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淘宝店铺:向阳百分百】【淘宝店铺:向阳百分百】重难点06民国与北洋时期:革命与动荡中前行目录核心知识脉络图详览命题点与易错点解读HYPERLINK常考重难点概念突破限时检测(建议用时:40分钟)按住ctrl键,同时点击目录,即可跳转到对应内容(文件夹中附有pdf版高清导图,可以配套使用)甲午战争是民族觉醒;新文化运动是国民觉醒解读:民族觉醒是爱国精神,国民觉醒是追求民主、民权。这两进程是在近代史中逐步发展的,甲午战争和新文化运动算是标志但不是开始。戊戌变法开始批判制度,新文化运动是全盘批判解读:洋务运动更多是增量改革,戊戌变法是挑战旧制度的开始,而新文化运动算是挑战的高潮,也激发更多学者思考中西学的客观评价问题,三民主义一不反帝,二民族不平等,三没有给农民土地解读: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目标,有驱除鞑虏的狭隘民族主义倾向,平均地权口号只停留在城市而且并未落实,新三民主义是对这三个问题的修正。辛亥革命结束君主专制,但没有改变社会性质,也没有带来稳定。解读:辛亥革命没有改变地主土地所有制和自然经济主导的经济结构,也没有改变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所以社会性质没有改变。辛亥革命是革命派、立宪派和地方实力派多股力量合作的产物,所以缺乏足够的中央集权能力,很快国内陷入割据和混乱。《临时约法》的两大缺点:因人设法、立法服从行政解读:《临时约法》是借鉴美法民主的产物,在总统制和责任内阁制之间的摇摆和变动体现了立法服从于行政的局限。新文化运动是给辛亥革命补课,五四运动爱国但是不理性。解读: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是群众基础薄弱,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就是开启民智,所以说新文化运动有给辛亥革命“补课”的价值。五四运动反映了学生的爱国精神,工人的力量巨大,但是缺乏法治精神近代无论尊孔还是反孔,本质都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的手段。解读:康有为尊孔复古是为了减少变法阻力,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是为了促进民主科学观念传播。中国一大盲从苏联脱离国情,二大提出合理革命纲领,三大推动国共合作。解读:一大的局限是没有看到中国与俄国的革命环境不同,二大的进步是意识到了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是反帝反军阀,三大提出“党内合作”有利于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是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战争是民族统一战线,后者更广泛解读:革命统一战线这里其实是国共统一战线,由广大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联合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革命统一战线的发展,包括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亲英美派。北伐是党内合作,抗日是党外合作,后者不存在争夺领导权问题解读:北伐是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所以当国民党转向反动的时候,争夺领导权具有必要性。抗战国共两党各自负责一个战场,有合作但是没有相互领导关系,共产党名义上承认蒋介石是中国战区的最高领袖。【北洋军阀时期】始于袁世凯在政治格局中占主导地位,袁世凯死后分裂成以奉系军阀、直系军阀、皖系军阀三大派系为首的军阀势力,1926年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揭开了反对北洋军阀的战争,1928年张学良“改旗易帜”后结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为了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此法案。约法规定强调主权在民、否定君主专制;规定自由平等原则,否定封建等级;体现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实行责任内阁制。这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从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是近代中国民主化的一座丰碑,也是辛亥革命的最主要成果。【《二十一条》】一战期间日本强迫袁世凯签订的卖国条约。一战爆发后,日本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交换条件,于1915年向袁世凯秘密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企图把中国的领土、政治、军事及财政等都置于日本的控制之下,袁世凯于5月9日接受了除第5号外的全部要求,这就是“五九国耻”。由于全国人民的坚决反对,“二十一条”最终未能付诸实行。【巴黎和会】是指一战中胜利的协约国为缔结合约,1919年初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的会议。大会将战前德国在山东的特权交给日本,损害了中国的利益,中国代表拒绝在合约上签字。