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河南省郑州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注意事项: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生应首先阅读试题卷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有事请殴(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露(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材料表明秦代()A.君主专制强化官员服从意识 B.加强行政管理维护国家统一C.文书行政管理制度日趋完善 D.政府部门各司其职行政高效【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露(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可知,秦朝规定紧急文书必须马上送走,非紧急文书应当在一天内处理完毕,不可久留,否则要按照法律论处,可见秦朝有看严密的文书行政管理制度,文书行政管理制度日趋完善,C项正确;材料只提到文书管理规定,不涉及君主专制,排除A项;文书制度与国家统一无关,排除B项;材料厲于文书制度,并未涉及政府部门各司其职,排除D项。故选C项。2.顾炎武看来,汉代财政之良,在于财“犹在郡国,不至尽辇京师”,而自熙宁(宋神宗)以来,言利之臣不知本末,欲求富国,而先困转运司。转运司既困,则上供不继……而户部亦意矣。据此分析,顾炎武()A.主张推行郡国并行制 B.认为王安石变法造成国家贫困C.反对加强中央集权 D.主张财政体制应保障地方权益【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末清初(中国)。据材料可知,顾炎武认为,汉代财政运转良好在于地方拥有一定的财政自主权,但是自宋神宗以来,大臣为了实现富国,却让转运司(监管地方财政的路级机构)陷入困境,从而影响到中央财政的正常运转,有鉴于此,顾炎武主张要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地方的财政权益,D项正确;“主张推行郡国并行制”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顾炎武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排除B项;材料只是体现了顾炎武主张中央对地方财政要适当放权,排除C项。故选D项。3.北魏孝文帝认为“荀有才能,何必拘族也”。西魏宇文泰言:“夫门资者,乃先世之爵禄,无妨子孙之愚瞽(gu,愚昧)”。北齐时,孝廉秀才的对策、试经给众多寒门学子提供了广阔的入仕渠道。这可用以说明()A.选官制演变有迹可循 B.南朝世家大族衰落C.察举制选拔优秀人才 D.民族矛盾得到缓和【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从北魏到北齐,选官标准偏向于实际才能,为众多寒门学子提供了广阔的入仕渠道,这为隋唐时期选官制度变革奠定基础,因此材料可用以说明选官制演变有迹可循,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北朝,未涉及南朝世家大族,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选官制演变有迹可循,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选官制度的演变,未体现民族矛盾得到缓和,排除D项。故选A项。4.辽、西夏、金的选官方式,前期通过世选、世袭方式,后期增加科举、荫补、举荐、征辟等方式,经历了从“任人唯亲”到“选贤任能”的过程,这一变化()A.说明汉人在官僚体系中占主导 B.使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得到平衡C.保存了本民族政治力量 D.是政权发展的必然选择【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辽、西夏、金时期(中国)。据材料“前期通过世选、世袭方式,后期增加科举、荫补、举荐、征辟等方式,经历了从“任人唯亲”到“选贤任能”的过程”可知,辽、西夏、金的选官方式都由单一趋向多元化,都经历了从“任人唯亲”到“选贤任能”的过程,反映了民族政权政治建制的初创、发展、完善过程,D项正确。材料未提及汉人和辽人、西夏人、金人的在官僚体系中占比和力量对比信息,排除A项;选官方式的多元化反映辽、西夏、金对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利益的协调,但未使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得到平衡,排除B项;参政群体多元化促进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少数民族走向汉化,排除C项。故选D项。5.明朝张居正改革将赋役合并,一概征银;清朝雍正时推行“摊丁入亩”,将历代相沿丁银并入田赋征收。这些变化()A.抑制土地兼并推动人口增长 B.瓦解自然经济助力社会转型C.削弱人身依附增强社会流动 D.转变赋税形式加强中央集权【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有利于推动人口增长,A项正确;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渐瓦解,B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从一条鞭法到摊丁入亩,封建政府人身控制的逐步松弛,但封建政府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并不能自由流动,排除C项;赋税形式变化与加强中央集权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6.1903年癸卯恩正并科会试在河南贡院举行,这次会试将首场试《四书》、《五经》考题改为试“中国政治史论”5篇;二是将第二场《孝经》论改为试“各国政治艺学策”5篇;三是明确规定考生作文一律不用八股文题材。这一现象()A.标志着八股取士正式废除 B.得益于新式学堂建立C.科举制挣脱传统文化束缚 D.深受社会思潮的影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3年(中国)。据本题材料“将首场试《四书》、《五经》考题改为试‘中国政治史论’”,“将第二场《孝经》论改为试‘各国政治艺学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3年的科举考试中,考试题目已不再是传统的题目,也不再使用八股文题材,反映了科举考试受到社会思潮影响,发生了变化,D项正确;八股文题材不再使用不意味着八股取士正式废除,排除A项;材料并未对新式学堂对科举考试影响展开论述,排除B项;“挣脱”一词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7.据下图可知,当时()清咸丰同治时期(1851—1874)主要财政收入趋势表
