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元素及其化合物-2023年高考化学考试与解析_第1页
硫元素及其化合物-2023年高考化学考试与解析_第2页
硫元素及其化合物-2023年高考化学考试与解析_第3页
硫元素及其化合物-2023年高考化学考试与解析_第4页
硫元素及其化合物-2023年高考化学考试与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易错点10硫元素及其化合物

易错题[01]二氧化硫的性质

((I)So2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将S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成红色,但不褪色。

(2)SCh使溶液褪色不一定表现漂白性:S02使酸性KMnO4溶液、澳水、氯水、碘水褪色,

体现其还原性。

(3)SO2通入BaCI2(或CaCl2)溶液,不产生白色沉淀:由于H2SO3的酸性比HCl弱,H2SO3

不能与BaCl2(或CaCI2)反应,故不能产生白色沉淀。

易错题【02】浓硫酸的特性

(1)明确金属与浓硫酸的反应情况:加热时,浓硫酸能与大多数金属(Au、Pt除外)反应

生成SO2O

(2)注意硫酸的浓度变化引起反应改变:①浓硫酸与活泼金属(如Mg、Zn等)反应,开

始生成气体是S02,最后可能反应生成H2;②加热时,浓硫酸与不活泼金属(如CU)反应,

开始时产生的气体是SCh,变为稀硫酸后,反应不再进行.

(3)浓硫酸在反应中可能体现酸性、强氧化性、脱水性等。

易错题[03]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同种元素相邻价态的粒子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S和H2S、S和So2、SO2和浓硫酸之

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当硫元素的高价态粒子与低价态粒子反应时,一般生成中间价态,

如2NazS+Na2SO3+SH2SO4=SNa2SO4+3S;+3H2Oo

(1)-2价硫的化合物间的转化

II

i

FeS~~-H2S^^NaHS^=Na2S~~-CUS

(2)+4价硫的化合物间的转化

SO2→H2SO3→NaHSO3→Na2SO3—>BaSO3

(3)+6价硫的化合物间的转化

SO3―>H2SO4—>NaHSO4—>Na2SO4―>BaSO4

(4)氧化还原反应转化链

S05°"α口.H%O3(BaSg3BaSθ4)

典例分析

例1、探究Na2Sb3固体的热分解产物。

资料:φ4Na2S03=^=Na2S+3Na2S04o

(S)Na2S能与S反应生成Na2S.v,Na2St与酸反应生成S和H2So

③BaS易溶于水。

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无水Na2SO3固体得到黄色固体A,过程中未检测到气体生成。黄色

固体A加水得到浊液,放置得无色溶液B。

(1)检验分解产物NazS

取少量溶液B,向其中滴加CUSO4溶液,产生黑色沉淀,证实有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是o

(2)检验分解产物Na2SO4

取少量溶液B,滴加BaCI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盐酸,沉淀增多(经检验该沉淀含S),

同时产生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OhS),由于沉淀增多对检验造成干扰,另取少量溶液B,加

入足量盐酸,离心沉降(固液分离)后,(填操作和现象),可证实分解产物

中含有2

SO4-O

(3)探究(2)中S的来源。

来源1:固体A中有未分解的Na2SO3,在酸性条件下与Na2S反应生成S。

来源2:溶液B中有NazSx,加酸反应生成S。

针对来源1进行如图实验:

①实验可证实来源1不成立。实验证据是。

②不能用盐酸代替硫酸的原因是。

③写出来源2产生S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实验证明Na2SO3固体热分解有Na?S、Na2SO4和S产生。运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分析

产物中S产生的合理性:,

【答案】(1)S2-+Cu2+=CuSi(2)滴加BaCI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3)①向溶液2中加入KMno4溶液,溶液仍呈紫色

②盐酸中Cl元素为一1价,是Cl元素的最低价,具有还原性,会与KMno4溶液发生氧化

还原反应,使KMnO4溶液褪色,干扰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2+

③SX+2H=H2S↑+(X-I)Sl

(4)根据反应4Na2SO3ANa2S+3Na2SO4可知,Na2SO3发生歧化反应,其中的S元素化合

价即可升高也可降低,能从+4价降为-2价,也应该可以降到O价生成硫单质

【解析】(I)NazS和CUSO4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硫化铜和硫酸钠,离子方程式为

S2-+Cu2+=CuSμ

(2)由题意可知,Na?S能与S反应生成NazSχ,Na2Sχ与酸反应生成S和H2S。取少量溶液

B,滴加BaCI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盐酸,沉淀增多(经检验该沉淀含S),同时产生有

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zS),说明B溶液中含有NazSx,Na?Sx与酸反应生成S和H?S,由于沉

