.新航路开辟后多国殖民竞争D.航路转移促进了贸易的繁荣8.16世纪,葡萄牙人将经过广州转运到澳门的中国货物运回欧洲,如丝、绢、瓷器等,又由欧洲运来毛织品、玻璃制品等。由此可见()A.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商业革命促进贸易发展C.工业革命的迅速推进D.价格革命加速社会分化9.19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但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却出现了多个中心的格局。出现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A.英国海外殖民地大幅减少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迅速开展C.自由贸易政策的普遍推行D.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10.有学者指出:“可以说,是美国内战才把美国变成了一个真正具有统一的主权、统一的政治制度、统一的宪政原则和统一的意识形态的国家,是美国内战重塑和真正确立了美国自身。”该学者意在说明美国内战()A.确立了三权分立的体制B.使美利坚民族实现独立C.强化了联邦政府的权威D.改变了松散的邦联体制11.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必须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成功实践了马克思、恩格斯这一理论的重大历史事件()A.俄国二月革命B.新中国的成立C.俄国十月革命D.巴黎公社革命12.北大平民教育讲演团在五四运动中讲演的题目有《青岛问题》、《山东与全国之关系》、《日本的野心与中国救亡的关系》等。这说明()A.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B.山东问题是五四运动导火线C.五四运动的实质是反帝救亡D.北大成为反帝运动的主阵地13.1942年,中共中央规定:“一期尚未实行减租的地区,其租额照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在游击区及敌占点线附近,可比二五减租还少一点,只减二成,一成五或一成。”这一规定()A.纠正了蒋介石不抵抗政策B.有效抵御了日本的经济侵略C.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削弱国民党在国统区的势力14.男子被强令剪掉辫子,女子停止缠足;有损人格的跪拜礼被废除,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等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A.清朝末年B.民国初年C.国民革命运动时期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5.1923年以前,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商标与外商注册的商标比例为1:30,1928到1938年间,中外商标比例变为1:4,这反映出()A.列强侵略的加剧B.民族工业的发展C.自然经济的抵制D.官僚资本的压榨16.1921年的苏俄,出现了民众身着缀满补丁的衣服、以破损的器皿烹调、用开裂的杯子饮水等现象。与此直接相关的史实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C.世界性经济危机D.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17.1933年,美国政府以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鸟蓝鹰为标志,发动了“人尽其职”的“蓝鹰运动”。蓝鹰一只脚踩的是齿轮,一只脚踩的是闪电。蓝鹰运动旨在()缓和种族矛盾B.完善能源结构C.复兴工业经济D.消除劳资纠纷18.从1992年到1999年,美国经济平均每年增长4%,每年平均增加170万个就业机会。到20世纪90年代末,失业率从1992年的8%降低到4%。这一现象得益于()A.凯恩斯主义风靡美国B.社会保障制度大力推行C.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应用D.积极扶持高新技术产业19.下图是20世纪70年代初的苏联宣传画,图中“苏联”对“美国”说:“最好别惹我!”它反映了()A.西欧和日本冲击美国霸权地位B.苏联的综合国力已经超过美国C.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D.美苏争霸形成苏攻美守的态势20.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宣称:“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一个美国庇护下的欧洲是不能接受的。我希望一个站起来的欧洲。”其意图在于()A.建立一个强大的单边主义欧洲B.建立平等互利的欧美伙伴关系C.重新确立欧洲的国际中心地位D.努力构建一个和平统一的欧洲21.下图为1954年创作的一幅美术作品《一辈子第一回》(画中老人手捧“选民证”)该作品反映了()A.农民土地改革之后的喜悦B.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成就C.扫盲教育带来的巨大变化D.生产资料所有制根本变革22.笔记复习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文是小明整理的历史笔记,据此,你认为小明记载的是()A.“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B.发表《告台湾同胞书》C.香港、澳门回归D.两岸“三通”的实现23.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的一幅漫画,材料信息反映了()我国农业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B.我国当时处于大跃进运动时期,浮夸风现象严重C.我国当时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4.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深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实现利税、人均创汇和消费水平,均居全国首位,创造了脍炙人口的“深圳速度”。“深圳速度”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B.特殊地理区位优势C.深化政治体制改革D.建立市场经济体制25.1990年,我国同沙特阿拉伯建交。至此,我国已经与所有阿拉伯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说明我国()A.积极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友好关系B.开展睦邻外交改善周边环境C.