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难点04宋元明清: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成熟目录核心知识脉络图详览命题点与易错点解读常考重难点概念突破限时检测(建议用时:45分钟)按住ctrl键,同时点击目录,即可跳转到对应内容(文件夹中附有pdf版高清导图,可配套使用)1.三省六部提高效率减少失误,二府三司制约相权效率低下解读:一般唐制代表古代行政制度的巅峰,所以考察相对积极的作用。唐往后多考察僵化和不足。2.宋制的理性精神:宰枢互兼有利于提高效率,职事分离有利于集中事权解读:宋代制度问题多多,但是也并非一无是处,宰枢互兼是个特殊现象,职事分离则是宋代常制。3.架空相权、制约相权、分割相权都会强化专制解读:这里所指的是中朝的设立、监察权的扩大、三省和二府三司的建立。4.城市化发展两大表现:突破时空,经济职能和服务职能完善解读:突破市坊限制和时间限制,其实安史之乱以后就有。城市职能完善是人们进城的重要原因。5.经济重心南移先是农业发展后是商业发展,推动了文化重心转移,但没有改变政治重心。方。6.交子是特殊历史条件的产物,不是客观经济发展的结果解读:交子是民间货币,便钱才是官方发行的。交子的出现一定程度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更直接的原因是铜钱匮乏,铁钱笨重,人们需要临时性替代物品。所以纸币的出现,并不能推动中国走向资本主义。7.汉代儒学是外儒内法兼采百家,侧重管理国家(民本——君本);宋代理学是三教合一,侧重约束社会,两者都是适应统治需要的产物解读:董仲舒侧重提供治国手段,朱熹更强调社会道德水平提升,两人合力提升了中国的国家治理水平,也使得中国社会逐步陷入固化8.三教合一儒学地位受到冲击,但依然是正统思想;佛道兴起既适应统治者稳定社会需要,又符合民众寻求慰藉心理解读:三教合一儒学失去的是独尊地位。佛道兴起是中国社会诉求的反映,也有佛教本土化的努力。9.理学是精神贵族化,对象平民化解读:理学本质上是希望每个人都活的像圣人那样,这有利于社会道德水平提升,也给中国人带上了沉重的道德枷锁。10.风俗画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体现;文人画受理学发展的影响。解读: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城市化推动市民阶层壮大,市民阶层带来市民文化,市民文化包括了风俗画、小说散曲、杂耍等等。理学发展则带来了道德标准的泛化影响,书法、诗词、绘画、服饰等等方面注重表达情操高洁、实现道德教化目的,都是理学影响的产物。11.世族是血缘世袭,士族是能力世袭,乡绅利于地方管理解读:血缘世袭是宗法制影响,能力世袭是科举制影响,乡绅是“国权不下县”的产物12.汉州、唐道、宋路、明巡抚,都是监察转行政的代表。解读:监察区变成行政区的主要原因是监察权本来就具有特殊性,又长期固定在一个地区,容易尾大不掉。解决的办法是保持地方监察的同时加强流动监察。13.监察制度特点:位卑权重、相对独立、服务皇权解读:古代监察的首要目的不是服务于国家利益,而是巩固统治,保证官员忠诚。所以监察往往随皇帝心意办事,随意性较大。14.中朝内阁军机处,三省合一剩中书,权力再大都是皇权畸形强化的表现(后宫、宦官、外戚同);明太祖废丞相,皇相矛盾消失;内阁、军机处权重职轻都只是皇帝助手。解读:有绝对的权力中心,就会有权力依附者,对依附者的不信任又会导致新机构的诞生,利用不同依附者的权力斗争来维护皇权稳定是专制者的惯用手段。废除丞相,只是使得名义上的皇相矛盾消失,皇帝和官僚集团的矛盾依然存在。15.阻碍中国近代化转型的根源是经济结构畸形(自然经济高度强化),而非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解读:自然经济造成的国内市场狭小,低农业生产效率造成的农业劳动人口占比较高,是中国近代化转型缓慢的经济根源。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只能算政策影响,而非根本原因。16.草市增强了城乡联系,明清城市小型化是市镇经济发展的产物。解读:草市位于城乡之间,不能直接等同城市繁荣。明清专门化工商业市镇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城市人口减少,降低了中国的城市化率,当然重农抑商政策影响也很大。17.商帮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但未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解读:古代商帮多从事盐茶贸易、经营票号钱庄,依赖政府特权多过于依赖技术进步,所以对经济结构升级缺乏贡献。18.新航路开辟以来中国是白银流入,清中期以后是白银流出,前者带来了白银货币化,后者导致银贵钱贱农民贫困化加剧。解读:白银流入的原因是中国手工业发达,流出的原因是只有传统手工业发达,缺乏近代化生产因素,再加上鸦片贸易,中国获得的白银最终完全流出,还倒贴数亿两。19.一条鞭法推动农产品商品化;摊丁入亩减轻人身依附。解读:一条鞭法实现了实物税向货币税的过渡;摊丁入亩实现了人丁税向土地税的过渡。这两者都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摊丁入亩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叠加使清代人口过度膨胀,城市化率和人均收入都长期得不到提升,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中国社会内生转型能力不足。20.新儒学批判专制但不反对皇权,并未认识到专制本质缺陷,而且还缺乏经济和社会基础解读:新儒学反专制更多是明亡清兴的民族情绪和文人情怀使然,背后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和资产阶级数量都远远未达到启蒙运动的水平,因此新儒学不能推动中国的时代觉醒21.古代科技重实用轻探索,重总结轻实验,根源是经济结构落后。解读:古代科技多数是生产和生活经验的产物,并非观察和实验的产物,并不具备真正的近代科学性,因此也很难转型为近代科技发明。从根源上讲,这是由于古代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中国地大人多相对资源丰富,缺乏足够探索新技术的动力。专制制度、科举和儒家文化重道轻器都是次要的阻碍因素。22.古代社会生活受商品经济发展,由家族化、等级化逐步向市民化发展解读:社会生活是经济发展特征的反映,农耕经济在中国带来了宗法等级和专制秩序,而商品经济是瓦解这一秩序的推手,因为商业更追求自由和独立,反对强权约束。所以东西方社会在近代化过程中,都经历了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壮大的历程。23.西学东渐,明清是宗教为主科技为辅,近代科技为主向制度和文化转变。解读:明清新航路开辟西方传教士伴随商船来到中国,带来了西方的基督教文化也传播了部分科技,这一时期我们是被动学习,他们传播科技也不是为了中国技术进步,只是为了吸引中国人关注基督教,所以对中国进步的意义不大。近代自洋务运动以来,中国学习西方是主动的,虽然节奏较慢,但是推动了中国社会逐步实现近代化转型。【二府三司制】宋代削弱相权,加强君权的重要举措。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另设“中书门下”(政事堂)作为宰相办公机构。宰相只保留行政权,军政归枢密院,财政归“三司”,权力相互制衡。将政务、财政、军政等权分开,而大权则系于皇帝手中。【官职差遣】宋代,官僚制度中有“官”“职”“差遣”的区分。“官”,实际是一种等级待遇,作为叙级、分等、定薪的依据。“职”,不是职务,而是加官,只是一种虚衔。