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部分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小语在读了《朝花夕拾》后,产生了一些疑惑,请你帮助她吧!❆朝花❆一、积累与运用(24分)1.“朝”一字有如下义项:A.问候,拜见。B.早晨。C.朝代。D.表示动作、行为针对的方向。请根据语句内容,按照要求,填写表格。语句含义(填序号)词性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1)________名词谚语:“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耕耘不歇肩。”(2)________介词杜牧的《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C名词词语:朝圣(3)______动词我能解释《朝花夕拾》书名的含义为:(4)______【答案】①B②D③A④“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这个词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解析】此题考查字义,要结合语境来分析。(1)“朝辞白帝彩云间”的意思是“早晨才辞别了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朝”的意思是“早晨”,故选B;(2)“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意思是“脸朝着黄土,后背朝着天”,“朝”的意思是“表示动作、行为针对的方向”,故选D;(3)“朝圣”的意思是“宗教徒朝拜宗教圣地”,“朝”的意思是“问候,拜见”,故选A;(4)《朝花夕拾》书名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朝花”寓意着作者年轻时所经历过的事情,而“夕拾”则寓意着作者晚年把这些事情全部编纂起来,作者将此集结成一本书,旨在回忆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朝花”,是朱自清笔下的孩童,在酝(niàng)(1)着花香的空气里,唱出宛转的曲子;是泰戈尔笔下的金色花,在母亲做(dǎo)(2)告时,悄悄散发出的芬芳;是鲁迅笔下的“我”,在百草园玩耍时,采食像小珊瑚珠攒(A.zǎnB.cuán)成的覆盆子;是,,。童年有着纯真的梦,载(A.zàiB.zǎi)满了童趣的琼浆。2.请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酝(niàng)______(2)(dǎo)告_______3.请根据语境,选用恰当的词语,把相应的序号写在下面横线上。(1)攒成______(A.zǎnB.cuán)(2)载满______(A.zàiB.zǎi)4.仿照上文,可参考学过的课文,也可根据自己阅读积累,进行续写。“朝花”,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1)酿(2)祷3.(1)B(2)A4.①是莫怀戚笔下的小男孩②在田野散步时③向往有意思的小路。【解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字形。(1)酝酿(niànɡ):本指造酒时的发酵过程,用来比喻使事物达到成熟的各种准备活动。(2)祷(dǎo)告:宗教徒向神祈求保佑。【3题详解】本题考查字音。(1)攒(cuán)成:积聚的意思。读cuán时,侧重于动作;读zǎn时,偏重于过程,比如攒钱。故填B。(2)载(zài)满:用交通工具装;充满。故填A。【4题详解】本题考查续写。续写与前文句式一致、内容相关即可。示例:是朱自清眼中的爱,在父亲坚定买橘时,笨拙且深沉的背影。5.理解情感是阅读前提。为此,小语整理了诗歌阅读策略,请帮她完成表格。赏析角度古诗文名句我的发现品意象月(2)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7)______乡书(3)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析技法虚实结合(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特殊的手法往往隐藏着诗人内心感受与情感。动静结合(5)_______,________。(王籍《入若耶溪》)抓情感关键词(1)_____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抓住直抒胸臆的关键词,是理解诗歌情感的重要方法之一。(6)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小结:正如孔子所说:(8)________,________。只有边学边思考,学习才能更加高效。【答案】(1)回乐烽前沙似雪(2)意象本身的特点融汇着诗人的情感(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4)星汉灿烂(5)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6)思乡怀人夕阳西下(7)断肠人在天涯(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解析】本题考查默写。