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故宫》:中华文明的盛宴》教学设计(甘肃省市级优课)_第1页
《第九课《故宫》:中华文明的盛宴》教学设计(甘肃省市级优课)_第2页
《第九课《故宫》:中华文明的盛宴》教学设计(甘肃省市级优课)_第3页
《第九课《故宫》:中华文明的盛宴》教学设计(甘肃省市级优课)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故宫>:中华文明的盛宴》教学设计龚成栋【创意说明】影视名作欣赏要与语文学科实现高度融合,因此本节课,先探讨一个影视创作中的问题—“情景再现”手法在纪录片中的应用。得出一个结论:情景再现在当代纪录片中大量使用。进而再将本节课带向语文的维度。这个维度就是纪录片的解说词。接下来,再分析《故宫》在解说词方面的特点,这样,将影视名作欣赏课的“任督二脉”打通—既是影视的,又是语文的。【教学目标】了解纪录片《故宫》,增强民族自豪感。对“情景再现”这一手法的理解与认同。对纪录片解说词的认知并懂得解说词的写作技巧。【教学重难点】“情景再现”手法的理解解说词的技巧【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介绍纪录片《故宫》的基本情况十二集《故宫》从故宫的建筑艺术、使用功能、馆藏文物和从皇宫到博物院的历程等方面,全面展示故宫辉煌瑰丽、神秘沧桑的宫殿建筑、丰富多彩,经历传奇的珍贵文物,讲述不为人知、真实鲜活的人物命运、历史事件和宫廷生活。触摸历史跳动的脉搏,传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故宫》在纪录片新技术上的应用也是前无古人的。全部镜头都是由高清晰度的电影镜头完成,还邀请了曾制作过《指环王》《哈利·波特》等大片的美国好莱坞公司进行动画特技制作。经过两年艰苦的拍摄,大型纪录片《故宫》于2005年10月中旬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播出。该片聘请了具有国际水准的摄影、音乐创作、动画制作等专业人士加盟,如著名摄影师赵小丁(《英雄》、《十面埋伏》等电影的摄影,曾获奥斯卡最佳摄影奖提名)、赤平勉(日本著名摄影师)、著名音乐人苏聪(曾获奥斯卡最佳音乐奖)、唐建平、张广天等。优秀的影像和音乐创作使整部片子成为一场视听的盛宴。纪录片概念纪录片: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加工,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视频展示:情景再现面面观1.《话说长江》中关于宗乐和尚考察地形时采用了图片展示法2.《故宫》中万历皇帝查抄大臣张居正是采用了演员表演的方法,但人物形象模糊,多采用逆光拍摄。3.《河西走廊》开篇采用了演员表演的方法,人物清晰,有特写镜头同学们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对“情景再现”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五、《故宫》解说词的故事性1.高士奇欺骗皇帝,私藏书画的故事2.《富春山居图》奇特的命运故事3.《清明上河图》收藏的故事4.末代皇帝溥仪“盗窃文物”的故事六、解说词结构清晰时间顺序“拔出萝卜带出泥”的写法七、《故宫》解说词善于设置悬念1.是谁创造了历史?又是谁在历史中创造了伟大的文明?2.照片里的这个少年叫溥仪,他是已经退位的满清废帝,不过拍摄这张照片的时候他还住在紫禁城里。正是这个少年在之后的岁月里策划了一场大规模的盗窃活动,盗窃的目标,主要是当时存放在故宫里的那些珍贵书画。3.不但入藏有限,明王朝的宫廷书画还不断地流失,而最主要的原因居然是开军饷。八、调整句式用以设置悬念1.公元1856年,后来统治中国48年的慈禧太后降生了,一个女人一生的命运被改变了。2.公元1856年,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一个女人一生的命运被改变了。她就是后来统治中国四十八年的慈禧太后。3.公元1644年农历8月,在浩浩荡荡的随从队伍陪同下,一个六岁的男孩和他的母亲一起,从盛京老家向北京进发。男孩名叫福临,是大清王朝的顺治皇帝,此行的目的地是他们在北京的新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