A.厘金成为政府财政主要来源 B.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C.政府应对危机加重社会剥削 D.海关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咸丰同治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851—1874年,清政府财政收入中,田赋占比由最高降为最低,关税和厘金的占比逐渐上升,且厘金占比最高。结合所学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清朝统治受到冲击,清政府不得不为解决财政危机而征收厘金,厘金是清政府额外征收的商业税,加重了社会剥削,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清政府厘金收入不断增长,但不能说明厘金成为政府财政主要来源,排除A项;甲午战争后,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未涉及海关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D项。故选C项。8.“改订新约”的对外宣言发表后,美国为了扩大在华权益率先表示赞同,于1928年7月25日签订了《中美关税条约》。以此开始,分别有条约未满期的英国、瑞典、法国同南京政府签订了新的关税条约。这()A.源于中国反帝爱国运动推动 B.体现国际社会对国民政府的认可C.标志着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 D.表明近代不平等条约体系的瓦解【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美国、英国、瑞典、法国同南京政府签订了新的关税条约,体现国际社会对国民政府的认可,B项正确;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为了缓和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制造对外“自主”形象;同时也为扩大税源,解决内战军费,在它建立不久,围绕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的问题,发起了要求帝国主义支持的“改订新约运动”,A项属于原因之一,但不属于根本原因,“源于”一说不恰当,排除A项;1928年,国民政府掀起“改订新约”运动,与美国、英国、法国等国缔结了新的关税条约。中国维护关税自主权的斗争取得了进展,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税率;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才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排除C项;此时近代不平等条约体系依然存在,并未瓦解,排除D项。故选B项。9.195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周恩来汇报参加日内瓦会议和出访印度、缅甸情况时,毛泽东指出:“门要关死已经不可能了,而且很有一种有利的局势,需要我们走出去。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相处。”这说明()A.积极的外交政策势在必行 B.不结盟运动冲击国际格局C.睦邻友好外交方针得以践行 D.“求同存异”打开外交新局面【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门要关死已经不可能了,而且很有一种有利的局势,需要我们走出去。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相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初期,新中国准备实行积极的外交政策,A项正确。不结盟运动开始于1961年,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根据材料“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相处”可知,这并不只是针对周边邻国,睦邻友好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求同存异”是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0.约公元前506年,因斯巴达在出兵雅典时两个国王之间发生纷争,斯巴达人不仅规定两王以后只能一王出征,国王出征时,还必须有两名监察官随行。公元前4世纪前期,绝大多数的宣战和出兵,都出自监察官的决定。这说明()A.监察官成国家权力中心 B.国王逐渐丧失军事统帅权C.斯巴达政体存在民主因素 D.最高权利归属尚不明确【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约公元前506年(斯巴达)。根据材料可知,监察官可以监察国王的军事活动,还可以决定绝大多数的宣战和出兵,说明斯巴达政体存在民主因素,C项正确;监察官并不是国家权力中心,排除A项;国王依然掌握军事统帅权,但要受到监察官的监督,排除B项;材料说明斯巴达政体存在民主因素,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11.《大宪章》明确规定:“若无王国的普遍认可,任何缴纳免役税与协助金的义务不得强加于国内。”这一规定()A.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确立 B.说明英国王权不断扩大C.为英国议会转型奠定基础 D.旨在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英国)。根据材料“若无王国的普遍认可,任何缴纳免役税与协助金的义务不得强加于国内”可知,《大宪章》中的规定有利于限制专制王权,为后来英国议会转型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确立,排除A项;《大宪章》中的规定有利于限制专制王权,未体现英国王权不断扩大,排除B项;《大宪章》中的规定有利于限制专制王权,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12.时空观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式。下图是反映西方文官制度局部发展过程的时间轴。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西方政务官应不受党派影响保持中立B.文官制度的确立推动了工业革命完成C.文官制度保护了广大工人阶级的利益D.文官制度建立过程中注重法制化建设【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方)。根据材料可知,文官制度建立过程中通过了一系列的法律,说明文官制度建立过程中注重法制化建设,D项正确;西方政务官受党派影响,并不能保持中立,排除A项;工业革命推动了文官制度的确立,排除B项;文官制度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产物,本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并非对工人阶级利益的保护,排除C项。故选D项。13.有学者认为:自人类历史发端起,战争就一直在形塑国际法秩序,战争与国际秩序互动中形成了一种辩证关系:战争在重构国际秩序的同时,国际法也在规范战争自身。下列关于战争与国际法关系对应正确的是()选项战争国际法发展A德意志新教同盟与天主教同盟战争确定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B拿破仑战争建立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C一战开创了通过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结束战争的先例D二战规定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A.A B.B C.C D.D【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欧洲各国于1815年召开了维也纳会议,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维也纳体系,B项正确;荷兰人格劳秀斯在1625年出版的《战争与和平法》一书中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排除A项;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定了以平等、主权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准则,在签订后几百年的时间里依然是解决各国间矛盾、冲突的基本方法,适应了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发展。它确立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与一战无关,排除C项;全体一致原则最先是由1920年成立的国际联盟采用的议事原则,此时还未爆发二战,排除D项。故选B项。