巴黎和会最终构筑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其实质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一场分赃大会,未能从根本上协调好各国的争议,埋下了二战的种子。【山东问题】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时,德国强占胶州湾,把山东作为势力范围;1914年,日本以对德宣战为名出兵山东;1915年,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在巴黎和会上,操纵会议的英、法、美把山东转让给日本,激起中国的五四运动;1922年,美、英不愿看到战后日本在中国势力扩大而支持中国与日本签订会外协定,中国收回山东,赎回胶济铁路。【国民革命运动/国民大革命/北伐战争】国共合作之下共同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运动,起点为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终点为1927年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口号是打倒列强除军阀,其中北伐战争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上消灭了北洋军阀,也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农民协会】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群众组织。以贫雇农为核心。简称农会或农协。1922年到1925年,彭湃、毛泽东等在浙江、广东、湖南等地发动了农民斗争,成立了农民协会,提出了“一切权力归农会”的带有建立革命政权性质的口号。在农民运动中,地主,土豪,劣绅,被打倒,农会成了唯一的权力机关,封建势力被极大地遏制。【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提出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1905年孙中山在《同盟会宣言》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同年11月,在《民报发刊词》中阐明了"民族、民权、民生"三个主义,主张同时进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推翻清朝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三民主义:在民族主义方面,旧三民主义所突出的是“反满”,矛头指向清王朝:新三民主义则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目标;在民权主义方面,过去只是抽象地提倡“自由、平等、博爱”,新三民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在民生主义方面,过去有“平均地权”的政纲,新三民主义则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办法,承认“耕者有其田”,并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因此,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又被中国共产党人称为“革命的三民主义”和“新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乡村建设运动】20世纪20—30年代由一批知识分子(主要代表:晏阳初、梁漱溟、卢作孚)倡导并参加的以建设和复兴中国农村和解决中国农民问题为主旨的社会改良运动。该运动以救亡为主要目的,以改良为主要手段,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要作用在于普及了农村教育,培养了农业人才;改善农村的社会风气;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我国后来农村改革和建设提供了借鉴。主要局限是:脱离现实国情,忽视阶级结构,没有发动群众。(建议用时:40分钟)1.(2023·全国甲卷·28)清末,陈去病在《论戏剧之有益》一文中说:“此其奏效之捷,必有过于劳心焦思,孜孜矻矻以作《革命军》《驳康书》《黄帝魂》《落花梦》《自由血》者殆千万倍。”他号召青年人投身戏剧。这反映出()A.传统戏曲的演出逐渐衰落B.戏剧开始由愉悦达官显贵转向民众C.戏剧成为宣传革命的手段D.反清书籍宣传革命思想的作用弱化【答案】C【解析】由材料“《革命军》《驳康书》《黄帝魂》《落花梦》《自由血》”可知邹容的《革命军》和章炳麟的《驳康书》都是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代表作,陈去病主张青年人投身戏剧,意在通过戏剧鼓动平民,宣传革命思想,故选C项;材料强调戏剧的宣传内容,并未说明传统戏曲的演出情况,排除A项;“开始”表述过于绝对,且材料并未提及戏剧的受众群体,排除B项;清末反清书籍进一步传播民主革命思想,宣传革命思想作用强化,排除D项。2.(2023·全国高考新课标卷·29)1910年,长沙爆发抢米风潮。具有地方议会性质的湖南谘议局致电军机处,请求朝廷撤换处置失当的巡抚,谘议局议长和士绅联名致电湖广总督瑞澂。瑞澂认为该士绅等“迹近干预”,上奏朝廷:“巡抚乃系疆臣,用舍尤应钦定。”这表明()A.新政强化了清廷权威B.谘议局架空了督抚权力C.地方势力控制了官场D.士绅阶层民主意识增强【答案】D【解析】据材料“地方议会性质……谘议局议长和士绅联名致电”可知,谘议局有地方议会性质,体现了民主性,谘议局议长和士绅联名致电湖广总督,说明士绅阶层的民主意识增强,故选D项;据材料“爆发抢米风潮……撤换处置失当的巡抚”可知,体现了地方士绅阶层对政府官员的执政能力提出了异议,统治权威受到了质疑,清末新政强化了清廷权威的说法与主旨不符,排除A项;据材料“谘议局致电军机处,请求朝廷”可知,谘议局所提出的请求并不能直接生效,还需经过清廷的决定,因此谘议局架空了督抚权力的说法与主旨不符,排除B项;据材料“请求朝廷……瑞澂认为该士绅等‘迹近干预’”可知,他们的诉求并未立即被采纳,因此,地方势力控制了官场的说法与主旨不符,排除C项。