注意易错字:烽、雁、蝉、噪、逾、幽、涯、罔、殆。“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意思是:回乐烽前的沙地洁白似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深秋白霜。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乡情愫;“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滞留吴地,满怀客居之感和思乡之情,于是产生一个念头:托付北飞的鸿雁,请它们将一封家信带到故乡洛阳。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感情。据此可知诗歌中意象本身的特点融汇着诗人的情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明月”人格化,它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友人,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之情。“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意思: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表达了游子思乡的感情。由关键词“随君”“断肠人”可知“思乡怀人”。二、古诗文鉴赏(22分)小语打算开展一次“文学赏花”的寻美之旅,以下是她整理材料的学习过程,请你参与,完成任务。课内积累【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旁批1: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与荒远崎岖的迁谪道路,传情达意。【乙】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旁批2:沦陷京城的菊花开得孤寂而傲然!课外拓展【丙】品桂[清]张云璈西湖八月足清游,何处香通鼻观幽?满觉陇①旁金粟②遍,天风吹堕③万山秋。注:①“满觉陇”也叫“满家弄”,是杭州西湖南边的一个小山谷。②金粟,桂花的别名。③堕,落、掉。旁批3:注意品读描写桂花的语句,以及作者的情感。6.【赏读品析•品味“花香”】发挥想象,试描绘丙诗中划线句的画面,并赏析其精妙之处。7.【联读发现•揣摩“花语”】经过小语的整理,我们发现文人墨客笔下的“花”蕴含深情。请在下面两组花中任选一组,结合相应诗文内容分析作者情感的不同之处。A.杨花和桂花B.菊花和桂花【答案】6.示例1:“满”“遍”“万山”等字词可见桂花数量之多,花开之盛,看啊,原来是在满觉陇那边,正开满一片如金粟的桂花,秋风吹落桂花,传来阵阵花香熏醉了这万山之秋。示例2:本句从视觉、嗅觉多种感官的综合运用,原来是在满觉陇那边,正开满一片如金粟的桂花,秋风吹落桂花,传来阵阵花香熏醉了这万山之秋,可见满觉陇桂花数量之多,花开之盛。7.示例一:杨花和桂花:杨花漫天飞扬,预示着百花将调、春天将逝,成为惜春伤感的象征。桂花在秋季开放,寓意收获,谐音“贵”,寓意富贵、吉祥、如意。示例二:菊花和桂花:菊花在秋季开放,被视为孤标亮节、高雅傲霜的象征。桂花在秋季开放,寓意收获,谐音“贵”,寓意富贵、吉祥、如意。【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画面描绘与赏析。①诗歌画面描绘时,需在诗句翻译的基础上,抓住景物特征,合理进行联想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绘。“满觉陇旁金粟遍,天风吹堕万山秋”画面描绘:看啊,一片如金灿灿的桂花盛放在满觉陇旁,风送奇香,熏醉了这万山之秋。②对诗歌进行赏析时,可从用词、写作手法、蕴含哲理等角度展开作答。示例:“遍”是“遍布”的意思,通过视觉角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桂花之多;“万”字以夸张的方式,既体现出桂花的数量多,同时也写出秋风吹起桂花铺天盖地的场景;本句还通过嗅觉角度,写出桂花的香气醉人之美。【7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意象与情感。杨花。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中,诗人通过暮春时节飘零的柳絮渲染出悲凉的氛围,“杨花”蕴含了作者对友人被贬,即将远行的同情与担忧。菊花。菊花在秋季盛开,凌霜绽放,有一种孤寂傲然之美。诗歌第三句“遥怜故园菊”是由上述陶渊明因无酒而闷坐菊花丛中的典故引出的联想,具有重阳节的节日特色,点出“长安故园”,流露出作者的思乡之情,同时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以及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桂花。桂花在秋季开放,颜色金黄,香气袭人,又谐音“贵”,因此有着吉祥如意、富贵喜庆的美好寓意。