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吉林省通化第一中学高考考前提分生物仿真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机体吸入高浓度氧后,某些系统或器官的功能和结构会发生病理性变化,这种现象叫作氧中毒。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氧中毒会引起内环境稳态失调B.动脉血的血浆中氧浓度一般大于组织液中氧浓度C.外界环境中的氧气进入肺泡即进入了内环境D.红细胞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至少穿过4层生物膜2.人体肠道内生活着100万亿、1000余种细菌,绝大部分都是益生菌,影响人体体重、消化能力和免疫。下列关于肠道益生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B.产生ATP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C.遗传物质主要是DNAD.抗生素使用不当会破坏其平衡3.下图为兔的精原细胞(仅表示部分染色体),用3种不同颜色的荧光标记图中的3种基因,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下列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的X染色体数目是0或1或2或4条B.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有3种不同颜色的4个荧光点C.精细胞中有1种颜色的2个荧光点D.减数分裂的后期Ⅰ,移向同一极的有2种颜色的2个荧光点4.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如表:枯草杆菌核糖体S12蛋白第55﹣58位的氨基酸序列链霉素与核糖体的结合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的存活率(%)野生型能0突变型不能100注:P:脯氨酸;K:赖氨酸;R:精氨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替换所致B.链霉素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基因突变C.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翻译功能D.S12蛋白结构改变使其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5.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蓝藻细胞的DNA分子为环状,复制时以一条链为模板B.吞噬细胞的溶酶体中含多种水解酶,有非特异性免疫作用C.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渗透压低于外界溶液时,会渗透失水D.人体成骨细胞每分裂一次,染色体的端粒DNA序列会缩短一截6.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顶端优势是由于侧芽产生的生长素过多引起的B.同一植株的幼芽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高于幼根C.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D.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番茄幼苗可获得多倍体7.下列有关孟德尔的豌豆7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进行杂交实验时,需要在花粉未成熟前对母本进行去雄并套袋B.运用统计学方法处理7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时,发现F2的分离比都记类似的C.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主要假设是:F1产生配子时,两个不同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D.因为假说能圆满解释F1自交产生3:1分离比的现象,因此假说成立8.(10分)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糖体、中心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B.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C.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D.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二、非选择题9.(10分)研究发现,癌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可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结合,导致T细胞不能全面启动对癌细胞的免疫攻击,而使用抗PD-1抗体可使癌症患者的肿瘤快速萎缩,这种治疗方法叫做癌症免疫疗法。回答下列问题:(1)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上存在着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其中抑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2)若较长时间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正常细胞就可能变成癌细胞,癌细胞具有的主要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据大量病例分析,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至少在一个细胞中发生5~6个基因突变才能赋予癌细胞所有的特征,由此推测癌症的发生是一种_________效应。(3)癌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可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抗PD-1抗体是癌症免疫疗法药物的关键成分,该药物不可直接口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4)“化疗”是目前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抗代谢药是一类化疗药物。某种抗代谢药可以干扰DNA的合成,使肿瘤细胞停留在分裂_________期,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10.(14分)果蝇红眼与白眼(A或a)、长翅与小翅(B或b)直刚毛与焦刚毛(C或c)灰身与黑身(D或d),这四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回答下列问题:(1)某研究小组做了如下实验:用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杂交,F1既有灰身又有黑身且比例1:1。能据此实验判断灰身与黑身的显隐性吗?若能,请用遗传图解分析;若不能,请从该实验的亲本、子代中选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来确定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2)若A(a)、B(b)、D(d)、F(f)这四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四个纯合品系:①aaBBDDFF、②AAbbDDFF、③AABBddFF、④AABBDDff。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完善实验设计来确定这四对等位基因是否分别位于四对染色体上(注:不考虑发生染色体变异和染色体交叉互换):设计思路:选择____________六个杂交组合,分别得到F1,再自交得F2。结果结论:若各杂交组合的F2中均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____________,则可确定这四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四对染色体上。11.(14分)人们将某药物蛋白基因(M基因)导入烟草中,使烟草变成批量生产药物蛋白的工厂,将烟草这种人类健康的杀手,变成人类健康的“保护神”。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M基因的有关信息,如_____(答出2点即可),我们可以从基因文库中获得M基因。(2)M基因进入烟草细胞的载体可以称之为“分子运输车”。具备_____(答出2点即可)等条件才能充当“分子运输车”。将M基因导入烟草细胞比较经济和有效的方法是___________。(3)利用PCR技术扩增M基因的前提,是要有一段_____,以便合成引物,使反应体系中的M基因解链为单链的条件是______;在PCR反应中使用TaqDNA聚合酶而不使用大肠杆菌DNA聚合酶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4)上述过程中构建的基因工程表达载体,若只含有M基因是不可以完成任务的,原因是___________。12.果蝇的四对相对性状中红眼(E)对白眼(e)、灰身(B)对黑身(b)、长翅(V)对残翅(v)、细眼(R)对粗眼(r)为显性。如图是某雄果蝇的四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在不考虑交叉互换的前提下,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所示个体与每对基因都杂合的雌果蝇杂交,观察子代中的眼色和眼型,如果将两对基因所控制每种表现型中的性别比例做统计,统计结果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2)图中能与B、b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的基因包括__________,如用该果蝇与表现型不同的个体杂交,只考虑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基因,出现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3)用基因型为RRXeY和rrXEXE的亲本进行杂交,子代中除了有眼雌雄果蝇外,还发现了一只无眼雌果蝇。为分析无眼基因与控制眼粗细或眼颜色的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将该无眼雌果蝇与同时产生的杂交子代的雄果蝇杂交,F1性状分离比如下:F1细眼:粗眼红眼:白眼1/2有眼3:13:11/2无眼//从实验结果推断,果蝇无眼基因与控制眼的粗细或眼的颜色的基因________(填是或不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