3.(2023·浙江高考·7)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据载,宋教仁曾谓:“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则总统政治上之权力至微,虽有野心者,亦不得不就范。”下列项中,与宋教仁限制总统权力意图相吻合的是()①临时大总统代表政府总揽政务②临时大总统统帅全国陆海军队③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并可弹劾临时大总统④临时大总统发布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临时大总统代表政府总揽政务
”强调总统的行政权,与限制总统权力不符,故①错误;“临时大总统统帅全国陆海军队”强调总统的军事权,与限制总统权力不符,故②错误;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制约总统的行政权,并拥有弹劾权,体现限制总统权力意图,故③正确;“临时大总统发布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体现出国会议员对总统权力的制约,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4.(2022·河北高考真题·7)优贡考试是清廷废除科举后保留的善后举措。据1907年《时报》载:在浙江优贡考试期间,一位趋新的外地书商发现当地士子对新学的了解相当“卑下”,“思想之鄙陋有不能言语形容者”,他“不禁为吾浙前途悲”。据此可知,当时()A.风俗习惯新旧杂糅B.教育近代化艰难起步C.社会呈现转型特征D.士子对新政缺乏信心【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清末新政时期,科举制废除之后,实行了优贡考试,“一位趋新的外地书商”发现参加优贡考试的浙江士子对新学了解不多,思想落后,“不禁为吾浙前途悲”,体现了书商认为新学能够挽救浙江前途,反映了新学在社会上的影响,体现出社会呈现出转型特征,故选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风俗习惯指的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主要包括民族风俗、节日习俗、传统礼仪,材料反映的是科举制废除后,参加优贡考试的士子仍被传统思想束缚的情况,不属于风俗习惯的范畴,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教育近代化起步于洋务运动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士子对新政缺乏信心反映的是士子对新政的态度,材料内容为清末新政时期,废除科举考试后,实行了优贡考试的善后措施,参加优贡考试的士子对新学了解不多,思想落后,没有涉及士子对新政的态度,不能反映士子对新政缺乏信心,排除D项。5.(2022·海南高考·6)郭沫若在广东访某故居时写道:“早识汪胡怀贰志,何期陈蒋叛三宗。百年史册春秋笔,数罢洪杨应数公。”据此推断,“公”应指()A.林则徐B.康有为C.孙中山D.蔡元培【答案】C【解析】据材料“何期陈蒋叛三宗”“数罢洪杨应数公”,可知郭沫若痛斥汪精卫、胡汉民、陈炯明和蒋介石叛变革命,违背了革命初衷,而洪秀全和杨秀清发起的太平天国运动也最终因为阶级的局限性而失败,所以他认为革命的坚定意志和革命贡献以孙中山最为突出,故选C项;林则徐依然属于传统地主阶级的范畴,排除A项;康有为主张社会改良,反对暴力革命,排除B项;蔡元培属于民国初期的教育学家,不属于革命者的范畴,排除D项。6.(2022·湖北高考·7)下图是近代一位青年寓居天津期间的元旦日记,箭头所指的方框内文字()A.流露出对社会嬗变的失落情感B.反映了帝制到共和的时代变化C.展现民国元年元旦的社会景象D.表达作者投身革命的坚定立场【答案】B【解析】据材料“五色旗炳耀通衢”“黄帜青龙销声匿迹”可知,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五色旗为国旗,五色旗取代了黄帜青龙,这本质上是从帝制到共和的时代变化,故选B项;材料是对辛亥革命带来变化的中性描述,“失落”说法错误,排除A项;社会景象指五色旗取代了黄帜青龙,民国元年即1912年1月1日之时,天津依然属于清朝统治之下,因此,不可能悬挂五色旗,排除C项;从材料“五色旗炳耀通衢”“黄帜青龙销声匿迹”中看不出其对革命的态度,得不出“投身革命的坚定立场”的结论,排除D项。7.(2022·广东高考·7)清末《游学译编》上刊登的《劝同乡父老遣子弟航洋游学书》云:“向之极可慕恋之科举的虚荣者,今已为蕉梦矣。而出洋学成,量与出身,已见明谕,宦达之路、利禄之路、学问之路、名誉之路,胥于是乎在。”这反映了当时()A.出洋留学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B.落第士人成为官派留学生主要来源C.新政改革加快了社会结构变动D.