上述两种官僚,“有官无权”“有职无权”,真正负实际责任的是“差遣”。“差遣”,也称职事官(事务次官),是官僚担任的实际职务。例如,名义上宰相是中书令、门下侍中,但那仅仅是“官”,掌握相权的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这些“差遣”。如此,皇权得到加强,但也出现严重的冗官现象,冗费增多,且效率低下。【台谏合一】宋以前各朝台(御史)、谏(谏官)职责分明,宋朝开台谏合一之端。谏官并不单任谏职,也常纠举弹劾大臣;御史台御史除主监察外,也有进言规谏之责。二者虽各有侧重,但事权常常相混,故并称台谏。【募役法】是指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自行出钱雇人应役。雇员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分摊。原来不用负担差役的女户、寺观,也要缴纳半数的役钱,称为"助役钱";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这保证了劳动时间,促进了生产发展,也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律”与“例”】律的纂修比较慎重,具有相当的稳定性;而例可因时制宜,随时增删和修改,是一种更为灵活的法律形式,而且例的数量大大多于律条。【乡约制度】通过士大夫自觉地义务地在乡村建立起来的开展思想教化的制度。【猛安谋克制】金朝时实行的军民合一地方组织。既是军事组织,也是地方行政组织。它推行加速了女真族的封建化进程。【南北面官】辽代为了有效控制各族人民,而采取的中央官制。南面官仿唐制设三省六部,官员多用汉人,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由契丹贵族担任,权力较南面官大,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这一制度也促进了契丹向封建文明过渡,有利于民族交融。【行省制度】元代确立的以行中书省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的制度。中央设立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地方设立行中书省,行使中书省权力,受中央节制,重大民政呈报中书省,军政呈报枢密院。作为中书省在地方的派出机构(“流动的中央政府”),掌管一省政务,简称“行省”。行省是地方最高地方行政区划,下设路、府、州、县,没有中央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制度,也不得调动军队,而且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此外中央通过御史台进行监督,通过省官互迁加以控制。这一制度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为后世制度建设提供了借鉴。【西南土司制】为了加强对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管理,元代任用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地方长官,称谓土司,允许世袭,但要忠于朝廷,缴纳贡赋。由于土司世袭,容易形成割据势力,不利于中央集权所以从明代开始改土归流,雍正时大规模推行,到乾隆基本完成,改为流官统治,至此西南土司制度结束。【榷场】辽宋夏金时期各政权在边界地区设立的互市市场,其兴废受政治关系影响较大。贸易受官方严格控制,官府有贸易优先权,并对民间交易货物进行检查并收税,军用物资在禁止交易之列。对宋朝来说榷场起到控制边境贸易、增加财政收入和安边绥远的作用。【草市】宋朝设置在城镇以外的常设市集。唐朝后期已经出现,至宋得到普遍发展。草市居于基层市场的地位,它们往往产生于交通要道、关津渡口或城市边缘,与农村联系密切。起初基本为定期举行,农民用农副产品交换农具、日常生活用品,称为“赶集”或“趁墟”。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一部分草市演变为居民点,个别的上升为县、镇。紧邻州县城郭的草市,则往往发展为新的商业市区,与旧市区相连,成为州县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田制不立】宋初对土地没有明确地规定所有权,也没有土地政策,没对土地实行严格管理。这一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也导致了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尖锐矛盾。【经济重心南移】古代中国经济中心迁移的过程。魏晋以前,中国黄河中下游是自文明出现以来的经济中心区域。魏晋以后由于北方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去大量劳动力和先进技术,再加上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唐代安史之乱进一步加速了南方发展,南北差距日益缩小,五代时期南方已经超过北方。南宋以后,稳定地形成了南方经济领先于北方的经济格局,南方最发达的江浙地区长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宋朝商业革命】表现:城市繁荣,彻底打破“市”“坊”界限,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商品交换品种增加,许多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开始转向市场;出现了纸币;海外贸易发达。【宋明理学】在东汉魏晋时期道教、佛教直接冲击削弱儒学统治地位的背景下,北宋士大夫利用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而掀起的儒学复兴运动,北宋五子开创理学,南宋朱熹建立理学体系,南宋陆九渊和明朝王守仁心学推进理学新发展,使儒学进入稳定成熟的新阶段,这也是儒学对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吸收的结果。由于该思想体系以"理"为宇宙最高本体和哲学思辨的最高范畴,故称“理学”,也称“新儒学”、“道学”、“宋学”。理学的天理是道德神学,同时成为儒家神权和王权的合法性依据,理学以儒家学说为中心,兼容佛道两家的哲学理论,论证了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至南宋末期被采纳为官方哲学。理学的出现对后世政治、文化教育、伦理道德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日本、朝鲜、琉球、越南等国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书院】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多为著名学者创建或主持。最早出现在唐玄宗时期,东都洛阳紫微城的丽正书院。正式的教育制度则是由朱熹创立。书院设山长,主管教学,兼管院务,有官办和私立之分,官办书院由地方官礼聘山长,私办书院自聘山长,须呈报官署备案。书院以自由研习为主,集众讲授为辅,山长或名师讲经、讲文、讲诗无定期。【格物致知】程朱理学主张花时间,讲方法,深刻探究万事万物的本质,以达到对普遍真理的认识。通过接触世界万事万物,亲身实践,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理”的理解,格物是致知的基础,致知是格物的目的和深化,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认识“理”的方法。