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政治制度史”主讲人: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一、先秦军事制度
夏代已有自己的军事制度了。少康复国时,依靠“有田一成,有众一旅”(《左传·哀公元年》)
帝杼善制甲胄,征于东海,灭殪于戈。(一)夏代
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一、先秦军事制度
商汤时,有良车七十乘,必死六千人,再加上盟军“九夷之师”,攻夏时约3万人。商王朝常备军有6师,每师约万人。战时还可动员和调动诸侯的军队,牧野之战时,商军17万。商军中多子族为其核心。(二)商代
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一、先秦军事制度
(二)商代
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一、先秦军事制度
(二)商代
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一、先秦军事制度
(二)商代
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一、先秦军事制度
据《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伐纣时,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周王室宿卫宗周的有六师,称为“西六师”;在成周镇慑东方诸侯的有八师,称为“成周八师”。共十四师,达十四万人以上。分封的诸侯国,都有一定的武装力量。(三)西周
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一、先秦军事制度
(三)西周
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一、先秦军事制度
(三)西周
编制编员统领爵位军辖部军12500将命卿师2500师帅中大夫5旅500旅帅下大夫25卒100卒长上士125两25两司马中士500伍5伍长2500西周军事编制表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一、先秦军事制度
(三)西周
西周兵器:青铜戈
青铜尖斧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一、先秦军事制度
(三)西周
西周兵器:青铜头盔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一、先秦军事制度
(四)春秋
编制编员统领三军辖部三军30000公侯师10000师率3旅2000乡良人15卒200卒连长150小戎50里有司600轨5伍轨长6000春秋齐国军事编制表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青铜戈青铜戟越王勾践剑一、先秦军事制度
(四)春秋
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一、先秦军事制度
(四)春秋
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一、先秦军事制度
(四)春秋
春秋兵器:铁制匕首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一、先秦军事制度
(五)战国
战国时代,为了适应频繁激烈的兼并战争,各国还建立了常备兵制度。常备兵以战争为专职,经过严格考选和训练。魏国的常备兵称为“武卒”,入选者可免除全家的赋税徭役。齐国的常备兵称为“技击”,斩获敌人一个首级给予黄金一锱(八两)的奖赏。秦国的常备兵称为“锐士”,立功者重赏,有过者受罚,赏罚严明。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一、先秦军事制度
(五)战国
编制编员统领辖部军3200将军、副将军裨1600裨将2校800校尉4部400部司马8曲200曲候16官100官长32队50队长64火10火长320列5列头640战国齐国军事编制表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武器上,春秋时兵器皆为铜器制作,战国时,兵器则渐为铁甚至刚制作。●军队编制上,春秋一般都是车战,战国以步战为主;●战国战争比春秋更为激烈和频繁,规模也更大;●兵源上,战国各国军队的数量普遍比春秋时期扩大。
弩机一、先秦军事制度
(五)战国
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一、先秦军事制度
(五)战国
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一、先秦军事制度
(五)战国
记载战争场面的宴乐铜壶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一、先秦军事制度
(五)战国
青铜狼牙棒带鞘双背剑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一、先秦军事制度
(五)战国
青铜戈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战国兵器图一、先秦军事制度
(五)战国
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一、先秦军事制度
(五)战国
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一、先秦军事制度
(五)战国
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一)秦代
