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中景观与建筑的融合浅论5200字(论文)】_第1页
【校园中景观与建筑的融合浅论5200字(论文)】_第2页
【校园中景观与建筑的融合浅论5200字(论文)】_第3页
【校园中景观与建筑的融合浅论5200字(论文)】_第4页
【校园中景观与建筑的融合浅论52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校园中景观与建筑的融合浅析目录目录 3一、绪论 4(一)研究背景 4(二)研究目的 4(三)研究意义 4(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51.国内研究现状 52.国外研究现状 5二、景观与建筑环境的相融 5三、校园景观与建筑融合的价值取向 5(一)有机统一的整体空间 5(二)生态的连续性 6(三)校园景观建筑共生 6四、校园景观建筑形态的表现形式 7(一)点的空间形态 7(二)面的空间形态 7(三)群的空间形态 8五、校园建筑形态与景观的融合 8(一)自然景观的利用 8(二)空间的分割与渗透 8六、结语 9参考文献 9

一、绪论(一)研究背景建筑设计在工业化、信息化和自然交融的大背景下的紧迫形势。在现代,几乎任何建筑设计都离不开环境优化的背景。建筑设计不仅要考虑人工系统,还要考虑自然系统。近年来,随着学校的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学校人口的迅速膨胀,建设的高度集中,几乎所有的校园都在寻求扩大方式,进行转型以及扩张或探索新领域的建设。新的教学理念鼓励了学生积极参与跨学科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促进教学过程从课堂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1]。在这种新形势下,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校园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考验。如何营造新的校园环境,已成为广大设计师的思考。(二)研究目的建筑与景观是建筑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前者着力于实用性,后者着力于欣赏性,如何将两者有机地融合起来一直是建筑系统里重要的追求目标.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建筑群落的丰富,建筑与景观各自的空间都在不断拓展,研究大学校园景观与建筑的融合是为了让学生提高对美的认识和认知范围,促进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对生活的喜爱。(三)研究意义从大学校园这一场所来讲,它作为青年人学习与生活的地方,具有非常重要的使用功能.除此以外,作为文化精神的一种输出方式与传承载体,其精神功能也不容小觑。校园景观设计十分重视校园景观,观赏性作为校园环境的首要目标,喷泉、大而空的广场占据了大量的校园空间。校园师生很少接触空间。校园景观设计不能停留在绿化校园景观设计的景观设计进程中,只有校园规划整合,把握建筑规划与景观之间的协调性,还能实现独立的效果,真正提高校园环境质量,以适应新的要求,而不是空谈。建筑与景观是建筑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一直是建筑体系的重要目标。特别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建筑社区的日益丰富,建筑与景观的空间也在不断扩大,各个建筑背景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由于校园景观与建筑的整合研究太少,所以本文对于校园建筑的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四)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内研究现状由于我国大学校园建设速度较快和更重视单体建筑等原因,校园景观的整体规划和设计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目前,我国校园景观建设在规划设计、开发和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某些学校新校区的景观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老校区的景观设计也出现了退化[2]。总体而言,我国校园在快速的建设中,对校园景观设计的重视还是不够,设计中直接搬用和模仿的多,精心设计的少,对当地地形条件、气候条件、人文条件的考虑不足,也较少结合校园文化和学校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且校园景观与校园建筑都显得比较孤立[3]。2.国外研究现状现阶段国外在对校园景观与建筑融合的研究做了很大贡献。