在“满觉陇旁金粟遍,天风吹堕万山秋”中,作者视听结合,写出了秋日桂花的美丽,体现出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陈元方之子长文①,有英才,与季方②之子孝先③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注】①长文:陈元方之子,陈群。②季方:陈元方之弟,陈谌。③孝先:陈季方之子,陈忠。(两则材料均选自《世说新语》)8.学习文言文,要学会积累文言字词意思,我们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来掌握:(1)课内字词积累——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A.期日中B.相委而去C.下车引之D.入门不顾(2)各种文言现象积累——在空格内填上相应内容。通假字尊君在不“不”是一个通假字,同“a”。古今异义“太丘舍去”的“去”解释为“b”。“去”的今义“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课内外迁移与儿女讲论文义“各论其父功德”的“论”解释为“c”。(3)查字典释义。从如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释中,选出“元方难为兄”中“难”的意思(填序号)。【难】(難)①nán难,困难,与“易”相对。李白《蜀道难》诗:“蜀道,于上青天。”②nàn灾难,患难。《周易•否》:“君子以俭德辟。”③nàn反驳,质问对方。《孟子•离娄下》:“于禽兽又何﹣焉?”④nàn敌,怨仇。《战国策•秦策一》:“以与周武为。”(周武:周武王。)⑤nǎn同“悲”,畏惧。《荷子•君道》:“故君子恭而不,敬而不巩。”(巩:恐。)⑥nuó驱除疫鬼。《周礼•夏官•方相氏》:“帅百隶而时、,以索室驱疫。”9.乙文“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一句,引申出成语“难兄难弟”,猜猜乙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10.请根据下表提示,推测乙文被编入《世说新语》中的哪一篇类?结合选文内容简述理由。篇类提示德行人的道德品行夙慧从小聪明过人言语会说话,善于言谈应对方正品行正直,合乎道义…………【答案】8.(1)A.约定。B.舍弃。C.拉。D.回头看。(2)a.同“否”。b.离开。c.讨论。(3)①9.元方很难说比季方强,季方很难说比元方差,即兄弟二人不分上下。10.编入“德行”篇类。文章中陈长文和陈孝先在各自论述自己父亲的事业、德行,陈太丘的评价不偏不倚,十分中正,这符合《世说新语》的“德行”篇类。【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字词。(1)A.句意:约定在中午。期:约定。B.句意:(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委:舍弃。C.句意:下了车想去拉元方手。引:牵,拉。D.句意:(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顾:回头看。(2)a.句意:你的父亲在吗?“不”同“否”。b.句意: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去:离开。c.“与儿女讲论文义”句意:(谢太傅)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各论其父功德”句意:各自论述自己父亲的事业和品德。论:讨论,论述。(3)“元方难为兄”句意:元方当哥哥很难。难:困难。应选①。【9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翻译与理解。重点词:难:困难,与“易”相对。“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翻译:元方当哥哥很难,季方当弟弟也很难。这句话的意思说,元方、季方兄弟二人的品行都很端正,难分伯仲。【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根据(乙)文“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和“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可知,元方、季方兄弟二人的品行都很端正,难分伯仲;并且陈太丘对二者进行评价时也十分公正,没有偏私,这与表格中的“人的道德品行”相符,故应编入“德行”类。参考译文:【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乙】陈元方的儿子陈群,素有英才,一次他和陈谌的儿子陈忠各自论述自己父亲的事业和品德,两人争执不下,便去问祖父陈寔。陈寔说:“元方当哥哥很难,季方当弟弟也很难,两人难分伯仲。”❆夕拾❆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1分)11.【揭开“双重视角”的奥秘】借助【阅读提示】与【小贴士】展开思考,回答阅读任务单中的问题。《朝花夕拾》阅读任务单研读篇章:《藤野先生》、《二十四孝图》探究问题:《朝花夕拾》“双重视角”的写法在表达思想感情时有何好处?_____________【语段一】《藤野先生》节选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语段二】《二十四孝图》节选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家景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如果一丝不走样,也掘出一釜黄金来,那自然是如天之福,但是,那时我虽然年纪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这样的巧事。现在想起来,实在很觉得傻气……【小贴士】双重视角是指从两个角度出发并贯穿始终的艺术处理方式,也指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如《朝花夕拾》中,大都采用历史视角与现实视角交叉、少年视角与成年视角进行思考。