14.1962年法国某报纸说,戴高乐总统应该时刻准备亮出持有的大量美元这张外交王牌,通过向美国购买黄金而对其施压。美国政府对此颇为重视,认为“法国持有的美元所表现的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这反映了()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B.冷战加剧资本主义内部竞争C.法国抵制马歇尔计划 D.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挑战【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2年法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双挂钩”,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这一体系建立在美国拥有充足的黄金储备,故法国用美元购买黄金,会对布雷顿森林体系造成冲击,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挑战,未涉及欧洲一体化进程,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挑战,未体现冷战加剧资本主义内部竞争,排除B项;二战后,为了帮助西欧恢复经济,美国开始实施马歇尔计划,以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法国并未抵制马歇尔计划,排除C项。故选D项。15.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在基层治理方面更强调政府、社区、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社区承担更多政府功能。1991年,英国在《竞争求质量》白皮书中提出:地方政府的任务在于明确要求和设定优先项目、制定服务标准,不再采用直接提供公共服务。这种做法旨在()A.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B.恢复基层自治传统C.改善底层人民生活 D.提高基层治理效率【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根据材料“地方政府的任务在于明确要求和设定优先项目、制定服务标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政府的基层治理方面主要为提高基层治理效率,D项正确;本题主旨为“基层治理”,减轻政府财政负担与本题主旨不符,排除A项;“恢复基层自治传统”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改善底层人民生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二千余年基层管理体制诸多嬗变,大秦帝国确立的模式(乡官制度)基本不变:即在编户相互监督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由教化、征税、治安三个部分组成的基层管理结构。而且,历朝政府都试图建立一种机制,发挥基层民众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功能。从奏汉时起,通过建立什伍组织,邻里监督,善恶相告,甚至有罪连坐,形成严密甚至残酷的监督体系。这种法家的治民之术即便在标榜独尊儒术的汉代以后仍未放弃,在唐代的邻保之制、宋及明清的保甲法中,不断地重现,足以说明它是行之有效的。——摘编自张德美《古代乡官的嬗变》材料二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农村治理承载着特殊的历史使命。为抗日救国目标的实现和满足边区人民的生活所需,边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探索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治理匪患,安定秩序:整治烟毒,移风易俗:革除婚姻陋习等等。边区政府还创新社会治理形式:减租减息,多方参与;开展大生产运动;大力发展教育等。经过艰苦卓绝的探索,边区农村社会治理取得显著的成果。——摘编自姜秀华《陕甘宁边区农村社会治理的实践与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推行“乡官制”治理模式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陕甘宁边区农村社会治理措施所起的作用。【答案】(1)原因: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的需要;乡村是中国封建社会赖以发展的基础;古代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古代宗法传统的影响;儒家思想的影响。(任答3点)(2)作用:巩固了边区政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威望;调动了边区人民抗日积极性,巩固和扩大了抗战统一战线;发展了边区经济,奠定了抗战胜利物质基础;推动了边区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与社会风气好转;为新中国乡村社会治理提供有益的借鉴。【解析】【小问1详解】原因: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大秦帝国确立的模式(乡官制度)基本不变:即在编户相互监督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由教化、征税、治安三个部分组成的基层管理结构”“这种法家的治民之术即便在标榜独尊儒术的汉代以后仍未放弃,在唐代的邻保之制、宋及明清的保甲法中,不断地重现,足以说明它是行之有效的”可知,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的需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小农经济、宗法观念、儒家思想、基层组织等角度分析,如乡村是中国封建社会赖以发展的基础;古代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古代宗法传统的影响;儒家思想的影响等等。【小问2详解】作用: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抗战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探索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治理匪患,安定秩序”可知,调动了边区人民抗日积极性,巩固和扩大了抗战统一战线;根据材料“减租减息,多方参与;开展大生产运动”可知,发展了边区经济,奠定了抗战胜利物质基础;根据材料“整治烟毒,移风易俗”“革除婚姻陋习”“大力发展教育等”可知,推动了边区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与社会风气好转;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巩固了边区政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威望;为新中国乡村社会治理提供有益的借鉴。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为了适应社会客观实际形势的发展需要,武汉国民政府司法部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首先,司法部宣布举行法官考试。第一试测国文和三民主义,第二试测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和宪法;口试为最后的考试,注重测验应试者的政治态度。其次,司法部创办了“法官政治党务训练班”。目的是给司法人员灌输革命知识,而关于法律问题的讲座,则占很少时间。此外,司法部还整改了原来分设的审检机构:审判方面,在中央设大理院,在各省市设高等审判厅和地方审判厅;检察方面,在中央设总检察厅,在地方设高等检察厅和地方检察厅等。但是改革很快就不了了之。——摘编自黄晓东《大革命时期的司法改革》材料二我国民法典在充分借鉴比较法的经验基础上,立足于中国国情,在体系构建方面作出了重要的创新。我国民法典没有采纳大陆法系国家经典的“三编制”或“五编制”的体系,而采取七编制,即由总则、人格权、合同、物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七编组成。增设了人格权编与侵权责任编,以民事权利为红线构建民法典体系。这些都是中国民法典的重要特色,也是对世界民法典编纂的重要贡献。——摘编自王利明《体系创新·中国民法典的特色与责献》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武汉国民政府司法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民法典编纂的意义。【答案】17.特点:与民国社会的变动密切相关;改革力度大但很快中断;政治色彩鲜明,着重宣传革命思想。