而不是求科学之真。【内阁制】明朝废丞相后虽然达到高度集权的目的,但是政务繁多的弊端显出,为此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设立内阁制,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明宣宗时内阁已有票拟权,到了明神宗时六部全归内阁,由内阁首辅负责,反映内阁官员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此制度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始终不是中央正式机构,始终没有法定地位,皇帝也通过司礼太监加以牵制,避免威胁皇权。【票拟/批红】票拟指一切内外奏章送到内阁,由阁臣代替皇上先看,提出处理意见,再由首辅大学士墨书到一张小票上,皇帝看后,将小票撕掉,亲自用红笔写批在奏章上,叫批红。随着票拟制度的形成,应由皇帝在大臣的奏章上用朱笔批写的最后裁定意见,渐由司礼监秉笔太监代批。于是,秉笔太监就成了皇帝的代言人,有的甚至利用职权之便擅自改动内阁的票拟。【军机处】雍正年间设立,有皇帝选亲信大臣组成。主要职责是帮助皇帝处理紧急军务,乾隆以后成为清朝的中枢权力机关。它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因此,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奏折制/密折制】清朝官员向皇帝奏事进言的文书制度。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这种迅速、机密的联系方式,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宣政院】是元朝设立的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理藩院】是清代创设的一个专门管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中央机构,还监管对俄交涉等外交事务。【土司制度】明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沿袭元朝的统治办法,设立宣慰司、土知府等各级行政机关,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土司长官,允许其世袭。他们对辖区内的行政有自主权,但必须效忠朝廷,按时向朝廷缴纳贡赋,调兵从征,职位的继承必须经过朝廷的批准。【改土归流】明清时期,废除西南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司制度,改由中央政府委派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直接进行统治。改土归流强化了清政府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治理、版图开拓与巩固的重要政策。【一条鞭法】明代中后期至清代前期实行的赋税及徭役制度。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大大简化了税制,增加了财政收入,也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身依附。既是明代社会矛盾激化的被动之举,也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主动选择。【朝贡贸易】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的进贡和回赐关系,是两国或两个政府之间的一种承认尊卑地位的礼节性外交关系。其特点是由官府控制,私人和民间组织禁止参与;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是以中华为中心的区域性国际体系;包含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多重制度性联系;具有等级色彩;崇尚睦邻友好,文武并用,厚往薄来;持续时间长;以儒家思想为外交的基本原则;缺乏正式的外交机构。其实质是宗藩关系在经济上的体现。【商帮】是以乡土亲缘为纽带,拥有会馆办事机构和标志性建筑的商业集团,有利于规避内部恶性竞争,增强外部竞争力,同时更可以在封建体制内利用集体的力量保护自己。【公行】又叫"洋行"或"洋货行",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对外国侵略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也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与经济往来。【海禁政策/闭关锁国】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明太祖朱元璋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多次下令"片板不许入海",严禁民间从事海外贸易。清初,为隔离东南沿海的反清武装,朝廷颁布"迁海令",实行较明朝更为严厉的海禁政策,该政策扼杀了中外交往的正常发展特别是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闭关锁国”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意在隔绝外界的本质精神和原则立场,一种防范国内人民接触外界以维护封建统治的指导思想。【隆庆开关】明朝隆庆帝(明穆宗)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从此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获得了合法的地位,明朝成为当时世界上贸易往来最频繁的国家。这一政策突破了朝贡贸易的局限,大大推进了中国与国际市场的联系,促使晚明中国白银货币化的最终完成。【宗藩体制】广义上,它涉及国内皇帝与宗亲、功臣等实力集团的关系以及国际上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特殊的传统关系。而狭义的宗藩制度实乃围绕皇帝处理皇权与宗亲、功臣等地方实力集团关系而确立的重要行政机构。【十三行】清政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专业商行。康熙时指定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四地为对外通商口岸,其中广州海关于1685正式开关,招募十三家商行,为官府代理海外贸易业务,后来商行数目变动不定,但习惯上一直称“十三行”。1757下令“一口通商”,四大海关仅留广东一处。此后十三行作为广州海关下属代理商,成为清朝唯一合法的外贸渠道,负责向外商征收关税。并代为管理外商,从事对外交涉,同时赚取巨额商业利润。【行商制度】清政府管理经营和控制对外贸易的制度,是封建垄断的特殊制度。行商几乎垄断了当时全国的对外贸易,只有行商是官方承认的有资格跟外国商人做生意的商人,具有“半官半商”的性质,也有人称其为“官商”。【商帮】中国封建社会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队伍的扩大和商业竞争的需要,区域商人群体逐渐形成,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以乡亲相助为宗旨,以会馆办事机构和标志性建筑为场所的商人群体。