科举停废改变了国人的中西体用观【答案】C【解析】清末新政中废除了科举制度,出洋留学成为读书人的一种选择,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社会结构发生变动,故C项正确;《游学译编》刊登的文章并不能代表广泛的社会认知,排除A项;材料只是说明科举废除对于落第士人思想的影响,且当时官派留学生主要来源并不是落第士人,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与政治制度等的争论,且“改变了”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8.(2023·辽宁高考·7)1914年9月,北京政府颁布《商会法》,规定商会对各级地方官厅行文一律用“呈”“禀”,地方官厅对商会则用“令”“批”。该法一经颁布就遭到商界人士的强烈反对。这反映了当时()A.文言文与白话文使用的矛盾B.愚昧观念与科学思想的斗争C.改良思想与革命理念的碰撞D.专制思想与民主观念的冲突【答案】D【解析】据材料“呈”“禀”“令”“批”“商界人士的强烈反对”可知,民国初年,“呈”“禀”与“令”“批”的对比,体现了地方官厅是商会的上级,商界人士的强烈反对实际上是在反抗专制主义,即专制思想与民主观念的冲突,故选D项;文言文与白话文使用的矛盾爆发于新文化运动时期,排除A项;“呈”“禀”“令”“批”是专制思想,而非愚昧观念,排除B项;改良思想与革命理念的碰撞发生于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思想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保皇派在辛亥革命前的思想辩论,排除C项。9.(2023·山东高考·6)图2为1919年12月《少年社会》的创刊宣言。这表明该刊编者认识到()A.互助协作是挽救危亡的主要手段B.人的解放和社会改造是时代使命C.青年学生是宣传社会主义的主力军D.理性觉醒和教育革新是革命的前提【答案】B【解析】题干述及的时间是1919年,即新文化运动后期,图片内容是《少年社会》的创刊宣言,即创刊的目的,据图片内容可知,该刊物要塑造“有社会生活情感的少年”和“进步的社会”,这表明该刊编者认识到人的解放和社会改造是时代使命,故选B项;据题干“协助的少年”可知,互助协作是培养“有社会生活情感的少年”的手段,而不是“挽救民族危亡”的手段,排除A项;题干虽然述及了“少年的社会”及“社会的少年”,但是并没有述及新少年在新社会中国所宣传的具体内容,排除C项;据题干中“社会的少年”和“少年的社会”等内容可知,理性觉醒和教育革新是塑造新少年和新社会的途径,而不是“前提”,排除D项。10.(2023·湖北高考·8)1915年5月22日,《申报》刊登了一则上海中国明明眼镜公司的声明:“近有丧心病狂之徒,以自己之营业失败,侮蔑本公司货物,谓贩自日本,实为本公司意外之奇辱也……不独本公司无丝毫日货,即中国全国眼镜界上,吾亦敢断言绝无丝毫日货混杂其间。”该现象反映()A.外交关系影响社会舆论B.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C.民族企业发展形势严峻D.中外商业竞争愈发激烈【答案】A【解析】由材料“不独本公司无丝毫日货”“吾亦敢断言绝无丝毫日货混杂其间”可知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加之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抵制日货使得民族工业迎来短暂的春天,但当时民族工业存在恶性竞争,一些公司诋毁其他公司贩卖日货,从而影响其公司的发展,说明外交关系影响社会舆论,故选A项;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1914年至1918年处于一战时期,欧洲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使我国民族工业发展迎来黄金时期,排除C项;材料“丧心病狂之徒”“侮蔑本公司货物,谓贩自日本”并非特指外国企业,无法得出中外商业之间竞争愈发激烈,排除D项。11.(2023·全国高考新课标卷·30)表2中国民族资本构成比重表(%)1894年1913年1920年1936年(不包括东北)产业资本2.2811.6414.8421.36商业资本74.8967.3058.8750.55金融业资本22.8321.0626.2928.09表2可以反映出()A.民族工业呈现发展趋势B.商业贸易日益萎缩C.近代金融体系臻于完善D.经济结构逐渐失衡【答案】A【解析】据表2数据可知,从1894年到1936年,中国民族产业资本的比重从2.28%增加到21.36%,结合所学,甲午战后、辛亥革命后、一战期间、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数据信息可以反映出民族工业呈现发展趋势,故选A项;从表中数据看,商业资本的比重虽逐年下降但仍占主导,因此商业贸易日益萎缩的结论错误,排除B项;金融业资本比重虽然有所上升,但涨幅不大,而且金融体系制度如何无法反映,近代金融体系臻于完善与主旨不符,排除C项;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包括农业、工业和商业等领域的发展状况,表格只提供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金融业资本的比重和发展态势,并没有提供其它经济部门的数据,所以无法判断经济结构是否逐渐失衡,排除D项。12.(2023·全国甲卷·29)有学者认为,绅商是个新兴的社会阶层,主要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已开始接触和使用新的资本主义营运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开始带有近代趋向,但在很多方面依然非常守旧和传统。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国()A.绅士是社会转型的主要动力B.“尊士贱商”的积习遭弃C.传统社会阶级结构已被颠覆D.