18.意义: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保障民事活动有序进行;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成果;提升了国家治理水平;对世界民法典编纂做出重要贡献【解析】【小问1详解】特点: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范围是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根据材料一“为了适应社会客观实际形势的发展需要,武汉国民政府司法部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可分析出与民国社会的变动密切相关;根据材料一“但是改革很快就不了了之”可分析出改革力度大但很快中断;根据材料一“测国文和三民主义”可分析出政治色彩鲜明,着重宣传革命思想。【小问2详解】意义: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范围是当今中国。根据材料“立足于中国国情,在体系构建方面作出了重要的创新”并联系所学知识可得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根据材料二“采取七编制,即由总则、人格权、合同、物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七编组成。增设了人格权编与侵权责任编,以民事权利为红线构建民法典体系”可得保障民事活动有序进行;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中国民法典在借鉴比较法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国情,以民事权利为红线构建民法典体系,体现了对世界民法典编纂的重要创新和贡献;民法典的编纂有助于提升国家法治文明水平,为人类法治文明的发展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把人们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现实社会的重要性提高,世俗权力特别是王权得到加强。通过马丁·路德翻译拉丁文《圣经》等方式,作为民族凝聚力重要工具的民族语言得到普及,进一步使得宗教共同体的地位下降,民族共同体的地位上升。——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材料二1901年,梁启超在《中国史叙论》一文中,最早使用了“中国民族”一词,在同年发表的《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他又率先向国人介绍了“民族主义”这个新名词。他认为国民的独立自由是国家独立自由的前提,所以他的民族主义既肯定了人的基本权利和法律自由,也强调了国民拥有参与政治的权利。由梁启超最早提出的“中华民族”这一表示中国境内各民族是统一的民族共同体之观念,到五四运动前后,开始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采用,而九一八事变后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的刺激,激化了人们的民族认同感和责任感,从而使“中华民族复兴”之观念最终形成并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会思潮。——摘编自郑大华《近代“中华民族复兴”之观念形成的历史考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民族国家观念形成的表现,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有何进步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答案】(1)表现:世俗王权强化;民族语言普及;民族认同观念兴起。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资产阶级的形成和力量的壮大;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2)进步:将民族意识与国家独立、自由联系在一起;强调民权思想。意义:唤起了国人的民族意识,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促进了民族独立和政治近代化;推动了“实业救国”和“提倡国货”的开展,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了思想启蒙,有利于推动中国救亡图存运动(中国人民反专制求民主的斗争)的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表现:依据材料“世俗权力特别是王权得到加强”得出世俗王权强化;依据材料“作为民族凝聚力重要工具的民族语言得到普及”得出民族语言普及;依据材料“进一步使得宗教共同体的地位下降,民族共同体的地位上升。”得出民族认同观念兴起。原因: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分析,得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从阶级层面分析,得出资产阶级的形成和力量的壮大;依据材料“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把人们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得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从近代科学的影响分析,得出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小问2详解】进步:依据材料“他认为国民的独立自由是国家独立自由的前提”得出将民族意识与国家独立、自由联系在一起;依据材料“所以他的民族主义既肯定了人的基本权利和法律自由,也强调了国民拥有参与政治的权利”得出强调民权思想。意义:依据材料“激化了人们的民族认同感和责任感”得出唤起了国人的民族意识,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促进了民族独立和政治近代化;从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分析,得出推动了“实业救国”和“提倡国货”的开展,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从思想启蒙分析,得出促进了思想启蒙,有利于推动中国救亡图存运动(中国人民反专制求民主的斗争)的发展。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研究行政区划至少与三个学科有基本关系,一是历史学,二是地理学,三是政治学。行政区划本身是历史的产物,而且在历史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没有哪一个政区不是前代的沿袭或变革。行政区划又是一种地理区城,是一种人为的空间概念,它的存在与变迁都与自然地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行政区划之中又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实际上包含了人文地理环境。