秦统一全国后,征兵制被推行到全国各地。当时以郡县为单位征兵,兵丁约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士兵基本上都是以徭役的形式征发而来的。
二、秦汉军事制度
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
秦代兵役制规定:男子到了二十三岁就要服兵役,一生中要当两次兵:一次参加警卫部队,叫做“正卒”,守卫都城咸阳,期限为一年;一次参加戍边部队,叫做“戍卒”,守卫边疆,期限也是一年。此外,还要在本县、本郡服兵役一个月,称为“更卒”。
(一)秦代二、秦汉军事制度
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
但由于秦代战争较为频繁,男子的兵役负担实际上比兵役制规定的负担要重。据《睡虎地秦墓竹简》等考古资料,不少男子在二十岁之前就已经当兵,参军的次数也不止三次,只要在当兵的年龄范围之内,随时都有可能被征调当兵。这种兵役制度体现了秦代“穷武极诈”的传统。
(一)秦代二、秦汉军事制度
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二、秦汉军事制度
(一)秦代
编制编员统领辖部军40000大将国尉10000国尉4偏裨5000将军8尉1000主将40五百500五百主80百100百将400屯50屯长800伍5伍长8000秦代军事编制表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一)秦代二、秦汉军事制度
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一)秦代军制二、秦汉军事制度
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一)秦代军制二、秦汉军事制度
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二)汉代
汉承秦制,规定男子二十岁就要在官府登记,按照三年耕一年储的原则当兵,二十三岁至五十六岁为当兵年龄。在适龄期间,每年农闲都要接受军事训练。每人一生要服两次兵役:一次在地方,称“正卒”;一次在边疆或京师,称“戍卒”或“卫士”。二、秦汉军事制度
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二、秦汉军事制度
(二)汉代
编制编员统领辖部军8000将军裨1600裨将(大校)5校800校尉、司马10部400部司马20曲200候、千人40官100五百将、将80队50队长、队率、士吏160什10什长、火子800伍5卒长、伍长1600汉代军事编制表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
汉武帝时,加强宫廷禁卫军的力量。选择英勇善战的“六郡良家子”组成羽林、期门二军。另将羽林军中所养孤儿组成军队,称羽林孤儿。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将禁卫军分为八支,每支700人,由八个校尉率领,八校尉为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这支军队后来成为西汉的主力军队。
(二)汉代二、秦汉军事制度
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二)汉代二、秦汉军事制度
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霍去病墓(二)汉代二、秦汉军事制度
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二)汉代二、秦汉军事制度
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二)汉代二、秦汉军事制度
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二)汉代二、秦汉军事制度
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西汉兵马阵(二)汉代二、秦汉军事制度
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二)汉代军制二、秦汉军事制度
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练兵图(二)汉代二、秦汉军事制度
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三、魏晋南北朝军制(一)三国军制
三国时出现了世兵制,父子相继为兵。世兵不属郡县,由军府统一管理,称作“士家”、“军户”。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三国铜机弩三、魏晋南北朝军制(一)三国军制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三、魏晋南北朝军制(一)三国军制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
北朝时期军事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西魏时宇文泰在大统九年(543)创立府兵制度。西魏末年府兵由六个柱国大将军率领,每个柱国下设两个大将军,每个大将军下又设两个开府将军,共二十四军。当时府兵不属郡县,只管打仗,不纳赋税。三、魏晋南北朝军制(二)北朝军制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三、魏晋南北朝军制
(二)北朝军制
