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耐药菌感染多部门协作方案_第1页
控制耐药菌感染多部门协作方案_第2页
控制耐药菌感染多部门协作方案_第3页
控制耐药菌感染多部门协作方案_第4页
控制耐药菌感染多部门协作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 控制耐药菌感染多部门协作方案监测、控制多重耐药菌是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的重点,但是防控工作需要多部门的协作,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统计资料显示,多重耐药菌的产生,30-40%是通过医务人员的手进行传播;20-25%是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20-25%是社区获得性病原菌;20%来源不明。因此,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需要临床医护人员、药剂科、检验科及医院感染管理科室人员共同协作完成。为了加强我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管理,根据卫办医政发(2021)5号“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及二级医院评审实施细则的要求,制定我院的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多部门协作方案。

一、定期召开联席会议

1、每半年一次,由院感办负责组织召开由医务科、护理部、临床科室、检验科及药剂科的多重耐药菌管理联席会议。

2、会议议题主要是将已制定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及流程情况加以落实,使制度具有可操作性;讨论解决相关部门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预防、控制中的问题,并达到持续改进。

3、通过联席会议,提高临床科室的执行能力,已达到多部门协作对耐药菌联合干预取得成效。

二、明确分工及职责

(一)、临床科室

1、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严格实施隔离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房间或床头应当有隔离标识(蓝色),在患者的医嘱中也注明多重耐药菌,提高医务人员的警惕性。

3、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4、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

5、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

6、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

7、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基本原则,切实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严格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相关规定,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

8、患者隔离期间要定期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直至临床感染症状好转或治愈方可解除隔离。

9、各科室院感管理小组每月对存在问题或缺陷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整改措施,有落实情况记录,体现持续改进。

(二)药剂科

1、有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组织与制度;有分级管理制度及具体措施。

2、定期向临床医师提供最新的抗菌药物敏感性总结报告和趋势分析,正确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抗菌药物处方水平。

3、有临床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微生物送检率年度统计分析(细菌室协助完成)。

4、有临床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种类与微生物检测种类年度统计分析(细菌室协助完成)。

5、每季度公布各科室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并有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考核机制。

6、有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规定并落实;有i类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规范。

7、每季度对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问题或缺陷进行分析讨论,对落实情况体现持续改进。

(三)检验科

1、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后,应当在第一时间报告相关临床科室(并有记录),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感染控制措施。

2、有细菌耐药监测机制和预警机制,每季度向全院公布一次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况,包括全院和重点部门多重耐药菌的检出变化情况和感染趋势。

3、每季度对各科室微生物送检情况及细菌耐药检测中存在问题或缺陷进行分析讨论,对落实情况体现持续改进。

4、每季度有细菌耐药监测变化趋势图和抗菌药物敏感性报告。

(四)、医院感染管理科

1、每天到细菌室获取准确的各科室患者耐药菌感染情况(应用院感软件后将适时监控),并每天随机到科室督查耐药菌感染控制制度落实情况。

2、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并纠正,对改进情况进行跟踪、督查,落实,体现持续改进。

3、每季度对各科室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包括围手术期)、微生物送检情况及细菌耐药检测中存在问题或缺陷进行分析总结,对落实情况体现持续改进。

4、制定培训计划,并不定期以各种形式对全院医护人员和微生物检验人员进行预防多重耐药菌危险因素、流行病学及控制措施进行培训,并对培训效果有追踪总结,通过耐药菌感染率体现防控的有效性,资料详实。

第二篇:医院防控多重耐药菌感染多部门协作方案医院防控多重耐药菌感染多部门协作方案

防控多重耐药菌感染多部门协作方案监测、控制多重耐药菌是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的重点,但防控工作需要多部门协作,有数据显示:多重耐药菌的产生,30%~40%是通过医院工作人员的手进行传播,20%~25%是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20%~25%是社区获得性病原菌,20%来源不明。因此,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需要临床医护人员、药剂科、检验科及医院感染管理科人员共同协作完成。根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及实施细则”4.19.5.2: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多重耐药菌管理机制要求,特制订本院防控多重耐药菌感染多部门协作方案。

一、定期召开联席会,加强院感部与医务部、护理部、检验科、药剂科及临床科室的联系,避免院感部单枪匹马,孤军奋战,缺乏合作意识。

1.每季度由院感部负责组织召开一次多学科多重耐药菌管理联席会议,可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上安排,会议由分管副院长主持。

