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整本书阅读启动_第1页
班整本书阅读启动_第2页
班整本书阅读启动_第3页
班整本书阅读启动_第4页
班整本书阅读启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构建“整本书阅读”体系第3——6周2012年1月出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阅读教学”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一本书就是一艘船,能带人到远方。关于“整本书阅读”有人说:有父母在场的“整本书阅读”才是完整的。您赞同这个观点吗?请认真了解以下内容,并思考:为了配合班级构建起“整本书阅读”体系,家长可以做些什么?关于“整本书阅读”,我们首先来了解——一、阅读书目(必读推荐)与教材关联的阅读书目五年级上单元序号书目作者1《城南旧事》林海音2《呼兰河传》萧红3《十万个为什么》伊林4《落花生》许地山5《有故事的汉字》邱昭瑜6《二十四孝故事》编译(美)陈小平(AmandaSmith)7《少年读史记》张嘉骅8《少年毛泽东》徐鲁编著9《三国演义》罗贯中10《童年》(苏)高尔基《城南旧事》、《呼兰河传》为本学期班级整本书阅读的必读书目,其他为糖果老师的推荐书目,不作要求。二、阅读时间——学校边角时间——中午进教室13:40—14:00大课间教室里10:15—10:30中午睡觉前12:20—12:40——家庭边角和整块时间——????三、阅读策略1“三色笔”陈寅恪先生是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大师之一,被誉为“读书种子”“全中国最博学之人”“教授的教授”,并且还被称为“活字典”“活辞书”。他有一个读书习惯,就是在读书的过程中,随手记录——在书上圈圈点点。陈寅恪随手记下的这些圈点和随想往往成为他日后论文的基本观点和著述的蓝本。可见,读书时一边划线一边读是将书内化的有效方法。画线,是积极地链接自己和书本内容的明确行动。光是读,容易缺乏起伏,从而变得被动。一边思考该在那里画线一边读书,才是积极的阅读。真的要画线的时候是需要勇气的,因为你画线会透露自己的价值观与判断,留下印记。所谓将书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具体说来,就是找出触动自己的重要语句。持续读书,总会遇见让自己产生共鸣的语句。首要工作就是在那里画线,这也是一种习惯。受这本书中不同颜色笔记的启发,我们可以使用“三色笔”,以颜色区别画线时间:第一遍阅读时用铅笔画线,第二遍阅读时用蓝色(或黑色)笔,第三遍阅读时用红色笔画线。根据颜色就能迅速判断出这本书读了几遍,每一遍的感受有何异同。2“标签贴”“便签贴”在“整本书阅读”中,“标签贴”、“便签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道具。可以把阅读过的书名写在“标签贴”上,再贴在“班级读书排行榜”上,或者贴在自家的门背后。每读完一本贴一张,每位同学就能及时而准确地看到自己的阅读数量。所以,在“整本书阅读”中,不要忽视这些小道具,用得巧,事半功倍。“便签贴阅读法”便是用最简单的工具和方法,来提高“整本书阅读”效果的一种办法,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缓解书太厚读不完带来的压力;集中注意力;聚焦于思考和应用,而不是知识本身;保持兴趣,效果外显化;方便事后整理;加快学习进度;对晦涩难懂或重要的地方可以更有效处理。比如,在一位同学在阅读《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时,随手在便签贴上写下的一些阅读感悟,就贴在书的相应位置:P4:等我长大了,也要当一名作家,留小胡子,像您一样。批注:这真是一个奇特的理由,作家一定都会留着小胡子吗?鲁迅留着小胡子,还有谁?P10:她说如果我真的想成为作家,就应该照您信里的建议去做。我应该多看书、多观察、多听、多想和多写。她还说首先该做的第一步,就是我把屁股放在椅子上好好儿回答您的问题。批注:成为作家需要“五多”——多看书、多观察、多听、多想、多写!P11:她说看电视会使我脑袋变笨。批注:美国研究表明,一天看一小时电脑成绩会下降!和看电视相反的是——写作会让人越来越聪明!P28:我会试试您的建议,写日记的时候假装自己是在给某个人写信。