淀增多对检验造成干扰。另取少量溶液B,加入足量盐酸,离心沉降(固液分离)后,除去生

成的S单质,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证实分解产物中含有S(‰2-。

(3)①实验可证实来源1不成立。根据分析,溶液2为H2SO3,向溶液2中加入少量KMnO4

溶液,H2SO3具有还原性,酸性条件下KMno4具有强氧化性,二者混合应发生氧化还原反

应,KMno4溶液要褪色,但实际上仍为紫色,说明溶液B中不含Na2SCh°

②不能用盐酸代替硫酸的原因是盐酸中O具有还原性,会与KMno4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

应,使KMnO4溶液褪色,干扰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2+

③来源2认为溶液B中有NazSx,加酸反应生成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Sx+2H=H2S↑+(x

T)SI。

(4)根据已知资料:4Na2SO3=^=Na2S+3Na2Sθ4,Na2SO3中S为+4价,Na2SO4ΦS⅛+6

价,Na2S中硫为一2价。NazSCh发生“歧化反应”,其中的S元素化合价即可升高也可降低,

能从+4价降为-2价,也应该可以降到0价生成硫单质。

例2、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俗称保险粉,白色晶体,可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暴露在空气

中易被氧化成亚硫酸氢钠或硫酸氢钠,75。C以上会分解。

(I)Na2S2O4的制取(实验装置如图):

6Na,CO,的甲醇溶液

必尾气处理

丁温度计

在甲酸钠(HCOONa)的甲醇溶液中,边搅拌边滴加Na2CO3的甲醇溶液,同时通SCh,反应

放热,保持温度为60~70°C,即可生成Na2S2O4,同时生成另一种气体。

①仪器A的名称是与普通分液漏斗相比,其优点是。

②三颈烧瓶中生成Na2S2O4离子方程式为0

③为了使反应充分进行,得到更多更纯的产品Na2S2O4,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A.控制水浴温度不超过759

B.加快通SCh的速率

C.加快滴加Na2CO3的甲醇溶液的速率

D.充分搅拌,使反应物充分接触

E.用乙醛洗涤产品,减少因溶解导致的损失

F.在通入SOz前还应该通入一段时间N2,以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Q)Na2S2O4的性质:

取纯净的Na2S2O4晶体,隔绝空气加热,Na2S2CU固体完全分解得到固体产物Na2SO3^Na2S2O3

和气体产物(填化学式)。请设计实验验证Na2S2O4固体完全分解后的固体产物中有

Na2S2O3存在,完成下表中内容。(供选择的试剂:稀盐酸、稀硝酸、BaCl2溶液、KMnO4

溶液)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Na2S2O4应用

六价铭对人体有毒,Na2S2CU可以用于处理含铭废水,使含六价倍的离子浓度降低而达到排

放标准,即含六价倍的离子浓度≤0.5mg∙LL具体操作是在含六价倍(Cr2°歹)的酸性废水中

先加入Na2S2O4,再加入过量的石灰水,生成的沉淀主要有(用化学式表示)。

【答案】(1)①恒压滴液漏斗平衡气压,使液体能顺利滴下

22

02HCOO+4SO2+CO3-=2S2O4-+H2O+3CO2③ADEF

(2)SO2①取少量Na2S2O4完全分解后的固体产物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

②若有淡黄色沉淀生成,则说明产物中有Na2S2O3存在

(3)Cr(OH)3、CaSO4

【解析】在甲酸钠(HeOONa)的甲醇溶液中,边搅拌边用恒压滴液漏斗滴加NaKCh的甲醇

溶液,由于产物Na2S2O3暴露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成NaHSO3或NaHSO4,在通入SO2前还应

该通入一段时间N2,以排尽装置内的空气,75C以上会分解,且反应放热,用水浴加热,

保持温度为60~70r,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可知二氧化硫将甲酸钠转化为二氧化碳,即可生成

Na2S2O4和C02,由于Na2S2O4微溶于乙醇,用乙醇洗涤产品,减少因溶解导致的损失,再

进行尾气处理吸收Co2。

(1)①根据仪器的形状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恒压滴液漏斗,与普通分液漏斗相比,其优点

是平衡气压,使液体能顺利滴下。

②三颈烧瓶中是甲酸钠溶液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Na2S2O4,根据硫元素的化合价从+4价降低

到+3价,得到一个电子,碳元素的化合价从+2升高到+4价,失去两个电子,根据得失电子

守恒得到2SO2~Na2S2O4,根据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离子方程式。

③由于Na2S2O4在75℃以上会分解,故控制水浴温度不超过75℃,可以提高产品的纯度,

A错误;加快通SCh的速率,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山于反应放热,会使温度超过75C,会

使Na2S2O4分解而降低产率,B错误;加快滴加NazCCh的甲醇溶液的速率,可以加快反应

速率,由于反应放热,会使温度超过75℃,会使Na2S2O4分解而降低产率,C正确;充分搅

拌,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可使反应充分进行,提高产率,D正确;由于Na2S2O4可溶于水,