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答案】D【解析】由材料“开始接触和使用新的资本主义营运方式”“但在很多方面依然非常守旧和传统”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绅商,使用资本主义营运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带有近代趋向,具有引领中国进步的革命性,但同时又深受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对守旧势力存在妥协,具有两面性,故选D项;材料强调绅商具有近代与保守的两面性,并未与其他社会阶层进行对比,无法得出“主要动力”,排除A项;“遭弃”表示不符合史实,且材料未涉及“尊士贱商”,排除B项;材料强调社会结构的变化,且“已被颠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13.(2022·广东高考·8)1918年,挪威作家易卜生的名作《娜拉》在中国出版,主人公娜拉不甘心做“丈夫的傀儡”而离家出走的行为被称赞为体现了“女性的自觉”,后来鲁迅发表《娜拉走后怎样》,则作如下比喻:“因为如果是一匹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以下解释正确的是()A.“小鸟”代表尚未觉醒的女性B.“笼子”是指落后的经济形态C.“无路”源于君主专制的压迫D.“鹰”等是指社会上的旧势力【答案】D【解析】1918年正值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材料中“小鸟”代表反对传统礼制的新女性,跑到外面的世界依然会遭到社会上旧势力的反对,材料中的“鹰”是指社会上的旧势力,这是鲁迅对当时社会旧势力的抨击与鞭挞,故D项正确;材料中“小鸟”代表已经觉醒的女性,排除A项;“笼子”是指落后的封建礼制,而非落后的经济形态,排除B项;当时君主专制已经被推翻,排除C项。14.(2024·清华大学11月份诊断)1910年,清政府由载泽主管的度支部,要求各省在清理财政的基础上,由清理财政局编制省预算,然后经督抚核准上报度支部,再由度支部汇总中央各部院的预算经费,编制全国预算草案,最后提交资政院审核。此规定()A.缓解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B.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推动了财政体制的近代化D.增加了清政府财政的灵活性【答案】C【解析】据题干可知,在清末新政期间,载泽在对社会经济状况进行全盘调查统计之上,基本上明晰了国家可税资源的分布与征收途径,然后在信息充分和可计算的基础上,来决定国家税收的征收方式与使用方向,这样就将全国的财政资源完整、统一、公开地呈现出来,以便知情与使用,促进了国家财政体制的近代化,进而推动国家迈向理性化,故选C项;据所学可知,清末新政并没有完成挽救清王朝覆亡的历史结局,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清末新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且题干所述及的财政改革措施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没有关系,排除B项;题干述及的是清政府清末新政中财政预算流程,而“灵活性”是指其具体运作层面,排除D项。15.(2024·湖北重点中学联考)1894年,孙中山创建革命团体,亲自起草团体章程。在这个章程中,他第一次提出了“振兴中华”这一具有民族复兴思想内涵的口号。他的这个口号()A.表明民族意识全面觉醒B.开辟民族复兴光明前景C.反映近代中国主流思潮D.集中体现三民主义思想【答案】C【解析】据题干可知,孙中山“振兴中华”口号具有“民族复兴”思想内涵,结合所学可知,该口号与近代中国思想主流相一致,即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振兴,故选C项;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以后,中华民族意识进一步升华,表明民族意识全面觉醒,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开辟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在1905年所成立的中国同盟会上,孙中山完整地提出了“三民主义”思想,排除D项。16.(2022昆明市统)清末新政时期,民间传言四起,“新政乃清政府奉列强旨意为洋化中国而举办”“新政是专与人民为难的害人之举”等言论传播尤其广泛。这种现象反映出A.辛亥革命爆发的条件已经成熟B.国人有强烈的排外落后意识C.清政府的政治威信在逐步丧失D.新政不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答案】C【解析】民间传言新政乃清政府奉列强旨意为洋化中国而举办“新政是专与人民为难的害人之举”,说明民众不认为新政是为了国家发展和民生幸福,可见清政府失去了在民众中的政治威信,故C项正确;关于清末新政的民间传言不能说明辛亥革命爆发的条件成熟,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清政府失去威信,并非强调国人的排外落后意识,排除B项;清未新政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中国近代化,排除D项。故选C项。17.(2023福州质量检测)经过三年努力,商务图书馆于1907年出版发行了《日本法规大全》(80册)。该书一上市便得到社会追捧,当时国内各个公共机关都订购了这套书。这表明A.政治变革推进新学传播B.民主法治成为民众共识C.