明清朝时以晋商,徽商等最为活跃,他们活动范围遍及全国、远涉海外,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摊丁入亩】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康熙五十一年,清政府宣布“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即以后新增人丁,不再增加丁银。雍正时,又实行“地丁合一”制度,即把丁银全部摊入田赋之中。这种办法叫“摊丁入亩”。自此,我国古代长期实行的人头税废止了,促进了生产的发展。【鱼鳞图册】古代土地登记簿册,将房屋、山林、池塘、田地按照次序排列连接地绘制,表明相应的名称,是民间田地之总册。南宋开始编制这种图册,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推行始于明朝,是明代各级政府征税派役的基本依据。【新经济因素发展】明朝中期以后,江南地区的制瓷、纺织等私营手工业,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机工出资,机工出力”,类似于资本主义生产中的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但由于官府压制,商品经济整体水平不高,并没有直接发展为资本主义。【工商皆本】最早是明末清初,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一书中提出,主张商和农都是本业,应该使工商农均衡发展。该主张从实际出发,有利于当时经济的发展,符合时代潮流。【西学东渐】是指从明朝后期到近代的西方文明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以来华西人、出洋华人为主,以书籍、新式教育等为媒介,以香港、通商口岸以及日本等为重要窗口,以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文化为主要内容,涉及天文、历法、炮术、物理、水利等应用科学技术。它对中国自然科学发展有一定作用,但受制于和君主专制的社会状况,并未产生深远影响。伴随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又出现一股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探索新知、寻求变革、强国御侮的潮流。经历新思想萌发、洋务运动兴起、维新思想成熟、民主共和兴盛、民主科学高涨和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从器物到制度到思想文化,有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中国社会近代化不断深入的过程。【文字狱】明清时因文字犯禁或借文字罗织罪名清除异己而设置的刑狱。文字狱严重禁锢了思想,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专制主义日趋腐朽、没落在思想文化领域内的反映。【致良知】王守仁提出人生而有“圣人之心”,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其实就存在于本心之中,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良知往往被私欲所侵蚀,所以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从而让理学从高高在上的台阶走到人间,愚夫愚妇也能通过“发明本心”和“致良知”得到“天理”,使理学具有了普适性,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正式完成。【知行合一】心学的认识论,王阳明认为知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建议用时:40分钟)1.(2023·全国卷)民众日常生活能够反映时代特点。下列情景中,可能出现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A.早晨在家喝红薯玉米粥 B.晚上去夜市听人说书C.到指定市场用银元购物 D.出门时穿件黄色棉袍【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唐以后,随着坊市制和宵禁制度的松弛,夜市,这一经济形态才在夹缝中逐渐萌芽。到了北宋时期,坊市制终于成为过去,这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稳定,经济的繁荣,造就了夜市的产生。历史上夜市的真正开放并形成规模是在宋代。据《宋代商业史研究》载: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四月十三,太祖赵匡胤下令开封府:“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来,不得禁止。”所以可能出现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晚上去夜市听人说书,B项正确;玉米在1531年最早传到广西,红薯进入中国约为1593年,而北宋的存续时间是960年—1127年,排除A项;中国历史上大量使用银子做货币开始于明朝中期,此时欧洲殖民者携带这海量白银从美洲来到中国沿海,这些银子的涌入才让中国市场上白银的储量达到了可以支持日常交易的地步,排除C项;宋朝仁宗之时规定不准一般人身着黄色为底色和配图花样,排除D项。故选B项。2.(2023·全国卷)南宋时书籍流行,文人刻书蔚然成风,如陆游、范成大、杨万里、朱熹等人在各地任官期间,都曾刊行自己或先人、名宦、师友、乡贤的著述,地方官学、民间书院等亦以刻书为己任。这有助于A.士族阶层的出现 B.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C.科举制度的兴起 D.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宋时期(中国)。据材料“南宋时书籍流行,文人刻书蔚然成风”及所学知识可知,书籍作为文化传承和传播的重要载体,南宋时期书籍的流行推动了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D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特权,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所以,士族阶层并非在南宋时期出现,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儒学正统地位确立,排除B项;隋朝时期确立科举制,唐朝进一步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3.(2023·辽宁·高考真题)绍兴和议之后,金人所需茶叶“自宋人岁供之外,皆贸易于宋界之榷场”。1198年,金朝认为向南宋购茶“费国用而资敌”,次年在今山东、河南等地设坊制茶。然其茶叶价高味差,售卖不畅,遂“罢造茶之坊”,继续向南宋购茶。这表明A.金朝辖境内不适宜茶树的种植 B.金朝财政负担沉重C.茶在金人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198年宋朝、金朝(中国)。材料反映了绍兴和议后,金朝从南宋购买茶叶,但由于金朝自己制茶的成本高、品质差,导致茶叶售卖不畅,于是继续从南宋购买茶叶,这说明茶在金人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金朝辖境内不适宜茶树的种植,排除A项;材料主要反映出茶在金人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材料未体现金朝财政负担沉重,排除B项;虽然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是在南宋时期,但是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当时经济重心南移是否完成,排除D项。