行政区划是中央与地方之间发生行政关系的产物,行政区划的变迁往往是政治过程造成的,也就是说,政治的需要往往是行政区划变迁的主要原因。——摘编自周振鹤《中国行政区划通史》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地方行政区划的设置演变还与哪些因素有关?请补充一种因素,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对两种因素(补充因素和材料提供的任一因素)分别进行说明。(要求:明确写出补充因素,结合史实分析说明,史实准确,逻辑清楚。)【答案】因素: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数量的增长;国家对于国防、军事的考虑;国家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政策;人口的迁移流动等因素对行政区划设置演变的影响。示例:政治因素影响地方区划的设置演变秦朝统一后,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在地方推行郡县体制。汉初在沿袭秦制的同时,又推行分封,形成郡国并行体制。诸侯国实力强大,威胁中央统治。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分化削弱王国势力,又划分天下为十三州监察区,设置刺史监督地方,以加强中央集权。到东汉时期,刺史演变为州牧,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州由监察区演变为行政区,郡县两级体制演变为州郡县三级体制。经济因素影响地方区划的设置演变秦朝统一后,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在地方推行郡县体制。秦汉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发展较快,是全国的经济重心,所设郡县数量较多,幅员小,人口稠密;长江以南地区地广人稀,设郡数量则较少。伴随南方地区的开发,唐朝中期以后经济重心逐步南移,海外贸易不断发展,泉州、明州、扬州等港口城市兴起,南方人口超过北方,在江南地区新增设州县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因素:地方行政区划的设置演变与多种因素相关,可以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探讨。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数量的增长;国家对于国防、军事的考虑;国家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政策;人口的迁移流动等因素对行政区划设置演变的影响。说明:首先,分析材料内容,材料研究的是地方行政区划的设置演变还与哪些因素相关联,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对两种因素(补充因素和材料提供的任一因素)分别进行说明。注意要选择自己熟悉且容易说明的。其次,结合秦朝的郡县制、汉朝的郡国并行制、刺史制度、东汉的州牧制度等相关史实,进行说明。要注意史实明确,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河南省郑州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注意事项: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生应首先阅读试题卷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有事请殴(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露(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材料表明秦代()A.君主专制强化官员服从意识 B.加强行政管理维护国家统一C.文书行政管理制度日趋完善 D.政府部门各司其职行政高效【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露(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可知,秦朝规定紧急文书必须马上送走,非紧急文书应当在一天内处理完毕,不可久留,否则要按照法律论处,可见秦朝有看严密的文书行政管理制度,文书行政管理制度日趋完善,C项正确;材料只提到文书管理规定,不涉及君主专制,排除A项;文书制度与国家统一无关,排除B项;材料厲于文书制度,并未涉及政府部门各司其职,排除D项。故选C项。2.顾炎武看来,汉代财政之良,在于财“犹在郡国,不至尽辇京师”,而自熙宁(宋神宗)以来,言利之臣不知本末,欲求富国,而先困转运司。转运司既困,则上供不继……而户部亦意矣。据此分析,顾炎武()A.主张推行郡国并行制 B.认为王安石变法造成国家贫困C.反对加强中央集权 D.主张财政体制应保障地方权益【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末清初(中国)。据材料可知,顾炎武认为,汉代财政运转良好在于地方拥有一定的财政自主权,但是自宋神宗以来,大臣为了实现富国,却让转运司(监管地方财政的路级机构)陷入困境,从而影响到中央财政的正常运转,有鉴于此,顾炎武主张要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地方的财政权益,D项正确;“主张推行郡国并行制”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顾炎武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排除B项;材料只是体现了顾炎武主张中央对地方财政要适当放权,排除C项。故选D项。3.北魏孝文帝认为“荀有才能,何必拘族也”。西魏宇文泰言:“夫门资者,乃先世之爵禄,无妨子孙之愚瞽(gu,愚昧)”。北齐时,孝廉秀才的对策、试经给众多寒门学子提供了广阔的入仕渠道。这可用以说明()A.选官制演变有迹可循 B.南朝世家大族衰落C.察举制选拔优秀人才 D.民族矛盾得到缓和【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从北魏到北齐,选官标准偏向于实际才能,为众多寒门学子提供了广阔的入仕渠道,这为隋唐时期选官制度变革奠定基础,因此材料可用以说明选官制演变有迹可循,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北朝,未涉及南朝世家大族,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选官制演变有迹可循,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选官制度的演变,未体现民族矛盾得到缓和,排除D项。故选A项。4.辽、西夏、金的选官方式,前期通过世选、世袭方式,后期增加科举、荫补、举荐、征辟等方式,经历了从“任人唯亲”到“选贤任能”的过程,这一变化()A.说明汉人在官僚体系中占主导 B.使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得到平衡C.保存了本民族政治力量 D.是政权发展的必然选择【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辽、西夏、金时期(中国)。据材料“前期通过世选、世袭方式,后期增加科举、荫补、举荐、征辟等方式,经历了从“任人唯亲”到“选贤任能”的过程”可知,辽、西夏、金的选官方式都由单一趋向多元化,都经历了从“任人唯亲”到“选贤任能”的过程,反映了民族政权政治建制的初创、发展、完善过程,D项正确。材料未提及汉人和辽人、西夏人、金人的在官僚体系中占比和力量对比信息,排除A项;选官方式的多元化反映辽、西夏、金对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利益的协调,但未使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得到平衡,排除B项;参政群体多元化促进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少数民族走向汉化,排除C项。