改良思潮引领社会主流D.专制制度受到广泛冲击【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1907年商务图书馆出版发行了《日本法规大全》,在当时受到社会追捧,各个公共机关都订购了这套书,这表明此时正值清末新政期间,社会上对于日本的政治变革持肯定态度,而《日本法规大全》的流行也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传播,即政治变革推进新学传播,A项正确;民主法治并非民众共识,在广大的农村和内地,人们思想仍旧比较落后保守,排除B项;题干强调因清末新政公共机关都订购《日本法规大全》,不能体现社会主流,排除C项;1907年处于清末新政期间,清末新政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且根据所学知识此时专制制度尚未受到广泛冲击,排除D项。18.(2024·四川宜宾一模·29)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次年在地方各省筹设咨议局。《咨议局章程》规定,各省咨议局议员由州县选举产生,有决议本省预算、决算、税法、公债等权力,又规定地方督抚对“咨议局之议案有裁夺施行之权”。咨议局的设立,从侧面反映了()A.中央地方的权力制衡B.民主政治的首次实践C.立宪派掌握地方实权D.晚清社会的制度转型【答案】D【解析】清末预备立宪时,规定各省咨议局议员“由州县选举产生”,并有权“决议本省预算、决算、税法、公债等”,这明显带有民主色彩,从侧面反映了晚清由专制向民主的社会制度转型,故选D项;题干是对地方咨议局设立的相关规定,并未涉及到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分配问题,没法得出中央地方权力制衡的结论,排除A项;1898年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尝试对民主政治的首次实践,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题干仅是关于地方咨议局设立的相关规定,并未提到其实践的结果,不能据此得出立宪派掌握地方实权的结论,且D项说法本身也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19.(2024·湖北部分名校8月联考·7)19世纪末20世纪初,四川保路运动在进行社会动员时,还大量使用了报刊、广告等属于现代大众传媒的宣传手段,以至于成都电报局委员报称:保路同志会“刊布传单,张贴广告,指斥政府,摇惑民心”,最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由此可知,四川保路运动取得成效的原因之一是()A.革命党人行动组织十分严密B.革命党人懂得借助近代大众传媒力量C.晚清政府势单力薄自顾不暇D.铁路工人已经成为革命主体核心力量【答案】B【解析】材料“还大量使用了报刊、广告等属于现代大众传媒的宣传手段”表明近代大众传媒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辅助社会总动员的作用,体现了革命党人对近代大众传媒的利用,故选B项;辛亥革命最终走向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组织不够严密,且材料未提及革命党人的组织情况,排除A项;四川保路运动发生时,清政府曾派兵迁往镇压,且材料未提及清政府在保路运动中的相关状况,排除C项;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晚清时期尚未正式登上政治舞台,排除D项。20.(2024·江西10月联考·14)武昌起义后,立宪论者纷纷援引、调适从日本输入的国体政体理论,或扩充国体政体类型,构建包容帝制的“共和新体”;或辨析国体、政体,剥离君位与君权的关联。这从侧面说明当时()A.君主立宪制政体更符合国情B.变革政治体制成为时代需要C.革命派的主张获得社会认可D.民主共和观念得到了传播【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辛亥革命爆发后,立宪派主张变革政治体制,剥夺君主的权力,甚至要建立起包容帝制的“共和新体”,这表明变革政治体制成为时代需要,故选B项;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史实可知,君主立宪政体不符合中国国情,该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说明辛亥革命爆发后,人们思考应当变革政治体制,并不能得出材料社会认可革命派主张的结论,排除C项;民主共和观念指谁当皇帝,天下共诛之,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21.(2024·湖南师大附中月考三·8)下面是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财政收支统计表(单位:万银元)据表可知,当时()收入项目收入数目支出项目支出数目外债850政府各部及会议80公债及私人借款277海陆军费1400发行新钞100外债佣金和私债65两淮盐税110杂项开支5其他50
总计1387