2.会议主要议题是将已制定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及流程执行情况加以落实,使制度具有可操作性;讨论并解决相关部门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防控具体工作环节中的困难。

二、通过联席会议提高临床科室的执行力,以期达到由于多部门对细菌耐药的联合干预,取得成效。

三、明确分工及职责:

1.临床科室:

(1)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严格实施隔离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房间、床头和病历夹上应当有隔离标识(蓝色),提高医务人员的警惕性。

(3)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防控多重耐药菌感染多部门协作方案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4)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

(5)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

(6)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7)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基本原则,切实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严格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相关规定,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

(8)患者隔离期间要定期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直至临床感染症状好转或治愈方可解除隔离。

(9)各科室院感管理小组每月对存在问题或缺陷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整改措施,有落实情况记录,体现持续改进。

2.药剂科:

(1)有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组织与制度;有分级管理制度及具体措施。(2)定期向临床医师提供最新的抗菌药物敏感性总结报告和趋势分析,正确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抗菌药物处方水平。

(3)有临床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微生物送检率年度统计分析(细菌室协助完成)。

(4)有临床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种类与微生物检测种类年度统计分析(细菌室协助完成)。

(5)各种形式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及分级使用相关知识培训和考核,记录详实。

(6)每季度公布各科室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并有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考核机制。

(7)有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规定并落实;有i类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规范。

(8)每季度对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问题或缺陷进行分析讨论,对落实情况体现持续改进。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防控多重耐药菌感染多部门协作方案

3.检验科:

(1)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后,应当在第一时间报告相关临床科室(并有记录),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感染控制措施。

(2)有细菌耐药监测机制和预警机制,每季度向全院公布一次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况,包括全院和重点部门多重耐药菌的检出变化情况和感染趋势。

(3)每季度公布新生儿科、icu、呼吸科、儿科、血液科等重点科室前五位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名称和耐药率。每季度有细菌耐药监测变化趋势图和抗菌药物敏感性报告。

(4)每季度对各科室微生物送检情况及细菌耐药检测中存在问题或缺陷进行分析讨论,对落实情况体现持续改进。

4.医院感染管理科:

(1)每天到细菌室获取准确的各科室患者耐药菌感染情况(应用院感软件后将适时监控),并每天随机到科室督查耐药菌感染控制制度落实情况。

(2)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甚至处罚,对改进情况进行跟踪、督查,落实,体现持续改进。

(3)制定培训计划,不定期以各种形式对全院医护人员和微生物检验人员进行预防多重耐药菌危险因素、流行病学及控制措施的培训,并对培训效果有追踪总结,通过耐药菌感染率体现防控的有效性,资料详实。

第三篇: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措施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措施

一、

1、多重耐药感染的监测与报告

各临床科室应尽可能、尽早地对感染病人送检病源菌培养,要求送检病源菌培养率达到感染病人的70%以上。

2、送检科细菌室发现耐药病历应及时通知临床科室和院感办。

3、临床医护人员发现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等应在院内网上报告医院感染病例上报卡(或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并尽早就地隔离管理。

二、多重耐药菌患者的隔离与预防

1、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1)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2)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不能与多重耐药菌感染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3)医护人员诊疗、护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时,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诊疗、护理操作完成后,应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

(4)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周围物品、环境和医疗器械需每日清洁、消毒。

(5)多重耐药感染的患者到其他科室与部门进行检查与治疗时,所在科室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做好预防隔离准备工作。

(6)接受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检查的其他科室与部门应积极的实施预防隔离措施,对用后的器械设备需清洁消毒。

(7)一般诊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表、血压计等固定使用。(8)共用轮椅、推床在每次使用后需及时消毒。

2、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

(1)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应当洗手。(2)接触患者体液、血液等分泌物以及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应洗手。(3)脱掉手套与隔离衣后应洗手。

(4)诊疗、护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后,无明显污染时,每诊查一个部位应使用快速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三、加强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

各科室应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卫办医发(2021)48号)文件精神,正确、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四、加强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的学习和培训

1、各科室应做好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交、接班。

2、在诊疗、护理查房时,应准备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的内容,组织科内学习相关知识,强化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重视。

3、加强本科室实习生、进修生管理,使之掌握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控制方法,共同保障医院及患者医疗安全。