【阅读提示】如删去画线处“此后……无法可想”部分,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阅读提示】如删去“现在想起来……”部分,思想情感有何变化?【答案】示例一:双重视角可以强化情感表达,增强批判力度。如语段一中,当时的“我”回到中国后,却发现时常看见这样麻木围观的情景后,痛心中又融入了“无法可想”的无奈,情感变得更加沉痛。同时,也由霉菌教室里个例的批判转化为了对国人麻木现象的批判。示例二:双重视角可以强化情感表达,增强批判力度。如语段二中,当时的“我”因为郭巨埋儿而感到担心害怕,而后来的我觉得“很傻气”,这其中既有对当时孩童心理的调侃,又包含了成年鲁迅对“荒唐孝道”的揭露。无论从情感表达还是批判力度上,都体现了双重视角写法的表达效果。【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结合所给选段,分析双重视角的运用及表达效果即可。示例1:语段一的双重视角一是指“我”看影片时因为日本人的欢呼和围观者的麻木感到痛心,而是指“我”后来发现这样麻木的情景在国内经常出现,内心悲愤而无奈,表达了对国人麻木的批判,也为下文弃医从文的决定做了铺垫,运用双重视角,增强了作者对麻木不仁国人的批判力度。示例2:语段二中的双重视角一是指儿时因知道的几个孝道故事而担心害怕,二是指后来觉得自己很傻,既有对儿时心理的回顾,也从成人视角批判了当时的“封建孝道”的麻木与残酷。运用双重视角,更增强了作者对“封建孝道”的批判和讽刺,增加文章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效果。祖母的记忆底片李晓①祖母是84岁那年进城随我爸妈居住的,她几乎是被我们硬生生“绑架”进城的,她曾经发誓要在山里生活到死。【A】②祖母进城以后,一切还是按照山里的节奏生活,她在阳台上望太阳的方向算计着时间,天黑就睡,天不亮就起床,吃饭时就夹一种菜,打雷时就习惯性地冲出门说要去抢晾晒的粮食,等明白过来以后自己傻傻地笑。③马路上,苍翠绿树中的麻雀叽叽喳喳叫成一片,祖母停下脚步,拍打着双手使劲跺着脚叫出声:“嚯,嚯,嚯!”那是祖母在吆喝驱赶着麻雀,在乡下成了习惯,祖母担心麻雀去偷吃粮食。④这样的日子过了2年多,祖母的身子骨似乎也在一夜之间就垮了下来,她懒得出门了,眼皮耷拉,眼神无力,差不多每天都是同我爸妈在家里坐着,常常是默默无言。⑤祖母87岁那年的一天,她推醒屋子里坐在沙发上睡着了的我爸,喊出声:“龙大才!”“妈,你喊我啥?”“龙大才。”龙大才是我们老家村子里当年的一个生产队长。⑥我爸的心,猛地抽搐了一下。医生告诉我爸,老人家严重脑萎缩,患的是阿尔茨海默症。⑦我爸在屋子里黯然垂泪,自己的娘认不得儿子了,他内心受着煎熬。祖母摩摩挲挲着从怀里掏出手帕,走到我爸面前给他擦泪。我爸哭了,一把抓住我祖母:“妈!”祖母混沌之中的记忆被擦亮,她叫出了我爸的乳名:“发娃,发娃。”但祖母那样的清醒时刻,大多只是回光返照的一瞬。⑧祖母在88岁那年,大小便拉在床铺上了,我爸我妈每天要换洗好几次,祖母瞪着眼睛,目光里是恐惧,也有恨意。更多时候,祖母如一条躺在沙滩上的鱼,疲惫无力地躺着不动。⑨我爸陷入了苦闷。有天,一个老家的乡人给爸妈家送新鲜的土藕来,祖母起床,一下就叫出了那人的名字,我爸欣喜不已。⑩来我家的乡人们,祖母差不多都认出来了,还同他们断断续续地聊上几句,这让我爸更犯迷糊了。乡人们说,老人家一直在乡里生活,她的记忆活在那里。⑪我爸又喊我堂弟开车,一同把祖母带回老家去看看。老家的好多房子都拆迁了,我爸搀扶着祖母,祖母迷蒙的目光突然如被闪电擦亮,她的目光顺着老家山冈田野划过,她一一叫出了那些根植在心的地名:歪梯子、白杨湾、马鞍桥、千口山、大屋堡、罗家坳……⑫我爸激动得满眼是泪。⑬祖母坐在山梁的石头上说,我不回去了,不回去了。⑭祖母回了城,晚上时,嘴里还在叽叽咕咕着老家那些地名。⑮我爸从此常坐祖母床前,默默陪伴着她,母子俩的世界,不能交融了,但母子俩的血流之声,还响在一起。【B】我爸说,每天只要看到祖母躺在那里,不说话,但心里也踏实一些。只要祖母还在,我爸就还是一个孩子,老祖母的老孩子。⑯祖母的90岁生日过后第8天,她的生命之灯,就在家里的床铺上静悄悄熄灭了。祖母临终前,把一个灰布口袋抖抖擞擞着拿出来交给了我爸。⑰等把祖母安葬在老家的土地里,回来打开那个口袋,里面是裹了又裹的钱,从百元钞币到一元两元,慢慢清理,一共是1239元,那是老祖母留下的遗产,祖母去乡场上卖核桃、卖鸡蛋、卖高粱换来的钱,她都攒着。⑱村里算命先生说过,我祖母要活过100岁。我爸后来问我,你祖母要是不进城,真能活上100岁?我摇头说,我也不知道。⑲地下的祖母,能不能给我们雾中飘来一个答案。12.把握文本行文脉络86岁87岁88岁90岁祖母的变化(1)______脑部患病严重萎缩(3)_______去世父亲的心情变化/(2)_____陷入苦闷(4)_______13.