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内容包括pH、渗透压、温度的动态平衡。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氧中毒会引起内环境的化学成分的改变,引起内环境稳态失调,A正确;B、氧由血浆进入组织液,因此动脉血的血浆中的氧浓度一般大于组织液中的氧浓度,B正确;C、肺泡不属于机体的内环境,C错误;D、红细胞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要依次穿过红细胞膜、毛细血管壁细胞和组织细胞的细胞膜,因此至少要穿过4层生物膜,D正确。故选C。2、D【解析】肠道内为无氧环境,肠道益生菌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A项错误;细菌属于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等膜结构细胞器,B项错误;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C项错误;抗生素会抑制益生菌的生长、繁殖,破坏肠道内的菌群平衡,D项正确。【点睛】本题易错选C项,错因在于未能准确理解题意:“遗传物质主要是DNA”的言外之意是RNA也做益生菌的遗传物质,与“遗传物质是DNA”的含义不同。3、B【解析】
减数分裂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染色体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病均匀的移向两级;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不考虑染色体畸变,减数分裂时,细胞中的X染色体数目是0或1或2条,A错误;B、若发生交叉互换,次级精母细胞中有可能出现三种不同颜色的4个荧光点,B正确;C、精细胞中应是2种颜色的2个荧光点,C错误;D、减数分裂后期Ⅰ,移向一极的是4个荧光点,D错误。故选B。【点睛】熟知减数分裂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明确减数分裂过程中物质的变化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4、B【解析】
分析表格可知,野生型的核糖体S12蛋白第55﹣58位的氨基酸序列为﹣P﹣K﹣K﹣P﹣,而突变型的氨基酸序列为﹣P﹣R﹣K﹣P﹣,即基因突变导致蛋白质中一个氨基酸改变,该突变是由于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引起的。【详解】A、根据图形可知,核糖体S12蛋白改变,氨基酸的个数没有变,只是赖氨酸变为脯氨酸,所以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替换所致,A正确;B、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链霉素不能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定向抗性突变,链霉素仅仅起到选择作用,B错误;C、分析图表,链霉素能够和野生型的枯草杆菌的核糖体结合,不能和突变型的枯草杆菌结合,说明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翻译功能,C正确;D、分析表格可知,突变型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的存活率为100%,说明S12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D正确。故选B。5、A【解析】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为核糖体,真核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端粒是存在于真核细胞线状染色体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质复合体,它与端粒结合蛋白一起构成了特殊的“帽子”结构,作用是保持染色体的完整性和控制细胞分裂周期。端粒、着丝粒和复制原点是染色体保持完整和稳定的三大要素。端粒其长度反映细胞复制史及复制潜能,被称作细胞寿命的“有丝分裂钟”。细胞分裂次数越多,其端粒磨损越多,细胞寿命越短。【详解】A、蓝藻细胞的DNA分子为环状,复制时以两条链为模板,A错误;B、吞噬细胞的溶酶体中含多种水解酶,可吞噬细菌和病毒,有非特异性免疫作用,B正确;C、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渗透压(浓度)低于外界溶液时,会渗透失水,C正确;D、人体成骨细胞每分裂一次,染色体的端粒DNA序列会缩短一截,D正确。故选A。6、C【解析】
1、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2、顶端优势是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近顶端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较高,从而抑制了该部位侧芽的生长。【详解】A、顶端优势是由于顶端产生的生长素大量运输给侧芽抑制侧芽的生长,并非是侧芽产生的生长素过多引起,A错误;B、同一植株的幼芽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低于幼根,B错误;C、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的方向无关,重力和单侧光照都不影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C正确;D、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番茄幼苗可获得多倍体,D错误。故选C。7、D【解析】
A、进行人工杂交时,必须在豌豆花未成熟前除尽母本的雄蕊,防止豌豆自花传粉,A正确;
B、运用统计学方法记录7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发现分离比都接近3:1,B正确;C、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提出的假说是:(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3)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其中F1产生配子时,两个不同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是主要的假设内容,C正确;D、假说能圆满解释F1自交产生3:1分离比的现象,再通过测交试验来证明假设,D错误。故选D。8、B【解析】
1、细胞器的分类:①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②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③不具备膜结构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和中心体。2、只要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均有两种核酸,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3、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产生的ATP用于暗反应。【详解】A、核糖体和中心体均无膜结构,A错误;B、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B正确;C、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C错误;D、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也能合成ATP,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9、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在适宜条件下,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表面发生了变化(或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易分散和转移)累积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将会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水解间【解析】