1550A.革命政府难以掌控辖地B.帝国主义阻碍中国革命C.民族资本主义力量弱小D.旧官僚等抵抗革命进程【答案】A【解析】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从支持的地区来看,主要是中国最富裕的两淮江浙一带,但收入中盐税的比例较低,证明革命政府难以掌控辖地,故选A项;材料主要是南京临时政府的财政开支状况,没有涉及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干预,排除B项;民族资本主义力量弱小主要体现在对封建势力的软弱和妥协上,材料中没有关于封建势力的描述,排除C项;旧官僚确实对辛亥革命有阻碍的行为,但材料中主要涉及政府的财政收支,旧官僚干预革命在材料中没有依据,排除D项。22.(2023·山西名校高三11月联考·11)1912年2月14日,革命派占绝对优势的临时参议院就建都地点进行表决,开票时计得28票,20票主北京,5票主南京,其决议称:“前经各省代表指定临时政府地点于南京者,因当时大江以北尚在清军范围内。今情势既异,自应因时制宜,定政府地点于北京”。决议中“今情势既异”指()A.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B.革命派内部分裂非常严重C.清帝退位封建帝制结束D.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答案】C【解析】据材料“1912年2月14日……因当时大江以北尚在清军范围内。今情势既异”结合所学可知,“今情势既异”是指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北方局势发生变化,故选C项;据所学可知,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是指1912年2月15日当选临时大总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临时参议院就建都地点进行表决时对国内局势的分析,建都地点的变化与革命派内部分裂无关,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临时参议院就建都地点进行表决时对国内局势的分析,与旧官僚投机革命无关,排除D项。23.(2024·广东高三11月联考·8)中国人的家中都有牌位,传统写法是“天地君亲师”五个字,“君”是指皇帝。民国以后,一些家庭改写为“天地国亲师”,将“君”易为“国”,表示不要皇帝,而崇奉民国。这一变化反映了()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动摇B.西方民主思想影响深远C.近代国家观念得到传播D.社会改良依然任重道远【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民国以后,中国一些家庭将牌位传统写法中的“君”改为“国”,表示抛弃皇帝而崇奉民国,说明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也传播了近代民族国家观念,故选C项;“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动摇”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且“天地”“亲师”的影响仍然存在,说明儒家思想依然有较大影响,排除A项;“影响深远”不合题意,与材料“一些家庭改写为‘天地国亲师’”相悖,排除B项;“依然任重道远”不合逻辑,与材料提及一些家庭思想的进步相悖,排除D项。24.(2024·湘豫名校9月联考·17)政党政治是近现代国家建设的基本形态。近代以来,中国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对政党政治模式进行了近半个世纪的艰难探索。在这一探索过程中()A.维新派走在了时代前列B.近代君主立宪制度产生C.宋教仁付出了沉痛代价D.袁世凯废除了政党政治【答案】C【解析】宋教仁是近代中国政党政治的伟大实践者,在他和革命同仁努力下,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赢得了国会选举的胜利,但因威胁到袁世凯的独裁统治而遭到了刺杀,所以说宋教仁为政党政治付出了沉痛代价,故选C项;维新运动时期,中国尚未政党政治,政党政治是在辛亥革命后才出现的,排除A项;近代中国没有确立君主立宪制度,排除B项;“宋案”发生后,袁世凯镇压了二次革命,解散了国会和国民党,政党政治名存实亡,但并未“废除”,排除D项。25.(2024·安徽江淮十校联考一·10)有学者认为,“此役是关乎国体之战,亦如蔡锷所言,是‘为四万万人争人格’”,“经此役后中国传统的君主制正式告终,其后溥仪在民国六年的复辟及二十一年的伪满洲国,也只不过是由军阀、日本人操纵的傀儡而已。”“此役”是指()A.二次革命B.护国战争C.护法运动D.第二次护法运动【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关乎国体之战”“蔡锷”和“君主制的正式告终”等信息可以判断出是护国运动,其矛头直指袁世凯复辟帝制,故选B项;二次革命针对宋教仁案,与君主制政体无关,排除A项;护法运动斗争的对象是段祺瑞,段祺瑞掌权后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排除C项;第二次护法运动发生于1921—1922年,与君主制政体无关,排除D项。26.(2024·贵州贵阳一中)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派系很快发展为混战与割据的局面。如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在英美支持下,控制了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皖系的段祺瑞在日本支持下,据有皖、浙、鲁各省;奉系的张作霖以日本为靠山,占据东北三省。这种局面出现的根源是()A.帝国主义的支持干预B.中国先天地理分割性C.没有统一的国家军队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答案】D【解析】据材料“混战与割据的局面”和所学知识,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具有分散性,自给自足,是军阀混战与割据的经济基础,也是其得以存在的根本原因,故选D项;帝国主义的支持干预是外部因素,不是根源,排除A项;地理分割性是客观因素,不是根源,排除B项;袁世凯死后北洋派内缺乏能够统御北洋军的人,不是没有国家军队,排除C项。