微溶丁乙醇;用乙醇洗涤产品,减少因溶解导致的损失,E正确;由已知信息,Na2S2O3暴

露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成亚硫酸氢钠或硫酸翻钠,在通入SCh前还应该通入一段时间N2,以

排尽装置内的空气,F正确。

(2)Na2S2O4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固体完全分解得到固体产物NaaSCh中硫的化合价为

+4价,是还原产物、Na2S2O3中硫的化合价为+2价,是氧化产物,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

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可知气体是二氧化硫;根据反应

Na2S2O3+2Hd=2NaCl+Si+SO2↑+H2O可知,取少量Na2S2O4完全分解后的固体产物于试管

中,加入稀盐酸,若有淡黄色沉淀生成,则说明产物中有Na2S2O3存在。

(3)在含六价铝(Cr2。歹)的酸性废水中先加入Na2S2O4,由于Cr2O/具有强氧化性,SzOf具

有还原性,二者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为CrzO/+S2θ∕+6H+==2Cr3++2Sθf+

3H2O,再加入过量的石灰水,C/+和OH'Cd+和SO:会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的沉淀主

要有Cr(OH)3、CaSO4o

例3、实验室利用S02合成硫酰氯(SChCL),并对H2SO3和HClO的酸性强弱进行探究。已

知SOzCL的熔点为-54.1°C,沸点为691℃,在空气中遇水蒸气发生剧烈反应,并产生大量

白雾,100℃以上分解生成SO2和Cb实验室合成SO2Cl2的原理:Sθ2(g)+Cb(g)∙SO2Cl2(I)

ΔH<O,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仪器已省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

∏l

=Γ∣(f

A

饱和食盘水浓收酸油性发

(1)装置A中的试剂是O

(2)活性炭的作用是o

(3)在冰水浴中制备SChCL的原因是。

(4)为了测定SChCh产品纯度(杂质不参与反应),称取agSO2Cl2产品于锥形瓶中,加入足

量蒸储水,充分反应。用CmoI∙UAgNCh溶液滴定反应后的溶液,滴几滴K2CrO4溶液做指

示剂,当生成AgzCrCU砖红色沉淀时,认为溶液中Cl-沉淀完全,此时消耗AgNo3溶液的体

积为VmLo

①用棕色滴定管盛装AgNc)3溶液,其原因是。

②该SChCb产品的纯度为o

(5)选用下面的装置探究酸性:H2SO3>HC1O,其连接顺序为AT。能证明H2SO3

【答案】(l)P2O5(或无水CaCI2、硅胶等)(2)催化剂

(3)反应放热,且SO2CI2沸点低,冰水浴有利于生成和收集SOzCb

⑷①AgNo3溶液见光易分解②苧上%

20。

(5)C→B→E→D→F装置D中品红不褪色,装置F中产生白色沉淀

【解析】SChCb遇水发生剧烈的水解反应,故二氧化硫与氯气在干燥环境中反应生成SChCb,

活性炭可能起催化剂作用,A中干燥剂干燥二氧化硫,SChCb沸点低、易挥发,反应在冰

水浴下进行。探究次氯酸和亚硫酸酸性强弱时,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

不能利用二氧化硫与次氯酸钙直接反应判断亚硫酸与次氯酸的酸性强弱,先验证亚硫酸酸性

比碳酸强,再结合碳酸酸性比HClO强进行判断。

(1)装置A中的试剂用于干燥二氧化硫,故选用酸性或中性的固体干燥剂,可以是P2O5(或

无水CaCI2、硅胶等)。

⑶已知:SO2(g)+Cl2(g)SO2Cl2(I)Δ∕7<0,SO2CI2的熔点为-54TC,沸点为69.1℃,

100℃以上分解生成SO2和C3故在冰水浴中制备SO2Cl2o

(4)①用棕色滴定管盛装AgNO3溶液,其原因是AgNO3溶液见光易分解。

②按质量守恒定律知,

SO,Cl,2C1-2AgNO,

135CVf

135g2mol,SO2CI2产品的纯度夕(SO。?)=市一%。

«g-^(SO2C12)CmoI∕L∙MmLJO-LZmL'

(5)A装置制备二氧化硫,由于盐酸易挥发,制备的二氧化硫中混有HCL用饱和的亚硫酸

氢钠除去HCI,再通过碳酸氢钠溶液,可以验证亚硫酸酸性比碳酸强,用酸性高锦酸钾溶液

氧化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硫,用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碳中二氧化硫是否除尽,再通入漂

白粉溶液中,则装置连接顺序为其连接顺序为:A→C→B→E→D→Fo其中装置E的作用

是除去SCh气体,D中品红不褪色,F中出现白色沉淀,能证明H2SO3的酸性强于HClO的

实验现象为:装置D中品红不褪色,装置F中产生白色沉淀。

易错题通关

1.(2022•北京•和平街第一中学三模)硫酸盐(含S0;、HS0;)气溶胶是PMzs的成分之一。

近期科研人员提出了雾霾微颗粒中硫酸盐生成的转化机理,其主要过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F碗的是