故选D项。5.明朝张居正改革将赋役合并,一概征银;清朝雍正时推行“摊丁入亩”,将历代相沿丁银并入田赋征收。这些变化()A.抑制土地兼并推动人口增长 B.瓦解自然经济助力社会转型C.削弱人身依附增强社会流动 D.转变赋税形式加强中央集权【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有利于推动人口增长,A项正确;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渐瓦解,B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从一条鞭法到摊丁入亩,封建政府人身控制的逐步松弛,但封建政府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并不能自由流动,排除C项;赋税形式变化与加强中央集权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6.1903年癸卯恩正并科会试在河南贡院举行,这次会试将首场试《四书》、《五经》考题改为试“中国政治史论”5篇;二是将第二场《孝经》论改为试“各国政治艺学策”5篇;三是明确规定考生作文一律不用八股文题材。这一现象()A.标志着八股取士正式废除 B.得益于新式学堂建立C.科举制挣脱传统文化束缚 D.深受社会思潮的影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3年(中国)。据本题材料“将首场试《四书》、《五经》考题改为试‘中国政治史论’”,“将第二场《孝经》论改为试‘各国政治艺学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3年的科举考试中,考试题目已不再是传统的题目,也不再使用八股文题材,反映了科举考试受到社会思潮影响,发生了变化,D项正确;八股文题材不再使用不意味着八股取士正式废除,排除A项;材料并未对新式学堂对科举考试影响展开论述,排除B项;“挣脱”一词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7.据下图可知,当时()清咸丰同治时期(1851—1874)主要财政收入趋势表
A.厘金成为政府财政主要来源 B.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C.政府应对危机加重社会剥削 D.海关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咸丰同治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851—1874年,清政府财政收入中,田赋占比由最高降为最低,关税和厘金的占比逐渐上升,且厘金占比最高。结合所学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清朝统治受到冲击,清政府不得不为解决财政危机而征收厘金,厘金是清政府额外征收的商业税,加重了社会剥削,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清政府厘金收入不断增长,但不能说明厘金成为政府财政主要来源,排除A项;甲午战争后,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未涉及海关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D项。故选C项。8.“改订新约”的对外宣言发表后,美国为了扩大在华权益率先表示赞同,于1928年7月25日签订了《中美关税条约》。以此开始,分别有条约未满期的英国、瑞典、法国同南京政府签订了新的关税条约。这()A.源于中国反帝爱国运动推动 B.体现国际社会对国民政府的认可C.标志着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 D.表明近代不平等条约体系的瓦解【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美国、英国、瑞典、法国同南京政府签订了新的关税条约,体现国际社会对国民政府的认可,B项正确;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为了缓和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制造对外“自主”形象;同时也为扩大税源,解决内战军费,在它建立不久,围绕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的问题,发起了要求帝国主义支持的“改订新约运动”,A项属于原因之一,但不属于根本原因,“源于”一说不恰当,排除A项;1928年,国民政府掀起“改订新约”运动,与美国、英国、法国等国缔结了新的关税条约。中国维护关税自主权的斗争取得了进展,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税率;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才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排除C项;此时近代不平等条约体系依然存在,并未瓦解,排除D项。故选B项。9.195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周恩来汇报参加日内瓦会议和出访印度、缅甸情况时,毛泽东指出:“门要关死已经不可能了,而且很有一种有利的局势,需要我们走出去。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相处。”这说明()A.积极的外交政策势在必行 B.不结盟运动冲击国际格局C.睦邻友好外交方针得以践行 D.“求同存异”打开外交新局面【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门要关死已经不可能了,而且很有一种有利的局势,需要我们走出去。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相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初期,新中国准备实行积极的外交政策,A项正确。不结盟运动开始于1961年,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根据材料“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相处”可知,这并不只是针对周边邻国,睦邻友好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求同存异”是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0.约公元前506年,因斯巴达在出兵雅典时两个国王之间发生纷争,斯巴达人不仅规定两王以后只能一王出征,国王出征时,还必须有两名监察官随行。公元前4世纪前期,绝大多数的宣战和出兵,都出自监察官的决定。这说明()A.监察官成国家权力中心 B.国王逐渐丧失军事统帅权C.斯巴达政体存在民主因素 D.最高权利归属尚不明确【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约公元前506年(斯巴达)。根据材料可知,监察官可以监察国王的军事活动,还可以决定绝大多数的宣战和出兵,说明斯巴达政体存在民主因素,C项正确;监察官并不是国家权力中心,排除A项;国王依然掌握军事统帅权,但要受到监察官的监督,排除B项;材料说明斯巴达政体存在民主因素,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11.《大宪章》明确规定:“若无王国的普遍认可,任何缴纳免役税与协助金的义务不得强加于国内。”这一规定()A.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确立 B.说明英国王权不断扩大C.为英国议会转型奠定基础 D.旨在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英国)。根据材料“若无王国的普遍认可,任何缴纳免役税与协助金的义务不得强加于国内”可知,《大宪章》中的规定有利于限制专制王权,为后来英国议会转型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确立,排除A项;《大宪章》中的规定有利于限制专制王权,未体现英国王权不断扩大,排除B项;《大宪章》中的规定有利于限制专制王权,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12.