27.(2024·重庆11月调研·10)从1914年到1919年五四前夕,中国各地工人群众共举行经济性质的罢工斗争185次,平均每年达347次,具有自发的组织领导和明确目标的罢工斗争不断增多,例如参加反对袁世凯的“护国运动”、反对签订“二十一条”的爱国运动等。由此可知,早期工人运动()A.促进了民主革命发展B.从经济斗争转向政治斗争C.巩固了共和民主政治D.开始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各地工人群众……罢工斗争不断增多”,可知,工人运动的高涨,展示了无产阶级的力量,推动了反帝反封建斗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提供了阶级基础,故选A项;仅从罢工斗争的增多,无法得出斗争的属性,排除B项;早期工人运动,因没有科学思想为指导,没有坚强政党的领导,没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因而不会巩固共和民主政治,排除C项;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开始于五四运动后,排除D项。28.(2023·湖南雅礼中学月考·7)下图表达的鲜明主题是()A.现代性国家的构建B.宪政体制的实践C.民主与专制的斗争D.社会共识的崩解【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北洋派和革命党的相互斗争,实质上属于民主与专制的斗争,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主题是民主与专制的斗争,而不是现代性国家的构建和宪政体制的实践,排除A.B两项;材料未体现社会共识的崩解,排除D项。故选C项。29.(2024·四川雅安“零诊”·13)下图可以说明()A.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表现B.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经济侵略的加剧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具备了产生条件D.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开始【答案】C【解析】材料“商品销售市场”、“资金”、“劳动力”等因素满足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条件,加之材料中“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可判断时间是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结合所学知识,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面包机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铣铜镁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前景规模预测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铁路机车车辆配件制造行业竞争状况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贸易金融市场发展前景及未来趋势预测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调压箱市场发展前景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蔬果加工产业发展现状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莫匹罗星市场运行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苜蓿草市场经营状况及投资战略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红土镍矿产业运营状况及发展规划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白金行业运行现状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快消品行业高端水品牌全案策划案例
- 2024新版(外研版三起joinin)三年级英语上册单词带音标
- 纺织服装面料创意设计
- 四川义务教育三年级生命生态与安全教案下册
- EPC总承包项目工程设计各阶段的服务承诺
- 2024-2030年中国达克罗行业运行态势与前景展望分析报告
- 2024-2025学年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2024)岭南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
- 2023届高考英语全国甲卷试卷讲评课件
- 第2课《“友邦惊诧”论》(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同步课堂(高教版2024·拓展模块上册)(同课异构)
- 温州市瓯海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房屋买卖合同预交定金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