编制编员统领官品辖部六军48000都督中外军事上公柱国军8000柱国大将军正九命6军4000大将军正九命12开府军2000开府将军九命24军团1000仪同将军九命48团500大都督八命96旅不详帅都督正七命不详队不详都督七命不详西魏北周府兵编制表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三、魏晋南北朝军制(二)北朝军制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北魏骑兵俑虎牙将军章三、魏晋南北朝军制(二)北朝军制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二)北朝军制三、魏晋南北朝军制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
隋朝继续实行府兵制。590年,隋文帝规定,凡是军人,“可悉属州县,垦田籍账,一与民同”。由此兵籍与民户同隶州县,改变了过去兵民分治的现象,府兵制度进一步与均田制度结合起来。
四、隋唐军事制度(一)隋朝合肥出土隋武士俑安阳出土隋武士俑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
唐代府兵的中央领导机构主要是12卫,外加左右监门卫(掌诸门禁卫)、左右千牛卫(统皇帝侍从仪卫),共16卫。卫之下府兵的基本单位是府。在中央有内府(中郎将府,主要在12卫中左右卫辖下的五府),取二品至五品官员子弟充当。在地方是外府,即设在各地的折冲府,由折冲都尉和果毅都尉统领,由军府所在地从“六品以下子孙及白丁无职役者”中挑选。四、隋唐军事制度(二)唐朝的府兵制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
唐朝府兵每三年选拔一次。府兵从21岁服役,60岁免役,服役期间免本身租调。除外出执行任务时期外,府兵不脱离自己的乡土和农业生产,只有冬季集中进行军事训练,实行所谓兵农合一制。府兵的戎具、军粮大多要自备,因此府兵制必须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前提。府兵都具有中央禁卫军的性质,故士兵均称卫士。府兵并非战争的绝对主力,由于兵农合一的特性,遇有大规模和长期征战,唐朝都需要大量征募兵募来补充府兵。四、隋唐军事制度(二)唐朝的府兵制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四、隋唐军事制度
编制编员统领辖部军、卫12000-20000大将、大将军、大总管依调兵数而定军府、军营800-9600将军、中郎将、总管辖2-8府府400-1200都尉、子将、子总管辖2-6团团200校尉辖2旅旅100旅帅辖2队队50队正辖5火火10火长、火子唐朝军事编制表(二)唐朝的府兵制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四、隋唐军事制度唐发兵鱼符(二)唐朝的府兵制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四、隋唐军事制度唐代彩绘武士俑唐代胄甲(二)唐朝的府兵制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四、隋唐军事制度唐陶骑俑陕西出土唐彩绘贴金陶武官俑(二)唐朝的府兵制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四、隋唐军事制度蒲昌折冲府文书唐西州营名籍(二)唐朝的府兵制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四、隋唐军事制度(三)唐朝府兵制的终结与军事格局的变化
府兵制的瓦解与均田制的破坏有一定联系,也与唐朝边境军事形势的变化有关,综合起来是:唐帝国边防战线越拉越长,府兵制的征调体制和原有员额已无法应付;战争规模和时间迫使府兵转为长期屯戍,也影响了上番宿卫的轮换;原有的勋赏优恤制度不能坚持,使府兵丧失了积极性;均田制的破坏损坏了府兵的兵员和后勤基础。由此府兵也出现了大量逃亡。府兵制遂走到了尽头。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四、隋唐军事制度(三)唐朝府兵制的终结与军事格局的变化唐723年(开元十一年)唐玄宗首先招募关中一带府兵和白丁组成“长从宿卫”,代替以往宿卫京师的府兵,后改称为“彍骑”。737年又下令招募长守边镇的“长征健儿”,由国家供给衣粮,家属愿同去者拨给田地屋宅,士兵开始向职业军人演变。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四、隋唐军事制度(三)唐朝府兵制的终结与军事格局的变化兵役制度的改革在军事上起过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是它也导致朝廷和地方军事力量的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原先集中大部分府兵,足以压制四方的关中仅剩下十几万彍骑护卫,他们军事训练不足。而不断和少数族打仗的边疆军队却集中了精兵强将达五十余万。另外,开元天宝年间,唐廷陆续在沿边设置了九处节度使和一处经略使。节度使长期统帅招募来的士兵,军队渐成私人武装,成为一种隐患。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天宝十节度图契丹靺鞨奚突厥突厥吐蕃南诏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敦煌壁画中的节度使出行图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四、隋唐军事制度(三)唐朝府兵制的终结与军事格局的变化唐三彩武士俑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五、宋元军事制度(一)北宋军制
宋代军制主要是募兵制。当时有四种部队:禁军、厢兵、蕃兵和乡兵。禁军是皇帝亲兵,驻守京师,兼备征讨,是正规军。厢兵是各州募集的地方军,不能作战,只服杂役。蕃兵是招募的西北少数民族士兵,屯戍边疆。乡兵多为当地征发,用以防守地方。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五、宋元军事制度(一)北宋军制