从校园选址、规划布局、建筑设计、空间环境等方面来看欧美等地区一些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并且尝试从相关的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等理论中分析,对许多仍需要更深入地进行理论上的研究与实践中的探索的问题有了很大层次上的研究[4]。二、景观与建筑环境的相融景观与建筑环境的相融,以适应建筑的景观,景观进而进行设计,必须在适当的地方种植植物和在丰富的地方建设特色的景观,使其能够保持景观的特征和进行长期的保存。另一方面,景观正在积极的建设和环境搭配,景观是独特风格的类型,有专门建造的花园,还有建立在周围的建筑物周围漂亮整洁的灌木。这意味着,建筑与景观设计的融合必须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设计过程,并应和不断协调,设计过程的思维交换意见,在反复论证和参考图纸和已完成的情况下最终效果的施工过程。大部分建筑都是由人工材料制成的,景观用更多的植物[5]。三、校园景观与建筑融合的价值取向(一)有机统一的整体空间校园景观应在物质上形成有机统一,具体表现在特定的空间条件下,校园环境要素缺一不可。整洁有序的空间形象,节奏与节奏的变化方式,适度对比,蓝绿景观的保护,应成为校园景观整合的审美标准。校园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校园建筑与景观的融合是实现自然与人为的结合,实际上是人与自然的统一。在校园环境系统中,大自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具有视觉的生态功能和美感,而且是实现自然与人工的统一的要素,是创造理想校园的必要条件。校园环境应通过建筑景观要素的组合而形成,形成空间与空间的统一。景观空间的性质不同,应该有此倾向不同的感觉,主导意识可以形成一个独特的景观,使校园可识别的特征,建筑风格与色彩之间,纹理符号与颜色之间形成绿色型的铺装材料,组合形式以及雕塑或文化艺术主题的因素参与作品,形式创造一个统一的意识的校园环境的特点[6]。网格布局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它可以有机地生长,使学校未来的扩张可以遵循原有模式的生长和发展,实现有机统一。(二)生态的连续性校园景观与建筑的融合将形成一个自然与人文融合的整体生态环境。校园环境的建设追求环境的连续性,建筑与景观不仅是空间和体积的视觉表现,更是校园生活空间的创造,强调校园的连续性。校园生态景观的连续性是校园与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协调机制,校园的性质和功能取决于连续性和自我控制系统的自然进化机制的稳定性。应该自觉按照生态规律,对自然能力的自然校园供需动态平衡的形成。校园单元空间的连续性不仅是校园整体审美效果的重要原则,也是生态延续的必要条件。校园空间是空间建筑的完整性相对独立的单元,可以找到参考空间的状态。因此可以建设教学楼的图书馆,也可以形成绿色风景的道路。空间单元的连续性是校园空间中不是相对孤立的单位,没有物质的浮华,而是一个连续的单位,它需要与其他的环境建筑进行融合,以提高自己的形象。校园环境的物理空间与其社会空间结构有关。社会空间是人与人、人与校园的复杂关系。物质形态的连续性必须与校园文化的连续性相联系[7]。破坏校园的连续性,刻意营造一种不可取的景观。社会生态的连续性体现在校园的历史延续和识别的归属性中。外部形式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真正融入到师生的心理范畴。(三)校园景观建筑共生共生是由于互相承认与融合不同的文化,对立的因素和不同的元素和两个极端之间的对立的两个极端。究其原因是因为建立共生城市作为个人的集合,个人的自由需要共生的制约,个人的充分表现是城市多样性和独特性的基础,而个体在集合中又有共同的领域。共生并不意味着一种不和谐因素的随机组合,或混合没有目的,而不是对多个个体形象的协调,通过设计和精心组织,有内在的关系,从而获得整体的协调。校园景观多样性决定了建筑的多元化,校园活动的多样性和校园的开放性是校园景观多样化的基础。校园环境空间是校园空间的主体。校园活动是多种多样的,校园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活动,如晨读、闲逛、休闲等。一方面,通过提供多元化的校园景观空间形态多样化,客观上吸引学生参与,也容易造成人们对景观的不同认识,而对不同的活动,应该满足多样化的校园活动。校园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发挥校园对城市的积极作用,开放校园是一种趋势,如校园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体育资源逐渐向社会开放、服务社会[8]。四、校园景观建筑形态的表现形式(一)点的空间形态校园图书馆的主体建设,往往是把信息建设放在校园的重要位置上,为了使形象突出,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从设计的角度看空间形态,与周围环境对比。集中、连贯的封闭形式很容易与背景分离,形成点的空间感,也能调动视觉兴奋,形成鲜明的景观。为了指出建筑的空间形态,必须着眼于每一个角度的观点。建筑塔和高层建筑,特别是指向地板的浓度,收缩的空间形式,使他们可以很容易地感知在景观空间中的形式的点。