A.硫酸盐气溶胶呈酸性

B.该过程包含了硫氧键的断裂与形成

C.No2是生成硫酸盐的氧化剂

D.是一种含S、0、N元素的化合物

2.(2022・广东深圳•一模)部分含硫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及部分物质间转化关系如图所

示.下列说法不正明的是

A化合价

-

⅛∕-I1、

z氧

y化酸g.物质类别

A.a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

B.工业上由b制备e的路线:b一暨⅛→C的春→d3⅞⅜Je

C.c造成的酸雨雨水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PH会增大

D.f、g正盐的阴离子可以在碱性溶液中共存

3.(2022•江苏镇江•高三开学考试)下图为实验室制备ClO2并验证其氧化性的实验装置,实

验过程中控制甲装置滴加硫酸溶液的量,其中表述不氐声的是

甲乙丙丁

A.用装置甲产生SC^气体

B.装置乙中应通入过量的SO^

C.装置丙中溶液颜色发生变化,体现了ClO,具有氧化性

D.用装置丁吸收尾气

4.(2022・江苏•高考真题)实验室制取少量SO,水溶液并探究其酸性,下列实验装置和操作

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C.用装置丙吸收尾气中的SO?D.用干燥PH试纸检验SO2水溶液的酸性

5.(2022.广东•高考真题)若将铜丝插入热浓硫酸中进行如图(a~d均为浸有相应试液的棉花)

所示的探究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品红浓Nae)H

b

紫色酸性安全

石蕊KMnO4气球

A.CU与浓硫酸反应,只体现H^SO,的酸性

B.a处变红,说明SO,是酸性氧化物

C.b或C处褪色,均说明S0?具有漂白性

D∙试管底部出现白色固体,说明反应中无Hq生成

6.(2022・浙江•高考真题)亚硝酸钠俗称“工业盐”,其外观、口感与食盐相似,人若误服会

中毒。现将适量某样品(成分为亚硝酸钠或氯化钠)溶于水配成溶液,分别取少量该溶液于试

管中进行实验。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

先加入少量KCIO3溶液,再加AgNo3溶液和足量稀硝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样品为亚硝

A

酸,振荡酸钠

B加到少量KMn。•.溶液中,再加硫酸酸化,振荡若溶液褪色,则样品为亚硝酸钠

若溶液变黄色,则样品为亚硝酸

C先加到少量FeCI2溶液中,再加入稀盐酸酸化,振荡

先加入少量Na^SO,溶液,再加入BaCL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样品为亚硝

D

振荡酸钠

7.(2022•山东青岛•模拟预测)以含钻废渣(主要成分CO0、Co2O3,还含有AI2O3、Zno等

杂质)为原料制备Co2O3的一种实验流程如下:

-

Imol∙L'H2SO4SO,

下列与流程相关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备“酸浸”所需的S02

B.用装置乙配制“酸浸”所需的ImOHjH2SO4溶液

C.用装置丙过滤"沉钻”所得悬浊液

D.用装置丁灼烧CoCO3固体制Co2O3

8.(2022•广东广州•模拟预测)实验室中利用洁净的铜片和浓硫酸进行如下实验,经检测所

得固体中含有Cu?S和白色物质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molCu稀硝酸、稀硫酸

足量浓硫酸►微热5min►固体一►溶解~*,≡u*⅛⅛f≡εv

------------------——r-1■-►固体单质Y

(反应中无气体产生)I

X溶液

A.X溶液显无色B.NO和Y均为还原产物

C.浓硫酸在反应中表现出氧化性和酸性D.No与Y的物质的量之和可能为2mol

9.(2022•山西晋城•二模)探究浓硫酸和SCh性质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部分夹持装置已省

略)。下列现象预测与解释或结论存在错误的是

选项仪器现象预测解释或结论

A试管1冷却后,把液体倒入水中,溶液为蓝色铜被氧化,转化为CM+

B试管2紫红色溶液由深变浅,直至褪色soɔ具有还原性

C试管3注入稀硫酸后,出现黄色浑浊SCh具有氧化性

D锥形瓶溶液红色变浅NaOH溶液完全转化为NaHSO3溶液

10.(2022・江西・临川一中模拟预测)一种由前20号主族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结构如图所示,

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总和为44,Y、Z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Y

W+[Y-Z-Y-Y-X]-

Il

Y

A.该化合物具有氧化性

B.ZY2因其具有强还原性而使品红褪色

c.简单离子半径:z>w

D.WX与X2Y反应能生成X2

11.(2022♦江苏泰州•模拟预测)某化学兴趣小组以含钻废渣(主要成分Co0、Co2O3,还含有

Al2O3,Zno等杂质)为原料制备Cθ2O3的一种实验流程如下。下列与流程相关的原理、装置

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酸浸”中的SCh作还原剂,用装置甲制取

B.“酸浸”所需的250mL1.0mol-L-1H2SO4溶液用装置乙配制

C.“萃取”的目的是除去ZM+,用装置丙,振荡时分液漏斗下端应向下倾斜

D.“沉钻”时向萃取液中缓慢滴加沉淀剂,用装置丁过滤所得悬浊液

12.(2022•北京•北大附中三模)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将铜单质与浓硫酸在试管中加热,产生的气体通入石蕊溶液,