时空观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式。下图是反映西方文官制度局部发展过程的时间轴。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西方政务官应不受党派影响保持中立B.文官制度的确立推动了工业革命完成C.文官制度保护了广大工人阶级的利益D.文官制度建立过程中注重法制化建设【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方)。根据材料可知,文官制度建立过程中通过了一系列的法律,说明文官制度建立过程中注重法制化建设,D项正确;西方政务官受党派影响,并不能保持中立,排除A项;工业革命推动了文官制度的确立,排除B项;文官制度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产物,本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并非对工人阶级利益的保护,排除C项。故选D项。13.有学者认为:自人类历史发端起,战争就一直在形塑国际法秩序,战争与国际秩序互动中形成了一种辩证关系:战争在重构国际秩序的同时,国际法也在规范战争自身。下列关于战争与国际法关系对应正确的是()选项战争国际法发展A德意志新教同盟与天主教同盟战争确定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B拿破仑战争建立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C一战开创了通过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结束战争的先例D二战规定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A.A B.B C.C D.D【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欧洲各国于1815年召开了维也纳会议,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维也纳体系,B项正确;荷兰人格劳秀斯在1625年出版的《战争与和平法》一书中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排除A项;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定了以平等、主权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准则,在签订后几百年的时间里依然是解决各国间矛盾、冲突的基本方法,适应了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发展。它确立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与一战无关,排除C项;全体一致原则最先是由1920年成立的国际联盟采用的议事原则,此时还未爆发二战,排除D项。故选B项。14.1962年法国某报纸说,戴高乐总统应该时刻准备亮出持有的大量美元这张外交王牌,通过向美国购买黄金而对其施压。美国政府对此颇为重视,认为“法国持有的美元所表现的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这反映了()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B.冷战加剧资本主义内部竞争C.法国抵制马歇尔计划 D.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挑战【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2年法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双挂钩”,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这一体系建立在美国拥有充足的黄金储备,故法国用美元购买黄金,会对布雷顿森林体系造成冲击,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挑战,未涉及欧洲一体化进程,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挑战,未体现冷战加剧资本主义内部竞争,排除B项;二战后,为了帮助西欧恢复经济,美国开始实施马歇尔计划,以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法国并未抵制马歇尔计划,排除C项。故选D项。15.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在基层治理方面更强调政府、社区、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社区承担更多政府功能。1991年,英国在《竞争求质量》白皮书中提出:地方政府的任务在于明确要求和设定优先项目、制定服务标准,不再采用直接提供公共服务。这种做法旨在()A.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B.恢复基层自治传统C.改善底层人民生活 D.提高基层治理效率【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根据材料“地方政府的任务在于明确要求和设定优先项目、制定服务标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政府的基层治理方面主要为提高基层治理效率,D项正确;本题主旨为“基层治理”,减轻政府财政负担与本题主旨不符,排除A项;“恢复基层自治传统”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改善底层人民生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二千余年基层管理体制诸多嬗变,大秦帝国确立的模式(乡官制度)基本不变:即在编户相互监督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由教化、征税、治安三个部分组成的基层管理结构。而且,历朝政府都试图建立一种机制,发挥基层民众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功能。从奏汉时起,通过建立什伍组织,邻里监督,善恶相告,甚至有罪连坐,形成严密甚至残酷的监督体系。这种法家的治民之术即便在标榜独尊儒术的汉代以后仍未放弃,在唐代的邻保之制、宋及明清的保甲法中,不断地重现,足以说明它是行之有效的。——摘编自张德美《古代乡官的嬗变》材料二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农村治理承载着特殊的历史使命。为抗日救国目标的实现和满足边区人民的生活所需,边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探索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治理匪患,安定秩序:整治烟毒,移风易俗:革除婚姻陋习等等。边区政府还创新社会治理形式:减租减息,多方参与;开展大生产运动;大力发展教育等。经过艰苦卓绝的探索,边区农村社会治理取得显著的成果。——摘编自姜秀华《陕甘宁边区农村社会治理的实践与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推行“乡官制”治理模式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陕甘宁边区农村社会治理措施所起的作用。【答案】(1)原因: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的需要;乡村是中国封建社会赖以发展的基础;古代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古代宗法传统的影响;儒家思想的影响。