1、癌细胞是指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原癌基因能调节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增殖,抑癌基因可抑制细胞的不正常分裂并阻止细胞的癌变。2、细胞癌变的原因包括外因和内因,外因是各种致癌因子,包括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3、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失去接触抑制,能无限增殖;(2)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导致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详解】(1)抑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2)癌细胞具有的主要特征在适宜条件下,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表面发生了变化,如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易分散和转移等。据大量病例分析,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至少在一个细胞中发生5~6个基因突变,才能赋予癌细胞所有的特征,由此推测癌症的发生是一种累积效应。(3)癌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可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抗PD-1抗体是癌症免疫疗法药物的关键成分,由于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将会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水解,因此该药物不可以直接口服。(4)DNA的合成在细胞分裂的间期。因此某种抗代谢药可以干扰DNA的合成,使肿瘤细胞停留在分裂间期,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癌细胞的特征,掌握癌细胞形成的原因,识记癌细胞的特征,识记癌细胞的治疗,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解答,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0、不能方法一:让表现型相同的亲代与子代作为材料若有性状分离,则所选材料的表现型为该相对性状的显性若无性状分离,则所选材料的表现型为隐性方法二:让子代表现型相同的作为材料若有性状分离,则所选材料的表现型为该相对性状的显性若无性状分离,则所选材料的表现型为隐性①×②、①×③、①×④、②×③、②×④、③×④9:3:3:1【解析】
孟德尔在做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实验时,将F1能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称为显性性状,而将在F1中未表现出来的另一个亲本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并将在杂交后代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同时出现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显隐性的判断方式主要有2种:①是一对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则该表现型为显性,由显性基因控制;②是相同表现型的个体杂交,后代出现另一种性状或性状分离,则亲本为显性性状。孟德尔在做两对杂交实验的时候,发现F2的分离比为9:3:3:1。提出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并且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F1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四种不同的配子,进而雌雄配子结合得到F2分离比9:3:3:1。【详解】(1)用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杂交,F1既有灰身又有黑身且比例1:1,不能判断显隐性,如Dd×dd→1Dd、1dd。杂合子对应的表现型为显性,杂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而dd×dd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因此可以选择性状相同的个体进行杂交。看后代是否发生性状分离,分离的即为显性性状,另一种即为隐性性状。(2)双杂合的个体如果出现9:3:3:1的分离比,则说明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能自由组合。要找到两对双杂合的个体,即让①×②、①×③、①×④、②×③、②×④、③×④,分别得到F1,再自交得F2。若各杂交组合的F2中均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则可确定这四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四对染色体上。【点睛】熟悉孟德尔定律及能运孟德尔两大定律的原理设计实验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功能、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转录产物、表达产物等能自我复制、有一个或多个切割位点、有标记基因位点、对受体细胞无害等农杆菌转化法已知M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加热至90~95°CTaq酶热稳定性高,而大肠杆菌DNA聚合酶在高温下会失活目的基因在表达载体中得到表达并发挥作用,还需要有其他控制元件,如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解析】
1、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的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合成引物。2、运载体需具备的条件有:①能够自我复制;②有一个或多个限制性酶切割位点;③有特殊的标记基因。3、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详解】(1)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可以根据目的基因的有关信息,例如,根据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基因的功能、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基因的转录产物mRNA,以及基因的表达产物蛋白质等特性来获取目的基因。(2)运载体需具备的条件有:①能够自我复制;②有一个或多个限制性酶切割位点;③有特殊的标记基因。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采用最多且较经济和有效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3)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的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PCR反应中,M基因解链为单链称之为变性,需要控制温度在90~95°C,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山西省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新版
- 2025年江苏省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
- 2025年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及答案1套
- 2025年福州英华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及答案1套
- 知识的海洋企业成长的基石
- 作者编剧合同范本
- 皮肤美白与嫩肤的医学原理及实践
- 民间还款合同范本
- 急诊医学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杭州医学院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精讲课件
- 7S目视化管理标准
- 酒店成本管理系统PICC
- 产品手绘设计表现技法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GA/T 1988-2022移动警务即时通信系统功能及互联互通技术要求
- 文科学术规范与学术论文写作课件
-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体育下册全册教案
- 农业政策学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国家电网招聘之其他工学类复习资料大全
- 电动机润滑档案
- 房地产 -中建一局成本复盘案例汇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