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引言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国潮热”“国风热”“汉服热”等现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正逐步焕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充分彰显了民众日益增长的大国自信。年轻群体被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与内涵所吸引,“国风”成为新时代青年群体彰显个性、表达观点的新方式。与此同时,“非遗热”也在兴起,“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词汇开始进入大众视野。[1]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拥有着不可估量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根据绒花,谐音“荣华”,有富贵荣华、吉祥如意的美好含义,是以天然蚕丝为主要原材料的绒质工艺品的统称,又称绒鸟,宫花,多用于旧时民间的喜事佳节之中[2]。其工艺可以分为以北京为首的北方派和以南京、扬州为首的南方派两大流派,北京绒花现已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项目,而南京绒花也于2007年列入江苏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产生主要是由于古代传统簪花习俗。然而在古代,各色花草都有其花期,受制于四季节气,又易凋零。于是,古人便采用其他材料和技艺来仿制花草,常见的有绢花,纸花,通草,绒花等[3]。在唐人马缟《中华古今注》中便记载了秦始皇让其妃嫔“插五色通草苏朵子”[4]。而绒花确切的起源时间已无据可循,学者普遍认为绒花起源于唐代,后兴于宋朝而盛于明清[4]。据南京绒花世家6代传承人吴长泉[5]所著的《绒花史料》抄本记载,在清朝的康熙,乾隆时期,南京绒花工艺技术较前几代相比居于鼎盛的地位。据《清史稿后妃传》,乾隆皇帝的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平日“以通草绒花为饰,不御珠翠”[6]。但此时的绒花依旧是宫廷贵族之物,至明末清初才从宫廷流入民间。绒花的传统形式主要有头花、胸花、帽花、礼花、戏剧花等,图案大多是具有美好寓意的凤凰、石榴、双喜及各色花卉等,与中国传统民间艺术题材具有相似性,后几经变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绒花制作技艺几近断绝,近年来又重新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5]。图1图2(图片源自:故宫博物院)部分学者也关注到这一现象,并加以研究与分析,如2016年李潇云、田海涛的《国内绒花传统手工艺研究综述》、2021年于千涵的《非遗绒花工艺的发展与传承》都对绒花手工艺的历史文化脉络进行梳理,但文章数量不多,且多集中在正统的绒花制作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本文则加入了民间自发形成的对绒花的学习与创新的研究,来分析近年来绒花的复兴模式,以此为例,思考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传承与创新的方向。一、绒花制作的工艺与流程不论是南方派绒花还是北方派绒花,二者风格有一定的区别,但制作工艺都相对一致。绒花制作的材料主要为蚕丝和铜丝,其中,蚕丝可以分为生丝和熟丝,根据造型的不同而选用不同质地的材料,生丝坚挺,适合做鸟兽虫鱼等绒花制品,而熟丝柔和,适合做花朵造型。在古代无铜丝时多用银丝。其传统的工序可以分为练丝、染色、晾晒、勾条、烫绒、打尖、传花、粘花、包装等近十道工序[6]。二、传承创新的局限与困境(一)工艺复杂繁琐,学习周期漫长绒花制作需要近十道制作工序,其中练丝、染色、晾晒都可直接机械生产,通过线上购买获得,但是勾条、烫绒、打尖、传花等却必须亲手完成。市面上虽然有机器制做的绒条,即扭扭棒,但与传统的手制绒条相比,手制绒条可以根据计划进行排绒,以此来控制绒条的密度,和颜色的渐变,而扭扭棒的绒密度固定且较稀疏,且颜色单一,并且扭扭棒的绒为合成纤维,材质较硬,没有蚕丝的柔顺纤薄质感,也无法进行烫绒,因而扭扭棒制作的成品并无法代替传统手工制作。图3扭扭棒图4手制绒条(图片来源:淘宝商家)(图片来源:自摄)而手制则十分考验制作者的水平,一时不察,瑕疵就会直接展现在成品之上。这也是大多数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多达十几道的工序,需要制作者大量的练习和实践,耗费大量时间精力,且入门较难,练习数年,才能够出师,想要独立完成一件作品,需要几年时间。而现代社会节奏快,生活压力大,长时间无法盈利的传统手工艺传承者只能被迫转行,面临“人走艺失”的危机[7]。(二)材料工具昂贵,付出成本较高绒花制作主要需要使用天然蚕丝和铜丝,且需要各种剪刀、刷子、镊子、钳子、搓丝板等工具,配以其他辅助材料,虽然相较于其他传统手工艺所需的工具材料,并不算贵,但制作过程中的失误却无法修改补救,一旦失误,只能废弃,尤其是在勾条过程中,失误无法补救。因而其工艺需要大量反复地练习,所以练习成本较高。