五、监督与管理

1、各科室应认真落实多重耐药菌的隔离预防措施,配齐相应物品,如手套、口罩、隔离衣,快速手消毒剂,院感办将定期组织检查多重耐药隔离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并纳入院感综合质量考评。

icu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一:置管时

1:深静脉置管时应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插管部位应铺大无菌单,操作人员应带帽子、口罩,穿无菌手术衣;认真执行手消毒程序,戴外科手套,置管过程中手套意外破损应立即更换。2:权衡利弊后选择合适的穿刺点,成人应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股静脉。3:宜采用2%氯已定乙醇制剂消毒穿刺点皮肤。4:宜采用内层含有抗菌成分的导管。

5:还有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感染或携带有mrs(耐甲氧西林金黄的葡萄球菌)工作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进行插管工作。二:插管后

1。应用无菌透明专用贴膜或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但多汗、渗血明显的患者宜选无菌纱布。

2:应定期更换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无菌纱布为2天,专用贴膜可至7天,但敷料出现潮湿、松动、玷污时应立即更换。

3:接触导管接口或更换敷料时,应进行严格的手卫生,并戴检查手套,不能以手套代替手卫生。4:保持三通锁闭清洁,如有血迹等污染应立即更换。

5。患者洗澡或擦身时应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要把导管浸入水中。

6:输液管更换不宜过频,但在输入血或血制品、脂肪乳剂或停止输液时应及时更换。7:对无菌操作不严的紧急置管,应在48h内更换导管,选择另一穿刺点。

8: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拔出导管,但不要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导管。9:应每天评价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出导管。三:培训与管理

1。置管人员和导管维护人员应持续接受导管相关操作和感染预防相关知识的培训,并熟练掌握相关操作技能,严格遵循无菌造作原则。

2:定期公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四:询证医学不推荐的预防措施

1:常规对拔出的导管尖端进行细菌培养。2:在穿刺部位局部涂含抗菌药物的药膏。3:常规使用抗菌药物封管来预防cr-bsi。4:全身用抗菌药物预防cr-bsi。

5:

为了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6。

为了预防感染而常规通过导丝更换非隧道式导管。7。常规在中心静脉导管内放置过滤器来预防cr-bsi。

导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一:插管前

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症,应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使用。

3:根据年龄、性别、尿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口径、类型。成年男性宜选16f,女性宜选14f。4:对留置导尿患者,应采用密闭式引流系统。二:插管时

1:使用0.05%~0.1%的聚维酮碘(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每一个棉球不能重复使用,程序如下:

(1)男性。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注意擦净包皮及冠状沟。

(2)女性。先清洗外阴,其原则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然后清洗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肛门。

三:插管后

1。悬垂集尿管,不宜刚与膀胱水平,并及时清空尿袋中尿液。

2。保持尿液引流系统通畅和完整,不应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

3:如要留取尿标本,可从集尿袋采集,但此标本不应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4:不应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来预防尿路感染。5:疑似导尿管阻塞应更换导管,不得冲洗。

6。保持尿道口清洁,日常用肥皂和水保持清洁即可,但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以后应消毒。

7:患者洗澡或擦身时应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把导管浸入水中。8:导尿管不慎脱落或导尿管密闭系统被破坏时,应更换导尿管。

10: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没有充分证据表明定期更换导尿管可以预防导尿管相关感染,不提倡频繁更换导尿管。建议更换频率为两周一次,普通集尿袋2次/周,精密集尿袋1次/周。11:应每天评价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尿管。四:其他预防措施1: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宣教。

2。定期公布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的发生率。

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流程

医院内肺炎(hap)是我国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其中的重要类型,预后较差。

1、对存在hap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使用含0.2%氯已定(洗必泰)漱口或空腔冲洗,每2-6小时一次。

2、如无禁忌症,应将床头抬高30度。

3、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是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4、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5、提倡积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80-110mg/dl。

6、不应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感染(sdd)来预防hap(vap)。

7、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还应考虑以下几点。

(1)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适应症,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2)如需插管,尽量使用经口的气管插管;

(3)有建议保存气管插管气囊压力在20厘米水柱以上。

(4)吸痰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应做手卫生;

(5)呼吸机螺纹管和湿化器应每周更换1-2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湿化器添加水应使用无菌用水,每天更换;

(6)每日停用镇静剂,评估是否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8、应对医务人员包括护工,定期进行有关预防措施的教育培训。

第四篇: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制度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制度

多重耐药菌(mdro)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主要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泛耐药的鲍氏不动杆菌〔mdr(pdr)-ab〕、铜绿