故选C项。4.(2023·江苏·高考真题)下表呈现的是宋代程颐和朱熹的思想观点。这说明理学家思想家观点程颐读史须见圣贤所存治乱之机,贤人君子出处进退,便是格物朱熹若未读彻语、孟、中庸、大学便去看史,胸中无一个权衡,多为所惑A.主经学史时须重视道德教化 B.研究历史注重史料搜集整理C.通过探究万物获取历史真相 D.借助历史事实领悟心学理念【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材料可知,程颐认为读史书需要看见圣贤所留下的治乱的关键,贤人君子出仕或隐退的时机,就是格物;朱熹认为读书要按一定的次序,不要颠倒,读史之前要先将四书读透彻。综上可看出,两人都主张主经学史时须重视道德教化,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史料搜集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中描述的是读历史要用儒家思想去权衡,没有体现探究万物获得历史真相,排除C项;心学理念是王阳明的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5.(2023·海南·高考真题)有学者认为,宋代的识字率相对较高。真定府的一处摩崖石刻显示,山区牧羊人也有能读会写者;南方农村的文化教育水平高于北方,如建州“耕且读者十家而五六”,邵武军的许多村落“皆聚徒教授”。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书院制度日趋完备 B.雕版印刷相当普及C.崇文兴教渐成风尚 D.文化重心已经南移【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可知,宋代识字率较高,即便是农村地区的村落,文化风气依然浓厚,因此可以推断宋代整个社会形成崇文风气,C项正确;材料仅显示宋代形成崇文风气,材料没有讲明是因书院制度完备而形成的,排除A项;B项表述符合史实,据材料无法得出宋代雕版印刷术相当普及,排除B项;D项表述基本符合史实,材料中虽然有“南方农村的文化教育水平高于北方”的信息,但是材料重点不是强调宋代南方文化重心南移,材料整体上突出宋代崇文的社会风气,排除D项。故选C项。6.(2023·全国卷)北宋理学家张载认为:“封建者,天下之事,分得简则治之精,不简则不精,故圣人必以天下分之于人,则事无不治者。……为天下者,奚为纷纷必亲天下之事?”这表明张载主张A.扩大地方权力 B.恢复郡国并行制度C.健全中央机构 D.简化官员选任程序【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封建者,天下之事,分得简则治之精,不简则不精,故圣人必以天下分之于人,则事无不治者。……为天下者,奚为纷纷必亲天下之事?”可知,张载认为,若一切都由中央朝廷来管,必有许多事情管理不好,所以,要实行“封建”,扩大地方的权力,这与北宋时期地方的边防无力有一定的联系,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中央权力过大,而非主张恢复郡国并行制度,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分配,没有体现中央机构的健全以及官员选拔制度,排除C项和D项。故选A项。7.(2023·全国卷)宋仁宗下诏废郭皇后。御史中丞孔道辅、谏官范仲淹等以“后无过不可废”,跪求奏对。仁宗遣宰相吕夷简告知他们皇后应废的理由。事后,孔道辅等遭贬黜,朝廷诏令御史、谏官不得“相率请对”。这反映了宋代A.皇帝家事不容外朝官员置疑 B.士大夫政治降低了皇帝权威C.御史与谏官职能有混通趋势 D.宰相已沦为君主专制的工具【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从材料信息看,宋仁宗下令废后,遭到了御史和谏官的反对,朝廷诏令御史、谏官不得“相率请对”,也就是两个机构不能联合起来奏对,应该各负其责。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御史与谏官职能有混通趋势,C项正确;古代家国一体,皇帝的家事即国事,不能说不容置疑,排除A项;从材料信息看,御史和谏官的行为遭到了皇帝的强力反击,维护了皇帝的权威,排除B项;“仁宗遣宰相吕夷简告知他们皇后应废的理由”,不能说宰相沦为君主专制的工具,排除D项。故选C项。8.(2023·全国卷)宋代依据有无田产,将全国户口分为主户和客户。下表是北宋宝元元年(1038)和元丰元年(1078)三路主户、客户的统计数据,表中客户比率变化反映年份数据户别政区荆湖南路荆湖北路江南东路主户客户客户比率主户客户客户比率主户客户客户比率宝元元年4564313546260.4373505932387090.4059022611714990.160元丰元年4756773955370.4542800003775330.5749262252010860.178A.土地兼并程度加深 B.地域经济差别扩大C.商品经济发展加快 D.贫富差距逐渐缩小【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中国)。阅读材料表格数据可知,从北宋宝元元年(1038年)至元丰元年(1078年),三路(北宋的地方行政区)的客户(没有土地的农民)比率都呈现上升趋势,这个趋势表明失去土地的农民数量增多,反映了土地兼并程度的加深,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客户比率的变化,不能体现区域经济的差异,排除B项;客户比率的增加,不能反映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客户比率的增加,反映了贫富差距的扩大,排除D项。故选A项。9.(2023·全国卷)明代很多熟读儒经而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秉持“虽终日作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的信条。尽心于实践“圣人之学”。与这种社会行为最契合的思想观念是A.“百姓日用即道” B.“心外无物” C.“存天理,灭人欲” D.“工商皆本”【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虽终日作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并结合所学可知,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自己为了利益去行商,但是有自己的原则,即利己又利人,不害己害人,这样能做到就是圣贤有道德的人。百姓日用即道是中国明代思想家王艮提出的哲学命题,王艮主张从日常生活中寻求真理,要求统治者把满足群众穿衣吃饭作为第一需要,把“百姓”和“圣人”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读经和做生意不违背,亦儒亦商,儒商是也,A项正确;心外无物,是出自宋代哲学家陆九渊的“心即理也”,以及“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基础上提出的,主张心与物同体,物不能离开心而存在,心也不能离开物存在,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著名儒者程颢、程颐提出的道德修养目标。