其他传统手工艺类的制作同样如此,或是材料工具昂贵,如花丝镶嵌工艺,需要使用金银丝、金银片,及各色珍珠宝石,或是无法修补,一旦失误只能废弃,或者二者皆有。图5绒花制作工具图6蚕丝线(图片来源:自摄)(图片来源:自摄)除此之外,传承传统手工艺所付出的时间成本也无法忽略,除前期的学习和练习需要几年时间外,即使出师,制作一件成品也需要一丝不苟地制作几十上百小时,才能完成[8]。金钱成本、时间成本,都是需要传承人在学习和练习中自己付出的,因而传承人压力极大,难以坚持。三、现代绒花的转化与复生(一)绒花工艺得以复生的原因绒花工艺得以复生,究其原因,可以概括为: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2021年4月中央宣传部正式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对做好2021-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提出具体要求[7];2022年2月又印发了《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强调抓好学习宣传贯彻,广泛宣传新时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进展新成就[8]。与国家政策相配合的是视频媒体的宣传推广,《了不起的匠人》《非遗传承,少年敢当》《寻找手艺》《指尖上的传承》等一系列高质量的以非遗为主题的纪录片,展现了每一位“守艺人”的坚持,赢得了大众,尤其是青年一代的关注[15]。电视剧《延禧攻略》《如懿传》的热播,尤其是《延禧攻略》中专门由南京绒花传承人赵树宪老师及他的徒弟亲手制作的19款绒花,是根据故宫里现存清代皇室发饰的馆藏图所设计制作的,每一款饰品中所出现的元素都有其吉祥美好的寓意,在高度还原历史的同时又融入了现代的审美于其中,使得绒花重新火热起来,受到更多的关注[16]。在此之前,热播剧《甄嬛传》中蒋欣饰演的华妃所佩戴的点翠发冠也曾引起热议。图7《延禧攻略》中的绒花(图片来源:爱奇艺视频)图8绒花“摇钱树”(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而在传统媒体之外,抖音、B站等新兴媒体的兴起,也加速了非遗的传播。2019年,抖音“非遗合伙人计划”正式启动,出现了许多非遗制作的优秀视频,拉近了非遗与人们日常生活间的距离。据统计,到2022年4月,在抖音上绒花的话题播放量已达6.50亿次,而与之相似的花丝镶嵌的话题播放量为1.6亿次,点翠为0.78亿次,通草花为0.26亿次。巨大的流量使更多的人学习绒花制作,发布视频宣传绒花技艺。而由于2020年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很多人被迫隔离在家,时间长达几个月,使得抖音等新媒体得到快速普及,人们也有了更多的时间与机会去学习非遗技艺。(二)传统手工艺类非遗的发展思路近年来绒花的复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也有其普遍性,对于其他手工艺类非遗的传承与创新具有借鉴意义。首先,要完善推广促销的策略与渠道。现代社会,酒香也怕巷子深,传统手工艺类非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人的历史变迁不断发展延续,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习惯,道德伦理,体现的是中国人血脉中的文明典雅、生态绿色[20],这一内涵即使在现代也从未过时。对于传统手工艺类非遗的宣传也应突出这一理念。并构建完善的传播体系,加大媒体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高度感知和认同,提高青年一代对非遗保护的认同感和参与感,营造全社会参与非遗保护工作的良好氛围。鼓励和支持设立非遗传播中心以及专题网站、专题栏目,建设专门的传播队伍。并且围绕重国家地区的大活动、重要传统节日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形成品牌传播。支持开展优秀记录作品、传播作品的评选和展映活动,促进非遗内部的良性竞争。同时也要重视非遗的隐性宣传,在相关电视电影等节目中加入非遗元素,既可以提高国民认识,让非遗潜移默化地在观众心中留下记忆,慢慢从特定的圈子中突破出来,也可以使视频内容更加还原历史,相辅相成。其次,要融入现代时尚的设计与创新。在保留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产品核心特色的同时,对其产品形态进行创新,关注当下的设计特点和审美趋势,制作一些更加符合当代人审美的现代生活中也可以使用的产品[21]。“向前看”的同时也要“不忘本”,结合现存博物馆馆藏资源,根据其藏品的形制、纹样、配色等进行设计与创新,将非遗与文物联系起来,创作一批更加富有文化内涵的文创新产品。最后,要推进扶持政策的制定与落实。对于绝大部分的传统手工艺类非遗资源而言,政府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是其传承创新的重要保障。在比照其他国家的相关保护与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建议可以增大资金扶持的力度,同时细化资金分类,如传承活动补贴和生活补贴应区分;修订政策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硬性要求;并且通过税收等宏观调控手段,以此来鼓励非遗资源开发企业的发展。