A证明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了SO2

观察石蕊是否变红

检验浓硫酸催化纤维素水解的产向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新制CU(OH)2浊液,加热,观察是否

B

物含有还原性糖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向Na2SO3溶液中加入Ba(NO3)2和稀硝酸,观察是否产生白

C检验Na2s03是否变质

色沉淀

将1—澳丁烷与NaOH醇溶液共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溟水,

D证明1—滨丁烷发生了消去反应

观察漠水是否褪色

13.(2022∙广东广州•模拟预测)某化学实验小组探究SO?与FeCI3溶液的反应。

实验一: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制备SQ,并将足量SOz通入FeCh溶液中,溶液迅速变为血

红色;停止通入气体,将血红色溶液密闭放置5小时后,溶液变为浅绿色。

70%的硫酸

(1)制备SO?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仪器a的名称为。

(3)某同学取适量酸性KMnO,于试管中,滴入几滴血红色溶液,溶液的紫色褪去,据此推断

血红色溶液中含有Fe?+,此结论(填“正确”、“不正确”),理由是

实验二:探究血红色溶液产生的原因

实验过程如下表:

实验

假设实验内容结论

序号

①C(T)取上述血红色溶液,滴入Y溶液,溶液又变为黄色假设不成立

c(HSOj和利

2在FeCI3溶液中,滴入ImoI/LNa2SO,溶液,溶液呈血

②假设不成立

C(So2)增大红色,再逐渐滴入HCl溶液,出现______________现象

C(HSo3)或

③在FeCl3溶液中加入Na2SO3溶液,立即变为血红色假设成立

c(S°;)增大

(4)实验①中,Y是(填化学式);实脸②中现象是,

(5)为了进一步探究血红色物质产生的主要原因,又进行了以下实验:在05mLlmol∕L的

FeCl3溶液中,加入浓度相同的Na?SC)3溶液YmL,NaHSO③溶液V?mL并混合均匀,改变Y、

V2的值并维持V,+V2=4.0进行多组实验,测得混合溶液的吸光度与vɪ出的关系如图所

VI十丫2

示。(已知吸光度越大,溶液颜色越深)。

0.5

0.4

3

0.

0.2

0.

I

0.0

-OA

①维持V1+V2=4.0的目的是.

②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14.(2022∙北京.高考真题)煤中硫的存在形态分为有机硫和无机硫(CaSO八硫化物及微量

单质硫等)。库仑滴定法是常用的快捷检测煤中全硫含量的方法。其主要过程如下图所示。

净化后干燥库伦测

气体

的空气装置*硫仪

已知:在催化剂作用下,煤在管式炉中燃烧,出口气体主要含。2、Co2、H2O.N2、SO2o

(1)煤样需研磨成细小粉末,其目的是

(2)高温下,煤中CaSo,完全转化为S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通过干燥装置后,待测气体进入库仑测硫仪进行测定。

C(IJ

品保持定值时,

已知:库仑测硫仪中电解原理示意图如下。检测前,电解质溶液中电解

池不工作。待测气体进入电解池后,SO2溶解并将匚还原,测硫仪便立即自动进行电解到

*cl;)又回到原定值,测定结束,通过测定电解消耗的电量可以求得煤中含硫量。

c1

CH;CoOH-KI溶液

①SO。在电解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测硫仪工作时电解池的阳极反应式为O

⑷煤样为ag,电解消耗的电量为X库仑,煤样中硫的质量分数为。

已知:电解中转移ImOI电子所消耗的电量为96500库仑。

(5)条件控制和误差分析。

①测定过程中,需控制电解质溶液pH,当pH<l时,非电解生成的I;使得测得的全硫含量偏

小,生成U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测定过程中,管式炉内壁上有SO5残留,测得全硫量结果为。(填“偏大”或"偏小”)

15.(2022•全国•高考真题)硫化钠可广泛用于染料、医药行业。工业生产的硫化钠粗品中常

含有一定量的煤灰及重金属硫化物等杂质。硫化钠易溶于热乙醇,重金属硫化物难溶于乙醇。

实验室中常用95%乙酚重结晶纯化硫化钠粗品。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常用芒硝(Na2SO4∙IOHQ)和煤粉在高温下生产硫化钠,同时生成CO,该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