(任答3点)(2)作用:巩固了边区政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威望;调动了边区人民抗日积极性,巩固和扩大了抗战统一战线;发展了边区经济,奠定了抗战胜利物质基础;推动了边区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与社会风气好转;为新中国乡村社会治理提供有益的借鉴。【解析】【小问1详解】原因: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大秦帝国确立的模式(乡官制度)基本不变:即在编户相互监督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由教化、征税、治安三个部分组成的基层管理结构”“这种法家的治民之术即便在标榜独尊儒术的汉代以后仍未放弃,在唐代的邻保之制、宋及明清的保甲法中,不断地重现,足以说明它是行之有效的”可知,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的需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小农经济、宗法观念、儒家思想、基层组织等角度分析,如乡村是中国封建社会赖以发展的基础;古代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古代宗法传统的影响;儒家思想的影响等等。【小问2详解】作用: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抗战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探索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治理匪患,安定秩序”可知,调动了边区人民抗日积极性,巩固和扩大了抗战统一战线;根据材料“减租减息,多方参与;开展大生产运动”可知,发展了边区经济,奠定了抗战胜利物质基础;根据材料“整治烟毒,移风易俗”“革除婚姻陋习”“大力发展教育等”可知,推动了边区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与社会风气好转;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巩固了边区政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威望;为新中国乡村社会治理提供有益的借鉴。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为了适应社会客观实际形势的发展需要,武汉国民政府司法部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首先,司法部宣布举行法官考试。第一试测国文和三民主义,第二试测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和宪法;口试为最后的考试,注重测验应试者的政治态度。其次,司法部创办了“法官政治党务训练班”。目的是给司法人员灌输革命知识,而关于法律问题的讲座,则占很少时间。此外,司法部还整改了原来分设的审检机构:审判方面,在中央设大理院,在各省市设高等审判厅和地方审判厅;检察方面,在中央设总检察厅,在地方设高等检察厅和地方检察厅等。但是改革很快就不了了之。——摘编自黄晓东《大革命时期的司法改革》材料二我国民法典在充分借鉴比较法的经验基础上,立足于中国国情,在体系构建方面作出了重要的创新。我国民法典没有采纳大陆法系国家经典的“三编制”或“五编制”的体系,而采取七编制,即由总则、人格权、合同、物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七编组成。增设了人格权编与侵权责任编,以民事权利为红线构建民法典体系。这些都是中国民法典的重要特色,也是对世界民法典编纂的重要贡献。——摘编自王利明《体系创新·中国民法典的特色与责献》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武汉国民政府司法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民法典编纂的意义。【答案】17.特点:与民国社会的变动密切相关;改革力度大但很快中断;政治色彩鲜明,着重宣传革命思想。
18.意义: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保障民事活动有序进行;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成果;提升了国家治理水平;对世界民法典编纂做出重要贡献【解析】【小问1详解】特点: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范围是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根据材料一“为了适应社会客观实际形势的发展需要,武汉国民政府司法部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可分析出与民国社会的变动密切相关;根据材料一“但是改革很快就不了了之”可分析出改革力度大但很快中断;根据材料一“测国文和三民主义”可分析出政治色彩鲜明,着重宣传革命思想。【小问2详解】意义: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范围是当今中国。根据材料“立足于中国国情,在体系构建方面作出了重要的创新”并联系所学知识可得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根据材料二“采取七编制,即由总则、人格权、合同、物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七编组成。增设了人格权编与侵权责任编,以民事权利为红线构建民法典体系”可得保障民事活动有序进行;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中国民法典在借鉴比较法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国情,以民事权利为红线构建民法典体系,体现了对世界民法典编纂的重要创新和贡献;民法典的编纂有助于提升国家法治文明水平,为人类法治文明的发展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把人们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现实社会的重要性提高,世俗权力特别是王权得到加强。通过马丁·路德翻译拉丁文《圣经》等方式,作为民族凝聚力重要工具的民族语言得到普及,进一步使得宗教共同体的地位下降,民族共同体的地位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产业用地租赁居间合同样本
- 体育中心装修维护协议
- 北京市装修施工安全合同
- 2024年自行监测方案
- KTV装修验收流程及合同
- 个性化工作室装修合同模板
- 住宅小区土方运输合同样本
- 防汛应急方案
- 2024-2030年印刷设备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办公自动化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大学美育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松北校区)
- 浅谈类比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论文
- 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
-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督办制度
- 电动车充电桩设备施工方案
- 综合病房工程装饰装修工程监理细则
- 2023年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提高护士对病人预见性管理及早期风险识别课件
- 西班牙语入门-字母与单词发音课件
- 刑事申诉状成功范文(通用十三篇)
- 建筑工程类专业答辩可能的问题汇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