延续“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方针D.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阅读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唐朝继承发展了历代粮食问题的思想和制度。前期沿用均田制并鼓励开荒,大部分皇帝都能做到“省徭赋,不夺其时”,建立太仓、常平仓等仓廪体系和相应的机构、法规,同时完善灾害救济和扶助。755年,户数由唐初200万增至近900万,扩大了兵源、劳役和税收来源。粮食价格长期稳定在较低水平。——摘编自李维才《唐代粮食问题研究》材料二清代康乾以降,政府允许并鼓励从他国输入粮食,鸦片战争以前粮食进口数量较小,单向的粮食进口贸易主动权完全操于中国之手。近代以来,中国无力抵制洋粮进口,逐渐沦为粮食进口大国。国内粮食没有满足自给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其实质是中国经济乃至中国社会处于病态和衰败之中。——摘编自徐畅《表象与事实:近代中国粮食供求平衡研究》材料三粮食安全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新中国成立70年来,粮食总产量年均增长约2.6%。中国能比较稳定地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生产世界1/4的粮食,养活世界1/5的人口。自1982年开始,中央连续多年发布聚焦三农问题的“1号文件”,出台了有关粮食生产、粮食流通、耕地制度、水利工程建设以及涉农资金支持等多项政策。2002年修订通过的《农业法》对粮食安全进行了立法保障。2015年通过的《国家安全法》明确将粮食安全上升到了国家安全战略层面。——摘编自王钢、钱龙《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粮食安全战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粮食政策的特点及影响。(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粮食危机出现的原因。(8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解决粮食问题的有利条件。(7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据统计,从1902年到1911年,各地起伏生灭的民变多达1300余起,平均每两天半发生一次。这些民变席卷全国各地各民族,触及了城乡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而具有杂多的名色。就其内容而分,民变大体可以概括为十类:(一)抗捐抗税。(二)抢米风潮(三)为求食有盐而导致的城乡骚乱。(四)会党、农民起义。(五)罢工斗争。(六)兵变。(七)学潮。(八)反对教会和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九)反对“新政”。(十)其他反对压迫的斗争……晚清最后十年的民变持续时间长短不一,规模大小不等,参加者包括除官之外的农民、工人商人、学生、“盐梟”等城乡社会的各个阶层和由城乡社会游移出来的会党。他们没有统一的口号、目标和组织,但他们以动乱的方式加速了应该淘汰的东西被淘汰,反映了这个时期中国的世相和众生相。材料二晚清最后十年,革命既在民变之外,又与民变并存。二者既不可替代,又彼此渗造、相互影响。不少民变曾借助革命的旗号大造声势,革命亦利用民变求自身的发展。——《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归纳清末民变的特点。(7分)(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民变的积极影响。(6分)2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近现代报刊业发展历程时间情况1890—1920年1950—1970年1978—至今代表刊物、创办人《时务报》(维新派机关报)、《新青年》(陈独秀);革命派在国内外一共创办了近120种报刊《人民日报》《红旗》(党报党刊)、《文汇报》(综合性日报)《人民日报》(党报党刊)、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创办起来主要内容政治色彩浓厚,同时文学期刊、科普类专门性刊物陆续问世内容更加丰富,但依旧政治宣传方面涉及较多,娱乐题材缺乏宣传重点转移到对经济建设的报道中来,娱乐性题材日渐丰富——摘编自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报刊发展与社会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2021届涡阳一中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答案一、单选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BDBBCDCBB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CCBBBCDDB题号2122232425答案BCBAA1.【答案】B【解析】由材料“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子惟恭行天之罚”可知启以上天的名义讨伐不服从他的有扈氏,意在维护自身统治合法性,故选B项;君主专制形成于封建社会,排除A项;“敬天保民”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天命而非鬼神,排除D项。2.【答案】D【解析】由材料“军机处为枢密重地,非奏事人待旨及上所宣召者,虽王公大臣不许私入,如敢私入,或私自会见军机官员,随时纠劾论处”可知军机处为机密场所,保密性强,故选D项;材料并未提及军机处的办事效率,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军机处保密性的特点,并未提及军机大臣秉旨办事的工作职责,排除B项;军机处不是法定的、独立的政府衙门,排除C项3.【答案】B【解析】材料中指的是农业发展,不是以民为本,故A项错误;材料中“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和社稷的含义,说明反映的观念是以农立国,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封建迷信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中主要是说明农业发展,未涉及商业,故D项错误。4.【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南宋时,谚语云:‘苏湖熟,天下足’”“明朝时,松江、苏州二府,棉作压倒稻作”“嘉兴、湖州二府,蚕桑压倒稻作”“清朝时出现了‘江浙百姓全赖湖广(湖北湖南)米粟’”可知南宋时江浙地区主要种植粮食作物,随着明清工商业的发展大部分改种经济作物而湖广成为粮食重要供应区,推动了江南地区农业结构的调整,故①正确;材料中没有展现全国其他地区的经济状况,不能得出湖广地区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故②错误;因为农业格局的变迁使农业生产出现区域化,促进了农产品的区域交易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故③正确;材料只是反映不同地区农作物种植比例的变化没有体现外来作物的影响,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5.