理解为保存心中本具的天理,消灭人的私有欲望,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封建统治者顽固推行“崇本抑末”的政策,以农为本,工商为末,保护和发展农业经济,抑制工商业的蓬勃发展,这就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黄宗羲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工商皆本”的口号,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0.(2023·全国卷)明初,朱元璋要求百姓邻里之间必须互相知晓丁数、职业,即“某民丁几,受农业者几,受士业者几,受工业者几,受商业者几”。这一措施意在A.强调农商皆本 B.加强对民间的控制C.禁止人口流动 D.促进经济均衡发展【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初(中国)。据材料“明初,朱元璋要求百姓邻里之间必须互相知晓丁数、职业”及所学知识可知,百姓对邻里的情况相互知晓,有利于基层民众的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进而加强对民间的控制,B项正确;明清时期,政府厉行重农抑商政策,且邻里之间“知晓丁数、职业”,不能体现政府对农业和商业的态度,不能反映农商皆本,排除A项;明清时期,对人口流动进行严格的限制,但并不禁止人口流动,C项表述过于绝对,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邻里之间“知晓丁数、职业”是为了加强对民间的控制,与经济均衡发展没有直接关系,且邻里之间的相互了解不能促进经济“均衡”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11.(22·23下·辽宁·高考真题)1749年,乾隆皇帝谕曰:“蒙古、汉人,同属臣民,如有书写之处,应称‘蒙古’‘内地’,不得以‘蒙’‘汉’字面混行填写,已屡经降旨。今马灵阿奏折,犹以‘夷’‘汉’二字分别名色,可见伊等全未留心。”此谕意在A.加强中央集权 B.维护国家一统 C.调整民族关系 D.规范文书体例【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材料中乾隆皇帝的谕旨是要求在文书中不得用“蒙古”、“汉人”称呼蒙古族和汉族,而应称“蒙古”“内地”,这体现了清朝统治者对蒙古族和汉族一视同仁的民族政策,其意在维护国家一统,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清朝统治者对蒙古族和汉族一视同仁的民族政策,而不是调整民族关系,排除C项;规范文书体例是对材料的误读,排除D项。故选B项。12.(22·23·江苏·高考真题)据淮关税收统计,乾隆年间由运河输往江南的大豆、豆饼每年达数百万石之多。此外,每年由海路从山东半岛和东北输入江南的上千万石粮食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作为手工业原料和农业肥料的大豆和豆饼。上述史实反映了乾隆年间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B.长途贸易依赖海路运输C.北方粮食亩产量国内领先 D.商人资本控制了生产领域【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乾隆年间由运河输往江南的大豆、豆饼每年达数百万斤,东北输入的上千万石粮食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作为手工业原料和农业用粮”可知,清朝时,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手工业较北方发达,农业产量高,需要较多大豆和豆饼作为手工业原料和农业肥料,因此北方生产的大豆就大量运输至南方,A项正确;材料还提及了运河运输,不能说明长途贸易依赖海路运输,排除B项;C项与史实不符,北方粮食亩产不及南方,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商人资本控制了生产领域,排除D项。故选A项。13.(2023·海南·高考真题)琼剧源于明代传入的“军戏”。它以中板为主,融会了多种外来剧种的声腔和曲牌,到20世纪30年代才有现名。有戏谚云:“生脚儒雅且潇洒,旦脚文静又婉娇。彩旦辣,花生刁,书僮天真梅香飘。”独特的文化内蕴和表演形式使其远播粤、桂等地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这一历程主要反映A.故土情结助推文化传承 B.人口迁徙促进文化交流C.商路畅通带动文化传播 D.艺术形态彰显文化魅力【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据材料可知,琼剧在融合外来剧种的基础上形成,因独特的文化内蕴和表演形式使其远传国内外,可见琼剧的影响力来自于自身的艺术形式,D项正确;材料信息不涉及琼剧的故土情结,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人口迁移的信息,因此无法得出人口迁移促进文化交流的认识,排除B项;材料中同样没有关于商路畅通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14.(2023·全国卷)清乾隆帝曾诏谕山东巡抚,称其奏折所述事宜为日常公事,不合体制。此后,乾隆帝多次晓谕各省督抚,此类公事应当使用题本文书,经内阁等部门呈送;只有“案关重大,决不待时者”才可用奏折。由此判断A.奏折最早出现在乾隆年间 B.奏折制度有利于制衡皇权C.奏折具有机密高效的特点 D.奏折需要经内阁中转呈送【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只有‘案关重大,决不待时者’才可用奏折。”可知,乾隆时期,规范了对奏折使用的要求,只有那些特别重要、特别紧急的事务,才可通过奏折进行上奏,说明清朝的奏折具有机密高效的特点,便于皇帝对地方的控制,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奏折最早出现在康熙时期,排除A项;材料中描述的是对奏折制度的规范和要求,没有体现制衡皇权信息,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常规文书经内阁中转呈送,而奏折单独呈送皇帝,不经中转,收发环节,排除D项。故选C项。15.(2023·全国卷)我国东南沿海某港口,在15世纪只是一个“结茅而居”的渔村,到16世纪,已成为“繁华世界”,“宝货塞途,家家歌舞赛神,钟鼓管弦,连飙响答”,时称“小苏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A.朝贡贸易繁荣 B.农业生产技术进步C.白银大量流入 D.海上丝绸之路兴起【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16世纪(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6世纪,我国东南沿海某港口贸易增多,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结合所学,这一时期,新航路开辟,世界贸易增多,中国手工业产品迅速发展,在对外贸易中占优势,因此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促进了东南沿海港口城市的兴起,C项正确;明朝在朝贡贸易中采取“免征税”“给予赏赐”等优待政策,“厚往薄来”,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对东南沿海港口城市兴起作用有限,排除A项;材料强调明朝的对外贸易,与农业生产技术进步无关,排除B项;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形成于秦汉,兴于唐宋,衰落于明清时期的海禁、闭关锁国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16.