宋初军事上的集权与分权主要体现在: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改革中央军事领导体制,加强中央军、削弱地方军事力量。
961年(建隆二年),宋太祖通过“杯酒释兵权”的措施,解除了石守信、王审琦等一批手握重兵的节度使的大权。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五、宋元军事制度(一)北宋军制明人绘《雪夜访普图》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钱选摹《蹴鞠图》宋太祖赵普宋太宗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五、宋元军事制度(一)北宋军制
宋初中央军事领导体制也进行了改革,设“三衙”、实行“更戍法”。把禁军两司(殿前司和侍卫马步军司)分为“三衙”,即殿前司与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鼎足而立。三衙的将领则用一些资历较浅容易驾驭的人来担任,且时常加以调动。这些将领虽统率军队,而军队的调遣和移防等事则须听命于枢密院。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五、宋元军事制度(一)北宋军制
实行“更戍法”禁军的驻屯地点每隔几年更调一次,而将领却不随之更动使得“兵无常帅,帅无常师”,防止军队为将领所私有。从此结束了武人专横跋扈的局面。与此同时,还对中央与地方军事力量进行了重新规划,将精兵都选拔到中央禁军。进一步加强中央军、削弱地方军事力量。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五、宋元军事制度(一)北宋军制
宋太祖进一步发展了唐后期以来的募兵制,特别重视在灾荒之年大量招募饥民为兵。百姓入伍后可以得到粮饷。但要在脸上刺字,终身不能脱离兵籍。封建国家借此把最容易威胁统治的力量吸收转化为皇家的工具。赵匡胤称这是“可以利百代者”。宋陵石雕武士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五、宋元军事制度
编制编员统领辖部厢25000厢都指挥使、副使辖10军左右军2500都指挥使、副使、都虞侯5营500指挥使、副使5都100马军使、步都头,副军使、都头2队50队将5什10什将宋朝军事编制表(一)北宋军制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五、宋元军事制度(一)北宋军制
王安石变法之强兵方面:置将法。把禁军固定在一定辖区,由固定的将官,就地加以训练,“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士”。当时称为“置将”。置将法的推行,加强了北宋的边防力量。保甲法。把农村民户加以编制,十家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凡家有两丁以上的,出一人作保丁,选取地主中有“材勇”的人充当保长、大保长和都保正,同时规定在农闲时集合保丁,练习武艺;每一大保须于夜间轮派保丁值班巡查。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五、宋元军事制度(二)南宋军制
南宋统治者适当松动北宋时严格限制武将的策略,允许前方将领拥有一定程度的指挥、组织、训练的自主权。战争中新形成了几支将帅与士兵关系密切、战斗力很强的军队,涌现了一批坚决抗战的杰出将领,他们多次挫败了金军的南进企图。这些将领中有岳飞、韩世忠、吴玠、刘锜等,岳飞是最突出的代表。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五、宋元军事制度(二)南宋军制岳飞像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五、宋元军事制度(二)南宋军制河南汤阴岳飞庙中的岳飞塑像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南宋绍兴前期中央主力军团南宋建立后,重建中央正规军,号屯驻大军,主力称行营护军。绍兴五年左右,形成五支主力军团。岳飞
行营后护军张俊
行营中护军刘光世
行营左护军吴玠
行营右护军韩世宗
行营前护军五、宋元军事制度(二)南宋军制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南宋刘松年《中兴四将图》岳飞张俊韩世忠刘光世五、宋元军事制度(二)南宋军制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五、宋元军事制度(三)金代军制
金太祖阿骨打把原来女真社会的狩猎军事单位加以整顿,建立了“猛安”(意为千夫长)、“谋克”(意为百夫长)制度。全体女真百姓以300户为1谋克,10谋克为1猛安,对早期归附的诸部,也以猛安、谋克之名称其首领,把诸部人民编入其中,这是一种兵民合一的军事行政组织。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五、宋元军事制度(四)元代军制
蒙古时期实行部落兵制,男子15以上,70以下全部当兵。元朝军队有四种:由蒙古人组建蒙古军和由最先归附的西北诸族组建探马赤军是元朝的主力部分。此外还有“汉军”和“南军”。
蒙古骑兵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五、宋元军事制度(四)元代军制