【答案】C【解析】材料“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唐政府对商业活动的严格规范,体现出商业活动受限,故选C项;材料只能反映出政府的经济职能加强,排除A项;唐政府对商业活动的严格规范,反映出管理的有序,排除B项;材料唐朝商业活动仍然受到政府直接监管,可见城市的功能发展有限,排除D项。6.【答案】D【解析】在梭伦改革中,“按财富数额多少来重新分配政治权力”的做法,对于财富比较多的工商业者阶层是非常有利的,故选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按财富数额多少来重新分配政治权力”的改革措施打破了贵族对于政权的垄断,而不是“彻底废除”,排除A项;“按财富数额多少来重新分配政治权力”的做法有利于财富比较多的工商业者阶层,对于广大的平民来说仍然是不公平的,排除B项;贫民的财富较少,按照“按财富数额多少来重新分配政治权力”的做法,他们是没有权力来参与政治的,其政治热情也就非常低,排除C项。7.【答案】C【解析】材料英国“劫掠西班牙运输船队”出现在早期殖民扩张时期,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后多国殖民竞争,故选C项;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才开始,不符合时间限制,排除A项;18世纪中期英国才夺得世界的殖民霸权,不符合时间限制,排除B项;材料多国殖民竞争说明当时的贸易仍然存在无序的状态,不利于贸易的发展,排除D项。8.【答案】B【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由材料“葡萄牙人将经过广州转运到澳门的中国货物运回欧洲,如丝、绢、瓷器等,又由欧洲运来毛织品、玻璃制品等”可知欧洲商品市场的扩大,种类繁多,商业革命促进贸易发展,故B项正确;工业革命开始于18是中期,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商业革命而非价格革命,故D项错误。9.【答案】B【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出现多个中心格局的主要原因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速度超过了英国,导致英国独占地位的丧失。A项不是其他国家发展速度超过英国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迅速开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美德发展速度超过英国,因此世界贸易出现了多个中心的格局,故B项正确;C不是其他国家发展速度超过英国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D项出现的主要原因还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故D项错误。10.【答案】C【解析】由材料“一个真正具有统一的主权、统的政治制度、统一的宪政原则和统一的意识形态的国家”可知内战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巩固强化了联邦政府的权力,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国家的统一性,而非三权分立,排除A项;独立战争后美国实现了民族独立,排除B项;联邦制改变了邦联体制,材料强调的是对联邦制的巩固,排除D项。11.【答案】C【解析】俄国二月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非社会主义革命,故A项错误;新中国采用的是三大改造的和平方式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故B项错误;俄国的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实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理论中的“政治统治”,故C项正确;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但以失败而告终,故D项错误。12.【答案】C【解析】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救亡运动,由《日本的野心与中国救亡的关系》这一演讲题目可以看出其反帝救亡性质,故选C项;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不是五四运动时期,排除A项;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排除B项;五四运动前期的中心是北京,后期是上海,而不是北京大学,排除D项。13.【答案】C【解析】由材料“一期尚未实行减租的地区,其租额照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在游击区及敌占点线附近,可比二五减租还少一点,只减二成,一成五或一成”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减租减息运动,目的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抗日,故选C项;抗战初期,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排除A项;“有效抵御”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抗日根据地的措施,而非国统区,排除D项。14.【答案】B【解析】剪辫易服,变革社会风俗的场景最早出现于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故选B项;清朝末年开始提倡废止缠足等变革社会风俗的运动,但没有强制,排除A项;剪辫易服,变革社会风俗的场景最早出现于中华民国成立之后,远在1924年开始的国民革命之前,排除C项;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剪辫易服,变革社会风俗的场景最早出现于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排除D项。15.【答案】B【解析】“商标比例为1:30,1928到1938年间,中外商标比例变为1:4”这个比例说明民族工业的数量明显增多,故选B项;“商标比例为1:30,1928到1938年间,中外商标比例变为1:4”从比例来看,列强的企业的增长速度远低于民族工业的速度,排除A项;“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商标与外商注册的商标比例”只能说明中外工商业企业的发展情况,无法说明与自然经济的关系,排除C项;“1923年以前,……,1928”从时间上判断,官僚资本尚未形成,排除D项。