批注:我的老师也这样对我们说过,并且说这叫做“作者意识”,写文章不是简单地让老师判一个分数,而是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P43:您建议我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而且妈妈仍然不肯修电视机。她希望我的脑袋维持良好的状况。她说我一辈子都要使用我的脑袋。批注:机器越用越光,脑子越用越灵,写作也是这样,经常写,就会熟能生巧。如果书上很多页都贴上了标签贴,代表这本书对自己而言很重要,还有浏览书籍,只要根据标签贴数量就知道每本书的重要程度。如果是特别重要的部分,就让标签贴特别突出。3“问答纸”(思考:亲子是否可以使用?)说起“问答纸”,其实就是一张A4纸。在“整本书阅读”时,可以让学生四人一组,或者两人一组,中间放着A4纸,一边阅读手中的书,一边随时记录。问答纸上可以记录下一些关键词,也可以记录下文章中的某些细节和要点。比如阅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这本书时,同学们就根据记录卡上的内容,整理出以下问题:这些问题由小组内产生的,再由组内同学共同回答。也就是:自己读书——自己出题——自我检测。这种游戏性的共读活动,增加了“整本书阅读”的趣味性。4“观点卡”我们常常羡慕欧美先进国家的教育注重思辨,所以学生不管在阅读写作还是日常生活的表达,都能侃侃而谈,而且言之有物,秘诀其实就在这些“观点句”。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将观点区分为正向、中立以及反向三种类型观点,主要是想从多元且不同视角,来检视孩子的各种想法,激发孩子们的思考和创意,也让孩子们习惯接收不同意见。例如,全班共读《淘气包埃米尔》这本书:以“观点卡”表达论点,既能帮助孩子们写阅读心得,完整地从“正方”、“中立”、“反方”立论,又能促进孩子们反复阅读文本。从各种角度审视文本内容,这对文本的深度理解以及个人创新思维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怎样阅读一本书?著名儿童文学翻译家、作家任溶溶先生用一首小诗《书怎么读》回答了这个问题:“爷爷读书,一本又一本,/有一些书,厚得像一块砖。/我忍不住,问我爷爷说:/‘书这么厚,怎么读得完?’/爷爷回答我说:‘就这样:/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读,/一页一页地读/很简单。’”这首小诗告诉我们读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一页一页慢慢咀嚼,细细感受。可是,我们有没有考虑过,如果整本书阅读不会选择,缺少判断,拿起任何一本书都像这样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读,一页一页地读,试想想:阅读时间从哪里来?阅读效率从哪里来?所以,我们一定要教会孩子们从“书奴”变成“国王”,拥有快速的阅读判断和选择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孩子们一定的阅读技巧,把“略读”、“扫读”和“精读”结合起来,用一堂课40分钟时间,完成一本书的第一次阅读:5从“阅读书奴”到“阅读国王”(思考:家长可不可采用?)第一步:5分钟,略读。这5分钟非常关键,看封面的书名、封底或腰封的推荐语,以及作者的自序,了解作者为什么写这本书?再看看书的目录,这样你就大致能够判断出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它讲的内容你有没有兴趣?如果有兴趣,接着进行下一步。第二步:5分钟,扫读。这个过程非常快,基本上在每页停留的时间很短,主要看图片、表格、粗体字,段落开头和结束,以实现对这本书的整体了解。再把书中重点的地方标记下来,完成下一步。第三步:30分钟,精读。经过前面两个步骤,你对这本书有了粗略的了解,也发现了书中一些你感兴趣的点。现在,你就可以集中精力,用剩下的30分钟时间,把你觉得是精华的部分认真读完。如果一节课之后,学生对这本书仍然意犹未尽,就可以建议把这本书从图书馆借回家,或者干脆去书店或网店,买回来。然后用任溶溶先生的办法,一页一页地读。四、阅读任务第3-4周:准备书——作好计划——用三色笔圈画好词好句,可适当写感悟。在进行“主题阅读”时,需要注意:第一,不要平均用力,要把“详读”和“略读”结合起来。第二,不要“单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