多重耐药菌(mdro)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主要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泛耐药的鲍氏不动杆菌〔mdr(pdr)-ab〕、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其他肠杆菌科细菌等,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有关预防控制制度如下:

一、多重耐药菌的监测、诊断与报告

1、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原微生物的检验结果。临床科室应及时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及时发现、早期诊断。

2、微生物实验室检测到多重耐药菌株,应及时发出书面报告,在报告单上盖上“多重耐药菌株,请隔离”的红章,同时电话通知医院感染管理科或所在科室。

3、临床科室接到“多重耐药菌株”的报告或感染监控专职人员隔离反馈单后,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如确诊为医院感染的,必须在24小时内填卡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4、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有关流行病学调查,当发现有多重耐药菌株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可能时,立即向分管院长报告,进行有关相应处置。

5、微生物实验室必须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每半年向全院公布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

6、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季对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株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并向临床科室反馈。

二、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一)严格实施消毒隔离措施

1、首选单间隔离(如vrsa),也可同种病原同室隔离,不可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

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同一房间。隔离病房确实不足时考虑床边隔离,当感染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2、病员一览表有接触隔离标识;设置隔离病房时,应在门上挂接触隔离标识,防止无关人员进入;进行床边隔离时,在床栏上挂接触隔离标识;当实施床边隔离时,应先诊疗护理其他病人,mdro感染病人安排在最后进行。

3、减少人员出入,如vrsa应严格限制,医护人员相对固定,专人诊疗护理,包括护工和保洁工。

4、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接触患者前后及周围环境后、摘脱手套后、应立即洗手和/或卫生手消毒。

5、严格执行标准预防。诊疗护理病人时,除戴帽子、口罩外,有可能接触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应戴手套;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时,应戴标准外科口罩和防护镜或防护面罩。

6、加强诊疗环境的卫生管理。使用专用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患者接触的物体表面、医疗设备设施表面,每班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抹布、拖布专用,使用后进行消毒处理;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时,应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之处应立即消毒;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等,在每次使用后必须经过清洗及消毒处理。

7、标本需用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

8、加强医疗废物管理。锐器置入锐器盒,其余医疗废物均放置双层黄色垃圾袋中,置入转运箱中,规范运送至医院医疗废物暂存地。

9、患者转诊之前应通知接诊科室,以便采取相应的接触隔离预防措施。

10、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两次培养阴性(每次间隔>24小时)方可解除隔离,病人出院做好终未消毒处理。

11、凡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人进行手术时,手术医生必须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手术结束后按规定进行严格的终未处理。

12、如果采取以上控制措施,但传播仍然继续时,该病区应暂停止收治病人,对环境进行彻底清洁消毒与评估。

(二)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

1、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正确、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

2、严格按照权限开处方,联合用药以及使用万古霉素、广谱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等必须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避免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而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三、监督与考核

1、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对临床科室mdro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指导,对mdro的患者进行追踪,直至解除隔离。

2、科室不执行或没有认真落实mdro控制措施而造成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的,由科室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五篇: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试题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试题

一、多项选择(5题)

二、多项选择(7题)

三、填空题(9题)

四、判断题(6题)

五、简答题(1题)

一、单项选择(5题)

1、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

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

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b)a不用实施手卫生b都应当实施手卫生c没必要实施手卫生d以上都不对

2、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c)a随便进行清洁和消毒

b不用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c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d没必要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3、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后,必须做的哪项是错误的。(d)

a及时脱去手套b及时脱去隔离衣c及时进行手卫生d以上都无必要

4、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a不必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b正确、合理地实施抗菌药物给药方案c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d减少或者延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5、以下多重耐药菌与代码不正确的是哪一个(d)

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b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c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d多重耐药菌(mrsa)

二、多项选择(7题)

1、医务人员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

患者的哪些时,应当使用手套,必要时使用隔离衣。(abcde)a溃烂面b血液和体液c分泌物d伤口

e正常皮肤

2、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如何处理。(ab)a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

b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c仅用清水擦拭d以上都不用e没必要处理

3、医务人员在何种情况下都应当实施手卫生。(abce)a直接接触患者前后b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c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d处理清洁物品后e摘掉手套后

4、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那些细菌实施目标性监测(abcd)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b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c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d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e表皮葡萄球菌

5、制定并落实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有关技术操作规范,从那些部门采取有效措施(abcde)a医疗b护理c检验d感染控制e后勤

6、医疗机构应当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