(23·24上·长春·一模)《宋会要辑稿》载,开宝二年(969年),宋太祖下诏“自今应西川、山南、荆湖等道所荐送举人,并给往来公券(免费福利),仍令枢密院定例施行”。此举A.提高了人才选拔的公平性 B.缘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增强了士人对政权的认同 D.确立了重文轻武的政策【答案】C【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本题材料,969年(宋朝建立初期),宋太祖下诏“自今应西川、山南、荆湖等道所荐送举人,并给往来公券(免费福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为新政权,宋朝此举,既有助于选拔高质量的西南地区人才,也能促进士人对新政权的政治认同,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统治区域的扩大,并非人才选拔的公平,公平性表现为选拔标准和选拔方式,排除A项;经济重心南移是指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中下游流域,与本题所提供的空间不相符,排除B项;北宋重视科举制度,是重文轻武政策的重要表现,也是北宋士大夫阶层发展的重要原因,但是并不能据此得出确立了重文轻武的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17.(22·23下·江苏·模拟预测)学者李昌舒认为,靖康之难并非经济与军事的力量悬殊所致,恰恰相反,当时北宋的军队在数量和战斗力上均强于金兵,但由于思想的禁锢、士风的萎靡,面对社稷存亡的危急时刻,大多数士人或是避祸不言,或是互相攻击,导致战机一误再误。这一观点强调北宋灭亡的主要原因是A.统治集团墨守成规 B.贵族阶级奢靡腐败C.专制集权统治措施 D.前线将领贻误战机【答案】C【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范围为宋代(中国)。北宋过度集权,导致权力分割过细、制度过于僵化,养成了因循守旧风气,材料中“思想的禁锢、士风的萎靡”“士人……避祸不言……互相攻击”均是具体表现,C项正确;统治集团的墨守成规是过度集权导致的,因此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士风的萎靡不等于贵族阶级奢靡腐败,排除B项;“士人或是避祸不言,或是互相攻击,导致战机一误再误”意味着并非将领贻误战机,排除D项。故选C项。18.(22·23上·抚顺·模拟预测)有学者统计,宋元时期中国肥料种类计有46种,明清时期超过100种,《徐光启手记·广粪壤》即记载肥料107种。作物生产中肥料施用量也逐渐增大,清末太湖地区稻作生产中,肥料与用工比重由明代的1:2.65提增到1:1。这反映出明清时期A.农业精耕细作进一步发展 B.土地质量得到了普遍改善C.土地投入远远高于其效益 D.劳动力的投入量逐渐减少【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明清时期使用肥料的比重增高,说明当时重视提高单产,精耕细作进一步发展,A项正确;增加肥料使用是可以改善土地质量,但材料不能反映质量普遍提高,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农业生产效益提高,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效益肯定高于土地投入,排除C项;材料对比的是肥料与用工的比例,不能体现农业用工的具体数量,不能得出农业劳动力的投入量逐渐减少,排除D项。故选A项。19.(23·24上·南充·模拟预测)传统观点认为,明清时期中国的学术思想殊少突破。但有学者提出,阳明学的兴起、汉宋之争等现象的背后,是明清学术思想民间化、多元化及专业化趋势的发展,这些趋势使明清学术走向与前代有了根本区别。这表明明清时期A.学术思想成果更加辉煌 B.阳明心学推动学术转向C.文化高压政策有所放松 D.学术思想活力依然存在【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的中国。材料“阳明学的兴起、汉宋之争等现象的背后,是明清学术思想民间化、多元化及专业化趋势的发展”体现的是明清时期虽然君主专制走向强化,但是民间学术思想仍然具有活力,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学术思想的活力,非学术思想成果,排除A项;当时占据主导地位的仍然是程朱理学,阳明心学并未推动学术转向,排除B项;明清时期思想专制并未放松,排除C项。故选D项。20.(22·23下·河北·模拟预测)元朝时期,统治者决议“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确定了宋、辽、金三朝独立成史的原则,修正了南北朝修史时出现的“南书谓北为‘索虏’,北书谓南为‘岛夷’”的弊病。在对三朝历史编纂中,力图用相似的篇幅设置来记录三朝历史发展进程,负责编纂的史官也来自不同民族。这反映出元朝A.“大一统”的政治意识得到强化 B.边疆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C.开创了为少数民族修史的先例 D.民族交融缓和了社会矛盾【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元朝统治者确立宋辽金三朝“各与正统”、独立成史的原则,修正了南北朝修史弊病,任用不同民族史官修史等,反映出元朝“大一统”的政治意识得到强化,A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元朝边疆治理及成效,排除B项;据所学,开创为少数民族修史先例的是西汉司马迁,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元代民族交融缓和社会矛盾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21.(22·23下·山东·模拟预测)元代文人为了满足学术和文艺的荣誉感,出现了私设的考试组织,文人中间公推一名德高望重之人担任考官,由他品评各人所写的诗文,文人中出现一股不以学术求仕进的学风。这一现象的出现(
)A.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 B.缘于政府取士政策的变化C.推动了新儒学体系的形成 D.提升了普通民众的文化修养【答案】B【详解】本题是多项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的时空是:元代(中国)。依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私设”“不以学术求仕进”,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在很长时间之内取消了科举制度,广大知识分子失去了求学入仕的途径,因此元代出现“一股不以学术求仕进的学风”,B项正确;A项中的“商品经济”,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元代文人对儒学体现的发展,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元代文人,“普通民众”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2.(23·24上·山西·阶段练习)据史料记载,宋代城市空间较前代有了较大扩展,“打墙侵街”“接檐造舍”随处可见。另外,商铺建筑发展迅速,这使都市有了更大的容纳量和吞吐量,传统大都市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材料说明宋代A.