成吉思汗即大汗位后,首先打乱原来的部落界限,把全体牧民按十进制的组织方法,编为十户、百户和千户,共设立了95个千户。千户是军事行政统一的基层单位,被任命的千户都是贵戚、功臣,他们世袭管理所得到的封地和领户。千户内的牧民不能随意离开各自的千户组织,他们平时须纳贡服役,战时所有男子一律从军打仗。成吉思汗还任命了3位万户,万户是最高军事长官。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蒙古骑兵作战图五、宋元军事制度(四)元代军制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古代画:蒙古军队攻击图五、宋元军事制度(四)元代军制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
为了保障大汗绝对权力,成吉思汗把自己的“怯薛”(护卫军)从150人扩充到10000人,成员由征调来的贵族子弟中的精壮充当。怯薛负责卫护大汗,制约各部千户,是蒙古军事力量的核心。波斯史籍插图:大汗宝座之上的成吉思汗五、宋元军事制度(四)元代军制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五、宋元军事制度(四)元代军制编制编员统领卫、司10000左右都指挥使、大都督、副使万户府3000-10000达鲁花赤、万户、副万户千户所300-1000达鲁花赤、千户、弹压百户所(翼)100百户牌10牌头元代军事编制表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五、宋元军事制度(四)元代军制成吉思汗陵内供奉的马鞍具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成吉思汗陵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五、宋元军事制度(四)元代军制元军甲胄元代回回砲示意图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五、宋元军事制度(四)元代军制元大德二年(1298年)火铳元至顺三年(1332年)铜火铳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六、明清军事制度(一)明代的五军都督府与卫所制度
洪武初年,由大都督府的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1380年,改大都督府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分领在京各卫所和在外各都司。都督府所管仅是兵籍和军政,不能直接统率军队。军官的选授权在兵部,而军队的调遣和最高指挥权则在皇帝。明持盾武士俑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六、明清军事制度(一)明代的五军都督府与卫所制度
打仗时,兵部奉旨调兵,并秉承皇帝意旨,任命总兵将官,发给印信。战后,统兵官交还印信,士兵回归原来卫所。在军队编制方面,自京都至府县,皆立卫所。每卫5600人,置卫指挥使统领;每卫下辖五个千户所,每千户所有兵1120人,指挥官称千户;千户所下辖十个百户所,每百户所有兵120人,指挥官称百户;百户所下辖二总旗,每总旗下又辖五小旗,一小旗10名兵士。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六、明清军事制度(一)明代的五军都督府与卫所制度编制编员统领卫5600指挥使、同知、佥事千户所1120正千户、副千户、镇抚百户所112百户总旗56总旗小旗11小旗据估计,洪武后期全国兵额约180万以上,永乐时增至280万左右。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六、明清军事制度(一)明代的五军都督府与卫所制度明代木刻画:明军操练弓弩图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六、明清军事制度(一)明代的五军都督府与卫所制度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六、明清军事制度(二)清军入关之前的八旗制度
清太祖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创立了八旗制度。八旗制度由女真氏族公社末期的狩猎组织演变而来。每牛录300人,首领称“牛录额真”;五牛录为一甲喇,设甲喇喇额真统辖。五甲喇为一固山,每固山一旗。萨尔浒之战中的明军火炮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六、明清军事制度(二)清军入关之前的八旗制度编制统领旗(固山)都统、副都统(固山额真、梅勒章京)参领(甲喇)参领(甲喇额真,后改章京)佐领(牛录)佐领(牛录额真,后改章京)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六、明清军事制度(二)清军入关之前的八旗制度
最初四旗,为黄、白、红、蓝四色。以后另增加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镶黄、白、蓝旗正色之外镶红边,镶红旗红色镶白边),合计八旗。初由努尔哈赤的子侄作为各旗旗主,称八“和硕贝勒”或八固山王,另设固山额真,即八旗都统,作为八固山王之下的各旗管理者。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八旗旗号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正蓝旗镶黄旗镶白旗镶红旗镶蓝旗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六、明清军事制度(二)清军入关之前的八旗制度后金军队使用的兵器第八讲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六、明清军事制度(三)清代前中期的八旗和绿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