建筑的体积是相对均匀的,当拉伸水平往往被用来作为基板的环境。两个适当的对比形成一个关键,在比例上组成美丽的空间。空间的建设一般以点的形式表达,不仅是单体建筑,建筑的窗户、阳台、雨篷、屋顶,在过程的入口和界面、小部件和作用小的洞形成具体的效果[9]。(二)面的空间形态表面的空间形式通常发生在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水平长度超出了人类视野的范围。第二种是一系列的点,由于空间的关系的角度或空间形式的表面。水平长度超出了人类视觉的范围。两侧壁面形态的两个点是一系列空间中的一个点,其中一个连续的直线是由关系的角度或在快速视野中形成的。在形式感上,类似于一系列同质的或长期没有变化的表面往往会产生沉闷的感觉,如果期望没有得到满足,就会使受众感到呆板和死气沉沉。在校园景观空间中,建筑所形成的空间是一个建筑界面,也可以是一系列的建筑组合,在要素的统一变化中可以使建筑的点和面形态得到保持,以满足不同的欣赏要求。通过各种方式,如高度、色彩、结构、细部特征和材质,可以统一于虚拟曲面[10]。(三)群的空间形态当建筑距离较远时,群体的空间特征更为明显。当许多“点”在视野一起,虽然视线仍然有点倾斜,但往往有一个普遍的感觉。这种空间形式通常以图形的背景出现,这表明一个区域的存在。随着欣赏距离的减小,群体的空间形态将被分解为点的形状,形成新群体的形式。群体的空间形态趋向于校园的轮廓,形成整体的景观体验。高层建筑的布置非常重要。在统一的景观感觉的前提下,应采用轮廓梯度连贯和变化的形式,突出适当的构图中心建筑,享受变化,从校园建筑的角度来看距离,给人不同的景观体验。也正是因为校园建筑艺术。五、校园建筑形态与景观的融合(一)自然景观的利用自然景观是校园景观的重要生态因子。他们具有生命的活力,在四个季节转换中与人造景观形成的环境的特点。其视觉形象与季节变化和情绪状态有关。区域差异、水土变化使校园自然景观有其独特的特点。对自然景观的新校园改造,除了传统的点、线、面、声音、形状、颜色的影响,还应考虑到自然生态的景观效果,在种植集中在植物与植物之间的互动,乔、灌、草三种关系的群体,也让鸟类、鱼类和昆虫穿梭其中,这样的环境是在教育环境下的新时期的生态意识[11]。(二)空间的分割与渗透空间分割产生不同的空间属性。当一个人处于静止状态时,向封闭部分隐藏,处于一种相对平静安全的感觉,分割出了休息的空间;开放部分可以增加人们的生活气氛和活跃气氛。当人们在流动的时候,可以利用空间分割来打造出有秩序的效果,使人停留在走廊打开视线时,可以观察人们的移动走向。空间分割可以创造人的空间尺度,形成近、中、远空间的空间深度。校园空间通常分为公共空间、半封闭空间、私人空间。只有分割才能保持其独立性。校园空间的概念在于建筑的空虚和视觉的渗透,可分为真实的,虚拟的,灵活的三类空间。当空间相互渗透时,必然会有一种交接的方式。在校园广场,不应盲目追求网站本身的完整性,也应考虑使用一些不规则的柔性的构建方式[12]。尤其是广场的延伸可以用一种无形的方式来避免其僵硬,与周围的校园建筑有机结合,形成一种隐形的穿透空间界限的构建状况。六、结语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看,校园是教育功能与空间紧密结合并相互依存的一种综合性产品。因此,既要考虑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又要考虑价值内涵在高校校园建设中的体现。建筑与景观是建筑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建筑与景观的融合,是人为创造的空间环境,如房屋等场所也可以创造环境和自然景观,可以相互配合形成。本文从景观与建筑融合出发,通过对价值取向的阐述明确了校园景观的建筑的表现形式,进而分析了在校园建筑形态与景观的融合中,自然景观的利用以及空间的分割与渗透,对校园建筑形态与景观的融合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参考文献[1]江昼.高校个性化校园文化模式构建[J].学海,2016,(06):208-211.[2]杨恬怡,余小荔.无形的建筑——现代覆土建筑探析[J].现代装饰(理论),2016,(11):69-71.[3]何婷婷.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特色校园规划——以辽宁建筑职业学院校园规划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6,(30):159-160.[4]张宇.建筑师应在传承中国建筑文化中树立自信勇于实践——解析2015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评选[J].建筑设计管理,2016,(10):6-10.[5]王一蒙,唐红,王诚吉,王冲.校园文化在景观环境中的体现——以陕西科技大学景观设计方案为例[J].陕西林业科技,2016,(05):57-60+82.[6]谢德连.基于大学校园的建筑与景观融合研究探讨[J].艺术科技,2016,(06):346.[7]严鹤.麻省理工学院(MIT)校园景观[J].园林,2014,(09):44-47.[8]何韶锋.浅析校园景观设计中的人文精神理念的具体应用——以三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