(2)溶解回流装置如图所示,回流前无需加入沸石,其原因是。回流时,烧瓶内气雾

上升高度不宜超过冷凝管高度的1/3.若气雾上升过高,可采取的措施是。

(3)回流时间不宜过长,原因是。回流结束后,需进行的操作有①停止加热②关闭

冷凝水③移去水浴,正确的顺序为(填标号)。

A.①B.③①②C.②①③D.①③②

(4)该实验热过滤操作时•,用锥形瓶而不能用烧杯接收滤液,其原因是_______。过滤除去的

杂质为。若滤纸上析出大量晶体,则可能的原因是O

(5)滤液冷却、结晶、过滤,晶体用少量洗涤,干燥,得到Na,S-xHq。

16.(2022.湖南.高考真题)某实验小组以BaS溶液为原料制备BaCl2∙2HQ,并用重量法测定

产品中BaCl2∙2Hq的含量。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可选用试剂:NaQ晶体、BaS溶液、浓HzSO八稀HzSO八CUSO4溶液、蒸播水

步骤l.BaCl「2Hq的制备

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BaCl2溶液,经一系列步骤获得BaCl2∙2Hq产品。

步骤2,产品中BaCI2∙2%O的含量测定

①称取产品0∙5000g,用IoomL水溶解,酸化,加热至近沸;

②在不断搅拌下,向①所得溶液逐滴加入热的().IOOmol∙L?H溶液,

③沉淀完全后,60℃水浴40分钟,经过滤、洗涤、烘干等步骤,称量白色固体,质量为0∙4660g。

回答下列问题:

(I)I是制取气体的装置,在试剂a过量并微热时,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1中b仪器的作用是;ΠI中的试剂应选用;

(3)在沉淀过程中,某同学在加入一定量热的H^SO,溶液后,认为沉淀已经完全,判断沉淀

已完全的方法是;

(4)沉淀过程中需加入过量的HAO,溶液,原因是;

(5)在过滤操作中,下列仪器不需要用到的是_______(填名称);

(6)产品中Ba。?∙2HQ的质量分数为(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

1.D【详解】A.硫酸盐(含SOj、HSO;)气溶胶含有HSO,结合雾霾微颗粒中硫酸盐生

成的转化机理中有水参与,表明HS0;可在水中电离HSO;=H++SOj,所以硫酸盐气溶胶

呈酸性,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通过水桥进行电子转移,而电子转移促进了S0;中S-O键的解离,进而形成SO3,

最后转化为HSO;,结合反应机理示意图,可以判断出形成了S-O键,所以该过程包含了硫

氧键的断裂与形成,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依据雾霾微颗粒中硫酸盐生成的转化机理可知,反应中看C>2转化为HHO2,转化

为H^O;,N元素化合价下降了,作为生成硫酸盐的氧化剂,C正确,不符合题意;

PeO

D.结合反应机理示意图可知,jɪ是so:与一分子的NOz反应得到,为带有一个负

电荷的NC½SO;微粒,D错误,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为D..

2.C【详解】a为硫的氢化物,S元素化合价为-2价,则a为H?S,b为单质,则b为硫,c

为氧化物,其硫元素化合价为+4价,则C为二氧化硫,d为氧化物,其硫元素化合价为+6

价,则d为三氧化硫,e为酸,硫元素化合价为+6价,则e为硫酸,f为盐,硫元素化合价

为+4价,则f为亚硫酸盐,g为盐,硫元素化合价为-2价,则为硫化物。

A.H?S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A正确;

B.工业上由硫黄制备硫酸的路线为硫黄」‰SC>2叱.>SO3>H2SO4,

B正确;

C.SOZ溶于水生成HzSO,,会被空气氧化生成硫酸,PH降低,C错误;

D.S?-与SOj在碱性溶液中不发生反应,D正确;

故答案选Co

3.B【详解】由实验装置图可知,装置甲中亚硫酸钠与70%硫酸溶液反应制备二氧化硫气

体,装置乙中二氧化硫与氯酸钠、稀硫酸混合溶液反应制备二氧化氯气体,为防止具有还原

性的二氧化硫与二氧化氯反应,干扰二氧化氯与碘化钾溶液的反应,通入的二氧化硫必需适

量,不能过量,装置丙中盛有的碘化钾溶液与二氧化氯气体反应生成单质碘,溶液变蓝色用

于验证二氧化氯的氧化性,装置丁中盛有的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二氧化氯,防止污染空气。

A.由分析可知,装置甲为二氧化硫的制备装置,故A正确;

B.山分析可知,装置乙中二氧化硫与氯酸钠、稀硫酸混合溶液反应制备二氧化氯气体,为

防止具有还原性的二氧化硫与二氧化氯反应,干扰二氧化氯与碘化钾溶液的反应,通入的二

氧化硫必需适量,不能过量,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装置丙中盛有的碘化钾溶液与二氧化氯气体反应生成单质碘,溶液变蓝色

用于验证二氧化氯的氧化性,故C正确;

D.由分析可知,装置丁中盛有的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二氧化氯,防止污染空气,故D正

确:

故选B。

4.C【详解】A.60%硫酸和NaHSo3(s)可发生反应:H2SO4+2NaHSO3=Na2SO4+2SO2↑+2H2O,

因此装置甲可以制取SO?气体,A正确;

B.气体通入液体时“长进短处”,装置乙可以制取SO?水溶液,B正确;

C.S02不会与饱和NaHSo3溶液发生反应,因此装置丙不能吸收尾气中的SC^,C错误;

D.SO?水溶液显酸性,可用干燥的PH试纸检验其酸性,D正确;

答案选C。

5.B【详解】A.铜和浓硫酸反应过程中,生成CUSO4体现出浓硫酸的酸性,生成SCh体

现出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故A错误;

B.a处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其原因是S02溶于水生成了酸,可说明SCh是酸性氧化物,

故B正确;

C.b处品红溶液褪色,其原因是S02具有漂白性,而C处酸性高锌酸钾溶液褪色,其原因

是S02和KMn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Ch体现出还原性,故C错误;

D.实验过程中试管底部出现白色固体,根据元素守恒可知,其成分为无水CUSO4,而非蓝

色的CUSO;5比0,其原因是浓硫酸体现出吸水性,将反应生成的HzO吸收,故D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的是B项。

6.C【详解】A.样品若为NaC1,依然会出现白色沉淀,A错误;

B.氯化钠电离出的氯离子也可以被酸性高锯酸钾氧化,而使其褪色,B错误;

C.亚硝酸有氧化性,可以把二价铁氧化为三价铁,溶液变为黄色,C正确;

D.稀硝酸可以把亚硫酸根离子氧化为硫酸根离子,再加入氯化钢可以生成硫酸钢白色沉淀,

D错误;

故选Co

7.C【详解】由流程可知,加入硫酸酸浸并通入二氧化硫,可发生

Co2O3+SO2+H2SO4=2CoSOj+H2O,同时生成硫酸铝、硫酸锌等,调节溶液的pH,可生成氢

氧化铝沉淀而除去铝离子,然后再除去锌离子,再加入碳酸钠沉钻,可生成CoCo3固体,

最后灼烧生成Cθ2θ3,以此分析解答。

A.浓硫酸与铜反应需要加热,无法反应制取SO2,故A不符合题意;

B.胶头滴管使用时应悬于容量瓶上方,不能伸入容量瓶内,会污染试剂,故B不符合题意;

C.用装置丙可以过滤“沉钻”所得悬浊液,且装置中操作符合题意,故C符合题意;

D.灼烧COCO3固体应用用烟,不能在烧饼中直接灼烧固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o

8.C【详解】由图知,铜与足量浓硫酸反应生成CsS和白色物质X,无气体生成,生成

CsS时铜元素从。价升高到+1价、硫元素从+6价降低到-2价,则按得失电子数守恒、必定

存在其他产物(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按元素质量守恒只能为CUSO4,则白色物质X为

Δ

CuSO4,配平得到该反应方程式为:5CU+4H2SO4(浓)=3CUSO4+CU2S+4H2O,据此回答。

A.据分析,白色物质X为CUSc)4,溶液为蓝色,故A错误;

B.CsS和白色物质CUSo&加稀硫酸和稀硝酸时溶解,存在反应:3CU2S+16H÷+4NO;

2

=6CU÷+3S∣+4NO↑+8H2O,Y为S单质,则NO为还原产物、Y为氧化产物,故B错误;

Δ

C.由5Cu+4H2SO4(浓)=3CUSO4+CgS+4H2O可知,硫元素从+6价降低到-2价时表现氧

化性,有硫酸铜生成表现出酸性,故C正确;

Δ

D.由5Cu+4H2SO4(浓)=3CUSo4+Cu2S+4H2O知,3molCu生成O.6molCu2S,O.6molCu2S

发生反应3CU2S+16H++4NO:=6CU2++3S[+4NO↑+8H2O得至IJ0.8molNO与0.6molS,NO与

S物质的量之和为1.4mol,故D错误;

故选C。

9.D【详解】实验中浓硫酸和铜丝反应生成二氧化硫,酸性高镐酸钾可检验二氧化硫的还

原性,稀硫酸和ZnS生成H2S,H?S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单质S,体现了SCh的氧化性,最

后过量的SCh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钠,溶液显酸性。

A.冷却后将液体倒入水中,溶液为蓝色,说明CU被浓硫酸氧化,生成了硫酸铜溶液,A

正确:

B.酸性高镭酸钾可氧化二氧化硫,紫红色溶液由深变浅,直至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

原性,B正确;

C.加入稀硫酸后,稀硫酸与ZnS反应生成H2S,hhS和SCh反应生成单质S,出现黄色浑

浊,体现了SC>2的氧化性,C正确;

D.NaHSo3溶液是酸性的,酚陆溶液应该褪色而不是颜色变浅,D错误;