16.【答案】B【解析】国内战争平息后,苏俄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企图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这超越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故选B项;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于1918年,时间不符,排除A项;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于1929—1933年,时间不符,排除C项;20世纪30年代苏联建立了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时间不符,排除D项。17.【答案】C【解析】据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期间凡是愿意遵守《全国工业复兴法》的企业皆可悬挂蓝鹰标志,目的是推行公平竞争法规,这有利于工业经济的复兴,故选C项;悬挂蓝鹰标志表明企业遵守《全国工业复兴法》,与缓和种族矛盾无关,排除A项;悬挂蓝鹰标志表明企业遵守《全国工业复兴法》,与完善能源结构无关,排除B项;“消除”说法欠妥,排除D项。18.【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1973年始,西方国家纷纷放弃凯恩斯主义,实行新自由主义,故A项错误;社会保障制度大力推行是战后西方国家的新变化,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应用属于新自由主义,流行于20世纪70年代,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二次大战后罕见的持续性的高速度增长,其主要动力是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故D项正确。19.【答案】D【解析】材料没有反映西欧和日本,故A项错误;苏联的综合国力已经超过美国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是在五十年代后期到六十年代期间,故C项错误;漫画反映的是七十年代在美苏争霸中苏联开始处于攻势而美国处于守势,这是因为此时苏联通过勃列日涅夫改革军事工业发展迅速,而美国由于经济危机、越南战争和欧洲的崛起和日本的发展的冲击,实力受到削弱,故D项正确。20.【答案】B【解析】“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表明不是建立一个强大的单边主义欧洲,故A项错误;“我希望一个站起来的欧洲”表明建立平等互利的欧美伙伴关系,故B项正确;重新确立欧洲的国际中心地位与材料的内容意图建立平等互利的欧美伙伴关系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涉及欧美关系,并非强调欧洲的联合,故D项错误。21.【答案】B【解析】据材料“1954年”“《一辈子第一回》”“选民证”可知,该作品体现了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人民选举代表的史实,说明人民有了选举权,反映了新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成就,故选B项;1952年我国土地改革已经完成,排除A项;该作品内容与人民受教育水平无关,无法体现扫盲教育带来的巨大变化,排除C项;生产资料所有制根本变革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以后,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D项。22.【答案】C【解析】“一国两制”构想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不符合材料中时间,故A项错误;1979年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97年与1999年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同时“一国两制”的方针也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故C项正确;2008年两岸“三通”实现,不符合材料中时间,故D项错误。23.【答案】B【解析】由题干中时间与图片信息,可知反映了中国大跃进运动。此时期中国农业科技领域并未取得重大突破,故A项错误;联系史实可知我国50年代大跃进运动时期,“左”倾错误盛行,掀起了高产的“浮夸风”,这也符合图片信息,故B项正确;文化大革命发生在1966——976年,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浮夸风”夸大当时的农业生产情况,因而并不能体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故D项错误。24.【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深圳人均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有机肥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未来前景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工业用衡器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策略报告
- 2025至2030年丁腈橡胶再生胶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PET包装品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ABW单组分抹面胶浆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2025年玻盖螺旋煲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普职融通育人模式改革的路径与策略探索
- 煤炭开采行业发展趋势与未来市场潜力分析
- 防止返贫与低收入群体扶助措施实施方案
- 课题开题报告:组织智能免疫力的内涵、测度及其对员工数智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
- 工作交接表表格模板
- 【电气专业】15D501建筑物防雷设施安装
- 普通话水平测试报告
- 小学数学 青岛版 二年级上册《有序数图形》部优课件
- EGS002:EG8010+IR2110m正弦波逆变器AD16电路图印制板图
- 垃圾处理厂概预算
- 过敏性休克应急预案PPT幻灯片(PPT 14页)
- 离婚登记申请受理回执单(民法典版)
- 广东省行政执法资格考试题库(共80页)
- 英语科技论文写作ppt课件(PPT 65页)
- 附件2:度重庆市城市园林绿化苗木指导价(市园林局部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