[22]四、结语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9]。这为中华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中国的传统工艺是五代先民在数千年的漫长岁月中生产实践,逐步形成的一种生活智慧,体现了古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与审美意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方式。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传承与创新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1]章莉莉、朱艺芸.国潮背景下的非遗传承与创新设计[J].装饰,2021,(10):30-35.[2]董静.绒[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7[3]廖晨晨.传统簪花习俗视阈下的南京绒花传承与创新研究[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报,2021,(04):06-09.[4]董静.南京绒花的历史与传承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8.05.13[5]郁周凌平.南京绒花艺术传承推介和发展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8.07[6]于千涵.非遗绒花工艺的发展与传承[J].美术教育研究,2021,(1):49-50.[7]]申静.南京绒花制作工艺研究[J].大众文艺,2014,(6):91-92.[8]王瑛.非遗传承的现实困境及创新模式[J].文化产业,2022,(1):64-66.[9]张宇.设计价值转化时代下南京绒花的非遗传承探析与思考[J].艺术与设计(理论),2021,2(06):137-139.[10]陈星宇.扬州绒花文化的生存现状剖析与创新生成路径探索[J].美与时代(上),2020,(04):42-44.[11]杜小钰,张佳丽.文旅融合视角下南京绒花的创新发展研究[J].商业经济,2020,(11):20-22.[12]潘璐,范丽,张华.浅谈南京绒花和扬州绒花的区别[J].纺织报告,2021,(2):123-125.[13]王锦升,孙琦.传统手工艺的可视化思路与应用研究——以南京绒花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1,(23):31-32[14]周逰.南京绒花的制作工艺及其价值研究[J].大众文艺,2012,(08):179-181.[15]季中扬,陈宇.论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保护[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1(04):59-65.[16]白玥.非遗视阈下《延禧攻略》的服饰造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9.[17]陈家琪.南京绒花的现代设计创新研究[J].美与时代(上),2020,(01):32-33.[18]董岳.论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与“理”[J].上海工艺美术,2019(04):56-59.[19]王韦尧,张毅.非遗传承视域下南京绒花的发展新形式研究[J].服饰导刊,2021(04)67-72[20]俞烨.文旅融合视角下南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工程安装合同范本
- 合同样本:护士工作协议
- 技术研发合作合同范例
- 商品采购合同模板范本2024年
- 第24课《穿井得一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M3型白血病研究报告
- 3《天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
- 4田家四季歌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
- 年产xxx检验信息系统项目建议书
- 钳形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APQP-4-08产品质量策划总结和认定报告
- 五年级语文上学情分析(每一课都有,全)
- 四升五数学测试题(2022年整理)
- mom-knows-best-诗歌教学讲解课件
- 《药品管理法》考试参考题库200题(含答案)
- 2022年征信知识竞赛基础题题库(含各题型)
- 新概念英语青少版入门级Starter A 结业测试 含答案
- 临床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培训课件
-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5.1扇形统计图 |北师大版 (共14张PPT)
- 门诊诊断证明书(模板)
- JJF1101-2019环境试验设备温度、湿度校准规范-(高清现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