故答案选D。

10.B【详解】由图分析可知,X为H元素,Y为O元素,Z为S元素,W为K元素,据

此答题。

A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KHSo4,硫原子的化合价为+6价,最高价只能降低则具有氧化性,

A项正确;

B.SOz具有漂白性,其漂白原理为SCh能与有色物质如品红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

后恢复原来的颜色,B项错误;

C.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S3>κ*,C项正确;

D.KH能与H2O发生归中反应生成氢气,化学方程式为KH+H2O=KOH+H2T,D项正确;

答案选B。

H.D【详解】由流程图可知:加入硫酸酸浸并通入二氧化硫,可发生

Cθ2O3+SO2+H2SO4=2CoSO4+H2O,同时生成硫酸铝、硫酸锌等,调节溶液的pH,可生成公

氧化铝沉淀而除去铝离子,然后再除去锌离子,再加入碳酸钠沉钻,可生成CoCo3固体,

最后灼烧生成Co2O3,据此解答。

A.CU与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图甲不能制取得到SO?气体,A错误;

B.定容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容量瓶中,B错误;

C.萃取振荡时,分液漏斗下口应倾斜向上,由流程图可知:除铝时把铝离子除去了,萃取

的目的则是除去Zn?+,C错误;

D.沉钻时应缓慢滴加碳酸钠溶液,生成CoCeh沉淀,图中过滤可分离出COCeh固体,操

作合理,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12.D【详解】A.不宜用石蕊溶液检验SCh,因为SCh在溶液中易被氧化生成H2SO4,H2SO4

也会使石蕊溶液变红;应将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到品红溶液中,若品红溶液褪色后受热又恢

复红色,则说明该反应产生了Sθ2,A错误;

B.使用新制CU(OH)2浊液检验还原性糖时,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故浓硫酸催化纤维素水

解后,应先加入NaOH溶液至溶液呈碱性,再加入新制CU(OH)2浊液,加热,观察是否有

砖红色沉淀生成,B错误:

C.向Na2SO3溶液中加入Ba(NO3)2和稀硝酸,SO;会被氧化为SO:,会产生BaSO4白色沉

淀,则不能说明Na2SO3是否变质,C错误;

D.将I-澳丁烷与NaoH醇溶液共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澳水中,若滨水褪色,由于醇溶

剂与滨水不反应,说明将I-澳丁烷与NaoH醇溶液共热产生了丁烯,即I-浸丁烷发生了消

去反应,D正确;

故选D。

13.(1)Na2SO3+H2SO4=Na2SO4+SO2↑+H2O

(2)球形干燥管

(3)不正确溶液中的SO>H2SO3ʌSO;、HSO,ʌC「都能使高铳酸钾褪色

(4)HCl变黄

(5)使Fe'+的浓度保特不变Fe?+主要和SOj形成络合物使溶液变成血红色

【解析】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在溶液中部分电离,亚硫酸溶液中存在的分

子有亚硫酸、二氧化硫,存在的离子有氢离子、亚硫酸气根、亚硫酸根,实验一用亚硫酸钠

固体和70%的硫酸溶液反应制备二氧化硫气体,将二氧化硫通入氯化铁溶液中探究溶液颜

色的变化,实验二探究溶液中的微粒对溶液产生血红色的影响。

(1)由实验装置图可知,制备二氧化硫的反应为亚硫酸钠固体和70%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

二氧化硫气体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3+H2SO4=Na2SO4+SO2↑+H2O,故答案为:

Na2s03+H2sc)4=Na2s04+s02τ+H2O;

(2)由实验装置图可知,仪器a的为球形干燥管,故答案为:球形干燥管;

(3)血红色溶液中含有的氯离子和可能存在的二氧化硫、亚硫酸、亚硫酸氢根、亚硫酸根

也能与酸性高镐酸钾溶液反应使溶液褪色,则将溶液滴入适量的酸性高钵酸钾溶液中,溶液

的紫色褪去不能说明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故答案为:不正确:溶液中的SO?,SO;-、HSO;、

Cr都能使高镒酸钾褪色;

(4)由假设可知,实验①探究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对血红色产生的影响,由变量唯一化原则

可知,向血红色溶液中滴入的酸Y为盐酸;实验②探究二氧化硫和亚硫酸浓度对血红色产

生的影响,由实验结论可知,加入的盐酸与亚硫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和亚硫酸对实

验无影响,则反应的实验现象应与实验①相同,溶液又变为黄色,故答案为:HCI;变黄;

(5)①山变量唯一化原则可知,探究亚硫酸氢根或亚硫酸根浓度对血红色产生的影响时,

应保持溶液总体积不变达到溶液中铁离子浓度不变的目的,故答案为:使Fe3+的浓度保特不

变;

②由图可知,混合溶液中亚硫酸氢根离子的体积分数越大,吸光度越小说明产生血红色的原

因是铁离子和亚硫酸根离子形成络合物使溶液变成血红色,故答案为:Fe3+主要和SO〉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