政府管理职能发生转变 B.城市坊市界限未被打破C.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 D.城市商品经济得到发展【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时期的中国。材料“宋代城市空间较前代有了较大扩展”“商铺建筑发展迅速”体现的是宋朝时期,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城市布局有了显著的变化,D项正确;当时政府的职能并未发生变化,排除A项;宋朝时期已经突破市坊分开的限制,排除B项;明清时期,市镇经济兴起,排除C项。故选D项。23.(22·23下·抚州·模拟预测)根据史料的记载,宋人面孔长圆,细眉开目,宋代的化妆品主要有额黄、鸦黄、眉黛、红粉、口脂、花钿等,女性也不像唐朝妇女抛头露面()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B.体现了贵族旨趣的转变C.折射新儒学思想的影响 D.源于统治者的大力提倡【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女性也不像唐朝妇女抛头露面”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理学家认为天理构成人的本质,而天理在人间体现为伦理道德“三纲五常”,“格物穷理”的思维方式被宋人普遍认可,他们的审美方式更是因此而变为“观物必造其质”,故他们的行为方式开始谨遵社会伦理,C项正确;材料所述与商品经济的繁荣无关,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特别强调贵族的习惯,排除B项;材料现象与统治者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C项。24.(22·23下·辽宁·模拟预测)宋代是祠神文化成熟的时代,“上而州县,下至闾巷村落,无不各有神祠”。宋代统治者大力尊崇与扶持各种祠神,既完善了以前的祠神,又创造了大批影响深远的祠神。宋代的祠神文化A.强化了宋代的封建中央集权 B.有利于教化民众和凝聚民心C.彰显出开放包容的社会风气 D.促进民族交融强化民族认同【答案】B【详解】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用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范围为宋代(中国)。“上而州县,下至闾巷村落,无不各有神祠”说明,普通民众广泛信仰祠神。宋政府大力尊崇与扶持各种祠神是为了教化民众、凝聚民心,维护社会安定,B项正确;宋政府通过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分权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祠神文化与强化中央集权关系不大,排除A项;祠神文化是宋代文化中的一种,仅仅从这一种文化中无法判断出宋代社会风气是开放包容,排除C项;祠神崇拜与民族交融、民族认同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25.(22·23下·湖南·模拟预测)历经五代皇帝的元朝权臣铁木迭儿曾建议朝廷出资建立官营海商船队,以垄断海外贸易利润。元文宗拒绝了他的建议,认为海外贸易应该由民间海商自由经营,朝廷只要征税即可。这表明元代A.贸易政策相对开放 B.海外贸易空前发达C.重视传统朝贡体系 D.放弃重农抑商政策【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朝廷不垄断海外贸易,听任民间经营海外贸易,可见贸易政策相对开放,A项正确;朝廷的政策开放不代表当时的海外贸易就空前发达,材料并不能体现这点,排除B项;既然朝廷不主动参与对外贸易,听任民间经营,显然就没有特别重视朝贡贸易,排除C项;贸易政策相对开放不等于放弃重农抑商,最多只算抑商执行得不严,排除D项。故选A项。26.(22·23下·西宁·二模)1367年朱元璋发出《谕中原檄》,在“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口号下北伐元朝。后来朱元璋在登基诏书中称“惟我中国人民之君,自宋运告终。帝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其君父子及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并把忽必烈列入历代帝王庙。朱元璋此举体现了A.政治主张的前后矛盾 B.对蒙汉民族平等的追求C.对政权正统性的重视 D.对恢复封建专制的意图【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67年(中国)。据本题材料“北上讨元”“明朝建立”,“惟我中国人民之君,自宋运告终。帝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其君父子及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明朝建立前,朱元璋为了讨伐元朝而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号召,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加强统治彰显政权的正统性而提出“惟我中国人民之君….…今运亦终”,朱元璋此举体现了对政权正统性的重视,C项正确;朱元璋前后的政治主张并不矛盾,其目的都是为了巩固政权,排除A项;倡导蒙汉民族平等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元朝时同样也是封建专制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27.(22·23下·毕节·三模)明成祖统治时期,实行“厚往薄来"及主动对外开拓的政策,不断遣使外出,招徕“四夷”,形成了“四夷来朝”的盛况。明成祖病逝后,继位的明仁宗调整治国方针,专注内政治理。明仁宗这一政策调整A.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B.隔绝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C.冲击了传统的夷夏秩序 D.导致了朝贡贸易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练工作计划例文仓库工作计划思路
- 2024上学期小学教学科研工作计划
- 20242024年度第二学期电教组工作计划
- 2024年网站编辑工作总结与2024年工作计划书
- 医院护士2月份工作计划
- 高考化学复习计划例文
- 初中生物备课组工作计划
- 202科研项目计划项目立项建议书
- 幼儿园教研工作计划春季
- 初中生暑假每日计划表模板
- 【课件】校园安全系列之警惕“死亡游戏”主题班会课件
- 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 附答案
- 小红书种草营销师多选模拟题
- 2024年辅警考试公基常识300题(附解析)
- 鸡蛋供货协议
- 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解读
- 银行营业机构协助查询、冻结、扣划业务操作规程
- 关于三体系修订的具体实施方案
- 安全设施专篇主要参考依据
- 团员发展过程纪实簿(2016版本)(可编辑打印标准A4)
- 冠心病脑梗后遗症患者的护理病例讨论年月.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