根据文章内容,补充完整小语与小文的对话。小文:课文讲述的故事很平淡,但字里行间蕴含的却是浓厚的情感。比如下面两个句子我就觉得意味绵长:(1)祖母摩摩挲挲着从怀里掏出手帕,走到我爸面前给他擦泪。(体会加点字的妙处)(2)我爸搀扶着祖母,祖母迷蒙的目光突然如被闪电擦亮,她的目光顺着老家山冈田野划过。(可从修辞方法的角度分析。)小语:我也觉得,文章不仅在朴素的语言里透着浓浓的情怀,字里行间处处给我们留下意犹未尽的遐想空间,文中的这两句话我觉得特别适合读出情味:(3)从【A】【B】句中任选一句,请你帮他设计朗读,并说明理由。14.小文:这篇文章题为《祖母的记忆底片》,就是要表达祖母对山中生活的热爱之情。小语:我不这样认为。正如文中画线句所说的“母子俩的世界,不能交融了,但母子俩的血流之声,还响在一起”就是要表现母子之间深厚的情谊。针对上述小文和小语最后两句话的观点,请你结合本文内容,联系其中一篇链接材料或自己的阅读经验,说说你的看法。【材料一】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材料二】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莫怀戚《散步》【答案】12.(1)眼皮耷拉(眼神无力,身子骨垮了)(2)黯然垂泪(内心煎熬,猛地抽搐)(3)疲惫无力(躺着不动,瞪着眼睛)(4)思念自责(遗憾无奈)13.(1)①动作描写。“摩摩挲挲”“掏”表现了她的动作费力。“擦”写祖母给父亲擦眼泪的细心,表现祖母对儿女的关心与疼爱。②比喻修辞,形象地写出了她看到老家山冈田野时的惊喜与兴奋,表达了祖母对家乡生活的眷恋。(2)示例一:“几乎”“硬生生”加上重音,“发誓要在山里生活到死”语速放缓,语气坚定,体现父母接祖母进城住的坚定,也侧面体现祖母不愿离开山里生活。示例二:“常”“默默”“响”加上重音,句末语速放缓,语气温和坚定,体现父亲对祖母老去的无奈与痛心,也表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母子情。14.示例:我认为这篇文章要表达的是母子之间的割舍不断的血肉情谊。文中的母亲为了陪伴儿子,本不愿到城里,打破了要在山里生活到死的想法,即使进城之后依旧保留着山里的生活节奏。为了不让儿子为自己的病况伤心难过,给儿子擦泪,安慰着儿子,这正是母子之间温馨感人的画面。《秋天的怀念》中母亲临走前对儿子的牵挂,《散步》中祖母对孙子的顺从,这些都意味着人之父母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用生命诠释着沉淀后深深的爱子之情。作者借助写父母的无私和伟大,来表达为人子者对父母的孝道。【解析】【12题详解】考查理解行文思路。①根据第④段中的“她懒得出门了,眼皮耷拉,眼神无力”可得:眼皮耷拉(眼神无力)。②根据第⑦段中的“我爸在屋子里黯然垂泪,自己的娘认不得儿子了,他内心受着煎熬”可得:黯然垂泪(内心煎熬)。③根据第⑧段中的“祖母如一条躺在沙滩上的鱼,疲惫无力地躺着不动”可得:疲惫无力(躺着不动)。④根据第⑱段中的“我爸后来问我,你祖母要是不进城,真能活上100岁?我摇头说,我也不知道”可得:思念自责(遗憾无奈)。【13题详解】考查词句赏析。(1)联系第⑤段中的“祖母87岁那年的一天”可知,此时的祖母已经是一个八十七岁的老人。“摩摩挲挲”“掏”表现了她的动作费力。“擦”写祖母给父亲擦眼泪的细心。联系人物感情可知,表现了祖母对儿女的关心与疼爱。(2)“祖母迷蒙的目光突然如被闪电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1年中国玻璃连续热弯炉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热轧不锈钢中厚板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粗滤箱总成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物理增高鞋垫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办公设备零配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农村金融委托贷款合作协议3篇
- 二零二五版个人合伙跨境电商公司退伙利润分成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学校校园文化活动策划与执行合同2篇
- 2025版事业单位合同到期员工激励方案与职业发展规划合同3篇
- 北京市建材买卖合同(布艺类)
- 医保政策与健康管理培训计划
- 无人化农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如何存款最合算》课件
- 社区团支部工作计划
- 拖欠工程款上访信范文
- 2024届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英语试题(原卷版)
- 学生春节安全教育
- 2024-2025年校长在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会议上讲话
- 《wifi协议文库》课件
- 《好东西》:女作者电影的话语建构与乌托邦想象
- 教培行业研究系列(七):出国考培的再研究供需变化的新趋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